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持续绿色、科技和人文城市交通

时间:2019-05-14 08:2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北京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持续绿色、科技和人文城市交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北京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持续绿色、科技和人文城市交通》。

第一篇:浅析北京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持续绿色、科技和人文城市交通

浅析北京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持续绿色、科技和人文城市交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经济先锋和文化首善之区,北京一方面引领城市化的脚步,一方面也首先面对着城市化进程中伴生的一系列问题。机遇亦是挑战。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认真总结奥运会成功经验,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延伸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新时期北京城市建设规划了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三个北京”互为依托又各有侧重,其中“绿色北京”对城市发展提出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在“人文北京”和“科技北京”的基础上更直观地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体现了北京未来发展的更高标准。在新北京的绿色地图上凸现了一系列繁复而重要的脉络,它们从结构和功能上支撑着城市发展的蓝图,这就是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

一、可持续城市交通体系的内涵

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是指以合理的资源投入、最小的环境代价、最大程度地满足当代城市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产生的合理的交通需求,并且不危害下一代人满足这种需求能力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安全、畅通、舒适、环保、高效率和高可达性。其中高效率和高可达性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可持续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

(1)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系统的需求: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支持城市的发展,满足人和物的空间位移需求;

(2)高效率交通缓解交通拥挤:这里的高效率是指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无缝衔接、行程时间短、无效移动少。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

(3)促进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交通系统要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土地利用则应从建设交通负荷小的城市结构、调整交通需求特性的角度合理配置;

(4)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鼓励低能耗、低土地资源消耗的交通方式,支撑和保证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城市交通系统应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性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应鼓励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6)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交通出行的可选择性:城市交通规划不应当成为“汽车交通规划”或“机动化交通规划”,应使各种交通参与者都能分享适当的空间,为交通不便者提供方便,满足无个体交通工具出行者和步行者的出行需求。同时,减少污染,减少不产生交通污染的群体受到的交通污染侵害;

(7)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拥挤、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目标的实现;

(8)整合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促进交通系统整体协调发展: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保障城市各交通子系统间良好的协调与衔接,实现交通方式间的快捷转换,取得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9)建立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包括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资金、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在内的实现可持续城市交通的保障体系。

(10)始终把“提高安全水平”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因素:为交通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和出行条件,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死亡人数,是可持续交通的重要任务和终极目标。

二、构建可持续城市交通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

城市交通体系总是随着与其相互作用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而演进。在快速城市化的压力之下,大型城市和城市群仍存在着尖锐的交通供求矛盾。“只占地球面积2%左右的城市,承载着全球人口的75%,但同时也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伦敦市长在气候峰会上的发言道出了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挑战。与其他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相似,北京也面临交通拥堵、交通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交通污染物排放增加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北京发展可持续城市体系带来了挑战。

1、交通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待加强: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房产的升值泡沫越吹越大,房贷的链条越拉越长,终于在人们紧绷的神经下,倒下了坏账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同理,北京的交通拥堵,已经由几次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天气,起到了蝴蝶煽动翅膀的作用。事实上,北京的交通拥堵,其潜在的“蝴蝶效应”风险还在扩大。采取措施,层层缓冲,加大交通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应该是这次综合治堵的根本指导思想。

2、针对“小汽车”增长难题的治堵方案治标不治本: 在交通管理理念层面上,现实版的“马太效应”层出不穷。小汽车和公交车、自行车、行人相比,谁占用的交通资源更多?但是看看这些年的交通管理,却绐终在围绕着如何适应小汽车的增长来分配资源,修一条路畅通不了几天,马上又堵了。越是占用多,越是要多给,治堵的效果怎么可能不递减?

3、交通违规的执法力度和公民出行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在交通拥堵的诸多因素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非常普遍。小轿车开上了公交专用道没人拦截,就算事后有探头取证,并做出处罚,但是“先快起来再说”的即时冲动,也会引发另一辆车的效仿;本来都在排队等着过路口,总有人“抖机灵”从侧面超车不排队,而“一个学一个”的结果,是大家都死死地堵在一起。至于骑车闯红灯、行人不走人行横道之类的跟风行为,就更加普遍了。如何及时处罚首犯者,如何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也是治堵的一项重要内容。

4、交通参与者的“集体最不理性”造成“治超”和“治堵”积重难返:

在交通拥堵的形成过程中,交通参与者的“集体最不理性”实在太多了。一些汽车厂家把“大吨小标”当成最实惠的卖点,而买主乐得少交一些按标重收取的费用。在厂家、车主心照不宣打着自己小算盘时,唯独损害了国家和公众利益,加重了总体社会成本——道路、桥梁的寿命缩短,交通事故增多,堵车的概率增大。而治理超载,不同地区的执法尺度又不统一,有的地区是罚款后放行,安全隐患从此处流到彼处,别处较真查了超载,又要以堵车为代价。超载——治理超载——治超形成拥堵——堵车造成运输成本上升再通过超载补回来„„大大小小的细分利益,都在盘算如何蚕食社会整体利益,这不是典型的“集体最不理性”又是什么呢?真要想治堵,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又怎么可能会有持续的效果?

