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复习资料(共5则)

时间:2019-05-14 08: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也是发展是不平衡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3)基本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它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条、第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但发展缓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力,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只有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实践中。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上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秒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民族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面目、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群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失败原因:(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 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2)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第考,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了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早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战争的道路。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

天翻地覆三十年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P82-84(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中国人民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另外两个,其前途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4)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人民用行动否定了主张这种国家前途的国民党政权;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而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却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用权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纳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的面貌:(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放手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3)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包括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两个方面,见教材114-116页)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全国性的反动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 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 在壮大,根据地 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者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于。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意义P14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备了条件。(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4、为什么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P135、149(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2)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供给充足,能坚持长期抗战。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

(4)从战争的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经过14年抗战,以3500万人上午伤亡和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3)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3、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70-173(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革命斗争岁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无数共产党人壮烈牺牲,有许多共产党的卓越领导者和杰出将领献出了生命。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又最能体察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4)“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确认的客观真理,是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明了的。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P177-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193-196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作出了重新评价。

2.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在政治、思想、组织各领域的拨乱反正,使我国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二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国民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

国民素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个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不能独立存在于社会,必须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从这个意思上说国民素质是由个人素质联合形成的。我国长期在封建主义思想熏陶下传统文化、专制主义等陈旧、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犹如一副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着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的进程。我们的国民素质有着许多长处,但也有着种种缺陷。比如缺乏民主法治精神、文化科学素养差、创新精神不足、公德意识薄弱、敬业精神失落,等等。国民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要强大,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重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国民素质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劳动者的素质怎样,不仅对生产力各因素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生产力效率的发挥具有关键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第三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

C帝国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D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3、太贫天国起义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D制订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4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A民族宫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封建君主制D开明君主专制 5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康有为D谭嗣同 6、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A《中华民国宪法》B《天坛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7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先生发动了()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中华革命党起义D“二次革命”

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就文学提倡新文学B民主与法制C科学与民主D反对就到的提倡新道德

9、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进军 10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瞿秋白D李大钊

11、指挥红军,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是()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C博古、李德D王明

12、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余人

A 130 B 118 C 154 D 807 1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

中国目前几位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5“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16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万人的民族牺牲 A 1500 B 2500 C 3500 D 4500 1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抗日)的开始是()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8在新中国外交时尚,用“小球推动大球”是指()A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排球的发展 B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C用“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D用“乒乓外交”打开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八大D二十大

20(),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A1970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10月 D1973年10月 21对洋务运动的争取以表述是()A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B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2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人物是什么()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促进民族觉醒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24洋务事业主要有()

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 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二判断辨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 简答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四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表《北京学生届宣言》大声疾呼“背公理而逞强权,非正义。非公理,亡青岛,是亡山东,山东亡,是中国亡,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帝国主义者强暴凌辱我们压迫我们,奴隶我们,牛马我们,而不做玩死一呼之呼救吗。在此国家存亡,土地割裂,民族危机严重时刻,广大民众应该下最大的决心。做最后之愤救者,不然就是世纪之贱种。我同有不忍于牛马之痛苦,拯救中华,今日最最重要的是要开国民大会,通电全国,演讲宣传,”宣言最后警告所有卖国贼和内奸:如果你们甘心卖国,肆意通奸。则最后以手枪炸弹对付之。

材料二:“五四”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几面“五四”运动,就应该有“五四”青年那样的长远目光和理想,为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五四”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更好的服务祖国。唯有这样,“五四”精神才会永不衰竭。材料三: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

四青年节。胡锦涛讲话时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的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胡锦涛指出,在开创祖国未来的征程上,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1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2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论述题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其失败的教训

答案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

C帝国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D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3、太贫天国起义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D制订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4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A民族宫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封建君主制D开明君主专制 5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康有为D谭嗣同 6、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A《中华民国宪法》B《天坛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7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先生发动了()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中华革命党起义D“二次革命”

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就文学提倡新文学B民主与法制C科学与民主D反对就到的提倡新道德

9、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进军 10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瞿秋白D李大钊

11、指挥红军,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是()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C博古、李德D王明

12、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余人 A 130 B 118 C 154 D 807 1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

中国目前几位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5“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16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万人的民族牺牲 A 1500 B 2500 C 3500 D 4500 1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抗日)的开始是()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8在新中国外交时尚,用“小球推动大球”是指()A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排球的发展 B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C用“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D用“乒乓外交”打开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八大D二十大

20(),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A1970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10月 D1973年10月 21对洋务运动的争取以表述是()A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B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2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人物是什么()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促进民族觉醒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24洋务事业主要有()

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 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二判断辨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 简答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四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表《北京学生届宣言》大声疾呼“背公理而逞强权,非正义。非公理,亡青岛,是亡山东,山东亡,是中国亡,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帝国主义者强暴凌辱我们压迫我们,奴隶我们,牛马我们,而不做玩死一呼之呼救吗。在此国家存亡,土地割裂,民族危机严重时刻,广大民众应该下最大的决心。做最后之愤救者,不然就是世纪之贱种。我同有不忍于牛马之痛苦,拯救中华,今日最最重要的是要开国民大会,通电全国,演讲宣传,”宣言最后警告所有卖国贼和内奸:如果你们甘心卖国,肆意通奸。则最后以手枪炸弹对付之。

