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组织学3
一、单选题
1、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来到一起的目的是完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又回到各自的部门,这种团队属于()。A.问题解决型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C.多功能团队 D.临时团队
2、关于组织文化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B.组织文化最初来源于组织建立的目标、理念。C.组织文化不具有普遍性。
D.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有反作用。
3、有这样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视员工如兄弟,强调“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并把这种思路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当企业的收入高时,他便多发奖金给大家 一旦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不好,他就少发甚至不发奖金。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大家只是愿意“有福 共享“,而不愿有难同当。在有难时甚至还有员工离开公司,或将联系到的业务转给别的企 业,自己从中拿提成。这位老板有些不解,你认为这是为什么?()A.这位老板在搞平均主义
B.这位老板把激励因素转化成了保健因素 C.员工们的横向攀比
D.这位老板对员工激励缺乏系统规划
4、任何一个组织体系的结构、过程、程序及主体的行为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受到()的影响。A.传统思想 B.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成员
5、在现实的冲突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的不同。A.结构因素 B.心理因素 C.价值观因素 D.沟通因素
6、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A.内容性激励理论 B.过程性激励理论 C.强化性激励理论 D.归因性激励理论
7、组织文化的灵魂是:()。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哲学 C.传统习惯 D.员工信念
8、面对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群体的效率更高。A.专业结构 B.异质结构 C.同质结构 D.性别结构)
9、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心理机制是()。A.心理定势 B.模仿心理 C.心理强化 D.从众心理
10、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11、()是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总体认识和评价。A.组织形象 B.组织文化 C.组织纲领 D.组织纪律
12、()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注意问题的解决,而且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A.问题解决行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C.多功能型团队 D.矩阵型团队
13、劳伦斯关于冲突解决方法中最好的是那种?
A.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 B.润滑双方分歧 C.强迫执行 D.承认差异
14、按照双因素理论,下述哪一种因素属于激励因素()A.奖金 B.上下级关系 C.工作内容的吸引力 D.工作的保障
15、人们借助于对组织的环境、面貌的了解而产生的印象是(A.产品形象 B.人员形象 C.环境形象 D.制度形象
二、多选题
1、组织文化的特征包括():
A.微观性 B.可塑性 C.目的性。)D.独特性 E.丰富性
2、加强团队建设的措施主要有:()A.加强对团队的必要领导和管理,避免优柔寡断 B.完善管理指标,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团队效率 C.制定团队远景目标,帮助成员熟悉团队战略
D.防止团队的文化冲突,实现差异文化的相互尊重和认同 E.突出组织领导者的作用
3、形成组织中团体之间冲突的原因: A.参与决策的需要 B.目标差异
C.团体间认识上的差异
D.团体间权责不明,划分不清引发冲突 E.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不良的团体作风
4、组织文化的心理机制包括:()。A.心理定势 B.模仿心理 C.心理强化 D.从众心理 E.挫折心理
5、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方面。A.领导方面 B.目标方面 C.责任方面 D.协作方面 E.技能方面
6、根据罗宾斯的研究成果,冲突产生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A.组织规模与任务的专门化程度 B.矩阵组织的内在矛盾 C.上下级关系的两难 D.权力与资源分配的排他性 E.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7、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组织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等的综合体。
A.价值观 B.团体意识 C.活动方式 D.信念 E.规范
8、群体规范具有以下作用: A.表现群体核心价值的功能 B.保证群体平稳运行的功能
C.评价和判断成员行为,维护成员和谐关系的功能 D.帮助群体保持鲜明特征,克服困难,生存发展的功能 E.群体规范一旦制定,就不会更改
9、组织文化的内容主要有:()。A.组织形象 B.组织理想 C.道德规范 D.组织价值观 E.态度、情感
10、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管理环境因素 D.文化背景因素 E.价值观因素
一、单选题
1、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来到一起的目的是完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又回到各自的部门,这种团队属于()。A.问题解决型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C.多功能团队 D.临时团队
2、关于组织文化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B.组织文化最初来源于组织建立的目标、理念。C.组织文化不具有普遍性。
D.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有反作用。
3、有这样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视员工如兄弟,强调“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并把这种思路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当企业的收入高时,他便多发奖金给大家 一旦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不好,他就少发甚至不发奖金。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大家只是愿意“有福 共享”,而不愿有难同当。在有难时甚至还有员工离开公司,或将联系到的业务转给别的企 业,自己从中拿提成。这位老板有些不解,你认为这是为什么?()A.这位老板在搞平均主义
B.这位老板把激励因素转化成了保健因素 C.员工们的横向攀比
D.这位老板对员工激励缺乏系统规划
4、任何一个组织体系的结构、过程、程序及主体的行为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受到()的影响。A.传统思想 B.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成员
5、在现实的冲突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的不同。A.结构因素 B.心理因素 C.价值观因素 D.沟通因素
6、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A.内容性激励理论 B.过程性激励理论 C.强化性激励理论 D.归因性激励理论
7、组织文化的灵魂是:()。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哲学 C.传统习惯 D.员工信念
8、面对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群体的效率更高。A.专业结构 B.异质结构 C.同质结构 D.性别结构
9、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心理机制是()。A.心理定势 B.模仿心理 C.心理强化 D.从众心理
10、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11、()是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总体认识和评价。A.组织形象 B.组织文化 C.组织纲领 D.组织纪律
12、()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注意问题的解决,而且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A.问题解决行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C.多功能型团队 D.矩阵型团队
13、劳伦斯关于冲突解决方法中最好的是那种?
