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08: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社会保障的最初形态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优抚D、社会福利

2、社会保险的特点()A、强制行B、互济性C、储蓄性D、补偿性

3、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A、低水平B、广覆盖C、双方负担D、通胀结合

5、政府可以运用社会保险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

A、自动稳定器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基金投向D、货币政策

6、我国目前养老金的筹集方式基本上是()A、现收现付式B、储备积累式C、混合式 7、1993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第()次失业高峰 A、3 B、4 C、5 D、6

8、医疗保险的特点是()A、普遍性B、复杂性C、短期性D、长期性

9、一直保持使用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的是()A、瑞典B、芬兰C、挪威D、美国

10、医疗保险运用最普遍的一种费用支付方式是()A、按服务项目B、按人头C、总额预算制D、定额付费制

11、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是在供给制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征是:

A、业有充分自主权 B、企业办社会、福利项目多,形式单一 C、实行纯粹福利分配 D、福利项目灵活多样

12、实行从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波兰

13、下列国家中属于商品化兼福利政策的住房保障模式: A、捷克 B、新加坡 C、德国 D、日本

14、新加坡从1995年开始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的公积金用于购买住房及保险金,其余用于医疗费及其他特殊费用。A、80% B、85% C、60% D、75%

15、我国改革前住房保障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有: A、福利性B、供给性C、非商品性D、产权模糊性

16、住房公积金归职工个人所有,存入职工个人公积金帐户,可以把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与----------两种功能不同,支付使用处于不同阶段的帐户资金通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A、职工福利基金帐户 B、职工困难补助个人帐户

17、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A、生活需求法B、恩格尔系数法C、生活形态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18、一般说来,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必须经过-------程序。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B、普遍性原则C、法制化原则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19、最低生活保障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网: 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法制化原则 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20、目前,我国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由各级---------制定政策,负责行政管理,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

A、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B、劳动服务部门C、政府部门D、民政部门

1、B

2、ABCD

3、A

4、ABCD

5、ABC

6、C

7、B

8、ABC

9、D

10、A

11、B

12、A

13、BC

14、A

15、ABCD

16、C

17、B

18、B

19、ABCD 20、D 第二部分

社会保障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的保险互助组织最早产生于()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东

2、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是:()A、投保资助型B、福利国家型C、国家保险型D、储蓄保险型3、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A、法国B、德国C、英国D、瑞典

4、具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A、新加坡B、德国C、英国D、瑞典

5、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7、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最早是在()建立 A、中国B、前苏联C、英国D、德国

8、投保资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A、瑞典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9、实行自我保障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A、瑞典B、新加坡C、英国D、中国

10、()颁布的失业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世界上强制性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A、法国B、德国C、瑞典D、英国

11、目前采用最多的失业保障模式是()

A、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障模式B、失业救济制度C、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社会保险。

12、50年代初期,工业国家规定的失业津贴等待期多数是()天 A、6 B、7 C、8 D、9

13、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给付期最长()月。A、12 B、18 C、24 D、30

14、我国于()年起,开始推行合同制,同时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开始与市场经济国家接轨。A、1985 B、1986 C、1987 D、1988 15、1883年,()政府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A、美国B、德国C、智利D、瑞典

16、()于1920年首创了全民卫生服务,即由政府负责向全民提供医疗服务,并且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付。A、匈牙利B、瑞典C、芬兰D、挪威

17、美国老年医疗保险中采取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法是()A、工资制B、定额付费C、按病种分类付费D、RBRVS支付制

18、HMOS四种形式中最普遍的是()A、有医疗服务提供者发起并组织管理 B、由私人医疗料保险公司发起 C、有大中企业或企业联合组织发起 D、有社区团体组织发起

19、医疗保险制度中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左右

A、2 B、3 C、4 D、5 20、()实行储蓄保险型医疗保险制度,还实行了健保双全和MEDI计划 A、瑞典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21、按基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式,社会保险模式可分为()A、投保资助型B、国家保险型C、福利国家型D、储蓄保险型

22、社会保障制度包括()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23、社会福利的内容()A、未成年人福利B、老人福利C、残疾人福利D、劳动者福利

24、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A、强制性B、补偿性C、储蓄性D、互济性

25、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A、企业缴纳B、劳动者个人缴纳C、国家财政基金D、基金投资收益

26、我国长期实行()的就业政策 A、高就业B、低工资C、高工资D、高福利

27、老年保险制度的三种基本模式()A、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B、投保资助型C、自我保障型D、福利国家型

28、职业教育与培训分为三个层次()A、职前训练B、在职培训C、失业培训D、普通教育

29、享受老年社会保险,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和所要求的工作年限,才能领取养老金,实行该种限制条件的国家有()A、前苏联B、中国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D、新加坡

30、老年社会保险基金中,是退休费用定量化,必须考虑()A、预定死亡率B、预定退休率C、预定出生率D、预定新增就业率

31、从事铅汞业等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者其工龄计算工作一年按()计算 A、一年B、一年零三个月C、一年零六个月D、一年零九个月

32、就业保障制度包括()A、失业预防B、失业补救C、失业保险D、职工培训

33、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最长为(),最短为()A、24,12 B、18,12 C、24,18 D、34,24

34、医疗保障中实行贝弗里奇模式的有()A、英国B、瑞典C、前苏联D、芬兰

35、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有()A、政府债券B、银行储蓄C、股票D、项目基金

36、社保基金的投资原则()A、安全性原则B、长期受益原则C、多样化D、可流动性

37、社保基金的特点()A、强制性B、安全性C、储蓄性D、互济性

38、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A、社会保险B、社会优抚C、社会救济D、社会福利

39、社会福利包括()A、未成年人福利B、残疾人福利C、老年人福利D、劳动者福利 40、医疗保险基金筹集资金的原则是()A、以支定收B、以收定支C、收支平衡D、略有结余

41、社会保障的最初形态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优抚D、社会福利

42、社会保险的特点()A、强制行B、互济性C、储蓄性D、补偿性

43、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4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A、低水平B、广覆盖C、双方负担D、通胀结合

45、政府可以运用社会保险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A、自动稳定器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基金投向D、货币政策

46、我国目前养老金的筹集方式基本上是()A、现收现付式B、储备积累式C、混合式47、1993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第()次失业高峰 A、3 B、4 C、5 D、6

48、医疗保险的特点是()A、普遍性B、复杂性C、短期性D、长期性

49、一直保持使用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的是()A、瑞典B、芬兰C、挪威D、美国

50、医疗保险运用最普遍的一种费用支付方式是()A、按服务项目B、按人头C、总额预算制D、定额付费制

51、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是在供给制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征是:

A、业有充分自主权 B、企业办社会、福利项目多,形式单一 C、实行纯粹福利分配 D、福利项目灵活多样

52、实行从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波兰

53、下列国家中属于商品化兼福利政策的住房保障模式: A、捷克 B、新加坡 C、德国 D、日本

54、新加坡从1995年开始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的公积金用于购买住房及保险金,其余用于医疗费及其他特殊费用。A、80% B、85% C、60% D、75%

55、我国改革前住房保障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有: A、福利性B、供给性C、非商品性D、产权模糊性

56、住房公积金归职工个人所有,存入职工个人公积金帐户,可以把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与----------两种功能不同,支付使用处于不同阶段的帐户资金通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A、职工福利基金帐户 B、职工困难补助个人帐户 C、职工养老个人帐户 D、职工生育津贴帐户

57、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A、生活需求法B、恩格尔系数法C、生活形态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58、一般说来,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必须经过-------程序。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B、普遍性原则C、法制化原则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59、最低生活保障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网: 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法制化原则 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60、目前,我国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由各级---------制定政策,负责行政管理,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A、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B、劳动服务部门C、政府部门D、民政部门 61、下列关于致贫因素的分析,属于人的因素的是: A、人的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人口出生率 D、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贫困状况的持续

62、以下农村扶贫的方式和方法中,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促成双重性质,扶贫效果深远的扶贫方式是: A、以工代赈B、劳务输出C、小额信贷D、生活救济 63、扶贫目标的实现和扶贫项目的实施,首要条件是: A、政策支持和引导B、思想扶持C、科技和信息D、足够的资金 64、我国扶贫资金的来源有: A、国家扶贫资金B、地方配套资金C、国际组织扶贫资金D、企业帮扶资金 65、以下属于法律援助内容的是: A、诉讼费减免B、免费提供律师C、公证D、法律咨询服务

66、发展中国家法律援助制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建立,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备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体制多元化现象的存在,使得---------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处理纠纷的主要手段。A、法律援助B、民法C、诉讼法D、传统的习惯法 67、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的体现,有关其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国家对全体人民基本公民权利的保障B、完善诉讼民主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发展D、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

68、下列法律法规中,包括法律援助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B、《刑事诉讼法》C、《民事诉讼法》D、《法律援助法》 69、世界各国法律援助资金来源主要有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两种模式,法律援助资金间接投入的主要方式是: A、法院免费诉讼制度B、政府财政拨款C、诉讼保险D、社会捐赠 70、--------是确定当事人能否获得法律援助的基本条件,是决定法律援助程序能否启动的关键。它既体现法律援助制度的性质,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和法律援助制度的发达程度。A、法律援助对象的确定 B、法律援助的对象和范围 B、法律援助资金的到位D、法律援助立法和范围 71、我国法律援助的范围主要是:

A、公诉案件的被告 B、有经济困难的自诉案件的当事人 C、盲聋哑残疾人、未成年人 D、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

72、从社区发展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当代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A、社区治理和社区福利 B、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C、社区工作和社区福利 D、社区生活和社区发展

73、近30年来,经济发达国家,包括那些高福利国家,政府的包袱越背越重,普遍感到单纯依靠政府解决不了全社会的福利和社会服务问题。于是,这些国家逐步将之转为--------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A、群众自治B、自我服务C、小型、多样D、分散于社区 74、社区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与传统意义的社会保障工作和一般性的社会工作相比,有以下特征: A、福利性服务B、区域性服务C、群众性服务D、综合性服务 75、下列关于社区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区服务能够充分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 B、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是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 C、当前我国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健全,社会参与率高 D、进一步发展我国社区服务事业,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提高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76、社会保险区别于雇主责任保险的突出特点是 A.统一筹措保险资金 B.共同承担风险 C.更有效的保障工人的利益 D.分担企业的责任 77、——是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前提条件

