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8:5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

届 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第十次

第十一次第十二次时 间 1921年7月23日 1922年7月16日-23日 1923年6月12日-20日 1925年1月11日-22日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1956年9月15日-27日 1969年4月1日-24日

1973年8月24-28日

1977年8月12日-18日

1982年9月1日至11日

地 点 人 数

上海

出席会议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

莫斯科 12人。代表党员195人。

广州 30余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党员420人。

上海 20人,代表党员994人。

武汉 80多人,代表着57900多名党员。

莫斯科 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

延安

表全国121万党员。

出席正式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候补代表86

北京

人(另21人未到会)。

北京 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

北京 出席代表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

北京 出席代表1510名,代表着全国3500多万党员。

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

北京

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

1987年10月25日第十三次

至11月1日 1992年10月12日第十四次

至18日 1997年9月12日第十五次

北京 北京 北京

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第十六次

第十七次

至18日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2007年10月15-21日

表2074人),代表了全党5800多万党员。

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北京 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

北京 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7月23—31日地点:上海 浙江嘉兴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2年7月16—23日地点:上海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3年6月12—20日地点:广州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大会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5年1月11—22日地点:上海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为了参加这一运动,党在组织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的问题。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步,在实际上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地点:汉口

党的五大是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才半个月这样一个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但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没有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是不彻底的,在会后也并未实施。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能够在紧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8后6月18日-7月11日地点:莫斯科由于国内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这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动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转变。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地点:延安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56年9月15—27日地点:北京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69年4月1日-24日 地点:北京

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相当多的八届中央委员仍处在被审查、被监禁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和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和新党章,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组织上,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了党章,林彪、江青集团的一批骨干和亲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而许多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却被排斥在外。九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73年8月24-28日地点:北京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召开的。大会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揭露了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但十大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以延续下去。在组织上,康生和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政治局常委,江青、姚文元当上了政治局委员,江、张、姚、王得以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势力又得到了加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77年8月12—18日地点:北京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认为十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这次大会没有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82年9月1—11日地点:北京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87午10月25日一11月1日地点:北京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邓小平从十三大开始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92午10月12—18日地点:北京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97午9月12—18日地点:北京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往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地点:北京

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篇:历次党代会

历次党代会 >>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后转到嘉兴南湖)举行。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全会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

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历次中央

中共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第四篇:历次党代会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到13日),提出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形势有了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提出的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解决了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揭开了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系统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江泽民提出新三步走的战略方针。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将我们党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科学地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

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三个有利于: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三步走:

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新三步走: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2010)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2020)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2050)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共两制: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三个代表: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基本内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

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基本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五篇:空军历次党代会

空军历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空军委员会历届领导

1950.7.12 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0 0712 1956 0527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王弼(1899-1977)1950 0712 1951 05

常务委员 王秉璋(1914-2005)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杨春甫(1913-)1951 04 1953 10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1953.04

1956 0527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5.08

1956 0527

1956.5.27-6.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一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6 0527

1959.04

第一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6 0527

1957.05

第二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6 06 1957 05

副书记 成钧(1911-1988)1957.05

1959.04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7.05

1959.04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7 05 1959.04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7.05

1959.04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56 06

1959.04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6 06

1959.04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56 12 1959.04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57 05 1959.04

常务委员 周彪(1910-1981)1957 05 1959 04

1959.4.21-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二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9.04

1962.09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9.04

1962.09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刘震(1915-1992)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张廷发(1918-)1960 08 1962.09

196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三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

1962.9--1965 0507

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5.08

1966.10

第一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6.10 1969 05

第二书记 余立金(1913-1978)1966 10 1968 0322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2.9

1965.08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62.9

1969 05

副书记 成钧(1911-1988)

1962.09

1967.01

副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68.09

1969.05

副书记 余立金(1913-1978)1965 07 1966 10

副书记 罗元发(1910-)1966 10 1969 05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62.9

1967.10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62.9--1969 05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刘震(1915-1992)

1962.9 1966.09

常务委员 张廷发(1918-)1962.9 1966 09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66.10 1969 05

常务委员 刘锦平(1918-2003)1966 10

1969 05

常务委员 曾国华(1910-1978)1966 10 1969 05

1969.5.16-6.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四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9.6

1971.09.24

第二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69.06

1971.09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69.6--1971 09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69.6 1971.09

常务委员 刘锦平(1918-2003)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曾国华(1910-1978)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69.6 1971 09

第一书记 傅传作(1914-1982)1973 05 1975 10

第二书记 马宁(1922-)1973 05 1975 10

第三书记 张廷发(1918-)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3.05

1975 10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73.05

1975.08

常务委员 邹炎(1927-1992)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张积慧(1927-)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73 05 1975.10

常务委员 高厚良(1915-2006)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杜玉福(1930-)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5 08 1975 10

常务委员 余立金(1913-1978)1975 08 1975 10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5 08 1975 10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75 10 1978.05