A.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 B.润滑双方分歧 C.强迫执行 D.承认差异
14、按照双因素理论,下述哪一种因素属于激励因素()A.奖金 B.上下级关系 C.工作内容的吸引力 D.工作的保障
15、人们借助于对组织的环境、面貌的了解而产生的印象是()。A.产品形象 B.人员形象 C.环境形象 D.制度形象
二、多选题
1、组织文化的特征包括():
A.微观性 B.可塑性 C.目的性 D.独特性 E.丰富性
2、加强团队建设的措施主要有:()A.加强对团队的必要领导和管理,避免优柔寡断 B.完善管理指标,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团队效率 C.制定团队远景目标,帮助成员熟悉团队战略
D.防止团队的文化冲突,实现差异文化的相互尊重和认同 E.突出组织领导者的作用
3、形成组织中团体之间冲突的原因: A.参与决策的需要 B.目标差异
C.团体间认识上的差异
D.团体间权责不明,划分不清引发冲突 E.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不良的团体作风
4、组织文化的心理机制包括:()。A.心理定势 B.模仿心理 C.心理强化 D.从众心理 E.挫折心理
5、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方面。A.领导方面 B.目标方面 C.责任方面 D.协作方面 E.技能方面
6、根据罗宾斯的研究成果,冲突产生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A.组织规模与任务的专门化程度 B.矩阵组织的内在矛盾)C.上下级关系的两难 D.权力与资源分配的排他性 E.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7、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组织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等的综合体。
A.价值观 B.团体意识 C.活动方式 D.信念 E.规范
8、群体规范具有以下作用: A.表现群体核心价值的功能 B.保证群体平稳运行的功能
C.评价和判断成员行为,维护成员和谐关系的功能 D.帮助群体保持鲜明特征,克服困难,生存发展的功能 E.群体规范一旦制定,就不会更改
9、组织文化的内容主要有:()。A.组织形象 B.组织理想 C.道德规范 D.组织价值观 E.态度、情感
10、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管理环境因素 D.文化背景因素 E.价值观因素
一、单选题
1、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来到一起的目的是完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又回到各自的部门,这种团队属于()。A.问题解决型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C.多功能团队 D.临时团队
2、关于组织文化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B.组织文化最初来源于组织建立的目标、理念。C.组织文化不具有普遍性。
D.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有反作用。
3、有这样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视员工如兄弟,强调“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并把这种思路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当企业的收入高时,他便多发奖金给大家 一旦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不好,他就少发甚至不发奖金。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大家只是愿意“有福 共享",而不愿有难同当。在有难时甚至还有员工离开公司,或将联系到的业务转给别的企 业,自己从中拿提成。这位老板有些不解,你认为这是为什么?()A.这位老板在搞平均主义
B.这位老板把激励因素转化成了保健因素 C.员工们的横向攀比
D.这位老板对员工激励缺乏系统规划
4、任何一个组织体系的结构、过程、程序及主体的行为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受到()的影响。A.传统思想 B.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成员
5、在现实的冲突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的不同。A.结构因素 B.心理因素 C.价值观因素 D.沟通因素
6、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A.内容性激励理论 B.过程性激励理论 C.强化性激励理论 D.归因性激励理论
7、组织文化的灵魂是:()。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哲学 C.传统习惯 D.员工信念
8、面对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群体的效率更高。A.专业结构 B.异质结构 C.同质结构 D.性别结构
9、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心理机制是()。A.心理定势 B.模仿心理 C.心理强化 D.从众心理
10、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11、()是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总体认识和评价。A.组织形象 B.组织文化 C.组织纲领 D.组织纪律
12、()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注意问题的解决,而且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A.问题解决行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C.多功能型团队 D.矩阵型团队
13、劳伦斯关于冲突解决方法中最好的是那种?
A.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 B.润滑双方分歧 C.强迫执行 D.承认差异
14、按照双因素理论,下述哪一种因素属于激励因素()A.奖金 B.上下级关系 C.工作内容的吸引力 D.工作的保障
15、人们借助于对组织的环境、面貌的了解而产生的印象是(A.产品形象 B.人员形象。)C.环境形象 D.制度形象
二、多选题
1、组织文化的特征包括():
A.微观性 B.可塑性 C.目的性 D.独特性 E.丰富性
2、加强团队建设的措施主要有:()A.加强对团队的必要领导和管理,避免优柔寡断 B.完善管理指标,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团队效率 C.制定团队远景目标,帮助成员熟悉团队战略
D.防止团队的文化冲突,实现差异文化的相互尊重和认同 E.突出组织领导者的作用
3、形成组织中团体之间冲突的原因: A.参与决策的需要 B.目标差异
C.团体间认识上的差异
D.团体间权责不明,划分不清引发冲突 E.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不良的团体作风
4、组织文化的心理机制包括:()。A.心理定势 B.模仿心理 C.心理强化 D.从众心理 E.挫折心理
5、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方面。A.领导方面 B.目标方面 C.责任方面 D.协作方面 E.技能方面
6、根据罗宾斯的研究成果,冲突产生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A.组织规模与任务的专门化程度 B.矩阵组织的内在矛盾 C.上下级关系的两难 D.权力与资源分配的排他性 E.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7、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组织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等的综合体。
A.价值观 B.团体意识 C.活动方式 D.信念 E.规范
8、群体规范具有以下作用: A.表现群体核心价值的功能 B.保证群体平稳运行的功能
C.评价和判断成员行为,维护成员和谐关系的功能 D.帮助群体保持鲜明特征,克服困难,生存发展的功能 E.群体规范一旦制定,就不会更改
9、组织文化的内容主要有:()。A.组织形象 B.组织理想 C.道德规范 D.组织价值观 E.态度、情感
10、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管理环境因素 D.文化背景因素 E.价值观因素
第二篇:行政组织学(模版)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
一、简答题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二、论述题1.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2、(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3、(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二、论述题
1、(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
一、简答题
1、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2、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3、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4、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5、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2、(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3、(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4、(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5、(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二、论述题
1、(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2、(1)谈判;(2)设置超级目标;(3)第三方介入;(4)结构调整。
3、(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结构调整。
行政组织的沟通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2、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3、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4、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二、论述题
1、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2、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3、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2、(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3、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二、论述题
1、(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3、(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棱柱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简述权变组织理论的理论观点。答:第一,组织是个系统,它由各分系统构成,组织与外界环境具有相互影响与相互适应的关系;第二,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求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中的最大一致性;第三,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会呈现出不同的变量形态,即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其适当的关系模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出最适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6.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14.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1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18.(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9.(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20.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21.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22.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23.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24.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2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26.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2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28.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28.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组织结构);
37.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38.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39.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45.(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5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5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5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5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55.(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56.(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57.(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58.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59.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60.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6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6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6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策略)。
