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

时间:2019-05-14 08:0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

第一篇: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

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经典对联

经典对联集锦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思间心上田 少水沙即现 鸿是江边鸟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吾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女子好 少女更妙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人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木门闲可至 两山出大小尖峰 四维罗 马各骆 罗上骆下罗骑骆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大言者诸葛一人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脚短路长短走长灯吹吹灭火吹燃讨人讨画好吟诗猪肠未切好长肠 溪西鸡齐啼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 玉头哭-篇二:中国历代 著名对联集锦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门联)

4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6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7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8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大光亭)

9古今奇观属岩壑;往来名士尽风流。(杨树悬山阴自在亭)

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止息亭联)

11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止息亭联)

1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水月观音亭)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刘墉四照亭联)

14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半山亭联)

1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陈抟老君台联)

16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观音亭联)

17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

18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19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联)

2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矩沧浪亭联)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联)

22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联)

23开轩敫朗月;对弈趁清风。(高杨依山亭联)

24偶呼明月问千古;临对青山思故人。(捉月台联)

25睡至二二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凉台联)

27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联)

28瑞气降寰宇;兰香遍大千。

29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30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3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三雅园联联)

32每闻乐事先惬;或见奇书手自抄(爱新觉罗

弘历园联)

33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4水清石出鱼无数;竹密花深鸟自啼。(哈同花园联)

35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有字可传。(台湾慎德堂联)

36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题诗)

37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王文治自题联)

38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王时敏自题联)

39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长,独为其难。(王莆常自题联)

40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毛怀自题联)

41江山澄气象;冰玉净聪明。(方声洞自题联)

42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邓石如自题联)

43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左光斗自题联)

44发上等愿,亭下等福;从高处立,向宽处行。(左宗堂自题联)

45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自题联)

46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申涵光自题联)

47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48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叶恭绰自题联)

49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田家英自题联)

50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包世臣自题联)

51喜有两眼泪,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包世臣自题联)

52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永瑆自题联)

53阐旧帮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自题联)

54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55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吕留良自题联)

56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刘熙载自题联)

57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祁毓麟自题联)

58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自题联)

59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孙星衍自题联)

60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于右任自题联)

61清机发妙理;高步迢常伦(杨法自题联联)

62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6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杨继盛自题联)

64竹阴在水;兰气随风。(李育自题联)

65樵歌一曲众山皆响;松云满目万壑争流。(李子仙自题联)

66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李佐自题联)

67交懑四海,乐道人善; 胸罗万卷,不矜其才。(李经畦自题联)

68江山入画;意气凌云。(关佳舜自题联)

69好人我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性里错,且更从容。(吴大微自题联)

70学立道通,自然贞素;圆行方止,聊以从容。(何绍基自题联)

71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汪士慎自题联)

72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启功自题联)

73要求真学问;莫做假文章。(张杰自题联)

74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张英自题联)

75格勤在朝夕 ;怀抱观古今。

76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陈字自题联)

77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陈元龙自题联)

78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陈白崖自题联)

79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林则答卷自题联)

80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邵飘萍自题联)

81莫对青山谈事世;休将文字占时名。(郁达夫自题联)

82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燮自题联)

83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84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自题联)

8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冼星海自题联)

86体道鱼游进活泼;消闲墨舞呈天真。(赵金光题联)

87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赵逢明自题联)

88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89江流横万里;天柱插三峰。(陈斌如联)

90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姚铁松自题联)

91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袁崇焕自题联)

92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徐悲鸿自题联)

93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苏自题联)

94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高启云自题联)

95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陶绍原自题联)

96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黄慎自题联)

97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黄遵宪自题联)

98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自题联)

99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梁同书自题联)

100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梁启超自题联)篇三:古代经典对联

古代经典对联

昭烈庙:

上联: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下联: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此联为【清】人完颜崇实撰。漳河疑冢指曹操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疑冢。

上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下联: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此联为【近人】刘咸荥撰。上联是说昭烈庙中合祀的诸人,体现了祖孙指刘备与刘谌;父子指关羽、张飞与其子关兴、张苞;兄弟指刘备、关羽、张飞;君臣指刘备与其文武群臣。下联是说刘备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起兵与群雄争夺江山,经历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等地,最后才在蜀称帝。

上联: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下联: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此联为【清】完颜崇实撰书。上联‘桑车盖’指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气。下联指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 朝的始终。

夷齐祠:

上联:几根傲骨头,撑拼天地。

下联:两个饿肚皮,包罗古今。

项羽祠: 上联: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

下联: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

上联:但以诗书教子弟。

下联:莫将成败论英雄。

留候张良祠:

上联:辞汉万户。

下联:送秦一锥。

上联:前追齐尚父。

下联:下启武乡候。

上联:壮士奋挥锥,报韩已落秦皇胆。

下联:大王烦借箸,兴汉终函项羽头。

岳飞庙:

上联: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如,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

下联:即此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哭留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朱仙镇岳庙

张桓候张飞祠:

上联:翼德威明,鄙阿瞞如小儿,能视豫州同骨肉。

下联:王陵忠义,弃项羽若敝履,独知刘季是英雄。

此联是张飞王陵祠联。

周瑜祠:

上联:大帝君臣同骨肉。

下联:小乔夫婿是英雄。

孙夫人祠:

上联:毕竟阿兄生负汉。

下联:可怜之子死依刘。

此联为芜湖临江矶。

唐寅祠:

上联:身后是非,盲女村翁多乱说。

下联:眼前热闹,解元才子几文钱。

李白祠:

上联:我辈到此惟饮酒。

下联:先生在上莫吟诗。

上联: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头。

下联: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三尺地,容国士扬眉。

苏轼祠:

上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下联:千古文章八大家。

上联:其人其德其才,与历史长存不朽,斯为世仰。

下联:乃父乃兄乃弟,本家学渊源有自,故尔风高。

此联为【近代】冯健吾题四川眉山三苏祠。

夏禹祠:

上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下联: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天后宫:

上联: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

下联:治水禹圣,济川后圣,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样圣功。

洞庭湖君山庙虞帝二妃祠:

上联:依旧英皇偕癸北。

下联:如闻环佩响丁冬。.此联癸北是嫔滕之亚。

吕祖堂:

