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大报告亮点
申论:十七大报告亮点
时间:2007-10-24 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论断,为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就社会建设而言,去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第一次专门为加强社会建设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社会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年来,我们对社会建设又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它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归纳起来有七个新的亮点,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与发展途径的新认识,对加强社会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七个新亮点是:
一、是强调社会建设是全面的建设。这一点从报告的一些标题和具体内容中可以看出来,报告的第一部分在谈到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时指出:“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社会管理逐步完善。”报告的第四部分,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过去我们讲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多,很少讲社会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这次强调社会建设的全面性,是认识上的一个突破,对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进行社会建设,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进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工程。
二、是把“平等”的思想理念落实在社会建设的工作布置中。报告中多次使用“平等”和与平等有关的概念,这在以前的党的相关文件中是不多见的。例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十七大报告则强调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虽然只有二字之差,但含义十分深刻;着重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在谈到就业问题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十七大报告从城乡一体出发,强调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的改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千百年来,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消除歧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起平等的思想,并将它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中,十七大报告为此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
三、是提出了六个“基本”,不搞冒进,实事求是,反映国情。搞好社会建设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从实际出发,社会建设的速度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十七大报告在确定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出了六个基本:要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要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要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要更加健全。这是党的实事求是之思想路线的充分体现,如果我们用十多年的时间把社会建设的基本基础这篇文章做好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速度是必要的,但夯实发展的基础更重要。
四、是明确了社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社会建设的内容很多,要有中心有重点,要十分明确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明确重点的同时,还细化了标准,提高了操作性。如果只有原则性而无操作性,目标和政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中国的问题是抽象的东西太多,能转化为行动的东西太少。党的代表大会尽管是一次照应全局的大会,但一些提法在表达一种理念一种原则的同时,仍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十分明确具体。如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十七大报告则将此细化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等。文件中具体的可操作的东西多了,并不会降低它的宏观指导性,相反会让人更加感觉到它的实在可信。我们需要理论,也需要行动。在当代中国,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时,实践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变得极为重要。
五、是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路。社会保障是社会建设的重头戏,内容非常庞杂,涉及到的方面多,与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联动性强,迫切需要把思路理清楚。十七大报告不仅像以往一样把社会保障的对象和内容说得很周全很有层次感,而且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提出了三个基础、三个重点和二个补充的发展新思路,它们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是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上有了新认识新举措。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它已经成为各种矛盾的结点,能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考验我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十七大报告在怎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提出了三个重要举措,这就是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同时,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三个新举措,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是解决各阶层利益矛盾、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的迫切需要。
七、是在社会管理上有了新要求,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管理,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的目的是形成有序格局,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社会事业推向前进。十七大报告在重申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社会稳定,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同时,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的新要求,即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是一致的,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决心和信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所有的力量。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营造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围,使社会运转协调,使人民生活安宁和谐。
社会建设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建设思路、途径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社会建设的内涵,有利于社会建设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系统质的提高。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建设一系列的新论述新举措,将有力推动社会建设的发展。2009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1、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我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4月21日至22日和10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山东视察,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8月1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举行。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实施内容,蓝色经济潮涌山东。
2、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东成功举办,我省以出色的办赛工作和竞赛成绩赢得 “大金牌”
10月16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东成功举办。作为东道主,山东人民秉承“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这一理念,满腔热情,积极参与,兑现了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举办了一届“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满意” 的全运会,展示了热爱和平、追求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我省以出色的办赛工作和竞赛成绩赢得“大金牌”。
3、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11月 2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近期和远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4、我省出台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3月1日,山东省召开工业调整振兴大会,提出以钢铁、汽车、船舶、化工、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大行业为重点,30个子行业为基础,实施产业振兴规划。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标志着山东钢铁产业由内陆向沿海转移战略迈出重要一步。6月19日,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为调整振兴山东装备制造业发挥骨干带动作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使全省经济企稳向好,完成全年GDP增长10%的目标成定局。
5、我省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将大为改善
