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患沟通

时间:2019-05-14 08:5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科医患沟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科医患沟通》。

第一篇:儿科医患沟通

儿科医患沟通

一、儿科疾病特征和患者身心特点

(一)疾病特征

1.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

年幼儿患感染性疾病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缺乏局限能力,容易发展成为败血症,原发感染灶反而不易被发现。儿童患急性传染病时,常起病急、来势凶,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脑病。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患急性肺炎常易并发心力衰竭;婴幼儿患腹泻病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易并发循环衰竭,以致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危及生命。新生儿及体弱儿严重感染时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反应低下,而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新生儿败血症时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而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漏诊。

2.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多端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旺盛,组织的修复能力强,患病时虽然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但只要诊断及时、处理得当,不少病情很重的患儿,经及时诊断、治疗后迅速转危为安,直至痊愈;也有某些病儿特别是新生儿、体弱儿,虽然起病时较轻,但由于病原体毒力较强、自身抵抗力较弱等原因,病情骤然加重,甚至突然死亡。

3.各年龄阶段儿童患病种类不同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均各有其特点,他们的患病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相同的临床症状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病因也各不相同。以小儿惊厥为例,不同年龄阶段发病原因不同:新生儿期多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6个月以内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至3岁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大;3岁以上年长儿,如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见。又如1~3岁的小儿容易患水痘、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很少患风湿热;而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等)就相对多见了。4.与成人疾病种类有很大不同

儿童一般以急性感染性疾病、先天性或遗传代谢性疾病为多见;这些病在成人则少见。例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多见,成人则以冠心病多见;肿瘤中小儿多见急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而成人则以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多见。

5.小儿对致病因素所致的病理反应与成人不同

由于小儿发育不够成熟,所接触的病原体种类较少,对病原体的反应往往与成人迥异,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儿的病理变化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年长儿与成人则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患佝偻病,而成人则患骨软化症。

6.免疫系统功能未完善,防御疾病能力差

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系统、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因子等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完善,各器官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较差,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活性较低,因而抵抗力及防御疾病能力差。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IgM量很低,易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体内IgA特别是分泌型IgA水平较低,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

(二)患儿及家长身心特点 1.患儿的身心特点

(1)自我表达能力差:婴幼儿患病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其不适和要求,有时年长儿也不能完整、准确地自我表达病情,常靠家长代述,因此,家长对病情的陈述往往是病史的关键部分,但其可靠性差异很大。如婴幼儿腹泻后,其大便的次数、性质、持续的时间、其它伴随症状等均由母亲或家人一一告诉医生。又如有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腹痛不能准确地讲清楚疼痛部位。

(2)情感控制能力低:儿童病人的心理活动大多随诊疗情景而迅速变化。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认识事物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变化快,情感控制能力较成人明显低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更是缺乏理解能力及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辨别能力,缺乏对情感控制的能力。如婴幼儿患者在候诊时,一旦被抱上诊疗床,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往往马上精神紧张、哭闹不安。

(3)对疾病的耐受力低,反应性强: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其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强,容易泛化。由于不能

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向大人倾诉,稍有不适和疼痛,就表现出烦躁和哭闹不安。如婴儿生病时,表现为长时间的啼哭,并且不吃不喝,一般措施不能使哭闹停止。

(4)患病后心理变化大:患儿常常表现出恐惧、愤怒、惊骇、烦闷、不安等情感,有的病儿甚至发生夜惊、尿床等现象。学龄期儿童患病后常常会考虑到学习和功课,表现出抑郁、沉默、孤独、不快、饮食不佳、睡眠不宁等。害怕打针、吃药,害怕与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接触。尤其是有过看病、吃药、打针体验的患儿,面对医务人员会害怕而哭,面对打针、吃药更会产生莫名的紧张或恐惧,在复诊时,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5)检查及治疗时不易合作:儿童注意力相对不集中、转移较快,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有些孩子生性好动,医务人员询问病史时常很难控制与他们的谈话,做体格检查、治疗时部分患儿表现出不合作。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有时甚至需反复多次才能获得正确的检查结果。

(6)自尊心强与心理承受能力的不相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逐渐增强,学龄期儿童患病后不愿别人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时会表现出勇敢、合作、忍耐、肯吃苦、无所畏惧的气概,对限制自己活动的要求有抵触和反抗情绪。同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疾病和治疗所产生的痛苦面前常常会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并且缺乏应对能力。

(7)患病后依恋及依赖性增强:小儿一旦得了病,就诊时几乎都由父母或其他家属陪同前来。住院期间离开了家庭,脱离学校、社会环境,病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突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会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对家属的依恋及依赖性增强。2.家长的身心特点

(1)焦虑和紧张(anxiety and tension):家长普遍对疾病缺乏认识,医疗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孩子患病,家长就会非常担忧。目前在我国,儿童患者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孩子患病后,父母的紧张、焦虑就在所难免。对于住院患儿的家长更是如此,他们除了要为孩子的健康担忧外,还会由环境的陌生感而产生紧张和焦虑,同时对于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一些侵袭性的检

查、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以及住院后加重的经济负担等等产生的担忧也会接踵而来。

(2)家长对患儿过分的照顾和溺爱:“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由于孩子的年幼无知,缺乏对自身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尊老爱幼”的天平往往又会更多地向孩子“倾斜”。孩子一旦患病家长会过分的照顾和溺爱,甚至夸大病情,以期医生的重视,这样,非但不利于孩子疾病的诊治,而且对于一些慢性病患儿以后的教育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家长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往往认为孩子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或迁怒于某个家庭成员,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此时,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4)怀疑和不信任:家长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千差万别,部分家长对疾病的不了解从而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对部分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满,进而演化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对医院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造成的治疗能力和条件的局限的不理解等等,在怀疑和不信任的心理影响下,往往造成家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过分挑剔。此时医务人员对他们及时沟通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社会因素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那些引发疾病的“原因的根源”,包括贫穷、歧视、缺医少药等。根据卫生组织的研究,当今时代,社会因素越来越决定了人类的健康。就社会因素之一的贫困问题来说,最贫穷国家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30%,而发达国家则仅为0.3%。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是引起儿童传染性疾病及营养疾患的直接原因。而营养过剩引起的营养性疾病及意外事故,则是发达国家影响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社会经济状况也间接通过影响文化教育水平卫生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水平。

1.家庭环境与儿童健康

(1)家庭结构与类型:从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报道发现,健全和谐的核心家庭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和睦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无明显弊端。而破裂家庭、父母常常争吵的不和谐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均明显不利,儿童出现躯体疾病及心理障碍者均较高。

(2)父母的文化、经济条件及性格行为:1)父母文化水平,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儿童身心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在中国,只要不是极度贫困的家庭,由于其他条件的相互影响,经济水平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影响没有明显差异。2)父母的性格行为对儿童影响极大,如过于冷淡、忽视或粗暴的家庭环境,常常忽视了儿童的躯体疾病,也对儿童心理发育造成严重的扭曲,易于出现孤独、冷漠、粗暴、说谎、离家出走等不良性格。而过分溺爱,会使儿童出现多种心身症状,如无病呻吟、依赖、脆弱、任性霸道等问题。3)家庭及夫妻关系是否和谐 父母对子女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家庭成员、夫妻及亲子间关系是否协调等,均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

2.学校与儿童身心健康

学校是儿童在成长发育中度过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身心健康(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人材的重要摇篮,纵观历史及现代、国内与国外,学校对儿童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老师的教学方法、同学和伙伴的关系等等。老师的学生若能在学校接受到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这可以为以后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谆谆教导,民主管理作风,会让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同样,同龄人之间相互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儿童日后地身心发展。

二、医患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所接触病儿也各不相同,其家庭背景也千差万别,千篇一律地对待患儿及其家长显然是行不通的。医务人员要根据不同儿童患者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

(一)根据不同患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育不一,因此在患病时的反应也不一样,医务人员要依据各年龄段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新生儿期易哭闹,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患者时,应动作轻巧、敏捷、熟练,以减少刺激,并用语言和抚触等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

婴儿患者有需要爱抚和用形体表达喜悦、愤怒、惊骇等情绪,婴儿住院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现出恐惧、孤独、抑郁和分离性焦虑。医务人员在接触婴儿患者时说话要语气温和,动作轻柔,予以爱抚和亲近,与患儿建立感情,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内心恐惧感。