64.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65.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66.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67.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68.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69.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
70.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76.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7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79.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80.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81.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质量)。
82.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84.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二、多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
2、管理学家W。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技术、环境)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释放”功能)。
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
10、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理性—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1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要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13、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两种极端类型。
14、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1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1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17、邓肯从(简单迂夫子)和(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8、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阶段:(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评价)。
1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结构、有机式组织结构)。
2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罕见的白花和环境的被动性、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兴)。
21、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镜头—简单环境、静态—复杂环境、动态—简单环境、动态—复杂环境)。
2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械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放性与变异型)。
24、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潜结构”)。
25、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垂直分化)。
26、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目标认同程度、价值趋同程度、气质协调程度、能力互补程度)。
27、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目标手段、政策手段、组织手段、信息沟通手段)。
49、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主体的他特殊性、决策内容的特殊性、决策依据的特殊性)。50、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51、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是(定量化、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明确责任)。
54、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性原则、信息原则)。
55、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
56、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调查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
57、冲突的特性有(客观性、主观性、程度性)。
58、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插图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冲突有些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59、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权力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60、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为(横向冲突、纵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61、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潜代阶段、认知阶段、行为阶段、产生结果阶段)。62、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忽视、分离、限制)。63、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由(谈判、设置超级目标、第三方介入、结构调整)。64、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环境制约型)。
65、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型关图)66、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介入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沟通、间接沟通)。67、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69、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约式)。
70、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71、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下行过量引起的障碍、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空间距离引起的障碍)。72、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认知的改变)。73、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双环学习、单环学习、三环学习)。74、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试验、外部咨询、经验学习)。75、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性试验)。76、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交流系统)。
77、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观点。78、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防止型文化、开放型文化、参与型文化、服务型文化)方向迈进。
79、行政组织文化构建中最重要的两条原则是(目标原则)和(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途径有(道德建设途径、领导素质途径、行政体制机制途径)。94、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95、对组织管理和暴光方式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一部环境因素、特殊工作环境)。96、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技术、人员、结构、任务)。
概率抽样以概率理论为依据,通过随机化的机械操作程序取得样本,所以能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客观性.虽然随机样本一般不会与总体完全一致,但它所依据的是大数定律,而且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因此可以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概率抽样主要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类型.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抽样调查都采用概率抽样方法来抽取样本.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类型.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逡巡一定的规律进行抽样 多阶抽样与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关系
多阶段抽样区别于分层抽样,其优点在于适用于抽样调查的面特别广,没有一个包括所有总体单位的抽样框,或总体范围太大,无法直接抽取样本等情况,可以相对节省调查费用。其主要缺点是抽样时较为麻烦,而且从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比较复杂。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一阶单元,如果在每一个一阶单元中,都随机抽取部分二阶单元,由这些二阶单元中的总体基本单元组成的样本,在抽样的方式上,就相当于分层抽样;如果在全部的一阶单元中,只抽取了部分一阶单元,并对抽中的一阶单元中的所有的基本单元都做全面调查,这就是整群抽样。因此,分层抽样实际是第一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而整群抽样实际上是第二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故也称单级整群抽样
多阶抽样与分层抽样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分层抽样是对总体中的每个一级样本群体进行全面入样,再对所有的样本进行抽查;而两阶抽样则把总体中所有的群体视为一阶单元,对这些一阶单元进行抽样,将抽出的样本再次进行抽样(两次都不是进行全面的调查),产生两级样本,最后综合估算出总的一级样本指标。
二、整群抽样是对总体中抽取的每个样本群体所包含的基本单元进行全面调查;而两阶抽样则把总体中所有的群体视为一阶单元,对每一个被抽中的一阶单元所包含的二级单元(即基本单位),不是进行全面的调查,而是再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也称抽子样本)。即两阶抽样,产生两级样本,最后综合估算出总的一级样本指标。至于在综合估算的方式方法上,两阶抽样与整群抽样也是极其相似的,只不过前者为就被抽一级单元的样本指标进行综合估算,后者为就被抽样群体单元的全体指标进行综合估算。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分成抽样的区别 等距抽样
它是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是纯随机抽样的变种。在系统抽样中,先将总体从1~N相继编号,并计算抽样距离K=N/n。式中N为总体单位总数,n为样本容量。然后在1~K中抽一随机数k1,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位,接着取k1+K,k1+2K……,直至抽够n个单位为止。
等距抽样要防止周期性偏差,因为它会降低样本的代表性。例如,军队人员名单通常按班排列,10人一班,班长排第 1名,若抽样距离也取10时,则样本或全由士兵组成或全由班长组成。
根据总体单位排列方法,等距抽样的单位排列可分为三类:按有关标志排队、按无关标志排队以及介于按有关标志排队和按无关标志排队之间的按自然状态排列。
等距抽样的作法
按照具体实施等距抽样的作法,等距抽样可分为:直线等距抽样、对称等距抽样和循环等距抽样三种。
等距抽样的优点
等距抽样的最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且当对总体结构有一定了解时,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对总体单位进行排队后再抽样,则可提高抽样效率。
等距抽样的特点
等距抽样的特点是: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且抽取的样本可少于纯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既可以用同调查项目相关的标志排队,也可以用同调查项目无关的标志排队。
等距抽样在抽样调查中的应用
在定量抽样调查中,等距抽样常常代替简单随机抽样。由于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所以应用普遍。等距抽样得到的样本几乎与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是相同的。等距抽样的基本做法是,将总体中的各单元先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号,然后决定一个间隔,并在此间隔基础上选择被调查的单位个体。
样本距离可通过下面公式确定:样本距离 = 总体单位数∕样本单位数
例如,假设你使用本地电话本并确定样本距离为 100,那幺 100 个中取 1 个组成样本。这个公式保证了整个列表的完整性。
等距抽样方式随意用一个起点,例如,如果你把一本电话本作为抽样框,必须随意取出一个号码决定从该页开始翻阅。假设从第 5 页开始,在该页上再另选一个数决定从该行开始。假定选择从第 3 行开始,这就决定了实际开始的位置。
等距抽样方式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最主要的优势就是经济性。等距抽样方式比简单随机抽样更为简单,花的时间更少,并且花费也少。使用等距抽样方式最大的缺陷在于总体单位的排列上。一些总体单位数可能包含隐蔽的形态或者是“不合格样本”,调查者可能疏忽,把它们抽选为样本。
整群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
特点是: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但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准确性要差些。因此,在群间差异性不大或者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
