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8: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

第一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120题

一、简答题(50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有哪五个方面? 答案: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基本内涵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答案: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

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任何割裂“三者统一”关系、否定“三个至上”的思想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都会对社会主义法治甚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8.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三者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9.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答案:(1)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2)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资源;(3)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0.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法治思想? 答案: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11.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1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答案:(1)法与经济关系的论述,反映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2)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反映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3)关于人权的论述;(4)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反映在《共产党宣言》中;(5)关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论述;(6)关于法律权威的论述;(7)关于法的职能的论述,反映在《资本论》中。13.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为哪两个阶段? 答案: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治思想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法治思想。14.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以《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为代表,主要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宪政运动的历史;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之中,特别强调民主建国的重要意义。15.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宪政运动的历史分析,提出了哪三条重要论断? 答案:(1)在中国谁要搞封建帝制已经很困难了,因为民主宪政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2)中国近代宪政史证明,资产阶级专政的宪政在中国是行不通的;(3)中国宪政的前途在于新民主主义宪政。1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法治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主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答案: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三是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

重要内容;四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五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18.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1)民为邦本的思想,诸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公正执法的思想,譬如“法不阿贵”“刑无等级”;(3)以法治国的思想,法家是以法治国思想的倡导者;(4)礼法并用的思想,把“严刑峻法”与 “和为贵”等结合起来。19.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至上论等。20.中国为什么不能借鉴所谓的三权分立? 答案:中国不能借鉴所谓的三权分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我国的政体与国体,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其要害就是否定人民的最高决策权和最后的监督权,否定作为我国根本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际上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当然是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21.对西方社会是不是存在真实的司法独立问题,现代西方法学家是如何评价的? 答案:对西方社会是不是存在真实的司法独立问题,现代西方法学家认为,司法不可能独立于政治,在西方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真正独立于政治的司法,政治始终保持着对司法的控制和影响力。司法独立的真正含义是“具体案件判决的做出没有受到任何直接的外部干预。”这既是司法独立的底线,也是司法独立的上限。这个意义上的独立,实际上指的是审判独立。22.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答案:(1)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其成就;(2)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概况及制度剧变;(3)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经验及其教训。23.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有哪些? 答案:(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增强;(4)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6)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7)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8)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24.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答案:(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2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26.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划分为哪四个阶段? 答案:(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2)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3)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载入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27.邓小平的法治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可以概括为九个方面:(1)法制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4)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5)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6)死刑不能废除;(7)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8)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9)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28.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9.依法治国的理念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依法治国的理念主要包含着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等内容。30.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答案:(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明确提出的战略方针;(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1.为什么说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答案: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宪法也是一切其他法律的渊源和保障。32.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 答案: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是指:(1)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触;(3)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全国性法律相抵触,必须确保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体遵行;(4)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5)有些地方和部门制定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对策”,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33.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是权力制约? 答案:(1)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权益;(2)没有权力制约,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3)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与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34.权力制约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答案:(1)要求职权法定;(2)要求有权必有责;(3)要求用权受监督;(4)要求违法受追究。35.有权必有责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案:(1)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法律授予了权力,同时也就意味着赋予了责任;(2)被法律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6.保障人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2)保障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3)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4)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37.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哪些? 答案:包括: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继承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劳动权,休息权,男女平等权、男女同工同酬权,知识产权,社会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结婚和离婚的自由,从事和参加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等权利。38.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2)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3)公平正义是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3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含义有哪些? 答案:(1)平等对待,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2)反对特权,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都不得使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和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3)禁止歧视,不允许使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40.平等对待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案:平等对待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主要含义有三层:一是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一律平等,所有公民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都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二是对所有公民平等适用法律。法律对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予以保护,对所有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是同种情形同等处理。41.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2)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3)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42.党的政策与法律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是法律的灵魂和精髓,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2)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党的政策法律化,上升为国家意志,能够获得有力的实施保障;(3)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43.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答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44.怎样自觉遵守法律? 答案:(1)坚持奉公守法;(2)严格依法办事;(3)维护法律权威。45.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1)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

