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华严经.入法界品》
弥伽赞善财童子云: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严净一切佛刹。
则为成熟一切众生。则为了达一切法性。
则为悟解一切业种。则为圆满一切诸行。
则为不断一切大愿。则如实解离贪种性。
则能明见三世差别。则令信解永得坚固。
则为一切如来所持。则为一切诸佛忆念。
则与一切菩萨平等。则为一切贤圣赞喜。
则为一切梵王礼觐。则为一切天主供养。
则为一切夜叉守护。则为一切罗刹侍卫。
则为一切龙王迎接。则为一切紧那罗王歌咏赞叹。
则为一切诸世间主称扬庆悦。
则令一切诸众生界悉得安隐。
所谓令舍恶趣故。令出难处故。断一切贫穷根本故。生一切天人快乐故。遇善知识亲近故。闻广大法受持故。生菩提心故。净菩提心故。照菩萨道故。入菩萨智故。住菩萨地故。
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弥勒菩萨赞善财童子云:
善男子!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
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
菩提心者如白 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
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
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
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氊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
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翳故。
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
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
憍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
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犹如罥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
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
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故。
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
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
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
菩提心者如净琉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
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
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修罗故。
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华严经.入法界品》
第二篇:《大方广佛华严经》【发菩提心的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发菩提心的功德】
「诸仁者!其馀菩萨经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愿行,乃能亲近诸佛菩提;此善男子,于一生内,则能严淨一切佛刹,则能教化一切众生,则以智慧深入法界,则能成就诸波罗蜜,则能增广一切行网,则能圆满一切大愿,则能超出一切魔业,则能承事一切善友令生欢喜,则能清淨诸菩萨行,令其具足,则能修习普贤诸行,令其成就。」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称歎善财童子种种功德,令众会中无量百千众生,坚固无上菩提之心,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利乐一切世间,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汝为勤求一切佛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寿命,汝善值如来出兴于世,汝善见文殊师利大善知识。汝身即是真善法器,为诸善根之所润泽。汝为白法之所资持,信乐广大,慧解清淨,已得诸佛之所护念,已为善友共所摄受。何以故?谓能发大菩提心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水,能涤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行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大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犹如淨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盛月,普能圆满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犹如淨目,普见一切夷险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严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菩萨诸善根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守护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普生一切诸功德故;