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上5《装满昆虫的衣袋》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反衬法,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时将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句读与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难点:通过品读找“纺织娘”这件事,体会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2.自学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
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观察激疑,引入课文
1.展示图片(法布尔雕像),学生观察图片:找到图片中最突出的特点。(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1)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后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呢?
(2)学生齐读课文第十一节(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建造的雕塑上,把两个衣袋做的高高的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2.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鼓鼓的衣袋?(因为法布尔爱昆虫,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
3.今天,我们有幸走近法布尔,走进他那装满昆虫的衣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汇报(朗读课文的预习)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朗读正确、流利,2.学生集体评价(强化生字的书写和积累),小组交流出错的字、难写的字,选代表到黑板书写,教师即时针对书写情况进行书写指导。(纵横 闪烁 鼓鼓囊囊 痴迷 穿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抓住“迷”,理清课文。
师导: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2)速读全文,你能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吗?(着迷 迷恋 痴迷)
①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着迷。
②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③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3)教师板书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按“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语分段,概括段意。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 “着迷”
1.什么叫“着迷” ?(喜欢某种事物到了沉迷的程度。)
2.师:法布尔什么时间就开始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引读课文: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3.品读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原因。抓住“纵横” “鸟栖虫居”体会这种优美的环境,为法布尔沉迷昆虫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指导朗读,感悟“着迷”之情。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1.读句子:“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导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2.自读“迷恋”部分,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法布尔小时候哪两个事例说明他对昆虫的喜爱到了迷恋的程度。(捉纺织娘、捉小甲虫)
3.引导学生默读两个故事,在文章找到并划出体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且坚持不懈地研究句子或词语。
①(学生充分的自读思考和合作讨论时间,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迷恋”并且坚持不懈地研究句子或词语。
②交流:从“捉纺织娘”中体会。从这个事例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趁着暮色抓纺织娘;
三天前就有了抓到手的心愿;
觉得纺织娘的鸣叫声就像歌声一样美妙。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法布尔的话?(兴奋)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
①小法布尔对其他事都不怎么感兴趣,而对昆虫情有独钟,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上。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法布尔渴求了解生物世界的愿望。
5.从“捉小甲虫”中体会。从这个事例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① 小法布尔心情的变化:
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 ;
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②“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捉小甲虫时的动作:边叫边扑 敏捷的捉 放进 包上 装进 打算欣赏
6.小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吗? ① 他的行为受到了父母怎样的阻挠?
(引导学生抓住“怒气冲冲”“厉声”朗读,读出父母对法布尔的态度)②小法布尔会放弃吗?他会停止吗?
(引导学生抓住“兴致勃勃”“背”“躲”朗读,体会法布尔始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执着、坚持不懈。)
7.写法指导:“反衬法”
①思考:父母和法布尔的不同表现中,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 ②教师导学:“反衬法”(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举例:①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五)精读感悟“痴迷”
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它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的呢?(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2.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
环节
三、回归整体——总结延伸,积累运用
(六)拓展阅读
法布尔的科学殿堂
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愿意一起走入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吗?请同学们课后去读读这本《昆虫记》。
(七)练笔
利用反衬法写一则短文,表现自己对爱好的执着、坚持不懈。
(八)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痴迷
附:《装满昆虫的衣袋》预习单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非常美丽。()2.装满了东西回来。()3.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4.动作迅速而灵敏。()5.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二、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鸭子()甲虫()鞭子
()贝壳()田螺()蝴蝶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谁)从小就对昆虫()的故事,他著有()。
课文写了两件事,一是(),一件是()。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我们常见的昆虫有()()()。
2.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是因为()。告诉人们(),激励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
3.写出几条描写做事专注的成语。
()()()()。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
亡()补 牢 杀()吓()()到成功()假()威()头()尾()仗人势()立()群()腾()跃()肠小道()飞 蛋 打()歌()舞()毛蒜皮
五、生字变熟,注音组词。
()()()()()()
笼()载()梭()囊()纵()栖()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案删繁就简,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扎实有效的对五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学习的量控制适宜。