A.职业病 B.工伤 C.残废 D.工伤鉴定 78、工伤保险施行

A有偿责任制 B无偿责任制 C共同责任制79、1953年,我国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建立起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A单位保险 B社会保险 C 职工保险 D 政府保险 80、1996年¬¬——的颁布实施,将工伤保险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制度,加以体系化|、规范化,表明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A《劳动保险条例》 B《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C《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法》 D《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8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分几个部分以下

A医疗待遇 B疾病待遇 C伤残待遇 D 死亡待遇 82、综合考察当代优抚失业,其发展形势大致可地分三类 A社会保险式 B 社会救助式 C 社会福利褒扬性 D 社会救济式 83、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的对象是

A复员军人家属 B 现役军人 C 退役军人 D 病故军人的家属 84、优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A死亡优抚 B 伤残优抚 C社会优待 D 退役安置 85、社会优待手段包括

A资金保障 B 服务保障 C 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 D就业保障 86、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

A国家政策拨款 B 企业缴纳费用 C社会募集统筹 D个人投保 87、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保障基金的是

A抚恤优抚 B 安置经费 C 福利费 D补助费 88、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A机会均等 B特别扶助 C 特别保障 D 普遍国民待遇 89、以下属于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

A康复保障 B 教育保障 C 就业保障 D 环境保障

90、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规定:康复技术以——为骨干,——为基础,——为依托,已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新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A社区康复 B康复机构 C 残疾人家庭 D 康复协会 91、根据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针,残疾人教育着重发展

A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B义务教育 C中等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92、根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教育采取——的方针 A集中就业 B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C多层次,多种形式 D 多渠道 93、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A残疾人社会物质保障 B 残疾人社会安全保障 C 残疾人文化福利保障 D残疾人社会发展保障 94、职工利的主要内容

A职工集体福利 B职工福利基金 C 职工福利补助 D 职工福利费用 95、----------是国家和单位职用于生活福利设施和福利补贴的各种费用的总称 A职工福利经费 B 职工福利基金 C 职工福利补助 D 职工福利费用

9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费的主要来源是

A国家财政拨款 B 单位行政费用 C 单位收入 D 个人缴费 97、下列哪项不属于与改革职工福利制度相配套的重要举措

A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制度 B 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C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D 改革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98、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经费从——中列支

A企业社会保障基金 B企业福利基金 C企业后备基金 D 企业发展基金 99、西方国家的企业主动向职工提供的福利中,与我国职工生活福利文化福利相类似的项目主要有

A带薪休息 B 职工援助方案 C 教育资助 D 生活福利 100、按照国际标准,住房补贴一般占职工工资的—— A10%—15% B 10%—25% C 20%—35% D 20%—30% 101、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

A 定额自付B 扣除保险C 共付保险D 限额保险

选择题答案:

1、B2、A

3、C

4、D

5、B

6、C 7、B8、C9、B10、D

11、C12、B13、C14、B15、B16、A17、D18、A19、C20、B

21、ABCD

22、AB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BD

27、ABC

28、ABC

29、AC 30、ABD

31、C

32、ABC 33、A

34、ABD

35、ABCD

36、ABCD

37、ACD

38、ACD

39、ABCD 40、ACD

41、B

42、ABCD

43、A

44、ABCD

45、ABC

46、C

47、B

48、ABC

49、D 50、A

51、B

52、A

53、BC

54、A

55、ABCD

56、C

57、B

58、B

59、ABCD 60、D 61、ABCD 62、B 63、D 64、ABC 65、ABCD 66、D 67、ABCD 68、ABC 69、A 70、B 71、ACD 72、A 73、ABCD 74、ABCD 75、C 76、ABCD 77、D 78、B 79、A 80、D 81、ACD 82、ABC 83、A 84、AB 85、C 86、ACD 87、C 88、AB 89、ABCD 90、ACB 91、A 92、B 93、ABD 94、A 95、D 96、A 97、B 98、B 99、ABCD 100、D 101、ABCD

第二篇:ISO9000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ISO9000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得分:评分人

一、填空题(共30分)

1、ISO是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成立于 1947年,总部在 瑞士的日内瓦。(3分)

2、ISO9001:2008,其中ISO代表 国标,9001代表 标准代号,2008代表版本号(及年份)。(3分)

3、ISO9000族指的是 由ISO/TC176委员会制定得所有国际标准。(3分)

4、我公司推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 ISO9001:2008。(2分)

5、TC176指的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3分)

6、我公司的管理者代表是 彭方平先生。(2分)

7、ISO9000证书3年有效,ISO9001:2008分别取代之前94版的 ISO9001、ISO9002、ISO9003。

8、质量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品质检验阶段、品质控制阶段、全面品质管理、质量体系管理。

(4分)

9、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架构分为哪四级: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范、品质记录/表单。(4分)

10、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哪两种途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2分)

二、判断题(共20分)

1、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是总经理的事情,普通员工无须了解。(×)

2、ISO9000应全员参与,包括财务部人员及清洁工。(√)

3、ISO9000的产生是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成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产物。(×)

4、在品质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产品质量是管理出来的”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

5、“以顾客为中心”是ISO9000族标准的八项原则之一。(√)

6、ISO9001:2008标准是建立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的。(√)

7、ISO9001:2008标准包括ISO9004:2000标准的所有内容。(√)

8、用来描述物料是如何检验的《来料检验规范》属于二级文件。(×)

9、ISO9000系列标准到目前为止总共经过三次修订。(√)

10、过程就是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三、简答题(共16分)

1、请说出组织在建立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流程?(8分)产品实现/分析/改进

2、请说出品质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4分)

①品质检验阶段

②品质控制阶段

第三篇:2012年甘肃省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前模拟试题(最终版)

2012年甘肃省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前模拟选择

试题

大学思想政治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A)。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下列哪一项完整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D)①马列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要把(B)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4、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叙述错误的是(D)。

A.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B.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C.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D.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5、台湾和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享受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B)。

A.拥有行政管理权 B.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C.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基本含义是(B)。

A.解决政治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 B.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统治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

C.经济关系是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问题而展开的

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8.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9.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是(D)。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10.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1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B)。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1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B)。A.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础上,提出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基本路线

B.写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着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D.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4.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C.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中心 15.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A/),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不折腾 B.不改变 C.不踌躇 D.不放弃 16.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其核心是(A/)。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1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8.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的思想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19.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B)。

A.复杂劳动为尺度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

A.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D.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2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C.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23.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B)。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24.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5.汇率贬值将引起(A)。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26、下列做法符合宪法或者法律规定的是(A)A.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B.市人民代表大会撤销市长职务 C.国务院各部部长连续任职超过两届 D.县人民政府设立秘书长

27萧某对李某作出承诺:只要李某把邻居家的小狗头来,就付给酬金200元。该行为属于(B)

A.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D.犯罪行为

28、某化肥厂向附近一小河排放工业废水,受该厂污染的河水流入村民承包的农田,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村民的下列做法中没有法律依据的是(B)A.直接向该厂提出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的要求

B.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请求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C.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厂家停止侵害、承担赔偿损失等责任 D.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29、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某日,两歹徒威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D)

A.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拾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B.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C.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D.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

30、下列由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的是(B)A.行政诉讼中,证明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民事诉讼中,对原告提出建筑物发生倒塌致人损害的侵权事实,被告给与否认的

C.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所受损害的事实

D.行政复议中,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证明曾经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该机关未履行的

31.中国政府2006年12月29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我国奉行(C)的国防政策。

A.维护和平B.攻防并举 C.防御性 D.决不称霸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D)。

A.建设和谐文化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社会公平D.社会公平和正义 33.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

A.科学发展观 B.公平正义 C.核心价值体系 D.以人为本

3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是(D)。

A.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3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36.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C)。

A.企业法人制 B.有限责任制 C.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D.科学的管理制度

37.要鼓励人们使用绿色食品、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就要求我们(A)A.树立绿色消费观,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B.改变落后的消费观 C.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D.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抑制消费 38.《中国青年报》载文,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人的健康长寿60 %取决于自身和饮食结构,10 %是由于遗传,但不吸烟、少吃盐、合理膳食、常运动等最基本的科普常识远未被国人接受。这提示我们(D)A.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 D.应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善,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39.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它的(C)A.革命性特征 B.科学性特征 C.实践性特征 D.党派性特征 40.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D)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1.坚持与时俱进的着眼点在于(C)A.坚持理论创新 B.坚持实践创新 C.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 D.坚持执政党

42.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是(C)A.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 B.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D.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43.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D)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B.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 C.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 D.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44.我国在教育方面最根本的战略指导思想是(D)。

A.教育的大力发展 B.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 C.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D.教育的优先发展 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C)。

A.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6.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根本的转变是(B)。

A.从外延扩大到内涵扩长 B.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 C.从投资推动转到科技推动 D.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到人力资源优势 47.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

B.宪法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普通法律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改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8.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C)。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9.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D)。

A.社会危害性 B.罚当其罪性 C.刑事违法性 D.严重社会危害性

50.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B)。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权利 C.生命健康权 D.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51.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其中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C)。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言论自由权

52.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C)

A.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5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C)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54.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B)进行解释。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各级人民法院

55.《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D)的行政主体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违法行为发生地

56.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B)。

A.拘役 B.拘留 C.拘传 D.逮捕 57.代理人应为(A)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

A.被代理人 B.自己 C.代理人所在机构 D.被告 58.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B)。

A.占有、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B.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C.使用权利 D.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59.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就是(B)。

A.一切从理论出发 B.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使主观意志得到发现 D.调和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 60.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为了(D)。

A.获得客观真理 B.改造主观世界 C.解决事物的矛盾 D.指导实践

6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C)。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62.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3.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B)。

A.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64.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C)。

A.个人业主制 B.合伙制 C.公司制 D.股份制 65.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A)。

A.依法行政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其他手段

66.下面(B)是政府派出机构。

A.人事局 B.工商所 C.区公所 D.省驻京办 67、在特殊情况下,(D)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A.公民 B.国家机关 C.社会组织 D.国家 68、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B)。A.配偶 B.兄弟姐妹 C.子女 D.转继承 69、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C)。