上联:遇有缘人,不枉我望穿眼孔。

下联:得无上道,只要汝立定脚跟。

孟姜庙:

上联:始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下联: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漂母祠:

上联:姓氏隐同黄石远。

下联:英雄识在酂候先。

《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

第二篇: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

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

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 17:1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之一。

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历史上有过几次改变。

一大为中央局书记。

二大三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五大六大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六大一说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从1943年3月20日到1982年十二大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十二大以来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较少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共总书记”。

八大时期(1956年--1966年)和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到1982年9月十二大也有总书记,但主要负责书记处的工作,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曾担任过总书记,但他当时并不是最高领导人。其间,最高领导人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

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局组成人员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总理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忠发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说为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总理、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组成。

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30日-1976年9月9日)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77年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年8月19日-1981年6月28日)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5日)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代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7年11月2日-1989年6月23日,实际上—5月19日)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脑。每届任期为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总理负责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根据宪法对国务院赋予的职权行事。总理产生程序:国家主席提名,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再由国家主席任免。

历任总理

政务院总理:周总理(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当时称为“政务院”总理,之后为“国务院”总理)第一届国务院总理:周总理(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第二届国务院总理:周总理(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第三届国务院总理: 周总理(1965年1月至1975年1月)第四届国务院总理:周总理(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8日)代总理:华国锋(1976年2月4日至1976年4月7日)总理:华国锋(1976年4月7日至1978年3月)

第五届国务院总理:华国锋(1978年3月至1980年9月10日)总理:赵紫阳(1980年9月10日至1983年6月)

第六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1983年6月至1987年11月24日)代总理:李鹏(1987年11月24日至1988年3月25日)第七届国务院总理:李鹏(1988年3月25日—1993年3月)第八届国务院总理:李鹏(1993年3月—1998年3月17日)第九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8年3月17日—2003年3月16日)第十届国务院总理:温总理(2003年3月16日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

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胡主席(2003年3月15日至今)

中央军委主席,是中央军委的最高职务。

198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至此,形式上存在两个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但是两会的主席(又分别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和第一副主席除了过渡时期外均为相同的人选。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有政治生活背景,中央军委主席一职的人选一般标志着一个统治时代的开始和终结,尽管理论上军委主席只是中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实际上多数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或掌握实权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时代,由毛泽东担任军委主席;在邓小平时代,过渡时期由华国锋担任,之后邓小平担任直至1989年,随后就是总书记时期或称后邓小平时代。

客观上在中国,军事权力在政权完全稳定以后,中共中央主席(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均由一人兼任。在政权的过渡时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有时由一个人兼任,军委主席由实权人担任。如邓小平主政后最高职务为军委主席,期间胡耀邦、赵紫阳和总书记先后担任党的总书记。1993年以后,总书记集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三职于一身,其中1989年6月接替赵紫阳为党的总书记、其中1989年9月接替邓小平为军委主席、1993年接替杨尚昆为国家主席。如现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主席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胡主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1949年—1976年)华国锋(1976年—1981年)

邓小平(1981年—1989年11月7日)

江泽民(1989年11月7日—2004年9月19日)胡主席(2004年9月19日至今)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

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之一。

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历史上有过几次改变。

一大为中央局书记。

二大三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四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五大六大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六大一说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从1943年3月20日到1982年十二大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十二大以来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较少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共总书记”。

八大时期(1956年--1966年)和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到1982年9月十二大也有总书记,但主要负责书记处的工作,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局组成人员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忠发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说为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组成。

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30日-1976年9月9日)

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77年8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年8月19日-1981年6月28日)

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5日)

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7年11月2日-1989年6月23日,实际上—5月19日)

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

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

中央军委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它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1931年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主要领导项英、毛泽东、朱德先后任主席。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朱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彭德怀、王稼祥任副主席,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15人为委员,红军历史上的中革军委即由此开始。1933年5月,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增补秦邦宪(博古)、项英为中革军委委员,朱德在前方指挥作战期间,由项英代行主席职权。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朱德再次当选为中革军委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当选为副主席。

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三人小组,成为长征中军事最高决策机构,而中革军委组成人员不变。6月,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9月,中革军委实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七人主席团制。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中革军委进一步扩大,委员增加到23人,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贺龙、林彪、刘伯承、张浩、叶剑英、徐向前为委员,这样中央军委又改为仅属于中共中央。

1938年,王稼祥从苏联回国后被补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补选刘少奇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彭德怀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自1937年,萧劲光、滕代远、叶剑英先后任军委总参谋长;杨尚昆、陶铸、伍云甫先后任军委秘书长。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武汉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为委员,杨尚昆为军委秘书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宣告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贺龙、陈毅、徐向前、林彪等22人为委员.195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共中央军委由毛泽东任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为副主席,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9·13”事件后,军委撤销办事组,重组军委办公会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73年12月,邓小平被选为军委委员;

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华国锋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恢复了包括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内的领导职务。8月12日~18日,中共十一大召开,华国锋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为副主席;李先念、粟裕、罗瑞卿、汪东兴、陈锡联、韦国清、苏振华、张廷发为常委;罗瑞卿为秘书长;杨勇、张震、梁必业为列席常委。1981年6月,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之职,胡耀邦和邓小平分别被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7年11月1日,中共十三大通过了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其中规定“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此条规定一直延续至十六大新党章。2日,邓小平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赵紫阳任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为军委常务副主席;1988年4月8日,邓小平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9年11月6日~9日,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军委副主席,杨白冰任军委秘书长。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刘华清、张震当选为军委副主席;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选举张万年、迟浩田为军委副主席;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为军委委员。

200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新世纪盛会———中共十六大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选出了新世纪的中央军委领导班子,江泽民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2005 年03 月13 日,胡锦涛在上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回答者:Tanworld助理 二级 8-12 13:15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回答者:zys1982-助理 二级 8-12 13:17

中共中央总书记

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较少称“中堽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共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 中国共产党 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之一。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这个职位与现在的总书记一职有着本质的区别,楼上的同志误解了。

如下例列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是有一定权威性的。

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局组成人员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忠发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说为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组成。

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30日-1976年9月9日)

