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时代专业出版的主体意识及其数字化选择
“第三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演讲稿
数字时代专业出版的主体意识及其数字化选择
首先,特别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
对“第三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些我们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基本情况。电子工业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科技与教育出版社,享有“全国优秀出版社”、“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电子社形成了以图书、期刊、音像和电子出版为基本业务,以网络出版和数字内容服务、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职业培训和教育等为增值业务的现代出版与知识服务业务结构。每年出版新书2400余种,音像和电子出版物400余种,数字出版物2000多种,期刊8种。
电子社在国内最早实现了出版单位的管理信息化,2001年自行研发的出版管理信息系统(PMIS)通过了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鉴定,全国有30多家出版社应用了我们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06年以来,依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数字内容管理与数字出版系统”、“出版商业智能系统”等管理信息化和内容数字化项目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电子社是第一批获得网络出版资质和移动短信息服务资质的出版单位,具有很强的多媒体设计、开发、制作和出版能力。电子社还是国内出版界第一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出版社,依托该博士后工作站我们大力开展出版产业的数字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工程。目前我们已与武汉大学开展了相关合作,我们欢迎各兄弟单位与我们紧密协作,共同推进我国出版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
下面,根据我们专业出版单位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具体情况,我想谈谈我们对数字化环境下的专业出版的几个问题的看法。不周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1、如何看待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生存环境
“数字出版”无疑已成为我国出版界最热的话题,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数据表 1 明,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广泛意义下的数字出版产业生产总值已超过779亿人民币,不论是生产总值还是增长率大大超过传统出版产业。如果我们以比较有把握的数据来分析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比如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在清华同方网上作全文检索,检索到2007年全年的记录条数为1453条,2008年是1829条,2009年是2775条,数字出版文献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但如何理解数字出版,其在我们专业出版领域的含义、特征和实现途径确实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按照国内外较为成功的数字出版模式来看,以供学术研究为指引的高端学术出版和供闲情逸致为目的的大众文学出版都找到了较为可行的商业模式。基于技术平台服务和信息集成服务的所谓“数字出版”也有了成功的先行者,请注意我说的是“所谓的数字出版”并加了引号,因为严格来讲,后者并不是出版,它们并不拥有数字内容的资产主权,它们是为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平台和信息咨询服务的。
上述以知识生产和服务流程为代表的数字出版融合只是我们传统出版面临的困境之一,而知识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逐步融合导致的知识及其服务呈网状的扩散则令我们面临更大的危机。
2、如何认识数字时代专业出版的主体意识
我们理解的数字出版应该包括一个复杂的编辑环节,在我们国家,这个编辑环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和选择性,也就是说我们传统出版企业必须承担文化发展过程的设计、组织、选择、引领和优化功能,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就是在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也无法放弃的,我想我们专业出版工作者尤其应该坚持。
由于体制、资金、人才以及相对封闭导致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内容被无偿使用、投资得不到有效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很多人怀疑传统出版还能不能在数字时代生存、发展。
事实上,传统出版业是科学交流体系的源头,是数字资产的主权单位,是文献信息系统的上游,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主角和决定力量。传统出版尤其是专业出版业者不能满足于所谓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和功能,所谓出版产业链重新分工、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等似是而非的论调否定了传统出版产业在数 2 字出版时代的主体地位,带来了网络盗版横行、产业后劲乏力、出版业者茫然等现实问题。
目前,利用电子社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我们正和一部分技术服务商和渠道服务商谈判新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我们强烈呼吁管理部门、产业界和学界认真研究上述政策模糊给我国出版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3、如何把握数字时代专业出版的基本特征
数字出版风头正劲,Kindle的出现引爆了电子书产业大战,Ipad似乎想要一统江山,好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致使传统出版业者很难确认自己的角色和方向。在数字时代,知识高度聚合、服务完全定制。所以,依传统出版的观点来看所谓的数字出版,我们认为必须包应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知识生产者必须采用信息网络对知识进行采集、编辑和标识。二是知识发行者必须建立数字版权保护和认证管理体系。三是知识使用者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与发行者建立交流和反馈。
专业出版不可能象大众出版那样可以由作者自助的方式完成出版全过程,严格的同行评审和完善的编辑加工手段仍然是传统出版业者的利器,同时我们的编辑力量和专家队伍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事实上,依托互联网和知识采集、标识、制作和发布工具,作者和编辑可以更好地互动、选题策划更加丰富、专家评审更加科学;内容可以得到更好的组织,读者可以得到更好的体验。
专业出版必须紧密结合专业和行业优势,充分尊重用户对知识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在信息社会分工服务体系没有完整建立之前,传统出版业者应将自己视数字知识的生产和服务提供商!知识生产和服务的主体必须统一!这两个功能缺一不可!
