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选用远化镜控制学生近视(最终版)
怎样选用远化镜控制学生近视
一、了解学生为什会患近视?
每个人天生都是远视眼(如为近视则与父母遗传或变异有关),远视具有防近视的作用。学生只要能保持25度以上远视,就可终身不患近视。然而,学生生活中有很多近视因素如看电视电脑书等在不断消耗远视,当远视被消耗尽后即转变成近视。由此可见。学生近视发生发展主要与远视被近视因素消耗尽有关。
二、了解远化镜控制学生近视的原理
远化镜控制学生近视的原理类似于水克火。即利用近视的对立面“远视”来阻断或抵消近视化过程。远化镜可以抵消近视主要病因(看近),并阻断近视化过程中的近反射及调节灵敏度下降两个关健环节,从而控制近视发生、发展。
三、了解远化镜的种类
远化镜可按其远化近视病因或关键环节的性质分为三大类:
(一)虚焦远化镜(属于静态基础型远化镜):可将看近时的屈光焦点虚拟到5米以外的远方,并可抵消看近300度左右调节性近视的方法,如戴虚焦远化镜、自动变焦远化镜等。
(二)调焦远化镜(即眼灵敏度远化镜,属于动态强化型远化镜):可引导眼屈光系统作看远—看近的调焦运动,引导眼球作360度视野扩大灵敏运动的方法。如戴近视灵敏度远化镜或谐振灵敏度远化镜等。
(三)移焦远化镜(即自动远化镜,属于动态强化型远化镜):可将看近时的屈光焦点移焦到5米以外的远方,并可抵消看近300~500度调节性近视,可增加看远调焦灵敏度。
虚焦远化镜属于基础性远视化镜,可用于预防近视发生或防止任何度数近视发展。由于其作用是静态、虚拟性的,当对有些顽固的近视不能很好控制时,可以加用具有动态远化作用的调焦或移焦远化镜强化远化作用,以获得更好的远期限效果。
四、可按适用对象及生活习惯等选用1~2种远化镜
(一)虚焦远化镜: 适用对象:
1、无近视的学生预防近视:用写姿远化镜或台式远化镜; 2、200度以下近视,暂且不愿意戴近视眼镜者:用写姿远化镜或台式远化镜; 3、200度以上近视:用贴片式远化镜;
4、任何度数近视,发展较快者。
使用方法:每天戴上它看书写字或看电脑,戴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其中台式远化镜,让小孩在台灯下看书写字或完成作业时远视化眼睛。
(二)调焦远化镜(即眼脑灵敏度远化镜或谐振灵敏度远化镜)适用对象:
1、无近视的学生预防近视并提高记忆力:用近视灵敏镜; 2、200度以下近视,暂且不愿意戴近视眼镜者:用眼脑灵敏度远化镜或谐振灵敏度远化镜; 3、400度以上近视,用眼脑灵敏度远化镜;
4、任何度数近视,发展较快者:用眼脑灵敏度远化镜; 5、700度以下近视或散光性近视,或近视伴严重散光者。
使用方法:每天上学前、放学后或睡前使用5分钟左右,具有防近视、增记忆双重作用。眼灵不近视,脑灵记忆好。
(三)移焦远化镜(即自动远化镜)适用对象:
1、无近视的学生预防近视; 2、200度以下近视,暂且不愿意戴近视眼镜者; 3、200~700度近视发展较快者。4、200~700度近视,其它方法控制效果不好者。
使用方法:即每晚完成作业后戴上它看电视电脑或小说15钟左右,在快乐中不知不觉远化眼睛防近视。这是学生最喜欢使用,防近视效果最好的远视化方法。
第二篇:怎样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怎样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何孟冰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质量不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学作文的成人化。那么,如何还学生习作本色,体现学生本真呢?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作文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珍视儿童的童心、童言和童趣,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的要求,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为之营造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 成人化 儿童化
作文教学质量不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学作文的成人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求稳求实,生怕有什么差池,宁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制订的成人化作文评价标准起了误导作用,使我们教出来的小学生一拿起笔来,就似乎成了成年人,想成人所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学生作文中,假话、套话连篇,内容空洞,感情虚伪,言不由衷,这直接造成学生对作文的抗拒与畏难情绪,失去写作的兴趣,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还学生习作本色,体现学生本真呢?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作文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珍视儿童的童心、童言和童趣,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的要求,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为之营造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作文从成人化走向儿童化。
一、尊重儿童的真实感受,少一些立意上的拔高
小学生写作文,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反映童年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作文应该是儿童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他们抒发真实情感的天地。叶圣陶先生曾说:“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过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叶老认为,写作和说话一样,“立诚”是最要紧的。“写成的文字平凡一点,浅近一点,都不妨事。胸中只有这些平凡的经验和浅近的情思,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远,便是勉强了。最要问清楚的是,这经验和情思是不是自己胸中的?把它写出来是不是适应生活上的需要?如果是,那就做到了一个‘诚’字了。”
所以,我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真正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生活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学校生活、课外生活、与同学间的喜怒哀乐、与父母间的亲密或误解以及儿童眼里的社会、世界„„所有这些都被儿童感知、体验而贮存。因此,我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使其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的大门,拨动儿童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热情。一是命题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即选择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触动的、感兴趣的、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二是命题力求有新意,以满足儿童好奇、好胜、探索、求成的欲望,使其欣然思之。
