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对周边形势新变化的分析
应对周边形势新变化的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无疑是一辆快速行驶的列车,08年的北京奥运会,10年的上海世博,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中国向世界展示着它的朝气与活力,在08年经济危机全世界一片阴霾的形式下,中国仍然维持着30年以来一贯的快速增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1840年-1949年那段被列强欺凌的岁月,不正是由于清政府不知居安思危的道理而已手造成的吗?而如今,世界各国对仍然中国虎视眈眈。我认为,相比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这个喊了十几年的口号,攘外安内,兴国安邦更为贴切。
我国的外交方针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周边国家众多,差异性大,人口稠密,历史和现实矛盾突出,因此我国周边关系是周边不仅占据了首要的地位,而且也是四个布局交织并存的地带。我国周边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与我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对周边形势新变化有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中亚不稳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异动最为突出,2010年7月3日,吉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宣誓出任“过渡时期”总统。南亚有多个国家政局剧烈动荡,阿富汗首当其冲:奥巴马强力实施 “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然而“塔利班”却愈挫愈勇。东南亚政局动荡以泰国为首:“红衫军”与政府军及亲政府势力不时“擦枪走火”,泰军队对“红衫军”集会区域展开“清场”行动.东北亚因韩国“天安号”事件而骤然紧张.西亚动荡主要是“两伊问题”:伊拉克“基地”组织不时制造恐怖袭击活动,伊拉克新政府“难产”;伊朗“选举后遗症”仍未彻底消除,伊朗“选举后遗症”仍未彻底消除。西亚动荡主要是“两伊问题”:伊拉克“基地”组织不时制造恐怖袭击活动,伊拉克新政府“难产”;伊朗“选举后遗症”仍未彻底消除,伊朗“选举后遗症”仍未彻底消除。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我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我们应嘎准确“把脉“周边乱局并“对症下药”,应对得当并主动作为,上述挑战也可被转化成提升中国周边外交能力、增强中国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难得战略机遇。事实上,面对“乱云飞渡”的周边环境.我国应准确“把脉”、从容应变,针对当前周边多个“热点”,我国应迎难而上、从容应对,接下来我将针对其中几个关键地区问题进行分析: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在应对朝核问题上,美国逐渐明白举行多边商谈,才是寻求问题一揽子解决的最佳途径。而我国在六方会谈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且在会谈过程中显示了发展壮大的我国能够给地区带来和平稳定。我国不但说服朝
鲜放弃核武器,重返核不扩散条约,也说服美国放弃以武力攻朝的想法,让朝鲜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小泉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即使在安倍政府对华政策有所缓和的状态下,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至于其他周边地区:北部的俄罗斯和蒙古近年来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中俄关系也在往纵深发展,不但解决了领土纷争,还在经济、能源、电力等方面有重大合作。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东南亚国家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虽然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存在主权争端,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可以看来,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在东亚,朝鲜半岛局势十分紧张,韩国就所谓的“天安号”事件,与美国一起举行了一起针对性明显的军事演习。而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地区安全的战略缓冲,因而半岛局势的紧张不仅会破坏朝鲜半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也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再者日本在我国钓鱼岛附近逮捕了一名我国的船长,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的“鹰派”外交部长前原诚司又公然捏造中日外长早已就“东海问题”会谈达成一致,并公然指责中国“中国稀土出口停滞”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甚至表示钓鱼岛属于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总结近期东亚形势,中国在东亚地区遭受美、日、韩三方面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在南亚半岛,印度一直把中国视作对手而非朋友。而其二十一世纪的战略目标恰恰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而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上的竞赛愈演愈烈,也威胁了我国的西部形势。
东南亚地区,东盟多国与我国发生领土、领海争端。而我国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占领区并不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非法在我国领海采集油气的做法也是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近期越南又在东盟峰会上向外界表示越南计划重新向外国军舰开放金兰湾。而无论是那个国家使用这个港口都必将对南海局势产生影响。
北亚的俄罗斯,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和影响我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中俄关系友好,但俄罗斯在复兴之后是否会如以前一般咄咄逼人,还是未知数。
中亚的局势比较复杂,中亚各国在颜色革命后,有些国家政治不稳定,发生**,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安全形势。
西部地区泰国政局不稳,多次出现红黄对峙,而缅甸发生**大量难民逃亡中缅边境,种种事件也影响了我国局势的稳定。
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
中国文明网 www.xiexiebang.com
2009-11-21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杨运忠 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和平发展,与周边安全环境息息相关。环视亚太,聚焦周边,中国既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又存在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使命;如何因势利导,化解风险,趋利避害,赢得挑战,更考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睦邻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宗旨。
一、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好的时期之一
从主流和趋势上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好的时期之一。
