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逐渐的加快和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情况的变化,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越是在这种时候,国家的周边安全战略越需要缜密的谋划已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的实现。
相对于冷战时期的情况,当今的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冷战时期的中国处在两个超级大国的重重包围之中,国家周边安全形势极其恶劣,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一极的坍塌,中国的周边安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已经不再是超级大国交锋的前沿,并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在过去的三十年急速的上升,中国在综合战略能力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国,并且在可预见的时期之内,中国能力的增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最好的证据就是美国对华的基本战略已经有消灭我国变为遏制我国。总体战略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是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在当今的世界上,中国正在成为兼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真正的世界强权。因此,之前我国所制定的国际安全战略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
从历史方向的纵向比较上讲,我国的安全形势正处在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最好时期,但是周边的安全形势依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正确分析周边局势并且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依然十分重要。
尽管中国当今的安全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依然无法令人满意
以下便对当今中国周边几个重要战略方向的简要分析,它们分别是:俄罗斯——蒙古方向,黄海——东海方向,南海方向,南亚方向,中亚方向。
一,俄罗斯——蒙古方向
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俄罗斯民族在争取世界霸权的道路上的彻底的溃败,从其废墟上站起来的是十五个大大小小的国家,俄罗斯失去了过去几百年以来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
随着冷战的结束,俄罗斯(苏联)的综合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已经受到极大的削弱,在冷战刚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官僚集团采取了向西方靠拢的政策,但是,随着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的硝烟散去,俄罗斯对西方刚刚生成的信任感荡然无存,而西方各国并没有放弃几百年来对俄罗斯的敌视政策。而俄罗斯致力于融入西方的一厢情愿被彻底击碎最终使俄罗斯重新开始以现实主义的目光和原则审视和制定俄罗斯正确的国家战略。
随着苏联倒下的是俄罗斯民族追求世界霸权的雄心壮志
但是俄罗斯民族一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历代沙皇的雄心绝不会被现实的困难所束缚在克里姆林宫的双头鹰国徽上,自普京当政以来,俄罗斯的国力正在逐步恢复,现在的俄罗斯也已经位列金砖四国,病怏怏的俄国熊也可以发出几声震慑全球的怒吼。
但是,毕竟几十年的弊病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解决,而且俄罗斯也正在面临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虚弱的战略形势:远东方向,美日韩联盟危及俄罗斯传统的大后方,千岛群岛地位问题愈演愈烈;中亚方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已经深深地嵌入俄罗斯的后院;高加索方向,民族分裂势力依然存在,危及俄罗斯国家核心利益;欧洲方向,自沙皇时代以来在欧洲大陆上所取得的地缘战略成果几乎损失殆尽,而美军已经进逼到俄国的大门口,危及俄罗斯的心脏地带。以上的总体形势证明,俄罗斯的周边战略已经处处充满危及,形式和冷战时期的中国已经有不少相似之处。
因此,综合俄罗斯的总体形势,我国的北部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相当稳定的。毕竟,现在的俄罗斯不但没有了以往苏联的强大实力,而且自身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威胁,特别是在其西部方向的压力日益增大的现实下,一个稳定的中俄边境将是俄国所极度期望,在战略上既符合其全面的东西方战略,而且也可以大大的减轻俄国的战略压力,换取更大的战略迂回空间,并可以在中国迅猛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以推动自身的发展,所以,从战略的总体情况上来看,长期保持中国的北部背后方向的稳定是可行的,并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这个方向上将长期的保持相对的稳定。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已利用自身的优势,全力对北方发展,利用当前中俄之间背靠背的发展趋势和俄国自身的优势,加速发展。
二,中亚方向
在历史上,中亚地区长期是中国的势力范围,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启算起,中国在这一地区长期处于战略优势地位,只是在近代中国衰落之后,中国的势力才从这一地区逐渐撤出。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并且该地区资源丰富,对于正在急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更加显得重要,并且,中亚地区处在中国的战略侧后方,对保障中国的战略大后方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今中俄两国背靠背的发展战略正在进行的时候,位于两国战略衔接点的中亚地区更加显得重要。
当今中国在这一地区主要的战略问题主要是:三股势力活动猖獗,威胁中国新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渗透;总体上中国在这一地区战略势力依然不足。
对于以上的威胁,以中俄为主导的上合组织显然是一个高明的举动,中国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上合组织的大旗之下在中亚地区进行战略布势,有力的打击三股势力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增强中国在这一关键地区的战略势力,并且可以起到遏制美国势力在这一地区进行扩张的作用,阿富汗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实际存在,因此为了保护中国的战略大后方,上合组织必须加强,同样的,俄罗斯一定也有这种意愿。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应继续加强上合组织的总体实力,并且将其尽可能的改造成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代言人,利用上合组织日益加强的实力,使之成为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另外,中国应全面而又隐蔽的介入中亚地区,对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中国化的改造,使之成为中国的战略跳板,为中国进一步向中东,南亚等地区进发打下基础。当然,中国进行这一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高超的手腕。
三,南亚方向。
南亚方向上,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另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
近年来,印度自身国力发展较为迅速,位列金砖四国,并且利用远好于中国的外部环境全力进行扩军,每一年多会抛出大笔的军事订单。
世界第二多的人口,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世界第四多的军队,数量巨大的富翁群体„„从数量上来就看,一度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的“雄姿”。
但是,笔者认为,当今的印度尚不具备和中国进行全方位战略争夺的能力,而中国也不必过于忧虑。现在的印度,只是一个松散的金字塔,他的样子看起来十分的雄伟,但是,他的塔基并不坚固。
