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

时间:2019-05-14 08:0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

第一篇: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

科德咨询

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

一、高新技术企业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当居民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同时又处于《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第一条第三款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可以选择依照过渡期适用税率并适用减半征税至期满,或者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但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可见重新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如果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该类企业可以选择依照过渡期适用税率并适用减半征税至期满,或者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

二、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不得叠加享受优惠政策

居民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符合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定期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可以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也可以选择依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税,但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的税收优惠情形,是限于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

三、老高新企业未重新认定,不能享受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减低税率优惠属于变更适用条件的延续政策而未列入过渡政策,因此,凡居民企业经税务机关核准2007年度及以前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2008年及以后年度未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2008年起不得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也不适用过渡税率,而应自2008年度起适用25%的法定税率。

可见,老高新技术企业,未进行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 年度一律适用25%的法定税率。老高新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原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税优惠尚未期满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新标准取得认定机构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之后,在2008年1月1日后享受对尚未到期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执行到期满的过渡性优惠政策。

科德咨询

第二篇: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世纪80 年代初,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率先在美国被提出,并在随后获得各国学者广泛认同和应用。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尽相同,加上高新技术高实效性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问题可以从2008 年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来加以界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需满足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企业的产品(服务)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企业职工队伍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文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4)收入构成。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5)科研投入。根据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不同,规定企业在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最低不能少于3%,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因此,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根据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的界定,本论文研究选择的是研究开发密度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是运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性能及功能优异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成本领先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之一,基于此,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了战略的地位,制定了成本领先的目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多,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量中分摊无形成本和研发费用的能力;也产生于随着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规模经济的关键是需求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程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没有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量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顾客无从得知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所以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学习而导致其效率提高,随着时间的累积其成本会下降。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降低的机制包括劳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原材料更适合于工艺流程等。也就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可能发现更有效的生产方法。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性较强,这意味着原有产品和工艺流程持续的时间可能较短,而通过学习提高效率直至降低成本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它可能面临着不断向上位移的学习曲线,产品的单位成本由于分摊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难以降低,成本领先优势难以获取。差异化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不但是产品的同质化,甚至连营销策略和技巧都趋于同质化,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广告战、终端战和促销战的泥潭之中,所以追求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化已经成了企业持续获得动态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手段。无论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高收益。如前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成本领先战略难以奏效,因此,差异化就成为其必然选择。而差异化营销战略的选择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高新技术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创新动能和创新能力较强,而创新与产品的差异化是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讲,差异化又与产品的相对价格成正比,而高的相对价格就意味着高收益。创新而获取高收益会反过来会刺激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以促进创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1、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多半是先有研究成果,而后再建立企业以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因此,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开拓者。

2、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中小型企业或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公司。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利用新技术、新发明他们可以很快开发出新产品。由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投资少、风险有限,所以很多风险投资家愿意投资这种尚未成熟的公司。

3、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前提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没有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高新技术企业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产生于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达的科教体系和科技人员自由择业的制度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4、高速成长性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企业只要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凭借其新颖性和高技术特性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能获得具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在短短的几年内由原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组织和管理日趋完善的的大公司。

5、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领导团队的素质。在高新技术企业充满风险和艰辛的路途中,只有一流的高素质的领导团队的团结一致、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家在定性评价高新技术企业包括网络公司时,总是要重点考察企业的领导班子的能力与素质。

6、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实际上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是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为基础的技术商品化活动,它不可避免的存在开发失败的风险。而20%---3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巨大成功是以70%---80%的企业失败作为代价的。2001年4月美国NASDAG市场网络估价的大跳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性。[编辑]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1]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下列不同:

一、成本管理理念不同

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主题是控制,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要求,对各项资金耗费进行事前预计,确定控制的标准或目标;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旨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主题则是创新,即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尤其是对取得突破可能性较大的专项技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局部压强,使其能够在该点上实现突破,形成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来谋取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回报。可见二者的区别是,一个侧重于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另一个则侧重于保证实现经营目标。

二、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同

在传统工业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传统工业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差异比起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往往要小得多,这就决定了传统工业企业不得不把成本作为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来对待。邯钢人在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管理制度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费用,保证经济效益。这表明对于传统工业企业,选择低成本战略是其成功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企业更注重于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和焦点集中战略,旨在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以克服其人力资源高成本和销售、研究高费用的劣势。

