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建设规划

时间:2019-05-14 08: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建设规划》。

第一篇: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建设规划

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建设规划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

(二)项目区域

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规划包括五龙山山脉及财湖水域五个乡镇,即:丁家房、登仕堡、大孤家、十间房以及法库镇。示范区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

(三)项目发展思路

以文化与农业为基础,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乡土文化支持带动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一)项目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13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农业部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明确说明: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的建设将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是2013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落实。

(二)项目建设是整合相关资源、放大资源优势的必要途径

法库历史遗存丰厚,3000多年前,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1000多年前这里见证了辽代契丹王朝的繁荣,辽文化特色鲜明,名人故里悠远深长。法库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项目区内有五龙山、药王山、财湖等旅游资源。通过该项目建设,可以有效整合项目区内相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文化带动休闲,以休闲带动农业的格局,充分放大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

(三)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跃升台阶的重要手段

法库是辽宁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经环保部门检。

三、项目建设基础

(一)发展迅猛的农业产业为项目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

法库是农业大县,全县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耕地188万亩,全县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全县人均5亩耕地,是国内人均占有耕地较多的县份,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法库县是辽宁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全县188万亩耕地,1,30万亩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环境评估,达到了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全县已经得到有机食品认证11个、绿色食品认证26个、无公害食品认证62个,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面积达到了80万亩以上。法库县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树莓生产加工基地,法库是中国的辣椒之乡,全县辣椒面积20万亩,产量3万多,产值2.5亿元。其中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的农业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了的产业基础。

(二)相对集中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展示的渠道

该区域是法库县旅游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在该区域分布有广慧寺、观音寺、菩堤树、碧云宫、五龙山、药王山、财庙、财湖、辽代风情小镇,每年吸引游客近百万。其中五龙山拥有沈阳市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万亩原始次生林,拥有中国最北方小叶菩堤自然生长地,拥有辽宁仅存的元代无木梁的道教古刹无梁观,拥有距今400余年的明代广慧寺等。这些相对集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客观上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展示窗口、吸引渠道。

(三)优越的区位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优势

项目建设区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县城距沈阳市90公里,距铁岭市45公里。法库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沈(阳)承(德)线、明(水)沈(阳)线、铁(岭)彰(武)线、昌(图)新(民)线、沈(阳)法(库)线、秀(水)梨(树)线等公路干线和乡村级公路相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另有铁路由东部入境,火车站居于县城东北。完全有建成沈阳都市休闲农业区的条件。

(四)良好的政策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沈阳市、法库县两级财政对建设法库绿色食品基地县充足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经济区建设、环境评估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实施重点投入。陈海波市长2013年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着重每指出:抓好农业重点园区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旅游、观光、休闲等多功能的特色农业园区,使现代农业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政策重点及政策所显现的效果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政策氛围。

四、项目建设原则

(一)规划导向与合理布局

重视规划的导向作用,并逐步完善规划体系。按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段实施的原则,明确功能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力求形成县城、重点镇、重点村、重点园区等系列规划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规划布局。

(二)保护与开发并举

法库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市生态卫星城,着重实施了生态绿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树莓之乡、中国葡萄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因此,本项目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即在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优化与合理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开发。

(三)农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 项目建设立足于法库的生态农业基础,通过打造全方位的立体文化休闲体系为起点,是集现代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开发的生态农业项目区。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为本,围绕“农”字来发展,实现“以游助农,以农促游”的目标。

(四)保持传统与发展创新并重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传承上作文章。法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因此要通过都市休闲旅游,逐步发展一批以旅游为依托的有品味、上档次、彰显魅力的看点。项目在建设过程要做好文化保护、开发和传承,培育农业与旅游、文化的结合点以及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等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五龙山、财神庙等宗教文化圣地,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五)微观与宏观相促进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具有以观光价值的果园、花木、菜园及水面等为载体,发展一批具有观赏、采购、参观考察等功能区域特色明显的休闲观光游。同时,利用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农家活动和乡村文化,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通过举办“亲近自然,感悟山水”、“亲近田园,感悟民俗”、“亲近马帮,感悟文化”为主体的乡村系列夏令营等形式、开展体验乡村农事、品尝乡村风味美食、参观农业和手工作坊等乡村民俗文化游活动。通过微观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区域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要从沈阳市大视野出发谋划建设高标准都市旅游休闲农业区,全方位满足都市居民的现代消费需求。