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如大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如大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菩提心者,如妙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一切大乘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犹如阬穽,陷没一切诸恶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菩提心者,犹如心识,能与诸根作依止故;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尊胜故;菩提心者,如毘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销一切烦恼毒故;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菩提心者,如贤德瓶,满足一切众生愿故;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菩提心者,如白?线,从本已来性清淨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镰,能翦随眠微细惑故;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器仗,能防一切诸厄难故;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智度身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功德身故;菩提心者,犹如金錍,能除一切无明翳故;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犹如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菩提心者,犹如涌泉,出智慧水无穷尽故;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犹如羂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除惑病永安隐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菩提心者,如善持明,能灭一切恶寻伺故;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散一切诸障雾故;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菩提心者,如好种子,出生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主贸易处故;菩提心者,如鍊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处,一切菩萨所依住故;菩提心者,犹如磁石,吸引一切解脱果故;菩提心者,如淨瑠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如善讽诵,普摄菩萨诸行愿故;菩提心者,如能守护,随顺长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如能利益,能迴一切不善法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脩罗故;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最胜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菩萨行轮,三世十方一切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第三篇:《弘一大师讲演录》19佛教之简易修持法2发菩提心
17学习《弘一大师讲演录》佛教之简易修持法2发菩提心
【原文】
二、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学文解读】
这里边概念有点多,我们深信了因果以后,我们不能说就结束了,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下一步就要发菩提心。这个发菩提心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不能为自己了,要为别人想了,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想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为自己做了,我们越活路越窄,越活呀,后边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没路了,只有为别人考虑,我们这个路才会越来越宽广,最终呢像佛一样,证悟宇宙,彻悟本性,这是个必由之路。发菩提心啊,这里边可不是说也是个理论,哄着我们发发菩提心,哄着玩一玩,不是这样,不是这样,这也是个必须,必须!我们在人中呢,想说做各种事儿,我们都想做好,对吧?做生意,我们想把生意做的大一些;工作呢,我们也想逐渐地一级一级升级,逐渐工资高一些,待遇高一些,生活好一些。一切都是一样的,这个心都一样,但是我们要明白,现在大家是靠什么?靠自己的奋斗努力去得到,这只是非常狭隘的一步,不是根本的。因为什么呢?在人中我们都有生老病死,都有这么四个环节,都有这个无常,追求世间的无常,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还是空花梦影,最终都有死亡,这不是根本。
我们学佛了,明白最后得到要从我们现在这个无常中间,争取要获得一个永恒的结果,这是佛教
