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8:4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本站推荐]》。

第一篇: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本站推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巴中山源健康文化管理中心

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药费用高,是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我们要应用养生保健的方法,做到未病先防,防止该疾病的发生。如若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则加强病后调养,防止疾病复发,不引发严重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1、精神情志养生保健

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变与性格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精神养身至关重要。

1.1存善念、吐善言、行善事、结善缘

养生贵在养得,自古有“仁者寿,德者仁”的说法。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做善事后,大脑会分泌一种称为“内啡肽”的物质。在内啡肽的作用下,让人处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1.2 心情好,一天笑三笑

调动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消除紧张、恐惧、焦虑、郁闷等情绪引起的心理障碍,对于调治心脑血管疾病十分重要。一天笑三笑,活心又护肝。开怀大笑时,加速血液流动,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使大脑清晰,心脏跳动有力,还能降脂、减肥。开怀大笑时,使面肌运动,胸肌伸展,胸廓扩展,肺活量增大,腹肌收缩,身体得到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开怀大笑时,大脑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天然镇痛剂,缓解关节、头、背、胸等部位的疼痛,并使人产生快感,全身舒畅,烦恼一扫空。

1.3性格平和

脾气暴躁、性格乖戾(li)、情绪激动是引起血压波动的重要诱因。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理智的控制情感的发作,不动怒,不动恼,以淡散容人之心看待世事风云,远离是非尘嚣之境,即使遇有不平之事也要制心忍性,尽量克制忿恨,以免酿成意外之祸。

1.4娱乐适中

为了调畅情志,和悦精神,要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均可益人心智,怡神养性,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治。尤其是音乐、书法、绘画及养花养鸟养鱼等活动,动中有静,以静为主,最是陶冶性情,解郁制怒,大有裨益。

2、生活起居养生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所以生活方式的调整,起居饮食的调理,不良习惯的纠正是本病的基本保健。2.1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是保证血压在内的一切生理活动正常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再去起床、吃饭、锻炼、用脑、学习、午睡、休闲、大便、就寝等均应定时,形成准点的生物钟。

心脑血管病人必须养成晨起或早餐后排便的习惯,心脑血管病死亡总数中的1/2与排便有关,如厕时用力排便,导致心梗、脑梗突发。有便秘的病人要定时到马桶上坐一坐,但不能和排便较劲。排不出来千万不要勉强,以防意外。2.2居室静雅

居室内外栽花种树,环境整齐美观,可使人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缓解疲劳而使血压趋于稳定。声学研究证明大于85dB的噪音能对人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噪声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居室环境以淡绿色为主,灯光以柔和的白炽光为宜,窗帘以淡蓝色为佳。2.3睡眠有度

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血压降低,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睡前走步,以略感疲劳为度;二是睡前热水泡脚,边洗边搓按压涌泉穴;三是愉快平静入睡;四是睡前喝牛奶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提供合成对睡眠有利的五胫色胺的原料;五是睡前不喝咖啡、浓茶等兴奋中枢神经之物,不看惊险刺激的电视电影

小说等;六是晚饭宜少、宜食、宜消化的食物;七是养成定时就寝的好习惯,最好在22点左右上床,此时最易入睡;八是调适睡姿,最佳的睡眠体位是右侧卧位,因老年人舌根和咽喉部软组织松弛,不宜仰卧而眠,因此部位易堵塞呼吸道而致呼吸困难、机体缺氧;九是养成午睡的习惯,时间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以躺着睡为好,不能靠着沙发午睡或伏案而睡。2.4限制体重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大于24者为肥胖症。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体重减少10%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左心室肥厚得到改善。减轻体重可采取限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运动量,戒酒、限盐等方式。2.5穿着宽松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穿着以“三松”为要:裤带宜松,研究表明因病人有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过分勒紧裤带会增加相应部位血液流动阻力,间接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衣领宜松,不宜穿高领服装和系领带,高领和领带容易刺激颈动脉,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使血压和心率骤降,造成脑供血不足而晕厥;穿鞋宜松,多穿布鞋,鞋带过紧同样会使相应部位血流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2.6注意生活细节 2.6.1季节

秋冬寒冷季节因血管收缩,血液粘稠,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冬至等重要节气,以及农历每月十五前后,因为节气影响和月项运动的变化,容易致血管内外压强差变大,血压波动,使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

