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时间:2019-05-14 08:3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第一篇: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近两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受到广泛质疑,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模式和民主政治制度与日俱增的批评、失望与信仰动摇等众多事实表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一、世界广泛质疑西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从资本主义的“灯塔”沦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橱窗”,以及随着经济不景气的蔓延,世界尤其是美国、英国和整个欧洲大陆反资本主义情绪“行情”不断看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不断遭到“炮轰”,这使得西方不得不直面如何实现资本主义自身救赎的困境。

危机与困境往往孕育悲观。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命力问题因而在世界范围内被质疑。质疑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遭到重击说”。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基金会的资深研究员迈克尔·林德认为,金融危机明显损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声誉,他说:“从软实力、名声和声望竞争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转引自[美国]吉姆·洛贝:《金融危机威胁美国的影响力》,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008年9月26日)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系主任谢尔盖·卡拉加诺夫也认为:“无论如何,美国及其倡导的观念体系、主导打造的体制此次再度遭遇了沉重一击。”虽然他相信美国将走出困境,但他也认为,美国无疑“会损失更多的道德和政治资本。”([俄罗斯]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全球危机:创建的时机》,《俄罗斯报》2008年10月15日)正是这次金融危机重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自身日益严重的局限性、寄生性、腐朽性。

二是“走向衰竭说”。2008年刚刚结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就注意到:“许多欧洲人开始谈论这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中止符”。([美国]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资本主义会有未来吗?》,《南方周末》2008年12月30日)英国女权活动家凯思·埃利奥特就是这“许多欧洲人”中的一个。当受邀撰写一篇关于希望未来十年世界发生什么变化的稿子时,她说:“我希望看到的是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我希望看到新的国际政治局面,贪婪和自私自利遭人唾弃,人道主义关怀成为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英国]凯思·埃利奥特:《我希望全球资本主义在未来十年里结束》,英国《卫报》网站2010年1月2日)2009年10月20日,美国市场观察网站一篇题为《“资本主义灵魂”的死亡》的文章分析历史趋势的必然性后认为:“今天,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正在走向衰竭”,资本主义“最后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不知道“这会发生在明天,还是5年或10年之后”。该文还把现在的美国比作“一个动脉硬化、性情乖戾的老人”。

三是“前景不明说”。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塞缪尔森认为,金融危机后的“资本主义体制麻烦缠身,前景不明。”([美国]罗伯特·塞缪尔森:《美国资本主义体制麻烦缠身》,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09年3月23日)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2009年1月8日在巴黎举行的“新世界——价值观、发展与监管”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也宣称:“这场危机以粗鲁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颠覆了此前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信条。传统的智慧看起来不但是过于自满,并且犯有根本性错误。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多么难以预测。”(转引自《新世界 新资本主义》,新浪网2009年1月10日)

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生命力的质疑往往容易得出“未来世界秩序的组成部分在等级上不再从属于西方”这样的结论。自然,那种认为西方——也就是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些只占世界1/10的人口决定着人类的气候、政治或经济需求,并像目前在八国集团、联合国安理会和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发生的那样决定着能源存储、战争或和平、环境排放定额或生活的基础之类的观点,也就显得太可笑了,而且一点都不合时宜。对于“欧美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即将结束,有人认为,这无疑表明“西方文化既不是人类发展的终点或者是顶峰,另外一种文化的开端也不一定意味着会倒退到中世纪。”([德国]鲁道夫·马雷施:《世界的去西方化早就如火如荼》,德国《欧亚杂志》2009年3月号)

二、世界对西方经济制度、发展模式感到失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灾难性影响,以及它并非外来因素也非自然灾害造成而是发生了“内破裂”的明显事实,使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模式无不感到失望。受英国广播公司(BBC)委托,加拿大著名民调机构“全球扫描”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在2009年6月19日至10月13日期间对27国2.9万多人所做的调查完全可以佐证这一点。因为根据这一调查,“仅有11% 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另有51%的受访者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范和改革。而最悲观的是法国人,有43%表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认为需要彻底抛弃。”(转引自宋鲁郑:《比较政治:中国的一党制何以优于西方的多党制?》,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10年3月10日)

即使西方经济制度的捍卫者如德国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股份公司董事长马蒂亚斯·德普夫纳,在热切呼吁“人们一定不要改变经济制度并去唱社会主义玩世不恭者的歌”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此前从未经历过的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因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力、放松管制是私有经济取得成功的前提、不在私营经济领域进行国有化和国家投资的美国政府政策”这样三个教条似乎都失去了魔力。([德国]马蒂亚斯·德普夫纳:《资本主义的再生》,德国《星期日世界报》2008年10月12日)无独有偶,德国经济专家马尔特·菲舍尔也认为:“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动摇了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自愈能力的信仰。”([德国]马尔特·菲舍尔:《还会发生什么?》,德国《经济周刊》2009年7月13日)