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77年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年8月19日-1981年6月28日)

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5日)

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7年11月2日-1989年6月23日,实际上—5月19日)

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第三篇:中国历代党政军领导

中国历届党政军领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1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世界第3,人口约14亿,是当之无愧的大国,交织着现代气息和古代文明,仿佛历经沧桑却又重新焕发青春的苍天枯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届共和国主席 总理: 壹、1949年9月~1954年9月

主 席: 毛泽东

总理:周恩来 副主席:朱 德、刘少奇、宋庆龄(女)

李济深、张 澜、高 岗 贰、1954年9月~1959年4月

(第一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毛泽东

总理:周恩来 副主席: 朱 德

叁、1959年4月~1965年1月

(第二届全国人大期间)主 席: 刘少奇

总理:周恩来

副主席: 宋庆龄(女)

董必武 肆、1965年1月~1966年

(第三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刘少奇

总理:周恩来

副主席: 宋庆龄(女)董必武 注:1966年5月~1976年

文化大革命 主 席:

总理:华国锋

伍、1981年5月16日决定

(第五届全国人大期间)

名誉主席: 宋庆龄(女)总理:赵紫阳 陆、1983年6月~1988年4月

(第六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李先念

总理:赵紫阳 副主席: 乌兰夫

柒、1988年4月~1993年3月

(第七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杨尚昆

总理:李 鹏 副主席: 王 震

捌、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八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江泽民

总理:李 鹏 副主席: 荣毅仁

玖、1998年3月~2003年3月

(第九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江泽民

总理:朱镕基 副主席: 胡锦涛

拾、2003年3月~2008年3月

(第十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胡锦涛

总理:温家宝 副主席: 曾庆红

拾壹、2008年3月~2013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 席: 胡锦涛

总理:温家宝 副主席:习近平拾贰、2013年3月~ 今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期间)主 席:习近平

总理:李克强 副主席: 李源潮

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推选)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推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选举产生)(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

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2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历届中央军委主席、国防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国家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国家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国家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国家中央军委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1949年10月,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管辖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它武装力量。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国家体制中设立国防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咨询性质的机构,不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国防委员会主席由国家主席担任。同时,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长一职。从此,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军队从此独立于国家体制之外。

鉴于国家体制中设立了国防委员会,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武装力量。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由中共中央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不再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国家的武装力量和国防建设。国家中央军委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从此以后,中共中央军委和国家中央军委实际上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任期相差3、4个月左右。

为了表述方便,下面各届国家中央军委任期序号与全国人大任期序号一致。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49.10~1954.09)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任命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次会议任命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高岗、粟裕、张云逸、邓小平、李先念、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罗瑞卿、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龙云、刘斐。1951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三次会议增补 林彪、高岗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

增补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海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1954.09~1959.04)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任命 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罗荣桓、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1958.02撤职)。彭德怀兼任国防部长,不再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一职。

国防委员会委员:于学忠、王世泰、王宏坤、王秉璋、王新亭、王震、王树声、宋任穷、宋时轮、吕正操、李先念、李明扬、李明灏、林遵、周士第、周保中、周纯全、洪学智、唐生智、唐亮、徐海东、孙蔚如、许世友、许光达、韦国清、乌兰夫、马鸿宾、高树勋、张宗逊、张国华、张云逸、张爱萍、张达志、陈士榘、陈再道、陈奇涵、陈明仁、陈绍宽、陈赓、陈锡联、陶峙岳、鹿钟麟、彭绍辉、曾泽生、粟裕、贺炳炎、冯白驹、黄永胜、黄克诚、杨成武、杨勇、杨得志、董其武、叶飞、万毅、廖汉生、裴昌会、赵尔陆、刘文辉、刘亚楼、刘善本、刘斐、邓兆祥、邓华、邓锡侯、邓宝珊、滕代远、蔡廷锴、郑洞国、卢汉、肖克、肖劲光、阎红彦、韩先楚、韩练成、罗瑞卿、谭政、苏振华、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黄琪翔。

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 罢免右派分子龙云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黄琪翔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1959.04~1965.01)

1959年4月28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任命 国防委员会主席:刘少奇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卫立煌。1962年4月增补蔡廷锴为副主席。

国防委员会委员:于学忠、万毅、韦国清、王平、王世泰、王宏坤、王秉璋、王树声、王建安、王新亭、王震、邓兆祥、邓华、邓宝珊、邓锡侯、孔从周、卢汉、叶飞、刘文辉、刘亚楼、刘善本、刘斐、孙蔚如、宋任穷、宋时轮、苏振华、李天佑、李达、李先念、李明扬、李明灏、李聚奎、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奇涵、陈明仁、陈绍宽、陈铁、陈赓、陈锡联、吕正操、郑洞国、林维先、林遵、张云逸、张达志、张宗逊、张国华、张爱萍、阿沛·阿旺晋美、罗瑞卿、周士第、周保中、周纯全、洪学智、赵尔陆、赵寿山、侯镜如、高树勋、唐生智、唐亮、马鸿宾、乌兰夫、桑颇·才旺仁增、徐海东、许世友、许光达、郭天民、鹿钟麟、肖克、肖劲光、陶峙岳、冯白驹、曾泽生、彭绍辉、粟裕、覃异之、贺炳炎、黄永胜、黄正清、黄克诚、傅秋涛、傅钟、杨至成、杨成武、杨勇、杨得志、董其武、詹才芳、廖汉生、裴昌会、蔡廷锴、滕代远、赖传珠、阎红彦、赛福鼎·艾则孜、韩先楚、韩练成、谭政。

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1965.01~1975.01)1965年0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任命 国防委员会主席:刘少奇(1969、11病逝)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罗瑞卿、程潜、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

