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寿阳县白矾岭村考古初步探索(推荐)
山西寿阳县白矾岭村考古初步探索
【绳纹陶器的发现】在村里,村民经常在村东边河渠上发现大量的陶片,不过人们都习以为常了,继续平静的农耕生活。但这些东西对我还是很感兴趣的。其中有陶器上的管状物,还有器物上的底部·盖·颈部等。还发现了带有齿状的蚌片,估计是装饰品或制陶工具。本人断定这些台地是制陶场所,但目前未发现红烧土等有关的依据,可能当时陶窑建在土坡上,后被人为破坏。
【秦砖汉瓦的发现】在不久在另一块台地上断层上面发现青砖和绳纹板瓦的堆积层,可能是砖瓦窑,这些堆积层可能是堆积次品的灰坑,比较密集。而在距离此地不远的地方,有一小沟,名为‘火窑沟’,也许当时在河边取土·取水方便,而有这么多制陶场所,可能在大约汉代有人类聚居。
【古墓葬的发现】而不久前在村东某个台地断层上发现了墓葬遗迹,次墓为单人横穴墓葬。存有棺板,为松木。厚度为4公分左右,未发现上漆痕迹,素面,已不知长宽,人骨上身已朽,只剩腿骨·上肢骨·脊椎骨·个别肋骨。得一瓦券已为两截,长30公分,字迹已无存,此墓位于台地边缘,可能整块台地为墓葬,不得而知。
【可能是古城】本人于2009年9月2日,距离东边河渠1公里处,有一块地势平坦的台地,名曰‘古庄坪’,在古庄坪东边地头发现一石匾,通过辨认,赫然写着‘芙蓉城’三个正楷书,质地系本地砂石,长约1米,时便下还残存一些石灰,可能这块石匾当时正好是镶嵌在城门门楣上的。本人断定古庄坪可能存在一座古城,也许和这个‘古庄坪’名字有渊源吧。后记:后证明此城非城,而是大型墓园,此前的‘芙蓉城’石匾是位于当时的门楣上,周围有土墙,被毁年代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但墓室保存完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破败不堪,无人问津。
【古庄坪新发现】本人于2010-7-25在古庄坪东边一个土塄下发现一个汉代灰坑,其中有器物的口部,底部,还有绳纹砖瓦石块,红烧土等应该古庄坪在汉代有村落存在。
【古老的窑洞】本人于2010年6月23日上午在距离东边河渠不远山梁上发现少许窑洞遗址,遗址内较能分辨的有五个,分别编号y1,y2,y3,y4,y5.除了第2个未发现抹泥痕迹,其他均有。这些窑洞都是座北朝南,窑洞皆被淤泥覆盖了下半部分。洞内墙壁的泥都是草泥,其中也有麦秆与麦子的痕迹,上面为再抹白灰,有的上面有烟熏痕迹,这些窑洞皆为镐头开凿,有的墙壁上有泥糊的灯台,这些窑洞的入口为平定式,有一各窑洞整个为平顶旁边有一小开间y4,y5保存完整,y1比较奇特。旁边有一观音庙遗址,估为清中期建,毁于上世纪70年代座东朝西。故此地名为‘观音庙圪洞’据村中老人回忆为一个本村古代小村落,名为‘阎家庄’,上世纪本村还有阎姓人家,现已不存。
【南头村的记忆】次村距离‘观音庙圪洞’不远地处一个座北朝南的小土湾,东西仅有100米左右窑洞有9孔,都已经坍塌,原来村中住有两家,为李姓。院中只有一堵土墙,一个石碾磨子,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最后一个老人的过世,便从此荒废无人问津。
【翟家庄的故事】次村距离南头向东北方向不远处,为一个座北朝南的土湾,东西长约300米。大约有10个左右的院落,人最多时有40多人,上世纪90年代末,人们才搬走。今天,次村仍有两座完好的房子,窑洞都还完整。原来还架过电线,人搬走,才撤了线。主要姓氏有翟·程·李。
【村里的庙很多】白矾岭村有很多的庙,东边有关帝庙·五道庙;西边有佛殿庙·大王庙·五道庙;南面有观音庙。本人依次介绍这些庙的情况,东边的关帝庙只剩主殿,偏殿与一口铁钟已无存,神像上世纪**中被毁。五道庙与上世纪**被毁。佛殿庙曾做过学校,现在南面的瓦房是拆了村大王庙修的神像已不存,此庙一直是教学与祭祀并存。大王庙建造年代可追溯到明代,庙的规模并不大,但等级很高,有花栏杆·台阶·琉璃瓦等,尚有数块石碑,据碑文记载此庙重修于清乾隆39年,庙的石块于上世纪卖到领村,砖修了学校南房,方向坐西朝东。观音庙坐东朝西,面积不大后被拆。
【总述】根据上述描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猜想,我村最起码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村东河渠有一个小聚落,一直到汉代。后到了战乱时,曾被少数民族占领过,到了唐宋元明一直有人居住,后有不知什么原因,人们都搬走(很可能是明嘉靖年间大迁移)只留下一座座孤坟。就在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来到这里,一直到今天。西边的李姓是有寿阳县南燕竹镇李家沟迁来,东边的程姓是有七里河程家寨迁来。皆有30多代,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