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
千年前,“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北部延伸,留下了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惠互利的故事。今天,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铺展开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构想,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引擎。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笔者认为,如果抛却冷战时期由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因素,“一带一路”与二战后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确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归根结底还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基于不同国家自身情况的战略决议。相似之处
相似的出发点: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国内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海外存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资金需求,通过向海外输出产能和资本,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这不仅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60年代至70年代的日本,也即将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
当前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资本不足但又急需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一带一路”正好顺应了这波即将到来的浪潮。相似的产业背景。“马歇尔计划”提出之时,欧洲经济正遭受着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创伤,而美国经济仍然充满活力,制造业是国内经济的主要支撑。而在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同样占据绝对比重,并且实体经济具有强大的支撑力,有效地维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这点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大滑坡而中国“一枝独秀”即可看出。
相似的战略结果:都能推动本国货币走向全球化、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通过对外捐赠、政府长期贷款项目等来支援其他国家恢复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此外,该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而对于中国来说,随着产业和资本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人民币国际化也将加速前进的步伐。该战略有助于在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中形成“人民币区”,在这个区域中,多边贸易均可使用人民币做结算。中国的商品、服务和投资也将因此进入更多新市场、新领域,逐渐脱离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依赖。当然,这必然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相异之处
不同的战略内涵。在“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美国通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为西欧各国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援助。更为隐蔽的是,借用经济救援的方式,美国有意向欧洲国家渗透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一带一路”的内涵是中国用资本输出的方式进入亚太和欧洲,建立贯穿欧亚大陆的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不会搞新机制,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同时,“一带一路”不涉及政治、安全等领域,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
不同的合作对象。“马歇尔计划”针对的是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基本没有涉及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这其中或许有美国出于意识形态、政治因素等方面的考虑,也或许受到这些国家经济基础更为薄弱、经济状况不尽相同的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涵盖了中亚、西亚、中东、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区域,并辐射东亚以及西欧。其中,中亚与东盟(东南亚十国)处于“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放眼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会更多,开放性也会更强。
不同的合作模式。通过施行“马歇尔计划”,美国将其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借给受援国,让他们“定向”购买美国的东西,从而把美国过剩的产能转化成美国政府对受援国家的债权,这不仅让美国避免了二战后的经济衰退,也开启了全球的黄金增长时代。而“一带一路”初期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是资源能源开发利用,随后是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这些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投资机会。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产业园区的合作,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协助当地增加就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通过该战略的落实,既可以向外转移剩余产能,升级出口结构,化解能源紧张,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升综合国力,也可以解决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和技术瓶颈。既是弥补全球失衡的一石二鸟之举,也是带动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筑梦中国 一带一路
筑梦“一带一路”
摘要;中欧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双方合作具有“洲际效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战略的稳妥推进,将为深化中欧双边经济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增强尊重互信,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一带一路”已成为连接中欧彼此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世界关系
“一路一带”中,“一路”是从中国向欧亚大陆腹地及西部延展,“一带”是从中国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展,“一路”与“一带”对接,形同雄鹰展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路一带”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一带一路”拉近中欧空间距离
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欧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地缘文明。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两大支柱的中国和欧盟,由于相隔遥远,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同时双方的经贸有较强的互补性,是欧亚大陆两端的经济中心,有强烈合作和交往的需求.中欧关系的局限性主要是双方地理位置造成的,在欧亚大陆两端之间有着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国家,双方往来主要通过飞机。飞机的运量和经济性限制了人员的流动规模,也限制了贸易的加速流动。另外,由于两者相距甚远,没有涉及双方直接利益的具体议题的推动,建立除经济以外的相关交流机制也就没有了现实基础。由此可见,拉近中欧的空间距离、减少中欧之间往来所需时间是增进中欧关系的主要手段。“一带一路”为创造这一条件提供了可能。“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提供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 丰富的自然、矿产、能源、土地和旅游资源。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对更大程度的参与国际贸易和推动国家发展有着迫切的期望,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这是其未来能够成功的民意基础。新丝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一带一路”正促进中欧在经贸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问题上的多方面合作以及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在共同建设的未来,“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更大的活力。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此前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平发展,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第三篇:”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张骞于西汉出使于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路上通道。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时候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通道。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那是丝绸之路就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深化了合作交流,加强各国友谊并促进各国的发展。
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治版图从容铺展。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互相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先后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是中国领导人在世界政治版图上自信而从容的写下的一个大手笔,这是全新的宏伟战略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跨越时空,通融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经济,向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和合作潜力。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迟缓,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程难,外部环境摧残中国出口以及美国经济一家独秀和国际经济市场僵化等诸多挑战,我们也到了考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时候了,反观亚洲自身,亟待解决的关乎各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这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为了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的诠释,这是国家的连通,是心与心的连接。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
连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取胜利的果实。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民心相通为社会根基。我们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各国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互动、旅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合作,支持各方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共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第一要义,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不限国别范畴,不搞封闭机制,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创新,是中国梦的延伸,是连接世界梦的桥梁。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即是时代潮流,也是国际共识。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值得我们为之高兴,但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我们也不能松懈,应采取应对方案。总之,我们要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精神,以智慧化解挑战,共同谱写“一带一路”的新篇章。
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我们更应该勤奋学习,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光发热。我们要铸就信念,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齐。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承载中国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充分激发中国能量,增益全球经济格局,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长久动力。
第四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摘要:“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自汉历唐,丝绸之路的声名伴着驼铃并未随楼兰国的消逝湮没于荒漠之中,而是将中华文明传承千载,散播世界。如今,新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正走在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光荣道路上。2013年,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带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为筑梦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梦。“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指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经贸合作作为基础,带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量。现在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面对这条载着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腾飞梦想的新丝绸之路,中国可以做些什么?