利;(3)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都承担着依法行使权利的义务;(4)不能只讲义务、不讲权利,也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46.什么是依法执政? 答案:(1)坚持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2)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3)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47.什么是公民法律素质? 答案:公民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因素条件,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48.我国有哪几个宪法修正案? 答案: 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宪法修正案。49.如何正确吸收、借鉴国外法治经验? 答案:我们在吸收、借鉴国外法治经验时,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认清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认清我国与西方国家法治制度的联系和区别,不以西方国家的法治理念、法治模式来评判社会主义法治,不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特别是不能把西方国家已经抛弃的陈旧做法当作经验来学习。50.近年来,在法治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盲目崇拜、片面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价值观念;二是“左”的思想和封建主义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敌对势力通过在法治思想领域制造混乱,企图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遏制中国的发展。

二、单选题(25题): 1.(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2.(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A 服务大局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3.(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4.(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A 服务大局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5.(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A)的统一。A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 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7.“三个至上”是指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C)。A宪法至上 B 法律至上 C 宪法法律至上 D国家至上 8.马克思关于法与经济关系的论述,最早体现在(C)一书中。A 《德

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首先反映在(A)一书中。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10.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体现在(B)一书中。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11.马克思关于法的职能的论述,体现在其毕生巨著(D)一书中。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12.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D)之中。A《 共同纲领》 B 1954年宪法 C 《实践论》 D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3.“法不阿贵”、“刑无等级”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C)的体现。A依法治国思想 B 民为邦本思想 C 公正执法思想 D 礼法并用思想 14.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渊源于古希腊(A)的法治理论。A 亚里斯多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卢梭 15.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发端于(B)A 文艺复兴运动 B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C 资产阶级革命 D圈地运动 16.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形成于(C)的过程中,完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A 文艺复兴运动 B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C 资产阶级革命 D垄断资本主义 17.(A)是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精华,我们应该合理地借鉴。A 权力制约论 B 人民主权论 C 天赋人权论 D 法律至上论 18.我国第一部宪法是(B)。A 《共同纲领》 B 1954年宪法 C 1982年宪法 D 1993年宪法修正案 19.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是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报告?(B)A十六大报告 B 十五大报告 C 第十四大报告 D 第十三大报告 20.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是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报告?(A)A十七大报告 B十六大报告 C 第十五大报告 D 第十四大报告 21.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的,是哪部宪法修正案?(C)A 1988年修正案宪法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 2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哪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的?(D)A 1988年修正案宪法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 23.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是(C)。A 公正执法 B 审判独立 C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D有法可依 24.(D)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

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A 秉公执法 B 审判独立 C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D法制完备 25.(B)是现代人权的核心。A知识产权 B公民和政治权利 C 劳动权 D发展权

三、多选题(25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A C D)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A 公平正义 B严格执法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政治性、人民性、(B D)四个基本特征。A 统一性 B 科学性 C系统性 D 开放性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坚持(A D)和依法治国的统一。A 党的领导 B有法可依 C违法必究 D 人民当家作主 4.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法与经济的关系、(AB D)、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关于法律权威和关于法的职能的经典论述等。A 关于法的本质 B 关于人权 C 关于严格遵守法律 D 关于人民主权 5.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明确指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反映在下列哪些著作之中?(A D)A 《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德意志意识形态》 6.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的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选项之中?(A B)A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B 《共同纲领》 C 1954年宪法 D 《论十大关系》 7.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些思想?(A C)A 公平正义思想 B 公正执法思想 C权力制约思想 D 礼法并用思想 8.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A B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至上论等等。A 人民主权论 B 基本人权论 C契约自由论 D 权力制约论 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是有法可依、(A B D)。A 有法必依 B 执法必严 C违法必纠 D 违法必究 10.合法合理的主要含义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 C D)? A.合乎法律 B.裁判中立 C.利益均衡 D.理情兼顾 11.程序正当的主要含义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 A充分参与 B裁判中立 C程序公开 D程序约束 12.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A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 B可以机械执法、就案办案 C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是最终的根本标准 D可以执法违法、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 13.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法治思想,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B C D): A死刑不能废除 B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C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D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 14.依法治国的理念不包含以下哪些选项的内容?(C D)A 法制完备 B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C文明执法