(六)政府支持与社会资本相结合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乡镇)联动,将陆续出台相关规划与意见等,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能够有效增强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在建设该项目过程中,坚持资源产品的农本化和从业主体的农本性,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同时不断强化农民作为受益主体的地位,最终达到振兴产业、繁荣经济、富裕农民的目的。

五、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设内容的框架

建设内容的总体框架:“一带两化三区四园五镇”

一带:即项目建设区由登仕堡——丁家坊(五龙山)——法库(辽代风情小镇)——十家子(财湖、财庙)——大孤家镇(药王山)形成的弧形旅游景观带。两化:即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宗教文化。

三区:即五龙山游览区、财湖财庙空博游览区、药王山果药采摘区。

四园:即万亩葡萄采摘园、千亩树莓采摘园、千亩花卉果品观光园、通航博览园。

五镇:即法库的辽代风情小镇、丁家坊历史文化名镇、十家子财神文化小镇、大孤家子萨满文化小镇、登仕堡(?)

(二)建设内容要点(定位与内容)

1、弧形旅游景观带建设

即围绕“登仕堡—丁家坊—法库—十家子—大孤家镇”形成的弧形旅游景观带范围内实施以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五化”工程。

2、“两化”深入挖掘

通过对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的挖掘,达到“以游助农”的目的。

(1)历史文化的建设与挖掘

充分发掘文化内涵,展现项目建设区古城文化、辽文化、满蒙文化、民国文化和现代文化系列风貌。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地开发和组合设计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项目。

(2)宗教文化的建设与挖掘

重点打造菩提圣境、广惠寺、财宫、药王庙等宗教文化,积极开发地产品和旅游产品;规划设计若干反映法库历史的雕塑或仿古建筑,使其形成整体优势。

3、三区建设

(1)五龙山游览区

充分利用与挖掘五龙山现有的观音寺、碧云宫、前娘娘庙、中三清寺、后玉皇庙、朝阳洞等景观,打造菩堤圣地。

(2)财湖财庙航博游览区

以开发财湖财庙创造财富为主题文化内涵,按生态、休闲、体验旅游设置游乐项目,分享人与自然充分融合而产生的和谐之美。打造世界最大的财神文化朝觐圣地;国内最大的航空博览游乐园;东北最大的都市休闲垂钓区。

第二篇: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并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同时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也呼唤着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内容更为丰富的休闲农业由此应运而生。作为休闲农业重要发展载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图1、2、3)。

图1台湾南投县清境青青草原农场图2台湾南投县翠竹绿休闲茶园图3台湾清境休闲农场 休闲农业的定义、功能

1.1 休闲农业的定义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供人们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换言之,休闲农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更是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企业。

就经营范围而言,休闲农业已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休闲农业不只生产固定形式的产品,而且还包括各种蕴含创意的服务,这样可以创造出许多附加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好坏。

1.2 休闲农业的功能

休闲农业结合农业与服务业,具有下列7种功能:

(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所得条件,提高农家收益,改善农村经济。

(2)社会功能:增进都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都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作物栽培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

(4)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区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藉由教育解说服务使民众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的重要性,主动做好资源保护的工作。

(5)游憩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游憩场所,从事休闲旅游活动。

(6)医疗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活动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的作用。

(7)文化传承功能: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可因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使其得以继续延续与传承,同时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1]。

4充满童趣的体验活动—抓泥鳅 5陶艺制作 6儿时的回忆—肥皂泡体验

7童玩区--荡秋千 8 生态知识、植物识别讲解

图04-08休闲农业园区内不同功能的休闲体验活动拓展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发展阶段与重点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2.1 观光农业时期(1971—1989年)