我们的方法。那么怎么得到永恒呢?这个佛教了,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才能成佛。这是必须的!必须的!这不仅仅是成佛需要,而且是将来我们在人中啊,想获得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好的福德条件,是必需的,必需的。没有这个为别人考虑着想,我们路是越来越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别说社会地位,很可能连人也做不成了,在宇宙地位就没了,就到鬼道啊,动物道啊,地狱道了,这是都是最必需的!这个发菩提心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这个发菩提心呢,也不是说咱们拿一个发菩提心的文,咱就念一遍完事儿了,不是这样的,没那么简单,没那么简单,这也是很不容易的过程。
包括我们那个地藏菩萨,他在地狱里边救母,他没办法,那么佛帮他救母,领到地狱里边看了看,由于这一条,看见地狱那么多的苦,所以他发了个心,说我想办法将来搞点能力,弄点能力出来,把地狱以后我就让他们别受苦,就这么简单。所以说发菩提心,不是说我们念念《发菩提心文》,咱就发了,这就是发菩提心,可不是那么简单,那只是学习了发菩提心这么一个理念、概念。真正发出菩提心,那么必须得转变心念,必须转变心念,真正地时时刻刻处处地为别人着想,至于做事儿呢,倒不是说做多大惊天动地的事,你变成佛来出来度人了,那么惊天动地,不是那样,必须靠小事儿一点一点积累。积累到圆满了,我们就像佛菩萨那样,也能来给大家做大事了,都是小事儿积累的。关键就在自己这颗心,你心不转变,想为别人,不可能,不太可能,真的不太可能。
我们现在在各地也有一些道场,因为大家打了七了,受益了,觉得好,想向别人介绍介绍方法,但是我们这些主持呀、义工呀、道场负责人呀都有习气,都有毛病,过去呀累生累世呀,社会中间的习气呀,还有,不可能说没有。你现在说没了,那就快成佛了,不太可能。但是这些习气呢,我们的想法就是,慢慢随着修行逐渐地消除,你不可能说睡一觉明天就没了,不太可能,这就得遇到事磨练自己,啊,“磨练自己”,这个很不容易的。往往呢,做的中间习气出来了,道场那儿就忽悠上了,往往是这样,都是习气,所以没有办法。我们只能现在就是一方面呢先凑合着做吧,另一方面呢慢慢磨合着,逐渐看把大家习气呢,逐渐磨没了,少点儿,道场就清净了。
真正修行成就啊,其实就是把个性逐渐地消灭掉,没了,变成共性,这就成了。你看阿罗汉成就以后都说四句话,对吧,就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前面那两句就是我没了,因果,过去所造作的一切因果结束了,不会受业力的推动,还去在六道里边轮回了,停下来了,自由
了,休息了,这是根本,这就是共性。个性消失了,全部变成共性的时候,就成道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现在我们修行,实质上转变心念,什么叫转心呢?就是把自己的个性没了,就转了,先做到这一条。你个性还有,你说转变心念,恐怕很难,这不叫转变心念。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像磨刀石,原来那个刀很钝,我们再磨呗,慢慢磨利了,再转变,这个磨刀石是啥呢?那就是拜忏诵经念佛,或者说是大家周围遇到了情况,家庭呀,社会情况呀,工作情况,人家来找我们茬儿,弄点事儿,找茬来了,你就知道,这行了,这来给我们磨刀来了,你就知道这是干这事了,你就对治吧。你要是跟着人家就干起来了,得了,你就变成人家磨刀石了,那没用、那没用。人家来磨我们了,我们就想为啥来了,我们自己问题在哪儿呢,是不是又烦恼了,还是老找别人的毛病呢,找人家的原因呢,这时候就出问题,关键时候在这儿,这个是怎么对待的问题,就来了。
一般世俗,那当然,该干嘛就干嘛,那咱们就继续六道轮回呗。但是学佛了,慢慢地就不能按世俗这么走了,按佛教育我们的去对待了。一开始怎么办呢,用因果去对治,用因果去反应,去考虑它,解释它去。慢慢地呢,用五戒十善呀,再对治它,慢慢地呢,我们逐渐就会清楚,自己就转变了。转变过来了,返回头再看,原来干的事儿呢,都是傻事儿,都很可笑。哎呀,原来做的那啥儿怎么这么可笑呢,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可笑呢,原来做的时候不知道,意识不到,但是做过了,回头再看觉得很可笑,真是这样的。这是修行啊,走过来了。这个把个性慢慢消磨掉,变成空相,变成共性,这就是修行的路。这个很难的。你想想把我们的习气磨掉,就好像磨刀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很痛苦的,磨的不仅是身体,而且是我们意识精神里面的,一切的过去的习惯,这是最痛苦的事儿,最难的事儿。修行啊,转变心念也好,修行消掉我们业障也好,就说的这个东西,特别难。
所以说,大家呀,你自己如果说修行好不好,你就观察,你自己有没有个性,你还有个性,那对不起,你这个修行还有距离。慢慢地没有个性了,都是共性了,对别人说啥做啥你都是好好好了,不判断了,你管他呢,爱好不好,你就好了,修得差不多了,就有点进步了,是这样的。
所以说想利益一切众生没那么容易,发菩提心可不是个容易事儿,真不是容易事儿。所以首先啊,我们要先把自己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你把自己的个性先消磨掉了,有了共性没有个性了,你才能真正地做到“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否则你发的心,那就不叫菩提心,都是自私自利心。自
己怎么喜欢就怎么做,我觉得学佛好,我就让人家一定要学,他不学就不行。这不是菩提心呀,这只不过是打着佛的名号,打着菩提心的名号,干他自己自私自利的实质。啊呀,这个,现在打着发菩提心这种旗号,宣传佛法呀,做这个做那个事儿的人特别多,结果一看全是不知干嘛呢。不容易的,真的不容易。所以现在啊,咱们也不要喊大口号,多高调,说我们可是发了菩提心了,不敢轻易说这些,老老实实地先把第一步——“深信因果”先做到。为什么敢这么弄呢?因为他不信因果,说穿了。不深信因果,不懂这个东西,所以才干这种事。
你真的深信因果了,你一句话呀,啥话也不敢说了,轻易不敢说话。你说完话,你有可能引起人家烦恼,你就造了罪了,你就有,将来必有恶果,很可怕的。所以没那么简单,发菩提心呀,没那么简单,一定要逐渐地、一步一步地修起,慢慢慢慢地把个性呀,解决了、消灭了、减少了、薄弱了,才敢说发“菩提心”,才敢说呀。现在当然我们说发菩提心是,可以说学习学习,这是可以,了解了解,但是真正做到,真正懂得发菩提心可不容易,真的不容易。能把利益众生的事儿做好可不容易,我们往往弄一弄呢就变成啥了,打着为别人服务的旗号,开始干自己的,把自己的想法就贯穿下去了,往往是这样。说是利益众生,利益利益呢,自己的东西就掺和进去了,往往是这样的。