三、对成本形态核算与控制的需求不同

传统工业企业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著名的泰罗制和标准成本系统皆源于此。这不仅由于制造成本是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费用汇集的结果,而且还由于它在企业的总费用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决策当中所需求的成本形态也集中体现为制造成本。即使在市场条件、技术水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已今非昔比的情况下,传统工业企业仍然把对制造成本的核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时兴的作业成本法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全新的核算方法,皆是针对制造成本的。高新技术企业核算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主要目的是对外编制损益表、评价会计期间经济效益,由于这两项在成本费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低,所以对其加强控制的要求比传统工业企业要弱。

对责任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核算,主要是出于产品经营决策和定价的考虑,这一点无论是传统工业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一致的。对其在管理上的需求强度因具体企业而异,一般要低于制造成本。

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物耗成本、质量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传统工业企业更多地是出于造势或满足外部某方面要求的考虑,而不是企业自觉自愿非做不可的行为需求。对高新技术企业就不同了,这些成本形态或迟或早都要进行核算,其中需求强度较大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和物耗成本。即使需求强度相对较弱的质量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对其核算与控制的需求也比传统工业企业要强。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核算需求强度大,不仅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寿命周期短而在核算上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而且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产品经济效益的模式也要求对其进行核算与控制。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在产品的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方面有相当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又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有较大的投入,同时还要承担比传统工业企业更高的产品降价风险,所以仅仅遵循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传统工业企业会计实践而制定的会计准则来计算产品成本,就会扭曲产品成本信息,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因而不能正确地评价产品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谋求竟争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对物耗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需求,更多地是出于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方面制度创新的考虑。这个意义是很深远的,不仅对于企业的微观管理是这样,而且对于国家的宏观管理也是这样。党的十五大确认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 “知识资本化”和“知识经济”问题,从成本信息服务的角度,需要对此作出必要的响应。

四、对成本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同

成本信息质量特征表现为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可否认,不同成本形态的信息,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标准并不一样。即使同一成本形态的信息,对传统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产品成本为例,虽然传统工业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项目相同,但是构成成本信息质量的各项特征的重要程度和具体要求不同。对传统工业企业来说,其准确性是指在特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等)和特定的费用分配标准(材料耗用量、工时耗用量等)下所归集分配的成本是唯一的成本,即无论谁来计算,只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结果都会相同;其完整性是指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将发生在会计期间和生产过程的各项要素费用都归集起来,分配给不同的成本对象,不使其遗漏;其及时性是指能够按月报出成本信息。能够做到这三条,便可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产品成本信息。

但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则不然,其准确性不仅要考虑计算程序和结果,而且要考虑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其完整性不仅要考虑供应和制造过程,而且要考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其及时性不仅要求成本信息按月定期报出,而且要考虑按决策需要不定期报出。所以,仅仅满足于规范要求的产品成本信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定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额的期间费用逼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去寻找各种相对合理的分配标准,来将其正确地分配到具体产品对象上去。不仅如此,为了对付竞争,成本信息的及时性比传统企业更为重要,往往是算不准确尚可容忍,算不及时则难以饶恕。

五、成本费用构成和管理重点不同。

这里指的成本费用是损益表中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后三项费用亦称期间费用。在产销比正常的情况下,传统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的构成是制造成本高、期间费用低。因此,管理重点是制造成本,管理当局更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控制。成本核算是否准确,成本考核指标是否落实,成本管理是否有效,成本降低机制是否形成,皆由制造成本管理状况所决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费用构成则相反,通常是制造成本低、期间费用高。期间费用高的原因是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高。因此,管理的重心要转移,转移到研发环节和技术服务环节。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往往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其产品成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设计所决定的,而其产品的销售状况如何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服务。

六、成本费用控制方式不同

传统工业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主要采用标准成本系统、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管理(包括零基预算与弹性预算)。尽管其控制范围有弹性,控制过程中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总能够通过对成本形成原因的分析和对成本费用发生规律的掌握来不断地促使其标准。目标和预算符合实际,以此来引导企业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不能简单地搬用上述做法。虽然标准成本、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等形式依然可以利用,但实际上由于其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所以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对成本费用发生规律的掌握更为困难。在传统工业企业,尤其是经营稳定的大型工业企业,所耗费的资金与产生的回报之间,能够建立人们容易把握的函数关系。而在高新技术企业,这样的函数关系则不容易建立。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时成本费用的控制,宜更多地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实施,而不是通过改善设备运行状态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实施,即应实行的是积极控制——鼓励多做工作多花钱,把该花的钱花足,把不该花的钱限制住。该花的钱是积极费用,不该花的钱是消极费用。积极费用越高,越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积极费用当然也包括实验、试制失败的费用,但对盲目实验与试制等所导致的消极费用,则要严格加以限制。

