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芝高嵌瓷艺术里的多味人生
9月一天天临近,卢芝高内心又多了几分激动,亦感受到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这份责任感源自于一门倾注了他几十年心血的民间工艺美术——嵌瓷艺术。
潮州人卢芝高,平生只在做一件事情。这位老工艺美术大师在为嵌瓷艺术寻求和开拓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时,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热度与激情。艺术家的执著与追求完美的精神特质在卢芝高身上得到了典型的印证。
他在等待9月4日这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对于他和他的嵌瓷艺术来说,都是重要且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中,他向许多朋友和工艺美术界的同仁多次致函邀请:这一天请到广东美术馆大堂来!
9月4日,广东美术馆将主办“原道——卢芝高嵌瓷艺术展”,策展人是馆长罗一平,协办单位是广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于卢芝高来说,此次展览的意义不只是扩大他个人的艺术成果和影响力,更是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展,让社会、政府、工艺美术界更多地关注嵌瓷这门民间工艺的命运。
卢芝高带来的参展作品不像一般的艺术品般小巧玲珑,它纯然是一个“大块头”——十多米长的宗族祠堂屋顶。在这个颇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屋顶上,采用了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了古代传说人物、凤凰、花鸟等半浮雕与立体圆雕效果组成的特种手工艺品。令人震憾的是,这件动用了20余名学徒共同创作完成的艺术作品,所用陶瓷片总量就有几万片,总耗时8个月,直到今年6月中旬才完工。
实际上,嵌瓷是一种潮汕地区民间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其特点是采用釉彩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出各种装饰图案或立体画屏,多用于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上的装饰。卢芝高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并喜爱嵌瓷,他相信嵌瓷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但也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与嵌瓷结缘
嵌瓷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就已在潮汕民间出现。至清代时期,潮汕地区就兴建祠堂屋宇,人们注重装饰,开始不惜巨资,倾力而为。清代嘉庆《澄海县志》就有这样的记载:“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潮州嵌瓷艺术美化建筑,在当时也就迅速风行起来,盛极一时,成为潮汕地区民间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种风尚还被潮人带到东南亚各地,现在泰国曼谷到处可以见到清代由潮汕人制作的用以装饰寺庙、花塔的嵌瓷艺术品。
嵌瓷艺术之所以在潮州地区兴盛发展,与当地的历史传统有关。古代的潮州盛产陶瓷,这些远销海外的潮州陶瓷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产生许多废弃的碎瓷片。也许是极其聪明的潮汕民间艺人,想了个变废为宝的办法,把这些废弃的瓷片修剪修剪,拼贴成一些有趣的图案嵌贴在屋脊上。当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瓷片按一定的顺序嵌贴后,立即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美,装饰在屋脊屋檐上很醒目,而且还不怕风吹日晒,长年不褪色。自这种技法在民间开始流传之后,嵌瓷也就发展成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回顾卢芝高平生的艺术经历,似乎他从出生就注定与嵌资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46年10月,卢芝高出生于潮州一个古建筑嵌瓷壁画的艺术世家。在8个兄弟当中,排行第三的他属于工艺天赋最高的,如今也是对嵌瓷艺术最有热情且成就最高的一个。
卢芝高从小喜欢画画,由于绘画基础好又勤于钻研,所以他创作的嵌瓷造型优美、人物传神、作品格调高雅,往往让人眼前一亮。正因为嵌瓷艺术是以造型绘画为基础的建筑装饰艺术,所以,卢芝高凭着他绘画的功底,在嵌瓷艺术上有了更专业的表现技法。
嵌瓷从前都是在户外建筑上作装饰,受传统文化及地域风俗影响,卢芝高的作品题材也以表现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而装饰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为题材,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装饰脊头、屋角、檐下的嵌瓷,多以文武加冠为主体人物。