学龄前期儿童患者有依恋家庭的情绪,疾病痛苦可引起患儿抑郁(depress)、焦虑(anxiety)、恐惧(fear),疾病的刺激和打击,可使幼儿患者出现退缩行为(withdrawal behavior),曾经获得的行走、控制排便、自己进餐等技能可暂时丧失,医务人员要给予他们耐心细致周到的关怀和呵护,对住院病儿要多加关心,亲近他们,允许他们携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和物品,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学龄期患者,可引起内心情绪波动,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悲观、自责等心理,出现对抗、挑剔、任性、不遵医嘱和攻击行为,易与家长和医护人员发生摩擦。医务人员在接触年长病儿时应感情细腻,注意方式方法,语言要体现平等,说话的口吻、问诊的话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体格检查的方式要适合儿童,切不可粗声粗气,疾言厉色,伤害其自尊心。对恢复期的学龄期患儿,为了消除因住院而耽误学习和功课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应适当帮助患儿补习功课,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和轻微劳动。

此外,对不同病情的儿童患者,医务人员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对他们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沟通,这样有助于病儿早日恢复健康。例如:各种疾病的危重期患儿,医护人员要付之予天使之情,使他们安静,配合治疗;病情稳定后,可陪病孩玩玩具、看画报、听故事,使患儿心情愉快与医务人员合作;对病情较轻的、处于恢复期的患儿,可指导家长和患儿,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并安排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以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二)读解婴幼儿及儿童患者的体态语言

婴幼儿患病不能诉说感受,小儿科也历来被称为“哑”科,他们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身体活动同成人建立联系,达到与成人的相互理解。医务人员在接诊时,有时要以看和听的方式为主,解读病儿的体态语言。在医患交际中,患儿的体态语言能否为医务人员正确解读,是实现良好的医患交际,达到理想沟通的基本保证。

小婴儿虽然不会用语言来交流,但会用哭、笑等本能行为表现身心的变化和需求。啼哭是新生儿表达自己需要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内容:需要爱抚的哭是清脆、响亮、圆润的;饥饿、排尿引起的不适哭声很大,除非满足需求、解除不适,哭才会停止;当婴儿感到身体不适时,会用长时间的啼哭来寻求帮助,婴幼儿在疾病严重时哭声是不成调的尖叫或哭声低弱,采取一般措施不能使哭声停止。

幼儿及儿童患病后,在语言上往往不能准确自我表达。儿童患病后,大都会由活泼好动转变为无精打采,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并且会特别留意医务人员的非语言性行为。医务人员应从患儿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中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发现病症所在。

(三)克服儿童患者的恐惧心理

疾病疼痛和各种治疗(如打针、吃药、插胃管等)会给患儿带来疼痛刺激,留下不愉快的记忆,产生对疾病的恐惧感。故医务人员在为患儿检查治疗前,应该不厌其烦地向小病人讲解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检查治疗,为什么要做,可能会有哪些不舒服和疼痛,有针对性地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使患儿积极配合诊疗工作。

年长儿认识力增强,开始关注疾病后果和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当一些慢性病对其成长和生命构成威胁时,会产生严重的不安情绪和心理冲击。医务人员要让儿童患者正视疾病,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

在与患儿交谈时,最好使孩子的视线与医务人员平齐。医生护士平时要面带微笑,声音柔和、亲热地称呼孩子的名字或乳名,注意语言的亲和性,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成为患儿的知心朋友。

医务人员还应注意满足孩子“皮肤饥饿”的需要,如搂抱婴幼儿,抚摸患儿的头部,轻拍他们的上肢和背部,使之获得亲切、友好的满足,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对住院的幼儿及儿童患者应主动接近他们,多加爱抚交谈,讲清生病住院的道理,帮助熟悉环境,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并为他们介绍小伙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对疾病的治疗。

(四)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

尽管孩子是病人,但家长在医患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病虽然生在孩子身上,但家长的感觉却比生在自己身上还要着急紧张,因此,与患儿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现代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务人员沟通时充分体谅患儿父母及亲属的心情,与之进行有效地成功沟通。

对患儿家长的安慰和解释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带孩子来看病目的是为了解除病痛,希望了解孩子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得病,还希望了解最佳治疗方案等等。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没什么大问题”那样的话,肯定不会令患儿家长满意。医生需及时将自己对疾病的判断、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存在几种治疗选择、各种选择的利弊等信息向病儿家长作通俗易懂的解释和说明,在此基础上取得他们的信任。

以疾病事实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虽然对家长会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但是医生必须如实交代病情,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其正视现实。一旦确诊,医生有必要同时会见患儿双亲。医务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谈话应避免让患儿听到,不应在患儿面前流露出消极情绪。若医生过于“善心”,交代病情时只是和颜悦色、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会使家长误认为病情很轻微,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对儿童患者存在的和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应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与家长配合,予以耐心解释、启发、诱导、鼓励。

(五)医疗技术与医患沟通

高质量的医疗技能和水平有助于取得患方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进行有效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医生是患者的健康卫士,患儿因病就医,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疾病的治愈、恢复健康,这就要求医务人员精益求精地钻研医学科学知识,提高为患儿服务的医疗水平,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医疗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的发生。

(六)医疗环境与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的环境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医环境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病区的环境是否安静,病房的空气是否新鲜,病室墙壁色调是否宜人等,这些与沟通效果都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又如,目前不少医院门诊大厅吵吵嚷嚷、候诊室拥挤不堪、医生诊室里患儿及家属川流不息,这种

现实的就医环境,使小病儿及家长难以体验和感受真切的人文关怀,是造成医患沟通障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必须得到根本的改观。

门诊诊察室与病房要求保持清洁、卫生、安静、空气流通,适当光温度、湿度和光线;在布置病房和装饰墙壁时应选用白色、浅绿色、粉红色彩或浅蓝色构成比较柔和、清新的色调,给小病儿以安静、平和与舒适之感;病室可设有游艺室,备有必要的玩具和文娱用品,作为恢复期患儿的娱乐场所。

总而言之,日常工作中的良好医德医风,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主动、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患儿及家人的思想、情绪,树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对治疗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此达到有效的医患沟通。

三、医患沟通案例解析

1、病人概要

患儿小玉,女孩,5岁,独生女。父亲为出租车司机,母亲为理发师,由于孩子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看病花了很多钱,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

2、诊疗概况

小玉是个可爱的女孩,4岁那年不幸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当时住院五个月,经化疗后诱导缓解。最近一次大剂量MTX、阿糖胞苷化疗后外周血象一直很低,WBC1500×109/L,遂做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检查提示白血病复发。本次入院将再进行诱导化疗。

3、病人及家属心理和表现

入院时,家长及患儿存在以下几种心理:①家长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小玉的白血病复发。因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意味着预后不好,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小玉能不能活下去?一想到这个问题小玉父母就痛苦万分。②化疗药物价格昂贵,如果并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又要化掉很多钱,还有营养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上次住院时已把家里的大部分积蓄都花完了,而且小玉住院期间妈妈得天天陪着照顾,不能上班,家里的收入将明显减少。家庭经济拮据,家长心理压力很大。③小玉虽然只有5岁,虽然她不懂白血病复发真正的概念,但她不愿意再住院化疗,因为小玉知道这次住院后又要一个星期做一次腰穿,会很痛;天天得

扎静脉针,不能到外面去玩;还有那好不容易留起来的短发,化疗后又要一把一把地落掉,变成难看的小光头。

4、沟通过程与成效

小玉心事重重地住进医院病房后,病区主任马上亲自查房,制定了详尽的化疗方案,临走前轻轻拍拍小玉的头:“小玉最勇敢、最听医生的话,打针吃药都不怕!”然后把小玉父母俩单独请到主任办公室谈话,明确告之小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并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等。面对满脸愁容的小玉父母,主任鼓励道:“白血病复发患者虽然预后较差,但也有存活治好的希望!尽管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全面治愈复发白血病的难度较大,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少白血病复发患儿成功战胜病魔的例子。他们有着顽强的毅力,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最终将病魔降服。你们家属如有什么想法的话,可及时与我们医生和护士交流。”主任一席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大增强了小玉父母救孩子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次化疗开始后,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每天都到床前,握着小玉的手,用亲切的话语对她说:“小玉,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每天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查房,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打静脉针,做治疗和护理。小玉最怕做腰穿,每次做腰穿前,医生都会耐心地给小玉讲清什么时候做腰穿、为什么一定要做腰穿,并夸小玉勇敢,鼓励小玉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并安排有经验医生做腰穿。小玉是个懂道理、好强的孩子,知道做腰穿可以让白血病早点好,每次做腰穿时尽管很疼,但小玉都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一天,小玉化疗后吃不下饭,妈妈怎么哄她也不愿意吃东西。护士阿姨坐在小玉身边,轻声说道:“小玉乖,不吃东西病怎么会好呢?来,配合阿姨,小嘴巴张开,咱们先吃一小口。”看着护士阿姨耐心地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在一旁舒心地笑了。化疗后一月小玉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外周血象WBC仅300×109/L,合并肺部感染,高热持续一周不退,爸爸妈妈眼看着小玉不行了,开始悄悄地准备后事,买了“寿衣”,放大了“遗像”,医护人员得知后,向小玉父母及家属表示继续竭尽全力抢救,并不断鼓励小玉父母不要放弃,坚决与死神搏斗到底。经过十天十夜的抢救,终于病情有了转机,小玉顽强地活了下来,小玉父母握着医生护士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5、沟通要点和分析