D 程序公开 15.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庄严地载入宪法,那么,人民群众享有的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是下列哪些选项?(C D)A 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B 政治权利 C 生存权 D 发展权 16.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ABC)A 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B 劳动权 C 知识产权 D 发展权 17.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B D)A 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B生存权 C 知识产权 D 发展权 18.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合法合理 C程序公正 D及时高效 19.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合法合理的含义?(B C)A 利益均衡 B 裁判中立 C程序公正 D理情兼顾 20.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程序正当的含义?(A D)A 利益均衡 B 裁判中立 C程序公正 D理情兼顾 21.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B D)A反对特权 B 合法合理 C禁止歧视 D 程序公开 22.下列选项中关于权力制约的说法有哪些是正确的?(A B)A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B 职权法定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C权力制约关键在于规范公权力和私权利 D 权力制约要求阳光操作 23.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权力制约的要求?(B D)A要求职权由法定 B 要求公平正义 C要求有权必有责 D 要求程序正当 24.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有哪些是不正确的?(BCD)A基本形成 B 尚未形成 C正在形成 D 已经健全 25.我国的司法权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 B C D)A侦查权 B 检察权 C审判权 D 执行权

四、判断题(20题): 1.职权由法定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对)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对)3.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应为基本特征)。(错)4.执法为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对)5.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现代人权的核心。(错)6.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错)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错)8.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错)9.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对)10.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对)1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对)12.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对)13.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对)14.用政策指引立法方向,实现政策的法律化,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根本途径。

(对)15.男女平等权、男女同工同酬权不属于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错)16.受教育权、知识产权属于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错)17.结婚和离婚的自由不属于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对)18.社会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属于人民群众的生存权。(错)1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应为公民的政治权利)。(错)20.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理想模式。(对)

第二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简编版)

前言

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为部署、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中央政法委组织编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提炼概括,编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简编版),目的是便于广大政法干警携带学习。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2006年4月

第一章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部分高低、贵贱、贫富、性别、职业、民族、信仰等,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必须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社会主义法治之下,绝不允许一部分人成为“法外之民”的现象存在。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样需要彻底清楚。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这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人违了法却能逍遥法外,那么,法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就不可能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没有法律权威就没有秩序。维护法律权威,一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二是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三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触,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全国性法律相抵触,必须确保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体遵行。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从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对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讲价钱、打折扣,甚至制定和实施一些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对策”,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四是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现在执法活动中出现的“执法难”、袭警等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少数执法部门执法不公而影响了执法公信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切实解决执法不公,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办事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权由法定。无法定授权的执法就是越权,就是对法律权威与尊严的损害。现实生活中,一些执法机关及干警职权法定观念淡漠,执法越位、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没有罚款权却实施罚款,没有收费权却收费或变相收费等等。越权就是违法行为,违背了依法办事的要求。二是有权必有责。行使法定权力,就必须对行使权力的过程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肩负着法定职责而不履行、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三是用权受监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权。政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四是违法受追究。执法者违法对法治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只有执法者的违法行为都毫无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惩罚,才能给整个社会树立依法办事的良好示范。

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 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法律素养。政法干警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法制观念,打牢严格执法、正确履行职责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一个执法者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法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二)坚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从而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就要做到: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三)模范遵守法律。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反之,会为全社会树立不尊法、不守法的恶劣典型。因此,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四)自觉接受监督。每个政法部门,每个政法干警,都要自觉地而不是消极地、真诚地而不是应付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不能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司法权力也不例外。

第二章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政法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高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稳定,不能对群众反映的权益受侵害的案件麻木不仁,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重罪轻判,甚至包庇违法犯罪。必须妥善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二)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政法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政法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好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政法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支持、不配合,就会耳不聪、目不明。因此,解决案多人少、警力不足的矛盾,解决一些地方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问题,都要注重从专群结合中找出路。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我们党一直把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奋斗目标。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切实树立维护社会秩序与保护人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

政法工作要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都要立足本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执法为民的要求。