2.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教师的主导地位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本案的教学引入,基于学生的观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精读感悟环节,以”着迷迷恋——痴迷”为主线,以”迷恋”展开教学,最后通过加强对迷的质变——”痴迷”一词的认识,强化了法布尔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较好的突破本文教学 的重难点。顺势拓展延伸阅读和练笔,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接受着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熏陶。
不足之处:
本案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要求教师具备对课堂良好的掌控能力。教学建议:
1.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学的准备。
2.精读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部分,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和合作讨论时间,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迷恋”。
第二篇:装满昆虫的衣袋范文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人物故事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满足学生对昆虫、自然的好奇心,深受学生的喜爱。具体说,本节课给了我三点最大的感受:
首先以《昆虫记》中的一个故事片段引出主人公的简介将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昆虫王国,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检查词句的朗读、理解词语,并引导学生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标题,培养了学生概括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其次,李老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最后,李老师通过“说说你的收获”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并出示法布尔的名言激励学生。设计了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呈现出了开放式课堂。
第三篇:《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提示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记述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发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同学们,你们都有衣袋。通常情况下你们的衣袋里都装些什么? 可是有一个孩子,他衣袋里装的东西跟我们大家都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请看黑板。(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很特别,它与一般文章的题目不一样。那你们在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脑海里产生了些什么疑问呢?(出示提示语)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个把昆虫装满衣袋的孩子是谁吗?
那么,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这些昆虫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这些问题就是我
们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文章的生字都认识吗? 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出示提示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看看怎样书写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出示提示语)
请同学们拿出钢笔把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或者感觉容易写错的生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用心体会它们的写法。(出示提示语)
出示:
这是绿线内的几个生字,哪位同学来当一回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你们能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读书挑战赛,看看哪位同学课文读得最棒,咱们来比一比,好吗?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同学们的读书水平,建议同学们再把文章认真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要把那些自己感觉比较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出示提示语)
准备好了吗?你们有没有给文章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怎么挑战呢?挑战的规则很简单,只有两条——出示:挑战规则 1.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1—2个自然段来朗读。(因为文章的11个自然段有的长,有的短,为了公平,选择短的,要读两个自然段。)
2.评判获胜的标准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了挑战的规则,咱们开始挑战吧。
同学们,读书挑战赛进行得怎么样?谁在比赛中获胜了?
文章你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这篇课文就是紧紧围绕着文章中一句话来写的,你们能把文中这句话找出来吗?
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围绕这句话写了法布尔的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通过阅读交流,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先写了法布尔的生活环境,接着用了两个生动的故事写出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一个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起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个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机会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受到了父母的责骂,最后讲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这篇课文中除了出现“着迷”这个词,还出现了“迷恋”和“痴迷”这两个词。
请你们把“迷恋”和“痴迷”这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找出来。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请同学们读读这3个句子,并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语在文中的顺序能够颠倒吗?为什么?
“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表达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的,但是程度有别,需要我们仔细体会。
“着迷”突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感兴趣,与它们结下不解之缘,文章一开始就点明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在文章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迷恋”中的“恋”,有想念不忘的意思,它更深一层地表明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尽管法布尔因对小虫子的着迷而遭受到了父母责骂,但他依然不改初衷,已经沉迷其中了。
“痴迷”这个词是对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着迷的概括,但程度更深,因为“痴”是极度迷恋的意思。正因为这种对昆虫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正因为这种对昆虫痴迷,才使得法布尔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语层层递进,既道出了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昆虫的原因,也构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我们下节课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课的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那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好吗?请大家拿出本子。每个词语我只念一遍,你们可要注意听哟!