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成功之处在于:①虽然患儿白血病复发对家长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但是医生如实交代了病情,在化疗之前即明确告诉小玉父母患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其正视现实。②化疗之前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③医护人员对患儿富有同情心,与之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运用体态语言传递同情和爱心。④鼓励患儿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感受,树立与白血病作斗争的信心。⑤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高超,最终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以疾病事实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注意要主动介绍病况、病因、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让家长知情。

(2)重病或癌症一旦确诊,医生有必要同时会见患儿双亲进行沟通。医生必须如实交代病情,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家长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3)医务人员要充满同情心,鼓励患儿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4)医务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谈话应避免让患儿听到,不应在患儿面前流露出消极情绪。

(5)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取得家长及患儿信任,达到有效医患沟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第二篇:儿科医患沟通技巧

儿科医患沟通技巧

儿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部门。要使得医患关系融洽。几年来,医疗服务质量投诉下降80%,医疗费用投诉下降25%,无一例群体冲突及暴力事件的发生,卫生部曾专门到该院召开了“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

多年前,重庆儿童医院在调查中发现:患者因服务态度差、沟通不够引起的投诉占62.5%;历年累积的8件医疗纠纷诉讼中,有一半以上是因医生解释不到位造成的;患者反映的意见也一多半是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耐心,病儿家属不知道病情、不知道检查、不知道用药等。有的家长反映:“儿童医院医疗水平高,就是看病等了两三个小时,病情还没说完,医生已把药开好了,想对医生多说几句都没时间,有时从我进诊室到出诊室,医生都没看我一眼。”正是这次调查,最终促成了“医患沟通制”的实施。

从建章立制入手

首先,医院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进行正式沟通,并把医患沟通情况记入病程记录。同时,医院还确定了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即医务人员应当向家属介绍小孩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儿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化疗等引起的并发症、药物副反应,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加深对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医院明确了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第一,对普通疾病患者,主治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第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医疗小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直接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第三,对患有“肺炎”、“哮喘”、“轮状病毒肠炎”等多发病、常见病的患者,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儿家属开会,集中沟通。

为让患者家属对物价、服务和医疗都能清楚了解,医院又建立了物价、服务沟通三级体系,如果患者家属对物价不满意,可向护士长反映,如果认为护士长解释的不清楚,可再向物价员咨询,如果物价员还不能满足患者家属的疑问,则家属就可以直接找纪委咨询,直到完全清楚明白为止。按照同样的程序,如果对服务不满意,患者家属可以沿着护士长、纪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的顺序逐级反映;如果对医疗诊治方面有疑虑,可以沿着科室主任、医务处长、医疗副院长的反馈机制反映„„保证患者的每一项需求,都有合适的沟通渠道和反应渠道。

“医患沟通制” 推行初期,并没有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每天抓医疗质量都忙不过来,哪有空闲与患者沟通;还有的认为,有些患者刁钻古怪,和他们沟通吃力不讨好„„为打消医务人员的顾虑,医院从医务人员的自身需求入手,通过专题讲座、角色模拟、经验交流、全员培训等方式,使内部观念发生了彻底转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很多医务人员也发现,医患沟通不仅没有影响医疗业务,反而提高了医疗质量。

六种沟通方式

通过工作的深入,医院总结出 医患沟通制”的精髓,即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和六种方式。

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倾听,请多听家属说几句;介绍,请多对家属说几句。

儿童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有一个现象是,患儿家属总想把小孩生病的所有症状都告诉医生,这样才算放心,因此掺杂着很多无关紧要的话。医院要求医务人员,站在患儿家属的角度,认真听取他们对小孩的病情介绍,并不时点点头插上一两名话,表示正在认真倾听;待家长说完后,尽可能多地向患者家长介绍小孩的病因、发展、预后等,使他们对疾病的诊治做到心中有数。

三个掌握:掌握病儿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因素。

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

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

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便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感染消化科的患儿大都来自农村,经济比较困难,加上并发症多,医患沟通不够,医患纠纷极为突出,甚至出现逃费等问题。自从开展了“医患沟通”工作后,科室每周召集家属开一次集体沟通会,对乙脑的诊断、进展、可能发生的后遗症、疗程有多长,可能花多少费用等情况向家属集中讲解,使患者家属做到心中有数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后几乎再没有出现过欠费。

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医院实行了书面沟通,把一些常规问题印到书面上,便于患儿家属翻阅。例如,新生儿病区因无人陪伴,家属完全不了解病儿的治疗、生活情况,除有限的探视外,医务人员还将宝宝在病区一天的喂养、洗换、护理、治疗等共性情况以及出院随访,喂养护理知识等编成小手册,发给每位入院婴儿的家属,达到沟通的目的。

协调统一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时,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照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内部讨论,统一认识后再由上级医师与家属沟通。

实物对照沟通:某些疾病,口头和书面沟通都困难,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沟通。比如对先心病儿的家属,医生们便用心脏模型结合画图进行讲解,家属就会形象地了解疾病到底出现在哪个部位,如何进行手术修补等;再如骨科患者,患者家属不知道小孩骨病在什么位置,骨科医生便拿出人体骨架,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

问题在沟通中化解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医务人员逐渐形成了一项共识:在成功的沟通交流中,患者家属需要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医院的人性化关怀。因此,医院在每一个医疗程序中都掺进关爱,在治疗患儿生理疾病的同时,也为患者家属驱散心病,使许多萌芽状态的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一位年轻医师对记者说:“我原以为医患沟通是件挺麻烦的事,现在沟通多了,不但患者家属拿你当亲人看,就是孩子对你也亲近了,每天都亲切地称呼‘阿姨早’,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医患沟通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为我们自己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探析 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如果没有这种交流,医务人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患者也无法满足追求健康、解除病痛的需要。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流,而目前有些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以期使医患交流沟通问题能引起人们适当的重视,取得更令医患双方满意的效果。1.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生了解和诊断病情。对患者疾病的诊断,通常是从医生询问病史开始的。询问病史无疑是一种医患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过程,医生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从患者处了解到疾病的有关信息,如主要症状、发病过程、既往史、已用药情况等,这一过程十分重要,不可省略。众多经验丰富的医生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以便从中收集到对诊断疾病有意义、有价值的线索,为进一步的检查及最终明确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沟通的广度和深度对问诊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沟通不畅,患者诉说病史不全,医生询问不当或医生听取患者讲诉病史不仔细、不认真,则医生将无法收集到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在做各种检查时也需要医患双方有效地沟通,以使患方能很好地合作,使检查能顺利进行。如体格检查,通常需要患者能给予配合,指出疼痛部位,摆出检查所要求的体位、姿势等,这些都要求患者能明白医生的意图;辅助检查对患者也常有一些要求,需要医生明确地表达出来,让患者知晓并按照要求去做,如检查血糖、胃镜检查等需要患者空腹,医生在为患者做这些检查之前应与患者沟通好,交待清楚有关的问题,否则医疗工作就要受到影响。2.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的权利。尊重病人权利是维护病人利益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人们对权利问题日益关注,病人权利意识也日益觉醒。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可以包括疾病认知权和自主决定权。患者可以在对疾病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对诊疗措施做出同意与否的选择决定。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一个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对患者进行告知,同时了解患者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患者也需要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接触,明了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情况,需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有什么风险和意外,影响自己病情转归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多少费用等信息,患者综合考虑后做出适合自己条件的选择。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主动参与到自己疾病诊疗决策中的病人越来越多,在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当今社会,患者要求获得知情同意的权利,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出适当的决定,无疑是一种进步。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拥有医学知识和技术,在诊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仍居优势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宜完全替病人做主,不应剥夺病人的自主选择权,而使病人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医生对病人要进行病情、治疗措施的讲解,并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态度。一旦医生转达了基本的病情和推荐的诊疗建议,便需要弄清病人是否明白、能否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要给病人阐述建议、偏好和同意与否的机会和过程,医生能提供患者医疗方面的建议,但患者需要结合他的价值观、疾病治疗、工作因素、家庭经济、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病人在个人行为及利益方面有决定的权利,在医疗方面也有做决定的权利,我们应尊重患者的正当权利,满足其知情同意的需要。病人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想法与要求,是否同意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等问题,只有通过医患交流沟通才能获知, 所以,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病人的知情同意权。3.医患沟通有利于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关爱病人,为病人谋福利,是医疗行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职业道德规范。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疾病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疾病仅仅被看作是人的身体出了问题,人也仅仅被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不能从完整的角度看待人和疾病,因而医生更关心的是病人身体上的异常及其治疗,而忽略对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关注,出现了爱病不爱人的情况,因而与病人沟通自然也不被放在心上。现在,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模式意味着单纯依靠生物医学技术已不能全面正确地诊断疾病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了,它要求一种综合的诊断与治疗,认为要正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治,必须深入了解患者各方面的状况,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生活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因为有很多疾病是由于社会适应不良导致精神持续紧张、心理长期压抑或不良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要了解患者方方面面的情况,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关心病人,善于同病人沟通。加强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的需要,是关爱病人的体现,也是为患者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需要。要加强医患沟通,医者应以同情、宽容、平和的态度,解释、诊察、治疗疾病,给予患者人格上的尊重和身心上的治疗。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多关心患者,多介绍有关治疗的进展情况等,使患者打消对治疗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疑虑、困惑,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抗病潜能,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患之间相关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对患者精神的安慰、情绪的稳定、希望的增强、人格的尊重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无疑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关怀,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4.医患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医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构建和谐医院,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但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突出,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究其原因,除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等之外,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行为是在人体上进行的具有一定危险性,有的具有伤害性。由于人体结构及病理变化的复杂性,任何医生判断病因、估计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生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仍不能保证在患者存在个体差异、疾病具有个体特殊性的情况下,某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就百分之百的适用,因此,医疗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医患的及时沟通交流,医者的说明告知义务就显得极为重要。若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常易使患者造成误解,引起猜疑或不满,为日后不和谐、磨擦及纠纷带来隐患。而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因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以及迫切希望尽快恢复健康的心情,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常常对其期望过高。一旦医疗效果与费用与病人期望不一致,则极易产生纠纷。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占有技术信息,应主动真诚地与患者沟通,以使患者能理性地认识医疗活动,加深医患双方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5.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注重沟通,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是医生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在美国,医患沟通是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诊疗工作中,医生通常决定什么是应该干的事情。这就需要医生在复杂的疾病治疗中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抓住关键要害,有较强的对比择优、分析判断问题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多情况下, 医生不但决定应该做什么,而且还要说服患者,要向患者讲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取得他们的认知和认同,要他们能够理解、接受并配合。当然,患者也有他们自己的决定权。只有患者真正被说服了,认识到决策的合理性、正确性、可行性,他才能主动地、全力以赴地支持,才能调动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的积极性,高效地实现医疗目标。医生要能够通过语言的感召力,疏通协调好医患关系。如果医患关系疏通协调不力,对方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能增加患者的信心,医生将成为无能的“好人”。因而,医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了这种能力,也就提高了医生的职业素质。6.医患沟通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患者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患者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医院,有的还可以选择医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发展就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要在社会人群中树立自己完美的形象和形成良好的声誉。只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的医院才会有更多的就医者。在医疗活动中,医患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加深相互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患者通过与医生的深入交流,会了解很多新东西,也会对医生的学识、经验、能力等产生敬佩心理,会更加尊重、信任医生,这使患者在增强治病信心的同时,也积极与医生配合,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使自己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有了患者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医生必将会更加精心地为患者治疗,使医院的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努力解决好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治疗的效果,进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就医者。另外,医务人员在通过自己良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 还可以与患者在相互信任和真诚相待的基础上建立起友谊,使患者与医院能够保持比较长期的联系,一旦自己或家人有医疗上的需要就会愿意到这里来,成为医院潜在的发展动力。