在金融危机面前,欧洲经济发展模式同样受到质疑。在2008年9月底前,还有不少欧洲政客对美国次贷危机幸灾乐祸,认为这是盎格鲁——撒克逊式金融自由主义的重大失败,更有人认为这是美元没落欧元上升的标志性事件。很多欧洲政客甚至建议拒绝美国关于联手拯救金融市场的请求。然而短短一两周后,整个欧盟却不以欧洲政客们的意志为转移深陷“救市”漩涡。发端于美国却硬着陆于欧洲的金融危机以不可阻挡之势,几近摧毁欧盟的金融体系并严重损害其实体经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使欧盟陷入经济衰退的深渊。这使得世界开始重新“审视”欧洲经济发展模式,其隐藏着的深层次矛盾,如金融市场不够灵活、应对非对称性外部冲击的能力较为薄弱等,越来越暴露无遗和遭致诟病。

正是鉴于金融危机已经使世界清楚地认识到“西方模式不过是一个主要有利于富有阶级的幻想„„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西方建立在“谋取超额利益和高消费”,“对能源的无限开发和对社会与环境缺乏责任”基础上的“当前模式需要的不是调整而是更换。”([俄罗斯]戈尔巴乔夫:《我们过去搞过改革,现在是你们改革的时候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络版2009年6月7日)

三、世界丧失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信心

金融危机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神圣“光环”不再。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心生疑问:他们是否生活在政治体制最好的国度里。斯蒂格利茨就质疑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体制真的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对大多数人都好吗?”(转引自吴铭:《美国版GNH:“美国状况”挑战美国现状》,《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6月25日)心存同样疑问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卢伊基·津盖尔斯敏锐地注意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使美国公众对其制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特别指出,这场危机的性质及美国政府的对策逐渐破坏了美国公众对于“民主资本主义”公平、正义与合法性的认识。(转引自温宪:《“向市场倾斜”还是“向企业倾斜”?》,人民网2010年2月9日)对世界的其他部分来说,谢尔盖·卡拉加诺夫认为,柏林墙倒塌后所谓“获得永久性胜利的西方成熟的自由民主资本主义模式好像再也不是唯一的意识形态目标了。”([俄罗斯]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全球危机:创建的时机》,《俄罗斯报》2008年10月15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美国前劳工部部长罗伯特·赖克根据自己的研究和感受也得出了世界对西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的结论:“35年前,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我们的民主政府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但是几十年后的现今,这种信心普遍地发生了动摇。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政府由极少数大利益集团操控,是它们谋求私利的工具。其他民主国家的调查也显示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呈现类似的下滑态势。”([美国]罗伯特·赖克:《被淹没的美国民主》,《环球视野》2010年7月15日)美国人对政府失去信任,这一点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公开表示过承认,他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一个集会上这样说道:“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任——他们在我竞选总统以前就对政府失去了信任。现在情况更糟了”。(转引自《美国人越来越不信任政府 半数白宫来信称奥巴马“傻瓜”》,《新华网》2010年3月15日)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和萧条”,全球所谓的中产阶级因为“现在的处境和曾经的处境反差太大”,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不仅仅是对西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了,简直可以用“怒不可遏”来形容他们对“西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态度了。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甚至据此预测说,“这场萧条可能产生大批查韦斯。”([美国]戴维·布鲁克斯:《曾经的中产阶级》,美国《纽约时报》11月18日)

在世界对西方民主制度信心动摇的同时,世界有识之士对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诸如效率低下、寡头政治、运转不良、代价昂贵、缺乏道德等弊病展开了毫不留情地揭露与批评。

法国《世界报》记者科琳娜·莱纳女士根据美国民主党赢得大选后没有实施他们在竞选时承诺的各项改革,2009年因而并没有真正成为美国人憧憬的“变革之年”的事实,有力地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效率低下。在她看来,这无疑表明“美国的政治体制开始失灵了”。她认为,其原因在于政治学家们经常提出的那些问题,即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使参议院有权过分阻挠政府、永远存在的竞选问题让人没有多少时间去治理国家等。这种“美国机器失灵”的现象使《纽约时报》的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甚至开始质疑这一问题,即中国跟美国比,真的没有“政治优势”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吗?他认为,在必须快速决策或需要巨大投资的问题上,相对于彼此阻挠的两党制,一党制其实是一大优势。(见[法国]科琳娜·莱纳:《美国人在寻找模式》,法国《世界报》2009年12月31日)

美国《旗帜周刊》高级主编克里斯托夫·考德威尔则从“寡头政治”的视角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必然先天不足的原因,同时揭露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与欺骗性。他指出,美国的政治早已被华尔街巨头牢牢绑住,民主党和奥巴马总统比共和党人甚至更加依赖华尔街金融寡头的资助。美国“寡头政治”的现实意味着,在华尔街巨头面前,美国两党中的任何一方都难以撼动他们坚固的根基。因此,民主党赢得大选后,并未对金融寡头采取相应的惩罚手段,也只能是更多地以政府接管的方式处理破产银行。他还认为,政客们对寡头政治的“效忠”使得在这种体制下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必然先天不足,甚至可能使监管变成一纸空文。因此,他批评说:“每当奥巴马总统控诉共和党人试图阻止金融改革的进程时,其实只是在混淆公众视听。”([美国]克里斯托夫·考德威尔:《美国的寡头政治——不要期待民主党人对华尔街实施真正的改革》,美国《旗帜周刊》2010年5月号)

德国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会200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揭露了德国民主体制的运转不良。该报告提到,近1/3的德国人认为,民主体制运转不良。这个比例在前东德人中甚至高达60%,而且有1/4的受访者对“像我们所在的这样的民主国家”再也不想理会。([德国]哈拉尔德·韦尔策:《西方民主,前途未卜》,法国《世界报》2008年8月15日)