第二书记 马宁(1922-)1975 10 1977 02

第二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7 04 1978.05

第三书记 曹里怀(1909-199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邹炎(1927-1992)1975 10

1977 02

常务委员 张积慧(1927-)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高厚良(1915-2006)1975 10

1977.04

常务委员 杜玉福(1930-)1975 10

1976 10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余立金(1913-1978)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吴富善(1912-2003)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旷伏兆(1914-1996)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75 10 1978.05

1978.4.28-5.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五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78.05 1983 11

第二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8.05

1983 03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83 03

1983 11

第三书记 曹里怀(1909-1998)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8.05

1982.11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吴富善(1912-2003)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8.05

1983 11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78.05

1983 11

常务委员 何廷一(1916-2007)1978 05 1983 11

常务委员 叶松盛(1917-1993)1978 05 1983 11

常务委员 黄永贵

1982.01

1983 11

常务委员 王寄洋

1982.01

1983 11

常务委员 王海(1925-)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马占民(1932-)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毕皓(1927-)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刘钊(1924-2001)1983 06 1983 11

1983.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六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83 11

1985 07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83 11

1985 07 书记 朱光(1922-)1985 07 1988.12

副书记 王海(1925-)1983 11 1988.12

常务委员 黄永贵

1983 11

1987.01

常务委员 王寄洋

1983 11

1985.07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83 11

1988.02

常务委员 何廷一(1916-2007)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3 03 1988.12

常务委员 马占民(1932-)1983 03 1987 01

常务委员 毕皓(1927-)1983 11

1987 01

常务委员 刘钊(1924-2001)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朱维斌

1985.10

1988.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85 07 1988.12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85 10 1988.12

常务委员 高兴民(1928-)1985 10 1988.12

常务委员 王钟琦

1987.02

1988.12

常务委员 于泽民(1932-)1987 02 1988.12

常务委员 刘志田(1928-)1987 11 1988.12

常务委员 许乐夫(1922-1997)1988 03 1988.12

常务委员 丁文昌(1933-)1988 05 1988.12

198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七届委员会。

书记 朱光(1922-)1988.12 1992 11

书记 丁文昌(1933-)1992 11 1993.12

副书记 王海(1925-)1988.12

1992 11

副书记 曹双明(1929-)1992 11 1993.12

常务委员 朱维斌

1988.12

1990.06

常务委员 王钟琦

1988.12 1990.06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高兴民(1928-)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于泽民(1932-)1988.12

1993 07

常务委员 刘志田(1928-)1988.12

1992 11

常务委员 许乐夫(1922-1997)1988.12

1990 04

常务委员 丁文昌(1933-)1988.12 1992.11

常务委员 杨德春

1990.07

1993.12

常务委员 宋殿毅

1990.07

1993.02

常务委员 杨英昌(1934-)1992 12 1993.12

常务委员 张汉平(1933-)1992 12 1993 12

常务委员 杨振玉(1931-1998)1993 02 1993.12

常务委员 张志勇

1993.02

1993.12

常务委员 陈潜(1934-)1993 02 1993.12

常务委员 辛殿枫(1933-)1993 08 1993.12

1993.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八届委员会。

书记 丁文昌(1933-)1993.12

副书记 曹双明(1929-)1993.12 1994 10

副书记 于振武(1931-)1994 11 1996 11

副书记 刘顺尧(1939-2002)1996 12

常务委员 杨德春

1993.12

1995.05

常务委员 张志勇

1993.12 1995.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93.12 1994 11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93.12 1994 10

常务委员 杨英昌(1934-)1993.12

常务委员 张汉平(1933-)1993.12 1993 12

常务委员 杨振玉(1931-1998)1993.12 1994 10

常务委员 陈潜(1934-)1993.12

常务委员 辛殿枫(1933-)1993.12 1996 12

常务委员 景学勤(1940-)1993 12

常务委员 徐承栋(1942-)1993 12

常务委员 刘顺尧(1939-2002)1993 12 1996 12

常务委员 吴光宇(1940-)1994 12

常务委员 许其亮(1950-)1994 12

常务委员 张东盛(1940-2005)1995 05

常务委员 刘凤山(-)1995 05

常务委员 王良旺(1940-)1997 01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刘顺尧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王良旺

郑申侠

吴光宇

空军副司令员 空军副司令员 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林万海

空军副政委

空军参谋长 邓昌友

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东盛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邓铜山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李永德

空军副司令员

马晓天

空军副司令员

汪超群

空军副司令员

李买富

空军副司令员

黄新

空军副政委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何为荣

空军参谋长

孙俊哲

空军政治部主任

胡传炎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

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房建国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空军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于2009年5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书记:

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许其亮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

何为荣

空军副司令员

景文春

空军副司令员

杨东明

空军副司令员

赵忠新

空军副司令员

陈小工

空军副司令员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纪委书记

空军副政委

杨国海

空军参谋长

王晓龙

空军政治部主任

朱洪达

空军后勤部部长

魏 钢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林红松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空军监察委员会