实行医患沟通的意义与技巧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我院领导要求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疗事业,推动口腔医院科学的发展。1 医患沟通的意义 1.1 沟通的目的 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优质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患双方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必须具备沟通的信息以及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方式。由于社会分配的原因,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它主要体现在文化、职业、知识、环境、目的、需求、心理、生理等方面,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正是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进而影响了医患沟通。医患沟通,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时和有序服务的需求,感觉舒适的需求等等。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具体的需求,每个医疗环节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等,充分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以便于医院提供患者急需、适宜的医疗和相关服务。同样也便于患者对自己所参与的医疗活动过程有较为符合实际的了解。1.2 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的需要 疾病诊断的前提是对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的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疾病诊断正确与否。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服务的有效和高质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基础上。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服务时,应带有鲜明的个人医学体验和认识,他(她)有义务将自己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中的要求,通过语言的形式传输给患者,患者将对这种医疗信号的理解治疗过程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反馈给医生、护理人员,这种传输与反馈循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1.3 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特别是现代医疗仪器工业的高速发展,医疗仪器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大,诊断、治疗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及归纳能力却越来越差。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的新模式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1.4 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不是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而往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护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医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地需求,又是心理输导的一种有效手段,解惑释疑,使忧郁的心情得以宣泄,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1.5 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 要真正体现医学的整体意义和完整价值,实现医学事实与医学价值、医学知识和人性目的和谐统一,医患沟通方式以交谈为主,也可通过电话、书信等方法。2 医患沟通的技巧 2.1 沟通态度 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有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心理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惚或是神智丧失,但医患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体现良好的沟通态度的关键之一,是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我们知道,情感是有回报的,同样,态度的好与坏,对患者来说,也是有相应回报的。真诚、平和、关切的态度是与患者沟通成败效果的关键。2.2 谈话艺术 由于医学知识所限,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弱势,情感处于低潮。因而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交谈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与技巧,一定要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尊重患者的隐私,同情患者境遇,关注感情差异,用个性化的处理谈话方式和交谈内容结构,用亲切、平易的语言。呵护的情态,表述准确,并始终流露和充满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体恤,少运用医学术语,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的、生动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2.3 学会倾听艺术 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因为患者在这一时间内迫切希望被医生重视与理解,恰当的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2.4 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 医患沟通时医务人员的体态语言是配合言谈进行的,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和外表。这些体态表现都含有特定的涵义,微小的体态变化,都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体态语言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医务人员的交流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患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总而言之,医患之间的沟通在临床工作中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沟通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工作中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才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才是我院创造现代化医院所必须的人才。

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医院尽管拥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如果缺少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就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在医疗服务中良好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医务人员进行,所以加强医患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塑造医院的形象。

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我们大都熟悉这样的情景———病人坐下来就诊时,总要把坐椅朝医生的方向挪一挪,向医师靠拢,这当然不会是完全无意识的行为,人际距离也是沟通的手段。靠拢医师,就是感受疾病痛苦的病人对来自医师方面的关切和爱的期盼。医师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如何建立合理的距离关系,是医患间真诚沟通的重要方面和手段。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利———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就不容易理解医疗方案,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如能告之真实病情,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了医患关系,更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极为关注、敏感。如果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

曾听说在某医院有一位医师总是得到病人好评,当向病人调查时,许多病人都提到“是一种感觉”、“说不出的感觉”。请病人举具体的例子时,众多的病人、众多的事例中有一项共同的内容,这位医师在与病床上的病人说话、诊治时,“他总是弯下腰来,前倾着身子,让人感到亲切、体贴”。我在就医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去医院的病人本来就被病患所折磨,情绪自然恶劣,当在医院得到的服务仅仅是一个冷字就可以概括,那你又怎么能与病人沟通得当!可见,医患沟通是多方面的,随时、随处都在发生和进行的。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当病人诉说症状时,平均19s 就被医生打断了。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知名医院被病人投诉于媒体,说医师对病人不负责、十分冷漠。院方在处理此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病人在投诉中反复强调:“在整个接诊的过程中,医生都没有抬头看过我一眼,居然把处方开出来了”。院方查看病历,发现医师记录了病人的主诉要点,用药非常对症,从诊断病情到开出处方都是正确的,这说明医师是认真负责的。为什么病人要投诉呢? 就是因为医师“看都不看我一眼”,难道“看一看”就这么重要吗? 在医疗服务中“, 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他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同情、温馨和关爱,沟通就这样得以完成。

现在许多医院都重视医患沟通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还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要求,有的甚至是量化的要求(如:规定住院医师1周内与病人沟通1次等),这些当然是有益的,但是需注意的是,沟通不仅仅是谈话。以为说了话就完成了沟通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病人对医者有殷切的期盼,有敏锐的观察。他们对医者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因此,为了发挥医者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医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沟通手段和运用技巧。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动地位,患方处于被动地位,要时时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试金石,是医疗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医患沟通,核心是要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道德、医疗设施,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就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诊疗方案、费用、效果有所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的前提和环节。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拥戴。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

根据国家卫生部首次发布的国家级医院管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为98.47%,在引发医疗纠纷的诸多原因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和医患沟通不当是第一大原因。所谓的医患沟通,更多的是心灵的沟通。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 医务人员对患者提出的意见要养成文字记录的习惯

在和患者交流过程中,为了表示对患者意见的重视,在倾听时,医务人员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要边听边记,对患者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会让患者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患者会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2 要善于寻找并强调双方的共同点