虽然卢芝高的嵌瓷作品都是由一块块瓷片剪裁粘接而成,细微处难免出现接缝粗糙的痕迹,但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卢芝高凭着他过硬的绘画基础,将一个个造形制作得惟妙惟肖,无论是关公、钟馗、仙佛道士,还是高士圣贤,其脸部皆以精绘细描得以传神,生动逼真。有的金刚怒目式,或刚髯愤张,目眥欲裂,魑魅魍魉遇之而丧胆;有的文雅端闲,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罗刹见之亦必敛手皈依。
作品遍及海内外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嵌瓷工匠们有机会发挥其艺术才能。从这时候开始,民间的祠堂、庙宇等重修,富裕的人们建“下山虎”、“四点金”,为工匠们提供了新的表现舞台,掀起了嵌瓷装饰的热潮。卢芝高就在潮州如此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学习、摸索、进步。历年来,香港、台湾等地的传统建筑物要用嵌瓷作装饰,也纷纷前来潮州“寻师”。
1990年,卢芝高应邀前往泰国,用两年多的时间为泰国匕剑王公慈善堂制作嵌瓷,共制作了20幅5×3.5米的浮塑嵌瓷,每幅各嵌塑近百人物,形象各异,备受赞赏。卢芝高也以精湛的工艺使得潮汕嵌瓷弘扬海外。
在国内,经他手创作嵌瓷的古建筑,不乏名胜古刹。比如福建南普陀佛寺、汕尾市凤山祖庙、潮州市外江梨园公所、潮州市凤凰洲公园、从熙公祠、潮州市青龙庙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改良,卢芝高将嵌瓷艺术延伸至室内装饰品,如挂屏和立体件。他注重精工细作,填色描金,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点缀,光彩夺目。
经多年的磨炼与探索,卢芝高在嵌瓷艺术上已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并实现诸多新的突破。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副会长,潮州诗社社长曾楚楠的印象中,卢芝高的嵌瓷艺术特色鲜明,他在对卢的艺术评论中如此描述:“以芝高兄之成就,称其为国画名家,毫不为过。而在嵌瓷艺术领域,他当然是领军的‘大匠’,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地位,更是实至名归。” “尤为难得者,芝高兄自幼年輙从其尊翁临习壁画,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描绘人物衣褶时,往往一笔成型,一挥而就,淋漓酣畅,有若流水行云,与精细刻划的头部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一疏一密之间,又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从而使其笔下的人物,于灵动飘逸中,折射出一种至为难得的道骨仙风。”曾楚楠在《卢芝高嵌瓷艺术》作品集作序时,如此写道。
世代传承
选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如果你实地去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湖美村参观卢芝高的创作基地,相信亲眼见证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就在两个月以前的某一天,像往常一样,年岁已高的卢芝高带着他的学徒们一起创作。宁静的小院充满着一派古典意境,宽敞的走廊正是他们的创作室,在靠墙的一排凳子上摆放着一个正在制作的祠堂屋顶。
卢芝高坐在竹凳上,鼻梁上架着深度老花眼镜,全神贯注指导学徒进行瓷片裁剪工艺。他右手夹着一支烟,像文学创作者那样的状态,他一边抽着烟一边教导学徒改进技法。烟雾在走廊萦绕,一时不散。
正是如此细心入微的师徒合作的创作,让卢芝高将平生所学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一辈艺人。实际上,在卢芝高所带的20多名学徒中,还有他现已44岁的儿子卢树生。为了使家族祖传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卢芝高让家里人不要放弃这门艺术。协助他一起经营的,还有卢芝高的弟弟卢芝猛,这位8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小弟成为现今卢芝高嵌瓷艺术重要的助手。如今,嵌瓷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卢芝高本人又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要把这门工艺当作卢家的事业和产业发扬下去。
通过对卢芝高及其徒弟们现场制作的观察,我们了解到了嵌瓷艺术中的主要表现手法:平嵌、浮嵌和立体嵌。平嵌就是塑胚,俗称“缚瓦骨”。浮嵌是用砖条、瓦片等材料剪切成棱骨构架,立体嵌则是要先用铁丝扎好骨架,然后再配上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好雏形。
在这个准备参加广东省美术馆展览的祠堂屋顶作品中,几乎三种工艺均用上了。第二个步骤是“剪饶”,通俗讲就是剪取瓷片。这是属于一项精细的活,卢芝高还得亲自动手,他把完整的五颜六色的瓷碗、瓷盘用钳子敲烂,然后再根据要创作的内容选取大小,颜色合适的碎瓷片用钳子加工取“饶”。一旁的学徒助手在他的指导下,也一边敲瓷碗一边剪饶。
此刻,他们正在制作一个威武的古代将士。在完成前面两道工序的基础上,接下来就要镶嵌瓷片“贴饶”。卢芝高说,这是嵌瓷最核心最重要的工序,对施工者有较高的造型和色彩方面能力的要求,而最后作品的水平也就取决于这道工序。
一件作品从始至终,他们要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造型、动态等各个方面斟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创作。到最后,还要做综合的微调,有些作品根据需要还要加以贴金、描银、钩线等步骤,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等作为点缀。