七、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不同

传统工业企业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比分析和差异原因分析,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分析应该重视的是价值工程分析、相关分析和预警分析。价值工程分析是利用产品成本结构与产品功能结构的比值关系来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能比率的途径,从而改进产品或工艺设计的有效方法。相关分析是利用成本或费用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成本费用指标对其他经济指标的影响,以期通过增减成本或费用,来改善该项经济指标的状态。预警分析是通过对控制指标设且预警线(红线)来进行的。预警分为绝对预警和相对预警。绝对预警的红线就是由盈亏临界点所决定的成本费用开支水平。相对预警的红线有两种,一种是纵比红线,一种是横比红线。纵比红线可以以本企业成本费用指标的历史水平为标准设置,横比红线则要以竞争对手水平或行业水平为标准设置。

八、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途径不同

传统工业企业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途径有三条:第一、通过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耗与能耗,同时对技改项目投资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第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监督和激励手段向管理要效益;第三,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费用,谋取规模经济效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其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途径是:第一,加强研究开发管理,通过加强文档建设、提高设计产品零部件还用率、进行价值工程分析、优化设计部件结构和加工工艺,尽可能地使先天性的产品成本结构合理并减少因修改设计而导致的物料损失;第二,提高对市场信息预测的准确程度,改善物料计划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减少因物料供应不配套而带来的库存积压和停工待料;第三,建立内部信息通道和高效率的求助支援系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回应能力,充分利用销售平台,尽可能地增大销售收入,降低单位产品固定费用;第四,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断挖掘改善管理、降低费用的潜力。

事实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在继承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尤其在成本计算方法、成本项目设置、成本分析方法和成本控制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借鉴了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考评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成本降低的机制。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既要了解二者的差异,也要看到二者的共性,才能胜任成本管理工作。

第三篇:《经济法》——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2 、 概念 纳税、义务人 征税对象 税目 适用税率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即自然人)的劳务和非劳务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是:

1.实行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有三种:分类征收制、综合征收制与混合征收制。注意: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的是分类征收制的模式。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3.费用扣除额较宽。

4.计算简便。

5.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具体来讲,是指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1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同胞及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等。

(一)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对纳税义务人的管辖权通常分为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在界定两者管辖权的标准上,常用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在纳税义务人的界定上既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又行使居民管辖权,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划分为居民和非居民两个部分。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二)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1.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居民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向中国政府履行全面纳税义务。

2.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

二、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凡支付应纳税所得的单位或个人,都是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和税目

一、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

二、所得来源的确定

1.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义务人任职、受雇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2.生产、经营所得,以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3.劳动报酬所得,以纳税义务人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作为所得来源地。

4.不动产转让所得,以不动产坐落地为所得来源地;动产转让所得,以实现转让的地点为所得来源地。

5.财产租赁所得,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企业、机构、组织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三、个人所得税税目

按应纳税所得的来源划分,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大致可以分为3类,共11个应税项目。

(一)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取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4.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5.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比照执行。

(三)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个人承包经营或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还包括个人按月或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个人独立从事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 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票、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十)偶然所得: 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自2011年9月1日(含,下同)起,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即只征收70%的税额,其实际税率为14%。

四、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加成征税采取超额累进办法,即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20 000~50 000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5成;超过50 000元的部分,加征10成。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自2008年10月9日(含)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从2008年3月1日(含)起,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四篇:房地产企业适用低税率的纳税策略

房地产企业适用低税率的纳税策略

我国房地产企业涉及到的主要税种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契税等。综合分析房地产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及其政策规定,其计税依据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房屋出租的营业税、房产税等都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以房地产销售价格计税或与此有关等。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税收可以进行综合筹划,以形成连锁效应。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税收筹划方法有:规避纳税义务、缩小税基、适用低税率、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等。本文重点针对房地产企业如何通过适用低税率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

一、均衡申报各种房地产价格

同一家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房地产有不同的档次,其市场定位不同,销售价格也不同,也就是说,既有低价格的普通住宅,又有中档住宅、高档住宅、别墅和写字楼,不同地区的开发成本比例因为物价或其他原因可能不同,这就导致有的房屋开发出来销售后的增值率较高,而有的房屋增值率较低,各类房地产的增值额和增值率都有差别。房地产的增值额和增值率是计算销售不动产业务应纳土地增值税的主要依据,而土地增值税实行超率累进税率,增值率越大,适用税率越高。在累进税率制度下,纳税的原则是应尽量避免收入呈波峰与波谷的大幅变化,不均衡的状态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较均衡的收入则能减轻税负。所以,为降低土地增值税税负,企业可以采取不单独核算的方法,将价格不同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合并申报,以适用较低的土地增值税率;或者对各个开发项目的开发成本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得各处开发业务的增值率大致相同,从而节省税款。

