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课题研究方案
2016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第1篇:课题研究方案范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民间游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创新的结晶,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并且游戏的种类丰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来源于生活,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创造机会和创造空间。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在临安市教研室赵素杰《幼儿园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实践研究》主课题下,昌化镇中心幼儿园与玲珑街道中心幼儿园进行合作研究,成立由园长挂帅业务主任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改编及创新,使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虽然有不少幼儿园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基本理论有过实践和研究,但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搜集与开发还处在较低水平,幼儿园也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民间体育游戏可供参考使用。因此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出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创新的课题研究。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民间游戏的开发弘扬了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它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其次,民间游戏的开发符合《纲要》的精神。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间游戏在不断挖掘、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改变对民间游戏原有的看法和态度,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的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
(二)、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条件与优势
民间游戏发源于农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受长辈们的影响孩子们往往都会几个民间小游戏如《打大麦》、《跳格子》、《老鹰捉小鸡》等。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我园地处农村,园内活动场地较大、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适合开展各类活动和游戏。
(三)、开发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对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1、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幼儿民间游戏可以较好的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助于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要与若干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游戏《金锁银锁》、《炒黄豆》、《荷花荷花几月开》等。通过与同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民间游戏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它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民间游戏具有取材方便、简单易行,游戏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材料进行任意加工和改造,激发幼儿的创造。
(2)、民间游戏内容和玩法的多变性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的空间。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有时一种游戏就有多种玩法,幼儿在学会了一些游戏的方法之后,还会与小伙伴一起改变游戏玩法,重新制定游戏规则、重新设计场地布置等,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性。
许多民间游戏还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幼儿在游戏中边吟边玩,始终处于欢乐之中。幼儿对有些儿歌内容已熟记,他们就尝试改编儿歌的内容,教师就则引导他们把时代的信息编到儿歌里去,根据儿歌内容的改动,游戏玩法也随之改变,赋予老游戏新玩法,使游戏更加符合现代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加了民间游戏的魅力,激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创造,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
1、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勤俭办园”。目前,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勤俭办园”仍然是十分需要的,由于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简便,如几颗木珠或废旧的钮扣串起来就可以玩跳格格游戏。开发和开展民间游戏可以为全园节约一大批经费。
2、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纲要》中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一是活动内容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过度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有运动量较大的《猫捉老鼠 》、也有比较安静的《拍大麦》等,可供教师选择。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
3、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幼儿园在开发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向家长请教、征集民间游戏,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新《纲要》的精神。
幼儿园新《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一是: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和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各自的风俗和优秀文化,而这些正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首要资源。因此,本课程正是依据《纲要》精神,旨在让幼儿了解本民族的风俗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到整体现象,而后才会注意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而部分相加的总和又不等于整体本身,因为整体本身具有特定的质,即“格式塔”,一幅画总是一个格式塔,一支曲子,一首歌也是一个格式塔,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这就使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使知觉的表象具有了创造性,心与物之间产生了“异质同构”,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具有这种“异质同构”的能力。
本课题,正是依据上述理论,创设民间文化艺术的氛围,并促使幼儿在这氛围中自觉运用异质同构的能力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同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与特色创新之处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开发和实施民间游戏。
创新之处:本课题是以民间游戏为主线,在继承当地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创新民间游戏,形成我园的园本课程内容。从而使幼儿在民间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表达与表现的能力,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在继承和发扬地方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教科研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园实际的民间游戏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置等具体内容。
2、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幼儿了解民间游戏的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不断丰富、发展民间游戏,完善游戏的规则、玩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创新民间游戏的新玩法,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经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建立生活即课程的大课程教学观。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不同种类的民间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包括民间游戏与幼儿动作发展的关系、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发展的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与不同性别幼儿的关系等。