A.侵权行为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 D.违法行为 70.立法必须以(C)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既定事实

71.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B)主体。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B)。

A.法的遵守 B.法的适用 C.法的解释 D.法的宣传 7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D)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A.一半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五分之一

7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A.英雄主义 B.科学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族主义 75、深圳歌手丛飞生前身患癌症,生活艰难,却捐赠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D)A.人的价值就在人自身

B.人生价值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自我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76.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B)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77、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__ B __ “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将重点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培育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的增长极。

A.深圳 B.重庆 C.厦门 D.东莞 78、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在_ D ___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A.北京 B.厦门 C.成都 D.重庆 79、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___,该法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D)

A.选举法 B.反垄断法 C.食品安全法 D.社会保险法 80、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庄严宣告:“ D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1、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4月14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__ A __五国领导人出席。

A.南非 B.土耳其 C.墨西哥 82、2010年 4月28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包括港澳台)为_____人,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______人。人口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

A、1370536875,1339724852,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 B、1339724852,1370536875,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 C、1339724852,1370536875,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 D、1370536875,1339724852,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

法律常识.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可以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A.国家 B.公民、法人

C.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D.外国人、无国籍人 正确答案是:A 2 王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刑罚执行2年后,因确有悔改表现,某县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缩短为5年有期徒刑,这是对王某()。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刑 D.改判 正确答案C 3.某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构成()。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是:C 4.《著作权法》规定,演绎权属于()。

A.修改权 B.发表权 C.保护作品完整权 D.著作财产权 正确答案是:D 5.法的共同本质()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B.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法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表现 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正确答案是:A 6.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A.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B.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C.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 D.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 正确答案是:C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下级服从上级 C.民主协商 D.言论负责.正确答案是:C

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A. 爱国统一战线 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 民族统一战线 D.广泛的统一战线 正确答案是:A

9.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决定的。A.行政法关系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C.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众多 D.行政法是基本部门法 正确答案是:B

10.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有()。A.人民法院

B.国务院及各部委员会 C.各社会团体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是:B、多项选择题 1.法的渊源有()。

A.程序法 B.宪法 C.地方性法规 D.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正确答案是:B,C,D

2.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

A.物,即各种物质资料 B.非物质财富,或称智力成果、精神财富 C.行为 D.法律事件 正确答案是:A,B,C

3. 我国国家主席()。A.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范畴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C.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D.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外代表国家 正确答案是:A,B,C,D

4.下列是国家机关的有()。

A.最高人民法院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是:A,B,C,D

5.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A.审理对象不同 B.期限不同。

C.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提起理由不同 正确答案是:A,B,C,D

6.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

A.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B.行政主体不明确 C.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D.行政行为不适当 正确答案是:C,D

7.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A.它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B.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正确答案是:A,B,C

8.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正确答案是:A,B,C,D

8.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正确答案是:A,B,C,D

10.民法上保护人身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A.停止侵害 B.赔礼道歉 C.消除、恢复名誉 D.赔偿损失 正确答案是:A,B,C,D、简答题

1.当代中国立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当代中国立法应该遵循下列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即不能违宪;(2)立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2.简述法律关系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3.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是什么? 答: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否的自由,有信仰不同教种的自由,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主要有哪些? 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主要有:①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如果上级决议、命令、法律、法规不适合本地情况,经批准可变通或停止执行;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③管理地区财政;④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⑤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⑥依照宪法规定,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⑦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5.行政征收与行政没收的区别有哪些? 答:行政征收与行政没收存在以下区别:①行政征收是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条件;而行政没收只能以相对方违反行政法的有关规定为前提条件。②两者法律性质不同。征收属于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而没收则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一种。③两者在行为的连续性不同。征收只要据以征收的事实依据存在,征收行为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往往具有连续性;而对没收来说,对某一违法行为只能给予一次性没收处罚。

6.行政违法的特征有哪些? 答:行政违法的主要特征有:①行政违法行为人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②它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法律保护的行政法关系的行为;③它是一种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④其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

7.我国刑法上的犯罪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法律特征? 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是: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8.债权与物权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物权和债权都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民法调整的结果。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①从反映的社会关系上看,债反映的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由甲主体转移给乙主体的关系。物权反映的是静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的归属、支配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物权是财产流转的前提和结果,债是财产流转的法律表现。②从法律关系的主体看,物权为对世权,其权利主体总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人,债权为对人权,其义务主体为特定的人。③物权为绝对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债权为相对权,其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④物权的客体只限于特定独立物,不包括行为和精神财富,债权的客体则不受此限。⑤物权属于一种支配权,主体通过直接对物的管领和支配而实现其权利,无需请求他人实施积极的协助行为,债权为请求权,权利主体需通过请求义务人履行积极的义务才能实现其权利。⑥从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上看,产生债的法律事实,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不合法行为,而物权的取得只能是合法行为。

四、论述题

试述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独立民事主体,因而它必须具备法定条件,这些条件是根据法人从事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客观要求,包括物质上的要求和组织上的要求以及保护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需要而规定的。法人条件:①依法成立,包括成立不得违反法律和成立必须符合法定程序。②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是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履行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保证。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表示法人性质或特点并与其他法人相互区别的标志,同时法人要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也必须有自己的名称。法人的组织机构包括法人的管理机构和业务活动机构,这是法人必须具备的组织条件。法人的场所是法人进行业务活动的所在地,它是法人进行业务活动的空间条件。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三重含义,一是法人必须承担民事责任,二是法人的债务只能由它自己承担,三是法人必须有能力承担民事责任。具备以上四个条件法人才算合法。五.公共基础知识预测卷(共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就要().

A.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C.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D.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十一五”期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坚持以下原则()。

A.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C.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D.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A)。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下列哪一项完整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D)①马列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要把(B)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4、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叙述错误的是(D)。

A.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B.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C.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D.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5、台湾和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享受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B)。

A.拥有行政管理权 B.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C.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基本含义是(B)。

A.解决政治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 B.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统治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

C.经济关系是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问题而展开的

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8.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9.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是(D)。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10.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1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B)。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1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B)。A.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础上,提出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基本路线

B.写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着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D.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4.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C.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中心 15.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A/),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不折腾 B.不改变 C.不踌躇 D.不放弃 16.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其核心是(A/)。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1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8.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的思想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19.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B)。

A.复杂劳动为尺度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

A.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D.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2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C.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23.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B)。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24.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5.汇率贬值将引起(A)。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26、下列做法符合宪法或者法律规定的是(A)A.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B.市人民代表大会撤销市长职务 C.国务院各部部长连续任职超过两届 D.县人民政府设立秘书长

27萧某对李某作出承诺:只要李某把邻居家的小狗头来,就付给酬金200元。该行为属于(B)

A.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D.犯罪行为

28、某化肥厂向附近一小河排放工业废水,受该厂污染的河水流入村民承包的农田,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村民的下列做法中没有法律依据的是(B)A.直接向该厂提出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的要求

B.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请求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C.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厂家停止侵害、承担赔偿损失等责任 D.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29、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某日,两歹徒威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D)

A.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拾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B.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C.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D.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

30、下列由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的是(B)A.行政诉讼中,证明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民事诉讼中,对原告提出建筑物发生倒塌致人损害的侵权事实,被告给与否认的

C.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所受损害的事实

D.行政复议中,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证明曾经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该机关未履行的

31.中国政府2006年12月29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我国奉行(C)的国防政策。

A.维护和平B.攻防并举 C.防御性 D.决不称霸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D)。

A.建设和谐文化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社会公平D.社会公平和正义 33.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

A.科学发展观 B.公平正义 C.核心价值体系 D.以人为本

3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是(D)。

A.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3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36.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C)。

A.企业法人制 B.有限责任制 C.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D.科学的管理制度

37.要鼓励人们使用绿色食品、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就要求我们(A)A.树立绿色消费观,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B.改变落后的消费观 C.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D.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抑制消费 38.《中国青年报》载文,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人的健康长寿60 %取决于自身和饮食结构,10 %是由于遗传,但不吸烟、少吃盐、合理膳食、常运动等最基本的科普常识远未被国人接受。这提示我们(D)A.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 D.应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善,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39.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它的(C)A.革命性特征 B.科学性特征 C.实践性特征 D.党派性特征 40.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D)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1.坚持与时俱进的着眼点在于(C)A.坚持理论创新 B.坚持实践创新 C.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 D.坚持执政党

42.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是(C)A.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 B.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D.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43.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D)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B.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 C.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 D.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44.我国在教育方面最根本的战略指导思想是(D)。

A.教育的大力发展 B.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 C.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D.教育的优先发展 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C)。

A.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6.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根本的转变是(B)。

A.从外延扩大到内涵扩长 B.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 C.从投资推动转到科技推动 D.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到人力资源优势 47.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

B.宪法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普通法律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改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8.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C)。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9.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D)。

A.社会危害性 B.罚当其罪性 C.刑事违法性 D.严重社会危害性

50.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B)。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权利 C.生命健康权 D.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51.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其中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C)。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言论自由权

52.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C)

A.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5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C)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54.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B)进行解释。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各级人民法院

55.《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D)的行政主体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违法行为发生地

56.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B)。

A.拘役 B.拘留 C.拘传 D.逮捕 57.代理人应为(A)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

A.被代理人 B.自己 C.代理人所在机构 D.被告 58.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B)。

A.占有、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B.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C.使用权利 D.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59.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就是(B)。

A.一切从理论出发 B.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使主观意志得到发现 D.调和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 60.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为了(D)。

A.获得客观真理 B.改造主观世界 C.解决事物的矛盾 D.指导实践

6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C)。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62.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3.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B)。

A.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64.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C)。

A.个人业主制 B.合伙制 C.公司制 D.股份制 65.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A)。A.依法行政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其他手段

66.下面(B)是政府派出机构。

A.人事局 B.工商所 C.区公所 D.省驻京办 67、在特殊情况下,(D)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A.公民 B.国家机关 C.社会组织 D.国家 68、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B)。A.配偶 B.兄弟姐妹 C.子女 D.转继承 69、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C)。

A.侵权行为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 D.违法行为 70.立法必须以(C)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既定事实

71.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B)主体。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B)。

A.法的遵守 B.法的适用 C.法的解释 D.法的宣传 7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D)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A.一半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五分之一

