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江泽民同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等。这些新的重大的理论观点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方向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总结我们党和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征,就是把坚持党的先进性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基本理论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系统、科学、完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领域,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领域,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hre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江泽民同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等。这些新的重大的理论观点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方向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总结我们党和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征,就是把坚持党的先进性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基本理论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系统、科学、完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领域,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领域,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强国之路;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必须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察和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变化,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结论。比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苏东剧变遭受重大挫折,处于暂时低潮,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并没有改变;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征,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完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共产主义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中完全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一结论并没有改变;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教训,可以得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两条结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但目前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求得发展。这些基本分析和重要观点,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更加丰富的科学内涵。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处于不同层面的“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特殊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则是一个普遍规律。“三大规律”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揭示,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从整体上系统思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潮流发展趋势问题,把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实践、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三大规律”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形态。 (作者工作单位:《求是》杂志社,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本文责任编辑李红)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3.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认为要作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我们应当按照这些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带头捐款捐物。 2、组织身边的人捐款捐物 3、投入救灾一线 4、关心灾区儿童 一要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区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精神,在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做好人民群众思想发动工作; 二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守工作岗位,教育和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三要积极开展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灾民手中,确保抗震救灾工作落到实处。 1、“八荣八耻”是胡锦淘总书记什么时候提出的重要论述? 答: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 2、“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八荣八耻”的内涵是什么? 答:“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4、大力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重大意义? 答: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八荣八耻”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八荣八耻”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6、“八荣八耻”引导人们摆正哪些关系? 答、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7、“八荣八耻”针对社会上哪些消极现象提出来的? 答、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6.中共17大召开的时间 2007年月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 一、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的十七大凸显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和主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新进步。 三、党的十七大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实质和要求,必将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它适应实践的需要、解决历史的课题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纲领;“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的重大战略性思考;“三个代表”是着眼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三个代表”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三个代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体现了这个有机整体中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与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的积极回应和深刻思考。其中,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突出体现;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的坚实基础;“四个如何认识”,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执政意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时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 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相互联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认识其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前提与基础。 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突出体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突出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时”,指的就是时代、时势、时代内容、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性,就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开拓创新。这就需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性和时代要求?这是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需要弄清的关键问题。 20世纪最后1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标志,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形势错综复杂。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概括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具体表现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在这一基本态势下,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对人类危害上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未来潜在对手,妄图遏制中国的崛起。这种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将在21世纪持续很长时间。 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这是党面临的严峻考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和深刻思考。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的坚实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科学判断,指明了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论基础。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既包含对党的历史的纵向认识,也包含对党在当今世界中横向位置的比较和判断。经过80多年的奋斗,我们党 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变化包含了党所处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 我们党从革命党变成领导建设的执政党后,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所确立的具体纲领和所要实现的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党的活动方式和工作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先进性要求等自然也有别于过去。党的历史方位的另一重大变化来自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带来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党内,党员人数已达到6600多万,且新党员占多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紧跟时代进步潮流,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是党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只有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才能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 “四个如何认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 继2000年2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同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四个如何认识”,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四个如何认识”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同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密切相关,同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反映了党所处历史环境的新变化,核心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不仅没有从世界上消失,而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发展,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处于优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其根本制度所允许的限度内,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自我改良和调整。我们一方面应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重大 变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消弭其内在基本矛盾,从而也未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 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或“终结”,而是在改革中走向辉煌。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两项基本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这两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由对峙走向又斗争、又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共处时代,这是二者关系的新特点。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在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同时,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等问题。这些仍然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延伸,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 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执政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时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面对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繁重而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他说:“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强烈的时代意识的体现。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我们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们在复杂的形势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关键在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仅显示了我们党对自己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洞察,也表明了我们党对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江泽民同志说,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 政本领。执政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关键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意识的核心。党之所以赢得执政地位,靠的是全国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党继续执政并长期执政,仅靠过去的功绩是不够的,人民要看执政党的新作为。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深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执政基础、执政内容、执政方式、执政纲领、执政资格和执政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一、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 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八十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三、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 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能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三个代表”研讨会上作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学习“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要持之以恒: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努力掌握观察事物、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方向,不断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我们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也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把握实质,领会精髓,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报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三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范文
第四篇: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五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