将总体中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从各群中随机抽取整群样品,例如,调查中学生患近视眼的情况,抽某一个班做统计;进行产品检验;每隔8h抽1h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检验等。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抽样方法简便,缺点是抽取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代表性差。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分层可以提高总体指标估计值的精确度,它可以将一个内部变异很大的总体分成一些内部变异较小的层(次总体)。每一层内个体变异越小越好,层间变异则越大越好。
分层抽样比单纯随机抽样所得到的结果准确性更高,组织管理更方便,而且它能保证总体中每一层都有个体被抽到。这样除了能估计总体的参数值,还可以分别估计各个层内的情况,因此分层抽样技术常被采用。
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一定的比例,从各层次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次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同质层,再在各层内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是将科学分组法与抽样法结合在一起,分组减小了各抽样层变异性的影响,抽样保证了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分层抽样根据在同质层内抽样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一般分层抽样和分层比例抽样,一般分层抽样是根据样品变异性大小来确定各层的样本容量,变异性大的层多抽样,变异性小的层少抽样,在事先并不知道样品变异性大小的情况下,通常多采用分层比例抽样。
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
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第三篇:行政组织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行政组织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 行政组织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行政组织
3、非正式组织
4、强制性组织
5、功利性组织
6、规范性组织
7、互利组织
8、服务组织
9、政治组织
10、经济组织
11、正式组织
12、文化组织
13、群众性组织
14、霍桑试验
二、填空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 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行政组织是追求(); 7.()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1911年,泰勒发表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 论;
11.在()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 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三、选择题
1.“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对组织的界定给以上述表述的学者是()A 法约尔 B 巴纳德 C 穆尼 D 卡斯特
2.“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工作的子系统”,对组织的界定给以上述表述的学 者是()
A 法约尔
B巴纳德 C 穆尼 D卡斯特 3.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是()A 权威性 B 阶级性 C 时代性 D 法制性
4.一切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政功能的组织阐述的是组织的()A 狭义定义 B 广义定义 C 动态定义 D 静态定义 5.狭义行政组织是指()A 部门 B 科室 C 厂矿 D 政府系统 6.国家行政组织权威性的突出特征是()A 社会性 B 权威性 C 法制性 D 强制服从 7.从纵向看,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是()A 漏斗型 B 马鞍型 C 矩形 D 金字塔型 8.行政组织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A 组织目标 B 机构设置 C 法律制度 D 团体意识 9.行政活动的支点是()A 行政人员 B 行政制度 C 行政组织 D 行政权力 10.行政组织的基础是()A 行政机关 B 行政科室 C 行政部门 D 行政机构 11.提出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基础的是()A 柏拉 B 卢梭 C 亚里士多德 D 洛克 12.组织理论之父是()A泰罗 B 韦伯 C 法约尔 D 德鲁克 13.提出“社会人:理论的是()A 泰罗 B 韦伯 C 法约尔 D 梅奥 14.提出“有限理性”决策原理的是()A 西蒙 B 孔茨 C 法约尔 D 梅奥 15.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美国学者是()A 圣吉 B 科恩 C 帕金森 D 韦尔奇
四、简答题
1、行政组织的含义
2、统治行政含义和特征
3、组织的构成要素
4、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5、行政组织的特性
6、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7、行政组织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8、行政组织的性质
9、现代行政组织的特征
10、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五、论述题
1、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2、行政组织在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
第二章 组织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需要层次理论
2、帕森斯
3、理性——法律权利
4、成熟——不成熟理论
5、棱柱模式理论
6、组织环境
7、内部环境
8、外部环境
9、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10、环境的不确定性
11、行政组织结构
12、组织结构的分化
13、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14、行政组织结构的分布化
15、组织的“显结构”
16、组织的“潜结构”
19、组织本质论20、组织环境论
21、组织平衡论
22、组织要素论
23、组织沟通论
24、组织责任道德论
25、领导职能论
二、填空
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
2.()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 4.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理论; 5.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6.()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7.()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 面; 8.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 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10.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 11.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
12.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 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13.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 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14.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
三、选择
1.法约尔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A 管理幅度 B 十四项原则 C 科学管理 D 官僚组织 2.官僚制也称谓()A 幅度制 B 泰罗制 C 分权制 D 科层制 3.提出组织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的是()A 圣吉 B 科恩 C 巴纳德 D 韦尔奇 4.生态学理论的基础是()A 系统理论 B 馄饨理论 C 协同理论 D 突变理论 5.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A 层级化
B 分部化 C平行化 D 垂直化 6.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A 层级化
B 分部化 C平行化 D 垂直化
7、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
A 目标认同程度 B 价值趋同程度 C 气质协调程度 D 能力互补程度
8、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
A 组织的“权利结构”
B 组织的“智能结构” C 组织的“显结构” D 组织的“潜结构”
9、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
A 交叉整合 B 职能分解 C平行分化 D 垂直分化
10、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
A 机械式组织结构
B 矩阵式式组织结构 C平行式组织结构 D 有机式组织结构
四、简答
1、传统组织理论的评价
2、系统和权变的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3、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4、现代组织理论的特点
5、组织分析的标准
6、美国管理学会所提出的“良好组织十准则”
7、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点
五、论述
1、贝克哈特认为良好组织的判断标准
2、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评价
3、权变组织理论
4、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主要观点
5、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组织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层次
2、管理幅度
3、集权式组织结构
4、分权式组织结构
5、直线式组织结构
36、直线职能是组织结构
6、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7、矩阵式组织结构
8、组织结构设计
9、国务院办公厅
10、总理负责制
11、村民委员会
12、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二、填空
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2.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3.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 4.国务院是由()组织产生; 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6.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7.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的执行机关; 8.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9.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各层次;
10.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的统一领导; 1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和自治县
12.()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三、选择
1.行政组织结构最典型的形态是()A 综合型 B 金字塔型 C 层级型 D 部门型 2.最早提出事业部制是()A 韦尔奇 B 福莱特 C 法约尔 D 斯隆 3.网格化的基本逻辑的载体是()A 部 B 产品 C 社区 D 层级 4.垂直分化也称谓()A 部门化 B 扁平化 C 弹性化 D 层级化 5.行政组织最早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是()A 职能制 B 部门制 C 扁平制 D 直线制 6.事业部制最早提出是在()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中国 7.分部化最简单的含义是()A 协作 B 分工 C 程序 D 层级 8.通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裁剪冗员建立起的一种紧凑组织结构称为()A 部门化 B 扁平化 C 弹性化 D 层 9.网格化产生于()A 20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10.矩阵组织肇始于()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11.我国省级政府包括()
A 特别行政区政府
B 自治区政府 C 直辖市政府 D 12.县级政府包括()
A 自治县
B 市辖区 C 自治旗 D 旗 13.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
A
B 行政执行圈
C 行政管理权 D 行政保护权 1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 自治区
B 人民政府 C自治州 D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15.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
A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 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C D 立法权 16.组织管理心里主要由()组成。
A
B 个体心理
C 组织心理 D 群体心理
四、简答
10、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2、首长制,委员会制
3、完整制和分离制
4、集权制与分权制
5、我国行政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6、垂直管理及其利与弊
五、论述
1、论述现阶段中国政府间职责配置——职责同构
2、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第四章 组织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结构
2、工作再设计
3、行政组织领导
4、领导影响力
5、行政组织决策体系
二、填空
1.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OLST)。2.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
3.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起源于()的影响。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领导文化,但是受()的客观影响。5.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和()。
6.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
7.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的特征。