7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A.英雄主义 B.科学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族主义 75、深圳歌手丛飞生前身患癌症,生活艰难,却捐赠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D)A.人的价值就在人自身

B.人生价值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自我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76.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B)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77、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__ B __ “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将重点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培育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的增长极。

A.深圳 B.重庆 C.厦门 D.东莞 78、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在_ D ___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A.北京 B.厦门 C.成都 D.重庆 79、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___,该法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D)

A.选举法 B.反垄断法 C.食品安全法 D.社会保险法 80、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庄严宣告:“ D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1、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4月14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__ A __五国领导人出席。

A.南非 B.土耳其 C.墨西哥 82、2010年 4月28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包括港澳台)为_____人,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______人。人口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

A、1370536875,1339724852,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 B、1339724852,1370536875,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 C、1339724852,1370536875,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 D、1370536875,1339724852,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

第四篇:甘肃省2011年1000名招考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种项目总和。2.国外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

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对社会保障的界定有所不同,并且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西欧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理解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人人都能够享受。

更多的国家则认为社会保障是一张社会安全网,为需要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劳动者的生老病死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生活保障。3.我国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二、社会保障概念的含义

对社会保障的概念要给予比较全面的、准确的、科学的概括,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补偿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以稳定社会。

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基于人的生存权的保护,二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3.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社会成员只要符合社会保障的条件,就应该无一例外地成为社会保障的对象。

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法律法规:即国家以立法或制定行政条例的形式来确定社会保障的范围、资金来源及支付标准等基本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得以实现。法和行政条例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所依据的法律有两类:形式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规和实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规。在具体操作时“小法必须服从大法”。

三、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对象 1.保障的一般对象 按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的一般对象应是全体社会成员。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实现社会保障的原则不同,从而社会保障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2.具体的保障范围:视各国保障的原则及国情而定。实现普遍性原则国家:保障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

实现特殊性原则国家:保障对象有选择,为部分社会成员;

我国的社会保障范围:许多项目只面向城镇的工薪阶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设之中,由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决定。大多数地区农民是家庭保障。但如果进城打工,就应该受到保障; 发展趋势:随保障内容的完善而不断扩大。但何时扩大到更广的领域,要视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承受能力而定。本节重点:

1、社会保障的一般概念

2、社会保障的含义 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单选)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2.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单选)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 C.思想教育 是非题:

1、社会保障不是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1)错,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2)因为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使社会成员不至于因为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陷于贫困。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

一、社会保障的目的和意义 1.经济目的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维持生命的安全; 2.政治目的

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3.最终目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社会保障的特点 一是社会性

社会保障对象具有社会性,即其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的社会性;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社会性。社会共同承担制。

二是强制性

各国均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观随意性。社会保障所规定的某些保障项目,不论个人或雇佣单位愿意与否,都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参加并接受其保障;社会成员个人无权选择所参加的社会保障的项目、待遇,社会保障机构也无权拒绝社会成员享受其权利的要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立法形式保证实施,符合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缴纳,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目前仍有不少企业拒绝参加社会保险,违反了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是普遍性

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多个方面; 保障对象普遍:覆盖至全体社会成员; 四是公平性

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五是互助性

横向互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济:代际之间的互济。如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六是储蓄性

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其实质是“取之于已,用之于已。”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1.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特点: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机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经济、无法协调效率与公平等。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与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作用,进行资源配臵。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干预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

2.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补偿功能:是对因为市场竞争造成失业、下岗者的一种经济补偿。

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客观地描述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2、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社会保障费、国家资助(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经过长期积累,数量巨大,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支柱。

平衡需求功能:经济要保持健康的发展,就要保持需求与供给的总体平衡。在经济扩张时期,就业比较容易,失业率低。在经济紧缩期,找工作困难,失业率高,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保障被称之为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

当经济衰退而失业增大时,由于失业给付,抑制了个人收入减少的趋势,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以购买力,从而具有唤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

而当经济高涨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因此增大,减少了社会需求急剧膨胀,最终又使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

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的环节,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将高收入者以征税的形式收上来,通过财政手段转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保护和配臵劳动力功能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通过失业救助,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就业培训,又使得失业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业。促进劳动力有效配臵:通过社会保障调控,劳动者无后顾之忧,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要素的有效配臵。部分劳动力则通过失业救助,找到了最能发挥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实现了有效配臵。本节重点:

1、社会保障的特点

2、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内容和体系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构成

一般大致划分为核心(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两大层次。社会保险是核心保障,因为社会保险覆盖了人口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劳动者群体,因此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为补充保障。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社会优抚。

1、社会保险

定义: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

2、社会救助 定义: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作用:社会救助是每一个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社会救助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低纲领和目标。

3、社会福利 定义: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和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包括一般的社会福利、职工福利和特殊的社会福利。

作用: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

4、社会优抚 定义: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臵的一类社会保障制度。

作用: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目的在于安定军心,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本节重点:

1、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第四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给付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含义

定义:社会保障基金是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所建立起来的、法定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经费。这种基金一般是按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分别建立的,如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优抚基金等。

特点:社会三大基金体系(补偿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中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它属于社会消费基金,与个人消费基金有所不同,个人消费基金一般是通过劳动报酬的形式分配给个人,由个人掌握。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掌握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手中,按照保证基本生活需要或最低生活需要的原则分配给那些暂时或永久性离开劳动领域、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1、定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又称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是指由专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向计征对象征收社会保障费(税)的一种法律行为。

2、筹资的总原则:社会共同责任制原则,也即由三方合理负担。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坚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出资的原则,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雇主)和个人的双投保,政府以目的税(一般是薪给税或社会保障税)形式从企业和个人那里收取用作社会保障的资金,然后再分配给那些需要保障的人,不足部分由政府以非目的性的各种直接税和间接税补足或补贴。

3、筹资渠道:各类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有所不同,社会救助基金与社会福利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而社会保险基金则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多方筹集的模式。

国家的资助:国家对社会保障的资助和补助,可分为三种方式:财政拨款(根据预算的事前拨款和事后拨款)、国家让税(根据政策对税收让利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加,分为三种形式:税前征收、免税、享受的待遇也不征税)、国家让利(社会保障基金的存款利率、投资的收益不征税)。个人和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都是税前的,个人帐户的利息收入也免征利息税。

用人单位(企业或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障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

社会成员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法律规定按个人收入一定的百分比缴纳。

4、资金的构成

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来源于一般税收;(2)社会保障费中由企业(雇主)缴纳的部分;(3)社会保障费中由个人缴纳的部分;(4)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运作收入;

(5)社会保障基金的自身增值部分,如利息、红利等;(6)其他来源:包括各种捐助和借款等。

三、资金筹集的模式

1、现收现付制

原则:采用的是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即先作出当年或近一二年内社会保障所要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一定比率分摊到参加该保障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如生育保险。

特点:以支定收,收支平衡,收费的比率必须根据支出的需要而加以调整,费率调整灵活但不同的年份之间波动较大。

2、完全积累制

原则:采用的是长期纵向平衡原则。即在对未来较长时间的宏观预测的基础上,预计保障对象在保障期内所需享受保障待遇的总量,据此按一定比例将提供保障所需费用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间。换句话说,本代人需要的保障金靠其在职时自身的储蓄积累,其本金和利息作为保险金。

特点:在较长时期内收费率保持相对稳定,并在计划初期形成大量的储备金。

3、部分积累制 原则:综合了上述两种原则,即一部分资金的筹集采用现收现付方式,以保证当前开支的需要,另一部分资金采取积累的方式以满足支付增长的需求。

特点:以支定收,略有积余。收费率分阶段调整,一般初期低些,以后逐步提高,以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还有个人帐户储存制模式,如新加坡的基金积累模式。在自愿储蓄基础上加以法制化。发展中国家较普遍。

四、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1、意义:是一种刚性支付,是保命钱。

2、只有积累制基金才需要保值增值

3、如何运作才能保值与增值

(1)储蓄:消极、保守的保值手段。特别是在银行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容易导致贬值;

(2)投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障储备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基金运用行为。是一种主动、有效保值增值的手段,但风险相对较大。

五、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

1、给付形式

一律定额型:只要被保险人符合规定的某些统一的资格条件,如缴纳保险费的期限和数量,就业年限,等等,就可以领取同样数额的保险金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如生育津贴、保健津贴、价格补贴等采用的就是这种支付方式。

所得比例型: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的保险项目,确定各个保险项目的保险金支付方式,然后根据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前的收入情况,确定具体的给付标准。这种支付方式适用于享受社会保险前有劳动收入的社会成员,具体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养老、失业等。

二阶层型:结合了前两种制度的优点,也即在给予符合条件的居民基本保险金,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再按收入比例发放另一部分的补充津贴。旨在在保障所有国民最低生活水准的基础上,使在职劳动者能尽可能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准。

3、支付的形态 一是实物形式,是指政府直接为社会成员提供特定商品或劳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形式。

二是货币形式。货币支付比较简单,但有时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会有出入,就是有钱买不到或不够买想要的东西。

4、支付的水平

(1)生存需要是确立待遇支付水平的立法基准;

(2)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适当调整的原则:第一,随物价上涨而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只是保值。第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是实实在在的增长。

五、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专款专用。

案例分析:某企业领导社会保险意识差,不愿缴纳社会保险费,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工作,仍拒不缴费。为处罚该企业,社保经办机构采用了停发该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做法,请问这样的处理是否妥当? 分析要点:(1)不妥当。

(2)国务院明确规定“要严格实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也就是说缴费和养老金支付是不能挂钩的。

(3)按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办法,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为在职职工缴费,与退休人员毫无关系。如果不缴费就不拨付养老金,等于拿退休人员做人质,是错误的。

案例分析:某地政府在于2000春节期间,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企业职工的关怀,要求劳动保障部门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拨20万元,用于慰问职工。请问:该地政府的要求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要点:

(1)该地政府的要求是不正确的。

(2)这一要求违反了《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暂行规定》中关于社会保险基金“要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的规定。本节重点:

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意义;

2、社会保障基金如何保值和增值。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英国:世界上第一个颁布社会救助法规,称《济贫法》。

贫民救济:具有恩赐性和惩罚性的特点,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俗称《旧济贫法》),该法具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助的性质,成为未来社会保障的雏形。