第一,中国没有陷入周边矛盾的漩涡。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不断调整外交方针,很好地处理了“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以亲和、亲善、亲睦的和平形象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使中国的周边环境大为改善,并在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在中国周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复杂的矛盾,影响全局的主要有三大矛盾。一是围绕美国的战略指向产生的矛盾。现今,美国安全战略的矛头指向是国际恐怖势力和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中国直接作为美国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恐怖与反恐怖的矛盾。在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加剧的今天,中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正义、公正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周边民族宗教矛盾的高发区是南亚、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中国虽然也存在着此类矛盾,但处在有效控制的范围内。
第二,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先后恢复、改善和发展了同所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与这些国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使许多周边国家成为中国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历史遗留的边界划分问题相继得到解决。1994年9月,中俄两国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西段协定》,使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得以明确划定。中国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也相继签订了边界协定。1999年12月,《中国和越南陆地边界条约》在河内签署。2000年12月,《中国和越南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在北京签署。即使对于较难解决的中印边界问题,中国也表现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的极大诚意,正本着互谅互让、和平相处的原则,解决棘手的边界划分问题。在有争议的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中国也采取了积极务实的建设性姿态。在南中国海主权归属问题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思路。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中国海有关争议。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为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式签署。这个条约集中体现了中俄关系取得的积极成果,确立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是指导新时期双边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5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俄罗斯的正式访问中,提出了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四项原则,即加强相互支持,深化政治互信;扩大互利合作,实现互惠双赢;拓展友好交往,加深传统友谊;密切沟通协作,促进和平发展。两国元首还共同签署了新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中俄关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发展。2003年,双方决定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升格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里程碑。在政治上,中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第一个非东南亚的签约国;在领海问题上,双方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一步稳定了南海局势;在安全上,双方发表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拓展了合作领域,启动了反恐合作;在经济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5年正式启动,计划2010年建成。届时,该贸易区将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
中印关系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访华具有标志性意义。双方发表了全面合作宣言,将中印关系确定为“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印度首次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中印军事交往逐步展开,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不断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多边外交成效显著。崇尚“远亲不如近邻”的中国,积极开展周边多边外交,努力构建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两大成果。通过“10+1”合作机制,中国同东盟发展了良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密切了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营造了较为有利的中亚环境。
第三,中国通过自身的真诚努力,避免了热点问题的激化。多年来,中国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解决地区矛盾、缓和热点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采取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加从东南亚进口商品、加大对东南亚国家资金援助等一系列措施,为抑制金融风暴的恶性蔓延,帮助危机国家振兴经济,稳定地区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1998年,南亚大陆因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先后多次进行核试验而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磋商,成功地举行了关于南亚核危机的国际会议,形成了防止核危机恶化的国际机制,避免了核危机的升级,缓和了南亚局势。近两年,中国更是以满腔热情和极大耐心,积极推动朝鲜核问题的解决。继2003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朝鲜核问题的中、美、朝三方会谈后,2003年8月、2004年2月、2004年6月,先后三次在北京举行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中、朝、美、韩、俄、日六方会谈,使朝鲜核问题步入了和平解决的轨道。