第四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发殊胜菩提心(六)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发
殊胜菩提心(六)
大圆满传承上师——晋美嘉为尼革(无畏如来芽尊者)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
华智仁波切 | 著索达吉堪布 | 译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分二:
一、愿菩提心学处;
二、行菩提心学处。
戊一(愿菩提心学处)分三:
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己
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我们无始以来漂泊于此轮回大苦海的因,就是无有我而执著我、无有自己而执著自己,始终将自己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倍加珍爱。
所以,我们需要这样来观察:现在我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唯一希求的就是自我安乐而不希望感受一分一毫的痛苦,甚至自己的身上扎了一个小小的刺儿或者落了一颗火星也会马上感到疼痛难忍,口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痛啊、痛啊”的叫声而无法忍耐。即使背上有个虱子叮咬也会勃然大怒生起嗔心,伸手抓搔着捉住它,放在一个指甲上,另一个指甲紧跟着用力挤压,甚至虱子已经死了,还因为余怒未消而两个手指不停地蹭来蹭去。当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杀虱子没有罪过,但实际上这种杀虱子的行为完全是以嗔心引起的,因此绝对是堕入众合地狱的正因。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一般微小的痛苦也无法忍受却反过来损害其他众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痛苦,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感到惭愧。其实,三界的所有这些众生也都同样渴求自己获得一切安乐而不希望遭受一丝一毫的痛苦,这一点与自己完全相同。虽然他们希求安乐、不愿受苦,可是却不知道奉行安乐之因——十善业,反而一味地将精力放在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上,所想与所行完全背道而驰。一向受苦受难的这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亲。我如今有幸得到具足法相的殊胜上师摄受,已经迈进了正法之门,并且懂得了利害的差别,理所应当对被愚昧无知困惑着的一切老母有情与自己无有区别地慈爱救护,忍耐他们的邪行与偏执,也就是说,应该修持亲怨平等。
对于以上道理要反反复复地观修。
无论是何时何地,凡希望自己拥有利乐的事,也希望其他众生同样拥有;为自己获得安乐付出怎样的精勤努力,为他众获得安乐也应该付出同样的代价;自己连细微的痛苦也要努力舍弃,也应同样尽可能地解除他众的细微之苦;自己因为享受幸福安乐、丰厚受用等而欢欣喜悦,那么对于他众拥有幸福快乐受用也同样要发自内心地欢喜。总而言之,对于三界一切众生必须与自己毫无差别地看待,进而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成办众生眼前与长远安乐的利益。仲巴思那坚格西问单巴桑吉尊者:“请您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法要的教言。”
尊者教诫道:“您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
所以,我们务必要根除珍爱自己、嗔恨他众的贪嗔恶心,平等地对待自己与他众。己
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修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方法:亲眼目睹遭受病痛、饥渴等痛苦的众生,或者在自己面前观想一位正在遭受痛苦逼迫的众生,当自己向外呼气的时候,观想自己的安乐、善妙、身体、受用以及善根等犹如脱下衣服给他穿上一样完全施给他,当向内吸气的时候,再观想他所有的一切痛苦一并吸入体内由自己来承担,由此他已经离苦得乐。这种施受法,要从一个众生到一切众生之间次第来观修。
在实际生活中,当自己遇到不如意及痛苦的时候也同样观想三界轮回之中有许许多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所有这些众生该是多么的可怜,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的身上,所有这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从内心深处反反复复地这样观修。当自己享有幸福快乐等之时,就观想:以我的这分安乐,愿所有众生都获得安乐。这种自他相换菩提心,是所有趋入大乘道的行人必修的无倒究竟精要,哪怕相续中生起一次这样的自他交换菩提心也能清净多生累劫的罪障,圆满广大福德智慧资粮,从恶趣、邪见之处获得解脱。下面以实例来说明:
经中记载: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在拉马车的地狱中,当时与同伴嘎玛热巴一同拉地狱的马车,因为他们俩身单力薄拉不动马车而遭到狱卒们用炽燃的兵器锤打、猛击,极其痛苦。这时他想:我们俩拉马车也无法拉动,与其共同感受痛苦,还不如我独自拉车承担痛苦,让同伴获得安乐。于是便告诉狱卒们:“请将同伴的绳子拴在我的脖子上,让我单独来拉马车。”
狱卒愤怒地说:“众生感受各自的业力谁有办法改变。”说完又用铁锤击打他的头。结果他以自己的善心力,顿时从地狱生到天界。这就是世尊利他的开端。[167] 此外,世尊曾经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也是因为相续中生起了自他相换菩提心而立即脱离恶趣的痛苦。
从前,有位匝哦施主,他所生的儿子都夭折了,一次又生了一个儿子,为了能使他生存下来而给他取名为匝哦之女[168]。一次施主去大海中取宝,结果船毁人亡。儿子长大以后问母亲:“父亲是什么种姓?”
