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8:0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

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本国真正强大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制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

(1)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站在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3)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包括: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们在帝国主义压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则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后的形式密切相关: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全面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率先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首先投入到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并与反法西斯的苏联以及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奋斗,终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反对侵略战争中,大批被压迫地区的人民一样进一步觉醒,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难以左的一支强大革命力量。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镇压人民革命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打败了以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

这些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机日益加深;

(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

(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宋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造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中国人民与其美国为靠山的国民政党,取得除台湾以外的全国革命胜利。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华民族经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因为中国要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救出来,而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在战国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国历史中,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借以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是两千多年来主导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1927年国民党建立全国政权后,与国家政权结合、并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发达资本国家的垄断资本不同,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而是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姻的怪胎出现的,它不仅残酷掠夺工农劳动群众,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下,始终十分弱小,无法成为建立民族国家的基础。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必须坚决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

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又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事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体制民中国办殖民的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

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新道路。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的作用。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有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需求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借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于了全面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除此之外,还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综述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五十对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建立了适合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在对外开放方面,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实行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为本国的发展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

第五,在国防建设方面,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和一支“打得赢、不变质”的人民军队,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些巨大的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科学结论。在新的世纪,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一,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第二,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和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各种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及其领导地位的日益强化,不仅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且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但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有: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企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过程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质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

(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5)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薄一波同志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于毛,成于邓”。胡绳同志也曾经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强大压力,从而发动并且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

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E、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1)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去所取得的;

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使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1-3)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5)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5-7)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7-8)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8-11)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12)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2-13)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3-15)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5-16)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运君日期:2007-6-21 点击:6797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下编综述: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1700美元,分别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0多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5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人民武装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1700美元,分别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0多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5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人民武装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质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

(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5)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薄一波同志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于毛,成于邓”。胡绳同志也曾经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强大压力,从而发动并且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 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E、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来说,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对于我们的改革大业来说,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作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和体现。因此,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在各方面创新中,理论创新是起带头作用的。

(2)改革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回想我们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地提出了“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里提出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两项:一是坚持毛泽东思想,二是发展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第一项任务,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为标志,圆满地完成了;第二项任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为标志,也圆满地完成了。(2)理论创新促多方面创新

我们这样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创新,才有了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才有了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3)创新应以实践为标准

在取得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后,我们党没有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而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创新任务。党的十五大在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同时,又提出了“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里提出的是两项新任务:一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二是发展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以来,我们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考验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主心骨;我们在认识和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不断开拓前进。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因此,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协调发展的历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去所取得的;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

第四篇:最新--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

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

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下编综述: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1700美

元,分别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0多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六,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5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人民武装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①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

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②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

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4)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质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

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5)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薄一波同志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于毛,成于邓”。胡绳同志也曾经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强大压力,从而发动并且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

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

E、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来说,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对于我们的改革大业来说,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作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

中推进实践创新,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和体现。因此,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在各方面创新中,理论创新是起带头作用的。

(2)改革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回想我们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地提出了“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这里提出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两项:一是坚持毛泽东思想,二是发展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第一项任务,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为标志,圆满地完成了;第二项任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为标志,也圆满地完成了。(2)理论创新促多方面创新 我们这样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创新,才有了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才有了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3)创新应以实践为标准 在取得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后,我们党没有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而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创新任务。党的十五大在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同时,又提出了“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里提出的是两项新任务:一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二是发展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以来,我们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考验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主心骨;我们在认识和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不断开拓前进。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因此,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协调发展的历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去所取得的;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

课外资料:

1、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1).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

(2)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3)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货币财富;

(4)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制度上的前提和保证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2)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4)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1)政治:中国的集权官僚制、晚清政治衰败、政府贫困化。(2)经济:重农抑商、小农经济。

(3)思想观念:中央帝国、闭关自守、崇古薄今。

4、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即《南京条约》的订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为1842年8月29日。该约共13款。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给英国;

②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

③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鸦片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④协定关税。英国对华进口货物纳税,由中英双方议定; ⑤取消公行制度。英商可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

5、试述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入侵、国家主权沦丧

3、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产生

4、思想文化嬗变、西学东渐

6、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发展的原因

1重农抑商。战国始土地可以自由卖买,作坊主、工场主极力购买土地,造成商业资本向土地的回流;2官本位的科举制度使精英阶层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完成身份的蜕变; 3.政治结构的支撑;4.思想观念的灌输。

9、清末新政的内容及其局限

内容提要:清政府从1901年起陆续推行新政。新政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鼓励留学生出国留学、兴建铁路、发展实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编练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创办地方自治和筹办立宪等等。

11、试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德先生”(Democracy)科学:“赛先生”(Science)。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

12、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从而形成了新三民主义。

16、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2.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地

概括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什么作用 

2、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失败原因 

4、如何评述革命和改良之争

3、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1、如何评价1927-1937年的国民党政权? 