采取这种方法应注意,对于纳税人建造普通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对于企业开发的增值率不太高的普通住宅,应尽量控制在增值率20%范围内,以享受土地增值税的免税政策。

例如某房地产公司1999年同时开发四个项目。项目1为安居工程住房,可扣除项目为2,000万元,营业收入2,500万元;项目2为普通住宅,可扣除项目为2,500万元,营业收入3,900万元;项目3为别墅住宅,可扣除项目为3,000万元,营业收入为 8,000万元;项目4为写字楼,可扣除项目6,000万元,营业收入20,000万元。可扣除项目总和为 13,500万元,营业收入总和34,400万元。下面分别对这四个项目应纳的土地增值税进行计算。

项目1:增值额=2,500-2,000=500(万元),增值率=500÷2,000=25%,取第一档税率30%,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500×30%=150(万元)。

项目2:增值额=3,900-2,500=1,400(万元),增值率=1,400÷2,500=56%,取第二档税率40%和速算扣除系数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1,400×40%-2,500×5%=560-125=435(万元)。项目3:增值额=8,000-3,000=5,000(万元),增值率=5,000÷3,000=167%,取第三档税率50%和速算扣除系数1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5,000×50%-3,000×15%=2,050(万元)。

项目4:增值额=14,000,增值率=14,000÷6,000=233%,取第四档税率60%和速算扣除系数 3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14,000×60%-6,000×35%=8,400-2,100=6,300(万元)。

应纳土地增值税总额为:150+435+2050+6300=8,935(万元)。

若对上述经济行为进行重新安排,将项目1的营业收入核算为2,350万元,可扣除项目仍为2,000万元;项目2、3、4合并核算,可扣除项目共11,500万元,营业收入共32,050万元。再对这些工程应纳土地增值税进行计算。

项目1:增值率(2,350-2,000)÷2,000=17.5%,免征土地增值税。

项目2、3、4:增值率(32,050-11,500)÷ 11,500=20,550÷11,500=178.7%,适用第三档税率50%和速算扣除系数1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20,550×50%-11,500×15%=10,275×1,725= 8,550(万元)。

应纳土地增值税总额为8,550万元,较之筹划前,企业税负得到了有效降低。

实践证明,平均费用分摊是抵消增值额、减轻税负的极好选择。只要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从事开发业务,那么将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各项开发成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就不会出现某处或某段时期增值率过高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减轻税负。

二、变中介为工程转包

房地产施工对于建设单位而言,由于涉及金额大,工程使用年限长,属于单位的重要投资项目,需要在合同签订前对施工单位作充分的了解,有时还需要相关单位作为中介或者担保。中介或者担保方是要

收取一定的费用或者佣金的,其收入属于提供服务业应税劳务收入,应按照5%的营业税率缴纳营业税。对于规模较大、施工要求复杂的房地产工程,需要由不同的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分工合作,但为了便于管理,一般由一家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施工单位总承包,然后再由总承包单位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取得的承包收入属于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收入,应按照3%的营业税率缴纳营业税。其中,总承包单位以其获取的实际收入,即全部承包价款减去付给分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按 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促成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签约的中介方同总承包单位在缴纳营业税方面,适用的营业税税目和税率不一样,营业税税负也不一样。获取中介收入的营业税税负重于获取承包收入的总承包单位税负。

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可以转换呢?应该说,总承包单位以其资历和实力获取工程承包资格,再部分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具有中介的性质。如果中介方也具有施工能力和施工资格,就应该尽力避免获取中介收入,或者将中介收入转化为承包收入。这就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例如,某建设单位要上马一项建筑工程,需找一施工单位承建。在某工程承包公司的组织安排下,施工单位A最后中标,于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A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210万元。另外,施工单位A还支付给该工程承包公司10万元的中介服务费用。此时,该工程承包公司应按服务业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应纳营业税额为:100,000×5%=5,000(元)。