社会救济:1834年颁布了新的《济贫法》,认为救助不是一种消极行为,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新《济贫法》被看成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2、美国: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

三、现代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

世界各国由于保障的项目和内容不同,所以保障模式也不尽相同。从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分,主要有四种不同的模式。

1、传统型保障模式。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采用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的原则,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个人收入和保障缴费相联系。这种模式更注重效率目标的实现。

2、福利国家模式。以英国、瑞典、挪威等国为代表。为全民保障,保障项目无所不包,社会保障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保障水平偏高。其资金筹措方式是课税资助下的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更注重公平目标的实现。但国家的财政负担严重,目前这些国家也正在实行改革。

3、国家保障型模式。以东欧及前苏联为主要代表。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受保人个人不需要缴纳费用,保障水平较高,保障待遇与劳动贡献相联系。而且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把公平与平均主义相混淆,不但牺牲了效率,而且助长了社会保障负功能——惰性和依赖性。

4、储蓄保障型模式。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国家通过强制储蓄方式进行。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保险费由劳资双方按比例缴纳。政府不提供资助,职工之间没有互助互济也不共同承担风险,完全是一种“自助式”的保障模式。我国实现的是中国特色的一体化多途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

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阶段,国家保障模式。建国初期到1966年,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阶段。与前苏联的国家保障模式相类似,低工资、高保障;社会保险金在全国范围内由总工会统筹调剂,但农村没有社会保障。第二阶段,企业保障阶段。1966至1976年十年**时期,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被解体成为企业保险制度,“企业办社会”成为这一阶段的特征。企业保险制度导致了两个严重的直接后果:一是社会保险金的统筹调剂工作停止,社会保险的调剂职能丧失,造成行业间、企业间负担的不平等;二是社会保险基金停止积累,由企业实报实销,加重了企业负担,加重了企业办社会的责任。

2、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主要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实施,县以上大集体单位参照执行,社会保障层次单一 :只有国家法定保险一个层次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单一 :个人不交保险费,容易养成依赖思想,缺乏自我保障意识,不利于群众参与社会保险,也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保障资金的社会化程度低,保障不力:不仅影响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而且阻碍了劳动力在企业之间的正常流动。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由政府不同部门分别管理,效率不高。

社会保障制度办法及待遇结构不合理。管理上存在某些混乱和漏洞。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作为国民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开始迈开改革的步伐;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改革的一个历史性标志。把历来实施的国家统筹模式,改革成为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强制劳动者个人也缴费的投保资助模式; 党的十四大以来,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阶段。本节重点:

1、社会保障的发源地;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哪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3、我国社会保障的构成与特点。

3、我国社会保障的构成与特点

2、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类型 传统的养老社会保险

建立:1951年开始到“文革”前,我国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规定了统一的支付条件、待遇标准和缴费比例,而且规定劳动保险金的30%上缴全国总工会做为社会保险总基金,对各地和各企业进行调剂,实际上实行了全国统筹。1966年起,取消了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使之变成了企业保险。

特点:起点高,发展快。从1951至1957年覆盖面达到94% 作用:前半段主要是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后半段主要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没有预积累,全部转为建设基金。企业统负盈亏,无自身利益可言,也不承担最终责任。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 产生: 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

老社会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社会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我国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大部分地区仍沿袭原有的模式;

构成:我国企业职工养老社会保险由三个部分(或层次)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社会保险;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社会保险;第三部分为企业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社会保险。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亦称国家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它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保证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企业补充养老社会保险:它是在国家法定基本养老社会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为提高本企业职工的养老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用自有资金而设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社会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社会保险:它是在国家法定基本养老社会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为提高本企业职工的养老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用自有资金而设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社会保险。

作用:在多层次养老社会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性质:企业补充养老社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社会保险以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国家提倡但不强求。

二、建立养老社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

(1)养老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进步的标志;

(2)养老社会保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不仅有利于老年群体的稳定,也有利于其子女群体的稳定;

(3)养老社会保险有利于职工队伍的正常更替;

(4)养老社会保险是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手段。

判断题:1.实行多层次的养社会保险制度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答案要点:(1)对。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稳,应该允许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养老社会保险水平在国家统一政策下存在一定差别。

(3)建立多层次的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可以减轻国家基本养老社会保险的负担,适应不同经济条件企业的需要,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层次、不同水准的多种保障需求。

工以及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实际上,目前,一些地区已经按此办理。◇简单一句话,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在城镇就业的所有劳动者,包括户籍不在当地的城市户籍职工和农民工。

本节重点:

1、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多层次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第二节 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一、资金筹集的模式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也即部分积累制,个人帐户部分预积累,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制。

社会统筹部分在省级乃至国家层面上按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一般较低,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实行平等分配,其基金来源为企业缴纳和国家财政支持;个人账户积累金额则完全归属个人。

二、资金的缴付及费率的确定

原则: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明确规定,将企业和职工缴纳的养老社会保险费按规定计入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种不同类型的账户。职工所缴纳的部分全部计入自己的个人账户,企业所缴纳的部分则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另一部分划入社会统筹账户。

案例分析:小王在某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工作,每月基本工资1000元,补贴7000元,企业只按1000元/月的标准为其代扣养老保险费,对此,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老板称:6000元是补贴,不必缴纳养老保险费,请问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1)错误。缴费工资基数包括固定的津贴和补贴。(2)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应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收入的组成部分计算,即:计时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3)照此计算本人工资低于当地企业职工平均工资60%时,应按60%计算,高于300%时,只按300%计算。

(4)小王的缴费工资基数应为:1000元×300%=3000元。

小贴士:单位逃避社保缴费的招术

一是迟缴:最普遍、最典型的表现是不为试用期或见习期内的职工办理参保手续。提醒:建立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就该为职工办理社保缴费手续,试用期和见习期不能排除在缴费期内。

二是漏缴:因为一个单位只办理一个社保登记证,这就为部分企业漏缴提供了方便之门。如用临时工不缴;没鉴订劳动合同,不缴;只为核心层员工缴,不为一般员工缴。更有甚者,将参加社会保险做为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的奖励。声称只有考核合格或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者,单位才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提醒:用人单位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劳动者都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单位不缴社保费,其性质与不支付劳动报酬相似,员工随时可解约,不用缴违约金。

三是少缴:也即用人单位不按劳动者上月平均工资确定劳动者的缴费基数。提醒:劳动者每年的缴费基数根据本

人上的月平均工资性收入确定。如劳动者发现缴费工资低于实际工资,可以要求补缴,如单位拒绝补缴,可在结束劳动关系60日之内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追讨。小贴士:别不在乎你的缴费基数

在现实中,企业故意压低职工缴费基数的现象较普遍。事实上,职工的缴费基数越高,其所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也越高。尤其应该注意:缴费基数与生育期间的待遇、工伤待遇等直接有关。此外,还会影响到职工本人的公积金缴纳。

例:王女士去年的平均月收入为4200 元,单位为其确定的今年的缴费基数为2000 元。王女士本月难产生下女儿,按规定可以享受4。5个月的生育生活津贴。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当月城镇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照此计算,因为单位违法少缴了王女士的社保缴费基数,因此,王女士每月的生育生活津贴少了望2200元,总计少收入9900元。

如职工不幸工伤,则少缴社保基数的损失则更大。

小贴士:劳动者对付企业不缴或少缴社保费的招术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让企业补缴;

单方解除合约:按《劳动法》规定,单位不缴社保费,其性质与不支付劳动报酬相似,员工随时可解约,不用缴违约金;

写匿名信: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劳动警察会立即上门查处,适用于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

秋后算账:为怕报复,或因企业员工人数较少,写匿名信容易招致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可暂时忍让,待结束劳动关系后60日内再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追讨。

2、缴费的年限

◇ 缴费的年限新人15年以上;缴费年限至退休年龄时不满15年的,不发放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

◇《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此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满10年,不足10年者个人账户一次支付。◇参保人员因工作流动在不同地区参保的,不论户籍在何地,其在最后参保地的个人实际缴费年限,与在其他地区工作的实际缴费年限及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应合并计算,作为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如何计算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

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为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已参加统筹的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固定工,缴清了社会统筹基金的,1993 年12月31日以前的实际连续工龄视为缴费年限。

企业职工在实行养老保险人个缴费制前的工龄按国家规定一律视同缴费年限。其视同缴费的 年限与实际缴费的年限合并后为职工计算退休养老待遇。

案例:某女,1978年1月1日参加工作,先是在一企业工作,1988年1月1日调入当地政府机关工作,1995年1月1日进入一家企业任职,2000年1月1日开始缴纳养老金,2018年1月退休。问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各为多少?

分析:2000年以前没有缴费,要计算视同缴费年限的时间。1978年至于1995年期间的16年工龄可作为视同缴费年限,1995年至2000年期间5年应该缴而没有缴,因此应该扣除。2000年1月1日到2018年1月1日18年为缴费年限。

因此该女士视同缴费年限与缴费年限合计为34年。

国外替代率=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临退休前在职工资 中国替代率:可分为传统模式和现行模式。

在传统的养老保险模式下,替代率是按照退休时职工工资计算的;替代率偏高,平均在88%左右;国外一般在50-60%左右。

而在现行养老保险模式下,社会统筹部分以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个人帐户部分则是以职工本人历史缴费工资为基数的。

基础养老金替代率=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在职人员平均工资收入;现行规定为20%。

个人积累部分月退休金=11%*缴费年限*缴费基数*12/120,按一个人缴费年限满35年算,在不考虑工资增长、物价上升以及积累资金能够保值的前提下,一个中等收入者的个人积累替代率为38.5%左右,合计为58.5%,即其退休金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58.5%。假定其一生的平均工资是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则个人积累部分的替代率降为30.8%,全部退休金收入的替代率大约为50.8%。

按最低限额缴纳的人员,其替代率只有38.48%,按最高限额缴纳者,其替代率达到112.4%。

养老金调整机制: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根据指数变动,自动调整养老金金额,二是参考指数变动,经审议或立法措施而改动养老金额。△参加养老保险,退休后基本养老金如何支付?