一般来讲,人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如果在交谈中,能迅速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就会很快增加彼此的亲近感,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心理感受。在和患者沟通中,医务人员要善于通过“居住地、爱好、孩子、生活习惯、工作”等媒介,努力寻找并强化双方的共同点,这样一来,就会使患者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同族意识”,增强彼此的信任。3 要学会创造机会接近患者,缩短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0.5~1.5m;社会距离:1.5m以上。根据心理学现象,如果我们在和患者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务人员在和患者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 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4 沟通中常用“我们”一词,可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

很多医务人员在和患者交流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把患者放在对立的一面,常常使用“你应该如何”、“你不要怎样”等词语。在和患者谈话的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少使用“你”,多使用“我们”一词,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患者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5 医务人员要学会帮助对方克服细微缺陷,以表示关心

在医患接触中,患者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体验医务人员的温暖。在面对患者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帮助对方克服、改正一些细微的缺陷或不足,会让对方感到你的关心。比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帮对方整理一下围巾、衣服,帮对方小孩擦拭一下脸蛋等。这样做会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6 沟通中要善于利用目光语言

根据我们国家的医患比例,要求医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医患沟通中,是不切实际的。很多医务人员也认为,根本没有更多时间用于专门的沟通。为解决这个问题,医务人员要学会利用目光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医务人员如果能够利用查房、输液、检查等时机,每天与患者目光接触2~3秒,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患者感到亲切。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需要规章制度来保证,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善于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医患沟通达到良好的效果。

医患沟通技巧的探讨

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病人性格各异, 层次有别, 因此,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注意沟通技巧, 举止端庄, 谈话得题, 才能促使疾病尽快痊愈, 以达到医患共同的目的。1 医护人员应掌握不同时期的沟通技巧 1.1 接诊病人时一般人有患者病后均表现紧张, 焦虑, 痛苦的心理, 因此应把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解除病人的痛苦,给以病人精神上的安慰放在首位。此时医护人员应举止端庄, 态度和蔼,以亲切的语言作自我介绍, 使病人感到你是可以信赖的, 这时医生可以边询问病情、边进行检查, 手法要轻柔, 细致, 正规, 重病切忌重复;护士在协助医生做检查时, 更要安慰好病人及家属;如遇小儿可以先嬉戏一会, 以取得小儿的合作;危重病人可以边询问、边检查、边抢救, 以免延误病情;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一定要镇静自如, 切忌紧张慌乱, 否则医护人员的形象会在病人及家属心目中大打折扣。1.2 治疗疾病过程中病人一旦入院, 最迫切的愿望是早日康复及早出院, 如需手术医护人员应尽快做好术前护理及各项术前检查。不需手术的病人, 要安慰病人既来之则安之, 如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时, 在检查前可先让病人观察做此项检查的过程, 有条件的可放录象熟悉其过程, 并做好心理准备。在做辅助检查时应充分体谅病人患病的痛苦, 以温和的话语指导病人配合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后嘱其注意事项。在每天的查房和治疗时, 医护人员对整个病房的病人可先问一声:“大家好!”, 使病人感到既亲切、尊重又有一种平等的感觉。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有些病人考虑术后可能出现的形体和面容的改变及后遗症者, 可向病人说明, 人的形体和外貌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只要有美好的心灵和为人民服务的技术, 照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 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尊重。1.3 患者出院时病人的病情好转或治愈, 出院时, 但有些疾病需要随访, 继续服药, 有后遗症者还要进行功能锻炼等等,应向病人及家属一一说明。病情有可能复发者, 要嘱其避免诱发因素, 密切注意其复发前征兆, 发现可疑及早就诊, 以免延误治疗, 更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1.4 注意和其它人沟通人不但是躯体的人, 而且是一个社会人, 病人入院后, 随着身体、环境发生改变和与社会联系减少, 会引起病人心理很大的变化, 如比较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会不会改变, 是领导者会考虑到, 职务会不会保留, 待遇会不会降低等, 重病者会考虑到我的病能否治愈,会不会落下后遗症, 经济情况不好者还会考虑到医疗费用的支出带来的困难等等, 因此医护人员要经常和病人家属、同事及熟悉的人了解病人的情况, 通过多方面沟通, 全面掌握病情变化以协助治疗, 并及时安慰病人调整心态, 适应变化,转变角色, 以利病情恢复, 并让家属协助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在生活上给以无微不至的关心, 精神上给以安慰, 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 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2.l 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病人, 随时随地注意察言观色, 通过和病人的谈话, 根据病人的不同反映, 准确判断病人需要什么, 想干什么, 有什么要求, 有什么顾虑,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心理状态, 以利疾病的痊愈。2.2 尊重病人、平等待人医护人员在实施治疗方案时, 无论病人的年龄、性别、长相、收入、职业、城里人、乡下人, 也无论患什么疾病, 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如何, 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尊重病人, 特别是在对同一病房的病人查房和治疗时,不经意的一句话, 一个举动都可能导致病人的心理变化, 而影响其治疗效果。2.3 善于运用通俗易懂、保护性的语言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沟通时, 还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医学专业语言, 以免病人听不懂或闹出笑话, 最好用普通话, 特殊情况下可用方言。此外要注意使用护性语言, 以免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2.4 医护人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如真诚的微笑, 信任的眼神、适当时的一个搀扶动作, 轻拍肩膀的鼓励等等, 这些看似小小的动作会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增进与病人的感情, 减少医患之间的误会, 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2.5 要善于倾听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 还要随时注意倾听病人的谈话, 而且要专注、耐心、有兴趣, 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者, 注意地听他讲述自己的病痛和苦闷, 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 更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和与病情有关的内容, 只有全面了解病情, 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总之, 在医疗工作中, 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掌握沟通的艺术, 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对病人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 且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 敷衍了事。医护人员如能和病人沟通的非常融洽, 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 促进疾病的好转,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患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在与患者沟通时,笔者认为医务人员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即把握平等和尊重的原则,真诚和换位的原则,依法和守德的原则,适度和距离的原则,克制和沉默的原则,留有余地和区分对象的原则。1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医务人员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决不能摆出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架子。所谓平等,一是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平等对待所有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眼中应只有病人,而不能以地位取人,以财富取人,以像貌取人,有亲有疏。尊重就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感情。尊重病人就会获得病人的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双方才能进行友好的沟通。2 真诚和换位的原则

真诚是医患沟通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真诚使人在沟通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见性,而不真诚或欺骗,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心诚则灵,只有抱着真诚的态度,才能使病人放心,才能使病人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同时医务人员要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应有的效果。3 依法和守德的原则

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医务人员既要用好法律法规赋于自己的权利,又要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必须清楚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沟通和交流。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决不能收受患者的好处,更不能明的暗的向患者索要好处,那无异于趁火打劫。法律和道德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医务人员自身做得端、行得正,就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在沟通中处于主动地位。4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

体态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一种形式,运用体态语言要适度,要符合场合,切忌感情冲动,动作夸张。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如果表情淡漠,或说说笑笑,这不仅有损医务人员的形象,还会严重伤害患者及家属的感情。沟通时,双方的距离要适当,太近或太远都不好。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沟通距离。如与老年、儿童沟通时距离可适当近些,以示尊重和亲密,年轻的医务人员对同龄的异性患者则不宜太近,以免产生误解。5 克制和沉默的原则

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举止,在患者眼里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如患者可能会把医务人员的笑脸理解成友好或病情好转的信息,可能会因医务人员眉头紧皱联想到自己病情是否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不恰当的情感流露传递给患者错误的信号。另外,在沟通遇到困难时,也要注意克制自己,用冷处理,避免矛盾激化。沉默也是一种克制,在医患沟通时运用好沉默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以温和的态度保持沉默,可以让患者或其亲属有一个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时间,但沉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陷入僵持而无法继续交流。6 留有余地和区分对象的原则

医务人员在涉及患者病情时,讲话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特别对疑难病危重病者更要注意。一是不能说得太满太绝对,如保证治好之类话,即使有十分把握也只能说到八分,否则,一旦发生意外,由于病人及其亲属没有思想准备,会造成纠纷;二是不应为了引起病人重视,把病情讲得过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对治疗不利;三是对某些病,与患者亲属沟通应实话实说,对患者有时则需要“善意的谎言”。医务人员在沟通交流时,对沟通的对象要有一个基本的评判。如患者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则要提醒重视疾病,不要满不在乎;如患者性格内向,对病情过于担心,思想包袱重,则应多鼓励,增强其信心。另外,对个别缺乏就医道德的患者或其家属,则必须有防范的准备,既要认真治疗,又要严格程序,以防对方钻空子,故意闹事。

第三篇:医患沟通

1.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 A A经济发展转轨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

B医患双方自身全面认知的不足 C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D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2.患方的权利不包括 C A享有合理限度的医疗自由 B知情权和同意