2、在不断丰富、开发民间游戏,完善游戏的规则、玩法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幼儿创新民间游戏的新玩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3、一日活动和主题活动中怎样科学、合理地选用组织开展民间游戏。
4、在不同的年龄班如何组织开展民间游戏,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又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研究如何评价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及标准。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3月)
(1)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学习。
(2)收集各类民间游戏
(3)收集准备开展各类民间游戏的材料。
(4)对游戏进行分类选择。
(5)确定好游戏实施研究的主要方法。
(6)对幼儿进行实验前的观察记录和调查。
2、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1)设计家长问卷调查表,并汇总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2)研究不同种类、特点的民间游戏与幼儿动作发展、身体素质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等。
(3)在一日活动中安排各类民间游戏。
(4)将各类游戏在不同的年龄班组织实施。
(5)课题期中汇报。
2、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5月——6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总研究情况。
(2)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本园幼儿游戏活动的现状以及收集适在各年龄合中班幼儿开展的民间游戏资料。
2、访问法:走村串户,向村里年长者收集他们幼时玩过的游戏,并认真做好记录。
3、文献资料研究法:由课题组成员收集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研究动态,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4、实验研究法:开展适合各年龄段的民间游戏,研究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5、观察法:主要是随时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知道幼儿或对游戏进行改进。
6、实践反思法: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不断反馈,及时调节游戏的方法,内容,途径,使开展的游戏活动符合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实验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课题组的人员分工
昌化镇中心幼儿园和玲珑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带领下业务主任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
吕艳芬(园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临安市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先进个人,教坛新秀,在教科研方面成绩突出)
徐群(园长,小学高级教师,)——主要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全面实施。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活动实施的组织保障
园长室(含教科研室):适度调空,支持指导。
教研组:协调互动,反馈沟通。
班级:设计执行。
(2)师资队伍的保障
①我们地处农村有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课题组成员多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有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制作教玩具的实践经验和时间机会。
②我们科研氛围浓厚,整体研究能力强,幼儿园近三年在杭州市和临安市的教育教学论文评审中获奖论文有50余篇,临安市级立项课题有十多个。幼儿园研究课题组长为我们园长,具有幼教高级职称,曾多次主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奖一等奖,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易于对我们人力、物力进行合理调配。
③有一支年轻、肯钻研、实干的中层教科研队伍。课题组成员具有很高科研热情,且具有相当研究能力。
(3)本地区民间游戏众多。
九、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文献
l、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活动案例形式发表。
2、课题实施的整体推进和成果以课题研究报告形式呈示。
3、将课题研究的论文及收集的民间游戏汇编成册。
4、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临安市第18届学科论文评审中,《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尝试和应用》被评为二等奖。
5、参考文献:
(1)《教育及其能力的培养》净翠英甘肃教育20001-2(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2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数学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数学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数学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数学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课题经过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初中生数学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尝试从改变数学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数学作业模式,进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合理、有效的完成数学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分层数学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练习)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而帮助、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经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分层数学作业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在存在的现象,数学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和优生的发展。实施分层数学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数学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分层数学作业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研究内容要点
1、我校初中数学学情的研究。调查全校学生数学作业情况及教师反映情况,如:您喜欢哪门学科的数学作业?、您喜欢什么类型的数学作业形式?、您希望数学作业侧重于哪一个方面?、您觉得现在的数学作业量怎样?等。调查数学任课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评价,侧重于发现存在的不良数学作业设计及纠正的对策
2、我校初中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从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入手,有依据性实施初中数学习题设计情况调查与分析。
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研究热点,可较为杂乱,未成系统。在研究实践中将就数学的教学专题——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系列分类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练习分层设计。(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四、研究内容设计
1、学生分层研究,如何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包括“数与代数”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空间与图形”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统计与概率”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实践与综合应用”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等。
3、课外个性化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数学作业,让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五、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调查法:经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来了解和分析情况。分类建档,研究相应的对策。
行动研究:采取主动的措施和对策,经过活动来帮助和纠正学生的不良情况。
文献法:查找相关资料,增强理论知识,促进研究。