清晨6—9时由于血压的晨将现象,是心脑血管患者的危险时刻,猝死多发生于此时,要注意不要急躁、紧张、生气、过度用力、急赶车、运动等。

餐后1小时血压下降,易致昏厥、心绞痛甚至死亡,故本病患者进餐应适可而止,避免暴饮暴食。2.6.2起床、沐浴等

心脑血管病人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可赖床五分钟,待心率、血压、呼吸、内分泌 功能等较为平稳后再慢慢起床。起床要遵循三个“半分钟”,即坐起后停半分钟,双腿垂于床半分钟,站起后在床前站立半分钟。实践证明赖床5分钟和三个“半分钟”,有利于心脑血管病人的康复。

沐浴水温冷热适度以35度左右为宜;不宜饭后立即洗浴,洗浴动作不宜过快过猛;入浴时间不宜过长;酒后或过度疲劳时不宜入浴,不到公共浴室去洗浴。2.6.3戒烟限酒忌浓茶

心脑血管病人应戒烟,烟草中含尼古丁和微量元素镉较多,吸入过多会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研究发现吸一支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0-25mmHg.长期大量吸烟引起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同时吸烟还可影响血糖血脂代谢,促使血栓现成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人最好戒酒。我国的人群调查发现酒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发病率成正比。可以适量饮用绿茶。忌用辛辣和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等。

3、食疗药膳养生保健

饮食调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减少并发症。本病的饮食要坚持合理结构,粗粮素食为主、饥饱适中、清淡饮食等原则。人均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克,老年人应该控制在4克。钾每日摄入量应在90毫摩尔,钙每日需摄入800毫克。膳食中尽量减少动物性脂肪,多选用植物油,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高血压有一

定作用。每天烹调油的用量不超过25克,减少糖和甜食的摄入。防止食物过甜、过咸、过腻。3.1“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饮食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两句话。一是每天1袋奶,二是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三是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每份相当于50克瘦肉、100克豆腐、一个鸡蛋、25克黄豆、100克鱼虾或100克鸡鸭,有肾损害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四是四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每日500克蔬菜水果(400克蔬菜,100克水果)。红指红葡萄酒每日饮用50-100毫升(红葡萄酒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黄指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黄色蔬菜;绿指绿茶(茶多酚有抗氧化自由基、抗动脉硬化和防癌作用);白指燕麦粉和燕麦片(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黑指黑木耳(有显著的抗血凝、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胆固醇的作用)。3.2药膳

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众多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膳食疗方,近几十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又发展了针对性强的药膳方。

三红汤:枸杞子10克,山楂10克,红枣10枚煮水代茶饮。有降脂、抗凝作用。

芝麻核桃粉:黑芝麻2000克,核桃粉300克,红糖50克,研末,每日两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有滋补肾阴肾阳,润燥减压作用。

天麻橘皮饮:天麻10克,鲜橘皮20克,水煎代茶饮,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作用。

菊楂决明饮:菊花10克,生山楂、草决明各15克,三药同煎,去渣取汁,调入适量冰糖,代茶饮。有清肝熄风、活血化瘀,顺畅通便作用。

陈皮山楂钩藤茶:陈皮、山楂、钩藤各10克,乌龙茶5克,泡茶饮,有化痰降脂、降压减肥作用。

参七炖鸡:人参6克,三七粉3克,鸡肉25克,水200毫升,放入瓦盅,隔水炖熟,油

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本病气虚血瘀病人。

白果核桃粥:白果12颗,核桃30克,大米40克,水适量,煲粥,油盐调味食用。有降脂作用。

4、按摩推拿养生保健

用拇指和中指握住腕关节,旋转搓动,按压腕关节处的太渊、大陵、神门穴,可每天做几次,每次5—6分钟,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按摩降压沟,百会穴、曲池穴10-20分钟,可起到平肝熄风降低血压的作用。

冠心病急剧发作时,按摩内关、合谷、曲池、人中、璮中穴可作为急救手段,有打通心包经、疏通任督二脉的作用。按摩至阳穴,能迅速缓解心绞痛,起效时间多在5—10秒,有效作用时间能持续20分钟。预防按压3-6分钟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推拿可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管顺应性增强。增强心脏泵血功能,增加每博输出量,减少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5、运动气功养生保健

运动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缓解紧张情绪,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自觉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脂、血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减少药物用量,巩固治疗效果。

本病的运动养生保健应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一般以户外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气功锻炼等节奏慢、运动量小、竞争不激烈上网项目为宜,并以自己运动后不觉疲倦为度。每次运动要达到30分钟,每周运动5次以上。