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4.05 1959.04

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59.04

1969.04

副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54.05

1959.04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5 12 1959 04

副书记 谭家述(1909-1987)1957 06 1962 09

副书记 林接标(1914-1989)1959 04 1961 03

副书记 王平水(1915-1993)1961 03 1967 02

副书记 何廷一(1916-2007)1962 09 1967 01

中国共产党空军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9 01 1985 07

副书记 黄立清(1913-1988)1979 01 1982 11

副书记 何廷一(1916-2007)1979 01 1985 07

副书记 袁正元(1922-2001)1983 11 1988 07

书记 刘世昌(1921-)1985 08 1988 02

书记 许乐夫(1922-1997)1988 04 1990 04

副书记 陈潜(1934-)1988 12 1993 12

书记 高兴民(1928-)1990 12 1993 12

书记 杨英昌(1934-)1993 12

副书记 黄新(1944-)1993 12 1997 07

副书记 邓昌友(1947-)1997 07

书记 刘亚洲(1952-)2008 01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6人)

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一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副政委

党委第二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党委常委: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10人)

书记:吴法宪

空军副政委

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

常委:何廷一

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朱虚之

空军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曾昭敏

空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傅平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李铮

空军司令部组织动员处处长

苏林

民航局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9年4月21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0人)

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政委

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刘震

空军副司令员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7人)

书记: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

副书记: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林接彪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任学耀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李铮

空军司令部组织动员处处长

陈达明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2年9月1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政委

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5研究院院长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刘震

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兼政委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张廷发

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辉球

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7人)

书记:王辉球

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副书记:何廷一

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王平水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徐又彬

空军直属政治部主任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沈敏

空军司令部军务部部长

张铭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69年5月16日至6月4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8人)

党委第一书记:吴法宪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二书记:王辉球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邝任农

空军副司令员

曾国华

空军副司令员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刘锦平

民航总局政委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78年4月28日至5月9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二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党委第三书记: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余立金

空军第二政委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吴善富

空军副司令员

张积慧

空军副司令员

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旷伏兆

空军副政委

黄立清

空军副政委

刘世昌

空军副政委

王定烈

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叶松盛

空军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11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

空军司令员

党委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王定烈

空军副司令员

王海

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泰

空军副司令员

刘世昌

空军副政委

刘钊

空军副政委

马占民

空军参谋长

毕皓

空军政治部主任

黄永贵

空军后勤部部长

王寄洋

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7人)

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副书记: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袁正元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高德明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贾柏森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刘勋起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高厚福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8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朱光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王海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于振武

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泰

空军副司令员

林虎

空军副司令员

刘志田

空军副司令员

高兴民

空军副政委

许乐夫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专职书记

于泽民

空军参谋长

丁文昌

空军政治部主任

王钟琦

空军后勤部部长

朱维斌

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7人)

书记:许乐夫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专职书记

副书记:陈潜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陈辉亭

空军副参谋长

传荣

空军后勤部政委

姚恒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葛棣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温奎

空军航空工程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93年12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丁文昌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曹双明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于振武

空军副司令员

林虎

空军副司令员

杨振玉

空军副司令员

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杨英昌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陈潜

空军副政委

辛殿枫

空军参谋长

徐承栋

空军政治部主任

杨德春

空军后勤部部长

张志勇

空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纪委书记:杨英昌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黄新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刘顺尧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吴光宇

空军副司令员

王良旺

空军副司令员

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林万海

空军副政委

郑申侠

空军参谋长

邓昌友

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东盛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邓铜山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李永德

空军副司令员

马晓天

空军副司令员

汪超群

空军副司令员

李买富

空军副司令员

黄新

空军副政委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何为荣

空军参谋长

孙俊哲

空军政治部主任

胡传炎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房建国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空军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于2009年5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书记:

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许其亮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

何为荣

空军副司令员

景文春

空军副司令员

杨东明

空军副司令员

赵忠新

空军副司令员

陈小工

空军副司令员

下载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历次党代会

    历次党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代表人数 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上海 南湖 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三大 1923年6月12......

    回顾历次党代会(精选合集)

    回顾历次党代会:感受新疆翻天覆地变化 1971年5月7日至11日,自治区第二次党代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资料图片翻拍 新疆的第一次党代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从第一次到第七次,每一次的......

    新中国历次党代会

    新中国历次党代会第一次(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上海→南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范文模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

    铁道兵历次党代会资料

    铁道兵历次党代会资料 铁道兵历次党代会资料铁道兵团第一次党代会1950年10月11日,铁道兵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共62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整党......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2012-09-30 15:06:54)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第十一条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

    云南省历次党代会简介

    云南省历次党代会简介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 时间:1956年6月25日至30日,地点:昆明代表:实际出......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精选)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 年7 月23 日晚 地点:上海法租界,受侵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画舫上举行 主要内容:一大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