4、如何破解专业出版面临的数字化困境
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所在的专业出版领域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信息技术确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快速地推动社会转型的同时,也对一切不适应其发展规律的事物予以否定。我们的专业出版如何不被数字化和 3 网络化趋势所湮没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想体制改革、流程再造和人才战略将是专业出版社破解目前的数字化困境的必要手段。
事实上,出版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专业出版社转型发展的核心因素。出版体制改革的原则在于坚持出版工作的正确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的是在我国建立出版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率、有活力、有竞争力的企业管理体系。
从战略层面上来看,考虑到出版业涉及到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建议在建立出版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政府给与出版产业以更大的政策、财税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学界给与更多理论研究。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由于个人计算机及字处理软件的广泛应用,作为图书产品的各种原始文档和图片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来创建、修改、校对、存储、复制并通过互联网传递,同时知识的海量聚合又需要对其进行高度的结构化,读者需求的可定制化还必须确保知识服务的有效性。所有这些必须通过协同知识创作、编辑和服务等出版要素,建立标准、共享和开放的数字出版流程来实现。传统出版基于出版物编辑、生产、发行建立的成熟的业务流程,在数字时代和互联网环境下必须予以有步骤和彻底的变革。产业界应该更加积极地予以实探索。
不管是体制创新还是流程再造,人才因素永远是体制创新和流程再造的决定性力量。对于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我们的看法是需兼顾两种出版形式长期共存的现实,依据社会的不同需求,采取实用的出版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字化。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的数字出版人才必须秉持坚定的出版责任意识!必须具有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创新精神!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出版领域知识!必须熟练掌握知识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数字化工具!希望我们的出版教育体系注重对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塑造。
今天,我们谈到了专业出版在数字时代面临的两个问题的四个方面。即如何坚持专业出版的主体意识和把握数字出版的特征要求。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们相信,以体制改革为契机,适时变革出版业务流程,发挥复合型人才在数字出版过程的核心作用。传统出版业者在数字时代依然可以独占鳌头!
谢谢大家!诚挚地欢迎各位有机会的时候到我们电子工业出版社考察、指导!
第二篇:1.迎接有线电视数字化 享受数字时代新生活
迎接有线电视数字化 享受数字时代新生活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概述
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潮流,是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技术革命。党中央、国务院对有线电视数字化高度重视,国家把有线电视数字化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就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温家宝同志视察青岛数字电视时,充分肯定了青岛的经验,称赞青岛有线电视数字化做得很好,同时明确指出“要尽快在全国推广”。李长春和刘云山同志也做出重要批示:“广电数字化是发展方向,已列入国家发展规划,要积极推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文明确提出,要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由模拟向数字化整体转换,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信号电视节目。
全国各省市纷纷加快推进当地的数字化进程。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了8829.6万户,有线数字化程度超过一半,达到50.75%,预计2011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突破1.1亿户。
什么是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是以有线电视网络光节点为单位,逐一成片地停止传输模拟信号,只传输数字信号,即成片式地把原模拟电视系统转换为数字电视系统,最终将模拟用户全部转换为数字用户,关闭模拟信号。
为什么要实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国家要求推行的一项民生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生活的必然选择,是国家信息化、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模拟向数字转换的过渡期内,模拟、数字信号并行传输会导致两信号相互干扰等技术问题,难以保证信号质量。如不整体转换,就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影响各种服务业务的开发利用,群众也无法真正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相比有何优势?