在本病的运动养生中,慢速长跑和大步走锻炼可获得满意效果。5.1慢速跑

不同的跑速对心脑血管的刺激是不同的,慢速跑对心脏的刺激比较温和。在跑步中步幅要小,主要是主动降低肌肉在每跑一步的用力强度,目的是尽可能延长跑步时间。步幅小但动作要平衡。跑程要长一点,以便将身体中的血糖消耗掉,同时还能消耗掉身体内蓄积的多余能量。这钟主动的消耗是降低血糖、血脂、缓解血压的最好方法。慢速跑要循序渐进。可以先走一段,然后在慢条斯理的跑一段,这样交替进行,最后慢慢的缩短走的时间,加大跑步的时间,直至过渡到—跑30分钟。如果你一口气可坚持30-50分钟,你的心脏健康状况非常好。5.2大步走

大步走也是锻炼心脏功能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大步走是在健步走的过程中,加大步幅的一种锻炼方法。旨在加大健步走的运动量,促进全身多部位参加活动。步幅在有氧健身健步走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步走的动作要求如下:(1)迈腿时要适当抬高腿的高度,把脚往远处放;(2)抬腿时加强后腿的蹬地力量;(3)注意双臂的摆动,双臂最好摆到与肩同高的位臵,而且不要甩,要有控制的摆动。5.3五禽戏

五禽戏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创制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相传是东汉华佗所创。现代研究认为五禽戏是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通过对人体形、意、气的调节,可改善人的精神状态,调节老年人的免疫平衡能力。五禽戏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对稳定血压,巩固远期疗效有独特作用。

第二篇: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前言:

心脑血管疾病历来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每年都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如何能使广大群众更好地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希望能通过这种通俗易懂,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科学地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本防治和保健方面知识。

1.什么是脑中风?得了脑中风怎么办?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它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为了及早就医,就要对脑中风的早期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发病急、起病突然往往是脑中风的特点之一。另外,还可以有其它表现:头痛是常见的症状,脑出血时头痛更加剧烈,还可以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伴有呕吐、恶心症状,语言障碍,病人自己既不能说,也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或者是仅能听懂,但自己不能讲话。最常见的还是语言含混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它可以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有时也表现为单个肢体活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有的病人甚至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如烫伤、割伤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严重。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不要惊慌,先将病人平卧,头稍微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肺中,同时还能防止舌、咽喉肌后坠堵塞咽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还可以测量病人血压、并保持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联系当地急救中心,尽快把病人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还应特别提到的是,有些发病初期的病人,由于症状较怪,加之对脑中风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留下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患了脑中风,一定要尽快就医。

2.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脑组织和脑干的微小的梗死,一般病灶范围0.2-15立方毫米,至CT和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愈来愈多的腔隙性梗死被证实,近年来已成为发病率较高的脑梗死类型,大约占脑梗死的20%-30%。反复发作并产生多个腔隙梗死灶又称为腔隙状态。

3.为什么有些腔隙梗死的患者CT有病灶但临床却没有症状?

CT显示病灶而临床却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又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或静止性脑梗死。目前的研究表明并非无症状,只是症状轻微,短暂易被患者忽略。另外无症状原因还决定于:1)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当病变累及内束的前肢、膝部、放射冠、基底节,外束和丘脑,并且病灶较小可以不出现症状。2)皮质下梗死也会无症状。因这些区域多半位于脑功能的相对静区,又不是神经传导束相对集中通过的部位,病变并没有影响神经系统的运动和感觉传导功能,所以也不会出现肢体的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体征。

4.为什么脑梗死患者会出现CT检查是阴性结果?

有时患者出现典型半身不遂的表现、临床医生考虑为脑卒中,但CT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1)尽管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或半身麻木现象,但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形成梗死灶,仍属于TIA阶段,自然CT扫描不出阳性病灶。

(2)CT扫描显示阳性病灶决定于病灶出现的时间和大小。脑梗死发生后,最佳显示的时间为24小时后,只有少数患者可在发病6-12小时后,CT显示出病灶。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发病6-12小时后,CT显示出病灶。大多数情况下CT在这个时段病灶可能仅显示等密度改变,不易发现阳性结果。另外还与病灶大小有关,当病灶小于5毫米,CT也不易清楚显示出病灶。

(3)还与病灶的部位有关,当病变位于脑干和小脑时,由于受后颅窝颅骨的影响,CT也多为阴性结果。

(4)此外,还与CT设备的性能有关,机器分辨率低,也会使部分脑梗死病灶显示不出。

5.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血液的唯一的营养血管,由于血管结构和走向等原因,冠状动脉比人体其他的血管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当血液中的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时,就会形成局限性斑块,这些斑块外表呈黄色斑样,故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组织坏死、崩解、并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它可使血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这就是冠心病。

因为冠状动脉具有很强大的贮备,代偿功能,所以轻度狭窄一般不会引起心脏症状,因此,一旦出现冠心病临床表现,说明冠状动脉已有了较为严重的狭窄,甚至闭塞。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卫生部1989年公布的资料,全国冠心病,即每年约24万人死于冠心病,冠心病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中老年患者。

6.冠心病的类型:

(1)隐匿型冠心病;(2)心绞痛型冠心病;(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4)心肌硬化性冠心病;(5)猝死型冠心病等五种。

7.易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哪些?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综合性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锻炼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非常复杂,在内外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下,粥样斑块或形成血栓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供血减少而引起心肌缺氧或坏死。

8.冠心病如何预防与如何控制病情发展?