英国无党派的外交事务智库皇家三军研究所的负责人乔纳森·埃亚勒则批评西方民主制度代价昂贵。他指出:“上亿人——尤其是亚洲人——认为,民主通常意味着争论不休,举棋不定,经济效率下降,而且需要拿繁荣做代价,而他们并不打算付这样的代价。”(转引自[美国]马库斯·沃克《柏林墙倒掉以后:民主影响力之辩》,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10月29日)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哈罗德·迈耶森也批评说:“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可曾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劲敌中国正在嘲笑我们的民主没有能力创造就业岗位来恢复经济,并且将这作为威权主义优越性的证据。”([美国]哈罗德·迈耶森:《存在缺陷的美国政治模式帮助了中国》,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0年3月31日)

西班牙记者哈立德·阿马耶雷则批评西方民主尤其在第三世界缺乏道德。他根据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打击民主、践踏人权和公民权、帮助独裁政权等众多事实,指出:“也许在无知的状态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认为西方民主是道德的、公正的和人性化的,但事实上它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不道德、不公正、缺乏人性和罪恶的一面。”([西班牙]哈立德·阿马耶雷:《西方民主的另一张面孔》,西班牙《起义报》2008年9月6日)另外,据法新社喀布尔2009年8月6日电,许多阿富汗人将通奸、裸体与西方民主联系在一起。“自由和通奸就是西方民主”,一位名叫瓦西姆的阿富汗人这样“形象地”表述他眼中的“西方民主”。

正是基于西方民主制度的诸多缺陷,斯蒂格利茨认为,“民主信仰”真正成了金融危机后的一个受害者。他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华盛顿看到被允许自定规则的华尔街将风险带给了全球经济,而当算总账的那一天到来,政府却转身让华尔街自己来处理经济的复苏。他们看到了财富重新分配到金字塔的顶端,很明显牺牲了普通公民的利益。他们看到了美国民主体系政治问责的基本问题。当他们看到所有这一切,就可能给出这样的结论——民主本身存在无可避免的致命错误。”([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式资本主义的灭亡》,《新世纪周刊》2009年第20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第二篇:浅析世界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影响

浅析世界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影响

『2009-05-16』『字号:大 中 小』『浏览:304次』『打印』

作者:天堑无涯

【摘要】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中,韩国受到重创。经济低迷,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从而引发了社会危机和就业危机。但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得到加强,韩国在金融危机中努力创新,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政府采取主动措施积极应对,经济界身先立卒,社会各界团结一心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韩国;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应对措施;合作

08年9月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韩国受到重创。韩元汇率出现惊人“跳水”,韩币持续走软。对比11年前也就是98年的韩国金融危机来看,历史惊人得相似,韩国在金融危机中总是那么敏感,虽然相比而言,此次韩国的状况还算比上次乐观,但是所受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影响到了韩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韩国政府以及各个社会团体都已经拿出各自的武器来应对这场风暴。以下文段将论述世界金融危机下的韩国目前状况以及韩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危机影响下的韩国

第一,经济低迷。因为韩国过早开放了金融资本市场,所以现在美资对它的影响很大。2008年底在经济领域发生的危机细胞迈入09年的门槛后,进一步恶化,并且呈长期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美元的逐步下跌,外界对韩国的信心也在一点点地丧失,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韩国正站在从曾经摆脱过的危机转向“未知危机”的门槛上。首先,经济低迷的形势下,韩元持续疲软,出现了外汇危机,资产大幅缩水。迄今1万韩元只能对45元人民币,一年前1万韩元兑换78元人民币的风光已不再。生活在北京的韩国商人、留学生受到很大冲击,放弃在华贸易或者学业已经屡见不鲜。韩国学生去国外留学的成本相比而言大幅度增加。去年,在一个韩国普通家庭中,父亲收入的1/4足够负担在孩子在中国的留学费用。而目前,韩国人在中国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韩国留学生的生活受到了重创。恰恰相反的是,因为韩元汇率的下跌,抱着赴韩留学想法的外国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赴韩旅游的境外游客也呈剧增趋势,这或许会给韩国带来不少的外汇,助韩国走过这个金融危机坎。

第二,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出口减少,经济退步,破产企业的数量就会增加,并且抗风险能力小的韩国中小型企业在境外的公司也纷纷撤资。据朝鲜日报统计数据,去年12月,韩国全国的破

产企业比上个月增加48家,达到了345家。这是自2005年3月(359家)以后的最高。这在韩国引发了社会问题。企业破产,企业裁员,失业率大幅度增加,就业市场岌岌可危。韩国的众多大学中涌出了数目庞大的毕业生,而不景气的经济市场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因此,毕业即失业的悲剧将重复上演,很多人会成为青年失业者。不仅如此,在将全面展开的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又会出现大量没有工作的人。韩国雇用信息院19日推出了今年增长率可能分别达到3%、2%、1%时将出现的三种劳动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据推测,如果增长率达到最低的1%,包括放弃就业的人在内,广义上的失业者可能会达到178万人。就是说,会比去年11月的140万名失业者增加38万名。如果增长率达到KDI的预测值0.7%,可能会出现更加恶劣的情况。在韩国,失业就意味着被挤出社会,据韩国媒体统计,被社会驱逐的人逼近200万,而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社会将开始解体。现在是韩国社会正在敲开这一陌生的痛苦之门的瞬间。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在韩国刮起的经济风暴也引发了社会风暴。更多不安定的因素存在着。