①高质量的音画效果:节目信号质量明显提高,画面更清晰,音质更优美。
②内容丰富、自由选择:数字电视可提供大量的影视、图文信息、互动节目,用户可选择收看个性化的内容。
③节目和功能更多:除提供更多视听节目外,还可提供电子节目指南、生活资讯、股票行情、电视游戏、电视银行等多种特色服务。④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不易受外界干扰,可有效避免串台、串音、噪声等影响。
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实施步骤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江西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方案的通知》要求,省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有线电视数字化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作为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实施主体,江西有线按照“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原则分区、分片推进整体转换工作,计划将于2011年完成全省10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共150万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2012年基本完成全省县级以上城区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2015年全面实现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
第三篇:数字化时代一个崭新标志CNKI个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PRDL)(定稿)
数字化时代一个崭新标志 CNKI个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PRDL)
---为每一位创新型人才量身定做一个智能化情报分析专家和协同研究平台
也许您已经很熟悉“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ALNID),它为所有读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献检索平台,以统一的检索和导航方式,连续发布全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专利、标准、科技成果报告、国学、学术专著、工具书等以及外文学术文献。然而,您可能已经体验到,如果这个平台能够针对您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自动地但又可以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话,您将能够更加方便自如地驾驭这日新月异的知识与情报信息之海。而今,这一梦想已经实现了!“中国知网”推出了“CNKI个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Personal Reaserch Digital Library,PRDL),您可以马上利用这一工具,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只属于您自己的PRDL。
PRDL可以使您按自己的意愿集成管理、优化使用“中国知网”和您的其他资源。之所以它能够支持每一个人的特殊需要,是因为它在CALNID基础之上,又整合了一系列重要的事实型知识库和智能化信息技术,包括“全国学者研究成果库”、“全国研究机构成果库”、“国家和基金科研项目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网络传播数据分析数据库》、“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数据库”、知识元挖掘系统、多媒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从而在个性化知识服务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时,PRDL配置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每一个读者为自己选择定制一个“智能化情报分析专家”,按自己的需要,完整、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整理文献内容,深入揭示文献的情报和学习研究价值;同时,它还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基于数字化知识资源和宽带网络的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
一、数字化文献馆
在PRDL文献定制功能支持下,您可以按以下的文献管理模式从CALNID中选择定制您需要的文献,PRDL将按照您选定的范围,系统地整理、呈现已经出版的文献,并每天自动向您推送新出版的文献。
学科文献馆
按学科专业任选内容,建构自己的学科文献馆。
主题文献馆
按您关心的研究主题自动搜索、系统揭示内容。
媒体文献馆
按您选订的期刊、报纸、图书、论文集、专利等出版物,完整、及时地推送文献。
桌面文献馆
按您自定义的分类体系,将您个人计算机内的文献整理建库。它可用“中国知网”的检索系统和浏览器使用该库,也可与上述各文献馆跨库统一检索。
二、情报信息系统
学术圈 由“学者圈”和“学术组织圈”组成。您可以任选您关注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建立自己的“学者圈”和“学术组织圈”,PRDL将系统、准确地向您推送圈内的科研成果和动态,并对这些文献的影响力提供定量分析。
项目跟踪图
PRDL 以国家各级科研项目为线索,整合提供项目介绍、申报、审批有关信息以及项目研究背景和相关进展和成果。
会议信息网
以系列化会议为线索,联合会议主办单位,向与会者通报会议内容和参会信息,并以录音、录像、PPT、论文集等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学术趋势搜
基于对学术关键词的智能化、精化实时提取以及对文献及其传播情况的自动分类统计,系统可以自动发现新的研究动向,并揭示各研究方向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和研究热点。
三、学习研究平台
在提供如上文献与情报服务的基础上,PRDL还对学习研究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高效的方法:
知识元搜索
直接从大量文献中抓取重要的知识单元(知识元),是高效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手段。“中国知网”突破了以文献为单位的检索和文章快照搜索,其“知识元搜索”可以直接检索到文章之中的知识单元,如概念、图像、表格、数据、事件等。
文献研读工具
快速对重要文献进行系统、透彻的研读是学习研究成功的关键。CALNID通过知识网络构建,为每一篇重要文献配备了“知网节”,从文献引证关系、学术圈、内容细化聚类、学科分类等角度,明显而系统地揭示了文献内容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可以在为微观、宏观各个层面上,发现、学习和把握知识的发展脉络。此外,系统还将文献中出现的专业词汇与其在有关专业词典、辞书、百科全书、图谱、中英词典以及各种标准化手册等工具书的解释链接起来,把每一篇文献都汇编为非常易于理解的阅读工具。
互动研究平台
基于互联网在一个开放的学术圈内进行协同研究,是信息化时代知识创新的重要机制和运作形式,其实现关键在于为研究群体建立一个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和学习研究平台。“中国知网”的互动研究平台,支持合作研究者的相互选择、文献资料共享、多媒体互动研讨、协同创作、网上投稿、研究过程实录与保存等网上协同研究的关键环节。
您的PRDL是以您本人的兴趣为中心创建的,只要您细心调整,他必将使您满意!