人口方面,如果以中国的标准衡量话,印度七成以上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而且,公共卫生,教育,以及与提高人口素质的有关的相关指标上全面的落后于中国。貌似强大实际上羸弱不已的军队,不完善的国家工业体系,不合理而且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式,极其巨大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而且负面影响日益增大的种姓制度,中央政权的相对弱势,地方上大量的分裂及反政府武装,相对低下的人口素质,相对狭小的战略空间„„以上的种种无不是横亘在印度大国之路上的巨大而且必须克服的障碍,很可笑的是,印度自从建国之后拥有远强于中国对外战略安全环境和极其优越的国际环境,东西方的大国无不为其发展大开绿灯,但是印度的落后程度已经艳艳的超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想象。即使如此印度政府采取的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姿态反而采取了鸵鸟战术,无视国内的巨大问题,依然大力发展军力,企图依靠强大的军力来取得大国地位,而且已经有了一丝穷兵黩武的样子。
单纯的军力发展换不来国家的现代化
而印度是中国崛起的路上必须击败的力量
对大国崛起的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十分的清楚,大国的崛起绝不是单一方面力量的增长,而是一个体系化的结果,以当今印度的总体战略状况来看,长此以往,印度的发展潜力将在未来的很长的时间内无法发挥出来,更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所希望的成为制衡中国的大国程度。
但是笔者认为,从超长期的战略态势来看,印度是在下一个世纪里有发展可能的国家当中唯一可能具备挑战中国大国地位的国家,毕竟其广大的领土,众多的人口,相对丰富的资源,已经预备了至少是一个地区性大国的架子,为了防止在未来的历史时期之内印度成为中国的威胁,中国必须利用现在的战略优势地位,尽早的布局。
从印度国内来看,因为印度统一的历史不长,所以其国家内部并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对中国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中国可以培植印度国内的反对派,地方势力,印度共产党(非共产国家中最强的共产党势力,掌握大量的印度地方政权),甚至是如纳萨尔武装在内的势力,全面的分化印度。利用印度国家结构的巨大缺陷,从经济上掌控印度的国家核心,其他可以采用的方式也可以使用,以达成遏制甚至掐断印度的大国之路。
从印度外部来看,其长期在印度次大陆的所作所为已经耗尽了印度的政治资本,其周围的邻国普遍并不对印度有好感,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全面进入南亚次大陆,从战略上围剿印度。从最近的战略态势上来看,中国已经在南亚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原本印度的战略劣势已经变得更加明显,大有失衡之势。
之前有印度学者提出中国正在其周围展开“珍珠链”式的战略围堵,从现在的形式上来看,中国的战略动作确实有这种倾向,从战略上来看,如果中国的这种战略成功实施,不但可以达到遏制印度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打开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通道,保证中国的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并为中国进一步的战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可谓不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案,毕竟,敌人的意见有时候往往更有用。
从现在的状况上来看,中印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的下降了,毕竟两国一旦交兵,谁也捞不到好处,反而会使外部势力趁虚而入(如泛突厥势力,伊斯兰极端势力,塔利班等等),而且印度也不会傻到甘愿当西方国家的打手来自动送死。但是,两国之间的竞争从远景来看将不可避免,鉴于中国现有的相对优势,中国应立即行动。而且有一点不得不提,印度还是藏独势力的重要资助人之一,印度也是藏独势力大本营的所在地,沉底的击溃印度有利于从根本上彻底瓦解藏独势力,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四.南海方向
南海方向上,中国并没有可以称之为对手的国家,毕竟东南亚十国一个比一个弱,根本不具备通中国进行类似中印至之间那重量级的竞争,但是,南海的三大问题却不能不让我们注意:南沙问题,美国的势力存在,马六甲困局。
先说马六甲问题。马六甲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中国大多是的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一个小小的海峡竟然控制着中国的对外经济命脉,这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是极其不利的。
但是,马六甲困局并非是无解之题,当下中国就有以下的几个选择:大力建设巴基斯坦和缅甸的港口;充分的利用亚欧大陆桥;开建克拉地峡大运河;取得在马六甲地区的海空控制权。
建设巴基斯坦和缅甸的港口,最大的好处在于,这两个国家作为中国传统的盟国,建设是不会遭到太大的阻力,并且还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位置上讲相对来说也安全,有利于在很大的程度上摆脱马六甲困局。问题是这个方案并不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当今中国的困局,毕竟现在的中国贸易量已经达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
南海的**正在成为中国的战略羁绊 而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国家崛起必须夺取的地方
加大利用亚欧大陆桥的程度,总体来说不需要进行过多的额外支出,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进行。问题是操作难度太大,协调的方面太多,并且解决的方向相对的单一,意义不大。
开发克拉地峡大运河无疑是当今中国很多人认为是极其有效的手段。这无疑是借鉴了美国控制下的巴拿马运河的成功范例。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无疑是十分有效的,对于中国回避马六甲这一热点地区是极其有利的。但是,有以下几个前提是中国自由利用这个运河的必要条件:中国是否能够掌控泰国的政局;中国如何处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压力;中国是否能够在这一地区形成优势的海空控制力;中国能否成功排除美国在这一地域对中国的战略挤压。显然,到目前为止,中国尚不具备以上的条件。
笔者认为,中国如果想要完全的解决马六甲困局在目前的情况下尚不具备这种条件,中国所能够做的就是在当今的战略条件下全方位的增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以自身的强制力逐步的完成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布局。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必然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这需要中国的战略制定者更高的智慧与能力去处理。同时,中国应该准备下应急的战略措施,如建设缅甸和巴基斯坦的港口等。
南沙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所有周边战略问题中最为复杂的了。参与的势力,战略形势复杂,相互之间的利益争夺激烈„„
虽然现在看来,南海问题已经进入了一个死局,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只要解决了一点就可以了,即第三个问题:美国势力的存在。
东南亚的各国小国之所以有同中国相对抗的勇气,除了中国海外力量投送的能力尚不健全之外,美国的影响不可忽视,正是因为美国势力的存在,才给了这些小国同中国相对抗的勇气。
有鉴于现在的战略态势,中国想在近期内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显然不具备战略可操作性,但是,中国依然可以进行相应的战略准备。
第一,利用日益成熟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的侵入东南亚的政治经济系统。第二,全满的扶持东南亚的亲华势力。第三,大力建设中国的海外投送能力。第四,加大力度,加快在南海地区的开发。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点建议。但是中国的战略制定者一定要明白,南海方向的三个主要问题相互交错,一定要审慎的加以解决,并且一定要用灵活的战略手腕进行处理。但是,一定要记住,美国的因素才是关键。
五,黄海-东海方向
这个方向是中国当今的战略主要方向,不仅仅是因为当今中国的主要战略力量集聚区就集中在这一地区,而且当今中国的主演战略威胁也来自这一方向。
从当今的战略形势来看,这一方向主要有以下的几个问题:台湾问题;东海问题;岛链问题;朝韩问题。
台湾为题作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占据了中国国家战略的绝对中心地位,毕竟,台湾问题关乎中国国家的主权和国家发展的未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台湾问题的解决对中国来说已经不再是艰难的。但是,毕竟两岸还没有统一,中国应当时刻做好军事准备,并且要加强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迅速拉近两岸之间的距离。并且对台独势力的高压态势是绝不能放松,并尽力进行分化,总之,中央应该在坚持现在对台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加大政策的灵活性,同时做到两手准备准备。