三、选择
1、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A 计划设计 B 演绎设计 C 归纳设计 D项目设计
2、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
A 工作轮换 B工作系统化 C 工作扩大化 D 工作丰富化
3、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
A 目标手段 B 政策手段 C 组织手段 D 信息沟通手段
4、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A 稳定性 B 层级性 C 相对性 D 变异性
5、.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A 行为的改变 B 组织体系的改变 C 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 D 组织人员结构的改变
6、.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A 循环学习B 双环学习C 单环学习D 三环学习
7、.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A 组织学习B 试验 C 外部咨询
D 经验学习
8、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A 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 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 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 选择吸收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四、简答
1、简述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2、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3、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4、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论述
1、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2、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第五章 非正式组织
一、名词解释
1、非正式组织
2、正式组织
3、群体归属意识
4、群体凝聚力
二、填空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是分工关系的组织为()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3、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
4、行政组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具有()
5、保护环境属于体现为行政组织的()
6、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三、选择
1、行政组织是追求()的组织。
A 个人利益 B 公共利益 C 群体利益 D 集团利益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A 正式组织 B 非正式组织 C 经济组织 D 公益组织
3、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迈进。
A 法治型文化 B 开放型文化 C 参与型文化 D服务型文化方向
4、.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A 调查反馈法 B 资料收集法 C 职位期望法 D 信息筛选法
5、.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A 职工事业发展计划辅导 B 敏感性训练 C 团队建设 D 过秤咨询
6、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A 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B 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C 最求利益最大化 D 保护环境
四、简答
1、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2、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3、非正式组织的正向功能
4、非正式组织的反向功能
5、非正式组织的运用
6、认知非正式组织的有益性和危害性的特点
7、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五、论述
1、试述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第六章 组织冲突
一、名词解释
1、冲突
2、工作冲突
3、直线/职能冲突
4、仲裁解决法
二、填空
1、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
2、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
3、冲突属于()性行为。
4、()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5、行政组织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是()。
6、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和()。
7、(.)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8、(.)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9、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
10、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的研究。
三、选择
1、现代观点认为,冲突()。
A 具有建设性
B 具有破坏性 C 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D 具有消极性
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
A 适度冲突
B 高度冲突 C 低度冲突 D 没有冲突
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
A 缓解策略
B 回避策略 C 正视策略 D 引起策略
4、冲突处理的模式有()A 回避型 B争斗型 C 克制型 D妥协型
5、冲突的特性有()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妥协性 D
6、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
A 冲突越少对组织越有利 B 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C 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 D 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7、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
A 横向冲突
B 纵向冲突 C 双向冲突 D 直线/职能冲突
8、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
A 忽视
B 分离 C 限制 D 隐藏
9、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
A 谈判
B 设置超级目标 C 第三方介入 D 结构调整
10、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
A
B 权利冲突
C 认知冲突 感冲突
11、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
A 潜代阶段
B 认知阶段 C 行为阶段 D 产生结果阶段
四、简答
1、冲突的意义
2、冲突的根源和表现形式
D 情
3、冲突模式
五、论述
1、布朗关于处理冲突的对策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第七章 行政组织类型
一、名词解释
1、领导组织
2、业务组织
3、幕僚组织
4、事务性组织
5、内部管理组织
6、技术型组织
7、咨议性组织
8、监督性组织
9、顾问组织
10、决策组织
11、信息组织
12、派出组织
13、分支组织
14、中央行政组织
二、填空
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的是()。
在古埃及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的是()。在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全国人事的是()。
4在我国历史上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主张实行“五权分立”的是()。
5职位是()。
三、选择
1、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A 主体的他特殊性 B 决策内容的特殊性 C 决策依据的特殊性 D 决策人员的特殊性
2、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A 路 B 州 C 区 D 县
3、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的()
A 人员 B 经费 C 物资设备 D 方案
4、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是指()
A 尚书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5、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有()
A 规制型管理 B 情感型管理 C 强制性管理 D 市场化管理
四、简答
1、领导组织的主要职能
2、业务组织的类型
3、幕僚组织的性质
4、行政决策的特点
5、如何建立行政决策的制度环境
6、行政监督的分类
7、信息组织的种类
8、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9、地方行政组织的类型
五、论述
1、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第八章 组织关系
一、名词解释
1、信息处理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3、协调
4、组织沟通
5、正式沟通
6、非正式沟通
二、填空
1.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 式沟通)。
2.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 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3.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 定期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4.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 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
三、选择
1、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动态性 B 互动性 C 不可逆性 D 环境制约型
2、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A 下行沟通 B 上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平型关图
3、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介入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 直接沟通 B 间接沟通 C 跨领域沟通 D 双向沟通
4、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 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
A 链式沟通网络 B 网状沟通网络 C 正式沟通网络 D 非正式沟通网络
5、根据国外组织行为研究者的试验和探究,正式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A 链式 B Y式 C 星式 D 全通道式
6、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 形式主要有()。
A 单线式 B 流言式 C 偶然式 D 集约式
7、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
A 语言障碍
B 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C 语言介质障碍 D 发出信息者障碍
8、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
A 时间错差引起的障碍
B 空间距离引起的障碍 C 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D 下行过量引起的障碍
四、简答
1、沟通在组织中的作用
2、沟通的障碍
3、沟通的改善
4、美国管理协会提出的“良好沟通的十项建议”
5、正式信息沟通网络结构
6、协调的类型
7、协调的改善
8、合作的条件
9、合作的种类
10、合作的制约因素
11、合作的改进
12、简述非正式沟通其优缺点?
13、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
1、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第九章 组织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环境
2、组织的一般环境
3、行政的具体环境
4、组织的内部环境
5、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二、填空
1、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
2、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3、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4、影响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的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三、选择
1、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 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2、.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
A 内部环境 B 政治环境 C 外部环境 D 经济环境
3、邓肯从组织环境的()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A 简单与复杂 B 静态与动态 C 横向与纵向 D 单向和双向
4、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和(),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A 经济环境 B 一般环境 C 外部环境 D 工作环境
5、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A 静态—简单的环境 B 静态—复杂的环境 C 动态—简单的环境 D 动态—复杂的环境
四、简答
1、行政组织的环境
2、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
3、艾德奇的关于行政组织环境的维度
4、组织的一般社会环境
5、团体社会环境
6、利克特关于组织气候的七个变数
7、优等系统二十个指标
五、论述
1、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
2、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
