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五位一体中观要点归纳
政治建设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经济建设
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民生建设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二篇:十八大五位一体经济建设
总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发展全局,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一布局的形成,是实践推动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结果。五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前行,提供了重要遵循。
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着这个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可以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张了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和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实力的综合展示,从大到经济政治文化军师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示。在教育领域,要投入大笔资金以保障我国的教育文化建设,医疗、国家基础建设等等一系列,都需要经济建设来保障支持发展
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未能实现根本转变,在经济发展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条件下,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受到严重困扰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削弱。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不利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五位一体是一个整体: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全局层面领会每一方面建设的重大内涵。五位一体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就存在着辩证关系: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会充满活力;离开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或者走向反面。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样,我们也会看到,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
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经济建设的方法,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应当创建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
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经济建设是基础。它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它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经济建设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之所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能够取得历史性的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生产力上了大台阶。如果经济建设搞不上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牵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浅谈“十八大”中“五位一体”的内涵
浅谈“十八大”中“五位一体”的内涵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它从理论上指明了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五位一体”的科学内涵,总结“五位一体”的时代性,着重分析“五位一体”中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最后分析“五位一体”的作用。关键字:十八大 五位一体 生态文明
一、概述“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理论来源于“四位一体”,也就是从原先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变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党在十八大中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探寻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当新的问题出现时,我们党会提出新的战略布局。生态文明是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就是我们党在社会发展前进道路上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得出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我们党一直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需要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推进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发展。这五个方面同时构成一个整体和谐的社会,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全面、均衡的发展,这五个部分都应当在相对统一的步调中前进。二、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环境问题已经逐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从2013年起,雾霾的情况变得十分糟糕,在中国的中东部地区,有很多城市的PM2.5严重超标,北京的雾霾情况更是让人不可小觑。到2015年雾霾天气在一些城市得到治理,但是仍然有蔓延情况,西部的部分城市,例如西安就出现了大量的雾霾,并且持续时间很长,可见度降低,让人们的出行十分不便,空气质量差,生命健康受到影响,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环境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对它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科学的发展理念,导致环境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过去的经济发展多是以破坏环境作为发展代价的,这种发展方式相对滞后也引起了一些其他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环境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更会影响人的心里健康,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做成的事情。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虽然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党在解决环境问题上还是下了很大决心。因为忽视生态文明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要进入科学的经济发展,改善被破坏的环境。拥有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切品质生活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在人们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就对环境无休止的开采和滥用,不以环境破坏作为代价。因此我们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生态环境文明,让国家健康发展。生态文明不仅是我们党对环境问题的战略部署,更是党对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
当前,党和国家虽然开始着手改善环境,但是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方面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防污减排的问题依旧存在。十八大中对生态文明的提出,突出了党在执政观念上发生的变化,科学执政成为今后执政的主导方向。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简单的吃饱穿暖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之后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要求。这时,生态文明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尤其是这些年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人们对旅游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能够让人们在任何景点都有不被污染的环境,我们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总布局,不断推进绿色生活、低碳发展、可循环发展和科学发展,改变经济建设发展思路,推进社会绿色环保进度,坚持不懈、时刻牢记生态文明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心路历程让我国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十分艰辛,历经坎坷,但是我们的生活依然充满希望。面对过去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更要决策好今后要走的道路,生态文明就是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它适合我国的国情,创建生态文明能同时解决其它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积极面对环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改善环境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需要改变经济体制内部结构,这种改变也需要协调和稳定外部环境,只有内外双方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生态文明就是外部环境之一,未来的经济发展应当将经济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舍弃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或者尽量减少环境破坏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朝着更适合未来生活的方向发展。这样生态文明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更为经济发展的方向找寻了正确的目标。因此,通过改变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文明来改变和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双赢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中国目前的发展十分注重民生建设,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都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让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百姓的生活幸福。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指标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生态环境是幸福指标中的重要指标。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是身体健康。如果我们每天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都无法保障,那么身体健康又如何保障,当最基本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我们又如何谈论精神文明。当生存问题出现隐患时,社会的经济增长又有什么意义,经济的增长如果为生存带来隐患,那么经济增长就成为人们的负累。人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引发一系列其它社会问题,如果真有那样一天,再多的经济也无法改变生存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牢牢将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捆绑,二者相互扶持,相互增长,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品质,更加文明。
再次,生态文化建设有助于文化产业发展。“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正如前所述,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人们不再为基本的生活物质而烦恼,因此,精神文明变成了人们日益追求的目标。文化产业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电影产业,音乐产业,传统艺术产业等。在某种程度上,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产业有着可结合处。我们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加入生态建设的元素,倡导生态建设。不仅改变现实生活,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且将最新的社会文化因素融入文化产业中,这样人们在自然而然的熏陶下能够更加主动自觉的爱护周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不断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为生态文明建设找寻更多的依托,使它与人们的生活、文化融合的更为紧密。我们应当让经济、社会、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这三者的结合点就是生态文明。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推进了社会主义总布局在宏观战略的层面的科学实践;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纽带实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总布局微观层面的优化,补充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过程中欠缺的部分。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我们应当从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第一,对国土资源开发的格局进行优化。“国土是生态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4]国土资源开发格局优化能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国土资源开发可以宏观调控,具体而言,国土资源可以让人口、资源、经济三者协调发展。在面对人口密集、资源环境负荷重、开发过度的地区要合理开发。在面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我们应该重点开发,让其优势得以发挥。在面对具有影响全局的生态地区应当限制其开发,保持自然的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布局、发展可以让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我们的生态建设带来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样青山绿水秀美家园才得以常存,后代子孙可以在优良的环境中生存。