世界上所有的强国度都不会被地缘问题而 窒息中国也一样
东海问题最近在在中国日之间已经掀起了涛天巨浪,但是笔者认为,东海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并且现在日本的战略态势过于孤立,日本同时于中国,韩国,俄罗斯进行战略斗争,形势极其严峻,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应该与其他两国结成攻守同盟,可以为中国这一问题上赢得主动,并且中国应该加快对东海的开发力度,造成既成事实。
朝核问题在最几年里已经逐步升级,从表面上看,形式极其
紧张,但是,笔者认为,朝核问题并不严重。因为韩国的背后是美国,而朝鲜的背后是中国和俄罗斯,这实际上是当即世界上最强的几个大国之间的较量,而中国一直将朝鲜作为自己的战略缓冲区,所以朝鲜实际上处于一个很安全的状态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朝鲜敢于一次次的挑战美国而不害怕报复的原因。而中国实际上并不希望朝鲜过分的进行战略冒险,但是,朝鲜的一切战略动向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美国的精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
至于岛链问题,中国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所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自身的海空力量,从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海军多次突破岛链的情况来看,岛链并不是中国不可突破的障碍,所以,中国不必过于担心。
总论
对中国周边战略状况的分析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 中国周边的战略困局多半是由美国造成的。2. 当今中国尚不具备全面打破以上战略困局的能力。3. 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以上的战略问题必将得到很好的解决。4. 中国周边的战略困局中,周边强国的成分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做到以下就几点。1. 大力发展国力。2. 充分利用中国的战略优势打碎这些战略困局。3. 充分利用中俄背靠背的发展战略。4. 充分利用现实主义国际战略原则来处理周边的战略问题。5. 对现有的战略问题要抓住重点,重点突破。6. 鉴于当今的形势,中国的周边战略应该制定有限的目标。7. 要做好长期处理的思想准备。
以上只是笔者在仓促的时间里急就而成,如果有不正确之处,希望各位指出。祝愿伟大的祖国永远强盛。
第二篇:环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力量对比 战略运筹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正需要坚定不移的钢铁意志与高超智慧。
21世纪初国际战略形势急剧变化,其根本动因源自美国的全球战略企图。
世界的安全形势随着极具霸权冲动的新保守主义政府登上历史舞台而恶化,“9·11”事件、占领阿富汗、入侵伊拉克等一系列重大事变使世界为之改观:
保守主义势力全面发展,新帝国主义成为影响国际政治走势的主流意识形态。集殖民主义、干涉主义思潮于一体的新帝国主义的崛起动摇了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所确立的“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其本质是重新建立国际上层建筑。因之使国际政治道德规范遭到践踏,国际契约关系及其国际关系框架出现解构趋势。随着布什政府拒签《禁止生化武器公约》、《东京议定书》和废除《反导条约》,国际契约关系开始解构。美国撕毁《反导条约》的举动实际上摧毁了当代国际关系的信任基础,国际军备控制议题已名存实亡,“9·11”袭击和美国侵阿、侵伊战争则加速了国际政治道德规范的崩溃。
民族发展利益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争夺“文明地位”的斗争愈演愈烈。布什政府所奉行的战略目标的实践已经同世界各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发生了根本性冲突,从而决定了民族间的生存利益矛盾的发展。这种生存利益矛盾的一方是宣扬“命定扩张说”的美国政府,另一方则是在这种扩张前维护自我存在价值的其他民族。
1995年9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该会议认为: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剩,世界将出现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二是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这个会议的参加者有当今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和新保守主义大师布热津斯基等。美英等国的现实政策与这次会议究竟有多大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英等国的政策效果似乎正在印证这次会议的共识。
中国安全形势基本特点
作为美国一直未能最后征服的大陆,亚洲给美国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和遐想。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亚洲是其挥之不去之痛。中国生长在这块大陆上仅仅是天意,而其安全不仅天然地受其特有的地缘关系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战略的制约,两者决定了中国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
态势一,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态势二,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印、巴两国相继拥有核武器后,2002年底,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退出《核不扩散条约》,重新启动宁边核设施,向核俱乐部迈出新的一步。从长远看,上述三国同为我近邻,尽管三国与我关系亲疏不同,但是,其共同之处是:它们拥有核武器都是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从近期看,三国对我的安全意义异曲同工。首先,印巴拥有核武器使之成为双方敢于冲突的后盾。双方的任何冲突既直接影响我国利益,又可能引入外来势力介入与干涉从而破坏我国西部脆弱的安全基础。其次,布什宣布朝为“邪恶轴心”后,朝鲜的危机感加重,朝鲜此时加速核武装进程将使半岛局势随时恶化,可能提前引入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干涉。美朝较量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朝强硬政策的任何非理性发展都将使我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力量。
态势三,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华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登陆亚洲大陆一直是战后50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朝战、越战曾延缓了美国强行“登陆”的企图,但是,“9·11”事件使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率领北约插入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占领了亚洲诸大国惟一的联络区,扼制住了亚洲最后的“能源希望之地”,掌握了控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节奏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瞰制中俄印巴伊等亚洲大国的目的。美军占领阿富汗后,在我西部埋下贴身隐患,使我在东西南三面受敌,我陆上防御首次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美国对华已构成直接威胁。
态势四,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我国固有的周边安全问题一直是“多项并举”。一是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美台军事关系的跃升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发展,增加了祖国统一的变数。二是南沙及其海洋国土被蚕食。美国军政官员有关南沙群岛的表态、与有关国家频繁的海上军事演习直接威胁着我对南沙的主权诉求。三是“藏独”、“东突独”隐性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日本高官公开表示:“中国必将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我热切期待着中国的崩溃。”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写道:“中国在新疆的麻烦,对美国是一个诱惑„„只有当新疆穆斯林分子走武装斗争道路时我们才能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有的安全隐患将因美国的介入而恶化。首先是冷战后亚洲地区的“联盟战略”经过调整已再次复兴:美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盟正在复苏;美日联盟向共同参战迈出新步伐。其次是美印、日印关系的发展从军事交往切入,这种权宜之计的合作对华只有负面影响。再者,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默契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变数;美印在西藏问题上的合作也达到了默契的程度;日印合作在地缘和领土问题上构成了对我国最佳的斜线战略牵制,日首相森喜朗2000年8月访印时明确表示了联印制华的企图:“关于日印关系,只要看一眼地图就可一目了然,这在战略上是非常重要的。”对称夹击中国的战略构想对日印显然已了然于胸。