小溪纵横 观察 迷恋 满载而归 责骂 殿堂
请对照大屏幕校对一下,如果有错误的请订正一遍,注意把字写正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6个词语当中选择一些来说一说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二、精读理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以“迷”作为主线来贯穿全文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静下心来阅读全文,用笔把文中那些描写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在文章的空白处简要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学们,我们从文章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文章的有关语句,把自己阅读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先来交流法布尔抓“纺织娘”这件事。看看这个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现在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交流。
同学们都交流好了吗?谁来把第2、3两个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交流了第一件事,我们再来看第二件事,这件事写得比第一件事要详细。那么,这件事又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4自然段,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们能联系有关词句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吗?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父亲是让法布尔去放鸭子的,然而,法布尔却把放鸭子当成副业,把“逮蝴蝶”“捉甲虫”“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可见,法布尔从小就对小动物非常着迷。
同学们,课文的5—9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这个事例能更
加地突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你们在阅读这个事例的时候,有没有把文中那些描写法布尔心情的词句给勾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样的3个句子。
出示:法布尔高兴极了。
夕阳西下,发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得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你们能联系有关语句来说说自己对这3个句子的理解和体会吗? 我们先来看法布尔高兴什么?请你们把文中有关描写法布尔高兴原因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法布尔的心里为什么会甜滋滋的?也请你们把文中的有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第5、6两个自然段。
同学们,这一天,对法布尔来说,收获真是太大了,他不仅捉到了漂亮的小甲虫,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他心里甜滋滋地回到了家。那么,法布尔的心情后来为什么会由“甜滋滋的”变得“难过极了”呢?
从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我们可以体会到,父母对法布尔的的责骂是相当严厉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布尔“很不情愿得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这里的“放进”能不能换成“扔进”或“丢进”呢?为什么?
是的,“放进”一词,看上去平常,实质用得极为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法布尔实在舍不得但又不得不这样做时的痛苦、矛盾心情。而用“扔进”或“丢进”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法布尔的这种心情。由此可见,所谓 的好词儿,并非华丽辞藻,而是用得恰当得体的词语。
那么,父母的责骂有没有削弱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0 自然段,然后,注意抓住有关词句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同学们,法布尔就是这样迷恋昆虫,尽管他因迷恋昆虫而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但他依然不改初衷,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大人认为“没用的玩意儿”,这是一种多么执著的精神啊!
学到这儿,我们再来读读这3个句子,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的。
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再读这3个句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拿出笔来,先把你们此时此刻心中的感受写下来,然后再来交流。
交流了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题目,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衣袋的昆虫”作题目吗?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来交流这个问题。这里我要提醒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文中那四次写到衣袋的语句。
三、迁移运用
1.写一篇观察昆虫的日记。(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去,观察昆虫,然后写一篇观察日记。)
2.阅读《昆虫记》。(同学们,《昆虫记》是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凝结成的一本简单而通俗的昆虫巨著,这部巨著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法布尔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
满着灵性。同学们,可以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阅这部名著来读,有条件的也可以到书店去购买来读。)
第四篇:《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著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然后交流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重点解决本文的生字词,扫除文字上的障碍。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4.精读课文,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著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兴趣,从小爱科学、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2.从阅读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著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2.PPT文稿。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衣袋。通常情况下你们的衣袋里都装些什么? 学生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活跃课堂氛围。2.师:可是有一个孩子,他衣袋里装的东西跟我们大家都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请看黑板。(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他是谁呢?你们了解他吗?谁来做介绍?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对法布尔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昆虫记》是他的优秀作品。
4.同学们,当你们在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些什么疑问呢?(出示问题)
5.那么,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这些昆虫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文章的生字都认识吗?(出示生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看看怎样书写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
3.请同学们拿出钢笔把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或者感觉容易写错的生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用心体会它们的写法。
4.师:你们能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读书挑战赛,看看哪位同学课文读得最棒,咱们来比一比,好吗?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同学们的读书水平,建议同学们再把文章认真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要把那些自己感觉比较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5.师:怎么挑战呢?挑战的规则很简单,只有一条——出示:挑战规则 评判获胜的标准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教师与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三、感知内容
1.师:文章你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这篇课文就是紧紧围绕着文章中一句话来写的,你们能把文中这句话找出来吗? 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2.师: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围绕这句话写了法布尔的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做好指导、提示:谁在做什么,父母有什么反应?要求学生说连贯的一句话。
3指导学生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读第一段。学生读课文。
2.交流:你从这段文字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齐读课文。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文章中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与这个词意思相近的还有什么词,把它找出来体会体会,并把含有这些词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具体写了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几件事?