第十章 组织变革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变革
2、团体意识
3、组织发展
4、行政组织文化
二、填空
1、罗宾.特斯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和()的组合,提出了情景变迁模式。
2、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3、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和()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
4、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一书中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三、选择
1、.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A 外部环境因素 B 经济环境因素 C 政治环境因素 D 内部环境因素
2、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
A 独权 B 分权 C 揽权 D 授权
3、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景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形态()A 自然性变革 B 指导性变革 C 合作性变革 D 计划性变革
4、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
A 观察 B 诊断 C 执行 D 评估
5、.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A “解冻” B “缓和” C “改变” D “再冻结”
6、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A 心理上的抵制 B 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C 组织本身的阻力 D 社会的原因
7、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A 组织结构 B 组织程序 C 信息与控制 D 组织行为
四、简答
1、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有计划的变革过程
2、怎样克服阻力
3、成功变革的条件和原则
4、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5、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五、论述
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效率
2、绩效管理
3、绩效评估
4、标杆管理
二、填空
1.()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2.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
3.()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4.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5.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
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和()。
8.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和()的综合作用。
三、选择
1、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A 计划绩效 B 监控绩效 C 评价绩效 D反馈绩效。
2、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目标一致性 B 可测性 C 独立性 D 差异性
3.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A 政治绩效 B 计划绩效 C 社会绩效 D 经济绩效
4.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A 计划绩效 B 监控绩效 C 评价绩效 D反馈绩效。
5.指标绩效包括的要素有()A 考评标准 B 考评要素 C 考评标志 D 考评制度
6.经济人假设理论的“经济人”又称()
A 唯利人 B 实利人 C 双面人 D 唯利是图人
7()属于人本管理机制
A 动力机制 B 约束机制 C 选择机制 D 保障机制
8.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 B 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C 人力资本具有积累性 本具有收益性
9()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性
A 动态性 B 静态性 C 连接性 D 收益形式多样化()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
人力资 D A 实际支出 B 心理损失 C 直接支出 D 时间支出
四、简答
1、绩效管理的特点
2、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3、绩效评估的意义
4、科学发展观
5、衡量行政效率的困难
五、论述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中的决策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决策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
3、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4、伊斯顿的系统分析模型
5、决策科学化
6、决策民主化
7、决策法制化
8、决策程序法制化
9、行政组织决策的中枢系统
10、参谋咨询系统
11、情报信息系统
二、填空
1、行政组织决策是以()为后盾。
2、()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3、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
4、()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5、()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6、()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7、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
三、选择
1、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
A 中枢系统 B 参谋咨询系统 C 情报信息系统 D 管理信息系统
2、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
A 调查程序 B 方案设计程序 C 可行性论证程序 D 社会交流程序
3、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A 保险性决策 B 决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不确定型决策
4、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 定量化 B 保质性 C 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 要明确责任
5、.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A 情报活动阶段 B 设计活动阶段 C 抉择活动阶段 D 审查活动阶段
6、.西蒙指出,决策有()A 程序化决策 B 非程序化决策 C 风险性决策 D 不确定性决策
四、简答
1、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2、行政组织决策的方法
3、政府决策的全过程为渐进调整过程的根本原因
4、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五、论述
1、行政组织决策的类型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
3、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4、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5、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第十三章 国家结构形式
一、名词解释
1、国家结构
2、国家结构形式
3、单一制
4、管辖对象
5、管辖方式
6、单一制下的地方自治
7、联邦制
8、本源性权力
9、联邦国
10、中央集权的联邦制
11、行政区划
12、行政区域
13、地方行政单位
14、地方行政建制
二、填空
1.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
2.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3.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
三、选择
1.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A 工作富有成就 B 工作达到自身满足 C 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D 工作保证生活质量 2.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A 目标的难易程度 B 目标难度的确定 C 目标量化 D 目标质的规定 3.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A 形成阶段 B 磨合阶段 C 成长阶段 D 成熟阶段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 群体归属意识 B 群体认同意识 C 群体冲突意识 D 群体促进意识 5.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A 时代性 B 权威性 C 综合性 D 执行性 6.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 法律 B习惯 C 职位 D 暴力 7.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 才能因素 B 品格因素 C 情感因素 D 知识因素
8.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三种类型。A 转制 B 强制 C 民主 D 放任
9.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A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B 任务的结构 C 形象影响 D 职位权力
四、简答
1、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内容
2、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3、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4、英国中央政府的主要职权
5、英国地方政府自治权管辖的事项
6、法国中央政府的职权
7、民主集中的单一制的内容
8、联邦制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9、本源性权力的归属划分的三种类型
10、地方行政建制按其设置目的与功能分的类型
五、论述
1.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框架
一、名词解释
1、国务院制度
2、立法机关
3、司法机关
4、司法体制
5、司法体制的一元制
6、司法体制的二元制
7、司法体制的多元制
8、大陆法系普通法院
9、英美法制普通法院
10、行政法院组织
11、司法行政机关
二、填空 1、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
2、实行首长制的典型国家是()
3、下列属于美国总统的直属机构的是()
4、我国国务院部门设置数量达到最高点是在()
5、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是()
6、行政组织编制的性质不包括()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8、三公九卿制始创于()
三、选择 1.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A 目标建立模式 B 问题分析模式 C 角色分析模式 D 人际模式
2.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A 静态的组织观 B 动态的组织观 C 生态的组织观 D 精神的组织观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A 强制性组织 B 功利性组织 C 规范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 互利组织 B 服务组织 C 企业组织 D 公益组织
5.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A “分散”功能 B “聚合”功能 C “转换”功能 D “释放”功能 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A 职位 B 职务 C 职权 D 职责
四、简答
1、现代政府制度的分类
2、内阁制主要特征
3、总统制度主要特征
4、半总统制特点
5、中国国务院制度主要特征
6、立法机关的性质
7、两院制的各自优势
8、司法机关的演进
9、司法机关的认定标准
10、检察机关的职权
11、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
12、司法审查的范围i
五、论述
1、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第十五章 现代中外行政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英国责任制内阁
2、总统直属机构
3、独立行政管理机构
4、总理负责制
二、填空
1、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在()
2、古罗马帝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3、英国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
4、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5、确立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是()
6、我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御史台设立于()7、1949年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
8、马基雅维利的代表著作是()
9、主张扩大行政部门权力的学者是()
三、选择
1、以下属统率机关的有()A 图务院总理 B 省长 C 乡长 D 镇长
2、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 泰勒 B 法约尔 C 戴维斯 D 韦伯
3、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利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A 强制的权利 B 理性—法律的权力 C 传统的权力 D 超凡的权力
4、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A 异质性 B 独特性 C 形式主义 D 重叠性
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A 农业社会 B 商业社会 C 棱柱社会 D 工业社会
四、简答
1、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
2、美国内阁和英国内阁的区别
3、总统的地位及职权
4、总理的地位及职权
5、市管县的弊端
五、论述
1.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篇:行政组织学
行政组织学 模拟一!