一项历时3年,涉及全国11个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血管发病率有两个显著特点: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血压水平与心血管发病率成正比最为显著。调查还发现,不同危险因素发生在同一个体所产生的致病作用不是单一因素的简单相加,而呈发病危险的几何位数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危险因素水平不高的“正常”人群占总人群的70%-80%,但这部分人群中心血管病也达到了45%—55%,显示“正常”人群并不等于没有危险,因此,冠心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开始发于少儿期。这期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百岁血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冠心病的好产品。

例:纳豆让我免于手术之苦(日比夕未,女,73岁,日本静冈县)

日比夕未老太太是61岁那年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一直没当回事。一天,正和邻居聊天,突然觉得头晕、胸闷、喘不过气,昏倒在沙发上。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心肌梗塞,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此后,没过多久,我又因冠状动脉狭窄二度住院!

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容易阻塞血管,医生建议我最好切除狭窄血管,实施心脏搭桥手术。

但考虑到年纪大了,身体经不起折腾,手术一直没有做。这期间,我常用血管扩张剂和血栓溶解剂,收效甚微。

害怕病情恶化,我整日提心吊胆。后来,有朋友介绍说纳豆制品溶解血栓效果很好,于是我开始服用。耐心地服用2个月后,高压由180降到了140,吃药后胃也不难受了。又过了两个月,医生检查我的血管,结果血液变得清澈、堵塞情形大为改善,已经不需要做手术了。

9.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有哪些?

(1)注意饮食。平时要注意合理营养,控制体重,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少吃多餐,不宜过饱,不要吃太咸的食物,尽量食用植物油,饮酒可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应加以控制。多进食含钾、磷和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避免饮食,减少对心脏的压迫。冠心病患者每晚不妨喝一杯水,便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粘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溶解血栓等作用。临睡前半小时喝上第一杯凉开水,深夜醒来时喝第二杯水,第三杯水应在清晨醒来后喝。坚持按周期服用百岁血肽,疏通冠状动脉。

(2)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勉强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善解人意,听人劝告,回避不愉快的人和事,尽可能从不高兴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3)戒烟。吸烟诱发心绞痛发作,使心肌梗死发病率和冠心病猝死率明显增加。

(4)发作期病人要避免上楼和爬坡,上一层楼所消耗能量比平静时消耗的能量大7倍,应当尽量避免。

(5)避免向高处伸手拿东西,因为自高处取东西时,两上肢的血量回心,对心脏负担很大,不少患者在挂衣服或安装灯管后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就是这个道理。

(6)避免过冷过热,过热使心率加快,过冷使血压升高,对心脏均不利。还要避免吃过热过冷的食物。

(7)防止发生便秘。大便干结,用力排便,常可致冠心病患者猝死。便秘是极常见的一个病症。

(8)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保证睡眠充足。

(9)坚持锻炼。可做轻微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散步等。应当避免较为激烈的运动。

(10)夜间自我保健。冠心病的老年人,一般夜间不宜独居一室,以防发生意外。

(11)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症和糖尿病。

(12)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以便随时服用,如果发生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时,应立即到附近的医院急诊。

10.冠心病发作时的急诊有哪些?

(1)心绞痛、疼痛一般多于清晨或下半夜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偶有持续15分钟之久,很少超过30分钟;大多数患者呈压榨性、紧缩性、阻塞性活窒息性疼痛,有时伴有濒死样恐惧感。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可迅速缓解疼痛,同时还可加服百岁血肽2-3粒,因其能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除能加强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外,并能预防心绞痛的再次发作及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如果发作已缓解还需要平卧1小时后可下床。

(2)如果患者病情险恶、胸痛不解,而且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可能不是一般的心绞痛发作,可能是发生心肌梗死了。此时就要将亚硝酸异山梨酯用手帕包好,将其折断,移近鼻部2.5厘米左右,吸入氧气。如果患者情绪紧张,可给1片西泮片口服。另一方面要立即和急救中心联系,切不可随意背起搬动患者。

(3)如果患者在心绞痛时又有心动过速现象出现,可在含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加服1-2片乳酸心可定片。在家中按上述方法首先抢救,如果是心绞痛发作,经过以上处理可缓解,如果是心肌梗死则不缓解,需立即向急救中心求助。

11.早期溶栓要有哪些药物?