这是一项耗时并且尤其考验人耐性的技艺,一件稍大点的室外作品,动辄就是由几千片几万块瓷片构成的,没有几个月或几年的工夫根本就完成不了。
潮州嵌瓷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艺,耗工费神,高空操作,安全系数低,承建量少等原因,使得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时至今日,若不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将濒临失传。如何让这门传统民间美术工艺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下去,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卢芝高最为关切的问题。
在他目前招收的20多名学徒中,有几名是他家族嫡系后人。每年支付给学员的工资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卢芝高和其弟卢芝猛告诉记者,以前家族经营赚钱攒下的家底都投入到人才的培养上面。如今,他们自掏腰包,建造嵌瓷博物馆、开培训学校,当看到报名的人员日益增多时,他心里多了一份欣慰,但在资金等问题上出现的困难也让卢芝高兄弟感到不小的压力。所以,他们希望社会、政府更多地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扶持。
自潮州嵌瓷被纳入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之后,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均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礼遇,并积极对这项艺术进行抢救、保护、研究。
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你来到潮汕某些地方,放眼这里许多祠堂庙宇等建筑物的屋脊、檐下、照壁上许多五彩缤纷的主体图案,说不定,哪一座屋顶上就留下了卢芝高和他徒弟们的作品。
位于潮州韩江边的青龙古庙,是潮州市一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春节前,古庙主座进行了翻修,庙前面还新添了一处精美的拜亭。这些建筑上,斑斓精致的嵌瓷艺术,就出自潮州嵌瓷传人卢芝高和他的徒弟们之手。
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潮州的凤凰洲公园是他的得意之作。1999年,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旅游事业,潮州市政府决定将建于明朝隆庆二年,已荒废多年的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辟为“凤凰洲公园”,分期建设和恢复这一景区。该项目的嵌瓷工艺便交给了卢芝高负责,而这也成为卢芝高的代表性成果。
凤凰洲公园首期恢复奎阁、凤凰台和天后宫三组古建筑,卢芝高按修旧如故的原则,主刀恢复明、清时期古建筑的风貌,展示潮州传统古建筑艺术特色和古文化艺术内涵,使之成为人文昌盛的标志地。
重修的奎阁重现了“耸阁三层,八面攒尖宝顶”,为祀文昌关帝,壁画的设计就按祀文昌关帝内容和现场空间考虑壁画的尺寸和内容,每幅画讲述一个故事,例如与关云长有关的桃园结义、水淹七军等。
如今,若有机会走访潮州,你可以去凤凰洲公园的天后宫欣赏尾顶的嵌瓷精品,“八仙八骑八童”、“三阳开泰”、“双凤朝牡丹”、“三雄图”及“红梅鹦鹉”等五组造型高不过盈尺,却都神态逼真,灵光闪动,栩栩如生。
现在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卢芝高还是感叹说:“这真是一项很辛苦的工夫,没有多少人能坚持的下来。”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冬天寒气透人,卢芝高都是亲自登上屋顶,将瓷片一片片粘上墙体。累的时候,静坐在凳子上环顾公园上的天空,抽上一根烟,想想嵌瓷艺术的未来。
这种思虑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困难重重,但卢芝高还是坚持他的艺术追求,继续建博物馆、办培训学校,培养接班人,今后还希望嵌瓷成为“国礼”,随国家领导人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对于嵌瓷艺术未来的命运,卢芝高以带着潮州方言的普通话说:“嵌瓷,不能丢掉它,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传承它,但我相信以后会发展得更好的,我相信。”
链接
专家评论
作为一位文化传承人,卢芝高既继承传统,又融入了当代的意识,使传统的文化和当代的文化有所融合,而不至于使当代人认为传统文化与我们相隔久远。这是卢芝高先生的一个贡献,并不是一般的做传统、传承的嵌瓷技艺者所能达到的,他有所改进但在改进中又能保持传统的根本,不偏离传统,这是他的一个特点;另一方面是卢先生的嵌瓷所呈现的所有主题,体现人紧扣着宗族文化——“孝”与“忠”。“孝”、“忠”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本,有孝就有敬,有忠就有畏。
几千年来,我们由宗族文化产生的思考,就是一种宗教意识,只是这种宗教意识更人性化、更生活化了,恰恰就是在卢先生的嵌瓷艺术、嵌瓷灰塑中,在整个祠堂屋檐的各种各样灰塑故事、龙凤呈祥中,卢先生把它们都表现出来了,通过忠孝达到一种敬畏,通过敬畏规范行为,通过规范行为达到天地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