(一)勤政守法。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是把法律规定贯彻落实好,把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好,把责任认真履行好。在我国,法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政法部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这些法律变成现实,就是最好的执法为民。勤政守法,执法为民,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坚决杜绝乱作为,有效防止不作为。乱作为主要是一些政法机关和干警违反法律程序和实体规定,为谋取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滥用执法权力,乱罚款、乱收费、乱扣押、乱查封、乱冻结,非法插手经济案件等,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作为则是政法机关和干警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工作不敬业,缺乏热情,有警不出,有案不立,久拖不决等,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合理诉求。乱作为和不作为,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以及政法机关的形象,必须在工作中坚决克服。

(二)甘当公仆。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自觉做人民的勤务员。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服务强化管理,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人民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不能以加强管理之名损害群众利益,更不能以管理为手段谋取个人或部门利益。要弘扬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三)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政法机关文明执法,还有助于妥善化解矛盾,密切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信任。

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服务热情。对待群众说话和气,态度和蔼,办事热情,服务周到,考虑细致,多为群众提供便利,不给群众增加麻烦。就是要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尊重行政管理相对人和案件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不污辱、不挖苦、不嘲讽;既要体现法律的威严,但又不能去辱骂、威胁恐吓执法对象;对待所有当事人都要耐心听取陈述、申辩和申诉,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决定对当事人的态度。

(四)清正廉洁。执法者是否清正廉洁,是为公执法还是为私执法的集中体现。保持清正廉洁,是人民群众对政法干警的基本道德期待,是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的严格要求。做到清正廉洁,就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处理私情与法律的关系,铁面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不枉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三章

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

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政法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对于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而言,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必须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合法合理。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便是确保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法律是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涵着公平正义的精神: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就是合乎了公平正义的形式要求。

同时,执法者还必须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一是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现实中,有的政法机关把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作为创收渠道,为干警制定罚款指

标;有的政法机关为保护本地利益争案件管辖权,等等。凡此种种,执法权力被用于法律规定之外的目的,这显然是滥用职权,与公平正义相违背。二是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对犯罪分子处罚的轻重应当与其所犯罪行轻重相当,罚当其罪,不能重罪轻罚,也不能轻罪重罚。行政处罚也是如此,畸轻畸重就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三是同样情形同样处理。这一方面是法律自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公众对公平合理的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有助于遏制执法权力的滥用、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权威。

(二)平等对待。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具体方式。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反对特权。反对给予同等条件者不同的待遇。二是禁止歧视。不允许对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主体有歧视行为。

(三)及时高效。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一个旷日持久的官司,可以把—个家庭、一个企业拖垮,虽然最终赢了官司,但公平正义已大打折扣。要着力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着力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四)程序公正。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所在。程序公正不仅是实体公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正当的法律程序,对于限制随意性、化解矛盾、缓解冲突、补救权利;防止权力滥用、树立政法队伍形象,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政法干警要切实遵守程序规范,严格按照程序规则办事。

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 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秉公执法。这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政法干警在执法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出于公心,维护公益;摒除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态度公允,不偏不倚。

(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贯彻这一重要原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一要严把证据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既不搞有罪推定,也不能简单搬用“疑罪从无”。二要严把法律关。努力提高法律水平,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实现公平和正义。

(三)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目前,在一些政法干警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只重视案件的处理结果,却忽视了案件的处理程序,违法调查、违法取证;有的在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行事,将法定程序放在一边;有的只在口头上重视程序,在实践中却把程序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把程序当作累赘和羁绊。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往往达不到实体公正,而且还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损害了政法机关的形象,甚至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四)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均衡。政法机关在执法中应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而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执法公正为借口,任意延长办案时限,甚至久拖不决,最终损害的是公正本身;以提高办案效率为借口,刑讯逼供,违法取证,任意损害当事人应有的权利,更谈不上公正。

(五)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执法公开,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实行执法公开,使执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消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法不公的疑虑,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同时,执法公开也是保障公民对政法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措施。

第四章

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保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大局要求各级

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强化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的措施,全面发挥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法工作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应当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依法查处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犯罪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改革发展的成果。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审理好各类经济纠纷案件,调整经济社会关系,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