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B.互利性组织)。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D.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A.非正式组织)。
1911年,泰勒发表了(B.《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B.克制型)。
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B.需要层次)理论。
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D.分权制)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A.《战略与组织结构》)。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C.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C,D)。
工作富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A,B,C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B,C,D)
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
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B,C,D)法律,习惯,职位,暴力
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A,B,C)。行政执行权,行政管理权,行政保护权。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管理层次是指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简述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扬长避短原则(2)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用原则
试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在心理素质方面,提高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良好的心理习惯,民主的管理作风,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使用语言文字的意义要明确,运用有利于对方感情上易接受的语言文字,用词得当,通俗易懂,酌情使用图表,尽量使用短句,叙事说理,交谈过程中要注意节奏。
(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要克服不良聆听习惯,少讲多听,设法使交谈轻松,表示出有聆听的兴趣,尽可能排除外界干扰,要有绝对耐心,不随便插话,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不要与对方争论或者妄加评论,提出问题以显示你在充分聆听和求得了解。
(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地点,选择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沟通要有安排与计划,沟通的主题内容要明确。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系国家公器,其建立、运作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由于行政组织运作的领域是权力领域,行政组织及其人员都或大或小的执掌着公共权力。因而以“公仆精神”来统率行政组织,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以“权为民所用”的态度来行使权力,是行政组织能够坚持宗旨、实现使命的前提和保障。行政组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在现代社会,行政效率应当成为行政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效率观念的具体指向是强调行政行为的高效化和科学化,把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作为目标,排除非理性、非科学因素的干扰,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管理,突出行政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
(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是人民的代理人,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工具。虽然由于现代行政事务的复杂性,我们实施的是代议民主,但是行政组织要通过行政民主的实施,来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表达利益,行使权力和保护权利。为此行政组织要坚持公民导向的组织文化,以公民的需求为行政活动的起点,以公民满意为行政活动的落脚点,让公民参与和监督贯彻行政活动的全过程。
(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行政组织将法律法规的执行作为其履行职责的工具,更在于以法为据,通过法律来保障行政组织不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要求行政组织建立崇尚宪法的氛围,尊重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接受政府的限制,遵守行政规定。
模拟二!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A.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D.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B.领导素质理论)的研究。国务院是由(A.全国人大)组织产生。省级政府每届任期(B.5年)。
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A.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C.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A,B,D)独权,分权,授权。
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A,B,C,D)方向迈进。法治型文化,开放型文化,参与型文化,服务型文化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A,B,C,D)。
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C,D)。
定量化、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明确责任
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A,B,C,D)。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约式。
1-5CAADB.6-10ABACA 11.ABD 12ABCD 13ABCD 14ACD 15ABCD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环境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因素。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技校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简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1)胸有全球化战略。
(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
(3)建立学习型组织。
(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这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行政组织学习不是组织内部成员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社会过程。(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
(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
(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
(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你认为变革的阻力主要有哪些?
组织变革的阻力:
(1)心理上的抵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变革的根本任务在于改变人的态度及行为,人在形成某一特定的态度与行为习惯之后让人们放弃它并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是 十分不易的,在心理上,人们总是存在一些抵制变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不安全感,心理平衡的破坏,权力或地位的丧失感,人际关系紧张。
(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经济原因所造成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如组织成员担心技术改革后可能存在被解雇的危险,职务改变或工作改变可能降低工资收入等,对经济利益得失问题的担心和顾虑,是抵制变革的主要原因。
(3)组织本身的阻力,组织从其本身来说是保守的,组织中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结构惯性,群体惯性,对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4)社会的原因。一个组织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以及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预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
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的组织,其结构要随着环境的变化 而调整,所谓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组织结构的分化和整合。它包括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调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权力下放等等,以组 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职能的调整,建立适应职能的组织结构,调整控制幅度与管理层次,调整权力结构,明确各机构 的职、责、权范围,调整决策结构,调整与改变工作流程,改进管理制度。
(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技术是最广泛、最普遍的用来说明社会及其机构的变革,人的变化,新组织的建立,老组织的衰亡的原因。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 革的核心就是通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组织的技术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中核心要素是人,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组织变革的关键所在。
(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一个组织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要主动地采取措施,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改变环境条件,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5)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组织的结构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模拟三
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B.层级化)。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C.组织环境)。
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D.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A.激励因素)。(A.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A.4)个层次。(C.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A.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国务院是最高国家(B.行政机关)。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A.泰勒B.法约尔C.韦伯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A,D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A,B,C,D)。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
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B,C,D)。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任务的结构、职位权力
BCDBA
AACAB
ABC
AD ABCD ABCD BCD
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构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控制,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仲裁解决法:当冲突发生后,通过协商已经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简述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途径。途径:
(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的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一是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
二是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有明确的分工与指责范围。
三是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
四是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
五是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第一,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大量的社会危机和公共问题,使政府面临和处理的问题日趋复杂,与此同时,也促成了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和政府行政组织规模的日益庞大,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管理的普遍现象。
第二,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当代政府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日趋扩大,行政活动已深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管辖事务的增多,管理对象的复杂,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第三,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随着整个社会分化程度的提高,随着行政管理对象的复杂化和专门化,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政府行政管理日趋专业化,分工也日趋精细。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
第四,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和协调性加强;现代行政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巨大分化,使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职能的分离和专业化,固然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但对组织整合与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法律限制和程式化;所谓的程式化就是行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皆有遵循的规章和制度,所谓的法制化就是行政组织的活动受到法律的广泛限制,这对制约行政权力、保障行政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重视社会的目的;现代行政强调国民福利、社会服务,政府行政的目的就在于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的幸福,第七,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 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所谓的地球村,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中的国际化视野以及重视各国行政组织间的国际交往就成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的一个 重要理念。
试论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
第一,从主观心理因素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情绪等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
第二,从知识和经验方面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当发讯者把自己的观念、想法编码时,他只是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 围内进行,同样,受讯者也只能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进行译码,解释。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区,就无法进行沟通。
第三,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在组织沟通中,信息沟通往往是依据组织系统层级传递的,在传递的过程中,如果个体有较佳的记忆力,那么传递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则高。
第四,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在组织管理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下属职工都存在轻视沟通作用的倾向,未能认识到管理沟通的重要性,把本来不充分的沟通看成是例行公事,从而漫不经心,影响沟通效果。
第五,知觉选择性。接受信息是知觉的一种形式。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总是习惯于接收一部分信息,而摒弃另一部分信息。
模块一
1行政组织是以追求A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2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D正式组织)。3(D经济型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C强制性组织)。
5国内为学者对组织界定的取向有以下四个方面,包括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考查知识点(知识点匹配):见P2-P3页,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ABCD 6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调节”功能,“聚合”功能,“释放”功能。ABD 7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ABC 8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BD 9职务、职权、职责是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ABC 10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环境。ABCD 11关于组织的四要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因说”。B 12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B 13文化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组织。A 14艾桑尼将组织分为强制性、功利性和规范性组织。A 15组织能够产生协同效应。A
第五篇:行政组织学
1、行政组织文化包含哪些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有何关系?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在地包括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和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三个层次。
行政组织文化结构中的三个层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同一性联系和差异性联系两个方面。同一性联系就是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和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三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相互作用的网络
(1)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是制高点:(2)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是基础:(3)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是中介:
差异性联系根源于三层次运动的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层次自身特征和功能的差异造成的。
行政思想层次是行政组织文化结构中变动性最大、活跃性最强的层次,任何行政组织文化的变革都是从这一层次开始的。行政心理层次恰恰相反,变动的过程最为缓慢,一旦形成,就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它代表着行政组织文化的保守性与惰性,不一定随行政思想和行政制度同步运行,是行政组织文化发展变化的阻碍因素。行政制度层次的运动既受到行政思想和行政心理两层次的制约,又从与行政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直接交往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产生与行政思想、行政心理两层次不同步的运动。
2、面对不确定的环境,行政组织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答: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
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
3、预测和计划策略;
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
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
1、竞争策略;
2、合作策略;
3、参与管理;
4、公共关系
3、行政组织执行试点的作用及步骤有哪些?