国防委员会委员:方强、王平、王世泰、王宏坤、王诤、王秉璋、王建安、王树声、王恩茂、王新亭、王震、韦国清、乌兰夫、邓兆祥、邓宝珊、孔从周、卢汉、叶飞、刘文辉、刘兴元、刘亚楼、刘志坚、刘培善、刘善本、刘斐、许世友、许光达、吕正操、孙大光、孙志远、孙蔚如、宋任穷、宋时轮、苏振华、李天佑、李达、李成芳、李先念、李寿轩、李作鹏、李明扬、李明灏、李涛、李聚奎、杨成武、杨至成、杨勇、杨得志、吴克华、吴法宪、邱会作、邱创成、张云逸、张达志、张宗逊、张国华、张爱萍、阿沛·阿旺晋美、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奇涵、陈明仁、陈绍宽、陈铁、陈锡联、郑洞国、林维先、林遵、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赵寿山、侯镜如、高树勋、郭天民、唐生智、唐亮、秦基伟、徐海东、桑颇·才旺仁增、陶峙岳、鹿钟麟、阎红彦、肖华、肖克、肖劲光、肖望东、崔田民、曾泽生、谢富治、彭绍辉、黄永胜、黄新廷、董其武、韩先楚、粟裕、覃异之、程子华、傅秋涛、傅钟、赖传珠、詹才芳、赛福鼎·艾则孜、廖汉生、裴昌会、滕代远。

第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175.01~1978.02)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国防委员会

第五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1978.02~1983.06)1982年12月决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待第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正式选举产生国家中央军委领导成员。

第六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1983.06~1988.04)

1983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 国家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

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国家中央军委委员:余秋里、杨得志、张爱萍、洪学智。

第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1988.04~1993.03)

1988年4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 国家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1990、04辞职)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赵紫阳(1989、06撤职)、杨尚昆

国家中央军委委员: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朝鲜族)1990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

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增补刘华清为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洪学智为国家中央军委委员。

第八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1993.03~1998.03)

1993年3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 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

国家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

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王克、王瑞林为国家中央军委委员。

第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1998.03~2003.03)

1998年3月16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 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

国家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于永波(满族)、王克、王瑞林。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定 增补曹刚川为国家中央军委委员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

增补胡锦涛为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为国家中央军委委员。

第十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2003.03~2008.03)

2003年3月1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 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2005、03辞职)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国家中央军委委员:徐才厚、梁光烈、廖锡龙、李继耐。2005年3月13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

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增补徐才厚为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陈炳德、乔清晨、张定发(2006.12病逝)、靖志远为国家中央军委委员。

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2008.03~2013.03)

2008年3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 国家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

国家中央军委委员:梁光烈、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 增补习近平为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

第四篇:中国历代婚庆礼仪

中国婚庆礼仪

旧时,绍兴有指腹为婚习俗。清末民初,此俗虽基本绝迹,但将儿女自幼许字者为数不少。男女婚事大多由父母包办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男女青年取得婚姻自主权,但事先多征求父母意见。

婚姻,一般经历做媒、订婚和结婚等阶段。

做媒

旧时,绍兴有以说合婚姻为业之中介人,多为中老年妇女,俗称媒婆,亦有尊称大媒太太者间有男性媒人,俗称媒公、大媒先生。媒人平时十分留意小官人(未婚男子)、大姑娘(未婚女子),遇有年龄、财产等条件相当者,即于男妇双方游说。上虞等地俗为:媒人至男家先行试探:“我来向XX老爷令郎年XX岁大吉”字样。若小官人之叔伯较其父有声名,则改令郎为令侄。即男家以最具身份者出面托媒。开媒条之时,须择逢双之黄道吉日,且日支须与小官人生日相合。媒条字数须成双配对,书写不得错漏。

男媒取得媒条后,约女媒同去女家。如女家愿开媒条至男家,则为女家允婚之非正式表示。女家所开媒条格式与男家同,仅将令郎改作令嫒。媒人见女家开出媒条,即取出随身所带书有“茶仪”字样、内装钱币之红封筒送给妇家,俗称收茶钱。

订婚

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略有头绪后,即须“合肖”。旧时以为生肖不合则不能相配,如龙与虎、蛇与鼠均会发生争斗,鸡与犬、羊与鼠均索不相和,虎羊相配会“羊落虎口”,羊鼠相配会“羊鼠俱休”等等,因而忌通婚。男女年龄相距及属相亦有忌讳。男女年龄相差六岁称“大六冲”,相差三岁称“小六冲”。“小六冲”尚可,“大六冲”则忌婚配。绍兴有谚云:“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以为男子属革命佳。女子属羊运舛,以致男子多不娶属羊女子为妻,属羊女子或嫁命“硬”男子,或屈为“填房”。此俗表明旧式婚姻不仅须门当户对,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须获得迷信认可。

昔日,绍俗同族不许通婚,同性亦不能联姻。金、刘两姓虽不同姓,但据称金姓来自刘姓,故金、刘两姓亦不得通婚。新昌袁、吕两姓为世仇,通婚视为有违祖训。

男女双方如合肖,且均愿意结亲,即须互相送帖。订婚吉日由女方拣送,婚日则由男方择定,女方拣定吉日后,男家出“求帖”,连同“拜贴”送至女家;女家则出“允帖”,连同“拜帖”于当日带交男家。拜帖书有“全福”或“正肃”字样,落款为“忝姻年家眷愚弟××庄敬顿首诚拜”。求帖余书“全福”或“正肃”字样外,另附“敬求台允”四字大红签条一纸。允帖与求帖相同,但签条上改写“敬遵台命”。

男家送帖时,须随送荔枝、桂圆、核桃、红枣、莲子、松子、百子糕、榛子、桐子、青豆等“十全果”。女家循例收受大部礼物。女家出“允帖”后择日,男家“发盘”(即送彩礼),过礼订婚姻。

男家发盘有“头盘”、“二盘”、“三盘”之分。头盘彩礼,为姑娘身价钱,含有偿付女家养育费之意。一般按女子年龄计价:清道光前,“越风,贫女许字,婿家聘以钱,按女齿每岁贰仟文”计;清同治后,“女稀,钱增数倍”;民国8年(1919)前后,绍兴“女子每岁须洋钱六元,至少四元”;1949年,“订婚付的聘金,在乡下有以一石米或石半米合女人一岁”。范寅《越谚》“发盘”条云:“结婚姻行聘盛,备钱银、绸缎、喜花、红贴、钗镯、粘果、结果、响果、鸡鹅、鱼肉、船亭、果亭、茶架、花雕酒、拜柬而往”。女家收下彩礼,回赠龙糕、凤饼、袍褂料子、文房四宝、锡酒壶等物。礼品中,男家必备花雕酒,女家必备茶叶,故有“男酒女茶”之说。此礼仪,即“三茶六礼”。新昌、嵊县等山区农家贫女订婚,男方一般准备一篮外货、两#壶老酒及少量聘金,由媒人送至女家即可。