被保险人按《规定》条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止个人缴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时,个人帐户的余额部分继续参照银行规定的同期居民一年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按《规定》标准支付的基本养老金,其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综合性补贴在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帐户养老金由个人帐户中支付,并按企业与个人缴费的比例分别冲抵。

离、退休人员个人帐户养老金,在个人帐户储存额支付完毕时,由养老保险基金中继续支付,至死亡时止。

企业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

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和职工,有依法参与和行使监督的权利。企业有权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监督机构,要求社会保险机构合理有效地管理使用养老保险金。

职工有权随时查询本人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情况,有权在退休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费,职工认为其养老保险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举报,或提请劳动监察机构或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依法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

补充养老社会保险(企业年金)

一、补充养老保险的产生及其作用 1.补充养老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19世纪80年代,补充养老保险就在一些欧美国家产生。在基础养老金没有普及之前,补充养老金曾起到主要的养老保障作用,基础养老金在很大的范围之内适用之后,企业养老金才明确作为补充基础养老金的配角位臵。

我国提出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在1991年。概念: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与企业内部决策执行。《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1年33号)中指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规定:“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确定了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年26号)再次提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4年6月,《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实施,在管理上进一步加以规范。

截止2003年初,全国共有170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650万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积累资金300多亿。但参保企业不足10%。原因:税收优惠覆盖面不偏小,且不明确。

2、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别

(1)水平因企业而异。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职工补充养老保险水平可以高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可以低些,甚至可以不参加,是否参加由企业自行决定,国家不强制统一。

(2)办法比较灵活。经济效益好时可以多补充,经济效益不好时可以少补充或不补充。

3、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

(1)可以缓解因人口老龄化而造成的养老金的支付危机。由于退休人数逐年增多,致使退休金的支付迅速增加,从而使企业负担加重,补充养老金的实行相当于退休金的事前分期积累,使负担均衡化;

(2)企业实行补充养老金制度,可以吸引人才。

(3)可以鼓励职工在企业长期连续工作(中途退职不予支付),以增强企业活力和稳定性。

二、补充养老保险的类型

1、国外补充养老保险的类型

一种是自愿性的,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国家通过立法,制定基本规则和基本政策,企业自愿参加;企业一旦决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运作;具体实施方案、待遇水平、基金模式由企业制定或选择;

另一种是强制性的,以澳大利亚为代表,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所有雇主都必须为其雇员投保;待遇水平、基金模式、筹资方法等完全由国家规定,雇员不必缴费。

共同点:保险待遇水平高于基本养老保险。

2、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类型 采用自愿的方式,是一种企业行为;

补充方式、待遇标准、发放形式等由企业与职工以协议形式确定; 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经办机构,实行利益调节,允许经办单位之间的平等竞争;

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以及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三、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渠道与待遇水平

1、资金渠道

国际通行的做法: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渠道来源于企业,补充保险费允许计入成本,个人缴费不计入个人所得税征缴基数。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有两种:一是由企业全部负担,根据其经营状况的好坏而确定提取数额;二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计入个人账号,国家不负担任何费用的供给。

2、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

3、待遇水平

国外的补充养老保险一般不控制待遇水平,有的国家雇员退休后得到的补充养老保险金高于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二者之间完全脱离,没有直接联系。

我国一些地区的补充保险方案中,对待遇水平的上限规定均高于一个月工资总额的水平,一般规定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

2、失业主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是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二是具有劳动能力,三是愿意工作,四是没有工作或虽有工作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失业的定义就不完整。

3、衡量失业的指标

衡量失业的状况用失业率来表示,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社会劳动力人口的比率。失业率高说明失业问题严重,否则相反。在西方国家,当失业率为4%-5%时,则视为实现了充分就业,适度失业率是调节劳动供给的蓄水池。

二、失业社会保险的概念和含义 什么是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概念的含义:

失业保险仅限于非自愿性失业,不包括自愿失业;

失业保险中的物质帮助,不仅指失业救济金,也包括组织生产自救、转业训练等其他物质帮助形式;

失业保险具有双重身份,既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又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从而减少失业。

失业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什么?

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劳动者给予帮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再就业服务,失业保险是一种竞争与保障相结合的制度。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1)对象不同,养老保险的对象是依据退休年龄的规定,被视为失去劳动能力,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失业保险的对象则是具有劳动能力,暂作为劳动力市场剩余形态的失业人员。

(2)目的不同,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向劳动者年老时提供基本生活需要费用,而失业保险的目的则不仅是为了向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需要,其另一项重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使失业人员尽快找到工作。

(3)保险金给付期限不同,失业保险有期限限制。对失业人员起作用只是在市场竞争中暂不能劳动的情况下维系这一部分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基本需要,但决不包一生,而养老保险则是要长期给付,包到底。

三、失业社会保险的产生

法国最早于1905年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但是一种非完全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也即是否参加取决个人意愿,但一旦参加必须接受失业保险法律规定的管理,包括承担一切义务和享受相应的权利。1911年,英国颁布国民保险法,第一次将失业保险纳入强制性社会保险范畴;到1997年初,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68个,其中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我国的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就业保障制度到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办法》,建立起我国的待业保险制度;1993年4月12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同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开始,我国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将待业改为失业;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同时废除1993年的规定。

《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节重点:

1、失业的概念

2、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的区别 第二节 失业社会保险的类型、特征与作用

一、失业社会保险的类型

(1)由政府实行的强制性失业保险。凡符合失业保险条件的人员,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其基本内容都包括保障范围、资金来源、资格条件、给付标准、给付期限和管理体制等。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目前实行这种制度的有丹麦、瑞士和芬兰三个国家,其特征是并非由国家管理,而是由工会自愿建立的失业基金会管理,政府则给予大量的补贴,但志愿加入失业基金的各工会委员,必须加入失业保险;

(3)失业补助制度。这种失业保险只适用于符合经济情况或收入情况调查规定的失业者,以及无资格享受正常保险的失业者,带有一定的社会救济色彩,目前澳大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和新西兰等四个国家采用的便是这种类型的保险制度;

(4)失业补助制与强制或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并存的双重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只有德国实行双重性的失业保险制度,也即既有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也有失业补助制度;

(5)由政府机构或雇主支付一次性失业救济或一次性解雇费。

二、失业社会保险的特征

1、普遍性:主要是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其覆盖范围包括劳动力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故参保单位不分部门和行业,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用工形式。

只要本人符合规定条件,都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2、强制性。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向规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个人征缴社会保险费,缴费义务人必须履行缴费义务,用人单位和职工没有选择的自由。否则构成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互济性。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由单位、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缴费单位筹集的失业保险费,全部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统一管理、使用。

三、失业社会保险的作用

(1)能够有效地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内的基本生活,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有利于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3)增强了企业职工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并对企业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本节重点:

1、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2、我国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第三节 失业社会保险的对象和适用范围

一、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只面向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含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农民合同制工人。

案例一:在一次社会保险执法大检查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某公司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与其工资总额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是按支付给本企业所招用的城镇职工的工资为基数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中未包括支付给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

分析:农民合同制工人也是失业保险的参保对象,应该补缴这部分的缴费基数。

案例二:某市一所小学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颁布施行后,小学所在区的劳动保障部门到学校宣传失业保险政策,并要求学校教职员工参加当地的失业保险,而该校校长则认为,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部门,不可能有人失业,所以,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请问该校长的认识对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1)不对。(2)《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参加失业保险。而该小学属事业单位,所以,应该无条件地参加失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

(3)社会保险是一种互助互济行为,不以风险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参加社会保险。

案例:职工小林在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工作比较辛苦,且企业经济效益滑波,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她于是辞职回到家中,并在职业介绍所登记要求重新工作。过了不久,职业介绍所为她介绍了一份工作,但她借口拒绝,一连几次都是如此。为此,职业介绍所向当地劳动保障机构报告,要求停止其失业救助,小林知道后大吵大闹,她认为她在工作期间按时缴纳失业保险费,现在她也有工作的愿望,政府没有理由不给她享受失业保险。

▲失业人员失业期间是否需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人员失业期间停止缴纳,但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可以将档案存放在职业介绍中心或人才市场,以个人名义缴纳。第四节 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和给付

一、失业保险金的筹集

各国主要采取的是征缴费用、建立基金的方式。这一基金的来源分为几种,一是全部由企业和被保险人双方负担;二是企业和被保险人双方负担,政府资助;三是全部由企业负担,如美国。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实行基金制,在基金来源上采取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和财政补贴的方式。

▲用人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标准?

1、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

2、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总额的1%缴纳。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总额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300%以上部分,不作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

3、用人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 失业保险待遇有哪些?

失业保险待遇包括失业人员按照失业前累计缴费时间领取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死亡丧葬补助金和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金等。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

(1)失业保险对象缴纳的保险金;(2)失业保险基金的利率与利息;

(3)财政补贴,即失业保险费经办机构所需经费由财政补助;各省市有“失业保险调剂金”,各省规定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组成调剂金,目的是协调各地的失业保险金;

(4)依法纳入失业保险金的其他资金。

这是我国1999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所作的规定。

本节重点:

1、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采用何种方式?失业社会保险基金由哪几部分构成?

第四节 失业社会保险发放的标准及程序

一、失业社会保险的发放标准

(1)在统筹地区采用统一的发放标准,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失业人员失业前的收入状况及个人缴费时间等因素;

(2)参加失业保险并符合其他条件的失业人员才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

(3)根据失业人员的累计缴费时间确定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期限;(4)采取按月发放的方式。

二、失业社会保险的待遇

1、确立失业社会保险待遇的原则

给付标准无论如何不应该高于失业前的工资标准; 给付标准无论如何不应低于,甚至不宜等于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收入。

三、失业社会保险的申领条件

1、申领手续

(1)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2)到当地规定的失业登记管理机构进行失业登记。(3)领取失业保险金。

2、申领期限

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是由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决定的: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

再次失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案例:王女士自工作后依法缴纳失业社会保险费,工作6年后失业,按规定享受失业社会保险,半年后重新就业,2年后又失业。请问:她现在可领取多长期限的失业社会保险金?