六、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实施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5。—2016。6。)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2、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规化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二)实践探究阶段:(2016。7。—2016。4。)
1、实施问卷调查。
(1)实施我校学生学情研究,把握我校学生主要的薄弱环节。
(2)我校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爱好,学生意愿出发来进行分析。(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2、规划设置阶段性,实施行动研究。
(1)2016.7—2016.8集体进行学生分层研究,分组进行计算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空间与图形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
(2)2016.9—2016.2分组进行计算练习(低年级)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分组进行进行统计练习(中年级)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空间图形应用练习(高年级)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
(3)2016.3——2016。4集中进行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研究策略。
(4)完成阶段性课题总结,论文等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6。5。—2016。6)
(1)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
(2)进行课题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预期效果
1.经过研究,使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升有效课堂教学。
2.经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数学作业训练,得到发展,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经过研究,能丰富数学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建立一个适合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教学模式。
第3篇:中学《化学课尾教学反馈的研究》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学生来进行学习的效果和知识反馈,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到他是课堂的主人。
2、在反馈表中,学生有权评价老师和给老师提建议,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学生会更加亲近老师,热爱化学学习,提高化学学习成绩,给学生终身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3、通过反馈,老师能够掌握这节课学生有哪些知识没有听懂,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题目有困难,老师能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调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能够促使老师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化学课尾就是在化学课堂即将结束剩下的3-5分钟。教学反馈即设计一份反馈表,让学生填写,包括这节课对老师的建议、没有听明白的知识和习题、学生认为的重点内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等;或设计一份当堂反馈测试卷,让学生当堂练习和巩固。老师根据反馈表或反馈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作为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提高化学成绩。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的化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上,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尽管通过作业和测验能够知道一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但毕竟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据此,我提出本课题,旨在解决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全面了解和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最喜爱什么样的老师、曾经给老师提过什么样的建议、化学成绩如何等;
2、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寻找原因;
3、精心设计化学课尾教学反馈表、教学反馈试卷、教学问题统计表,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4、广泛听取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反馈表,及时作出调整;
5、统计分析历次化学考试成绩,以便作对比,检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广泛参阅相关理论著作,用以指导研究实践;
2、问卷调查法:针对目前我校学生对化学教师和化学课堂的相关情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3、统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4、教学实践法:本课题研究主要安排在常规教学行为中进行,做到研究和教学有机地融合;
5、个别访谈法: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反馈表的利弊,及时调整;
6、反思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行为,并在研究结束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读书目录
1、《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九州出版社,高帆主编);
2、《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3、《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赵中建主编);
4、《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
六、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xxxx年9-12月:
1、完成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和调查报告;
2、书写《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书笔记;
3、撰写2篇教学案例。
xxxx年12月至xxxx年1月:
2、书写《课堂管理技巧》读书笔记;
3、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2月:
1、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书;
2、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有关教育教学论文;
3、书写《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xxxx年3月至6月:对课题进行经验总结与成果展示,对课题进行推广,书写有关书面材料。
xxxx年7月至8月: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9月至12月:上传相关课题材料;
2016年1月至2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
1、课题准备(xxxx年9--11月)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2)《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一遍。
2、课题实施(xxxx年11月至xxxx年1月)
(1)召开化学教研组会议,商量如何进行课尾教学反馈,初步设计反馈表和问题统计表,进行课堂尝试,组织教师统计分析;(2)重新修订反馈表和统计表;(3)采取“每周一清”制度,根据学生反馈的知识和习题,设计一份讲义,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练习;(4)学习《课堂管理技巧》;(5)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6)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分析,对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课题阶段性总结(xxxx年1月至xxxx年2月)
(1)对前一阶段的成果进行调查分析,好的继续发扬广大,不足之处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阶段性总结。
(2)学习《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书籍。
4、课题推广应用(xxxx年3月至6月)
(1)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校其它班级进行推广应用,上相关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
(2)学习《课堂管理技巧》和《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
5、课题教育教学论文撰写(xxxx年2月至8月)
(1)结合课题研究,撰写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2)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
6、课题成果汇报(xxxx年9月至12月)(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传材料到博客;(2)撰写结题报告。
八、申请结题
2016年1月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申请,结题。