第四,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共同点在不断增加。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把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显著增强,发展同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不断高涨。目前,中国同众多周边国家双边或多边关系呈现良性互动态势。在政治上,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对话机制日益完善,成为推动双边关系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经济上,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依存度显著加深。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同周边贸易占60%以上;在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额中,周边外资占70%以上。在安全上,双方互信合作关系加强。无论在国际反恐斗争领域,还是在地区安全事务领域,双方的合作积极务实,富有成效。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大于分歧,友善多于矛盾。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仍存在着各种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甚至可以说,中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安全环境最复杂的国家。
一是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使中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华约的解散,美国在欧洲失去了对手,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分量日益加重。亚太地区在冷战后被美国视为对其21世纪国家安全可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区。在欲称霸全球、“领导”世界的美国看来,这一地区是国际恐怖势力的滋生地和国际反恐斗争的主战场,是所谓对美国安全构成重要威胁的“邪恶轴心国”所在地,也是美国拓展海外经济利益和进行“民主改造”的最重要地区。在此背景下,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明显加快,由此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首先,美国加强对亚太地区的力量投入,将改变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关系,在其战略优势得到强化的同时,势必对中国的战略空间形成挤压;其次,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全力渗透,将使中美两国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增大;再次,美国加强对亚太地区的力量布防,不乏军事干预台海局势的战略企图,从而对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构成挑战。
二是台海局势的复杂化,使周边某些国家“以台制华”企图趋强。陈水扁上台的六年,是“台独”势力日益猖獗的六年,也是其在分裂祖国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六年。在各种不断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中,最具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是: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的时间表,竭力挑衅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岛内发生“台独”事变的可能性严重存在。台湾问题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也正是因为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才成为美日等国制约中国的一张牌。
台湾问题对美日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以台制华”。这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恶化了台海地区局势,不仅成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而且也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负面效应,是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可能恶化的最大变数。
三是某些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军事实力的扩展和军事同盟的加强,将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直接影响。近几年来,某些国家逆时代潮流而动,以扩充军备为核心,不断调整军事战略,使亚太地区军备竞赛的步伐有加快的趋势。继1996年4月美日两国发表《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1997年9月制定《防卫合作新指针》后,美日将对军事同盟体制进行第三次“重新定义”,拟将这一体制从区域性的扩展为全球性的,成为“亚洲版的北约”。美日军事同盟的扩展,将更加明确地把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纳入防卫范围。美日对这一地区力量渗透的加强,加紧应对 “紧急事态”的联合作战演练,都会对亚太安全环境和中国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四是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各种矛盾交错,增加了中国周边局势的动荡因素。在中国周边,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矛盾。这里是大国矛盾的聚集区,是国际恐怖威胁的集中地;这里既存在着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又存在着各种边界领土纷争;这里既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又面临着非传统安全威胁。
近几年来,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恐怖势力明显抬头,恐怖威胁有增无减。国际恐怖势力在中国周边的频繁滋事,恶化了中国周边环境,直接威胁着中国国家安全。以“东突厥斯坦”为代表的国际反华恐怖势力,在某些西方大国的纵容下,与其他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对中国西部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中国周边是民族宗教矛盾的交织并发区。在中国周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500多个民族,这里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佛教等众多宗教的发源地。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情况极为复杂,各种矛盾突出。南亚印巴矛盾就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不无关系。
中国位于涉核危机的辐射区。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是当今世界核危机的两个矛盾点。从表层上看,朝鲜核问题仅仅是朝鲜想拥有核武器,但从本质上讲,朝鲜核问题是朝美矛盾的集中表现。朝鲜核问题的政治和安全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朝鲜核问题经过三次北京六方会谈,已就和平解决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但朝美两国交恶很深,要想在短期内解决矛盾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仍不能排除这一矛盾恶化的可能。朝鲜核问题解决与否和如何解决,事关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事关世界防核扩散机制的稳定,也事关中国东北亚安全环境。