第三,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当经济危机蔓延到整个社会的时候,使痛苦最小化的最最适合韩国的方法就是社会各界达成 “我们应该成为一体”的社会共识,就像韩国98年克服金融危机时一样。但是,韩国社会长久以来一直分为两个部分,互把对方视为应该铲除的对象。部分保守派人士分析说,劳动、社会团体、亲北左派在“2009年加强反李明博政府、反新自由主义,为2010年在地方选举中获胜奠定基础”的目标下,每个月都制定一个版本。实际上,在15日举行的“旨在阻止MB(李明博的英文缩写)恶法的工作会议”上,民主劳总提出1、2月斗争计划目标称:“对政府、对资本战线早日可视化。”韩国进步派团体提出计划称:“将宣布2月25日(李明博总统就任一周年)为审判破坏民生和民主的李明博政权的国民行动日。” 在这种内战状态下,小危机很容易演变成大危机。龙山惨案就是体现这一点的不幸事例。在首尔龙山开发地区拆迁户非法占据建筑屋顶举行了示威,警方在驱赶拆迁户的过程中发生火灾,因为抵抗而被检方逮捕的28人中,该地区住户只有7人,其余21人全都是外界人士。可见不安定因素在蔓延到整个社会的危机结构中,外部势力的介入会使危机大幅加重。

表1 08年金融危机中韩国的表现

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韩国

1.金融危机最初爆发时间 2008年3月

2.金融危机在韩国充分显露时间 2008年9月中旬已经出现危机

3韩元对美元下跌情况 危机最初爆发时之比价 997.5:

1危机在韩国显露时之数额 1422:1

贬值幅度及时间 半年内贬值幅度超过42.6%韩国实际可用之外汇储备减少 危机最初爆发时之数额 2623.6亿美元

危机在韩国显露时之数额 2122.5亿美元

减少幅度 半年内减少19%

5.韩国股票累计跌幅 半年内下跌53.3%韩国当外债 总外债数额 2223亿美元

总外债占外汇储备之比重 91.7%

7.资本抽逃数量 半年内约有2109亿美元从韩国抽逃

8.危机前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变动幅度 2008年3月至10月CPI涨幅创下10年新高

9.危机前后GDP增幅 IMF预计韩国2008年GDP增长率将会下跌4.2%,比2007年下跌8%

10.国际社会向韩国提供援助的数额 美国答应提供300亿美元借贷

(参考《东北亚论坛》09年第二期《世界经济“半外围区”的金融脆弱性——以两次金融危机中的韩国为例》作者:忻华)

但是,金融危机也给韩国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影响。首先,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得到加强。这场经济危机是全球性质的,风暴袭来时,鲜有国家能纹丝不动,安然无恙。所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迫在眉睫。就韩国而言,中,日,韩三国联盟尤其重要。世界经济学巨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于11日接受了《朝鲜日报Weekly BIZ》的独家采访。萨克斯表示:“韩、中、日三国是外汇储备、贸易顺差、投资机会等非常充足的地区。三国如果引入„共同货币‟,在经济上密切合作,今后将在世界经济秩序中成为重要枢纽。”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三国为了抵抗风险,更好地恢复本国的经济,必将会携手上演“三国演义”。这个十分有助于三国贸易的流通,在整个东北亚这个小范围内,实现相当程度上的自我恢复。

其次,韩企在金融风暴中淘到优秀人才,开拓创新。企业在面临经济困境时,通常首先习惯性地减少人力预算。因韩元走软和经济低迷,今年前三个季度,上市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分别为8.79%、8.97%和6.20%,呈现下滑趋势。尽管韩国的失业率在攀升,但是这是吸纳优秀人才的一个好机会。企业为了重振旗鼓,特别是那些大中型有基础和资金支持的企业会拓展出新路子,就会投入相当数量的财力和人力来搞以融合为基础的创新,因此会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更有甚者,在金融风暴中心——美国华尔街,失意的各行人才也急需找到伯乐。一拍即合,平时让企业望而却步的高级人才的聘金如今大打折扣,这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例如,STX集团在今

年上半年仍招聘了7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和500名有经验人员等共1250名新职员,规模比去年同期(730人)增加了70%以上。去年招聘1000名员工的LG电子,也在今年将招聘规模扩大至1500人。仅在经济全面陷入衰退的下半年,就聘用了1000人。据悉,公司聘用的主要是发展手机、系统空调、新项目等长期增长动力所需的研发人才。CJ集团也将应届毕业生新职员的招聘规模从去年的248人增至今年的420人。SK电讯和韩华集团今年的招聘规模也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和50%.由此可以看出,韩国的大型支柱企业着眼未来,实施人才战略,吸纳全球性人才,并且有计划地开拓创新。