C在医方告知的情况下,患者对自己的诊疗选择作出决定 D隐私权

3.沟通的策略错误的是 B A讲究礼貌言行 B借鉴师生关系 C赏识患者转归 D给予美好期望

4.不是健康俱乐部的特征的是 B A服务公益性 B对象专一性 C对象普遍性 D活动经常性

5.肾脏病人常具有的身心特点是 D A抵触 B焦虑 C多疑 D恐惧

6.医方需要患者的主要信息有()D A经济能力 B教育背景

C新人配合 D预后转归

7.肿瘤疾病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D A恶性肿瘤分布面广,危害性大

B恶性肿瘤为广谱性疾病,多学科参与 C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确定,治疗费用高昂 D治疗方法复杂,有统一的治疗规范

8.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大致包括的问题中错误的是 D

A大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B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 C社会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D群体外部的动态

9.志愿者服务弘扬的是()精神 A A奉献、友爱、互助、团结 B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C奉献、友爱、互助、创新 D无私、友爱、互助、团结

10.不属于精神分裂病人的特点的是 D A不愿住院接受治疗 B对治疗极度不合作 C易发生意外 D无睡眠障碍

11.不属于重建医患关系原则的选项是 A A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确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原则

C努力创新、完善医患关系原则 D利于现代医学健康发展原则

12.“花了这么多钱,一点问题都没查出来,真不值”,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合理解决 A A任何时候都应根据适应症选择检查,并让患者知情

B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来选择 C应告诉患者每种检查的局限性 D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必要的 13.不是患者及家属需要 C A特别尊重需要 B高质量生存需要 C关爱和归属需要 D合理支出需要

14.关于沟通的作用错误的是 B A促进人的成长 B满足人的生理需要 C帮助学习

D发展人际关系

15.关于内科疾病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C A病程较长,疾病常有反复 B病情复杂多变,症状不典型 C疗效见效快,无需长期服药 D内科多种疾病并存现象

16.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实验室检查项目中,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应用于检测①心肌缺血②存活心肌③心律失常④心肌梗死 C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 D A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脑脊液检查、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血液检查

B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脑脊液检查、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 C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脑脊液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血液检查

D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脑脊液检查、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血液检查

18.3岁以上年长儿,小儿惊厥的发病原因应主要考虑 C

A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 B有无婴儿手足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大 D如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见

19.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 A A以人为本 B诚信 C信任 D责任心

20.不属于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是 B A让病人主动表达 B少用说理方式 C采用开放式交流 D不用非语言交流

21.不属于医事行政处罚的常用形式的选项是 D A警告 B罚款 C记大过

D责令停产停业

22.患者及家属的第一需要是 B A生命安全需要 B伤病相关信息需要 C关爱和归属需要 D高质量生存需要

23.不是医方的义务的一项是 A A医疗费用支付请求 B忠实

C注意和报告 D附随

24.构成医事行政责任,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B A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医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

B行为人主观上必须要有过错 C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要有过错

D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后果,法律明文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25.不是构成医事侵权民事责任必须具备的条件的选项是 D A有损害事实 B有违法作为

C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D必须有主观过错

26.患者需要医方的主要信息有()A A医技情况 B职业情况 C预后转归 D公平仁爱

27.我国医事法主要有以下()等表现形式 D ①宪法 ②医事法律 ③医事法规 ④医事规章 ⑤技术性规范 ⑥医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⑦国际医事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

28.医患沟通,按责任人员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D

A医技人员 B管理人员 C营销人员 D后勤人员

29.门诊患者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心态的单一性 B身份的各异性 C病情的复杂性 D就诊的随机性

30.腹泻病人体格检查时,脐周腹痛往往提示 A

A急性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霍乱

31.医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C

A国家医药卫生行政机关、医药卫生组织 B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 C A、B都对 D A、B都错

32.不是患者及家属需要 C A特别尊重需要 B高质量生存需要 C关爱和归属需要 D合理支出需要

33.实现医学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证是 C A社会进步 B文明发展 C医患沟通

D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

34.门诊患者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心态的单一性 B身份的各异性 C病情的复杂性 D就诊的随机性

35.不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促进高效治疗的沟通要点的是 A A不告知患者病情风险程度 B征求对治疗方案的认同 C引导患者配合治疗 D健康教育内容

36.医事和法律的关系错误的是 D A医事促进了许多医事法律、法规的产生 B医事使法律的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 C医事法律为医事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D医药卫生发展的方向决定医事法律

37.根据违反医事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不同,可将医事法律责任分为C ①行政 ②社会 ③民事 ④刑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8.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D A合理的膳食 B适量运动 C戒烟限酒

D杜绝危险因素

39.肾内科促进高效治疗的沟通要点是 A A告知患者病情的风险程度 B征求对治疗方案的认同 C强制患者配合治疗 D健康教育

40.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身心特点是 A A病人不易接受终身服药的现实 B病人敏感、多虑

C易产生焦虑、绝望、抑郁的情绪 D病人多有心理障碍

51.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D A自尊 B尚美 C理性 D创造

52.“病人选医生”存在的问题是 D A选择的盲目性

B未突出医疗工作的特殊性 C择医重心的不平衡 D以上均正确

53.关于医疗费用公开的必要性表述错误的是 D

A是建设卫生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B是医院推行行风建设、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的必由之路

C可以有效抑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减少医院的不合理收费

D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

54.不属于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是 D A放射性核素检查 B超声心动图

C心导管术和心血管造影 D糖耐量试验

55.冠心病心绞痛(尤以不稳定型)可以发展为 A A急性心肌梗死 B心力衰竭 C脑卒中 D肾衰竭

56.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融洽医患关系,不准确的是 D A沟通使医患形成共同认知 B沟通使医患建立情感

C够通使医患互相满足尊重的需要 D沟通使患者获得应得利益

57.医学的道德性集中体现在()中 D A道德性 B人文精神 C科学性 D医德

58.不属于医方的权利的一项是 B A治疗主导

B医疗费用支付请求

C对危急患者,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疗D支持医务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9.不是健康俱乐部的特征的是 B A服务公益性 B对象专一性 C对象普遍性 D活动经常性

60.关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 B临床表现形式单一

C常有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 D预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1.不属于医患关系发展的倾向的选项是 B A经济化 B技术化 C维权化 D法规化

62.医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医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下列关于医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C

A权利是指医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双方当事人所赋予的实现己方意志的必然性

B义务是指指医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双方当事人所规定的必须分别履行的责任

C权利和义务是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同一个医事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

D权利和义务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63.不属于医院健康教育的选项是 B A病人健康教育 B家属健康教育 C医务人员教育 D社会健康教育

64.不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环节为 B A肯定 B创造0 C成就 D发展

65.构成医事行政责任,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B

A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医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

B行为人主观上必须要有过错 C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要有过错

D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后果,法律明文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66.不属于患方的义务的一项是 B A配合医师诊疗

B在医方告知的情况下,患者对自己的诊疗作出决定

C给付医药费用

D对医疗服务以及保护患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

67.从临床实践情况看,解释可分为 D A主动被动、主动主动、共同参与 B主动被动、主动主动、指导合作 C主动被动、指导合作、共同参与

D主动被动、主动主动、指导合作、共同参与

68.关于妇产科疾病的疾病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B A年龄跨度大,疾病谱广 B患病率高,受重视程度高 C涉及个人隐私多

D病情变化快,发上情况突然

69.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性表述有误的是 D A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相结合 B卫生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 C院外服务与院内服务相结合

D卫生部门与家庭社区服务相结合 70.不属于康复治疗对象的心理特点的是 D A发病情况特殊性 B功能障碍特殊性 C心理状态特殊性 D性别差异特殊性

71.医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均以相应的医事法律规范的()为前提 A A存在

B产生 C发展 D创新

72.行为举止中最重要的一种沟通渠道是 B

A举止端庄 B面部表情 C目光接触 D身体姿势

73.构成健康环境的主要机制不包括 D A使人负责 B使人竞争 C使人合作 D使人成长

74.美国电影“阿甘正传”是描绘一位智商平平的青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成功原因可以归结为 A A意志品质很好 B人格品质很好

C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把握很好 D个体的主观层面很好

75.医生需要的患者信息分为A

①病史和个人相关;②体格检查信息;③实验室检查信息;这三类中与医生的经济利益相关的是

A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6.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最关键的首要环节是 C

A治愈疾病 B恢复健康 C正确诊断 D临床思维

77.恩格尔模式又称 D A生物医学模式 B环境医学模式

C卫生服务和政策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78.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 C A 健康心理学 B 心理评估 C A、B都正确 D A正确

79.患者需要医方的主要信息有()A A医技情况 B职业情况 C预后转归 D公平仁爱

80.不属于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的是 D A以人为本 B诚信原则 C沟通原则 D同情原则