五是领海主权、海洋权益和战略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使我们在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方面的形势趋于复杂。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领海面积92万平方公里,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公里。海上邻国多达8个。在绝大部分陆地边界问题已经解决、边界矛盾趋缓的背景下,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和周边国家海域争议面积多达150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黄海、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主权矛盾明显上升,双边摩擦日益增多。
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争夺油气资源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主题。美国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冷战后称霸世界的障碍,企图通过控制世界石油资源达到阻遏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2003年石油消费高达252亿吨,进口石油达9100万吨,这两项指标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在四大地带同中国展开油气资源争夺:一是东海油气争夺,二是南中国海油气争夺,三是里海和中亚油气争夺,四是对俄罗斯的油气争夺。某些国家从遏制中国的战略出发,企图扰乱中国的石油发展战略,破坏中国的石油安全。由此,我们特别要认识到,石油安全乃国脉所在、国运所系。(载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181期)
第二篇:分析中国周边形势
分析中国周边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有了较快增长,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硬实力增长迅速外,软实力和巧实力也在不断地增长。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②。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而伊斯兰原教育主义,以及泛突厥主义在中国西北边疆的传播,严重影响穆斯林群众的思想意识形态,如果这一思潮不能有效遏制,那么,伊斯兰极端势力必将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大患,并危及到中华民族的最高国家利益??国家统一。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③。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④。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二、增强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 从苏联解体以及冷战历史教训得出,国家的竞争主要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发展中心,以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
1.促进经济稳固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是否安全,已经成为世办各国,面临重大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安全战略的突出任务,在21世纪,我们经济发展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一)石油、土地、水战略性矿产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二)而在金融领域,中国财政到地方财政,存在大量赤字成为威胁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存在因素;人民币浮动汇率出现经常性的汇率波动,导致国际游资投机行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产生金融风险,而中国金融体系内部积累了制度及金融风险,金融体系脆弱性比较明显,“地下钱庄,洗钱和员金外逃现象愈演愈烈”。
(三)国民经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加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和矛盾,且对国际市场产生依赖性。
(四)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不利地位、缺乏经济安全保证。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必须探原新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解决面临的弊端。
(一)增加经济安全观念。就是把经济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做好预防,保障国家须介安全免受威胁,或把威胁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受破坏性的冲击。
(二)把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打造创新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由传统的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扩张来完成发展的途径向以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为主的新途径,经济发展以人为本,追求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
(四)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用信化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整个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以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社会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这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经之路。
(六)加强金融全权制改革,监对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加以完善,特别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使金融体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而规避和降低金融风险、改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2、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中国的安全
国防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及其活动,国家的领土、领海及海洋权益不断被侵蚀,面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军事上对中国的围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传大复兴。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对维护中国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应理直气壮的发展国防现代化
当代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相对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国防力量依然落后,而中国威胁论对制约着中国国防建设。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没有必要过于关注别国言论,威胁论是它国面对大国崛起由不习惯到习惯,有反对遏制到逐步接受的过程。中国就是在威胁论中发展起来的,现在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中国的崛起,威胁论反而下降。只要我们国防力量保持在积极所规定的合理水平,我们就应该大胆投入,不必顾虑中国威胁论。中国通过积极军事外交,宣传我国和平崛起国策,并且在国际社会担负起负责任大国,国际社会会把中国军力发展视为正常的。