教师概括板书:抓“纺织娘”捉甲虫
二、精读理解
同学们,我们从文章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
(一)抓“纺织娘”
1.请同学们自由读2、3段,联系文章的有关语句,把自己阅读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提示学生边读边画,边写感受。2.组织同学进行交流。
3.出示:“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
4.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学生交流发言,注意要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5.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练读2、3自然段。6.师生合作朗读。
(二)捉甲虫
1.自读4—10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来。2.学生交流发言。
3.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内容?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
5.出示:“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从中体会到什么?
6.师:同学们一定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仅仅是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吗?
学生交流,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7.抓住法布尔的动作体会他对昆虫的珍爱。
8.把自己想像成法布尔,加上动作,有感情朗读这段话。9.父母怎样对待法布尔? 学生表演。
10.父母的责备有没有影响到法布尔?
11.同学们,你们通过“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体会到什么? 12学生朗读4—10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法布尔雕像上的衣袋为什么鼓鼓的?
师提示:体现了法布尔什么?感受到法布尔怎样的精神? 3.学生交流发言,师概括板书:执著追求、坚持不懈。
4.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结合上面的理解,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
四、作业布置
欣赏《昆虫记》片断,课外阅读《昆虫记》。
(让我们感受他对科学的执著,又可以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和流畅的语言)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羌虫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羌虫,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抓“纺织娘”
对昆虫的着迷 执著追求 坚持不懈
捉 甲虫
第五篇:《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的第二目标也是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谈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课,直奔主题:
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小时候的法布尔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走进课文,近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学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
2、《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进行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课文4——9自然段我就朝这些方面去努力。
(三)交流资料,感情升华:
带学生走进昆虫世界,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并让学生看后谈自己的感想。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拓展文本,追求超越:
学故事、听歌曲、说感受,使学生明白做事只有认准目标,有执着追求的精神,才能成就辉煌。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我感觉,还有很多不足,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教学反思
费岚 发表于 2006-9-26 10:27:47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教学反思
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描写法布尔珍爱小甲虫的一个段落: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从“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和“欣赏”这些动词中想象出法布尔不同的动作,再把动作连贯起来,再现法布尔捉小甲虫的有趣情景。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加深了。然后我再以其生动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再现出生动的画面,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再现课文内容的习惯。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除了从插图中感知事物,展开想象以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感知形象画面,展开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借助课文内容,通过词句再现画面,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再现,就是根据课文文字,在头脑中勾画出所描绘的有关人物、事件、情景等。它是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表现。课文中讲了法布尔的这样一个故事:法布尔三天前发现了一种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它的名字叫纺织娘。在父母因为找不着法布尔而万分焦急的时候,法布尔突然大叫“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学生读出了法布尔油然而生的喜悦,“妈妈,我在这儿呢!”一声一声,动情不已。
课文中还有一个故事,讲法布尔为了逮一只飞行速度相当快的小甲虫,动作简直比小甲虫还要敏捷。我请了一位平时行动敏捷的学生来读这段话,学生联系自己的个性特点,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兴趣盎然。当法布尔带着满满两口袋宝贝甜滋滋的回家时,却遭到了父母的一番训斥,这一段责骂的对白学生分角色读起来真是感触颇多,那样的严厉,那样的怒气冲冲,学生从这样的责骂声中体会到法布尔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见解主要源于多读书。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不读熟不开讲;要找准可读处让学生联系生活读出自己的感受;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判断对错的能力,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可采用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材等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如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听了他的发言,你想说些什么?评价教师朗读:你认为老师读得怎样?你能帮帮老师吗?评价教材: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把评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平等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