中国安全力量基础薄弱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安全的概念也超越单一的、纯军事的内涵,综合安全观成为全球共识,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与文化,还包含资源、环境、信息等领域。其中,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力量的基础,以军事、外交力量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力量仍然是国家安全的主体。在着重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安全力量构成呈现出“基础势弱,主体失衡,潜力增强”的特点。
基础势弱主要表现为: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涉外经济安全矛盾日益表面化;科技发展势头渐强,核心知识产权总量有限;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安全主权受制于人。目前,我国原油年进口约为7000万吨,一半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4/5经由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而该运输线掌握于他国手中。据国际能源机构按我国内原油产量不变的情况预测,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的61%、2020年的76.9%要依靠进口。这种外向经济的依存度表明,我国与潜在对手的经济关系、与石油供应地的关系以及对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防护正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进而是政治和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美日防务指针及其他国家的海洋战略对华客观上已形成左右中国对外经济命脉、制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力量。在科技发展上,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国高技术自主开发能力有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少。在信息安全方面,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90%以上的软、硬件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中,我国的信息系统几乎处于无防御状态,究竟美英等国在我国信息设备植入多少陷阱,我们还不得而知。
主体失衡表现为:军事实力中战略威慑强于常规力量,常规力量只适于陆上国土防御,信息化作战能力尚待提高。我国现有的军事力量与打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尽管武器进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新武器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并存。以色列在“哈比”无人机问题上对于维修部件的暧昧态度不仅反映了我军事技术受制于人的现实,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我国军事实力不强导致其他国家可任意践踏基本国际诚信的残酷事实。
明确战略,维护国家安全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已不仅取决于上述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在各战略主体的博弈中自身的安全战略运筹。国家安全战略性质确定之后,能否解决下述问题,关系到对未来战略态势的把握。
第一,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其本质并未改变。今天,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安全战略的运筹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在经济上,“互补不是替代,让渡必须对等”,坚持国家独立自主是永恒的原则。在军事上,战略运筹的精妙之处在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正因为有了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才发生了1999年我国驻南使馆的被炸。这种看似无关的事件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的正是战略时空内涵变化之后战略筹划的本质。
第二,划定合理的战略边界。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其战略前沿与中国的自然边界重合。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时空内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设置合理的战略缓冲区是适应变化的基本原则,防御性的安全战略对于战略反应的要求则更高。美国因其战略的进攻性一直遵循着“战略前沿随战略利益而动”的原则。美国的扩张史表明,它始终将战略前沿抵近别国疆界。美国的战略抵近政策实事上已经成为安全侵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战略防御缺少必要的合理条件。国家安全战略边界与国家自然边界的重合使战略主体失去了必要的运筹空间。未来,中国的安全战略运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第三,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缺乏资源选择权、市场定价权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对此,李际均先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否则,具有再古老文化的国家也难避免古希腊、古波斯、古巴比伦的命运。
第三篇:中国周边安全状况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状况分析
当今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谓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与中国相邻或是相近地区的安全形势问题了,而是在全球以及空天范围内只要对中国有重大安全影响的问题都已是中国的“周边”安全问题。所以,本次分析是以全球为背景,讨论中国所面临的传统与非传统方面的安全威胁,以及所能应对的措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虽有增强,胆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传统安全威胁方面:
一.海洋方面
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是我国面前的最大安全问题。海洋航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生命线,各大国的海洋军事化更是我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的最主要方面,所以,我国在进行海洋外交的同时,打造强有力的蓝水海军已成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方向:
1.东北亚安全形势。朝鲜核危机对中国关于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一个严峻挑战, 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没有半岛的安全, 就无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因此, 中国正竭尽全力促成朝核问题的多边会谈, 然而成效不大。虽然如此,然而朝核问题更多是中美两国进行利益角逐的砝码。朝鲜面临的国内及国际环境相当恶劣,只能求助于中国;美国虽然极力打压朝鲜,然而却非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能冒着与中国开战的风险而出兵朝鲜。然而,朝核问题却影响到我国的战略利益,因此,也得谨慎处理。
2.东海安全形势。东海问题,主要是中日之间对东海的利益争夺问题,中日两国在东海有众多的利益冲突点,岛屿争夺,海底资源的开发争夺等问题,极易导致局部的军事冲突。同时,日本是我国的重大安全威胁,也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军事及政治前沿。中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主义情绪,极易导致自发性的民间对抗,而且历史遗留问题非但未得到妥善解决,日本方面还不断挑起争端。日本的台湾政策,美军基地,极右势力无一不是我国防范的对象。5月初,我军穿越日本公海进行军事演练的后续**仍在,今日东海的矛盾问题开始升级,双方都在暗示用局部武力的可能性。虽然,中日经济的相互的依存性增加,然而中日两国远不是经济交往就能改善关系的。不过,日本的安全政策在美国的影响之下的,关系到美国的利益时,美国也绝不会让日本为所欲为的,所以中日的全面冲突可能性不大,局部军事行动却极易发生。