母亲心想:如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他一定会去大海中取宝。于是便妄言说:“你的父亲是卖粮的种姓。”
所以他也去卖粮食。每天赚得四个嘎夏巴[169]孝敬母亲。卖粮食的同行们对他说:“你不是卖粮食的种姓,经营粮食是不合理的。”而禁止他卖粮食。
他返回家中又问母亲:“父亲到底是什么种姓?”
母亲告诉他说:“是卖香的种姓。”他又去卖香,每天赚得八个嘎夏巴供养母亲。那些卖香的人又同样禁止他卖香。母亲又告诉他说:“父亲是卖衣服的种姓。”他又去卖衣服,每天赚得十六个嘎夏巴交给母亲,卖衣服的人又禁止他卖衣服。
母亲又告诉他:“你是卖珍宝的种姓。”于是他又去经销珍宝,每天赚得三十二个嘎夏巴也供养母亲。
后来,当地的其他商人告诉他:“你是赴海取宝的种姓,理应去从事自己种姓的行业。”
他回到家中对母亲说:“我是商人种姓,所以一定要赴海取宝。”
母亲说:“虽然你是商人种姓,但你的父亲和祖辈们全部是因为去大海取宝而丧命的,如果你去也定是死路一条,千万不要去,还是在本地经营买卖吧。”
可是他执意不听,准备好赴海时所需的一切资具。临行时母亲实在难以割舍,不肯放他走,一边扯着他的衣服一边哭泣。他怒气冲冲地说:“在我今天要去大海取宝的这时候,你却这样不吉祥地哭哭啼啼。”说完用脚狠狠地踢母亲的头,然后一走了之。
在海上航行过程中船只毁坏,他们所有的人沉入海中,大多数人都已命绝身亡。他抓住一块扁木而漂到一个海岛上,那里有一座名叫欢喜的城市,他来到庄严、悦意的珍宝宫殿,里面出现四名美丽的天女,铺设柔软坐垫,供上三白三甜。当他准备出发时,她们告诉他:“如果继续前行,千万不要向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出现,很危险。”
但是他没有听,仍旧前往南方,来到比前面欢喜城更为庄严的具喜城,有八名美貌天女如前一样恭敬承侍,并对他说:“不要朝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
但他还是不听,继续向南方走,到达比具喜城更圆满的香醉城,有十六名美女前来迎接承侍,又告诉他:“不要向南方走了,否则会大难临头。”
可是他仍然向南方走去。来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城堡—梵师城堡,有三十二位美丽天女迎接他,铺设柔软坐垫,供上三白三甜,对他说:“住在这里吧。”然而他却仍旧想走,临行之时天女们又告诉他:“如果您非要走,万万不要再向南方去,否则定会大难临头的。”
但他无论如何偏偏就是想往南方走,于是继续向南方走去。到了一座高入云霄的铁建筑门前,有一个赤目凶恶的黑人手持长长的铁棒,他问黑人:“这屋里有什么?”黑人沉默不语。他到近前去,结果看到有许多同样的人,吓得他毛骨悚然,口中喊着:“罪过罪过,真的出现灾难了。”他一边想一边身不由己走进那座建筑物中,只见有一个人正在遭受着铁轮在头部旋转的痛苦,白色的脑浆四处喷射。他问:“你造了什么业?”
那人回答:“我曾经用脚踢母亲的头,现在感受这一业力的异熟果报,你为什么不在梵师城中享受幸福快乐,反而来此自讨苦吃呢?”