第4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的细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和背景: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而在目前初中数学学习中,中学数学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但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显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时因材施教就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分层理念为引导,改变学生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入进行高水平的数学探究活动,并取得更好的数学学业成就。
2、探索在分层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探索分层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开发与数学新课程整合全方位整合的教学资源。
4、探索分层理念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形成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总课题的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探究分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子课题研究:
(1)分层理念下进行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2)分层理念下教案与学案设计的研究
(3)分层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等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应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来研究国内外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采用和发展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依据。
2、比较法:应用比较法来研究分层教学的本质、特征、结构和功能
3、调查法:应用调查法来研究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优良态度品质的形成及效果。
4、实验法:应用实验法来研究中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的影响,通过综合、实验能力题分层测试来反映。
5、个案分析法:应用个案分析法来追踪分析研究学习基础较好、中等或较差的三类学生在中学数学活动课程实施前后的情感、技能、认知方面的变化情况。
第5篇:历史学科课程资源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历史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承接了上一期的课题,在上一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教学的进一步研究。2016、9——2016、9,我们几位历史教师参与了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并针对本校本学科的教学实际,确定《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我们着重研究的子课题的题目,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在三个年级的教学中得到应用。该课题的开展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开展该课题研究的同时,恰好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在从事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注重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本校学生实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有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们想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结合教学改革进行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的研究,编写适合我们本校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的历史学科课程资源。
2、基于课堂教学实际和课堂教学的需要而选定的。
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和配套练习册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这些通用的材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班级,不适合于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不利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自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提倡教材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提倡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教学材料,制定教学目标;在教材使用方面,提倡教师以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鼓励教师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这一新课程理念,我们在进行课堂改革的同时,也在探索教学资源问题,怎样在众多的历史资料中选取适合于我校特色的教学资料,成为我们历史教师教学研究的话题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大量查阅课外相关的历史资料,教学只是局限于学生手中的课本,久而久之,学生无法扩充知识面,学习能力也受到限制,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如果我们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课外历史资料,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既有利于课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方面,初二下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上较宽裕,而初三教学任务重,又面临中考复习,显得教学时间特别紧,如果使用通用的教材和练习册,不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就会出现初二下学期课时宽松,而初三年级课时又非常紧张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
由于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而且编写教材工程浩大,我们的各方面能力还不具备,因此,我们决定先从编写适合我们学校学生课堂使用的学习资料入手,待时机成熟,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教材的编写。这次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一年半,时间较紧,加上我们的课题研究刚刚开始,还没有成熟的经验,也没有范本可以借鉴,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在使用中修改,因此,我们决定先从初一年级开始,本次课题就选定初一年级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任务。
三、研究方法
该课题研究的方法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实践,结合近年来我校自己的教学资料和其它多种教学资料,研究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料。分为七年级上、下册,每一部分用大约一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每一册以课和单元为单位,由四位老师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包括本课知识串联、重点问题导学、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分层练习(用于全体学生的双基练习和用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提升部分)、课外历史知识拓展、相关历史读物推荐等。每一单元的内容又包括单元知识概览、重点例题讲解、单元复习与分层检测等。此外,每一册书还包括适合学生阶段复习及期末复习的单元复习与检测、期中复习与检测、期末综合练习与检测、本册书历史线索及具体历史知识串联等。
四、课题研究人员
该课题的研究人员由历史组四位历史教师组成。
课题组长:孙绪秀 成员:陶明、赵柳松、李洁。
五、课题研究周期及分工
该课题的研究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即2016、2——2016、6。
第一学期: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共同研究课题的具体编写细节,包括资料的选取、编写的形式、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并着手进行编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具体分工是:第一单元:陶明;第二单元:李洁;第三单元:孙绪秀;第四单元:赵柳松。期中检测、期末检测、本册书历史线索及具体知识串联等由陶明老师具体负责。本学期编写完后,一些主干知识将在下学期初一年级学生中使用,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调整。
第二学期:编写《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具体分工是:第一单元:赵柳松;第二单元:陶明;第三单元、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及本册书历史线索、具体知识串联等由李洁、孙绪秀两位老师具体负责。
第三学期:对所编写的资料进行汇总、修改、校正,写出结题报告。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成果将编辑成册,名称为《山大附中初一历史学习资料汇编》,分为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在新一届初一学生中使用。