自20世纪50—60年代初,台湾农业开始萎缩以来,农政单位便积极致力于改善农业结构,寻求新的农业经营型态,以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识之士便酝酿利用农业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游憩消费享受田园之乐,并促销农产品。

1980年,台北市首先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53户茶农开办茶园,称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台北市观光农园的先例。鉴于台北市观光农园之发展经验,台湾自1981年底开始执行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辅导设置观光农园之地点、面积、种类、规模等均不断成长;从1982—1989年的短短7年中,观光农园面积超过1000hm2,范围包括14县,42乡镇,22种作物。

2.2 休闲农业发展时期(1989—1994年)

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于1989年4月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举办了“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在会上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基本形成了共识,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

1990年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在《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订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制定了“设立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为加强休闲农业区的管理,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关于199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并设定了“休闲农业标章”。

2.3 休闲农业提升时期(1995年以后)

台湾的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快遇上了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法令规章无法配合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大众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足,以及理念共识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休闲农业计划难于推动。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为了促使休闲农业在台湾顺利发展,将计划策略与政策方向重新调整,较重要的有下列几项:

(1)修正“休闲农业区设备管理办法”明确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和辅导办法。

(2)研拟《台湾省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草案,制定《休闲农业设施设置标准》。

(3)编印休闲农业工作手册,供辅导人员及经营者参考。

(4)组织专家评估、推荐优等休闲农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3.1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2004年,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全台湾地区共有正式批准的休闲农场1102个(表1)。

台湾休闲农场的设立,是随着不断增加。特别是1999年以后,休闲农业进入兴盛发展期,新设立的休闲农场共有584个,占53.0%,比往年增加1倍,有4个县近几年新设立的休闲农场更多,如桃园县67个,宜兰县59个,南投县54个,台中县47个。可见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较强。

表1 台湾休闲农业场统计表(2004年)地区别县市场数百分比台北区宜兰县 128 11.6% 基隆市 10 0.9% 台北市 91 8.3% 台北县 65 5.9% 桃园县 94 8.5% 新竹县 34 3.1% 苗栗县 70 6.4% 小计 492 44.7% 台中区台中县 74 6.8% 台中市 24 2.2% 南投县 100 9.1% 彰化县 62 5.6% 云林县 55 5.0% 小计 315 28.7% 台南区嘉义县 37 3.4% 台南县 56 5.1% 高雄市 6 0.5% 高雄县 38 3.4% 屏东县 33 3.0% 澎湖县 9 0.8% 小计 179 16.2% 台东区花莲县 50 4.5% 台东县 60 5.4% 小计 110 9.9% 金门县 6 0.5% 合计 1102 100.00% 资料来源:台湾休闲农业学会,2004年

3.2台湾休闲农业园区与建设类型

历经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目前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农业园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2]。

(1)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的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览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图9)。

图09台湾台中市菊园观光果园

(2)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中国台湾地区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者。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

在台湾地区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0-图13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8朵/100元)为主,精致的小品如台北市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8朵/100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

(3)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的场所。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图14)。

图14

图14台湾福田园教育休闲农场

图15第四届海峡两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大陆专家参观考察台湾休闲农业:初鹿牧场休闲平台品尝农牧产品

(4)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1994年台湾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光驱计划”扩大试办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

这些市民农园与观光农园相比,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

(5)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以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的初鹿牧场为例,场区占地约54hm2,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可观(图15)。

3.3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特色

我国台湾地区自2001年起开始推动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后来改称 “休闲农渔园区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农渔园区。该计划在增强园区内的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提供游客前来园区旅游消费,增加园区居民的收益以及地方的繁荣与发展。休闲农业园区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前列(图16、17、18)。总结起来,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创设具有下列特色:由点到线并扩展到面的发展、软、硬件兼顾并互相配合、园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注重产品开发与创意、加强策略联盟与整合行销。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6 台中草莓文化园区入口景观图17富有创意园区灯饰设计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8 宜兰县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入口景观图19 接待服务建筑与停车场景观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20台东原生应用植物园内植物生活伴手馆,台湾台东最优质的伴手礼购物空间,从原生植物的植栽、茶饮、香包、精油、沐浴、保养到家饰家用品,可充分满足游客购买健康的需求图21园区中央观景栈道图22先农亭景观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2004年全台湾休闲农业产值达11.25亿人民币,提供了180 098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08年休闲农业产业产值达17.5亿人民币。