(二)自主建新,建立军事新思想
在科技强军上,向跨越式发展道路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宏集型向科技宏集型的较变,以信息化作为军事建设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应考虑建造航母舰队,以捍卫中国海洋,国土和重要海上通道安全。建立一支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信息化高的陆军部队,以及战略空军部队。
全军提高军事感慑和作战能力。
(三)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军事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对军事人员的要求也是全面的,除了政治素质上,最重要的是科技素养,军事院校要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开始,加大培训力度和培养步伐。同时建立一种能留住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大批军事人才,提高国家军事力量。
3.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作为国家力量的软国量,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和国家安全运用的手段,是一个民族必须守望好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五大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⑤自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一切可能利用手段对我国文化进行渗透。西方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传播其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力求使之成为加强接触、落输思想,移植观念的主要渠道。在现代宗教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国西北地区迅速蔓延,鼓吹“圣战”,采取暴力手段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但某些西方国家还继续利用宗教干涉我国内政,把宗教作为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种手段,而我国新疆,西藏等地之所以出现民族分裂活动,与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宗教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进齐”。⑥因此,我们要制定独特的文化战略,以维护中华文明。
(一)弘扬中华文明,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的情感认同,而民族认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产物。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去汲取体现最深刻的人生和灵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为贵的人际观。“自强不息、厚德戴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都迫待弘扬,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精神情怀,复原力和凝聚力,中国要实民族的崛起,必须利用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的崛起。
(二)加强文化间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在文明多样性的今天,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从而实现不同文明间互知、互谅、互补,进而达到共识,共存的目的,让世界人民各国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促进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传播,提高国家形象。在文明交流中,我们必须克服文明狭隘主义,心怀开放精神,学习西方文明中的追求幸福、崇尚智慧,热爱自由,践行民主,张扬正义的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等人文类文明精华。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三)要坚持文化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但是,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文化在继续,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也应该创新,在中国传统中,我们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传统文化精华,摒弃糟粕,同时大胆汲取最先进的文明成果,融入中华文化,才能进一步壮大文化的整体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加强中国安全的国际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因此,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营造一个国际安全环境,对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拓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以维护地区和平等稳定出发,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问题暂时搁置,待历史事件成熟解决,防止霸权主义从中得利。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睦邻外交。
(二)积极开展首脑外交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了疑虑和戒心,而美日等国家发表所谓“中国威胁论”,企图破坏中国与周边关系,因此,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戒心和疑虑,积极开展首脑外使双方准确地了解双方的政策意图和政策方针,加强国家间的关系。首脑外交对于中国和邻国之间增加信任,巩固关系起促进作用。
(三)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经济交往,因此,双方经济往来能促成双赢,在经济外交中,我们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入21世纪,我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上海组织加强了地区经济合作,倡议与印度和巴黎斯坦等南业国家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促进经济外交,从而促进国家安全。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大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才,以此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争取和掌握国际安全运筹的主导权需要发展中国家。
(四)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维护一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国际的合作,在东亚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只有通全广泛的军事合作来维护地区稳定。努力同周边国家在安全与防劣的双边及多边的战略磋商和对话,增强相互了解信任。尤其同周边国家加大国际反恐合作力度,参与海上搜救,打击海盗,打击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护和行动。此外,中国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对外军事交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与义务等国际军事合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平做出自己贡献,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出安全国际环境。