韩国的应对措施

第一,韩国政府采取主动措施。朝鲜日报的一篇名为《韩经济危机时刻 迫需政府发挥作用》的社论中指出,韩国政府去年年底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制定的经济扶持政策,其规模合起来才达33万亿韩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而其中实际执行的资金还不到10万亿韩元。考虑到内需和出口全都萎靡不振的韩国经济现状,可以说政府还缺乏危机意识。韩国的社会安全机制比起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有不少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失业会使整个家庭面临残酷的处境。政府在扶持经济的同时,还要在政府开支方面果断转变想法,以助扩充面向贫困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社会安全机制。

另外,韩国政府着眼于全球的资源,积极扩大出口。据韩国媒体报道,为了挽救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而急转直下的对华出口,韩国政府正在制定从政策上支援韩国企业收购或合并中国当地企业的方案。韩联社1日报道说,为了防止对华出口继续下降,韩国政府和业界将在1月份成立“对中非常出口对策小组”,并设立韩国企业共同物流中心,开拓中国市场。报道还说,韩政府认为,斗山工程机械最近收购山东省的一家倒闭企业,建立轮胎装运工厂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例,计划将向业界提供中国的各行业品牌趋势和企业收购合并信息、相关制度等。

韩国政府在整个金融危机扮演的角色就是指挥者,掌管着整个大方向。虽然党派纷争等障碍依然存在,总统李明博仍然面临着种种压力,但是经济界对韩国政府的决策所发出的肯定声音仍是占有大多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上,韩美两国对于立刻批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一预计,都持“绝望态度”。美国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所以韩国政府就应该积极发展自身优势,进行自救。韩国凭借位于朝鲜半岛毗邻中日的地理优势,加强同中日两国的联盟,这便是一条上上之策。中日韩三国在整个东北亚形成自救的保护圈,三国的进出口互不设人为的障碍,中国努力提供市场,日本提供政策与技术,韩国提供合作框架,东北亚的潜力仍非常大。例如,日本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向中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产业提供最新技术,以此获得市场。韩国的政权基础相对稳固,并且韩国的市场扩大对政治家也有利。韩国必须以“以攻为守”姿态,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最后,在韩国遭受金融风暴袭击之时,最没有免疫力的当属中小企业。韩国政府投资相当数量的资金挽救一些因资金困难而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可采用的方式有很多。韩国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金供应,“扩大信用担保基金和技术信用担保基金的保证方案。以股票等现货方式向企业银行出资1万亿韩元左右,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且在研究根据状况,由韩国银行直接买入国债或中途兑付货币稳定证券等后,以下调支付准备金率的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的方案。”(《朝鲜日报》金起勋/郑惠全)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论美元还是韩元,将最大限度地供应流动性资金,切实解决金融市场资金枯竭问题。”另外,还在制定以管理未转让建设企业的不良债券的方式,减轻建设企业的资金困难的对策。

上面谈到的仅仅是韩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应对策略,不仅如此,韩国政府也应该妥善解决社会危机,特别是就业问题。出台相应政策妥善解决好各大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合理安排因为企业倒闭或者重组而被裁减的员工。政府应出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开拓出路。或者鼓励本国工作人员出国工作,吸收更多外汇。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姜万洙表示:“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国内低收入群体将受到最大打击。计划扩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支援。”政府还计划对失业者多发失业津贴,加强社会安全网,并支援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创造雇佣机会。

第二,经济界身先士卒。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全经联)所属的财界总裁们9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今年下半年投资55.2万亿韩元应对经济危机,果敢地率先投资。全经联在会议上表示:“为了摆脱高油价和金融市场不稳定所引发的严重的经济危机状况,国民、企业和劳动者应该共同分担痛苦,经济界将身先士卒。” 据全经联统计,08年上半年30大集团的投资总额为39.3万亿韩元,同比去年增加了15.9%,下半年也计划投资55.2万亿韩元。全经联表示,从全年来看,今年总投资额达94.5万亿韩元,与年初发表的30大集团投资计划(94.9万亿韩元)水平相似,比去年(75.5万亿韩元)增加25.2%.为了稳定韩国金融市场,防止经济出现严重萎缩,经济界不仅从投资方面下手,而且还将银行基准率从原来的5.25%下调到5%,这是韩国央行自2004年11月以后首次下调银行基准利率。在金融风暴中,韩国重工高管自愿不领薪水。让韩国的普通民众及职员感受到了企业克服危机的决心。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也感染了不少人,出现了团结一心的振奋局面。

第三,加强与中日的合作。这在本文前面也提到,是韩国重振旗鼓的重要一搏,也是振兴整个东北亚的重要措施之一。

最后一点,具有韩国特色的,就是国民一心,帮助国家度过困难时期。1998年韩国经济陷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升至7.0%,经济增长率跌至―6.7%.巨大的痛苦压顶而来。当年失业者接近200万名,6000多名无家可归者涌上街头,企业几乎停止了招工。尽管如此,人们没有熄灭希望之火种。始于1998年1月的全民“筹金运动”不到一个月就有243万人参加,筹集了价值达20亿美元的16.4万公斤的黄金。2001年8月能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全额,国民这种要战胜危机的坚强的意志起了很大的作用。韩国相信有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持,以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一心,加上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走出这段困难时期。

经济学家预测世界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影响将持续3到5年,迄今为止韩国在世界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的确取得了相应成效,韩国的抗风险的能力在逐渐增强,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参考模板。

