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国际国内大背景
1、横向看世情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我们知道邓小平时代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江泽民这个时代的主题没有变化,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而且我们发现大国之间的外交空前的活跃,大国间互访很频繁(2000年4月,江泽民出访亚欧非五国;7月出访中亚两国;9月,出访美国;11月出访东南亚三国。)这说明什么,说明世界总体是和平的,至少大国之间的战争是难以打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然要抓住机遇自我发展。
但是,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可是整个世界是否真的是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的?不是。因为此时,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世界还很不安宁,尤其是此时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正努力寻求全球的霸权地位,因此在全球进一步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从1991的海湾战争到99年的科索沃战争,无不反映了美国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科索沃战争,美国是在没有得到联合国许可的前提下,绕开联合国向一个主权国家发动进攻,在国际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美国竟然在打南斯拉夫的过程当中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从这一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已经嚣张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它已经成为世界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频出的主要根源。
问题: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频出的主要根源,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共产党能否带全国人民抵挡住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有没有能力,如果有能力又要怎么做?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挑战。
(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整个中国都会有危险。可是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要使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怎么才能强大,那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本国生产力。)
B、苏东剧变,国际共运陷入低潮
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轰然解体,给世界人民甩出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尽管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情,但一直到此时依然给社会主义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质疑。苏联解体了东欧巨变了,那我们的社会主义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
问题:我们能否承受住国际舆论压力?靠什么把自己的路继续走下去?
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第二个挑战。
(能否承受住国际舆论的压力同样要看中国共产党的能力。那么靠什么把自己的路继续走下去,最后让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信服?邓小平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国内出现质疑改革开放声音时,英明指出我们只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个时候,我们的回答也是一样,只有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才能强大,而强大是对质疑声最好的否定。)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强,但我们发现随着世界上更多国家的崛起,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日本和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很大的影响,而俄罗斯,虽然前面有苏联解体的影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其它一些实力稍小的国家,则组成联盟,以争取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问题:在世界多级化的竞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在将来的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第三个挑战。
(这同样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严峻考验,同样需要中国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
此时,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一方面为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世界经济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必然受到影响。亚洲金融风暴就给了我们一个巨大警示。
而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可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却相对较为低下,我们的科技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而美国、日本仅为5%以下。如果要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则科技的对外依存席必须要在30%以下。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虽有所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我们航天事业走在世界前列,但我们还没有登上月球,可美国人早在1969年就已登上月球。
问题: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化中抓住机遇?能否抵挡住国际金融风暴?中国科技能否快速发展?
这都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中国有没有这些能力?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第四个挑战。
2、纵向看国情
此时,我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和初步的小康社会水平之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在腾飞。但我们仍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纵观这一系列的考验,我们发现我们的挑战是巨大的。新挑战: 因此,就整个国际国内大背景来讲,我们看到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国内依然问题重重;风险大于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以江泽民为首的我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思考: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做?
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用新的思路指导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这里有个关键词,先进生产力,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它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先导性的物质力量,是推动整个社会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的决定性的物质力量,是最具活力与生命力的生产力。比如当代先进生产力,一般认为是以知识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时空一体化为特征的生产力,但这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先进生产力,因为先进力是不断变化的。
说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站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最前列,努力使我们的各项政策与工作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引领整个中国经济的高效地发展,使中国更快地崛起。只有如此,中国共产党自身才能更加强大,中国才能崛起。面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我们才能应对自如,面对世界多极化的竞争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质疑声自我否定,才能继续把我们自己的路走下去,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当中抓住机遇,并有效地抵挡风险,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解决国内的种种问题。
(二)思想文化之战
此时,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并且西方将此作为和平演变的一个重要工具。使得自由化思潮、全球化思潮在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知道,思想文化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文化,她能为一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凝聚和激励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发展,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就来源于文化。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对西方文化的抵制,那么人民的思想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就可能重蹈苏联的覆辙。
新挑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怎样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面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强大攻势,中国如何反和平演变、反渗透、反分裂和反颠覆?
以江泽民为首的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思考: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其内容同共产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它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坚强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这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在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三)党建之忧
在江泽民那个时代,几个老牌大党的纷纷落马,引起了我们深深地反思。尤其是苏联共产党。
第二篇:论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概述“三个代表”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它们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以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斗志,获得切实利益。
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历史经验,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四个方面。
1、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党成立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实依据。因此“三个代表”是中国发展的必然。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先,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并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几十年实践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国际形势、国内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党并领导人民应对过来,其中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自身状况都发生了变化,战胜了一切困难,经受了考验,这些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三)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和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目前我国国情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社会阶层的日益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我国国情的巨大变化,也促使我们党的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体现为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即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总结 “三个代表”的联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关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德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2011春 国际经济与贸易
郑琴
2012-3-29
第三篇: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后续者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这些原理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运用,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又根据实践的发展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在许多重要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汗变化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同时始终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始终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事业;创造性的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和色会科学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的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第四篇: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这是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31日与军队高级干部研讨班学员座谈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所做出的深刻阐述。深入研究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巨大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三个代表”这样一个伟大思想理论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终极的真理,而是发展的学说。它始终同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战斗旗帜和指导思想。
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诠释,都针对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改良”和发展。
例如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后提出的观点,进而建议了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
而毛泽东思想是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随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理论跟当前的社会形势都有了一些不“兼容”。特别是在 20世纪,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大起大落的曲折发展过程。20世纪 50年代之前社会主义经历了发展的辉煌年代。但从60年代起,高潮转向低潮,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了质变,出现了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下台,失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纷纷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社会主义大挫折和历史大倒退。这一残酷的事实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再发展。
二、的实际国情
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科技革命化以及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渗透的一系列重要趋势日益清晰,世界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变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我们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创了社会主义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国际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地位更是如日中天。
但是我们也跟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果用原有的理论来解释并指导实践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就急需一个新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的必然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个必然的过程,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结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应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必然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逻辑基础。
国际的社会风云变换的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我们党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五大以后,江泽民同志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进行了大量调研,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探讨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索和解决与此有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油然而生。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明确了指导思想,使党的执政有了共同的理论基础,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具有强大的力量。
第五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平山中学
物理
王亚敏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历程和自己的宝贵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继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基于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创立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1、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为“三个代表”思想形成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思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实践,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震惊了世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不幸。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总结出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顺利的推向前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冷静观察,深入思考苏联东欧问题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积累了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党的奋斗历程与宝贵经验,为“三个代表”的思想提供了科学而充足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而“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是党的历史经验在新的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2、新世纪国际政治局势的新变化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三个代表”思想形成提供了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待解决。党的领导正面对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与新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改变,走向多极化。但是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政治斗争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土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建立和加入WTO,深层次的改革还任重道远;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更新,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的新的矛盾层出不穷。从党的建设看,近年来围绕着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解决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解决许多突出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作。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建设的客观现实,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事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回答的许多重大的问题,呼唤着指导实践的伟大的理论,这就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社会需要。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三个代表”思想形成提供了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启示。毛泽东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它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认识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而现实的理论依据。
4、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具有的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巨大理论勇气,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锲而不舍的不懈探索,特别是对执政党理论的探索,终于初步形成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及艰巨性、复杂性,将党的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五大又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提出并不断深化“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表明“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自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而这一科学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也必将对新世纪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