(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政法工作保障服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强化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反窃密、防范处置邪教工作,防止各种敌对势力插手利用我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制造混乱。必须严格公正执法,依法保障公民的各种民主权利。加强行政审判,促进依法行政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影响,依法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法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依法保障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顺利发展。要做好扫黄打非、禁毒禁赌等工作,依法查处卖淫嫖娼、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以及暴力、色情出版物和网站等,净化思想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氛围。要依法打击盗版行为,查处非法出版物,保护著作权等不受

侵犯,保障良好的创作环境,努力为繁荣文化事业服务。

(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法工作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增强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树立维护稳定的观念,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执行从轻、减轻、不起诉、缓刑、社区矫正等规定,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依法制裁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虐待家庭成员等不友爱行为,促进形成和睦的社会、家庭与人际关系。审理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 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胸怀大局。每一名政法工作者尤其是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时刻想着大局,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中谋划和部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立足本职。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一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的各个环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政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整体效能。二是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三是强化法律调节和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关系协调。

(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是服务大局的关键。政法干警只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才能服务好大局。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服务大局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是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既不能离开法定职能去“服务”大局,甚至干一些明显超出政法机关法定职能的事,也要防止不顾大局孤立地抓政法工作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放在地方和部门的局部工作和利益之上,绝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为了某个地方、部门、单位 的局部利益,置全局利益和法制统一于不顾,搞执法特殊化,破坏社会主义法治,妨碍和影响大局。

三是要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具体执法活动首先应当以执法的质量和水平来衡量,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

决不能做违法的事。但也决不能就案办案,造成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人民群众不满意。执法活动必须统筹考虑具体公平正义与社会公平正义,统筹考虑执法活动的

社会评价和导向作用,既要反对只讲法律效果不讲社会效果,机械办案、机械执法,也要反对只讲社会效果而不讲法律效果,甚至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

第五章

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也是由政法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广大政法干警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在各项政法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这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表现在: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另—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既领导人民制

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

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二)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党的政策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第二,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党的政策被制定为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能够获得有力的实施保障。第三,贯彼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比如,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方面,针对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刑事犯罪活动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气焰嚣张的情况,提出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要求政法机关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和时限内做好刑事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条件的,也应依法从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刑事执法中,自觉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就能突出打击重点,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但贯彻落实这个政策,必须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实现。

(三)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主要任务是领导和推动政法机关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对政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及时发现和解决政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推动政法机关依法打击犯罪,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司法改革;加强政法队伍、政法领导班子建设,改善政法机关的执法环境和条件。党的领导要坚持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支持政法机关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插手、不干预司法机关的正常司法活动,不代替司法机关对案件定性处理,不指派政法机关处理法定职责以外的事务。

坚持党的领导要求政法干警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一)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对广大政法干警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动摇,时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人民警察、人民检察官、人民法官,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还要严格遵守党章,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作中的指导地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牢占领法学舆论阵地。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和广大干警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那些企图打着依法治国和“司法独立”幌子否定党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利用司法个案炒作诋毁党和政府形象的错误言行,要增强鉴别力,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和含义,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议落实到各项执法活动中。同时,要自觉服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政法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各级政法机关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不折不扣严格认真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要加强政法机关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要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增强干警严格公正执法的自觉性。要在执法实践中切实发挥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在全体干警中的政治影响力和业务带头作用。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织金县第六中学 卢春凤

2010年4月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对加强教职工思想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教职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势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本人结合本职工作从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及内涵,对教师队伍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指导实践等方面谈些体会。

理念是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类型”。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观念,是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对法律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教师队伍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这一理念指导教育行为。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呢?