第三篇: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11卷 第1期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Vol.11 No.1

2009年3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Mar.2009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高 斌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规模大、影响深,并且正在向实体经济危机转变。金融危机对

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国民经济现代化提供

了机遇。产业升级不能简单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应运用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同时以新的科技

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规模。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8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25420(2009)0120001205收稿日期: 2009201214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过程中。对此,本

文只能是不成熟的分析。但是及时的分析是必要的,有利于进一步认清形势,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规模和基础

格林斯潘等著名学者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

将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该观点现已成为

广泛共识。严峻的形势迫使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美

国共和党政府,前所未有地采取了大量对经济进行

行政干预的政策, 以至被媒体戏称改变了信仰。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预言,保守主

义的盛宴要收场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场新的“新

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到里根和撒切

尔夫人支持的自由主义流派再次让位于凯恩斯主

义。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受到关注,《资本论》在德国

畅销。由于各国政府没有像当年的美国总统胡佛那

样采取错误的政策,经济危机的扩散已经受到抑制。

但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在媒体作用下,人们的信心受到的打击程度超过了现实的经济损失,并且

推动着危机向纵深发展。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在2008年下半年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达

到经济衰退的标准。而且,据各国政府的预测,这种

局面至少还将在2009年上半年延续,也就是说,金融

危机已经转变为全面的经济危机。2008年,作为经

济晴雨表的世界各国股市全面暴跌,全球股市市值暴

跌17万亿美元。其中,冰岛的情况最严重,股市跌幅

达94.49%。其他各主要国家股市情况为: 俄罗斯

IRTS指数跌幅72.20%,中国上证综指跌幅65.16%,印度Sensex指数跌幅52.32%,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跌

幅43.06%,日经225指数跌幅42.12%,德国DAX指

数跌幅40.78%,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36.04%,英国

富时100指数跌幅32.13%。以投资公司巨头雷曼兄

弟公司为首的大批投资公司破产,影响波及全世界。

英国家庭财富总额由2007年第四季度的8.2万亿英

镑下降到现在的6.7万亿英镑,相当于每家损失6万

英镑。美国20座大城市的综合房价指数, 2008年10

月份较上年同期下降18%.也创出历史最大降幅。

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及实体经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濒

临破产,要求政府援助。

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以尽快摆脱

衰退。美国政府接管“两美”———住房抵押贷款融

资机构房利美公司、房地美公司;规定对银行储蓄

(个人)客户赔付保证限额标准由10万美元提高到

25万美元。欧洲主要国家政府则对上述情况提出

全额赔付。冰岛国民经济破产,人均负债10 万美

元,政府接管银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贷款。

奥地利政府2欧元买下“地方信贷银行”,给两个大

股东(分别占股份50.78%和49%)各付1 欧元,“地方信贷银行”到期债务10亿美元无法支付。英

国等国政府也接手有问题银行。鉴于此,英国首相、欧盟领导人提出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ki.net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年以来,中国已经形成高

度外向的经济,集中体现在工业制成品的40%左右

是用于出口。出口居世界第一的产品有:空调、DVD

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机、彩色电视机、集装箱、鞋、玩具、箱包等700余种。中国进出口货

物的重量居世界第一位,价值居第三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美国。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

至2007年底,全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8.62万户,比

上年增加1.14万户,增长4.14%。实有投资总额2.11

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 012.25亿美元,增长23.5%。

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到403.67万美元,比上

年增加59.32万美元,增长17.23%。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从静态视角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

响。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初步投资交了昂贵的学费(资本市场投资损失较 大);对外贸易增长放慢(发达国家部分消费者由于 收入降低减少进专卖店的频次,增加进超市的频次, 有利于中国商品的销售,但总体上对外贸易增长放 慢);吸引外资减缓;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经济 发展的信心受到打击。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纺织服 装行业。中国拥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行 业,有2 000多万职工,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制 造业全体职工的总和。纺织业外贸依存度为50% 以上,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2008年前11个月出口仍 旧实现8%的增长,但是11 月已经是0.26%的负 增长!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全面的,将远 远超过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亚洲金 融危机中,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当然,我们应对危机的经济实力也是与10年前不能 同日而语的。应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 为我们应对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机提供了借鉴。1998 年我们迅速提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人民币不贬值, 经济增长8% ,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树立了中 国在经济上崛起的里程碑!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正面影响也很多。在各 国眼中,中国成为世界走出危机的希望,中国的国际 地位提高。如果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大幅度降低, 而中国能够实现8%的适度增长,中国在全球新增 GDP中的比重将显著提高。危机时期现金为王,中国 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最危险的时候,美元比其 它货币更可靠,近期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显著升值)。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一些在平时不能卖 给中国的企业、设备、专利以及资源有可能出售给中 国,如铁矿和石油公司;一些高级专门人才转向中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也曾给当时的苏联带来机 遇)。资源价格下降(铁矿石、石油)对我们这样的资 源匮乏的大国的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胡锦涛主席指出: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 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 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 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 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 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 更为迫切的压力。

其次,从动态视角看,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产业 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强大动力。金融危机 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这里主要指的是减少对