他想:那么说我也同样是由这种业力牵引而来到这里的。紧接着,从空中传来“愿束缚者得解脱,愿解脱者受束缚”的声音,顷刻之间铁轮飞转直下降落到他的头上,他也如前一样白色脑浆四处喷射,感受了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以此为缘,他对与自己同样的一切有情生起了强烈的悲心。他想:在这个轮回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愿所有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愿其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不再感受这样的痛苦!他刚刚萌生起这样的念头,铁轮便腾空而起,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在空中七肘高处相安无事,享受快乐。[170] 这样的自他相换菩提心是在修行菩提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究竟正法,往昔噶当派的格西们也将这一自他相换作为修行的核心。从前,对于新旧派众多教法以及因明经论无不精通的恰卡瓦格西,一次来到甲向瓦格西家中,看见他的枕边有一个小经函,顺手打开翻阅,当看到了其中的“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他觉得这实在是稀有的法,于是便问:“这是什么法?” 甲向瓦格西告诉他:“这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的《修心八颂》(中第五颂的后半偈)。”
他又问:“那么,谁有这一窍诀的传承呢?” 甲向瓦格西说:“朗日塘巴尊者本人有。”
听到此话,恰卡瓦格西迫不及待地想去求此法,于是立即起程前往拉萨。到了拉萨以后数日之中他一边转绕(觉沃佛像一边打听消息)。一天傍晚,从朗塘地方来了一位麻风病患者(恰卡瓦格西向他询问朗日塘巴尊者的消息)。他告诉格西:“朗日塘巴尊者已经圆寂了。” 格西问:“谁是尊者的继承人呢?”
那人说:“向雄巴格西与多德巴格西,但是他们二人关于谁做法主之事意见不一。”
实际上,那二位格西并不是为了争取自己做法主而发生争执造成意见不合的,而是互相推让法主之位。向雄巴格西对多德巴格西说:“您年长,(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请您做法主,我会像恭敬朗日塘巴尊者一样恭敬承侍您的。”
多德巴格西说:“您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理应住持寺庙。” 二位格西本来是这样互相观清净心的,但是恰卡瓦格西却错误地听成他们为继承上师的法位而不和,心想他们肯定没有此法的传承,现在谁还会有此法的传承呢?格西到处询问,有人告诉他夏日瓦格西有真正的传承。(于是他便前去拜见,)当时夏日瓦格西正为数千僧众传讲众多经论,恰卡瓦格西听了几天,但是对他所要求的法却只字未提。他想:不知这位格西到底有没有此法的传承,应当问清楚,如果有传承我就住下,假设没有传承我就离开。一天,在夏日瓦格西绕塔的时候,他来到格西面前,将自己的披单铺在地上,请求夏日瓦格西在此稍坐片刻,有一问题请教。
上师说:“尊者,您有什么未能解决的事情,我是在一垫上圆满一切所愿的。”
恰卡瓦格西说:“我曾看见‘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的法语,这一法与我的心很相应,不知此法深浅如何?” 上师说:“尊者内心与此法相应也好,不相应也好,如果不想成佛也就另当别论,只要想成佛,那么此法必不可缺。” 他又接着问:“请问上师您有此法的传承吗?”
上师说:“我确有此传承,这也是我所有修法中最主要的法门。”
他请求道:“那么请尊者赐给我传承。”
上师说:“如果您能长期住在这里,我可以传给您。”于是恰卡瓦格西在六年当中依止了夏日瓦上师,这期间上师唯一传授《修心八颂》,他也是一心专修,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
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今生中可以祛除病痛、解除忧苦,并且降伏鬼神、魔障等也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所以我们应当随时随地将珍爱自己的恶心弃如剧毒,努力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
内文注释:[167] 详见《大方便佛报恩经》《贤愚经》。[168] 匝哦之女:这属印度一种民俗,为使自己的孩子活下去便取不好的名字或取女人之名。[169] 嘎夏巴:印度货币的名称。[170] 详见《杂宝藏经》之“慈童女缘”。
—未完待续—精彩回顾【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序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所断之行为之法器之三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所断之行为之六垢【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所断之行为之五不持【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应取之行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暇满难得
(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暇满难得
(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暇满难得
(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暇满难得
(四)【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暇满难得
(五)【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寿命无常
(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寿命无常
(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寿命无常
(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寿命无常
(四)【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四)【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五)【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六)【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七)【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八)【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九)【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轮回过患
(十)【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四)【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五)【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六)【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七)【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因果不虚
(八)【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解脱利益【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依止上师(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依止上师(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之依止上师(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皈依(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皈依(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皈依(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皈依(四)【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发殊胜菩提心(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发殊胜菩提心(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发殊胜菩提心(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发殊胜菩提心(四)【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共内加行之发殊胜菩提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