分析:

(1)王女士在第一次失业前已缴费6年,按规定可以享受10个月的失业保险金;但其在领取了6个月后重新就业,按规定未领取的4个月可以保留;

(2)王女士第二次失业前工作了二年,按规定可以领取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3)王女士总共可以领取的失业保险期限为:4+4=8个月。

第一节 医疗社会保险概述

一、医疗社会保险的概念

1、一般概念

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2、与其他社会保险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保险均是一种对收入的补偿,但医疗保险仅是对职工医疗费用的一种补偿,并不承担职工患病期间及非因工负伤期间的生活补助。医疗期内的生活补助(病假工资)由所在企业负担。

3、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险构成 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行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属于国家保险。始于50年代初,后历经改革,但仍存在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对国有企业职工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属于企业保险。合作医疗保险:是农民群众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和互助互济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属于一种初级的医疗社会保险模式,层次较低。

现行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多层次的医疗社会保险模式。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

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为公务员建立了医疗补助制度。

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互助基金制度,以解决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用以及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

二、我国建立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的目的意义

(1)通过建立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的机制,实行社会化管理,更好地解决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来源和职工医疗保障苦乐不均的问题,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能够落到实处。

(2)通过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给付水平,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和个人自我保障的作用,形成医、患、保三方制约机制,并通过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管理和基金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遏制医疗服务中的浪费现象。

(3)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进竞争机制,给职工提供方便、优质、放心的医疗服务,扩大广大职工的就医选择权,使职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医院,选择医生。

三、医疗社会保险的特点

(1)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关联性强;

(2)服务面广量大。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广大的工薪劳动者;(3)带有较强的福利性;

(4)具有短期的、经常性的特点;(5)按实际需要提供服务。

四、医疗社会保险的建立原则

(1)医疗保险的待遇实行机会均等原则;

(2)医疗保险应该体现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五、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险改革

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基本思路及遵循的原则是:“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基本保障”是指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根据目前我国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确定,只能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

需求;“广泛覆盖”是指基本医疗保险要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负担”是指实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统帐结合”是指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统帐结合”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并明确各自的支付范围,统筹基金主要支付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账户主要支付门诊医疗费用。

六、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和范围

■ 那些企业和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适用范围:包括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也即企业(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外资以及其他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

2004年7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混合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做作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案例:某企业共有职工和离退休人员1202人,其中在职职工1000人,退休人员200人,离休人员2人。则该企业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时,所有1202人都应参加并相应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错误。该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应为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之和,即1200人。因为按照有关规定,离休人员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渠道解决。

(2)缴费人数应为1000人。因为退休人员本人及单位均不另外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社会统筹医疗帐户基金 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剔除记入个人医疗帐户基金后的剩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帐户,形成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个人帐户记载那些款项?

1、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2、按规定划入个人帐户的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3、个人帐户存储额的利息;

4、依法纳入个人帐户的其它基金。

案例:老李现年46岁,在上海一家企业工作,上一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假定宁波市上一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水平为1500元。请问今年他应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月工资基数是多少,到年底,他可支配的个人账户资金总额将达到多少?

解答:个人应该缴纳的月基数:4500元(超过300%部分不作为工资基数); 个人每月的缴费额:4500 × 2%=90元;

每月单位缴费划入:4500×2%=90元;

年底时可支配帐户总额由二部分组成:(90+90)*12=2160元。个人医疗帐户为什么要做到专款专用?

A.保证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属于职工自己专用;

B.可使职工养成关注医疗费用的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防止医疗资源的浪费,防止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很早就用完;

C.保护账户拥有者的利益,如果个人账户的资金未用完,可以累积使用,以解决将来的可能较高的医疗费用。

第三节 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享受资格

1.在职职工在缴费的次月即可享受;

2.退休人员有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各地不一样。宁波:医保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计算方式同养老保险);实限缴费年限满5年;但近年退休人员只要连续缴费就没有5年的限制。医保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不足的,可在办理退休变更手续时补缴,按补缴当年的基数补,一次性补足缴费年限或实际缴费年限。

二、医疗社会保险的支付范围

社会统筹基金和职工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和标准各不相同。1.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

支付范围: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包括参保人员住院(含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和门诊大病(含重症尿毒症透析、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的医疗费用;在职职工一般的门、急诊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支付标准:统筹基金的支付设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称封顶线):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下,由个人账户或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超过封顶线的医疗费用,主要通过地方附加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起付标准:就是准予进入统筹基金支付的门槛。国家规定为当地城镇职工上一年年收入的10%;之所以定这个比例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目前各地均采用“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和新人新办法”。如上海:退休人员为当地城镇职工上一平均工资的5%;中人为8%,新人为10%。

最高支付限额:指的是统筹基金所能支付的最高限额。目前的标准为当地城镇上职工工资收入的4倍,这一比例根据大额医疗费用人群分布情况的测算而定。4倍的比例能够解决绝大部分职工的医疗费用问题。由于工资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因此最高限额随当地平均工资的波动而波动。

分担比例:在社会统筹支付部分,个人仍需承担一定的比例,具体的比例视年龄而定,上海:45岁以上承担30%;35-45岁承担40%;35岁以下承担50%。此外还同医院的等级有关。

特殊处理:在职职工的门诊大病(含重症尿毒症透析、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和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统筹基金的支付不设起付标准,但设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同上。

例题1:某统筹地区医疗保险基金的起付标准为800元,最高支付限额是2.5万元,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个人自付比例为10%。现假定某职工一次住院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为3万元,其中2000元为非《药品目录》所列药品发生的费用。试问,该职工的医疗费用如何支付? 1)该职工自付段费用:800元;

2)个人需承担的非《药品目录》所列药品发生的费用:2000元 3)属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发生的费用: 30000-800-2000=27200元 4)可以用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27200*90%=24480元; 5)该职工承担的自付部分:30000-24480=5520元。

■个人帐户余额能否跨使用?

基本医疗个人账户内的金额可以跨结转使用。

三、医疗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方式 世界通行的做法:

(1)直接支付。也即当患者生病,其医疗服务费用由医疗社会保险机构统一支付;

(2)报销医药费。也即患者在看病时先垫付全部医疗费用,然后凭单据到医疗社会保险机构进行报销;

(3)向患者提供服务。也即病人必须在医疗社会保险机构定点的医疗服务点就医,享受其指定的免费医疗服务。

我国的支付方式:采用直接支付和患者报销两种方式。

三、医疗社会保险准许及不予支付的规定 准允支付的项目种类

(1)在指定的可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或购药;(2)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范围;(3)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

(4)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标准范围。

符合上述规定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将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

不予支付的服务和医疗项目 第一类是服务项目类:挂号费、院外会诊费、病历工本费等;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优质优价费、自请特别护士等特需医疗服务。

第二类是非疾病治疗项目类: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型手术等;各种减肥、增胖、增高项目;各种健康体检;各种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各种医疗咨询、医疗鉴定。

第三类是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臵(PET)、电子束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治疗项目;眼镜、义齿、义眼、义肢、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各省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第四类是治疗项目类:各类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器官源或组织源;除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移植;近视眼矫形术;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辅助性治疗项目。

第五类是其他类:各种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的诊疗项目;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就(转)诊交通费、急救车费;空调费、电视费、电话费、婴儿保温箱费、食品保温箱费、电炉费、电冰箱费及损坏公物赔偿费;陪护费、护工费、洗理费、门诊煎药费;膳食费;文娱活动费及其他特需生活服务费用。

准予支付的药品类:只有纳入《国家基本医疗药品目录》的药品,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哪些情形下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 具体包括:

(1)工伤(含职业病)、生育及其并发症;

(2)因犯罪、打架、斗殴、酗酒、自杀、自伤自残、蓄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3)交通事故;

(4)出国、出境期间;

(5)各种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的诊疗项目;(6)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7)医疗事故;

(8)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

案例:小李是某企业的一名职工,其所在企业参加了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小李最近外出时遭遇了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而受伤,经有关部门鉴定小李负主要责任。小李在医院接受治疗,康复后隐瞒了交通事故的事实,医疗费用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报销。请问小李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不对。

(2)根据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因交通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医疗社会保险费用的支付范围。

(3)小李隐瞒发生交通事故事实的做法,违反了我国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医疗支付范围的规定,是错误的。其由统筹医疗基金支出的费用应该予以追回。

四、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

1、一般的门、急诊费用:按规定,由个人帐户支付,用完后自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在支付了自付段后,超过部分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支付。宁波:分为三段:个人帐户段、个人自负段、统筹基金与个人共付段。

2、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为三段。第一段:在统筹起付标准以下,称为自付段。

第二段:当自付段结束后,就进入了社会统筹段。此阶段个人仍需负担一定比例的费用,称为共付段。

第三段:超过统筹支付标准范围,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这时可参加大病医疗保险。

本节重点:1.世界通行的医疗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做法有哪些? 2 .我国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待遇采用什么样的支付方式? 第一节 工伤社会保险概述

一、工伤的概念

1、概念:工伤是国际上通用的术语,内容包括因工意外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2、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上,关于工伤的范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1921年国际劳工大会的公约中提及的工伤不包括职业病,仅即“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伤害事故为工伤”。1964年第48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工伤事故津贴公约》将职业病纳入工伤的范围。所谓职业病,从广义上说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性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环境而引起的所有疾病。

在法律上,职业病有一定的界限,只有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了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二、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

1、工伤社会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为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提供遗属抚恤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工伤社会保险的产生

最早实施工伤社会保险的是德国,于1884年通过了《工人灾害赔偿法》。

现代工伤保险中,保险事故即广义工伤,包括狭义工伤和职业病。历史上最早的工伤保险立法,仅以工伤为保险事故,而不包括职业病。把职业病作为工伤保险事故的,始于英国1906年的法律。

3、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演变

我国的工伤保险一直就是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建国初期制定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对“因工负伤”的待遇等做了具体规定; 1957年卫生部制定和颁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首次在我国将职业病伤害保险列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 1987年11月5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1996年3月1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80-1996);

1996年8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2003年4月颁布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为职工利益的保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工伤社会保险的目的和意义

(1)是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伤职工基本权益的重要条件;(2)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3)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4)是促进建立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防范机制的重要手段;(5)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6)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正常生产,维护社会安定。本节重点: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

第二节 工伤社会保险的适应范围与实施原则

一、工伤社会保险的对象和适用范围

国务院颁布和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后,各地均先后制定了实施办法,在工伤实施的法律效应、认定的标准以及申请和鉴定的程序方面与国务院的基本一致,但在实施范围及工伤的待遇方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

1、工伤社会保险的对象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2004年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农民工同样享受《工伤保险条例》的保障。

2、工伤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内的企业:中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三资、港澳台资、私有、民营、联营、乡镇企业等,均是《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对象。“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适用范围内的“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

在现实生活中,工伤认定后,还须认定工伤赔偿责任人主体?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案例分析:某集体砖厂职工与单位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中注明:“......如发生伤亡,砖厂概不负责......”。不幸的是,该职工在工作时被砸伤,花去医药费3000元。砖厂以合同中已有规定为由,拒绝支付费用。请问,这种做法对吗?