若该工程承包公司进行筹划,让建设单位直接和自己签订合同,合同金额为210万元。然后,该工程承包公司再把此工程转包给施工单位A,转包价款 200万元。这样,该工程承包公司就适用建筑业税率缴纳营业税。其应纳营业税额为:(210-200)×10,000×3%=3,000(元)

于是,通过筹划,这家工程承包公司可少缴 2,000元的营业税税款。

三、将销售房产业务转换为代建房业务

现行税法对不同的建房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界定,其中包括对代建房方式的界定。代建房方式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客户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完成后向客户收取代建房报酬的行为。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收入,但由于房地产权属自始至终是属于客户的,没有发生转移,其收入也属于劳务性质的收入,故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只需按照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按“服务业”税目依5%的营业税率计征营业税。而根据现行税法规定,销售不动产业务应按照不动产的全额依5%的营业税率计征营业税,而且还要缴纳土地增值税。相比之下,手续费收入较不动产销售价格要低得多,也就是说,代建房业务的营业税负担低于销售不动产业务;同时,代建房业务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因此代建房业务的税收负担比销售不动产业务的税收负担要低很多。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销售房产业务转换为代建房业务乃是避税筹划的明智之举。

关于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房的营业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在1994年就专门发文明确,房屋开发公司承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统建房,如委托建房单位能提供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批准书以及基建计划,且房屋开发公司(即受托方)不垫付资金,同时受托方与委托方实行全额结算(原票转交),受托方只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即符合“其他代理服务”条件的,对房屋开发公司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按“服务业”税目计征营业税。否则,应全额按“销售不动产”计征营业税。也就是说,代建房业务是由用房单位提供土地和资金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替其建房。

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减轻税负将销售房产业务转换为代建房业务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用房单位能提供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批准书以及基建计划。即用房单位是建房的主体单位,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不是零散的购房产。

2.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垫付资金。房地产开发企业接受用房单位委托代建房,由委托方预付款项或者由建筑公司垫付资金,工程竣工后统一结算。为维护委托方的经济利益,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主动替委托方联系贷款或者其他筹集资金的渠道,并给予一定的利率补贴,以促成委托方预付款项。

3.受托方与委托方实行全额结算(原票转交),受托方只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

4.受托方与委托方要签定代建合同。

以上所有条件都必须要用房单位愿意配合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为了使该项筹划更加顺利,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降低代建房劳务性质收入的数额,以取得客户的配合。由于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通过该项筹划节省不少税款,让利于客户也是可能的。如果用房单位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产结算价格加上手续费不超过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房地产的销售价格,用房单位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建一幢写字楼出售给买房单位。经事先进行成本预核算,销售价格应为 8,000万元,各种可扣除项目金额为5,000万元。则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应纳税为:

1.应纳营业税及附加:

该公司要根据写字楼销售价格8,000万元按销售不动产的5%税率缴纳营业税,按7%和3%的税率和费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应纳营业税=8,000×5%=40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400×7%=28(万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400×3%=12(万元)。

2.应纳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额=8,000-5,000=3,000(万元);

增值率=3,000÷5,000=60%;

适用40%的土地增值税率和5%的速算扣除系数;

应纳土地增值税=3,000×40%-5,000×5%=1,200-250=950(万元)。

为降低纳税成本,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其自有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买房单位,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 1,400万元。同时,房地产开发公司还与买房单位签订了综合大楼代建合同。建房过程由买房单位预付建设款项(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的贷款并且承担担保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工程结算价6,000万元,房地产开发公司另收代建手续费600万元。改变经营方式后,买房单位购置写字楼的成本由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1,400万元)、工程结算价(6,000万元)及手续费(600万元)三部分构成,购置成本仍为8,000万元,与改变前的成本一致。

筹划后,房地产开发公司仅需要根据手续费收入按代理业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不必缴纳土地增值税。

应纳营业税=600×5%=3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30×7%=2.1(万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30×3%=0.9(万元)。与筹划前相比,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税收负担大为减轻。

文章来源:《中国房地产》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娱乐业营业税具体适用税率的通知

川府发[2011]5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娱乐业营业税具体适用税率的通知

2012-01-11 9:26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娱乐业营业税具体适用税率的通知川府发[2011]51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娱乐业营业税具体适用税率的通知川府发[2011]51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第二条规定,现将我省娱乐业营业税具体适用税率调整如下。

一、高尔夫球适用20%税率,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包括夜总会、练歌房、恋歌房)、音乐茶座(包括酒吧)、网吧适用10%税率,其他娱乐业征税项目适用5%税率。

二、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特此通知。

下载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