3月16日,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决定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新居建设工程,每年确保新建农房75万户,力争达到100万户;同时,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今年先行改造5万户。这一工程惠及全省农村千家万户,将有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6、山东演艺集团等三家省直文化企业同时揭牌, 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12月23日,山东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山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三家省直文化企业同时揭牌成立,标志着我省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前,山东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揭牌。泰山出版社、青岛出版社、济南出版社等先后转企改制。我省各市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文化产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7、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新农保试点,惠及广大城乡人民
7月28日,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规划近三年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三年增加投入418亿元,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措施。9月17日,省政府发布新闻,今年将在全省10%农业人口的县(市、区)试点新农保。到2012年,我省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8、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促进我省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12月28日,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举行隆重开工仪式,在我省新能源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海阳核电作为我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一号机组2014年投产,2020年发电量相当于三峡工程2008年总发电量,对加快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9、我省涌现崔学选、李登海、陈中华、王伯祥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
我省今年涌现出多位英模人物。视灾区人民为亲人、带病坚持工作、为援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援川干部崔学选; “玉米大王”、农民科学家李登海;长期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典型陈中华;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开拓创新,扎实苦干的新时期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等一批先进英模人物,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
10、我省成功举办书博会、园博会、花博会,会展经济成为发展新亮点
4月25日至29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我省成功举办。本届书博会规模空前、特色鲜明、读者云集,主会场开幕三天就接待35万多人次,图书交易创历史新高。9月22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园博会在济南开幕,是我国最高层次、最高规格的园林花卉展览盛会,提升了山东形象,促进了经济发展。9月26日至10月5日,以“创新发展 和谐繁荣”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山东展区)在青州举办,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5个省市区、我省17地市和30多个国家参展,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届。会展经济成为我省经济文化发展新亮点。
第二篇:十七大报告
交谈中请勿轻信汇款、中奖信息、陌生电话,勿使用外挂软件。
张佳琪 12:15:01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开拓奋进的重大问题。这一主题,既是大会的主题,也是面向未来党和国家整个事业和工作的主题。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一主题
从基本内涵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道路和理论的辩证统一。十七大报告对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的内涵作出了准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展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正确性、指导性。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主题内容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目标和道路,对完成党所面临的各项任务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了十六大以来党章需要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是将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是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入党章,对于动员全党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三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新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全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是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对于全党同志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五是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写入党章,有利于全面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切实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六是把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写入党章。这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七是在党章中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需要,是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需要。同时,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加强监督十分必要。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治党管党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观三制写入党章的深刻内涵
“一观三制”进入中共党章成为全党意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点上,正在整合力量,继续前进。一观: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念,并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入该理论体系,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一并载入党章。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指导思想中,更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同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制:
——代表任期制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各级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这是解决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继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采取的新举措。”将任期制写入党章,表明我们党意在改变过去党代表在闭会后,党代表难以继续履行党代表职责和继续发挥作用的问题。为党代表履职创造一种新形式,比如党委在平时决定重大问题时征求党代表意见,向党代表通报党内重要事项,列席党委会等,为党代表反映普通党员意见提供畅通渠道,是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措施。——巡视制度
党章首次出现“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纪检部门和中组部过去五年实践探索的新成果。“以前各级纪委受到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有一定局限性。现在实行巡视制度,由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联合向下级党委派出巡视组,直接受上级纪委领导。对监督各级党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权利的运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巡视制度特别加强了对省部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党的常委会接受全委会监督
党章中增加“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会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此举意味着党致力于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防止少数人或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及个人专断。使中共既充满活力,又能统一意志和行动。尽管外界预期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票决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将写入党章,但今次党章修订并没有列入。目前“常任制”仍处在部分县(市)试行阶段,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的“票决制”,主要是在地方党委中推行。在“试行”、“推行”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待之更加完善后,才可能写入党章。中共历史上多次修改党章。“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党纲,“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一九八二年“十二大”制定新党章至今二十五年间,党章经过五次修订,这次修改党章就是要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总结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第三篇:十七大报告(本站推荐)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五大标志
第一个标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进文化、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体系已经形成。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二是把经济增长环境代价过大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来,第一次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升为基本国策;三是下一步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经济圈和经济带,按照经济的规律来发展主体功能区;四是关于城市化问题,提出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第二个标志,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灵魂。报告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四点要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进中共的建设。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四大保障。