81.健康与疾病转化作用的原因和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A ①生物 ②心理 ③社会 ④家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沟通所需要的最基本媒介是 B A人体 B语言 C感情

D环境

83.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D

①焦虑心理 ②恐惧心理③退化心理 ④抑郁心理 ⑤孤独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84.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体检项目有 D A视诊 触诊 叩诊 周围血管检查 B视诊 触诊 听诊 周围血管检查 C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D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周围血管检查

85.医事和法律的关系错误的是 D

A医事促进了许多医事法律、法规的产生 B医事使法律的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 C医事法律为医事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D医药卫生发展的方向决定医事法律

86.模块化“一站式”服务,可以将医院分成D

①门诊②急诊③健康查体中心④住院病人⑤手术病人⑥与病人在医院的衣食住行及疾病康复相关的其他服务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87.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D A合理的膳食 B适量运动 C戒烟限酒

D杜绝危险因素

88.脑神经共有()对 B A10 B12 C14 D16

89.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是 D A个性倾向 B个性特征 C个性表达 D自我意识

90.儿科疾病特征表述有误的是 C A各年龄阶段儿童患病种类不同 B与成人疾病种类有很大不同

C小儿对致病因素所致的病理反应与成人相同

D免疫系统未完善,防御疾病能力差

91.心理学基础包括 D A认知

B情绪、情感 C意志、人格 D以上均正确

92.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当熟练使用的语言主要有D ①安慰性语言②鼓励性语言③积极性暗示语言④指令性语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3.不属于急诊患者和家属的特征的一项是 D A情况突发性 B求医紧迫性 C节奏紧张性 D后果严重性

94.法律的作用有C

①对公众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②对他人的行为具有评价作用③对人们的相互行为具有预测作用④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5.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错误的选项是 A A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思想观念 B国民整体人文素质教育不足 C医患缺乏有效沟通

D有关法规及制度不完善

96.医患沟通,按程度和后果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B A医患误解 B治疗失误 C医患纠纷 D医患冲突

97.一般女性满()岁,骨骼生长发育基本终止 A A 18 B 20 C 22 D 24

98.夏季儿科病室的相对湿度应为 C A30%~40% B40%~50% C50%~60% D30%~60% 99.口腔医生与病人的语言性沟通分为()等形式 B A开放、启发、讨论、激励、疏导 B开放、启发、讨论、疏导、说服 C开放、启发、讨论、激励、说服 D开放、启发、激励、疏导、说服

100.要取得老年病人对医务人员的绝对信任,对老年人须要做到 D A观察细、诊断明、手法隐、选方精、用药准

B观察细、诊断明、手法隐、选方精、有爱心

C观察细、诊断明、选方精、有爱心

D观察细、诊断明、手法隐、选方精、用药准、有爱心

第四篇:医患沟通

彭水扶元中医医院医患沟通记录

入院医患双方沟通记录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住院号: 入院时间: 谈话地点: 谈话时间: 记录人:

谈话人员:医方: 患方:患者及家属

为了医患双方更好地配合,为了患者能及时、准确、合理地得到诊断诊疗,我们双方进行了谈话,内容如下:

欢迎您入住 科,我是您的主管医生,叫,科主任是,护士长是,您有什么疑问随时与我联系,我将尽量为您提供帮助。

一、根据现有的病历资料和检查情况,我们初步考虑患者所患疾病是:

二、入院还需进行三大常规(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输血前五项、心电图、X片,必要时复查等检查。

三、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我们的初步诊疗计划是:

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2、暂行,择期手术;

3、请上级医生查房指导治疗。

四、预后:

五、病人住院治疗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执行有关物价政策,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开始入院因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故前三天费用可能相对偏高,具体根据每天检查治疗情况告知。

我们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如您在住院期间有新的意见和建议,可随时跟我们提出,我们将竭诚为病员服务。患方意见:

谈话对象: 与患者关系:

联系电话:

谈话医生:

彭水扶元中医医院医患沟通记录

出院医患双方沟通记录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住院号: 时间:

地点: 病房 患方代表:患者及家属 沟通医生:

主题:诊疗经过及出院注意事项。诊疗经过(精炼):

患者逐日恢复,感觉良好,伤口已愈合拆线,今日患者家长要求出院请示上级医师同意,告知其相关出院注意事项并签字后给予办理出院。目前诊断:

出院注意事项(详细):

1、院外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2、3、不适门诊随访。

以上内容医师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若表示知情,请签字确认。

患方意见: 患方签字(患者本人、家属、代理人、委托人)

沟通医生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彭水扶元中医医院医患沟通记录

术前医患双方沟通记录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骨科 住院号: 时间:

地点: 病房 患方代表:患者及家属 沟通医生:

主题:术前医患沟通 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名称:

术前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配合内容:

1、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

2、术前洗澡,消毒术区;

3、术前需备皮;患者及其家属需做好手术心理准备;

4、患者家属需及时缴纳所需医疗费用。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详见手术同意书

以上内容医师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若表示知情理解,请签字确认。

患方意见: 患方签字(患者本人、家属、代理人、委托人)

沟通医生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彭水扶元中医医院医患沟通记录

术后医患双方沟通记录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骨科 住院号: 时间:

地点: 病房 患方代表:患者及家属 沟通医生:

主题:术后医患沟通,包括术中所见及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术中所见及处理措施:术中患者麻醉满意。病人术后安返病房。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

1.术后可能出现切口处能渗血、出血,可能出现伤处瘀班、肿胀。2.手术部位可能并发急、慢性深部或浅部感染,甚至形成溃疡、窦道、软组织缺损或骨髓炎。3.手术部位软组织内可能并发异位骨化症。4.术后可能导致患肢肿胀、缺血,甚至坏死。5.术后因肢体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延长,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肺不长、褥疮、废用性骨质疏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泌尿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畸形、MODS、DIC、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重者随时危及患者生命的可能。6.术后切口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可能。7.术后骨化肌炎,切除部位的骨性包块再次复发可能;

8、术后因体质差异造成药物过敏或药物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可能;9.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缺血性肌挛缩,临近关节僵硬,僵直。10.医学常规下难以预料的其他不良后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术后注意事项:1、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保护好患肢,避免暴力损伤。3、敷料脱落、松动,须及时告之医师。

以上内容医师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若表示知情,请签字确认。

患方意见: 患方签字(患者本人、家属、代理人、委托人)

沟通医生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彭水扶元中医医院医患沟通记录

病情变化及特殊情况医患双方沟通记录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住院号: 时间:

地点: 病房/医生办公室。患方代表: 沟通医生: 主题:

因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根据患者目前病情,现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及处理措施告知如下:

以上内容医师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若表示知情,请签字确认。

患方意见: 患方签字(患者本人、家属、代理人、委托人)

沟通医生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第五篇:浅谈医患沟通

目前,医患沟通不足、沟通障碍是引起医患矛盾甚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原因。注重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医患关系是当前医院建设的主题[1].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方是主导方面,医患沟通是基础性工作。

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

1.1 医患双方掌握医学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医患双方掌握医学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患者与医生所谈论的看似一个话题,实质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在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起主导作用,而患者对自身疾病所产生的不适和痛苦深受其所处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若医护人员对此认识不深,会导致医患沟通障碍。认为医生不重视他的痛苦与忧虑,只强调客观的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误解,使医患关系恶化。医患沟通的最大障碍是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是医患沟通缺失的本质原因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1.2 医护人员缺乏医患沟通技巧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从重视医患沟通到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并运用于医疗活动实践是医护人员一个艰难的再社会化过程。有研究表明,大医院的医患互动和交流相对不够充分,其主要原因是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普遍没有开设有关医患互动和人际交流的专门课程[2].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不了解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心理,也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患者的病情及诊疗措施等,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沟通。

1.3 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限制医患沟通 目前,各医院大量的医疗任务主要由中初级职称的中青年医师完成[3].每个医生半天要看三十到五十个病人,要进行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开检查单和处方,为了保证基本的诊疗规范只能省略医患之间的充分交流。这集中体现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耐心,家属不知道病情、不知道检查、不知道用药等;看病等了几个小时,病情还没说完,医生已经把药开好了等。

1.4 诚信危机引起医患沟通障碍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医患关系得以建立的前提与基础,是医生职业得以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4].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患者对医学信息的相对无知,以及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医患双方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从医生角度看,个别医护人员有收受红包、回扣、开大处方等违背医德医风的行为,使医生这个本来崇高的职业添上了一些不光彩的东西;再加上现在医疗纠纷增多,医生和患者之间增加了很多不信任的敌意。信任危机必然影响医患之间进行坦诚的沟通。而医护人员将一些患者及亲属视为潜在的投诉者,为了提高自身工作的保障系数,往往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医疗风险说得过重,让患方充分知情,但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2.1 加强医患沟通是缓解医患矛盾的迫切需要 据统计,50%以上的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而引发的,多是由于医患交流障碍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医者不满意所引起的[3].多数患者对医院、对医者的满意程度,并不在于判断医者诊断、治疗及护理的优劣、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其是否耐心,是否有同情心。这些多是通过医者专业行为以外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有时病虽然没有治好,但是患者仍然表示了满意;而有的情况是病虽然治好了,患者对医院、对医者仍有怨言,以至引发医疗纠纷。医患沟通可以为医患之间构筑起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通过医患沟通可以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有正确的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从而使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