第二,加强环境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我国的资源节约利用是现实存在下的举措,它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虽然有广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但是从人均资源占有情况来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小国。经济高速发展十年,让我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我们很难再像过去那样过度消耗资源,当下,我国的很多重要能源还需要从国外进口用以补给,以此来维持城镇的快速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推动资源节约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也是势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然而面对环境资源的匮乏,我们不能再度滥用,而应该合理开发,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加强资源整合、高校利用,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坚持“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5]面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政府应当加强监管机制,让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真正实施。并且政府应当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企业实施规划,确保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面对已经破坏的环境和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只是坐等环境自身净化,而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治理它,让它尽可能的变回原来的样子。除了利用科学、科技的方法治理以外,我们还应当对环境治理责任划分。首先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如果是企业污染,那么企业必须治理好其污染的环境。其次是让政府引导治理相对脆弱的环境区域。最后是做好预防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四、总结“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它让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经历漫长的岁月后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而经历了多个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每一个社会结构之间都有其内在联系,是完整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或者发展不均衡都会给其它部分带来严重的影响,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前进脚步。我们当针对当前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因地适宜的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方针。将之前的“四位一体”扩充完整,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适合今后的社会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五位一体”的提出深化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提出科学的执政政策和战略部署是领导全国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面对国内外的局势,党的执政能力也面临着考验,“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6]我们党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其目的就是要不断维护国家利益,让国家能够发展的更好,维护百姓利益,让百姓能够生活的更好。因此,我们党才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更好的前进方向,提出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即“五位一体”。
最后,“五位一体”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就是为了改善环境,优化经济机构,从而让社会更好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党能够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多方面调整发展政策,来适应今后的发展。我们党时刻保持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认识,认真分析当前的社会情况。在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挑战面前,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不断加深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将国家建设得更美好。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4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 [4][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0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第四篇:十八大精神要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要点
11月8日上午9时,党的十八大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胡锦涛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要点总结起来有五个方面:一个主题,一个总结,一面旗帜,一个目标,九项任务。一、一个主题
胡锦涛在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专家点评:这个主题很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念的一个提升。原来的提法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二、一个总结
胡锦涛对过去的五年作了简要的小结,他指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
胡锦涛在总结十六大来十年奋斗历程时,重点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强调和论述。他指出,这十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家点评:本次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深刻阐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原来提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一面旗帜
胡锦涛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共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三方面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专家点评:“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时,胡锦涛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是在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同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四、一个目标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要求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体涵盖五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专家点评:从十七大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却显示了志在必得的信心。“五位一体”在目标的五个方面再次得到了体现。报告还首次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五、九项任务
1.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胡锦涛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专家点评:发展依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胡锦涛说,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专家点评:这是第一次将政治体制改革单列出来,作为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阐述,足见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视。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胡锦涛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专家点评: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叫法,并提出了明确的文化强国的目标。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胡锦涛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专家点评: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6.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胡锦涛强调,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0二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他指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7.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进祖国统一
胡锦涛说,“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他指出,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8.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9.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五篇:十八大心得要点
十八大整的要点
加上毛泽东思想第十二章的重点
十八大时间:2012年11月8号—11月14号
15号新一届领导人上午11点 最大的不同:由建设改成建成小康社会
和五位一体 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的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的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或是怎样贯彻科学发展观?
4个更加自觉
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3 以毛泽东的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个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个一百年 3个自信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9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即2020比2010年翻一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发展)
深化改革是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2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13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指导方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面临的4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4大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毛泽东
第十
二
章的重
点
一纲四目、叶九条、邓六条、江八条、胡四条及《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
1963年周恩来将我党的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指:台湾统一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九条对台方针,后被称为“叶九条”。其要点包括:建议举行国共两党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建议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统一后,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以担任全国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邓小平在1982年1月11日的一次谈话中说:“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也是党的领导人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进一步阐述了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提出了六点主张,后被称为“邓六条”。其主要内容是: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要实现统一,可以通过两党平等谈判进行,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更不能让外国插手。这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明确、具体、系统。
1995年1月30日,江总书记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江总书记在这一讲话中,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八项看法和主张,后来被称为“江八条”。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这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继承和发展。
2005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重要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被称为“胡四条”。
《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动武三条件):(对台湾动武的三条件)1,“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2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3,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达到这三条件)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