台湾休闲农业在发展方向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对我们大陆刚起步的观光休闲农业来说,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4.1 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4.2 规划与研究并举,防止盲目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为防止观光休闲农业背离农业本质,使其合理发展和布局,十分重视规划工作,台湾农委会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和“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并把这些计划列入全面的综合农业规划之中。

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专门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我国台湾地区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如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4.3 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科学管理,保证休闲农业走向规范化道路。

为了保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台湾农委会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休闲农业相关法规,主要有:(1)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2)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3)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其他相关法规有土地、观光游憩、营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农产品卫生、农产品交流、经济赋税等多方面。这些法规中,最重要的是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1996年制定,1999年修订),共分6章25条,包括总则、休闲农业之规划及辅导、休闲农场之申请设置、休闲农场之设施、休闲农场管理及监督、附则等。总则首先明确制定本办法的目的和意义,界定了休闲农业的定义及相关术语的含义。办法还明确了规划休闲农业区(10-50hm2以上)和休闲农场(0.5-10hm2)设置条件和面积,以及应有的观光、餐饮、住宿、农产品的安全、卫生、道路、标示、环保等设施。

4.4 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8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特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1)农场资源;(2)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3)整体经营方向;(4)服务及体验活动;(5)餐饮服务;(6)住宿服务。评选项目标准等,共分3个方面、16个项目,标准,打分评选。评选分数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为“良”;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为“优”;90分以上者为“最优”。

在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空间布局主要为“城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但近两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间布局呈现出“遍地开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自发建设多;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在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工作中我们可充分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经验,使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建设步入正轨。

4.5 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具有地方意义的社区(community)的理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废弃的台湾金瓜石冶金矿区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度假社区。这与我国大陆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过多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产值形成鲜明对比,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结语

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我“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正式启动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在全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 000个特色乡、10 000个特色村。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力争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开展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图24、25)。

图24爷孙同享丰收果(北京大兴区)图25丰收的喜悦(北京房山区)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吕明伟,郭焕成.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6):p36-38.[3]陈昭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郑健雄、郭焕成、陈田主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P16页 [4]段兆麟,休闲农业规划的理念与实践,郑健雄、郭焕成主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P56页)

第三篇: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国务院新近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圈总体规划》,未来20年,西安将以建设国际大都市为目标,实施享誉世界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临潼作为西安国际大都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承载区域,已具备了全面启动建设、率先建设的各项条件。为了加快临潼旅游业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和陕西、西安旅游产业的龙头,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临潼区人民政府就共同建设“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制定以下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临潼素有“中华源脉”之称,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历史遗存众多,地热资源丰富,拥有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等世界文化遗产和著名景区,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对临潼进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和曲江新区管委会、临潼区委、区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一项重大工程,对加快西安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1.项目名称

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以下简称“临潼度假区”)

2.发展定位

以临潼享誉世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以历史文化和现代休闲旅游的交相辉映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陕西、西安旅游的国际新品牌。

3.总体目标

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创造山水城市和现代旅游规划建设的国际典范;实现历史与现代、生态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融,协调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大发展,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4.基本原则

符合《关中—天水经济圈总体规划》和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符合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开发建设。生态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化发展相结合,景区文物保护与建设开发相结合。

(二)发展规划

将临潼度假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使之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城市增长极,进一步彰显西安的城市魅力,提升西安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开放度,成为西安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示范工程。