3.台海安全问题。台湾问题,是我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中美、中日爆发全面冲突最大可能因素。时至今日,中国仍未统一,台湾问题不得不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痛。台湾问题的解决无论对于我国的政治或是军事发展都有巨大的战略性利益。然而,台湾问题也正是美国困扰中国的最主要问题,台湾岛内虽有台独势力,但问题能否解决远非台湾能左右的,而是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博弈。美国是当今超级大国,绝对实力虽有所下降但相对实力任然是绝对领先的;中国虽有快速进步,但同美国还有全面的差距,所以当下我国没有实力来要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让步,更谈不上不干涉台湾问题。中国无法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同美国谈判的资本,同时台湾又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利益,美国甚至能以武力来防止大陆强硬解决。当前,台湾的政治还算稳定,马氏的不独不统策略也目前的各方利益,然而台湾问题不是日久就能让所谓的历史趋势能自然解决的,大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同台湾的联系,争取最终能和平解决,同时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加强军事建设,做好因台湾问题,而同美国日本及岛内台独势力进行局部或是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4.南海安全形势。南海是极重要的战略通道,对保持国内稳定和长治久安具重要意义。但现在中国南海已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目前,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南海形势目前非常严峻。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其中4个,现在他国这加速南海资源。南海水域日益呈现国际化、同盟化的趋势。从国际惯例来看,国际法尊重先占为主的原则,谁先占领并实行有效的管理,谁就拥有较大的主导权。如果从传统海疆线原则基础上后退,可能将最终推翻传统海疆线的原则,南沙群岛各占领国和主权拥有国之间就会展开平等谈判。这样下去,南沙可能永远回不来。所以,在南海为完全国际化前,我国应进行局部军事行动,捍卫我国的当前利益,用军事外交来保障政治与和平外交。
印度洋方向:
印度洋上的马六甲海峡承担着我国绝大部分的经济航道,然而印度作为南亚大国一向把印度洋当做自己的内海,对于我国海军护航行动都严密监视度洋北部的弧形战略地带是一条重要但却充满冲突和利益纠纷的地缘战略弧。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和海上贸易的逐年递增,该区域将不仅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区域之一,而且还将因为区域内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而成为世界上冲突爆发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中国在印度洋上巨大的利益关切,造成了以印度和东盟国家为首的印度洋地区国家的担忧和疑虑,“中国威胁论”在印度洋地区甚嚣尘上。结果,中国在巴基斯坦援建的瓜达尔港、在缅甸修建的公路等,尽管是基于互利共赢的经贸目的和发展援助计划,但印度却囿于其传统的“印度主义”战略思维,从安全和战略视角来曲解中国与其他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合作关系,以至于有人炮制出了所谓中国旨在包围印度的“珍珠链战略”。毫无疑问,对中国印度洋战略意图的曲解和战略猜忌,给中国在该地区维护正当合法的国家权益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也造成了所谓的“马六甲困局”。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就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维护海洋权益过程中,中国还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海洋利益的海上投送力量。虽然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能具有保卫自身远洋利益的实力。实际上,当今中国尤为需要一支“蓝水海军”来维护能源安全和航运安全,以及为“和谐海洋”秩序提供强大的力量保证。
陆地方面:
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90年代以来,中国已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目前只剩下中印边界问题尚未解决,而问题也主要在我国西南方向。
阿富汗是中国西部一个重要邻国,目前,北约在阿富汗驻扎大约3万部队,其中包括1.2万多美军。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北约第一次在中国西部邻国长期驻扎数万部队。目前,驻阿富汗美军由于受到反美武装的袭击,疲于奔命,正要求北约增派更多的部队。北约部队在阿富汗主要进行维和和重建。大量现代化飞机驻扎在阿富汗大型空军基地。一旦需要,北约任何大型作战飞机可起降阿富汗,对亚太地区构成战略威慑。印度为了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正加强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努力提高远程导弹部队的作战能力。印度已研制成功射程3000多公里的“烈火”弹道导弹,一旦开发成功5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将可以威慑整个亚太地区。1月10日,印度首次成功地用一枚火箭把3颗卫星和一个返回式太空舱同时送入太空,意味着印度已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未来印度很可能继续拓展技术潜力,争取一枚火箭运载更多的弹头、打击更远的战略目标。印巴冲突仍是中国周边安全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核与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两国今后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的危险性依然存在,而且与我国存在领土争议,其安全威胁不得忽视。
空天方面:
虽然国际上反对将空间军事化,在空间安全问题上,美国一直以独往独来、不受任何约束为前提,为此,一再拒绝中国和俄罗斯的有关提案,使裁军谈判陷入僵局,至今没有下文。人们知道,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曾经提出的关于“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的草案如果通过,全世界有希望就此达成新的国际法律文书,这将对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和维护外空的和平与安宁带来新的希望。然而,近阶段美国却悍然部署空天战机,给全世界带来实质性的军事。为此,我国为自身的防御,不得不加紧对空天作战的防御甚至是进攻的研究与准备。
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方面: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与民族分裂势力结合。当前,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危害的民族分裂主义主要是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东突”和“藏独”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境外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海盗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商业航道安全,我们的原油进口通道却相对单一。在目前的原油进口量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5个国家进口的原油约占75%;进口的原油和油料90%以上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海盗或是其它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我国面临的安全风险犹在,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加快发展,强我国防,时刻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
第四篇:中国周边安全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于世界热点问题
第一题——中国周边安全分析:
答: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安全环境,特别是一个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对我国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目前的安全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这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因为周边安全环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
中国位于亚太地区中心位置,周边陆上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北亚毗邻,海上濒临西太平洋地区。这种地理上的国际环境,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发生全方位的地缘关系。同时,中国是陆海兼备的东方大国。
(1).我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3).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1957年,中国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为目的,以“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双边关系的大局,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中国周边安全之东北亚:
综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考虑,东北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准确的讲,我国只有东北三省和中部东部一些地区,俄罗斯只有其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算作东北亚。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形势,都无法绕开现在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因此,问题的展开主要涉及中美朝韩日俄六国。
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特点可以归纳为它是多样性强国的聚集地。具体而言: 第一,东北亚汇集了除欧洲传统强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大国。如果用尼克松经典的“五大力量中心”的概念,这里占据了四个。除美国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外,中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是有“极”之潜质的大国和强国。即便作为较小的国家,韩国目前经济实力已居世界第11位,是亚洲第四大经济体。朝鲜的军事力虽因其经济困难和核问题而莫测,但其常规武装的规模仍居世界前列。
第二,与欧洲列强齐肩而立不同,东北亚有一个群雄逐鹿的“中原”地带——朝鲜半岛。大陆势力和海洋势力折冲于这个狭小的半岛,使朝鲜半岛有所谓“东亚的巴勒斯坦”的提法。周边各大国高则追求主导半岛事态,低则确保半岛不被敌对方控制。朝鲜的古谚则更贴切:“鲸鱼打架,殃及小虾”。从这个角度讲,保持朝鲜半岛的稳定是和保持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息息相连的。
第三,从当代史的视角看,东北亚是最早突破雅尔塔体制的地区,却也是雅尔塔体制最后残存的堡垒。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率先突破了雅尔塔体制。此后,由于朝鲜热战、中苏分裂、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日本经济起飞等因素,东北亚较早地出现了多元结构和多极化倾向,这不同于欧洲整个冷战时期较为单纯的阵营对峙和两极格局。但两极格局在世界范围内的瓦解并未彻底消融朝鲜半岛的雅尔塔体制。
第四,东北亚各国具有多层次的多样性。六个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发展水平、意识形态、战略利益、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显现出巨大差异。六个国家特质明显,传统苏联式社会主义体制国家、原社会主义国家(现转型国家)、坚持本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独特文明且尚未洗清历史污点的资本主义国家等等各具特色。这种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在其他区域是罕见的。这种多样性既可能为互补合作提供便利,也可能成为合作的障碍,是东北亚地区易于缺乏互信、充斥误解的重要原因。
朝鲜是一把尖刀,别人攥住就可以抵住中国的咽喉,中国攥住就可以成为攻击的利器。朝鲜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就在于:
1.解决了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国家安全隐患,朝鲜是我们的一块天然的战略缓冲地带,小日本是个到过,人口众多,面积狭小,资源极度匮乏。如果他想进入我们中国本土,需要先控制朝鲜,这样有两个好处,首先朝鲜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其次可以以朝鲜作为跳板向中国发动进攻这是对日本,反过来,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战略收缩时它是我们的一个缓冲地带,进攻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朝鲜海和日本海进攻日本西海岸。
2.东三省找到个新出海口,黑吉、内蒙地区的对外贸易通过进出日本海迅速能发展起来。
3.如果朝鲜政权垮台,则将有数不清的难民涌入中国,这也是我们所无法忍受的。
4.中国海军停靠在朝鲜北海岸线上就能扼住海参威的俄国远东舰队进出太平洋及南下的咽喉,自从放弃租借越南金兰湾,俄国在远东只有一个不冻港,就可以控制在我们手里了。等等,朝鲜对我国是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对于朝鲜问题,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进行思考。
首先,朝鲜半岛局势是我国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保持朝鲜半岛现状,维护目前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力量均势,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这是因为: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支轴,它周边的三个国家中国、俄国和日本呈三角对立的地缘政治态势。二战后,美国势力介入,该地区更成为中、美、俄、日四大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关系到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接受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朝鲜半岛出现大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稳定。21世纪上半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为关键时期,但也是极其艰巨的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中国的安全至关重要。半岛不稳定,必将制约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朝鲜半岛是我国制衡美国的战略要冲。和平解决朝核危机,有利于杜绝美国势力的再度深入,维持朝鲜半岛制衡美国的战略要冲地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见,朝核问题凸显了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因此,积极应对朝鲜问题,维持现状,保持和平,才是中国的上策,才可能争取我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正是国家外交的一条原则:外交斗争中不去努力控制对手,就会被对手控制。不主动去影响目前事态的发展,就将被动地应付未来的危机
~~~中国与韩国:
只要遇到朝鲜问题,中国就不惜同韩国产生摩擦。韩国在中国眼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就结论而言,韩国在中国眼里是一个矛盾体,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是重要的友邦,但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却是一个潜在威胁。