答:⑴是为了保证行政组织执行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先对部分执行客体实施行政组织决策方案,获得全面推广的初步经验和评估资料;通过试点以获得检验决策方案是否有效以及进一步了解实情况的真实性与可行性,便于行政组织决策方案的有力执行或修正与改善。
⑵科学有效的试点安排有利于减少行政组织执行风险,使决策执行失败带来的损失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有利于降低组织执行成本;
步骤:⑴选取典型部门、典型地区或典型单位作为试点对象,⑵制定合理的试点方案,并进行各方面试点的情况摸底与测试分析。⑶根据试点情况进行科学总结,试点结果要求实事求是、综合调查、深层发掘和系统思考。
4、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是什么?
答:(1)任务与组织平衡。每个职位、单位、部门,一级行政组织的设置,刚好与所要行使的职能、任务相平衡。既能充分满足工作的需要,又能使每个组织和个人工作量饱满,使事有人做,人有事做,人与事得到最佳配置。(2)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按照各个单位之间、各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及其工作量的比例关系来设置单位和人员,使整个行政系统工作的流程能够畅通地、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没有因工作量设置不佳而使工作流程中断的现象。(3)明确分工,合作良好。分工的目的,一是使各个具体职能能够得到最好的执行,使各个工作人员能在专的基础上精深;二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使整个行政组织的职能因分工而又得到更好的、密切配合的执行。因此,如在相关业务隶属关系上,就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合作。对非隶属关系而又需要相互配合的平级单位,则要考虑建立一个协调委员会或者由某行政组织首脑来负责协调。(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现代行政组织是一个适应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系统能否适应环境,并且具有弹性,这是衡量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的又一标准。任何组织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使结构具有适
应性、伸缩性和应变性,以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需要。
5、行政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如何保证?
答: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利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决策法制化:
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2、决策程序法制化;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6、矩阵组织结构有何特点?
答:矩阵组织结构的特点是:联系紧密,配合默契,专业化,效率高,灵活性应变性强。
7、行政组织管理未来有何趋势?
答:
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
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
4、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形态与治理形态;
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机构。
1、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有何影响?
答:⑴行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行政组织。⑵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产生聚合力量。⑶政文化对行政组织运作产生影响。
2、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监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1)健全监督独立机制,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地位。(2)建立监督协调沟通机制,提高监督主体的信息沟通和监督聚合力量。(3)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提高监督机关的权威性。要以权力制约权力,就必然要求制权力的监督权应大于或至少应独立地平行于被制约的权力,(4)完善行政组织监督的法律条例,加强行政组织监督和廉政建设的法律地位。(5)落实监督教育机制,提高监督人员素质。(6)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行政组织激励有何特点?
答:(1)激励以公务员的心理作为出发点。(2)同一激励产生的行为表现在某一个公务员身上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表现也有所不同。(3)同一激励导致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公务员上有不同的反映,在不同的公务员身上诱出的行为表现则可能需要不同的激励。(4)激励的目的是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公务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但这种调动和发挥不是无限的,它受公务员的主客观条件如知识能力、体力、年龄等的限制。(5)激励是要计算投人产出比率的。激励归根到底是为组织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它不能凌驾于目标之上,当激励需要支付的代价大于它所能产生的效益时,它就是不切实
际的。
4、在行政组织结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呈高金字塔型,是“尖型结构”;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则呈扁金字塔型,是“扁平结构”。不同形态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
1、行政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有()A:扁平化B:弹性化C:网格化D:虚拟化
12、行政组织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包括()A:行政组织目标和价值取向B:行政组织文化C:行政组织管理D:行政组织技术E:行政组织结构
11、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是()B:职能变革C:结构变革D:权力关系变革
10、行政组织文化按作用的领域来分,可分为()。C:总体行政组织文化D:区域行政组织文化
9、马斯洛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前后顺序,将人的需要分为()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8、行政组织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A:上行沟通B:平行沟通C:斜行沟通D:下行沟通
7、行政组织外部监督主要包括()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B:政党监督C:司法监督D:社会监督
6、行政组织监督的内容包括()A:行政组织B:行政职责C:行政程序D:行政措施E:行政行为
5、行政组织监督的主体有()B:法定监督主体C:法律、政策的授权主体D:委托监督主体
4、冲突的类型主要有()A:利益冲突B:目标冲突C:制度冲突D:道德冲突
3、决策方案设计的类型主要有()A:例行设计B:类比设计C:渐进设计
2、按照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可以把行政组决策分为()A:群体决策B:集体决策C:个人决策
10、按纵向层次的多少,可以把行政组织分为()A:金字塔型B,扁平型C综合型
5、提出"在等级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次”这一观点的是
()。A:彼得
6、生态行政组织理论的基础是()。C:环境理论
7、新公共行政学派的行政组织理论主张()。B:公平优先
8、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应是()。C:官僚制
9、在下列行政组织理论流派中,特别重视研究行政组织中人的因素的是()。B:行为科学
10、英国学者帕金森在《官场病》中指出一个机关趋于腐败时的征兆是()。D: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
11、根据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模式是()。C:.衍射型
12、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人性假设是()C:社会人
1、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是()。C:行政组织
2、下列组织中属于狭义的行政组织是()D:.国务院
3、行政组织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被称为()。C:行政组织功能
4、行政组织高效运转的关键是()。D:权责体系
1、行政组织纵向分工的基础是()。B:层级制
2、我国各级政府的统计局属于()D:信息机关
3、按管理程序对行政组织进行分工易于造成()。C:割裂管理对象间的相互联系
4、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行政组织的()B:权力分配关系
5、在行政组织结构中,人、目标与权责的最初结合,构成了()A:.职位
6、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是()C:经济环境
4、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A:组织结构C:组织体制D:组织类型
6、秦汉时期实行的三公九卿制中,三公是指()A:.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5、西方行政组织理论发展阶段有()A:统治行政时期C:管理行政时期D:服务行政时期
7、西蒙的组织影响论中认为组织的外部影响包括()A:命令B:建议C:信息D:培训
7、决定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的是()D:政体
8、影响行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构成了行政组织的()A:.环境
9、行政组织在创建良好宗教环境的措施中,其核心是()C:政教分离
10、期望理论是由()提出的。B:弗鲁姆
11、行政组织变革最大的阻力来自()。B:行政组织自身 “ 经济人 ” 特征12、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A:政务院
13、行政组织规模过度膨胀的主要原因是()B:官员自身利益追求
1、行政组织和特征是()A:权威性B:法制性C:系统性D:发展性
2、下列属于当代各国行政组织的社会功能的有()A:提供社会保障B: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D:环境保护
3、行政组织的无形要素包括()A:目标B:权责结构D:团体意识
8、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的要素有()。A:共同的目标B:协作的意愿C:信息交流
9、行政组织分部化的方式有()A:功能分部化B:程序或设备分部化C:服务对象分部化D:地区分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