首先,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基本内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教育目标和教育发展方向发生错误,教育方向和教育行为都可能被扭曲,给学生、家长和社会造成损失。教师队伍应该努力提高法律素养,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教育。

第二,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其基本含义是:在法律制定之后,任何人和组织的社会活动都要受到既定法律的约束和规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随意废法和立法,强调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和一致性,认为在法律面前,只有首先承认形式的合理性,才能承认实质的合理性。这是法治建立的基本要求。

第三,法治代表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即体现为一整套关于法律、权利、权力等问题的原则、观念和价值体系,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和需要,成为人们设计法律制度的价值标准和执行法律的指导思想。对人类法治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和提炼,我们认为当代法治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包括:法律至上、善法之治、平等适用、制约权力、权利本位、正当程序等内容。

第四,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师队伍要切实增强党性观念,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法律。

总体来说,经过加强依法执教,教师学法、知法、用法的训练,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也应当看到,教师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律意识淡漠,教学不文明,教师不作为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与一些教师法治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头脑。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三、二、一级适用)

一、单项选择(5)

1、(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易)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2、(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易)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3、(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易)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

4、执法为民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理念,其核心是政法工作必须坚持做到(B)(中)

A、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的一切利益

B、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维护和保障广大公民的一切利益

D、维护和保障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

5、(A)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

A、人民当家作主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公民言论自由D、党的绝对领导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ABCDE)等方面。(易)

A、依法治国的理念B、执法为民的理念C、公平正义的理念

D、服务大局的理念E、党的领导的理念

2、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含义包括(ABCD)。(中)

A、合法合理 B、平等对待 C、及时高效 D、程序公正 E、文明执法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其具体内容包括(ACD)(易)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公民的社会地位一律平等

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D、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4、严格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具体有以下(ABDE)等方面的含义。(难)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侵权须赔偿

D、用权受监督E、违法受追究

5、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其目标要求有(ABCDE)(易)

A、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

B、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C、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D、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

E、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判断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A)(易)

A、正确B、错误

2、所谓程序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B)(中)

A、正确B、错误

3、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A)(中)

A、正确B、错误

4、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保障,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B)(中)

A、正确B、错误

5、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效率是法律公正实现的重要条件。(A)(难)

A、正确B、错误

6、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A)(易)

A、正确B、错误

7、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A)(易)

A、正确B、错误

8、公平主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社会道德容许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B)(易)

A、正确B、错误

9、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A)(易)

A、正确B、错误

10、党的政策和法律在本质和表现形式上都不同,两者没有联系。(B)(易)

A、正确B、错误

第五篇: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前 言

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为部署、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中央政法委组织编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提炼概括,编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简编版),目的是便于广大政法干警携带学习。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2006年4月

第一章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高低、贵贱、贫富、性别、职业、民族、信仰等,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必须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社会主义法治之下,绝不允许一部分人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另一部分人成为“法外之民”的现象存在。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样需要彻底清除。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这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社会中,如

果有人违了法却能逍遥法外,那么,法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就不可能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没有法律权威就没有秩序。维护法律权威,一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二要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三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触,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全国性法律相抵触,必须确保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体遵行。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从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对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讲价钱、打折扣,甚至制定和实施一些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对策”,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四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现在执法活动中出现的“执行难”、袭警等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少数执法部门执法不公而影响了执法公信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切实解决执法不公,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办事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权由法定。无法定授权的执法就是越权,就是对法律权威与尊严的损害。现实生活中,一些执法机关及干警职权法定观念淡漠,执法越位、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没有罚款权却实施罚款,没有收费权却收费或变相收费等等。越权就是违法行为,违背了依法办事的要求。二是有权必有责。行使法定权力,就必须对行使权力的过程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肩负着法定职责而不履行、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三是用权受监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权。政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四是违法受追究。执法者违法对法治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只有执法者的违法行为都毫无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惩罚,才能给整个社会树立依法办事的良好示范。

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法律素养。政法干警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法制观念,打牢严格执法、正确履行职责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一个执法者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法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二)坚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从而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就要做到: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三)模范遵守法律。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反之,会为全社会树立不尊法、不守法的恶劣典型。因此,模范遵守

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四)自觉接受监督。每个政法部门,每个政法干警,都要自觉地而不是消极地、真诚地而不是应付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不能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司法权力也不例外。

第二章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政法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高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稳定,不能对群众反映的权益受侵害的案件麻木不仁,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重罪轻判,甚至包庇违法犯罪。必须妥善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二)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政法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政法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好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政法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支持、不配合,就会耳不聪、目不明。因此,解决案多人少、警力不足的矛盾,解决一些地方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问题,都要注重从专群结合中找出路。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我们党一直把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奋斗目标。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护行政