三、北京市奥运期间临时交通管理实践的总结回顾

为满足“绿色奥运”要求,北京市在2008年7月1日至9月20日期间对全市机动车采取了黄标车全面禁行、按单双号行驶、公车部分停驶和外地货运车辆禁入等多项临时交通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应对了北京城市交通的问题,其成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机动车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着全市道路网交通流量的分配,比如,在2008年7月20日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以后,预计将会有410万乘客转乘公共交通,会带来每天400多万人次的增量。它们主要依靠地面公交、地铁、出租车三种方式进行消化。另外,政府还将通过延长公交、地铁的运行时间、增加线路、增加车辆、加密车次来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的保障能力,来满足市民的正常出行需要。据相关研究对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交通状况进行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奥运会期间六环内车流总活动水平与奥运会前相比下降约32%。将六环内车辆活动水平与平均行驶速度加权平均,得到北京市六环内的平均车速由奥运前的25 km/h提升至奥运期间的约37 km/h,分网格车速变化情况如图1。

图1 奥运前与奥运期间北京市六环内平均车速对比

(2)大幅削减交通源污染物排放:在改善交通状况的同时,机动车临时交通管理措施也十分有效地削减了由交通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评估结果显示,在临时交通管理措施最为严格的7月20日到8月27日之间,全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第十四阶段措施基础上的削减比例为:NOx削减45.7%,PM10削减51.6%,PM2.5削减51.4%,CO削减56.8%,VOC削减55.5%。而在各项临时措施中,分单双号行驶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削减最为显著。

虽然机动车临时交通管理措施是一项为了满足奥运承办要求而采取“权宜之计”,但它仍然为我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即如何通过规划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经济和政策两根杠杆,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达成类似的效果,实现北京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北京发展可持续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议 如前所述,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层次同时着手,针对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具体特点开展行动,才能实现交通供需关系的平衡,最终达到构建可持续城市交通体系的目的。针对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践经验,建设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思路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北京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建议:(1)促进城市土地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

目前北京市已在经济技术开发区、CBD、中关村西区和奥林匹克中心等重点区域尝试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建设模式,通过城市土地和交通体系的同步建设,从根本上减少了交通需求,有效避免了通勤压力大、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衔接不良等问题。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让居住区远离交通干线或增强临街建筑窗户的隔声效果;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降低轮胎与路面间产生的摩擦噪声;在超标路段道路两侧采用吸声型屏障,阻断声波传播;在主干道两侧种植厚密而有观赏价值的矮生树或灌木丛绿化街景增强噪声衰减量等。

(2)合理制约机动车保有与使用,减少“马太效应”带来的城市交通污染

“十一五”期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4%,而道路面积年均增长仅约3%左右,拥堵范围、拥堵时间都在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11月底,工作日高峰时段路网平均拥堵指数6.82,又比2009年上升0.7。从环保方面来说,2010年9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50万辆时,机动车尾气中的CO、HC、NOx在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分担率上升到85.4%、24.3%、56.5%,北京治污也必须治车。在这样一种超大基数的机动车保有量和巨大治污压力面前,北京要大力开展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政府则应发挥积极引导功能,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并将新车和在用车的排放控制仍需放到突出位置——大力推行在用车的检查与维护制度,严格控制尾气排放超标车型进入市场,制订在用车尾气治理计划,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排气监督检测、维修保养和淘汰更新工作,鼓励人们加装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制订汽车产业政策,促使汽车制造厂增加投入开发低噪声车辆,改善发动机、气缸排放口等汽车部件的噪声性能质量;同时,继续鼓励发展清洁燃料交通系统;推广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车辆,推动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向资源、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在单车控制的基础上,可通过完善机动车相关税收政策等措施逐步减少机动车的活动水平,鼓励在用车的淘汰与更新。当然,机动车保有和使用的制约应在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并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尽可能使出行者自由自愿的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替代小汽车出行。

2、北京发展可持续的“科技交通”建议:

(1)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 全方位深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措施,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最大限度减少路网交通负荷为目标,加快建设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一要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地位,发挥其引导与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在各类资源和能源有限且日趋紧缺的形势下,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集约化已被普遍认为是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与高架道路相比,轨道交通不但具有节约用地的优势,而且更为快捷高效、环境友好,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的公共交通服务目标。按照“安全、质量、功能、成本和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加快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扩大规模,增加中心城线网密度。今后在开展轨道交通建设时,应更加注重其与城市其他交通线路的连接,并考虑在客运轨道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轨道物流系统。二要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主体作用,整合并扩大公交路权,提出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时间内,高速路进城路段、快速路和主干道增设公交专用道。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覆盖中心城、新城、乡镇的公共(电)汽车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公交场站建设,提高“村村通公交”有效通达里程,促进郊区客运网络与城区公交网络有机衔接。三要提升交通出行便捷换乘的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方式换乘设施同步规划、建设、运行,推进无障碍交通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尽快实现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2)加快实现交通信息化,最终实现交通“治堵”自动化

要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管理、运输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一要建设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数据中心,重点建设交通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体系,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数据采集与检测系统,以及交通基础数据库系统。二要建设智能化交通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及面向路网运行、运输监管和公交安保的三个分中心,完善指挥调度、业务应用和信息服务等平台。三要建设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新型公共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动态路径、动态停车、驻车换乘等信息诱导系统,充分利用媒体、手机、车载导航等信息终端,公开智能交通信息数据库接口,为公众提供实时、便捷、人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实现交通“治堵”自动化。

(3)3G交通便利客运实时监管“治超”和出行信息远程浏览

3G实现了大流量的数据传输,这就为远程监控和市民远程信息浏览提供了便利。比如市民想买票又怕排队人多,就可以先上网看看客运站的即时视频;再比如3G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客运班车的监管。目前长途客运班车都装了摄像头,但由于传输速度的问题,一般是采取拍照的静态监控方式。而今后用上大流量传输的3G技术,只要网络支持,车上的“千里眼”就能进行全程的视频监管,必要时还可以对所有班车运行视频录像保存。站外带客等违规超载行为将会得到更有效的遏制,乘客的出行安全也将更有保障。如果发生投诉,还可以调取当时的录像来解决纠纷。

(4)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配合,提升交通体系的整体抗干扰能力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气象信息通报制度。对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情况,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输单位等要做好工作计划和安排,认真应对恶劣气候;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或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卡口、收费站的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交通管制措施,使驾驶员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对大雾、大雪以及暴雨等能见度低,严重影响行车视线,造成路面湿滑、严重积水、积雪等情况的,管理部门要果断封闭道路,提前对车辆进行改道分流;对可能出现的雨、雪、雾、大风、大雾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气象信息,要及时采取增加警力巡逻执勤、限制车速甚至封闭道路等对策措施,还要与其他抢险、施救应急部门联系,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要全面设想、深入考虑,并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确保交通安全。

3、北京发展可持续的“人文交通”建议:(1)以人为本,保证行人和自行车的优先权

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可以大幅度减少机动车出行给城市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据统计,目前北京有20%的民众出行依靠自行车,如何保持乃至扩大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在居民出行结构中的比例是交通体系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促进出行结构的调整,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预先设计交通需求的分流方式,并在安全性、优先性等方面对行人和自行车的权利予以保证。

(2)加快推进交通文明建设,提高公民出行素质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交通文明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单位、进农村活动,增强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通过开展“公交周”、“无车日”和“少开车”等活动,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营造“改善交通我参与,交通顺畅我快乐”的社会氛围,完善文明出行、文明服务、文明管理的长效机制。

(3)交通管理“人性化”,管治措施图文并茂

以往交管部门发布的交通管理措施,一般都是纯文字的,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在2007年8月8日开始的整个奥运测试赛期间,交管部门发布的交管通告配图线条清晰直观,并用阴影部分标出了禁行区域,一目了然。这些交通通告配图是交警对每个管制区域和周边路网都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以及对绕行路线亲自实践测量并再三进行核对后绘制的。交管部门表示,今后遇有重大活动时,还将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发布交管措施。

结束语: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自身未来寻求的正确道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交通的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党和政府集合历史智慧、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而提出的中华民族为自身未来寻求的正确道路,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是全国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的提出,具象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新思路,也为城市交通体系规划了方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北京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将迎来新的阶段,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将为“绿色科技人文北京”铺设出一条快捷、高效、节能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郝吉明.发展可持续城市交通体系 促进绿色北京建设[EB/OL].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官网,2009-08-17,http:// [7] 蒋显经 郑永华.浅谈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及预防对策[EB/OL].中国交通安全信息网,http://

下载浅析北京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持续绿色、科技和人文城市交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北京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持续绿色、科技和人文城市交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