血液中有一种成分叫做纤维蛋白原,它可以转变成纤维蛋白,是脑梗死形成过程中堵塞血管的血凝块的主要成分。目前治疗脑梗死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UK)和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溶解剂(t-PA),它们可以溶解纤维蛋白,使血管再通。UK是一种在人新鲜尿液中发现的天然蛋白水解酶,已经可以由培养的人组织细胞生产,现在还可以通过更先进的重组DNA技术生产。它能直接把一种叫做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物质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分解纤维蛋白,将含有纤维蛋白的血栓溶解,使血管再通,有一部分尿激酶还可以直接迅速进入血栓内部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UK的特点是对新鲜血栓溶解迅速有效,而对陈旧性的血栓治疗效果差。缺点是它可以消耗掉全身的纤维蛋白原,容易引起出血。另外它的作用时间只能维持4—24小时,过后还存在血栓再形成的可能。

t-PA原本是一种存在体内的蛋白酶,现在则可通DNA重组技术大量生产(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在发挥溶解血栓作用时,专门作用于血凝块上的纤溶酶原,使它变成有生物活性的纤溶酶,对已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使堵塞的血管再通,它的优点是仅在有血栓的部位局部溶栓,而很少造成全身血液抗凝,因此相对于尿激酶更安全。它的缺点是有效期维持时间很短,有的还可以发生再通后的再次血管堵塞,并且此药价格昂贵。

12.溶栓治疗后都可以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

所有溶栓药物应用中都有可能造成出血,包括颅脑内和颅脑外。由此造成的脑内出血分为脑出血和梗死性出血。前者是指在与脑梗死无关的脑区出现新的血肿,而且还伴随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新的肢体偏瘫,严重的还可以有神志不清,甚至危及生命。后者是指梗死区的脑血管在血流再通过后,产生的一种血液外渗的现象。任何出血并发症均可能造成病情加重,但也有的没有临床症状。溶栓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国外有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有症状的出血率在6%-7%,还有的学者研究发现出血率甚至高达17%—65%,不过大部分都没有症状。出血的预案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脑梗死后,梗死区的相应血管本身也受到损害,容易破裂出血;(2)个别患者发生纤维蛋白溶解过度,造成凝血功能不足;(3)被血栓堵塞的动脉再通后,由于血液冲击的压力较高,致使动脉破裂;(4)正常脑组织坏死,变软,对血栓的支撑作用减弱,也容易出血。此外,颅脑外的出血也可以发生,它们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病人可出现血尿、呕血或便血。除此以外,有时还可以发生皮下出血等,溶栓剂一般都是大分子生物制剂,所以各种过敏症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严重的甚至有可能造成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13.那么目前有没有无毒副作用的新型溶栓制剂呢?

纳豆激酶——新型溶栓抗凝食品问世。

纳豆激酶是纳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也就是纳豆激酶,其商品名——百岁血肽。纳豆激酶是早年来源于中国,兴盛于日本的传统食品,纳豆激酶旋风般推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地火爆畅销,受到了各国的中老年朋友的青睐和信赖。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改善,饮食不当和营养过剩带来的种种问题——老年人的疾病趋向于年轻化,营养过剩和身体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粘稠等日趋严重。而这方面治疗的药物对肝肾不良的副作用,又使人们担心顾此失彼。在这种情况下,从食品中找寻了治疗的良方——纳豆激酶的问世,足以让人们为之惊喜、欣慰。在日本,纳豆被誉为“百岁食”、“长寿菓”、“健康至宝”等。纳豆激酶与特效溶解血栓剂——尿激酶比较:

(1)溶栓速度快:溶解同样大小的血栓,纳豆激酶两小时,尿激酶18小时,前者比后者快9倍。

(2)作用时间长:尿激酶在人体内作用20分钟后就不再有溶栓的效应,而纳豆激酶足足能起效8-12小时。换句话说,只要每天2-3次补充足量纳豆激酶就可以避免发生血栓的意外事件。

(3)安全无毒副作用:尿激酶有出血的隐患,只能作为急性溶栓抢救用,不能长期使用,难以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而用于预防血栓的纳豆激酶是一种食品,通过日常食用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纳豆激酶与特效抗凝剂——阿司匹林的比较:

阿司匹林只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凝血,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

更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心脑血管梗塞复发率的问题:复发率、血栓堵塞血管后,会使心肌组织、脑组织缺血坏死,危及声明。即使抢救及时,活了下来,也会有75%的病人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40%重残,更令人担忧的是,数据表明,我国中风病人第一年复发率高达30%,五年内复发率59%,而一旦发生动脉血栓形成,60岁以上的老人预期寿命将缩短8-12年,以上说明了为什么脑中风的病人,要长时间,一般的来说要一年以上服用纳豆激酶的道理。