男家发送头盘彩礼后,即向女家“请庚”,请问女方生日时辰,再将男女双方生辰送至择日店,请星相家排“八字”,拣定“安床”及“合卺”吉日。请庚时,男家备两份红全贴及一对提盒送至女家。红全贴亦称拜贴或求贴,只是求贴书有“敬求淑造”字样。提盒内盛湘莲、白糖等“茶料”。女家循例璧还茶料,将拜贴与允贴送至男家。

此后,男家发送二盘彩礼至女家,用于置办嫁妆。礼仪与发送头盘时大致相同。所送帖为红绿帖,分别书安床与合卺日辰,格式通常为“谨詹×月×日×时安床(或合卺)大吉”。同时,男家须送成双“缎头”(绸布料子)、“衣折”(成衣)等彩礼。

少数男家头盘、二盘同时发送,俗称“随盘进”。

结婚前夕,男家须送三盘彩礼,用于女家置办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须致送孝敬钱及礼品。花矫临门迎娶时,男家还须送“开门钱”、“上轿钱”等。贫素之家有以下几种节省聘金办法:

以劳动力代聘金。经媒人从中周旋说妥,并立下条规:男方须至女家无偿劳动若干年,期满男家不必筹办彩礼,只须张罗—笔结婚时所需费用即可完婚。

调亲,即换婚。双方各将女儿许配对方为媳,藉此省却彩礼及节约婚礼费用。

老亲结亲。旧时,此俗普通流行,多为姑表、姨表、舅表亲联姻。除为增强戚谊,亦可少花彩礼,但近亲结婚,常祸延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革婚姻制度。男女青年虽多自由恋爱,自主结婚,但大都仍赖介绍撮合。80年代,共青团、工会、妇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团体机构组织婚姻介绍所,为男女青年乐当“红娘”。恋爱成熟,即至当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旧时婚姻陋习基本不存,但婚时大办酒席之风甚炽,靡费之习未止。

结婚

旧时,新人眠床之棕棚暂用木棒搁架。婚礼前,男家须择吉“安床”,即于吉日拿去木棒,使棕棚落榫。绍俗,新人眠床不可空,自安床之日起至结婚之日,新郎或陪郎均须睡新人眠床。陪郎须为童男或夫妻双全之族中男姓。

女子出嫁前,女家即发送嫁妆至男家。嫁妆中梳头桌等称方件,脚盆等称圆件,并须有火熜等铜器,饭锡锅等锡器,彩瓶等瓷器及首饰、衣箱等。除首饰等少数嫁妆于婚日随花轿送至男家外,大部分嫁妆均由执喜役者(俗称“行郎”)用“眠桥”或船先送至男家。行郎多为男女双方亲友、佣工、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但务必成双。

婚前,新人须举行淴浴仪式。仪式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之夫妇主持。一人手拿砻筛。上放红色喜果、鸭蛋,下接大脚盆,另一人以热水自砻筛淋入脚盆,再以毛巾浸盆内热水,绞干后让新人揩试,如此重复三次,仪式即算完成。

同时,男方须剃头。先点烛,供茶食。理发匠进门须恭喜道贺,口念“七子保团圆”或“十全如意”等吉祥语,并拔下7根或10根长发,挽成花结,准备送至女家。女方则须“开脸”,雇用老嫚用纱棉线绞除脸上汗毛。开脸时,亦须拔下7根或10根长发,与未婚夫之长发混合搓线。扎于发髻,称“发线”,为结发夫妻象征,系妇女最为珍贵之信物。

婚前一日,男女双方均须祀神(俗称祝喜福)、祭祖(俗称请大人羹饭)。祀神礼仪与祝福相似,但唯新人及主婚人朝拜。祭祖礼仪与平时相同。但最后跪拜者应为新人。

绍俗女子出嫁,必用彩舆。不坐花轿者多为妾或再醮之妇。花娇顶有“五岳朝天”的锡制饰物,遍置灯彩,嵌空玲珑。花轿多向轿店租用,每逢嫁娶之日,必先期赁定。

男家在发轿迎娶前,须请两位夫妇齐眉、儿孙绕膝之长者作“福星”、“禄星”,至花轿内借烛光以镜映照—遍,再以满燃檀香之熨斗熏轿,俗称“搜轿”,意在驱逐轿内妖魔鬼怪。

男家发轿时,新郎身穿吉服至门口向花轿作三大揖,以示恭送,称“送轿”。迎亲仪仗队伍,轿前为对锣、铳手、吹鼓手、后有行郎手执各种灯伞、红绳束腰之木柴(俗称膛柴)等,并有乐队随行。女家收受膛柴后,换上红绳束腰之木炭送还男家,即所谓“柴新郎炭新娘”,取人财两旺之意。绍兴城内有以“五福”、“大庆”、“宝#、“长安”、“万安”、“福禄”等吉语命名之桥,花轿自男家抬出,须绕道至少抬过其中两座桥,方至女家、以博吉利。俗以花轿与花轿不得迎头相遇,故迎亲队伍前面、手持肩头灯之两行郎,不仅带路,且负有设法回避其他花轿之责。花轿不得途中停顿,且前进时必奏乐,转弯时必鸣锣,过桥时必放铳,为驱邪亦为显示隆重。俗称结婚为“小登科”,即使官员亦须让道。

花轿临门,女家有“哭轿”之俗。除惜别外,尚有为免新娘所产子女致哑之意。

男方迎亲队伍临门前,女家须请两位“顺流”妇女将新娘衣装入箱,称“叠箱”。送嫁老嫚为新娘梳太婆头、穿耳嵌等,此举均须伴以吉语。新娘兄弟则须为新娘准备行装称“打铺陈”。