1.规划范围

临潼度假区位于西安市东北,临潼区西南,区域面积24.60平方公里(以实际规划测量为准)。开发区域内现有2个街道、16个行政村。北以西临高速至西临城市快速干道为界;南界东起烽火台西至洪庆沟,以东西穿经骊山天文观测台、柏家山、果里、龚吕、三赵、军王、小峪、马家的骊山浅山山脊线为界;西以临潼—灞桥行政区划为界;东以临潼环城东路及环城东路南端与烽火台

连接的山脊线为界。

2.规划格局

临潼度假区在空间形态上形成“一山一带三湖五区”的基本格局。

一山:即以临潼骊山景区为依托,构建山、林、水、城四位一体的大山水生态格局。

一带:即在南部山区规划非开发用地的浅山生态涵养带,培育良好的生态涵养系统和生态屏障,更替过熟林带,培育新生林带,健全绿地林网,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湖:即在改造现有水库、水系的基础上,在骊山西侧新建1600亩水面,形成以凤凰池、芷阳湖、紫霞湖为核心水系的“三湖”优美景观。

五区:规划建设华清池—烽火台景区、温泉疗养教育区、半山养生度假区、国际旅游休闲区、商贸居住区等五个功能区。

(1)华清池—烽火台景区(1.18平方公里)

整合华清池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华清池—烽火台景区,保护、修复历史遗存,演绎历史场景,再现周、秦、汉、唐时代“烽火台”的历史风貌,策划大型文化演出,辅以旅游配套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全新的文化演出产品。

(2)温泉疗养教育区(2.87平方公里)

依托临潼独特的地热资源,提升、整合现有46家温泉疗养院群,建设国际一流的温泉疗养基地和休闲文化设施。同时建设国际旅游培训基地,以西安工程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新校区为依托,建设国际青年连锁旅馆和文化创意村,创办国际知名的旅游培训学院。

(3)半山养生度假区(2.12平方公里)

依托半山起伏绵延的地形优势,科学规划、集中配套,建设集游览、养生、商业地产开发为一体的高端养生度假核心区。

(4)国际旅游休闲区(13.76平方公里)

依据该区域地势优势,规划建设1600亩凤凰池,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运动公园,建设星级酒店群、商务会所、高端商业地产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剧院、影视城、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和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空中观光缆车和观光轻轨车,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度假目的地。

(5)商贸居住区(4.67平方公里)

建设商业配套设施和居住社区,使该区域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商业繁华的宜居新区。

3.投资建设平衡分析

经过测算,临潼度假区前期开发总投资约180亿元,开发土地等收入约180亿元,基本可以实现投资平衡。

4.实施步骤

临潼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周期为五年,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2009—2010年),实施区域规划和旅游规划国际招标,完成临潼度假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规划。全面展开起步区内道路、温泉采供中心、生态水系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6平方公里起步区内的征地拆迁,完成华清池—烽火台景区、温泉疗养教育区的建设,并实施临潼度假区土地流转方案。第二步(2011—2012年)建设完成半山养生度假区、国际旅游休闲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国际运动公园、星级酒店群和空中观光缆车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第三步(2013—2014年)完成文化设施、旅游设施建设,完成商贸居住区建设,基本建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设施达国际标准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三、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

成立西安市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临潼度假区开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决策协调,其主要职责是:对临潼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事权划分、运营机制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指导。

西安市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临潼度假区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同时成立西安曲江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简称“曲江临潼度假区管委会”),为曲江新区管委会派出机构,和西安市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曲江临潼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曲江新区管委会委派,管委会其余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

曲江新区管委会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对临潼度假区内相关事宜,按照曲江新区管委会现行管理职能和权限进行管理。具体为发展改革、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市政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房屋管理等。其它社会行政和事务工作由临潼区政府负责。

曲江新区管委会、临潼区政府双方约定:曲江新区管委会对临潼度假区的管理年限自双方签订协议日起计为13年,13年后,曲江新区管委会从临潼度假区退出,并将临潼度假区的所有管理职权全面交付临潼区人民政府,临潼区政府不承担曲江管委会在对临潼度假区实施13年管理权限期间内的建设经营所产生的债权和债务。