纳豆激酶与华佗再造丸等药物的比较:

华佗再造丸为纯中药制剂,含有川芎、吴茱萸、冰片等,作用是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脑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属非急性期治疗和预防药物。

14.纳豆激酶的食疗作用:

(1)纳豆激酶功效之一:溶栓;(2)纳豆激酶功效之二:降血压;(3)纳豆激酶功效之三:降血脂、血粘;(4)纳豆激酶功效之四:抑制高血糖;(5)纳豆激酶功效之五:改善骨质疏松;(6)纳豆激酶功效之六:整理肠道;(7)纳豆激酶功效之七:抗菌消炎;(8)纳豆激酶功效之八:抗癌;(9)纳豆激酶功效之九:延缓衰老;(10)纳豆激酶功效之十:增强免疫力。

15.典型病例介绍:

(1)胸闷胸痛再没发作过(翟老先生,70岁,大学退休教授)

翟大爷从年轻的时候就检查患有高血压,一直吃药维持。40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心梗,后来又复发过一次,结果落下了胸闷胸痛的毛病。冬天气候变冷,血压升高,头昏脑胀,加上胸闷胸痛,整个人异常难受。

听干休所的老人介绍百岁血肽后,07年11月,他也开始服用。1个月以后,他明显感觉到头不晕了,血压也由160降到了145,胸闷胸痛的次数也减轻了。3个月后,困扰他几十年的胸闷、胸痛彻底消失了,走路、爬楼梯也不上气不接下气了。半年后,大爷已经停了降压药,只吃百岁血肽了。

(2)上海金太太,49岁,患乳腺癌。2008年6月份,经手术化疗,疗程中间因为胃肠道反应加上白细胞总数减少,迫使化疗中断,经用电话咨询,建议她加用纳豆激酶——百岁血肽。一周后胃肠道反应消失,白细胞升至正常,化疗恢复治疗。患者和家属都说:“百岁血肽就是神奇!”

16.广告可信吗?

关于广告宣传的可信度问题,值得中老年朋友们注意筛选。

(1)见广告宣传就买产品,周大爷2-3千元/月。拿回家没有治疗作用,只好扔掉。

(2)延误治疗时机。胡老太服复明片,5月引起肾衰又服了一个月复肾胶囊,死亡。

(3)糖尿病是终身治疗性疾病,但许多广告宣传为了误导病人买其产品,说什么服用该产品可以不限制饮食,服1-2个疗程可以停药等。糖尿病的彻底治疗是“基因”治疗,目前还在研制中。

像百岁血肽这样货真价实,既安全又可靠的好产品,真的值得适应症的中老年朋友拥有。

第三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其机理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运动能直接影响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如增加侧支循环的血流量,改善心输出量等,二是锻炼能影响发病危险因素,如肥胖、血压或血液脂蛋白成分的浓度等,发挥间接防治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这个作用首先是在高度训练的运动员中发现的。研究发现,进行不同运动强度的人,其血脂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据Rotkis等研究结果,90名跑步者分3组,每周各跑13、27和58里,各组HDL-C均值分别为47、53和60mg/dl;19名未跑步者的HDL-C平均为34mg/dl;马拉松运动员存在异常高的血HDL-C浓度,这些都说明运动可提高血HDL-C水平,但某些运动方式却对HDL-C无明显影响。Steim的研究结果显示能达到最高心率的75%~85%的运动量可显著提高血HDL-C水平,Ballantyne等证实中等强度的运动即能提高HDL-C水平,这一点对不能作剧烈运动的心血管病患者是很重要的。运动锻炼提高血HDL-C水平的可能机制是①能提高甘油三脂水解的关键酶—脂蛋白脂酶的水平,②卵磷脂胆固醇酞基转移酶活性增强,③肝脂酶活性下降。此外,锻炼对血脂的影响还有性别差异,有人发现女性在适度运动后尚未见到与男性同样的HDL-C的变化,目前对此尚无合理的解释。但总的来说,专业或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这一点已经是医学界的共识。

心血管病患者理想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性练习、娱乐性运动、放松性练习、职业性运动、医疗体操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如气功等)。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法。常用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以及气功中的动功。运动强度应控制在50%-80%最大吸氧量(VO2max)或60%-90%最大心率(HRmax)范围之内。每次锻炼的时间至少15分钟,每周3次以上。一般而言,中、低强度运动最适合于冠心病患者。