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切实树立维护社会秩序与保护人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

政法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都要立足本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执法为民的要求。

(一)勤政守法。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是把法律规定贯彻落实好,把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好,把责任认真履行好。在我国,法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政法部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这些法律变成现实,就是最好的执法为民。勤政守法,执法为民,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坚决杜绝乱作为,有效防止不作为。乱作为主要是一些政法机关和干警违反法律程序和实体规定,为谋取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滥用执法权力,乱罚款、乱收费、乱扣押、乱查封、乱冻结,非法插手经济案件等,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作为则是政法机关和干警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工作不敬业,缺乏热情,有警不出,有案不立,久拖不决等,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合理诉求。乱作为和不作为,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以及政法机关的形象,必须在工作中坚决克服。

(二)甘当公仆。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自觉做人民的勤务员。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服务强化管理,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人民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不能以加强管理之名损害群众利益,更不能以管理为手段谋取个人或部门利益。要弘扬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三)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政法机关文明执法,还有助于妥善化解矛盾,密切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信任。

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服务热情。对待群众说话和气,态度和蔼,办事热情,服务周到,考虑细致,多为群众提供便利,不给群众增加麻烦。就是要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尊重行政管理相对人和案件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不污辱、不挖苦、不嘲讽;既要体现法律的威严,但又不能去辱骂、威胁恐吓执法对象;对待所有当事人都要耐心听取陈述、申辩和申诉,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决定对当事人的态度。

(四)清正廉洁。执法者是否清正廉洁,是为公执法还是为私执法的集中体现。保持清正廉洁,是人民群众对政法干警的基本道德期待,是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的严格要求。做到清正廉洁,就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处理私情与法律的关系,铁面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不枉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三章 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政法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对于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而言,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必须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合法合理。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便是确保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法律是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涵着公平正义的精神。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就是合乎了公平正义的形式要求。

同时,执法者还必须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一是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现实中,有的政法机关把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作为创收渠道,为干警制定罚款指标;有的政法机关为保护本地利益争案件管辖权,等等。凡此种种,执法权力被用于法律规定之外的目的,这显然是滥用职权,与公平正义相违背。二是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对犯罪分子处罚的轻重应当与其所犯罪行轻重相当,罚当其罪,不能重罪轻罚,也不能轻罪重罚。行政处罚也是如此,畸轻畸重就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三是同样情形同样处理。这一方面是法律自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公众对公平合理的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有助于遏制执法权力的滥用、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权威。

(二)平等对待。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具体方式。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反对特权。反对给予同等条件者不同的待遇。二是禁止歧视。不允许对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主体有歧视行为。

(三)及时高效。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一个旷日持久的官司,前以把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拖垮,虽然最终赢了官司,但公平正义已大打折扣。要着力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着力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四)程序公正。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所在。程序公正不仅是实体公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正当的法律程序,对于限制随意性、化解矛盾、缓解冲突、补救权利、防止权力滥用、树立政法队伍形象,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政法干警要切实遵守程序规范,严格按照程序规则办事。

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秉公执法。这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政法干警在执法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出于公心,维护公益;摒除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态度公允,不偏不倚。

(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贯彻这一重要原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一要严把证据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既不搞有罪推定,也不能简单搬用“疑罪从无”。二要严把法律关。努力提高法律水平,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实现公平和正义。

(三)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目前,在一些政法干警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只重视案件的处理结果,却忽视了案件的处理程序,违法调查、违法取证;有的在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行事,将法定程序放在一边;有的只在口头上重视程序,在实践中却把程序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把程序当作累赘和羁绊。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往往达不到实体公正,而且还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损害了政法机关的形象,甚至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四)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均衡。政法机关在执法中应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而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执法公正为借口,任意延长办案时限,甚至久拖不决,最终损害的是公正本身;以提高办案效率为借口,刑讯逼供,违法取证,任意损害当事人应有的权利,更谈不上公正。

(五)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执法公开,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实行执法公开,使执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消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法不公的疑虑,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同时,执法公开也是保障公民对政法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措施。