2、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课题结题报告。
第6篇:个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课题标题: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所属学科:语文
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16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16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16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2016年10月
第二篇: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实施方案
一、题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对学生的辅导关系到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从远处看,更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生活以及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因此,面对不同的辅导对象,我们要选择适合的辅导材料,合理的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这种辅导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辅导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对学生辅导的同时不断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保证,教师在辅导中也充实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使得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意义。目前我国有许多对小学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这对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比较少,也没有比较规范的研究,所以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三、理论依据、丁淑纯在《学生厌学原因及相关对策》中提出厌学,是学生中常见的现象,根据表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有些学生只是偶尔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产生不满的心理和情绪,从而讨厌上某一次课,或产生厌烦,从而导致上课睡觉,不写作业,甚至旷课,有时还伴有一些诸如头痛之类的生理反映,讨厌做某一门作业,这是轻度厌学;有些学生经常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某个学校,这是中度厌学;有些学生则一提到学习就头痛、厌烦并伴有呕吐现象,对与学习有关的一切表现出极度的愤慨乃至仇恨,仇恨书本,仇恨学校,仇恨处处与他为“敌”的老师,仇恨“逼”他读书的父母,这是重度厌学。在这三种程度中,前两种比较常见。在07年第5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关于对中小学生辅导需要调查的报告里提到,辅导室协助学生克服适应和发展上的困难的教育活动;辅导应面向所有学生;辅导的目标是学生全面的发展;当事人对学生辅导需要的知觉可以作为辅导需要的测量指标。文章里面也提到了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学会在97年通过的《学校辅导计划的国家标准》指出,在学校情境中,促进和增强教育过程,使所有的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是一个全面的辅导计划的全部。
四、研究目标、内容、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希望能通过本次的研究,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研究,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针对性辅导,包括学生对目标的理解,知识的接受与延伸,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课外针对性辅导,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3、研究假设
我校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的一系列研究,能给全校小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法,针对小学生的各方面辅导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能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组成研究小组。
(2)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堂实践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2、研究方法:
(1)访谈法:通过与相关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必要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况
(2)分层教学法: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及作业,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对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做特别的档案记录,然后用教育比较法进行分析比较。
(4)阶段总结法:不定期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让大家对前段时间的数学课堂内个性化辅导策略的研究作一个汇报,并提出在课堂辅导中碰到的问题。
六、时间和步骤: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
(2)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二)研究阶段: 2013年8月—2014年2月
(1)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2)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3)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4)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5)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
(6)结合指导教师的帮助,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加工修改研究案例,撰写结题报告。
七、预期成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通过与相关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必要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况,对其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及作业,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对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做特别的档案记录,然后用教育比较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定期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让大家对前段时间的数学课内外针对性辅导策略的研究作一个汇报,并提出在期间碰到的问题,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给予后续方法的改进。运用了访谈法;分层教学法;个案研究法;阶段总结法等手段。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八、分工一览表、九、条件分析、1.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环境下,重视数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教育要逐步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为切入点,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创新中去,努力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硬件、软件条件成熟
学校的硬件建设良好。学校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有足够的空间和宽带保证本课题所需的网络环境。
同时,学校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也逐年加大投入,学校订有《教师报》、《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国现代教育》等多种国家级杂志,校图书馆现有图书4万余册,并且每年保持一定的更新比例。这些软件资源都为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其它保障条件
学校行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并且在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了本课题的运作。教研室的领导也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给予我们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协助我们进行科研攻关。
综上所述,在我校进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的课题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篇: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引导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研究方案