力量性练习对患者进行缓慢的肌肉的收缩练习;娱乐性运动包括各种棋牌类活动和交谊舞等,但应避免任何有竞争性的活动,以免产生过强的心血管应激;放松性运动包括腹式呼吸锻炼、放松术以及气功(以静功为主)等。

这些运动都比较温和,适合冠心病人的实际身体心理条件,通过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降低血压、甘油三酯和体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糖耐量,以及调节心理状态(减轻压抑和焦虑)等方式起作用。

很多专家认为,心脑血管病人最好的运动之一是步行,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步行运动的保健处方,即“三、五、七”运动法。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每次坚持30分钟。“五”:是指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太快心功能容易超负荷。这样才能保持有氧代谢。当然,每

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若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可到190左右;若身体素质差,年龄加心率约等于150次即可,不然会产生无氧代谢。

适量运动的方式包括快步行走、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跳绳、扭秧歌、跳健身舞和滑冰等等。适量运动的速度总的原则是取低中速度,以量化为计,步行时速6.4千米(即每分钟100米—110米)为适度,老弱者,步行时速4千米(即每钟60米—70米)为宜。

运动量太轻只能起到安慰作用,不能改善心血管功能。病人可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不同情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锻炼的时间可从15分钟逐渐增加,身体状况差的老年病人可采用间歇运动方法,即运动2~3分钟休息2~3分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合理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康复的一个方面,药物治疗是更重要的方面,所以心脑血管病人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的同时一定要坚持服药。

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一定要先以适应性运动为主,从低强度开始,掌握强度的方法为,以安静时的脉搏数为1,初始训练不论是快走还是慢跑脉搏频率控制在1:2.2—1.4之间,提高阶段可控制在1:1.5左右。

为了使运动锻炼的形式多样化可采用各种轻松的球类、舞蹈、无急剧发力和跳跃的拳术等。所有活动中都要精神放松、情绪愉快,动作要有节律,不用力使劲,呼吸要自然,不闭气。如有弯腰动作,则注意不要长时间使头低于心脏的位置。运动应与休息交替进行,避免过劳。

第四篇: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夏天积极防治莫大意

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少患者觉得冬季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其实不然,即使是在夏季也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有资料显示,在 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往每年进入 5 月份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上升。因此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危害很大,那些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高温来袭之际,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和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为何夏季高温天气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原东方医院心血管病专家杨苏生副主任医师指出,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比较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逐明显增加。而气温较高时,空气湿度较大,含氧量相对降低,这就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此外人体为加强散热使血液集于体表,心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时,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易诱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天时,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要注意身体变化,慎防心脑血管疾病爆发。

杨苏生副主任医师指出,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态平和、调节情绪;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均衡膳食、戒烟戒酒、生活有规律等保健养生外,还需要积极坚持科学正规的治疗,从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反复,摆脱疾病困扰,获得良好的健康生活。

科学正规的治疗包括找专科医师专家诊疗,治疗方案确定,合理用药及坚持用药治疗等。心脑血管病人要注意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紧急时缓解病情。当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疲劳乏力、肢体麻木、晕厥等症状时,要马上就医,不可麻痹大意。已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心血管病的患者,出现症状频发,症状加重情况,要马上就医,预防不测。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海江东医院通过血脂、血糖、肌酶检验,心电图、心动超声、动态血压监测、心血管造影等检测仪器可全方位、快速、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可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康复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按照辩证施治、内外结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胸闷、心悸、心绞痛等心血管症状以及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感觉和运动障碍等脑血管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降低血压,调节身体的平衡,改善新陈代谢的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南报网讯(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陶骏 吴倪娜)南京的夏天一向炎热,立夏以来,天气骤热,温度大幅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资料显示,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卢新政副主任医师解释到,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比较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逐明显增加。而气温较高时,空气湿度较大,含氧量相对降低,这就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此外人体为加强散热使血液集于体表,心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时,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易诱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天来临时,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要注意身体变化,慎防心脑血管疾病爆发。卢新政还建议,心血管病患者想要安然度夏,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警惕防高温,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较早,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 6-10 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

第三,调查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2℃ 时,最好减少体力活动,可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内温度,如启动电扇,通风换气;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 左右,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第四,近年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 1 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最后,卢新政还强调,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夏日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夏季饮食要以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肪及辛辣食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因为这些因素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疾病。患高血压者应注意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以下,同时提高摄入含钾丰富的食品,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要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保证饮水在 1000 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进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6类疾病患者适合冬病夏治

上海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有经验的市民就会知道,一年之中冬病夏治的黄金季节到来了!若趁此时机抓紧治疗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肠道疾病等在冬季易发且很难治的疾病,不但能迅速见效,有的患者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还就此告别了此类疾病的困扰。