第四篇:数字化城管(智慧城市)的革命---4G时代数字城管建设新思路[最终版]
数字化城管(智慧城市)的革命---4G时代数字城管建设新思路
前言
当我第一次接触“数字城管”时候也非常茫然,那时候还不知道城管是什么的,数字城管又能干什么,会有什么作用。时间慢慢过去,经过长期研究与实际操作,慢慢得懂得很多经验,现在写出来分享大家。以免各位同行在摸索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本文章并不能盖括全面,也就是说,不见得适合所有地区的数字城管形式。所以,你在本文中所能理解的只是搂清思路。思考出什么是你需要的,什么是你不需要的,本文将直接对于数字城管各个项目的重点实施进行文字说明(注:不谈政治)。
参阅本文者需要懂得最基本的“数字城管”知识,本文会长期不定时更新,以添加同行们在“数字城管”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
正常来说,“数字城管”是体制上转变,变得科学、透明、效率。总体来说其实就是由一个执法部门变成一个监督,一个执法。其实在根本上来说城管的工作性质也是这样,对于城市环境的监督和执法。所以,你第一件要作的事就是建立这种监督和执法分开的机制体系,这样“数字城管”才能应用起来,才能发展下去。否则,仅仅成为摆设。
如何建立?其实很简单。目前,我们城管员大多是分区、包片的管理方法,你只需要写一份报告向领导说明监督的重要性,建立长久的流动监督队伍,天天去检查。以城市大小来决定监督队伍的成员与性质。
这样,分区、包片的城管员们就是执法者,而监督巡察者就是监督员的角色。那初期的“数字城管”模式就已经建立了。
二、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的概念其实是给监督员使用的。因为监督员负责发现事件、物件问题,然后开始立案、派遣、核实、结案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与各种城建热线服务电话的体制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其整合在一个平台个如:“12319”“本地城管热线”“12345”“12369”等等。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信息流转中心,再添加上“数字城管”当中的“城管通”系统,那么信息中心就完成了。信息中心的主要作用就是“信息流转”,信息包括:监控系统发现的信息、群众拔打热线投诉的信息、监督员巡查发现的信息等。因为以上信息内容具有相同性,所以,整合在一起是最佳的选择。
三、城管通
由于4G通信业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迅速,城管通实现也变得非常简单,开发软件,使用它并创造业绩。软件开发最好安卓系统为基础,这样使用性不受限制。软件功能嘛你只需要抓住几个要点:拍照、上传服务器、建立电子案卷、GPS定位、信息发布等功能。放心,开发商们会想到更多更有效的功能,这点你不用太担心。简单来说这就
是一个行业应用软件。最终的目标,是要用它来发现、管理、核实事件与物件信息。
此外,我们还有另一种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实现“城管通”,现在智能手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陌陌、QQ之类的。这些软件的基础功能加以利用就可以直接实现“取证、传递、定位”,如果再加入后台的支持将这些即时通信软件发布的信息“归纳、编辑、整合”完全可以直接实现所有“城管通”业务,而且最最主要的是,这些软件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必备,所以完全可以在社会上直接推广,例如:使用微信的公众平台系统建立“城管微信公众帐号”,然后向社会推广,这样所有使用微信的用户可以将自己生活周边发现的城管事件、物件信息直接拍照、描述后上报至公众平台,由于是用户自行上报,事关自己的生活利益,必然的他会很认真的关注事件发展情况。你看,你连手持“城管通”巡察员都可以节省掉了,要知道50个巡察员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哇。
四、GIS系统
这东西可大可小。其实GIS系统和城管工作确实有着很大联系,但并不是不可缺的。相对北京、深圳等地,建立GIS系统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我等中小城市真是不敢想,不敢想哇。
正常来说,当地的规划局、勘探院他们一直都有这种信息数据,只不过,因为缺少相应的软件管理功能而不能有所作为。其实,从大方向考虑,当地的市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数字城市概念。这样规划和勘探都得到资金开发一个大型的数字城市信息系统。因为GIS系统不
仅能用在城管事业中,其实对于所有机关部门来说数字城市都是一把利器。如:房产局、应急办、公安、规划、水务等等。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差钱你就等等吧,早晚有建城那一天,信息管理不是流行而是趋势。
五、开发商选择
由于中国大陆地区只有联通运营的是WCDMA,所以,在开发商的选择上我个人优先选择联通。
WCDMA好处就是兼容性的强大,目前主流智能手机生产商都是以WCDMA信号制式主要主力产品,通讯业是属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所以联通是不二的选择,我也曾尝试用过电信的CMDA200和移动的TD-CDMA,最后的经验告诉大家,别浪费金钱与时间去适应新产品了,成熟的技术,稳定的网络才是最主要的。
因为整个“数字城管”的运行都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作,与联通合作运营“数字城管”项目。
如何合作运营?其实就是联通提供软件与硬件系统,我们使用,每年只要给它交话费,最主要的这事在财政上也说得过去,一举多得。
因为无论你找谁开发“数字城管”,无线和有线的网络费用你还要是交的,不如就直接找联通、电信、移动这几家通信公司来进行软件与硬件开发和采购。另外像这种业务对于通信公司来说是属于数据增值业务,所以开发费用会直接降低,而项目开发商们也得到相应的利益,大家都开心。
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对架空线入地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指
导意义
城市架空线入地是城市发展与管理中遇到的一个非常实际问题,引发了许多城市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例如地上地下协调发展问题、市政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衔接问题,资金来源问题,各部门协调问题等。这些问题过去由于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导致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在总结城市发展中遇到问题的同时,非常及时地为城市管理指明了方向,对城市发展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架空线入地工作业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城市基础建设的定位和现实中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首先明确指出和提升了城市基建的地位与作用:“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指出:“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