靖边县梁镇小学王蓉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写作的初步阶段,也是孩子对写作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孩子在这时候是否喜欢读书、写作,将会影响孩子在进入三年级后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质量和兴趣。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的看图写话,为孩子喜欢写作、顺利学会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的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日常的看图作文教学现状中,小学生写话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如“流水账”式的表述、杂乱无章式的幻想、缺乏主题和重点等,这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存在的盲点和误区,通过一系列教学探索,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课堂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的指导等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看图
写话的能力,避免学生在看图写话时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等现象,并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训练方法研究;
3、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指导方法研究;
4、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写话评价体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1、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加强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
2、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看图写话的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
3、重视学生语言积累,为写好看图写话打下基础。
4、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多途径多方法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5、授之以渔,注重教给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
6、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形成爱写的良性循环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选题 接到通知,通过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商定,确定题目《如何引导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第二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设计研究思路,选择教学情景。
在这个阶段,同本组其他成员设计并确定研究思路,进而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查找资料,制定看图写话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3月):开展实际教学研究
在本阶段,根据前期选择的素材进行实际教学,调研组其他成员观摩,提出宝贵意见,并对看图写话的指导方式和策略有效的进行试验。
第四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整理前期活动照片、论文、随笔,撰写课题报告。
将前期筹备、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素材(照片、论文、随笔)整理,并根据前期课题开展情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预期成果
(一)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1、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找出阻碍学生写话的原因,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初步构建一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
3、通过一系列教学探索提高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质量;
4、通过行之有效的写话激励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在班级内形成较好的写话氛围。
(二)本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指导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方法经验。
2、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第四篇:2017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 姜风志 吴洪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由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姜风志、吴洪同志承担,于2016年11月该课题由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YJGH135169),被确定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为保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该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而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教学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依然是囿于教材,只管一味基于考试点将教材中的讲读课文咀嚼的粉碎,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呢,因为疲于应付课本知识,无心也无力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或者老师,即使偶尔组织阅读,也是采取“放羊式”阅读的方式,至于“读什么”“怎么读”,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放任自流。阅读教学无内容、无选择、无方法、无效率等问题普遍存在。所谓的“高效阅读”教学只是表现在口头上或纸面上,而无实际行动;或者有一定的行动,却不能做到规范科学,持久发展,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呈现出“散”“乱”“差”的局面。教师所做的往往是避重就轻,注重做足表面文章,用来应付一些部门的检查。学生所谓的阅读,也只是从一些凌乱的资料上零零星星摘抄了一些文字而已,无所谓学习,无所谓理解,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任务阅读。一言以蔽之,由于对阅读教学的意义缺乏深度的理解,实践中,阅读教学作秀,阅读力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鉴于此,这就要求学 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及时积极推进“高效阅读”的改革步伐,加强教学研讨,改变过去阅读教学无方法、无策略、无习惯、无效率等阅读局面,改变过去“教师累,学生苦;读书慢,收获少”的阅读状况,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阅读教学能力,让“阅读力就是学习力”的观念成为一种行为准则。
(二)研究意义
读书素养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养,阅读的狭窄和阅读的趣味浅薄,会造成人文素养的缺失和精神世界的匮乏,并且好的读书习惯是令人终生受益的。目前,“全民阅读”的呼声日益高涨,阅读已成为生活工作的必需。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重视“高效阅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而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不仅符合“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要求,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更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开展“高效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一切的实现则源于“高效阅读”能够有序有益、有效、有序的开展。本课题正是本着这个原则,立足实际,有效的整合资源,通过探索系列策略,使阅读教学更趋于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所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大语文”教学改革倡议,各种关于“高效阅读”的理论模式也应势而出,屡见于报端,一些“高效阅读”教育项目工程研究也已初见成果。就“高效阅读”而言,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相对独特、有益的理论。如于春吉《大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施良方、赵春林等专家也就“高效阅读”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观点,这对我们的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不无裨益。但理论层面的东西,往往高屋建瓴,用于具体的实践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而大部分教师又疏于学习,一些形成的科研成果往往无人问津,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专家形成的一些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中,产生实践效应。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意在“高效阅读”的理念指导下,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通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定位“核心素养”,因势造型,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渐形成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系列化的、可操作的有内容、有形式的组织策略,用于规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研究中,主要从 以下几方面予以突破:一是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二是构建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认知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叶圣陶先生谈阅读: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3)程汉杰高效阅读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外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的一套现代文教学训练体系。