女家于新娘上轿前亦须搜轿,仪式与男家相同,惟“福、禄”两星改由女性充任。新娘上轿时,不能随带剪刀之类快口,以免冲犯“轿#”,招惹不测之祸。

女家发轿前,男家行郎不时狂敲大锣,催促新娘上轿。新娘上轿前循俗进上轿饭,叩别祖宗,辞别父母亲友,扎“兜脚绸”,穿红罗大袖、全红太婆衣,戴花冠,盖袱,由兄弟抱入花轿并挽轿杠送出大门。花轿须连绕三个圆圈(俗称望娘弯)。此时,其母须坐于房内马桶上按“哭嫁调”即兴吟唱,多为劝诫、祝颂之辞。绕罢望娘弯,兄弟将轿杠前推,以示送行。新娘穿新鞋与扎“兜脚绸”后,即不能接触地面,以免带走娘家财运。新昌嵊县一带,哭嫁之俗为新娘之母边哭边上楼梯。新昌,新娘上轿前有腰插铜镜避邪之俗。诸暨,姑娘出嫁,须随嫁两箱上锁素衣。嵊县山区,新娘则穿素服上轿,至夫家方易吉服举行婚礼。

花轿循原路抬至男家,新娘兄弟及轿子应接踵而至。男家铺床,按规矩叠放“铺陈”,送嫁老#献妆:向男家点交新娘首饰等物。亲送新娘之兄弟通常为4位,亦可以侄辈凑数。男家出门恭候,并须放铳与奏乐欢

婚礼在鼓乐声中举行。男家所雇老#代婆母向轿内新娘献三道茶。此时“礼生”(司仪俗称)呼:“行亲迎礼!”“奏乐!”“请新贵人登堂!”,4位手执“裤脚灯”、“子孙灯”行郎步入内室请新郎。新郎身穿“开气袍”,腰束“扣带”,脚登粉靴自右边步入厅堂。面南、向北各作3个大揖,于礼生赞“请新贵人回玉”后从左边步入内室。接着,拜堂成亲。礼生依次高赞“行合卺礼!”“奏乐!”“请新贵人登堂!”“请新玉人降彩舆!”(各请3次)新郎、新娘各由两位“顺流”太太按到厅堂“福禄寿”星像前恭立。鞭炮声中,新郎、新娘先向外拜天地,再朝内拜“三星”,最后行交拜礼。婚礼主持人为礼生,副礼生读祝词(花烛诗)。平民亦有请厨师权充礼生者。

此后,新郎、新娘又面向“三星”恭立,举行“晋福杖”礼仪。其时,请长者扮“南极仙翁”,由行郎迎至厅堂,以束红绳之甘蔗所充“福杖”,向新娘头上轻打5次,每次均配以如“—闭和气”、“五子登科”之类祝同。其后,由行即送出厅堂。

待礼生呼“请新贵人、新玉人喜绾同心”、“鸣锣升炮送入洞房”时,鼓乐声、鞭炮声大作,即行“牵红”。新人至新房途中,须铺放米袋、酒盅,新人行过其上,从人即须将米袋、酒盅拿起越过新人头顶,又铺放于前面地上让其走道,如此重复,直至洞房。此举名曰:传宗接代(“宗”与“盅”、“代”与“袋”均谐音)。

进入洞房,“扶郎”、“舅爷”须帮新郎、新娘抢坐新床。俗谓占坐位置多者,日后在家权力亦人。此外,新郎须设法将衣襟覆盖于新娘衣襟之上,以示权力大于妻。坐定后,两位“顺流”太太给新郎、新娘各喂7颗小汤团,俗称“喂子孙汤闭”,“七子保团圆”。新昌、嵊县、诸暨一带,则让新人食糖拌饭、团圆果。此后,“顺流”太太各给新郎、新娘呷一口醇酒,交换后又各呷一口,两小盏混合后再一分为二让新郎、新娘呷完,是称“交心酒’(亦名“交杯酒”)。饮毕,新郎以一对同样长短、红绳束腰之甘蔗将新娘盖头袱及花冠挑起并抛至床顶。“送嫁老嫚”迅即放下帐门,以防“热脸冲热脸”。此时,撤出喜果,贺客竞相拾取。

婚日,男女双方均大办喜酒,宴请宾客。男方发轿迎娶前,办“发轿酒”、“暖房酒”。婚礼日俗称“好日”,须办“正酒”。中午,女天地方办“女酒”,邀女方亲友参加喜筵。晚上,男方设筵,丈人(即岳父)、舅爷循例坐首位,新郎、新娘均须向尊、宾客一一敬酒。新昌有“满筵”之习,即男家在厅堂临时搭台为新娘设专座。送上第二道菜肴后,新娘开始“脱通换通”,即脱去一件外衣,另外换穿一件。至第九道莱肴上桌,新郎、新娘在伴郎、喜娘陪同下、从东首第一桌至西边末一桌,依次一一敬洒,此后方可进房。宴后,按俗闹新房。

绍兴各地婚礼一般于冬季夜间(多为寅卯时)举行、循序履行繁缛礼仪,往往至半夜,故有“舅爷怕日光”之说。是日,女方兄弟均不在男家留宿。

翌日清晨,老嫚登门“送子”。即将一红衣绿裤木质“小人”送入洞房,置于床上,焚香烛奏乐祝祷,谓之送子。

是日早饭为新人首次会食,俗称头聚饭。新娘须坐上首,新郎则屈居下席。

头聚饭后,新婚夫妇循俗至附近寺庙、当坊上谷祠(土地庙)和宗祠拜谒,祈求神灵先祖保佑。回家后至厅堂“拜三朝”,即祭祖、跪拜长辈及受晚辈拜见。

婚后第三天,新人至女家“回门”,拜见尊长,俗称“过三朝”。礼仪与男家拜三朝同。新人务必当天返回夫家,绝不能在母家过夜。入夜,新娘须向各尊长请晚安,而且须到婆母房间“坐夜”。婆婆启齿放行,新娘方能回房歇息。

至“正三朝”,新娘又须与夫家及房族尊幼行见面礼。此时,方可开口按称谓呼叫家人(俗称开金口)并操持家务。至厨房应先添柴烧火,取其火红、兴旺之意;裁剪缝制应先做裤、袜,取“裤”“富”,“袜”“发”谐音求吉利,俗有“若要富,先做裤;若要发,先做袜”之说。