(1)针对我国我国产能过剩,消费低迷,内需不足,外汇储备过剩的现状。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在其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应进一步增强消费者信心,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时也应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合作。消费取决于收入,我国应继续大力发展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让更多发展红利与改革红利惠及普通的老百姓,增加人民收入,从根本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将物价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避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活用巨额外汇储备。
(2)目前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且资源主要通过海路进入中国,渠道单一。我国未来的发展应重视多元化获取资源,开辟新的运输途径,加强与能源大国的合作,同时,我国应积极发展新能源,利用新能源进行生产建设,逐步摆脱对原有能源的依赖,这样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扩大贸易往来,优化贸易结构。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给世界贸易带了严重的创伤,世界贸易持续低迷,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下,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盘活世界经济,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弥补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创伤,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商品竞争力,提高科技水平,以产品的质量取胜。(4)扩大我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中国拥有五千年生生不息、代代传扬的灿烂文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也都拥有各自灿烂辉煌的文化,我国文化与他们的文化进行交流,即可以传播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也可以领略沿线国家的灿烂文明,实现中华文化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让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的文化在这条道路上完美交融,焕发新的活力。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完美交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命运休戚相关,各国成为“利益共同体”,更成为“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构想更加强调开放性与包容性,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会成为一条新世纪的文明之路、共赢之路、和平之路、和谐之路。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导国,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只要“一带一路”的沿线各国为共同的梦想和衷共济,相互合作,互利共赢,奋勇向前就一定能共同谱写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点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的宏伟理想!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第五篇:满分作文 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600字 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仍然屹立不倒。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回顾历史,千年前,“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北部延伸,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一个新的战略“一带一路”的构想铺展开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我相信,在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下,在中国携手各国发展、合作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能更加繁荣富强,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有梦,我也有梦,在花季一般的年龄,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应该抓住学习机会,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好学的精神,要有见贤思齐的思想,要能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情操、有文化、有知识、有才干的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昂起年轻的脸庞,挺起坚实的胸膛,因为我们将托起中国未来的太阳!
梦想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指引人们永不放弃的坚强决心。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民族振兴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要不断鞭策自己,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带一路
“中国的高瞻远瞩,世界人民的期盼和福音”“为沿线地区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有利于我们实现共同繁荣……沿线国家纷纷点赞,有坚定支持,也有美好瞻望。
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得到来自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投行筹建,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不仅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将构筑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往的结晶,从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到西域香料、珠宝、医药、汗血马,它们连通的不只是商品贸易,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R22;“一带一路”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这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比较优势各有差异,互补性很强。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
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
“一带一路”是一项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的宏大系统工程。“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国将与沿线国家携手同行,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共促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推进,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合则强,孤则弱”。呼应合作潮流,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与沿线各国一起,抒写开放包容新华章,奏响合作共赢最强音。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
2017高考满分作文:中国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提出几年来,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对世界产生了多重影响。
第一,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指明方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投资实体经济而非制造金融泡沫,成为国际共识。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再工业化等无果而终或遥遥无期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最可行、最有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引领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振兴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希望。2016年8月17日,总书记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第二,世界纷纷向东看,学习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蔚然成风。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持积极态度,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而发展起来,其他国家也正在走出对西方普世价值和华盛顿共识的迷信,开始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确立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世界经济。如今,西方发达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不足40%,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供给侧。建设“一带一路”,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经历了一个由观望到响应的转变。过去几年,“一带一路”成果出人意料地多,国内外积极性出奇地高。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自信与自觉,感染、吸引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合唱之中。
当今世界,许多人把美好期望寄托在中国,寄托在“一带一路”身上。“一带一路”让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