(五)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随着国际性组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为了积极参与自己周边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对话和合作,于1996年参与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并积极成为东盟的对话国。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为中国和周边国家提供了一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提倡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新型安全观,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国家关系,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⑦。上海合作组织还在反恐打击分裂势力,国际犯罪,以及军事互信做出了贡献,但还应该加强这方面合作,但还应该拓展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功能、促进多边机制基础的巩固还要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上海组织,“准成员”地位争取中立“8+1”机制,以此同周边地区建立多边机制框架。在东南亚地区,充分利用东盟组织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11月6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上,双方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在区域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经济关系的紧密,双方的认同点逐渐增多,中国多次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阐述方在新形式下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双方对此达成了一种共同认同,因此,中国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地区安全机制,以带动周边地区和平安全进程。
四、结语
因此,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第三篇:我国周边形势分析
我国周边形势分析
[摘要]中国的周边形势从古到今从未有过多少轻松的时候。秦汉时有匈奴,隋唐时、有突厥、回鹘、高丽,明清时西南边疆,东南沿海都给中央政府造成了不小的压力,1840年中国更是开始堕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冷战我们任然要面对严峻的周边形势。最糟糕的时候,我们周围几乎都是敌人。
[关键词]:周边形势,国际环境,藏南,西北反恐,台海,南海争端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我们的周边形势趋于缓和,但是仍在着不少隐患。近年来,这些问题又渐渐的突显了出来。虽然我们秉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在处理对外问题与周边关系时尽量减少冲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的周边形式很乐观。相反我们的周边形式是相当糟糕的。
一,藏南.中印边界问题由来已久,虽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和印度爆发了一场边境战争,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我们实际
全能够应付过来。
三,台海.台海问题,从理论上说这是我国内政,完全不用考虑外国因素。随着大陆实力的增长,我们完全有能力统一两岸。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台湾的地理位置,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了美国限制我们的筹码。美国卖给台湾武器装备,同时将台湾作为封锁我国的第一岛链的中心环节,限制着我国海上力量的发展。中日争端包括东海领土的划分以及钓鱼诸岛的归属。毋庸置疑从历史上看,东海和钓鱼诸岛理所应当是我们中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资源的诱惑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日本在美国的支持混淆视听,妄称东海部分海域和钓鱼诸岛是日本的领土。因此中日(包括大陆和台湾)发生了不少冲突。今年的撞船事件就是特别严重的一个例子。日本为了对抗中国,不遗余力的发展其海上作战力量。从以前的“八八舰队”(一个作战舰队由八艘驱逐舰和八架直升机组成)向“十十舰队发展”。同时先后发展了“大禺”级和“日向”级准轻型航母。同时也计划讲潜水艇由18艘增
中日争端、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中印问题、西北安全都可以看见美国的影子。今年美军更是找到理由在中国最为敏感的海域——黄海,搞了军事演戏,连“华盛顿”都开过来了。无意有想我们炫耀武力的意思。可以说,我们周边的局势是否紧张跟美国对我们的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因为美国的介入使我们周围一些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了。
综上所述,我国无论是陆界,还是海疆,都要面临不小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有来自内部的,也有外国的。但无论是那种压力,这都是对我们国家和政府的一种挑战,亦或是我们成为强国之前的测验。
我们是一定要解决我们令人不安的周边问题的。当然从政治层面上解决是最好。但是,很明显,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能有一向情愿的想法。因此,我们也要做好军事打击的准备。目前,我空军的歼—10战机已经批量装备部队。特别是在兰州军区空军也开始装备这一国产优秀战机,这无疑是加强我过在西北的军事存在的一种表示。青藏铁路通车后,我物质、部队也更加方便的进藏,持
第四篇:我国周边形势分析
我国周边形势分析之我见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厉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虽然继续保持稳定,但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中国维护自身安全面临新的考验。
然而,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300多万平方公里,东西相隔5500公里,时差4个多小时,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越5个温度带,居世界第三。中国地大物博,自古以来便是各国眼中的宝地,上至夏商,下至今时,总是处于危机之中。无论何时,外国总是打着中国的主意。而今,中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自强不息,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有了相当高的抵御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处于和平时代,相反我们应该警惕这潜在的危机,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时刻注意我国周边环境形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领土方面,自新中国以来,除不丹外均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1969年起,先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鲜圆满地解决了边界问题,签定了新的边界条约,并划界立碑,但是我国仍与印度等国家有5000多公里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争议地区16万多平方公里。与日本等海上邻国争议面积多达20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领土的争议是格局形势潜在的危机。目前我顾主要丢失的领土有韩国占有的几个礁岛,日本侵占东海气琉球群岛和钓鱼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周边各国的蠢蠢欲动,小动作纷纷。在西方开始收敛的时候,中国周边的国家却活跃起来。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纷纷针对我国南海主权动作不断直接向中国发起挑战。其中菲律宾国会通过将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为其国土,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群岛几处岛屿宣称拥有主权,其海军司令甚至宣称,如果发现中国渔船入侵,将被长期驻扎在那里的海军驱逐舰驱逐,越南则任命了一个管理西沙群岛的政府机构主席,一宣称对改道拥有主权。日本首相有不失时机的挑起钓鱼岛事件。这个时候中国的西方邻居印度也不甘示弱,居然大幅增兵藏南。对已经挫败强大西方势力的中国来说,解决这些国家的挑战不是问题,但奇怪的是,与高调回应西方相反的是,中国政府这次相当低调,对之冷眼旁观,不采取措施。