材料二:“五四”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几面“五四”运动,就应该有“五四”青年那样的长远目光和理想,为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五四”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更好的服务祖国。唯有这样,“五四”精神才会永不衰竭。材料三: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胡锦涛讲话时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的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胡锦涛指出,在开创祖国未来的征程上,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1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2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论述题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其失败的教训

第四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历史研究总愿意将历史断代来研究,这样一来各自专业领域内皆硕果累累。谈到中国近代史,蒋廷黻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不仅是因为他非凡的人生,更因为他对中国近代史、外交史的贡献,他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被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蒋先生其实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无一不是通过改革而国力强大,不至受到外国凌辱。而中国于人于地,均不在他国之下,“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我们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数言之间,总论已为全书、为中国近代史定下了基调,中国近代史根本只是无数尝试近代化的先知与更多被触动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战争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而又悲壮的历史,是一段尘封逝去但永远不应被淡忘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侵略与凌辱,其伤痛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他们无视我中华民族的主权与尊严,肆意践踏我们的领土,而且还以非正当的理由掠夺我们的领土,开放我们的城市为通商口岸。更令人愤慨的是还要求我们给予他们巨额的赔款,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个本已因战争而伤痕累累的民族雪上加霜。一方面,这使得我们看清了帝国主义那狰狞的面目;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了我们与西方近代化国家之间的差距。

《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1938年是个值得注意的时间,据蒋廷黻写此书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有10个月左右,国家民族处于危机关头,蒋此时闲赋于汉口,应友人陈之迈之邀,利用两个月时间写成《中国近代史》,在社会上受到普遍认同,起到了“经世致用”的作用,鼓舞抗日士兵。

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谋篇布局,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的近现代史课本就一直以背景叙述、探求解决方案为框架,一直到大学学习几乎所有近现代史课本无不以这种框架为例,但是追根溯源,这个源头就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参酌的分析框架。今天很多同学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读起《中国近代史》可能没有太大的感触,可是在那个时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的出世仿佛是学者探求近代史之路上的明灯,启发了很多人。陈寅恪先生谓之“同情并了解”历史,就是要融入当时当地历史情景,不能以今日之情来断历史之景。“今天的研究者,属‘后事诸葛亮’,已经看清了各方手中底牌,很难体会到当年决策者下决心之难”[1]。

谈到《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全书即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战前夕的百年史事,我以为蒋善于将历史人物比较对照,如林则徐与琦善、曾国藩与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与孙中山,这种比较研究法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蒋将此法用的恰到好处,以人物带出史事,不拘于事件过程和细节铺陈,把握了历史整体演变趋势,深入浅出,给人以启示。“时势造英雄。”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自然涌现出了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仁人志士。从林则徐、魏源到李鸿章、左宗棠再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等等,这些爱国志士为探索国家出路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钦佩,我们也不得不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他们从学习西方的武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步一步,其间虽然也有一些失败的尝试,但这些尝试都是为了最后的成功作铺垫的。先前我对这些爱国志士的了解也是比较大众化、单一化的,对他们的理解也仅局限与所学的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在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对他们又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认识。比如说林则徐。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就是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领导了著名的“虎门销烟”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禁烟英雄。他在广东主持禁烟运动期间搜集了大量有关西方的资料,还设立了译馆来翻译这些资料和一些西方著作,并将这些资料委托给魏源,使得他编写出了《海国图志》这本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部著作。这些说明了林则徐对国家的贡献之大。但蒋廷黻的这部著作中却说林则徐虽然当时有了向西方学习的这种觉悟,但是由于他害怕清议的指责,便不敢公开提倡。还说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还说他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这使得我对林则徐又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这也许正是在说明“人无完人”吧!这也使我看到了蒋廷黻思维的独创性以及他敢于发表自己言论的大无畏的气度。

中国最后所探寻出来的道路自然是与时俱进的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从这条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与艰辛中,我更加理解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在接受了风雨的洗礼之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拥有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要牢记那段饱受风雨的历史,以史为鉴,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竞争力,要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已经从睡梦中醒来了,我们已经不是那个忍气吞声的民族了。我们已经是一个昂首挺胸的民族,我们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只要有人在,有爱国之心,方向终究能得以修正。只要依然有人高喊着,中国不能亡,中国必将继续前进。

合上《中国近代史》,历史巨轮仍在呼啸,中国的今天,明日前进之方向,正由我辈续写。今天的探索终将换取未来的希望。

第五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6)中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

2.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常常因此导致失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历史事件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资政新篇》: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5、“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6、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8、“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6.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7.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8.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9、历史事件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3、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在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4、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5、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6、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1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2.历史事件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2、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4、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5、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6、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7、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8、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1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12、伪满洲国:1932年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3、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6、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17、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13.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4.历史事件

1、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2、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

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5、“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6、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1950年召开。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16.历史事件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5、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1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8.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1)(找到了一条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举起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3)(坚持了一条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4)(得出了一句结论)实践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启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2)(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诸多新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

压力加大等。这些问题,在中共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下载近代史复习资料(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复习资料(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复习资料

    1.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如何认识这种影响? 答: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上篇着重阐明的几个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选择 农民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起义,主要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势力反侵略,天......

    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答:最重要的原因(即根本原因)是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因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同法......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开篇的话 1、 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 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战争后,中国的社会......

    近代史复习资料

    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综述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逐步演......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复习要点:记住,一定要对应题目来看内容,想到内容能记得题目,看到题目能想到内容。加油!好好复习!考个好成绩!1、近代中国新产生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被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