第四章 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保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大局要求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强化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全面发挥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法工作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应当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依法查处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犯罪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改革发展的成果。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审理好各类经济纠纷案件,调整经济社会关系,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

(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政法工作保障服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强化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反窃密、防范处置邪教工作,防止各种敌对势力插手利用我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制造混乱。必须严格公正执法,依法保障公民的各种民主权利。加强行政审判,促进依法行政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影响,依法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法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依法保障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顺利发展。要做好扫黄打非、禁毒禁赌等工作,依法查处卖淫嫖娼、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以及暴力、色情出版物和网站等,净化思想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氛围。要依法打击盗版行为,查处非法出版物,保护著作权等不受侵犯,保障良好的创作环境,努力为繁荣文化事业服务。

(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法工作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增强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树立维护稳定的观念,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执行从轻、减轻、不起诉、缓刑、社区矫正等规定,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依法制裁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虐待家庭成员等不友爱行为,促进形成和睦的社会、家庭与人际关系。审理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胸怀大局。每一名政法工作者尤其是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时刻想着大局,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人大局中谋划和部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立足本职。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一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的各个环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政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整体效能。二是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三是强化法律调节和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关系协调。

(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是服务大局的关键。政法干警只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才能服务好大局。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服务大局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是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既不能离开法定职能去“服务”大局,甚至干一些明显超出政法机关法定职能的事,也要防止不顾大局孤立地抓政法工作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放在地方和部门的局部工作和利益之上,绝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为了某个地方、部门、单位的局部利益,置全局利益和法制统一于不顾,搞执法特殊化,破坏社会主义法治,妨碍和影响大局。

三是要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具体执法活动首先应当以执法的质量和水平来衡量,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违法的事。但也决不能就案办案,造成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人民群众不满意。执法活动必须统筹考虑具体公平正义与社会公平正义,统筹考虑执法活动的社会评价和导向作用,既要反对只讲法律效果不讲社会效果,机械办案、机械执法,也要反对只讲社会效果而不讲法律效果,甚至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

第五章 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也是由政法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广大政法干警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在各项政法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这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表现在: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

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二)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党的政策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第二,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党的政策被制定为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能够获得有力的实施保障。第三,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比如,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方面,针对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刑事犯罪活动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气焰嚣张的情况,提出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要求政法

机关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和时限内做好刑事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条件的,也应依法从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刑事执法中,自觉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就能突出打击重点,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但贯彻落实这个政策,必须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实现。

(三)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主要任务是领导和推动政法机关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对政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及时发现和解决政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推动政法机关依法打击犯罪,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司法改革;加强政法队伍、政法领导班子建设,改善政法机关的执法环境和条件。党的领导要坚持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支持政法机关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插手、不干预司法机关的正常司法活动,不代替司法机关对案件定性处理,不指派政法机关处理法定职责以外的事务。

坚持党的领导要求政法干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一)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对广大政法干警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动摇,时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人民警察、人民检察官、人民法官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还要严格遵守党章,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牢占领法学舆论阵地。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和广大干警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那些企图打着依法治国和“司法独立”幌子否定党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利用司法个案炒作诋毁党和政府形象的错误言行,要增强鉴别力,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和含义,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议落实到各项执法活动中。同时,要自觉服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政法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各级政法机关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不折不扣严格认真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要加强政法机关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增强干警严格公正执

法的自觉性。要在执法办案实践中切实发挥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在全体干警中的政治影响力和业务带头作用。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学习感受范文

    “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为了加强依法治国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提高国家机关的依法办事能力,强化社会群体特别是法律工......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版 论述邹建章 发布于2014年9月3日 20: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是一些需要背诵的材料,现根据司法考试大纲的内容,做一个缩写的背诵版,供大家备考参考。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属性 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伐谈社套盆义法治理套与公安执法实线程保华刘刚 摘要: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定义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我国人民当家作......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做出来的重大决策。自从党中央确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国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国民义局导、心质价命证)(国民一起捣乱)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于措施落实今年2月在全州检察长会议上,薛献斌检察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6年要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4月下旬,高检院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