第三个标志,对二0二0年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
对二0二0年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对二0二0年全年面小康作了远景描述,而且既有定量描述,也有定性描述。归纳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大目标就是:强化协调发展,扩大人民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第四个标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七大报告把中国放在历史、国际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这一伟大复兴有五个着眼点:一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能否贯穿到社会主义伟大进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二是富国强军,永不搞扩张;三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四是两岸统一,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五是和平发展。
中共十七大报告不仅阐述了到二0二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与历次政治报告不同的是,十七大报告首次描述了在整个二十一世纪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国际地位。
第五标志,中共自身建设的宏大工程。
报告提出在二十一世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中共建设的伟大工程。其中包括开展“三情”教育、把握三种规律、突出五个重点、加强五个建设。下一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三情”教育将是中共很重要的工作。同时,要把握社会建设的规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规律。继续加强中共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解读十七大报告中的九个新表述和两个“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观察国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解读: “两个没有变 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读: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解读: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并要求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解读: “总量”GDP变为“人均”GDP,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虽然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解读: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基础上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解读: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解读: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读: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解读: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
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形势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十七大报告明确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中共十七大二十一日通过党章修正案,“一观三制”进入中共党章成为全党意志。党建专家说,这表明中共在引领中国发展的关键点上,整合力量向前进。
一观: ——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根据新的发展需求,中共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念,并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入该理论体系,作为中共指导思想,一并载入党章。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党建专家甄小英解读说,把科学发展观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共指导思想中,更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同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三制: ——代表任期制
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中共各级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这是解决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继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采取的新举措。”甄小英说,将任期制写入党章,表明中共意在改变过去党代表在闭会后,党代表难以继续履行党代表职责和继续发挥作用的问题。为党代表履职创造一种新形式,比如党委在平时决定重大问题时征求党代表意见,向党代表通报党内重要事项,列席党委会等,为党代表反映普通党员意见提供畅通渠道,是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措施。
——巡视制度
中共党章首次出现“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是中共纪检部门和中组部过去五年实践探索的新成果。
“以前各级纪委受到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有一定局限性。现在实行巡视制度,由上级纪委和自组织部门联合向下级党委派出巡视组,直接受上级纪委领导。对监督各级党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权利的运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重要意义。”甄小英说,巡视制度特别是加强了对省部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
——党的常委会接受全委会监督
中共党章中增加“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会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甄小英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共致力于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防止少数人或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及个人专断。使中共既充满活力,又能统一意志和行动。
尽管外界预期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票决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将写入党章,但今次党章修订并没有列入。甄小英说,目前“常任制”仍处在部分县(市)试行阶段,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的“票决制”,主要是在地方党委中推行。在“试行”、“推行”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待使之更加完善后,才可能写入党章。
中共历史上多次修改党章。“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党纲,“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一九八二年“十二大”制定新党章至今二十五年间,党章经过五次修订。
甄小英认为,推动党章修订的动力包括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不断创新,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有新的期望,执政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不尽相同,自身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甄小英说,今次修改党章就是要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总结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统一思想,整合力量。(来源:中新社 记者 徐长安)
第四篇:十七大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全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
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
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总起来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
费模式。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
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
和强军的统一。
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军事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鼓励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和衷共济,促进社会和睦;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香港、澳门已经并将继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伟大祖国永远是
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
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
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核心。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
装全党。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
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
第五篇:十七大报告摘要
十七大报告摘要
胡锦涛: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胡锦涛说,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说,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胡锦涛强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胡锦涛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胡锦涛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提出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说,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胡锦涛强调: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胡锦涛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胡锦涛说,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胡锦涛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