2、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4、日本是如何走上发动侵华战争的道路的 

5、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

6、试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和策略 

7、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8、怎样认识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综合题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

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3、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4、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选择共产党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选择社会主义的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本材料仅供参考,望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以教材为主。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第五篇: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 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1)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5.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有:ABCDE A.洪秀全

B.杨秀清

C.石达开

D.韦昌辉

E.萧朝贵

三、课后习题: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

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2)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3)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未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了兵力。三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起义带来了危害。从客观方面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 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性。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制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失败原因:(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2)主观上,维新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D.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16.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中袁世凯的真正目的是:D A.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

B.利用袁世凯公开阻止革命 C.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

D.确保在华利益 17.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D A.《定国是诏》 B.同盟会章程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C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19.在武昌起义中,湖北的立宪派首领:C A.积极配合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B.与清政府暗中联络反对革命

C.用和平方式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D.杀害革命党人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20.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B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C.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21.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全国各省均已宣布独立

B.清朝皇帝已经决定退位 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

D.袁世凯已掌握了清政府实权 22.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 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23.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 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1.中国近代史上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C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运动 32.辛亥革命后,极力主张“政党政治”,企图成立责任内阁,而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的革命党人是:D A.黄兴

B.谭人凤

C.廖仲恺

D.宋仁教

3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 C.以分散性封建地主经济为基础

D.以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

三、课后习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案要点:

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1905—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所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案要点: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利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A.实业救国

B.民主和科学

C.科学救国

D.民主共和

4.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C A.清华大学

B.南开大学

C.北京大学

D.燕京大学

6.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当时任校长的教育家是:C A.胡适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李大钊 7.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D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B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影响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0.下列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A.是近代中国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年代是:C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19.在20世纪 B.兴中会、中华革命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 C.同盟会、兴中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 D.中华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

33. A.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5.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AD A.领导工人运动

B.打倒封建军阀

C.争取民族独立

D.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教训是:BC A.组织不够严密

B.没有革命的武装 C.没有联合各革命阶级

D.斗争不够英勇 7.(4)共产国际成立后,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造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右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答案要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华民族经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因为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救出来,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制度,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因为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不仅残酷掠夺工农劳动群众,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必须坚决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要点:

近代中国逐步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政治力量,它们分别提出三种建国方案: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法西斯主义建国方案:主张继续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共和国方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中国人民现实的选择只是另外两个,其前途,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法西斯主义的建国方案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人民用行动否定了主张这种国家前途的国民党政权;而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却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

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7.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措施中,对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最有效的一项是:B A.根据地建设

B.开展土地革命

C.开展游击战争

D.建立苏维埃政府 8.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主要原因是: A A.北伐战争的影响

B.北方是军阀统治中心 C.南方地形复杂,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D.根据地领导人多为南方人 9.“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毛泽东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B A.中共“五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湘赣边界一大

D.中共“六大” 10.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C 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11.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C A.八七会议

B.古城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2.毛泽东所说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A A.软弱性

B.妥协性

C.动摇性

D.两面性

13.中国共产党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统治的会议是:B A.中国共产党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E.《反对本本主义》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有:ABCDE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C. 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B.《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C.《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

D.《开罗宣言》的公布 8.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D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9.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会议:D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绥抗日根据地

C.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D.山东抗日根据地

E.苏北抗日根据地

3.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军队相互配合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战役是:AC A.平型关战役

B.徐州会战

C.忻口战役

D.武汉会战

E.淞沪会战 4.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政策改变为:BCE A.“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B.“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C.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

D.对国民党以军事打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 E.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

5.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著作有:ABC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E.《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CE A.中等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

D.知识分子

E.地方实力派 7.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是:CE 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 B.无产阶级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 C.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D.革命发展的曲折性、不平衡性

E.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战线

8.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是:BD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土及一般地主与大地主加以区别

E.将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与亲日派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D A.我们有充足的力量

B.尊重他们的利益

C.对他们的动摇性进行斗争

D.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取得胜利 E.对中间势力给予政治教育

10.在中共“七大”通过的主要报告是:ACE A.《论联合政府》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解放区战场》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E.《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三、课后习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要点: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12.毛泽东提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著作是:D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中国共产党 D.整党整风运动

E.清匪反霸斗争

7.中国共产党制定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的文件有:BC A.《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

B.《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三个月总结》 E.《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8.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的地区是:BC A.东北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E.华北解放区 9.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ADE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BD A.地主分得的土地,不能超过农民群众

B.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C.保护中小工商者

D.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E.保存富农经济

三、课后习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案要点: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需求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借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于了全面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要点:

(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 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它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又最能体察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是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明了的。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综合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综合题及答案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

    08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 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2、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修订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015年修订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五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 上编综述:(2-4)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答:⑴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2017修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 (2017年修定) 上编综述 1. 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基本国情的认识。近代中国的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