(4)赵春林通用固定程序阅读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高效阅读课题组赵春林,倡导高效阅读,他提出的目标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
2.政策依据
(1)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发{2016}1号):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阶梯阅读„„建立规划科学、服务高效i、覆盖城乡的基础阅读设施体系,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因势利导,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建立健全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中国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高效阅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以及“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有序有益的开展。这是一项应用性课题研究。
“高效阅读”指的是围绕着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具有快节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二)研究假设
假如我们以“高效阅读”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高效阅读”教学课堂为研究点,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方法,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课堂评价以及课堂监管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就能够探索出科学、规范的“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阅读课教学的“高效率”。
(三)研究目标
在认真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高效阅读”教学策略,并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通过行动研究,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策略。3.通过经验总结,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研究内容
1.“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2.“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高效阅读”教学行为策略研究。重点是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组织、课堂环节设计、阅读材料整合开发等行为研究,探究实现高效阅读的规范化课堂教学策略。
(2)“高效阅读”课堂管理策略研究。重点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教育行为管理、心理管理、环境管理等的研究,探究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张弛有度 的课堂氛围的管理策略。
(3)“高效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借助于课堂观察、案例研讨、课堂反思等手段,重点加强过程性评价策略和结果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3.实用性的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及分工 1.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姜风志
吴洪
成员:隋红娜
崔海燕
付永华
李丽艳
刘祥民 2.课题组成员分工
姜风志
吴洪负责进行课题管理,工作协调,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报告
崔海艳、付永华、李丽艳负责课题实验,是课题实验人。
隋红娜、刘祥民负责阶段性工作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手机和整理。
(二)研究思路
思路:学习、研究、实践、提升
路线:调查诊断(准备)——实施方案(假设)——研究深化(实施)——归纳总结(结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同类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检索,在文献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探寻本课题的研究起点,形成初步研究框架,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本理念。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配合课题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获取教师对组织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观点以及合理化建议。
行动研究法: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完善的研究方法,逐步实现项目研究目标。
经验总结法:总结组织“高效阅读”的个案材料,归纳、提炼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形成典型案例,在全校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四)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由姜风志、吴洪牵头,付永华、李丽艳、崔海燕、刘祥民、隋红娜等年轻骨干教师担任本课题主要研究力量。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人员任务分工;开展校本资源建设相关文献研究;参加课题组项目启动开题论证会;组织课题组教师培训等。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6月)
由主持人协调,各成员按照分工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本校语文教学阅读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选定研究方向,开展“高效阅读”的有效策略的专题研究,及时收集案例资料,总结、提炼、总结有效的“高效阅读”策略。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实践中观课反思,撰写案例,收集、整理、交流“高效阅读”案例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
收集、整理、分析项目研究资料,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课题主持人姜风志、吴洪,负责学校的教学、教科研工作,曾实质参与过学校烟台市级课题研究,本人多次主持海阳市级课题研究,具体指导过学校60多名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并不陌生,且基本入门,基本熟知课题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另外,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的遵循课题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研究”的研究思路,确保课题研究有效有序的开展。再者,“高效阅读”已成为海阳市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学校领导重视,能够通过建章立制,资金投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益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一)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学术论文。
(二)最终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三)成果转化:1.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反思,对其他教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本校语文教学“高效阅读”大环境的形成;2.通过这一研究以期对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起到指导、辐射作用。
第五篇:课题研究方案