中国非常介意韩美同盟。中方认为,韩国过分重视同美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同时还考虑到朝鲜体制崩溃的情况。中方还认为,韩美同盟对中国的区域内安全利益构成威胁。很显然,中国对韩政策的核心基调是维护韩半岛稳定和扩大影响力。因此,中国在选择对韩外交安全政策时,除了两国关系之外,还会重点考虑对朝鲜问题以及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今后,在朝鲜构建继承格局的过程中,朝鲜体制的不稳定性将会进一步深化。美中两国就韩半岛影响力展开的竞争也会日趋明显。这样一来,韩中两国之间在政治和军事问题上的摩擦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尖锐。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对韩国对北政策和对美同盟政策的担忧和对策可能会以更加大胆和带有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韩国和中国应早日使两国关系成熟起来,达到可以在政治军事领域进行战略对话的程度。这是韩国外交安全政策方面最紧迫、最重大的课题之一。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中国最危险的乃是东南台湾海峡和东海与日本的领土纷争,北边和俄罗斯已经解决的边境问题,和南边的印度双方也正在解决,和印度出现战争的可能性很小,西边就是东突厥的恐怖威胁和西藏的**分裂主义.中国的南海并不是很安全,和越南菲律宾都有岛屿上的纷争,不过这两个小国不足以对中国进行威胁.中国不仅和日本有钓鱼岛之争,和韩国也有领土纷争.但是也不至于发生战争,值得人们警惕的是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日本右翼不断进行不利于日中关系的言论,煽动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破坏日中关系,导致中日关系恶化,也使得中国人更加憎恨日本右翼分子.
~~~日本:
在对待历史问题的争论上,总体责任肯定在日本一方,这一点毋庸赘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历史问题之争激发了两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这种社会思潮反过来又进一步限制了彼此外交调整的空间,使得中日关系呈现出一种“齿轮效应”,眼睁睁看着彼此关系一步步走向恶化。日本近年来在中日关系上的“耍横”,既是日本国内政治转型、社会思潮日益右翼化的反映,同时也与中日差距迅速缩小、力量对比正在不断朝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关
~~~中国与美国: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对华战略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这种重要性还在于它不仅仅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一个单一变量,而且还是影响其他变量的全局性变量。因此认识美国当前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其影响,是我们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重要前提。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冷战结束以来,作为美国全球军事调整的重要部分,美国一直在调整它的亚太军事布局,以更多的战略注意力关注亚太地区,以日美安保体制为核心,巩固和加强双边军事同盟关系。美国全球军事调整的核心任务是要使美军“精、强、快”,目的在于提高现代化、数字化和机动快速反应能力,保
持前沿军事存在。美军远程投放能力的增强,打破了美国亚太军事存在的传统地理范畴,突破了传统军事合作关系中单纯依靠基地驻军的形式,使其具备了跨洋、跨地区对相关国家或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美国当前军事调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反恐的需要;二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地区冲突;三是为了应对正在崛起的国家。
从美国近一年来的对华政策态势来看,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没有什么根本改变,仍然是“两面下注”,只是美国对华的接触与遏制两手都在加强。政府不同部门表面上调门有所不同,大致是国防部唱白脸,国务院唱红脸,实际上美国的对华政策正是这样调门不一的各种声音组成的合唱。
~~~中国与中亚五国:
中亚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传统的政治安全,还是新兴的能源安全都是如此。本文所指的中亚比一般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中亚范围要小,特指前苏联解体之后独立的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亚既是贯通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又是多种文明交汇之处,如今还是世界石油供应线的重要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对于中国而言,中亚的意义在于:第一,该地区对于保持我国西部边疆的稳定至关重要。我国新疆地区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有着长达 3000 多公里的边界,存在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关系。从影响中国安全的角度来看,威胁中亚的主要因素不是“颜色革命”,而是宗教极端势力。中亚的稳定有助于保持和平的边境,处理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帮助中亚国家稳定政治局面,可以使中亚成为新疆与宗教极端势力的隔离带;而处理不好,中亚就有可能成为宗教极端势力的传染带。第二,据能源专家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西伯利亚的第三大石油储积区,中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发展与中亚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能源合作,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发展成为现代的“能源之路”,是实现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关系是围绕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框架以及与各国的双边关系两个层面展开的。中国应该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合作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与中亚的能源合作。
~~~中国与印度和南亚:
其次是出于印度独特的地缘政治特点,在所谓“动荡的新月弧地区”中,印度次大陆居于中心位置,而印度是印度次大陆的政治格局发展的主导力量,另外印度洋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通道也受到高度关注。第三,印度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也是受到西方国家青睐的原因之一。
印度和巴基斯坦喀什米尔争端
近年来,美印战略上的相互接近引人注目。美国的南亚战略就是要使印度能够成为一个大国,同时也协助巴基斯坦获得安全与稳定。1998 年印度的核试爆一度使美印关系陷入低谷。近年来,美国高度重视印度的地缘战略价值,致力于把印度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框架。美印关系不断升温,两国在政治、经贸、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冷战时期印度虽然高举不结盟的大旗,但实际上站在了苏联一边。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印度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虽然以多边外交为目标,但是把重点放到了对美伙伴外交政策上。
从地缘角度看,南亚在亚洲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在西方殖民主义侵入亚洲以前,中印两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冲突,也不存在什么主导权的争夺。中印两
国都倡导和坚持国家间彼此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印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尽管两国过去曾经受到边界问题的困扰,但是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中印合作成为主流,两国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
~~~中国与蒙古:
蒙古位于中俄之间,只和中俄有边界,他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他的任何发展,都要与这两个世界大国息息相关。自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起,前苏联就控制了其政治和军事,成为实际上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中苏交恶期间,苏联在其境内陈兵数十万,直接威胁中国北方边境的安全。苏联崩溃以后,俄罗斯实行激进的休克疗法,国家元气大伤,无力在远东保持昔日的主动权,自此蒙古失去了发展方向。今天的中俄,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步步进逼下,终于又重新走到一起,蒙古的地位又发生了变化,中俄双方完成了所有的边界划定,化敌为友,边境保有的军事力量减少到了最低限度,而蒙古基本成了两国的缓冲地带。~~~我国内部隐患对周边安全的影响