绍兴婚姻观念与习俗亦有变化。民国时期,城区开明士绅曾倡导简化礼仪,文明结婚,但城区平民及农村依然如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俗趋向文明、简约。结婚时间多在五一劳动节、国庆、元旦或春节,并出现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等形式。

参考资料:http://library.sx.zj.cn/gywh/fengsu02.php?cid=706&page=1&parent=60

回答者:风的娇羞-助理 二级 3-31 20:26

一、订 婚

解放前,婚姻论门第,讲究“户当门对”。男女双方不见面,媒妁撮合,双方父母同意即可永订终身。一般男方托媒人(俗称“介绍人”或“大人”)访寻合适的女子,问其生辰八字,若与男方合婚,提单瓶酒去女家说亲。女家若同意,将酒瓶打开喝酒,如果不同意,不开瓶口,将酒瓶退回,从此不提。

一旦同意联姻,就选吉日订婚。订婚时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衣服或布料及点心、连瓶酒(两瓶相联的一种瓶)去女方家。女方家请来至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订婚。男方回去时,女方家在空酒瓶中盛满粮食让带回去。解放后,逐步由介绍人“引线搭桥”,男女双方见面,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后,约定日期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俗称“提提盒”或“下订礼”。

二、下 彩

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和平素都可去女方家拜访老人及未婚妻。每去一次,必带一份薄礼。在结婚前一年或前几个月要下彩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礼钱、酒肉等,请介绍人同去女方家,女方家设席款待,其仪式同订婚,但规模略盛而已。彩礼钱根据双方家境而定。解放前,俗有“养女度荒年”之说。解放后旧习继续,彩礼钱,1956年前一般在80元至240元之间;1978年前,在400元至1000元之间;1979年后,上升到1600元至4000元之间。城市略高于农村,水川地区略高于山区。

三、结 婚

结婚时,男女两家根据双方生辰八字择选吉日良辰举行婚礼。男方结婚俗叫“娶媳妇”;女方出嫁称“嫁丫头”,出嫁日称“催妆”。女方家亲友恭喜俗称“添箱”,多送首饰、衣物、器皿、钱等。女方家设宴招待比较简单,择选至亲若干人随姑娘去男方家作客,称“西客爷”。给姑娘陪嫁妆据家境而异。一般是一对箱子、毡被、衣服及鞋袜、梳妆用具等。80年代开始,陪彩电、洗衣机、缝纫机、组合柜等家具。不可缺的要陪一对碗,叫“衣饭碗”。意为去婆家后衣禄不断。女方还要给公婆、至亲长辈及兄嫂要带件见面礼物,多为枕头顶、鞋袜之类的东西,在婚礼上认亲见面时赠送,俗叫“抬礼”。

男方家结婚之日备轿车两辆,按所择吉时迎娶新媳妇。到女家要带上“报恩索’’(也称离娘索),即给女方父母送的衣物布料。还带上花馍馍、肉方子(四根猪肋条肉)及酒等。今民乐、大有、连城、通远等乡镇(原连城鲁土司辖地)在娶亲时,女方家要求男方要带一只母山羊(俗称讨吃羔)羔领献给家神。传说,原鲁土司辖民的家神叫“旮旯神”。姑娘出嫁如果不献“讨吃羔”,旮旯神就不喜欢,婚事就不吉利。娶亲去的人数要单,其中要有一妇女,叫“娶亲奶奶”。此人要选合属相的,父母、丈夫、儿女都齐全的,俗称“全和人”。娶亲轿车忌用骡子。姑娘离开娘家时要哭,否则,要被人耻笑的。出娘家门前,手拿一把筷子,转身抛在地上,表示不带娘家的财。女方家的人要偷藏轿车上的挽具等东西,临走时让新女婿出钱赎回。

新娘上下轿车要有合属相的亲人抱上抱下,俗称“抱轿”。娶进门时放炮、打锣,用和着食盐、五谷杂粮的色纸花打身,以示驱邪。这时不合属相的人要暂时躲避。新房炕上有合属相的未婚男子守床,俗叫“压床”。新房窗户用软红纸糊,新娘进房时要戳破窗纸。炕头、被中藏放核桃、红枣,象征团圆、早生贵子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左女右,行三叩首礼,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后新夫妇互拜,再给来宾拜。这时,主持人说一些生财得福、尊老爱幼、早生贵子的古语喜话。尔后,新夫妇给父母及至亲长辈敬酒,磕头馈赠礼品,这叫“抬礼认亲”。有的女方陪嫁的东西这时让小姑开箱,展示于众,叫“摆针黹”。在摆“针黹”时,有些地方,还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宾客,向亲朋好友们致词赞美新娘的针线手艺如何高超;同时也谦辞述说姑娘如何年幼无知、家教不严,手拙嘴笨,尚请婆家公婆多加谅解之类的话。女方给新女婿做一身衣服或鞋袜、腰带,在婚礼上由新娘的弟妹或侄辈呈上让新郎试穿。这时,新郎的同辈人用腰将新郎束住紧勒,让他掏钱给呈盘的人,这叫“掏腰包”。

婚礼毕,众人把门,新夫妇抢先入洞房,认为谁先进洞房,将来谁就是当家的。晚上闹新房,俗称“闹床”。有“三天的新媳妇没大小”之说。

结婚第三天,娘家的父母或兄嫂来吃“三日酒”。来时带着护襟、护袖等物,新娘穿戴上,下灶房做饭,这顿饭叫“试刀面”。有的在地上抛一把筷子让新娘去拾,测验其麻利与否。这一天,新娘由“全和人”领到麦场上给石磙磕头上香,这叫“回对爷”。这样一做,从此可以出门。回第一次娘家时要乘早出门,忌让路人看见。娘家住的时间不能超过在婆家待的时间。婚后,男方要携带酒礼答谢媒人。