四、事权划分

(一)产业发展、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工作

临潼度假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管理、引进项目的服务以及企业投诉受理、外经贸管理等工作,由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临潼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及管理、建设审批及管理、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建设、户外广告审批,由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征地拆迁工作

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涉及集体土地的征收、拆迁、安置、补偿、上访等工作由临潼区政府负责;涉及国有土地上各类企事业单位用地的收回、搬迁、安置、补偿及上访等工作,由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所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用,由曲江新区管委会全部承担。

临潼度假区征地拆迁和安置的标准,按西安市农用地转用和城中村的相关政策执行,由临潼区政府制定具体的征地拆迁安置方案,上报西安市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在西安临潼度假区范围内,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建设集中安置区,用于临潼度假区的拆迁安置,旅游区内的企业用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被拆迁群众。

(四)房屋管理工作

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房屋管理工作,由市房管局配合曲江新区管委会,依据高效服务、集中管理、现场办公的原则进行管理。工作人员由市房管局推荐,曲江新区管委会借调,其行政办公经费由曲江新区管委会全额承担,接受曲江新区管委会的直接领导和市房管局的业务指导。

(五)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工作

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由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留归曲江新区管委会,用于临潼度假区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业务,由市国土局曲江新区分局负责。

(六)工商行政管理和税收管理工作

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工商行政管理,由市工商局曲江新区分局负责。市工商局曲江新区分局在临潼度假区内设立办事机构,与支撑服务体系集中办公,其办公经费由曲江新区管委会全额承担。

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税收管理,由市国地税局临潼分局设立临潼度假区国地税分局或征收科,独立成库,接受曲江临潼度假区管委会领导。

(七)财税征收和投资分成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市政配套费,由曲江新区管委会收取,全部用于临潼度假区区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

临潼度假区内新建项目的税收(除契税外)及附加收入,自本框架协议生效之日起的前3年,由国地税曲江分局在临潼度假区内的派出机构统一征收,曲江新区管委会每年全额返还临潼区政府;自第4年起至第13年,曲江新区管委会和临潼区政府双方按5∶5的比例,由国地税曲江新区分局在临潼度假区内的派出机构统一征收,每季度分成,年终结算审计。临潼度假区内原有企业和在建项目工商行政管理和税收仍由工商临潼分局、地税临潼分局和临潼区国税局管理和征收。

临潼度假区内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契税收入归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所有,用于临潼度假区内的征地、拆迁、安置和公共设施、文化旅游设施建设,临潼区政府不承担曲江新区在管理经营期限内的债权和负债。

此前,临潼区政府在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因土地开发需要,所投入的征地、拆迁费用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曲江新区管委会偿还。临潼区政府将相应的土地批文和土地资料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移交曲江新区管委会,由曲江新区管委会挂牌出让。

临潼度假区内实现的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项目投资的内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以及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曲江新区管委会和临潼区政府均按5∶5的比例分享。

(八)户籍治安管理

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户籍、治安管理,由市公安局临潼分局设立全建制的临潼度假区派出所负责,派出所的费用由曲江临潼度假区管委会全额承担。

(九)临潼区政府和曲江新区管委会双方利益及未尽事宜以双方签订的协议为准。

五、组建投融资和开发建设机构

成立西安曲江临潼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属曲江新区管委会下属公司,承担临潼度假区的项目招商、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

西安曲江临潼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计划注册资金15亿元。其中,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出资5亿元,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公司出资5亿元。

六、项目实施举措和政策保障

为了加快临潼度假区的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运营,采取以下措施和政策对园区的实施予以支持和保障。

(一)实施生态先行战略,树立“生态立区”的国际典范

率先实施“一山一带三湖”重大生态工程,改善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率先建成1600亩凤凰池水面,改造提升芷阳湖、紫霞湖,形成临潼度假区完整的湖泊水系。对浅山生态涵养带,坡度25度以上的区域实现全面植被化,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结合国际生态区的建设标准,使整个临潼度假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再现“长安回望绣成堆”的自然美景。