国际贸易的依赖、扩大内需、提高中国企业在产业链 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国内曾经提出向日本、韩国学习,争取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做到“引进一 代、消化吸收一代、提高创新一代”。20年过后,现 状却是仍旧在大批量全面引进技术。现在是改变这 一切的时候了。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同时采取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前所未有的。推 动国民经济走出低谷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关键是 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实__€?氋雥行政策倾斜

第四篇: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题目: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全球的影响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刘涛

年级:大一 学院:

学文

2016年12月13日星期二

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指导老师:刘涛

【摘要】

从马可波罗到迪亚士,从哥伦布到达伽马,欧洲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似乎从未停止过。从15世纪开始,远越重洋的欧洲船队就开始了他们的远征。新大陆、新财富、新市场、新技术,从那一刻开始,上帝的天平渐渐倾斜,这一次跨越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带给欧洲从此腾飞的资本,也拉开了东西文化碰撞,世界贸易交流,也是痛苦殖民侵略的序幕。大航海时代旗帜下的欧洲,改变了世界,也都被世界所改变。新的“时代风”吹遍,世界的联系一步步更加紧密,直到今天,融合与交流依然是趋势,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村。关键词:地理大发现 贸易 世界历史发展 影响

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把原本孤立存在的各个大陆联系在了一起,这次的地理发现带给了欧洲巨大的财富,给亚洲带了了甚至持续至今的落后,当然,也给殖民地带来无边的痛苦。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①那么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航海大事件,究竟给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世界整体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认为究其影响必要追本溯源,由发生背景讲起,即得以向外延伸。〇、地理大发现的起因

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②渴望贸易新路径的欧洲人,深信《马可波罗游记》里不可估量的东方财富(“寻金热”)。伴随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资本主义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使他们迈出了勇敢一步。同时,地圆说打破了航海家的思想上的禁锢,文艺复兴运动的天文发展也迫切需要实践来论证。

同时地图学、航海术与造船术发展迅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罗盘、指南针等仪器也为船只安全地航往大西洋的开放水域进行探索打下了基础。

而不断激励欧洲人“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成为上帝使徒的宗教元素,以及对利比亚半岛受穆斯林文化侵略的担忧,更使得地理大发现在空间与时间上成为一种必然。

一、地理大发现事件的影响

1、对于欧洲的影响

(1)经贸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初衷,从上文可知,部分是为了支持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找到了新的贸易出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人远赴世界各地,使得类似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或经济作物如咖啡与烟草,亚洲昂贵的丝绸、香料、瓷器,欧洲的艺术作品等等开始在各大洲之间交换。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他们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新事物,繁荣的商业发展带动欧洲大西洋沿岸城市的蓬勃发展,大量贵金属的积累使得欧洲在18世纪得以进入工业社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在不同时间成为欧洲的霸主,而原本繁荣的地中海商业圈,却在历史的舞台上慢慢淡出,西欧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

(2)泡沫产生与制度改变 新的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不断幸福的同时也会带来阵痛。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③、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这一现象也昭示了过快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欧洲人对财富的疯狂追求,这种狂热甚至使人们失去了理性。新的航路开辟了新的财富源头,大量的金银从美洲殖民地流入欧洲,提供贸易所需的同时,也致使欧洲的货币贬值。物价的上升使底层劳动人民被不断压迫剥削,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则可以从中牟取暴利。这种改变使得原本的奴隶主阶级日渐没落,也就是传统的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2、对于非洲、美洲的影响

(1)殖民制度的血泪历史

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与机遇,同时也给美、非人民带来了黑暗暴力的梦魇。战争与疾病迫使土著居民沦为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当地丰厚的资源也被掠夺一空。美洲的印第安人惨遭屠戮,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非洲盛行的黑奴贸易更是将血腥的代名词。欧洲人从非洲用低价的商品贸易黑奴,并将黑奴贩卖到美洲换取美洲作物,而这些黑奴也成为了殖民者们的廉价劳动力。“欧洲国度经过掠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作为原始积聚来开展资本主义,亚,非,拉美各国的社会开展进程被打断,面临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严重要挟,西欧各国从此超越亚洲,非洲,美洲的其他国度,逐步成为近代世界的支配性角色。”

(2)农作物与人种交换

与非洲和亚洲不同的是,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棉花、花生、烟草、可可等农作物以及橡胶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十分庞大,而旧大陆对这些作物都一无所知。④欧洲人意识到了它们的商业价值,而这些农作物的流出对于世界的农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同时,新大陆的发现致使欧美非洲的人口迁移开始,由此也造成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情况。

3、对于东方的影响

事实上,哥伦布的航船并未到达中国,哥伦布与中国的唯一关联大概就是那本躺在他行李箱中一直随行的《马可波罗游记》了。但抛却空间暂时性的关联,由于新航路开辟了东西方的航线,明末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明朝商人与欧洲商人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活动频繁,使得当时的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了中国,这不仅给东南沿海商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带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航海时代对于世界的影响

新大陆的发现,使这个世界终于全盘浮出水面,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真正的完整了。地理大发现就像一张网,由一条条航线串行起来,最终将整个世界仅仅网络在了一起。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极大丰富带动了欧洲的蓬勃发展,使得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一变革是欧洲在接下来的历史中长期称霸世界的主要元素。同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诞生了新的名词——“价格革命”。⑤这种革命极大冲击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关系,从而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迎来一系列变革后,欧洲各国完成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从此走向富强之路。假如没有地理大发现,欧洲没有大量资本来支撑资本主义发展,或许欧洲就失去了支配世界的机会,而当今的世界格局也会发生巨变。可以说是地理大发现造就了欧洲的辉煌。