架空线入地、综合管廊建设、管网管理等都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去都普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的问题。
二.地上与地下协调发展问题
架空线入地引发了一系列地下空间管理问题,例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协调,维护,设施更新,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安全、防水防爆等等。而这些问题在过去城市建设中很少被系统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先地下后地上”的指导原则,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新的提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地下安全问题
架空线入地虽然减少了地面上的风险因素,但地下依然存在风险问题。这次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究其原因有1.输油管道与市政管道交叉不符合规范;2.输油管道靠居民点太近,不符合规范;3.输油管道安全管理监督不力;4.发现问题后补救预案实施不力等。这就提醒城市居民与城市管理者,地下安全包括输油管、地下电缆、地下水系统等,构成了城市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将基础设施安全问题提升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第四 城市地下管网
从各城市“拉链式马路”的现象看到,中国城市过去对地下管网没有足够的认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忙乱之中。“意见”总结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地下管网的概念,同时提出要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会加大促进城市架空线入地的工作。第五 城市资金来源问题
城市的地下建设成本非常高,以架空线入地为例,1公里的成本达到上千万是正常的,而还有饮用水,污水,燃气,燃油,通讯,军用管线等都要进入地下,建设成本巨大,光靠地方城市政府投资显然并不现实。“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了中央、地方、民营、社会的多种投资体制的探索方向。
除了上面提到的投资主体以外,我们认为一些公共服务型垄断型企业应对城市发展做更多的贡献问题。这些企业包括银行、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电力公司、水、通讯集团、收费达到暴利程度的路桥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获得城市
特许经意权利的一些特殊公司。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城市建设理念,这些公司都从城市发展与建设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因此应该对城市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与投资。
另外,从粗放型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也能产生出经济效益。例如香港就考核电力公司对城市的投资率,使其投资率与利润率挂钩,从而使电力公司自愿对城市投资。
六、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问题
在架空线入地问题上,有许多城市做了专项规划。例如北京、福州、杭州等,但专项规划如何不与城市总体规划挂钩,实施起来会非常困难。例如,需要入地的地方没有事先规划出地下通道导致无法实施。
反过来也是一样。目前许多城市做出了不错的整体规划,但没有专项规划的支撑。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包括土地、地下空间、电力,上水,下水,燃气、油、通讯等等,每一个都是非常专业的规划,如这些专业规划不能与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则总体规划成为了空中楼阁。第六、城市管理法治化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让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其中城市管理法治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此方面深圳做的非常好,将城市规划法治化,包括架空线入地也都用法治的方法来引导和治理。武汉在架空线入地方面也制定了许多地方法规,有效地用法治的方法和思维来治理架空线入地问题与地下空间的管理问题。
实际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政策和地方法规,才是正确的城市基础建设的路。例如杭州市委书记曾经说到:杭州应该有自己的市策,“上该下”(指架空线入地)就应该成为杭州的市策。
第七、城市管理部门协调问题
目前的城市基础建设已经成为必须由多部门协同才能管理的综合问题。这在架空线入地问题上表现的非常突出。一个小小架空线入地,甚至没有副市长级的人物牵头,几乎是无法实施和操作。
这反过来也说明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城市政府也必须转变观念、工作方法和方式才能适应。
“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专门提到要科学管理,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作为今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原则。第八、争议解决机制问题
其实,这是城市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但却往往是最被忽视的环节。
任何城市建设,城市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必然触及到一些居民或企业的利益或权益。城市管理者应首先重视这种权益的冲突,这也是民生优先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重视包括事先有法律法规标准依据,事中有合理的通知、沟通与调解,形成冲突后要让任何人能获得有效的行政和法律上的救济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只有这样城市的管理才是合格的。才称得上是民生优先。
综上所述,“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不仅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具体问题如架空线入地等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