民主分裂主义活动:
1、西藏的隐患
西藏以“**”集团为首的分裂团伙在印度、美国等的支持下在印度建立了流亡政府,成为外国势力阻碍中国统一的“工具”。
2、新疆的隐患
新疆分裂主义分子一直不停的煽动群众闹事,搞系列的恐怖暗杀事件,严重威胁新疆人民的正常生活。“东突”分裂是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为主,建立了“东突斯坦国”
第五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分析
近来,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中国反恐怖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恐怖活动活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印度和巴基斯坦恐怖事件频发,两国的很多地方都遭到了恐怖袭击,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8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未来中国周边局势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但原有矛盾爆发和新安全热点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国际风云激荡,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固然中美关系因反恐而增加了新的合作基础与合作领域,合作气氛渐浓;固然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形象日益凸显,或者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但无庸置疑的是,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尤其是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此起彼伏。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部分地区热点问题呈现出缓和趋势,但局部问题凸显,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炸毁其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重新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宁边核设施开展核查工作。美国宣布启动将朝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向朝鲜提供了25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销毁冷却塔。尼泊尔举行9年来首次制宪会议选举。制宪会议成员通过了尼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尼为“联邦民主共和国”,废除君主制,尼步入共和时代。与此同时,周边局势动荡加剧。朝韩关系转冷,朝鲜半岛呈现紧张态势,双方经济合作受挫,军事形成对峙。伊朗核问题僵局难破,伊朗依然在从事铀浓缩活动,加快铀浓缩进度。
另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态势得以迅速推进与强化。过去人们一直也在说,美国在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但总觉得这个包围圈还不完整,还远没到位。九一一事件后的今天,再检索美国近几个月的战略部署,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环太平洋的对华遏制链条是既有的基础,而在过去美国难以立足的南亚、中亚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部、西北和西南部边界外,美国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投棋布子。北约东扩已直抵中国西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已是事实,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已然进行。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在反恐战争的旗号下,已经在事实上推进和强化了对华战略遏制圈。
日本借鸡下蛋,力图冲破重重限制,继续推进军事大国战略。近来,以支援美军在阿富汗展开战争为由,日本紧锣密鼓地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海外派兵的新突破。,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造成了19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2009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中心商业区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和万豪酒店当天连续发生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50人受伤。塔利班分子在阿富汗境内多次发动袭击。阿富汗负责与塔利班等阿境内反政府武装组织谈判的“国家和解委员会”的负责人遭塔利班武装袭击身亡。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继续向中国国内渗透。“基地”组织对“东伊运”的援助由来已久,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的基地“圣战”组织也与“东伊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中国的安全形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新疆公安机关破获了“东伊运”恐怖组织预谋针对北京奥运会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案件。2009年7月5日新疆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再次暴露了三股势力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由于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倚重增加,新加坡与美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韩新任总统李明博在战略上力争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俄美在反导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矛盾突出,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美国的挤压,被迫绝地反击。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斗争也会不断增加。
美国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摩擦。双方还在同一天于海湾地区进行了互相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随着金融危机后续效应释放,亚洲国家经济风险突出,韩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已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泰国民主制弊端进一步暴露,政局稳后有乱,一年内两届政府下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曼谷国际机场被示威者占领,造成数千旅客滞留,泰经济受到重创。尼泊尔建立共和制后国内局势仍不太平,忠于国王的势力依然存在,联合政府困难重重。
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应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以求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应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两千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我国在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亚欧峰会的卓越表现,受到了世界众口一致的积极评价和热烈赞赏。
当前,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因此,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相处,寻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中国周边外交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各种接触与交流,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世界,世界人民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友好情感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