自古以来,“冬病夏治”就是我国极富特色的中医防病治病的方法。为什么“冬病夏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海江东医院中医科专家徐惠娟副主任医师指出,中医理论认为,颈腰椎病、哮喘这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冬病”,主要是跟人体阳气不足、寒邪内滞等有关,其宿根早已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就已存在于体内。夏天天气炎热、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最旺盛,患者的病情亦有所缓解,此时采用中医汤药、膏方调理、穴位敷贴、针灸等内外治方法辨证治疗,能够扶正助阳、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补气养血,平衡机体阴阳,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和减少此类疾病在冬季来临发作。

一般而言,以下六类相关疾病和症状,非常适合冬病夏治,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儿科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哮喘、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等,冬病夏治越早,效果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和发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得到纠正。

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寒性肺疾病、反复感冒咳嗽、变异性咳嗽、慢性鼻炎、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骨伤科疾病:包括精简腰腿疼痛、骨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患者。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虚寒性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妇科疾病:痛经、宫寒、产后胃寒症、手脚冰冷、经期容易感冒等。

亚健康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经常疲劳、失眠、胃口差、易出汗、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低下、性功能减退等。

近年来,上海江东医院中医科在以创新中医方法治疗脾胃病、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需求。中医科专家非常注重为患者提供贴心到位的一对一诊疗服务,量身打造疗效确切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主要治疗6类疾病——

风湿类疾病:肩关节周围炎、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关节痛;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胃肠性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手脚冷寒症等;

亚健康疾病:反复头痛、失眠、易疲劳、易紧张、焦虑、反复感冒等。

骨质增生疾病:退行性病变、关节酸痛、肿胀,冬天四肢不温。

第五篇: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XX市XX区20年

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跃居世界第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口的30.3%。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万)。

目的随着社会环境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解无锡崇安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以便加强预防, 现对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资料进行分析。

工作简介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推动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XXXX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卫生局组织专家技术组制定了《XX区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辖区各医疗机构发现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每月报告一次,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1-

病率不低于死亡率。

方法

全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统一使用报告卡进行报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病例收集、登记、核对、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疾控中心下发的报病卡后审核并确认;所属医院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所有新发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的发病、死亡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提供的20年常住人口数。

内容:

包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出生日期、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医院等。

质控与评价:

疾病诊断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进行,报告病种为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未分型卒中 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

统计方法:

XXNI年,区疾控中心收集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和新农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20年心脑血管病例信息,20年至月共收集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条,经过筛查、剔重外市县区的报告卡,属我区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例。

信息分析

1、发病率:

20年共收集辖区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X例,发病率XXX.XXX/10万;其中冠心病425例,占36.80%;脑卒中731例,占

63.20%。

2、死亡率:

20年XXX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898人,死亡率296.76 /10万。

发现与建议

我区心脑血管疾病报告起步较晚,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20区卫生局印发了《XXX区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心脑血管报告工作。根据疾控中心督导情况发现在心脑血管报告工作中我区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报告工作中加以改进。

1、报告病例信息的完整性有待加强,在报告病例信息中部分缺少出生日期、住址、联系电话、ICD编码等信息。

2、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不合理膳食等,因此,要开展控制高血压的干预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自己血压水平的知晓率与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正确治疗高血压病人,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 在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同时,对心脑血管病人要进行随访管理, 防治病情恶化,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知识是关键,首先要让广大群众普遍掌握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核心知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二〇年月日

下载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与我们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我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有很多,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饮食。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

    2014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计划

    2014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计划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发病例报告工作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长期系统地对辖区内的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

    养生保健常用中药

    养生保健常用中药 1、人参 养生保健应用:人参是众所周知的保健益寿佳品,它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调节心血管系统、促进造血功能......

    秋季养生保健

    徐州电信健康教育专题秋季养生保健2009第三期 一、寒露时节寒意生,护肺保阴才养生 二、秋天吃辣最不好 太辣降低免疫力 三、秋季进补 四种素食效果更佳 四、日常体检的常识误......

    养生保健短信息

    经典养生保健短信汇总 起得早,睡得早;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早晨一碗粥,晚饭莫吃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切勿多色欲。 世上只有家最好,男女老少......

    保健养生标语

    保健养生标语 1、远足、徒步可练习脚力,带动身体大循环。对于远足与徒步有一定困难,或是受时间限制的人,可选择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放风筝。2、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

    大学生如何养生保健

    大学阶段的养身保健 我们从高中上到大学,除了学习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野改变了,很多同学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省份,所以气候环境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要调理好身体要从多方面......

    养生保健选修课

    1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对于冬季养生,心理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