或许这种选择于中国来说对外界不失为一种对抗、一种有力的回击,但是在这个社会,尤其是西方,将忍让看着一种懦弱,一种无能。中国要想在世界永远占有一席之地,光靠忍让和中国传统的礼仪是不可能的,要让世界尤其是美国、欧盟等国家信服,就必须有霸气,因此对待这些对我国领土打着歪主意的小国家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拿出点威风和霸气。在这里绝不是以大欺小,而是维护自己正当的利益。中国这个大国如果连这点利益都不能争取,别人会以为我们好欺负,这实际上在无形中助长美国等国家的嚣张气焰。中国不能忍让。周边环境形势在军事方面尤为紧张,总体来说东亚、东南亚、东盟、中亚、南亚地区对中国呈现包围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不愧为一流强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扫雷能力和世界第二的防潜能力,军事费用世界第二。便面上日本与中国和睦相处,但实际上是表面上一套暗地里又是一套。其军事防御已由“固守北方”变为“防御西南”,此举意味着什么,我想不言而喻。在一则调查中显示,人们普遍认为对中国最为危险的国家即最容易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国家就是日本,而目前日本的种种举动也正应证着这一趋势。炙手可热的朝鲜核问题,也是一大热点,联合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朝鲜核问题处理不得当势必引起朝、韩、美、日四国的军事冲突。由于当年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旦四国的战争爆发,势必影响到美日韩与中国的关系,很有可能美日会趁机打击中国。因此我想在朝鲜核问题上,中国应该谨慎,考虑全面,在外交方面应尽可能的避免冲突,保持中立原则。
于此同时,印度也将中国列为潜在的威胁。印度兵力强大,海陆空在世界排名靠前,是中国有力外患之一,而且印度长期以来占领着藏南地区,态度强硬,轻言撤退是不可能的,为有武力。同时印度也将印度洋列为其势力范围,恶意炒作中国与印度洋各国正常的经济来往甚至借用马尔代夫的甘岛作为其空军基地,毫无掩饰的暴露出印度的野心。中国不得不防。台湾问题是我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从明朝开始,就明确的规定台湾属于中国。从邓小平主席的“一国两制”到陈水扁的“台独”,我们看到的是台湾领导团队想方设法的对抗,视祖国各族人民于不顾,甚至请求美国的援助。中国曾今帮助马英九登上台湾领导人的位子,而曾将他口中的台湾回归如今已经烟消云散,大力购置军事防务,其动机之明,不言而喻,美国更是添油加醋。藏独也是中国头疼之事,“**”集团藏独的野心也迎合了美国的愿望。奥巴马白宫见**更是对中国政府公然的宣战。我们岂能坐视不管?中国政府不能忍让,应该快刀斩乱麻,将这些不法分子除之而后快。
对如今的中国来说,美国可能是我们最强大最具危险性的国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群,遍布世界各地。这些基地主要为美国收集情报资料,拥有先进的科技,最强大的军事武器,一旦战争爆发,可以迅速的调兵遣将,尤其在欧洲,能够迅速的调集兵力进攻中国边疆。而且2011年中美关系即将发生更加微妙的变化。如果美国挑起中国敏感的三大危机——贸易争端、对台军售,中国将应接不暇。
最后,对于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孤立的看,似乎问题不大;如联系起来看则不然,即国际形势正在进一步复杂化。应看到我国安全环境既有积极好转的一面,也有消极恶化的因素。中国的统一与崛起仍面临长期而艰巨任务,需长期保持头脑清醒并作出艰苦努力。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中国是个大国,实力又处于迅速增强之中,周边“事多”很正常,只有遇事不怕事,才会使自己占据主动。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周边环境局势确实岌岌可危,面对如此情况,首先我们应当建立起忧患意识,加强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加强边疆尤其是西藏等地区的军事力量,防范于未然,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军事、经济竞争,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同时和俄罗斯等同盟国搞好关系,共同御敌。其次,中国人民应该团结,和睦相处,万众一心。最后应该做好积极应战的准备,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和今后的发展计划及目标,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解决好周边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好周边的难题,难题解决好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只有妥善解决好周边的难题,才能巩固并不断增强良好的国际信誉,才能真正树立起地区大国应有的威信。有了这样的威信,一些小问题就不会演变成大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中国的和平发展过程中,周边将会不断出现一些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中国来说,可能意味着政治智慧的考验,而对亚洲乃至于整个世界来说,则会增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我坚信,中国会越来越强大的!
第五篇: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电气2班关志勇
一、前言
6月份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亚太地区举行了多场大规模军事演习,促使中国周边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加上2010年以来美国向印度、韩国、日本甚至我们中国台湾出售大量军火,宣扬中国威胁论,使得我国周边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仲使我国一再强调不会和美国争霸主地位,只为再度崛起,但美国还是在军演中把中国当成假想敌人!而最近朝韩炮击事件更促使了美国再次派出航母到黄海与韩日两国进行军演,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为了威慑中国而不是朝鲜。驻韩美军前司令贝尔3日甚至在韩国首都首尔表示,“应对朝鲜挑衅的措施,除了武力没有其他选择”,并强调称,若中国再次参加半岛战争,中国经济将退后到100年前。这充分的体现了美国这次军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且在7号贝尔进行演说时谈到对朝问题强调,韩美两国应向朝鲜表示“强力”且“明确”的信息。他说:“对于朝鲜可能采取的新的挑衅,我们应立即采取非对称的报复攻击。美国的直升机攻击大队应重返韩国部署,前进部署战斗大队,并派遣航空母舰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他还表示对于朝鲜的“新的挑衅行为,应立即进行报复”。他说:“对于违反诚实和信义的朝鲜挑衅行为,除了武力回应没有其他方案。”面对这样的演说旁人都看的出这是美国为了使中国周边形势变得更加混乱。我们中国热爱和平,但也不会惧怕战争的威胁。当年只有几把破枪的志愿军就把上有飞机,并武装了核武器的美国给打得“头破血流”,何况是今天科技发达的中国呢?战争,中国是不怕的,不是不打,也不是不敢打,而是当到了必须打的时候,就会坚定的奉陪到底,这点我们从都没有动摇过!