2.2 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现实需要 医疗过程是一个医患双向互动的过程。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是顺利完成医疗过程的重要条件,而医患沟通在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增强医生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尽可能避免医生采取防卫性医疗措施,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救治和医学的发展;医生在诊疗疾病的同时,通过病史的采集和日常沟通,可以疏导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使之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转归。

2.3 加强医患沟通是建立医院现代化服务理念的需要 “医患沟通制”是建立现代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尊重、实现自我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等需求是医务人员终身追求的目标和高层次需求[5].为病人提供良好服务,得到病人的赞许和认同,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医务人员恒久地建立现代医院服务理念。

医患沟通制的建设

3.1 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疾病的预后及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副作用、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沟通记录,并按规定的形式书写于病例中。由科室及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不定期进行督察,了解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将实施效果和评价以及改进措施,向全院通报。

3.2 培训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与病人沟通交流需要技巧,需要讲究艺术性。沟通的艺术在于真诚、平等、保密、适度为原则,注意语言表达艺术和非语言交流艺术。医务人员要有积极的沟通愿望和良好的沟通态度,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达到沟通效果。在语言沟通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倾听、主动倾听、认真倾听。倾听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2)要运用得体的称呼语,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3)谈话时要表达准确,通俗易懂,多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尴尬性语言,切忌伤害性语言。(4)适时、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医患沟通。非语言交流是配合言谈举止进行的,它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服饰发型等方式产生的。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能准确理解、认识并运用自如非语言沟通艺术,对增进医患沟通成效有重要价值。

3.3 加强医患沟通的管理 要使医患沟通工作落到实处,仅停留在医务人员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必须将医患沟通制纳入到医院的机制改革和管理体系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总结出的“三个层面”、“六种沟通方式”值得借鉴。“三个层面”是:(1)对普通患者,在成功的沟通交流中,患者、家属需要的不仅是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更多的是需要医院的人性化关怀。医院在每一个医疗程序中都体现出关爱,体现出心灵的沟通,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其成功的医患沟通制也为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金龙,刘海军。患者知情权在预防医纠纷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5):496.[2]方爱珍。医院医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2):51-52.[3]周小金。医患沟通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5(17):18-19.[4]王德国,王时霞,孔全新。增进患者对医生信任的医学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3):33-34.[5]卢仲毅,唐时奎。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9):35-38.主治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2)对疑难、危重患者,由医疗小组直接与家属进行沟通。(3)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进行集中沟通。“六种沟通方式”是:(1)一个要求:要求医务人员诚信、尊重、同情、耐心。(2)两个技巧:即倾听、介绍技巧。(3)三掌握:掌握病情、掌握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家属)心理。(4)四个留意:留意患者(家属)感受、留意患者(家属)期望值、留意患者(家属)沟通反应、留意患者(家属)情绪状态。(5)五个避免:避免强求、避免刺激、避免深奥、避免刻意、避免压抑。(6)六种方式:预防为主方式、交换沟通方式、集体沟通方式、书面沟通方式、协调统一沟通方式、实物对照沟通方式。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医患之间的沟通不仅为诊断所必需,也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沟通是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知识的互动,沟通是思想和情感的连续流动过程。医患关系是围绕人类健康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1医患沟通的意义

1.1沟通的目的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优质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患双方都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必须具备沟通的信息以及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方式。由于社会分配的原因,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它主要体现在文化、职业、知识、环境、目的、需求、心理、生理等方面,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进而影响了医患沟通。医患沟通,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受重视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时和有序服务的需求、感觉舒适的需求等等,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具体的需求、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以便于医院提供患者急需、适宜的医疗和相关服务。同样,也便于患者对自己所参与的医疗活动过程有较为符合实际的了解。

1.2医患沟通是医学诊断的需要疾病诊断的前提是对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的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疾病诊断的正确与否。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服务的有效和高质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基础上。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服务时,带有鲜明的个人医学体验和认识,他(她)有义务将自己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中的要求,通过语言的形式传输给患者,患者将对这种医疗信号的理解、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反馈给医生,这种传输与反馈循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

1.3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特别是现代医疗仪器工业的高速发展,医疗仪器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大,诊断、治疗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及归纳能力却越来越差。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的新模式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

1.4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纠纷,不是医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而往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务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加强医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又是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手段,解惑释疑,使忧郁的情绪得以宣泄,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

1.5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患者是根据他(她)自己的既往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是自身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别人的介绍或传授)和需求目的来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的,带有明显个体主观意识,往往反映主观意愿和期望的内容居多,难以精确、客观地描述疾病的治疗和生理、病理的演变过程。同样,医务人员基于自我的人文素养和知识修养等因素,容易对患者社会、心理、文化、经济等层面的认识造成差异性,影响对个体疾病认知的完整性。因而,要真正体现医学的整体意义和完整价值,实现医学事实与医学价值、医学知识和人性目的的和谐统一,医患沟通中的互动、医患关系中的互补和互谅是非常重要的。沟通的方式以交谈为主,也可通过电话、书信等方法。

沟通的技巧

2.1沟通态度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体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忽或是神志的丧失,但医患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体现良好沟通态度的关键之一,是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我们知道,情感是有回报的,同样,态度也是有回报的,真诚、平和、关切的态度,回报的是患者的信任。所以说,医务人员的沟通愿望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或效果的关键。

2.2谈话艺术由于医学知识所限,以及对医疗活动的不可知性和对医疗结果的难预测性,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弱势,情感处于低潮。因而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交谈时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二是要同情患者的境遇,理解他(她)的内心感受,关注情感差异,个性化的处理谈话程式和交谈内容结构。三是关注患者的生存状态,用平易亲切的语言、呵护的情态“探讨”医疗问题,内容明确,表述准确,并始终流露和充满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体恤。四是在尊重患者意愿和不违背法律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注意把握谈话的层次、内容和对象的范围。五是在谈话中尽可能地不用或是少用医学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对有些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应反复讲解,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各种形象的例子或是比喻,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

2.3倾听艺术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应该注意;一是应主动倾听,有效的倾听需要医务人员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我们倾注感情,充分运用我们的目光、语调、姿势、手势等功能,融洽和影响患者,同时注意寻找患者语言文字和情感上的含义。二是不随意打断患者的叙述,有人统计医生打断患者的叙述平均为19秒,所以只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患者一般都迫切希望在第一时间段内被医生理解、同情。三是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以免被患者误认为医生对自己的疾病并不关心。四是注意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的表述,“兼听则明”。五是跟踪和观察患者的“视线”所在,了解患者的感受、需求和“额外”的服务需要,寻找真实含意。六是适时、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

2.4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医患沟通时,医务人员的体态语言是配合言谈进行的,体态语言包含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和外表等,这些体态表现都含有特定的涵义。微小的体态变化,都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体态语言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医务人员的交谈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患者的接收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

总而言之,医患之间的沟通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沟通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工作中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才是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下载儿科医患沟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科医患沟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患沟通(汇编)

    广 元 市 昭 化 区 中 医 医 院 医患沟通记录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床号: 记录日期: 亲爱的病员或家属: 感谢您对我院的信任,为了充分尊重您的知情同意权利,现特向您履行......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技巧    浏览:43003 | 更新:2011-11-18 12:24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掌握沟通的艺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

    如何加强医患沟通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发现,当病人诉说病情时,平均18秒钟就被医生打断了。当患者欲对治疗发表看法时,医生已先入为主开好了药方„„合肥壹加壹**医院资深专家表示,九成以上医患纠......

    医患沟通

    第一章 第一节 1.医患沟通的内涵 答: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就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主要以医疗服务的方式进行......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 康复科知情同意书 1、根据疾病发展规律,治疗过程中有的人可能出现症状加重或反复。 2、针刺过程中,偶尔可出现局部出血,以及皮下出血,出现局部青紫;针刺后局部疼痛,针刺......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考试参考 名词解释: 1医患沟通: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将医学与人文结合,通过医患双方......

    医患沟通

    谈话内容: 1、患者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一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查体:BP140/100mmHg,神志清楚,伸舌居中,口唇无紫绀,咽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

    医患沟通范文大全

    欢迎自行添加 杀鼠剂中毒 1.患者目前诊断急性杀鼠剂中毒, 2.予解毒、保肝、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3.鼠药中毒可能会出现心肌及肝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