叶至善回忆父亲叶圣陶先生教他作文的做法能给我们诸多启示: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我们就应该拥有一颗童心,蹲下来看学生,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的作品。有时它们可能稚拙可笑,但是我们要的是真情、真体验、真感受、真兴趣。如果我们的学生因为老师的要求对习作没有了兴趣,丧失了信心,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呢?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才能走向成功。
二、尊重儿童的语言特点,少一些语言上的苛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运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话语系统,他们用这套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但足以表述他们的生活。有小孩子那种未经雕饰的天然美。我们先来看一下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获奖文章。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郦思哲)【专家点评】
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郦思哲同学的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且隐隐有一种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
这篇仅有107个字的作文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成熟的技巧,也没有新奇的形式。但是它有的是最为可贵的“我手写我心”,有的是用儿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叶老曾说:“小学作文之教授,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我想叶老所讲的“自然之趋势”是强调作文训练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不必去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修辞的运用。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语言特点,欣赏儿童原汁原味的童言。对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样他们的作文中才会有富有灵性的语言、率真的情感和张扬的个性。
三、珍视童趣,允许非标准的理解。
小学生写作文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他们眼中独特的世界,思考他们身边的问题,产生有别于成人的情感,是天性的流露。一堂语文公开课,教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其实,教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因为春天来了。”
孩子用了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话去解释花儿开的原因,如果老师非要把孩子灵动的语言换成标准的答案,童趣尽失,索然无味!以后,他们就会迎合老师的心理,揣摩老师的心思去理解问题,来换取老师的“欣赏”,骗老师的高分。这不是悲哀吗? 然而,许多教师违背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为了所谓的“不跑题”,一味地以“标准”要求儿童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也可谓细之又细,如何开头,如何承接,如何结尾,都有规矩;如何写事,如何写人,如何写景,都有格式。再推荐大量的“优秀作文”作为仿写范例。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他们经常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一些材料按一定的格式组装起来,形成立意相似、构思类同、表达接近的“孪生”作文。这些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套作”,尽管非常规范,但毫无生气,很难令人产生共鸣。
四、让写作也成为儿童之间的交流方式。
我们除了尊重孩子心理特征,正确看待他们的作品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造成学生作文成人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问题。当他们写每一篇习作时,他们都觉得看它的是老师,评分的是老师,所以他们要写老师所想,写老师所好。尽管老师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尊重儿童,但不管怎么样,老师始终是成人,儿童的写作难免走向成人化。所以我们要以改变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写作也成为儿童之间的交流方式。
前段时间,我给学生读了《我们班的博客——三年级进行时》一书,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也要建立自己班的博客。我灵机一动,除了在网络上建了班级博客之外,还设了四个“博客本”在学生间流传。结果这些“博客本”大受欢迎,学生争着在上面写文章和发表评论。他们会在上面讲自己的生活和烦恼,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之丰富,语言之生动,感情之真切,任何一次的写作训练都无法媲美。里面虽然也有不少不尽正确的观点,却都是大实话,童趣盎然,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后来我在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中看到他以《班级作文周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文章的机会,改变了学生的作文态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直觉:让写作不再只是作业,而成为儿童之间良好的交流方式,这样不但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活泼的写作环境,还是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真谛,写出他们的童真、童趣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的作文指导和评价能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很好地贴近儿童心理,珍视儿童的童心、童言、童趣,再给他们创造一个活泼自由的写作环境,那么,学生的作文就能从成人化回归儿童化,他们就会写出让我们刮目相看、怦然心动的精品作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