二、中国周边形势变化
中亚地区:中亚地区局势变化主要就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变。这政变对自1991年开始于吉尔吉斯斯坦关系密切的中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首先其政变对中国商人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商品被付之一炬,市场一片混乱。为了确保生命安全,很多中国商人纷纷回国,这对中国市场经济造成了损伤。第二邻国的混乱状态不利于中国西部的安全稳定,易造成美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进行包围,也不利于正在进行中的一些大项目建设,如中吉乌公路建设,更不利于中吉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南亚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多个国家的政局动荡不稳加上美国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反恐的旗号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而印度则大力发展对中国边境的军事力量,首先将边境军队扩为师级,再大量购买美国军火以增强部队的作战力量,最后还加入美国对华冷战的阵营。这些都对我国南亚地区造成不稳。美国还暗地里支持藏独分子,干涉我国内政,使我国南亚环境变得极其严峻。而对于我国必须为东南方向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坚决谋求南亚地区的无核化,须坚决捍卫巴基斯坦的完整独立。因为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坚定盟国,中巴友谊可以制衡印度,而且巴基斯坦是中国中东中亚布局的关键国家。对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杜兰线和俾路支等问题上中国必须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的立场,这才可以使中国在南亚地区平稳。
东南亚地区:泰国的“红衫军”,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最严重的南海问题(其中既有海盗活跃威胁海上通道安全,也有南海海洋权益争端加剧,包括岛礁主权争议、专属经济区划分冲突、海洋渔业与油气矿产资源矛盾等。而越南、菲律宾等国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企图使双边争议“多边化”,而美国也极力“插手”南海问题,致使南海形势更加敏感复杂。)以上问题都使东南亚地区政局动荡不安。
北亚地区:3月的的韩国“天安号”沉没、11月的朝韩炮击事件、12月的美日韩三国军事演习,美军前司令贝尔对中国的挑衅演说等都严重的影响北亚地区的平稳。黄海属于中国近海与高度敏感海域,美韩军演不仅临近中国领海,而且直逼中国的政治中心。这不仅将进一步激化朝韩、朝美矛盾,更将威胁中国安全,也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稳定。而日本由于有美国撑腰,多次提出我国领土钓鱼岛属于日本,还派遣军舰在钓鱼岛附近巡逻,收押我国渔船船长,最近有关政府人员甚至登陆到钓鱼岛这些都是对我国的挑衅。并且还污蔑我国先进的渔政船装有重型武器。北亚问题由于有美国的极力“插手’日益复杂化。
西亚地区:西亚动荡主要在于两伊问题。伊拉克问题已经持续多年,虽然美国扶持的政府以基本掌握政权,但恐怖分子仍不时进行大型的袭击使伊拉克依然处于混乱之中,而近年的伊朗核问题让美国有了借口对伊朗出兵,还宣布单方面对伊朗新制裁,多管齐下,一面强化军事威慑,一面加大颠覆渗透,这些都将促使西亚问题复杂化。
三、我国周边地区动荡不安的原因
内因:1.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的经济出现问题,人民的民生问题(贫富差距)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促使民众对政府不满,最终以暴力来解决问题。(泰国“红衫军“,吉尔吉斯斯坦政变)
2.国内政党的两极分化与美国的“颜色革命“。(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
3.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大国强权的介入(阿富汗“塔利班”、藏独,疆独分子、美国对南海问题,朝韩炮击事件,钓鱼岛等事件的强权介入)
外因:1.大国在中国周边争夺资源、能源等利益。(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帜争夺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的资源与能源,周围各国对南海资源的争夺,日本垂涎钓鱼岛附近的石油资源)
2.美国对中国周边调整与实施的“民主改造”与“颜色革命“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促使中国周边环境严峻化。(美国对伊朗、缅甸、朝鲜等过进行”民主“改造)
3.中国的逐步强大威胁到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四、总结
总之中国周边局势极其复杂,有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加上“朝韩炮击”事件、吉尔吉斯斯坦政变、两伊问题、巴基斯坦恶性恐怖活动,美日韩大型军事演习,泰国“红衫军“等问题的同时发生,致使中国周边形势复杂而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