(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实施基础设施超前配套

实施基础设施先行战略,用两年时间对临潼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管网、供水、排水、电、气、通讯、燃气、热力、观光缆车等设施整体规划,一次性集中配套,建设温泉采供中心、热力中心,合理利用资源,使区域的基础设施配置达到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水准。

(三)借鉴国际先进开发模式,实施土地高度集约化、充分化利用

借鉴蒙迪卡洛等国际旅游城市先进的开发模式,对规划区域内的山地、坡地、半山地、沟壑、荒地等进行绿化美化,把山形水系作为重要的资源来运营开发。在区内西部区域建设高密度度假公寓和居住社区;在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建设错落有致、步移景换的景观社区和度假产品;对现有温泉疗养院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将传统的温泉疗养改造为国际性的温泉疗养区。

(四)建设“土地银行”,探索区域集体土地流转和征用储备新机制

以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为契机,按照“土地确权、两权分离、集约利用、市场运作”的方针,依据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对规划区域内的集体用地实行有偿有期流转制度,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规划区域内流转集中。在此基础上,设立“土地银行”,使之成为土地运营和融通资金的重要平台。

建立科学、公平、高效的土地储备新机制,积极探索土地一级开发和大资本介入土地开发的新办法,使合理的等级地差和土地收益为临潼度假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五)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和大集团招商,吸引大资本投入

以新组建的西安曲江临潼旅游投资(集团)公司为主导,建设华清池—烽火台景区、凤凰池景区、国际运动公园、大秦帝国影视基地、五星级和超五星级国际温泉酒店群及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全面提升旅游吸引力,年接待游客新增500万人次以上。

引进5至10家国际旅游集团、酒店集团、会议集团和管理集团等大型投资商,利用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资金优势,对临潼度假区进行国际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六)创建和申报相结合,实施相对封闭式运营模式,建设国际化景区

在国际旅游机构和国家旅游局的直接指导下,将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开发建设相结合,使临潼度假区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同步达到国际水平,一次性申报国家5A级景区。创建新的国际旅游品牌,打造温泉、度假、酒店、会议、运动、居住等六大品牌体系。

在临潼度假区实施封闭式的运营管理模式:即在开发运营机制上实施“开发区模式”,在景区经营方面实施“准入制度”。

第四篇:佛坪休闲农业项目规划助推全县新农村建设

佛坪休闲农业项目规划助推全县新农村建设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解读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要求下,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佛坪休闲农业项目进行了研究。

佛坪县依托区位、资源优势,规划先导、内引外联、聚力攻坚,着力推动生态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向生态人文、品牌打造、多元业态等转型升级。1-7月,全县接待游客15.6万人,三产创收468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5.8%、40.1%,再现旅游业惠民强县的生机和活力。

该县坚持“旅游兴县”战略、既定规划不动摇,以全县为总盘子,以特色片区和108国道、椒溪河沿线等为重点梯度开发,近年来先后完成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大城壕道路和东凉旅游专线、大河坝集镇、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双维宾馆、百鸟园、金丝猴招引、东山体灯光秀等项目,构建“一窗一城一轴三片区”旅游格局,开发推出山水风光、国宝观赏、科考探险、农业生态观光和民俗宗教等精品旅游线路,以及大熊猫、农家香等系列旅游纪念品、绿特产品,完善、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

紧抓西成高铁过境设站等机遇,该县选择东岳殿、大坪峪、凉风垭等拉动性强、特色鲜明的片区,挖掘整合旅游休闲、乐活体验、影视拍摄、人文科普等元素,策划包装中国佛坪原生国际度假体验区等大手笔项目,先后与银川东方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凯信集团、陕西广电网络公司等签约合作,总引资额达120多亿元破解资金瓶颈,促使熊猫谷旅游区跻身国家2A级旅游景区,中国秦岭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基地项目签订合作意向书,大坪峪生态旅游区、秦岭音乐谷等累计完成投资3400余万元,并首次输入音乐、秦岭原生态艺术等元素,成功举办秦岭大熊猫旅游节暨音乐节活动,促进生态旅游多元融合、产业化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为抓手,该县大力推进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发展,连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等,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佛光寺、三教殿农家乐服务区、上沙窝村向日葵景观带等,规范发展农家乐40余户,今年以来又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山茱萸农业观光示范园、羚牛谷道路一期工程及东山休闲步道等建设,目前大河坝镇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上沙窝乡村旅游示范村接受省市评定,秦岭·瑞士小镇项目片区建设详规通过初审,旅游业从“快走”向“慢游”、从“门票”向“综合”有序转型。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相关案例:

《北京蓝调国际庄园概念性规划》

《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福建龙岩新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四川绵阳•国际香草庄园规划》

第五篇:辽宁省沈阳经济区规划建设的33个新城和新市镇

辽宁省沈阳经济区规划建设的33个新城和新市镇

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规划建设新城、新市镇 33 个,其中重要节点 新城 16 个、连接带新城 9 个、新市镇 8 个,规划建设范围共涉及乡镇 114 个。具体如下:

沈阳市:在沈抚城际间规划建设沈抚新城,包括深井子街道、满堂街 道、高坎街道、英达街道、东陵街道;在沈本城际间规划建设航空新城、佟沟新城、姚千户新市镇,包括白塔街道、桃仙街道、南塔街道、佟沟乡、陈相镇、姚千户镇;在沈辽鞍城际间规划建设铁西产业新城、近海新城、浑河新城、细河新城、沙河新城,包括西三环街道、大青街道、翟家街道、大潘街道、高花镇、彰驿站镇、茨榆坨镇、肖寨门镇、乌伯牛乡、辽中镇、中兴街道、解放街道、民主街道、临湖街道,湖西街道、新民屯镇、四方 台镇、沙河铺镇、林盛镇、十里河镇;在沈阜城际间规划建设永安新城、胡台新城、新民新城、大民屯新市镇、兴隆堡新市镇,包括沙岭街道、马 三家街道、大兴街道、于洪街道、胡台镇、法哈牛镇、新柳街道、东城街 道、西城街道、辽滨街道、新城街道、大民屯镇、张家屯乡、兴隆堡镇; 在沈铁城际间规划建设蒲河新城、新城子新城、清水台新市镇,包括道义 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造化街道、平罗镇、新城子街道、新城子 乡、清水台镇、清水台街道。抚顺市: 在沈抚城际间规划建设沈抚新城,包括高湾开发区、拉古镇、李石镇、大南乡、塔峪镇、石文镇、方晓区。

本溪市: 在沈本城际间规划建设沈溪新城,包括歪头山镇、张其寨镇、石桥子镇、火连寨镇、高台子镇、卧龙街道、牛心台街道。

辽阳市:在沈辽鞍城际间规划建设灯塔新城、河东新城、首山新城、望水新市镇、古城新市镇、刘二堡新市镇,包括灯塔市市区、大河南镇、万宝桥街道、烟台街道、张台子镇、罗大台镇、东京陵乡、曙光镇、辽阳 县县城、兴隆镇、首山镇、望水台街道、祁家镇、古城街道、西马峰镇、刘二堡镇。

鞍山市: 在沈辽鞍城际间规划建设达道湾新城、汤岗新城、腾鳌新城、海西新城和牛庄新市镇,包括达道湾镇、宁远镇、高新区西区、齐大山镇、沙河镇、东鞍山镇、汤岗子镇、大屯镇、唐家房镇、大孤山镇、千山镇、腾鳌镇、高坨镇、耿庄镇、甘泉镇、海城老城、西柳镇、毛祈镇、王石镇、南台镇、八里镇、牛庄镇、东四街道。

阜新市: 在沈阜城际间规划建设沈彰新城,包括彰武县城、兴隆堡乡、彰武镇、西六家子乡。

铁岭市:在沈铁城际间规划凡河新城、新台子新城、腰堡新城,包括 凡河镇、新台子镇、腰堡镇。

下载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阳(法库)五龙山都市休闲农业区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