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存在久治不愈的顽症。近年来减负工作在持续不断,各级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和教师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环境下,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减轻家长经济及其它负担;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有利于真正将大学区制改革进行到底;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西安市2012年启动“大学区管理制”,试点在4个区283所中小学实施,2013年全市推进;学校和教师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于真正意义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把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他们一块蔚蓝的天空,丰富我们自身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新课健康与持续发展。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理论经验,指导教学方向。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识,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而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所以我们对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有效性研究,实际上是和减轻学业负担完全一致的,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等于抓住了新课改的灵魂。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三个还给”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
2.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达到有效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通过积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方法、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方法、教材与方法的和谐统一。
3.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愉快合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自觉、自能地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
(二)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2.“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3.“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实践活动。
4.“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有效减轻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第二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对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路径研究 1.深化认识,转化理念。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主要是依靠教育行政力自上而下来推动的,学校和教师都是被动参与的,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不同学校的原有的文化观念、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对这项改革的认识程度存在不够到位、不够统一、认同度不够高的状况,尤其是要实现同一学校的认同与融合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现代教师素质教育观,真正理解“大学区管理制”对有效地开展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
2.有效路径研究(1)资源整合
由政府主导推进,引导和调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投入大量专门经费和管理,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建立学科基地,让优者更优,缩小差距,共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条件上保障“减负”。
(2)课程整合 各个“大学区” 要注重课程研究,把优秀教师的教案、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可以作为共享资源流动起来,引导“大学区”内成员围绕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等,整合课程,有效促进学生乐学善学,借助名校力量捆绑带动,合作共生,在课程开发与课标研究中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模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校,使课堂成为减负的主阵地,有效实现学生“减负”。
(3)活动整合
教学活动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检测反馈、问题探讨、德育活动等等,我们将各个环节整合、统一,特别是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和教育要素,搞好实践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4)文化整合
“大学区管理制”的发展的长久性在于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在充分考虑各个学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把西安市文化元素和优质学校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整合将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文化价值力量整合为一种具有西安特色的“大学区”文化价值。
(5)师资整合
优秀教师不只是学区长学校的专用资源,而要为整个学区服务。学区内教师资源应该统一调配,合理配置,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突破区域的限制,让优秀教师蕴藏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的隐形智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6)形式整合
由于“大学区”内各个学校地点的限制、时间紧等客观因素,我们的资源、课程等整合统一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同步与共享。
第三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评价体系 1.对管理的评价制度 2.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3.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有效地将“大学区”管理制度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 2.建构出具有西安文化特色的教育管理新体系; 3.明确提出这个体系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现路径。
四、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先对“大学区”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楚现状,总结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弊端,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的调查和收集材料,用准确和真实的信息确保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系统研究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基础教育的成效本身就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本课题力求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来研究问题,综合和组织已有的资料,得出具有实际操作和能够得到实现的办法和措施。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采取“理论—实证—总结”的技术路线,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的前期准备。拟完成以下工作: 1.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 2.课题组研讨、制定总体研究计划;
3.设计调查方案、访谈提纲和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拟完成以下工作:
1.分析调查研究获取的数据,明确影响教育效果、加重课业负担因素; 2.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挖掘,探查“大学区管理制”的发展机制,构建“大学区”改革的基本框架。
3.依据构建框架,设计减轻课业负担的新发展及实施方案,提出监控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效果对方案不断地加以调适。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结题阶段。
1.拟定完善“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减轻课业负担的新方案。2.把经验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
本课题结合我市中小学德育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在各个学校收集一手资料。
2.实验仪器设备
每个研究者所在的学校都拥有校园网、校电视台、校广播电台等设备齐全,并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3.配套经费
学校能够筹措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4.研究时间
本课题自申报之日起,需要约1年的研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