而面对欧洲恰当的把握住时机进而奋起的先例,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曾经作为外使争相来朝,商品远销海外甚至供不应求的中国,为何错失了良机?我认为其一,中国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⑥郑和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1998年所评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他从未公开表达过对殖民主义的期望。其二,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终止,中国政府将自己与当时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也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各大洲各大洋分割孤立的状态,贸易往来的频繁更带动了文化的交融,由上文原因可知,地理大发现的起因之一旧时欧洲人对于传教的热衷,作为“上帝的使徒”,他们将自己的文化远播海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影响。正是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交融,才使得现今世界有着缤纷繁复的文化体系,各种民族与文化的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远洋航行等探索活动的技术需求,地理大发现也使得航海技术有了极大进步。更大的世界激发了人们探索的欲望,欧洲紧随其后的工业革命昭示了这种渴望,这使得科技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同时,由美洲而来的优质农作物以及世界农业格局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为人类繁衍提供了可靠的背景,当然,以往种种对于殖民地的残酷统治所带来的深刻伤痕也在时时提醒我们铭记战争的残酷,为世界和平指明着道路。

作为一次彻底的打破壁垒的运动,地理大发现无疑对整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历史才能说是全人类的历史。”而历史告诉我们,世界的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地理大发现为现如今的世界奠定了基础,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的联合迈出的第一步。

【注释与引用】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 ②百度百科.十大帝国10奥斯曼帝国

③特许公司(16-17世纪,政府用特权交换利益的典型形式,也是荷兰和英国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一类是契约公司,另一类是早期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股份公司的出现(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④《美洲》-百度百科 ⑤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途径地必然发生以物价上涨为标志的价格革命。

⑥《利玛窦中国札记》

第五篇:世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

世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由金融风暴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就业率下降,农民工回流,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消费增长速度下降。

有专家坦言,受金融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今年的校园招聘却来得慢一些、少一些,很多企业还在观望之中。然而今年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再创新高,他们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而在这个背景下,由于劳动力市场管制以及员工技能上的差异,企业将首先取消新增的劳动力需求。考虑到受金融危机第一波影响的行业的特征,大学生将是这个新增部分的主体。因此,如果没有专项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将很难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比2008年有明显增加。有关人士预测,由于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相当大的就业压力。

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特别重要的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此外,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第二,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第三,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最关心的,在企业的招聘宣讲会上、与座谈交流中,他们总会问及。

可是,一遍遍追问,大学生们却难得到答案。

在上海,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了解到,进入这些高校开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减少。11月25日前,在上海交大开的宣讲会将有202场,而去年同期是172场。同济大学已预约的招聘会也有200多场,在综合招聘会之外,学校还计划增开师资专场和卫生行业专场。东华大学毕业生进入机械、计算机、通信等企业的较多,目前看来这些企业都保持着招聘热情。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薪资水平下降;另一方面,物价同比上涨,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大,他们对薪酬的预期增加。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满意率下降。

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就业时薪水在15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占92.24%,比上年调查时多了12个百分点。其中40.47%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后应该拿到2000元-3000元月薪,11.30%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时应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

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日益对口。调查显示,有89.15%的被调查者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这个比例比2006年高出19个百分点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两个关键特征:

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劳动力需求是引致性需求,它取决于产品需求,而产品需求又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消费和投资下降而下降,因此,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力需求不足很难由供给条件的改善来调整。

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急需的十大专业依次为: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市场营销、机械制造、通信工程、英语语言、会计学、医药学等。王星说,总体看,理工类大学毕业生是用人单位急需人才。调查还显示,制造业、通信、光电子、建筑等行业用人单位的就业缺口相对较大。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司长毕雪融女士在分析今年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时说:“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方面的影响,用人需求可能会下降,一些出口型的企业和外资的企业,有的在裁员,有的停止招聘。”

在招聘会现场,有大批高校毕业生忙着向企业投递简历。他们纷纷表示,今年的工作要比预期的难找,他们已经降低了自己的求职预期,不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并可能会选择去基层或中西部地区发展。

面对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先生表示,相关部门正在部署一些政策措施,例如,国家将继续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开辟更多途径。

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将在中国各地同时开展,预计可提供50余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先生说,“此次毕业生服务周,将以举办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会为主线,同时开展多项活动,比如,面向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服务、为困难家庭和地震灾区毕业生提供帮扶援助。”

在企业用人方面,通过对学长学姐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企业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如设计、编程、教学、写作能力等)、一般能力(如极易、推理、理解能力等)、情商、人格特征、工作动机、人际技能、组织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尤为重视多方面均衡发展的多元性人才。因而,在面试中,企业十分重视考查应试者在团队工作中与他人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辩论说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团队精神等;应试者在处理一个实际问题时的分析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应试者的个性特征和行为风格。动机特征、自信心、独立性、自律性、灵活性、决断性、创新性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人际技能,如沟通、表达、觉察、同感等能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增进实际分析、决策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前、及时、有意识的做好择业前职业规划。

下载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