旧时有纳童养媳之俗。寡妇改嫁被视为不贞,常由娘家、婆家干涉。解放后,恋人到结婚年龄,双方持介绍信一起到乡(镇)政府登记,领结婚证书,选定日期举行婚礼。其礼仪基本沿袭传统,但一些迷信、陈旧的礼节逐渐淘汰。如禁纳童养媳,寡妇改嫁自由,不拜天地,不抱轿,娶亲用车不用轿。70年代后期开始,县城机关、厂矿青年结婚时,也有政府、工会、青年团、妇联等部门组织集体婚礼,多选节假日举行。有的兴旅游结婚,其婚礼简单、文明而不多花钱。多以请来至亲好友,以糖果烟酒、饮料招待,再跳舞结束婚礼。这种习俗当地人大多不习惯。嫁娶讲派场,广收礼,大摆宴席,讲究烟、酒、菜的档次及娶亲车的数量、豪华等。自1980年以来,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城乡渐浓。

回民结婚,先请媒人向女方说合求婚,经女家允许后,只送“订茶”(茶叶、水果、羊肉等四色礼)表示已订婚,待双方准备就绪后,择日送大礼,并议定婚期。结婚前一日,请阿訇到女家问明生辰、经名,征求双方的同意后,诵“尼卡”(从宗教角度使婚姻合法化的经文)一遍。将女子净身接至男家入洞房。新郎在阿訇前承诺向女方交“尼卡”金若干,不拘何时付,许给新妇。若终生未交者,到临终时,必须向子女当面说清,双方才能俱无所憾。

第五篇:中国历代禁书读后感

《中国历代禁书》读后感

提起“禁书”,人们并不陌生。从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作为人类文明载体的书便受到历代统治者过多的“关爱”。书可以记载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可以为统治者所用,以宣扬其政教,巩固其统治;书也可以记载不喜欢甚至憎恨的东西,表达作者的意愿,宣扬反叛意识。因此,以书为载体的文化领域一直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关注并严格控制的。我们难以准确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少种图书被统治者所查禁,但我们知道,越是“禁”书,想读此书的人就越多,也就越禁不住。像满清王朝一样屡兴文字狱,也并没有达到目的。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的禁书史,其禁书原因大约不外两种:一是政治原因,一是思想原因,其中政治原因又占主要地位。历代统治者无不希望天下的百姓都成为顺民,永远做奴才,任自己为所欲为。对于一般的下层百姓,实现这一点比较容易。对于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实现这一点却不容易,因为他们有文化,因此有思想,更进一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意识,不会轻易为人所左右。于是,除了那些为向上爬而忠实于朝廷的知识分子以及大部分受蒙蔽者,还有许多心里明白却又不敢言说者之外,那些敢于言说的,甚至形诸文字、散布于民间者,自然就成了打击的对象。但正是这些政治或思想上的“异己”者才有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为社会和文化带来进步和繁荣。扼杀他们的著作,实际便是扼杀文化和一个民族的生机。但历代统治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统治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以及百姓利益可以被他们轻易地背弃或扔在一边,同时还要要求百姓们对他们忠贞无限,这种要求本身是滑天下之大稽,是人世间最无耻的,却在中国历史上屡屡发生,这实在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例如:西晋时期,司马炎取泰始为年号,他取这个年号的目的是想讨个吉利,希望能开始新王朝的新纪元,以后能稳稳当当地坐下去。于是司马炎为了保障王朝的稳固,于泰始三年颁布了一道禁令:“禁星气、谶纬之学”,并颁布了《泰始律》。其后与谶纬有关的东西一直被禁。真正的禁书从秦国开始,秦孝公让商鞅实行变法,商鞅为了变法的畅行无阻实行燔《诗》《书》,这一案例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禁毁图书的先河。

从历代所禁图书的内容和过程来看,禁书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政策的更迭演变史,还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文化越发达,被禁止图书就越多,思想就越超前,被禁的书也就越多;文化就在禁——弛——禁的起伏过程中发展。禁书的严格与松弛,往往又反映了各自的时代和统治者自我信心的消长兴衰。禁书少的时代,往往是思想禁锢较少,思想意识较为自由宽松的时代,因而也往往是思想文化光辉灿烂的时代,同时也是统治者严重缺乏自信心的时代。

清朝时期,尽管文字狱接连不断,但仍不能消除 统治者在这方面的担心,由于公开审查文人的著作显得过于凶狠又不实际,于是乾隆时期又实行了一个巨大的工程——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对保存我国文化古籍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乾隆乘此机会却将他认为不好的书烧毁,或将其中一部分毁去或篡改,由此对文化造成了破坏。

禁书的手段虽然延长了封建统治的时间,但是却大大地禁锢了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腾飞和革命,当中国的大门被外国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时,中国人民不得不面对其他文明的冲击,被动地向别人学习,不得不付出异常惨痛的代价来换取现代化,换取与西方列强竞争新世纪的权力。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在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汉唐盛世,可以说是最为宽松的时代,或许历史就有这样的规律:只有思想意识宽松的时代,才能造就

出伟大的时代,换一种方式表达:最伟大的时代是思想最宽松、最自由的时代。

下载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历代著名经典春联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大纲 一、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化 1、秦汉的两级制向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转变 2、隋唐前期的州、县二级制向唐后期至宋辽金的道、州、县三级制转......

    中国历代名人绰号

    先秦时期黄帝——华夏始祖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万世......

    中国历代皇帝(xiexiebang推荐)

    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

    中国历代大事件[五篇材料]

    秦朝 统一中国 · 自号皇帝 ·统一度量衡 ·书同文 ·郡县制 ·筑驰道车同轨 ·焚书坑儒·阿房宫 ·秦始皇东巡 ·骊山陵 ·北击匈奴 ·南戍五岭 ·徐福东渡 ·万里长城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观后心得前几天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不厚,仅160多页,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副本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对中国历史我一直很感兴趣,但上大学前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书。上了大学后也有读过一些像《太平天国》《隋唐演义》等,但终究觉得对历史的了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以极小之篇幅,极其洗练的文笔,从极高之高度俯瞰 中国历史,以极精巧之架构,将汉、唐、宋、明、清五代之历史洪流进行梳理......

    中国历代才女小传范文

    中国历代才女小传 珠玑集.历代才女录中国历代才女小传 内容提要《中国历代才女小传》,本书为西汉至清代较有声望的女文学家、女诗人、女作家、女书画家等百余人小传。所写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