分析:(1)不对。(2)根据规定,企业与职工个人签订承包合同,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并未改变企业和职工的劳动关系,也未改变承包者的职工身份,因此企业应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保障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案例:杨某原系某厂职工,经厂方安排借调到某公司工作,并由某公司向杨某支付劳务费。99年2月,公司派杨某出差,途中杨某遇车祸身亡。其后,杨母向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厂支付丧葬补助金6030元、一次性因工死亡补助金6657元。但某厂认为,杨某与公司形成聘用关系,杨某因公死亡,工伤保险责任应由某公司承担,请问某厂的看法是否正确?

分析:不正确。杨某与某厂形成劳动关系,因此其工伤责任应该由某厂来承担,但因为杨某生前是在某公司受的伤,因此某厂可与某公司协商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二、工伤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

工伤社会保险实施的原则很多,着重要掌握以下几大原则:(1)保障与赔偿相结合的原则

(2)资金筹集采用企业一方负责及差别费率的原则(3)工伤社会保险与工伤预防及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原则(4)无责任补偿原则,又称“无过失补偿”原则(5)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6)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赔偿不重复享有的原则 本节重点:

1、工伤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

2、工伤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 第三节 工伤认定与职业病的确定

一、工伤的界定与工伤、职业病的鉴定

1、工伤和职业病的界定

工伤:是指企业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或由于劳动条件、作业环境所致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职业病等。其他特殊情况下遭受的意外伤害不能视为工伤。简单讲,是指与工作有关的急性伤害。

工伤与非工伤的界限:一般有时间界限、空间界限、职业界限、主观过错界限、法定特殊界限。

时间界限:一般只限定于工作时间之内; 空间界限:一般只限于工作场所之内;

职业界限:即只限于因执行职务所受的伤害,如是因私事受伤,即使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也不算工伤;但若是因公,即使是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之外,也算工伤;

主观过错界限:即除了职工本人故意造成的伤害不属于工伤以外,一般而言,发生在职工本人有过失或无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下的伤害,只要符合其他工伤条件,都应该属于工伤;

法定特殊界限:也即立法上明文规定,在工伤的一般界限之外应属工伤的特殊情况。

职业病:从广义上说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性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环境而引起的所有疾病。但是在法律上职业病有一定的界限,通常是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了的才能称为职业病。

2、工伤的认定

工伤的认定。目前鉴定工伤的政策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险条例》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七种情形下发生的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另有三种情形可以视同为工伤。

关于职业病的确定。必须以职工工作的环境及诱发职工致病的成因作为依据。应具备4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企业确认是因为生产工作中长期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造成的意见,二是经市以上职业病防治所(小组)诊断,三是属于国家规定的102种职业病名单中的病种,四是报经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批并认定工伤。

因此,对钱某的申请做出了不认定为工伤的决定。请问是否正确?

分析: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认定是错误的,钱某所受伤害应该认定为工伤。理由是:

第一,钱某遭到全某殴打的原因是没有按照全某的要求为其修理设备,而是按照车间主任的要求修理其它设备,这是由于工作而发生的伤害。而且钱某遭受伤害也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之内。

第二,钱某与全某打架是违反了劳动纪律,但事端是由全某引起的,钱某是属于自我防卫。

(四)患职业病的;

这一条比较清楚,只要是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均可认定为工伤。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案例:职工见义勇为受伤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

某运输公司的班车遇车祸,职工邓某下车协助现场的交通民警抢救伤员时被另一解放牌卡车撞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脾破裂,进行了脾切除手术等治疗。邓某所在运输公司不同意按工伤给予待遇,邓某诉至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受理后,经过调查,裁决邓某胜诉。

分析:这是一起因是否工伤引发的劳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伤害发生的地点不在工作岗位算不算工伤?邓某是在上班途中帮助料理事故时被撞成重伤的,虽不在工作岗位上,但却是在为社会做好事的现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应该认定为工伤。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案例:职工因工陪酒死亡是否属于工伤?

某日某企业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厂长请下属小李代为出席宴请,席中小李因陪领导饮酒过量,不治身亡。事后其家属要求厂长按工伤处理。请问不李家属的要求是否合理?

分析:不合理。小李虽然因工陪酒死亡,但因为是醉酒死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不属于工伤范围。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总结:根据以上条例推断,工伤的发生必须是在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在清醒的意识下,非主观的伤亡行为。

总结: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发生伤害的类型:事故伤害、暴力伤害、职业病以及疾病。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因工作原因引发;暴力伤害必须是履行工作职责;突发疾病不管什么原因,但必须在48小时内死亡才算工伤。

本节重点:如何确定工伤和职业病? 第四节 工伤社会保险的基金制度

一、工伤社会保险的资金筹集

1、国外通行的资金筹集模式 社会统筹方法。即由政府立法规定企业必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地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工伤社会保险统筹费用,并由工伤社会保险机构负责进行工伤待遇的给付。

由政府规定统一的待遇项目与标准,由企业行政自行支付的办法。

2、我国的做法

我国企业正处于第二种模式向第一种模式的过渡阶段。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3、工伤社会保险费率的确定

费率确定原则: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费率确定的模式:目前通行的主要有三种方式

(1)统一费率制。特点是可以平均分散工伤风险。

(2)差别费率。体现对不同工伤事故发生率的企业、行业实行差别性的负担,以保证该行业、企业工作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包括行业之间及同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别。差别费率确定所依据的指标:包括工伤事故发生次数、因工负伤总人数、因工伤残、死亡人次数、工伤事故频率、工伤死亡率、职业病发生率、职业病患病率;职业病总死亡率等。

(3)浮动费率。是在差别费率的基础上,每年对各行业或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工伤社会保险费用支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由主管部门决定该行业或企业的工作保险费率上浮或下浮。■ 单位交多少工伤保险费?

△ 工伤保险费根据各行业的伤亡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程度的类别实行行业差别费率。目前,我国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的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的行业,费率分别为0.5%、1%和2%。但实际上,各地区在实际操作时更多的是执行基础费率和浮动费率制。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此处的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 职工个人交不交工伤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一节 生育社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一、生育社会保险的概念

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劳动者由于生育女子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和国家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作为社会保险组成部分之一,生育社会保险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妇女就业、保护妇女健康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

从目的看,生育社会保险是为了弥补女职工生育期间的收入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和人类的世代延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

从起因看,生育社会保险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原因而进行的保障,因生育造成的收入丧失是一种暂时性的丧失;

从对象看,生育社会保险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已婚的妇女工作者,相比其他的社会保险,其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从内容看,给付项目比较多。在国外,生育社会保险的给付项目包括生育假期、生育收入补偿、生育医疗保健和子女补助金等项目。从保障水平看,不仅要弥补女性职工生育期间的收入损失,还要对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起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其保障标准高于基本医疗保险。

从时间上看,生育保险实行的是产前与产后均享受的原则。第二节 生育社会保险的产生和作用

一、生育社会保险的产生(略)

二、我国生育社会保险的立法情况

我国企业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分别建立。

1、企业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建于195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一个组成部分;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建于1955年,其政策依据是前政务院的《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规定》; 2、1988年7月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1998年第9号令);统一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待遇。

1994年12月,原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社会保险试行办法》; 200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三、我国传统的生育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弊病

改革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特点:一是按照前苏联的模式,产假期间发基本工资;二是企业或单位自行管理,不设专门的生育保险基金;三是生育医疗费用与医疗保险没有本质的区别,分别从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经费中开支。

弊病:属于企业自保型,加大了企业用女职工的成本,不利于女性职工的就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

二、生育社会保险的作用与意义

(1)实行生育社会保险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

(2)实行生育社会保险能够保障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3)实行生育社会保险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4)实行生育社会保险可以促进计划生育的贯彻执行。(5)实行生育社会保险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和范围

1、参加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 我国适用范围主要是城镇企业和职工; 城镇企业及职工的口径同基本养老保险; 浙江省规定为所有企业和职工。

案例:李先生是厦门一家商场的员工,户口在厦门,所在单位也为他投保了生育保险。他妻子的户口在泉州。李先生以为他已经投保了,生小孩是夫妻两个人共同的事,应该能享受自己所交的生育保险。但是答案却是不能。那么李先生作为一个男性为何也要缴纳生育保险? 分析:一个企业即使都是男员工,也要参保生育保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统筹,避免企业用工上的女性歧视。女员工的生育费用不再由企业单独承担,而是由社会统筹支付,这样就为那些女性员工多的企业减轻了负担。案例中李先生的妻子所在的泉州单位如果也参保了生育保险,那么就按泉州的规定办理。即使夫妻双方都在厦门,先生单位投保了生育保险,而妻子单位没有,则妻子生育仍不能享受生育保险的待遇。

本节重点:实行生育社会保险制度有什么意义? 第三节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与管理

一、生育保险资金的筹集

1、原则

生育社会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社会保险费,建立生育社会保险基金。

2、筹集模式

用人单位缴费:上海不另外缴纳,采用在已经缴纳的基本养老缴纳基数中扣除的方法,共划转0.5个百分点;浙江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规定:企业按照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0.5至1个百分点的比例缴纳。宁波市统筹区范围为0.5个百分点。以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数作为缴费的基数。职工本人不缴费。

二、生育社会保险享受的资格条件及待遇

1、生育社会保险享受的对象 从生育保险的概念及作用来看,生育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应为妇女劳动者。

我国的生育社会保险享受对象只限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并生育的女职工。

2、生育社会保险享受的资格条件

世界各国规定有所不同,我国现行的规定:

(1)具有城镇户籍并参加社会保险的从业或失业妇女;

(2)规定被保险人在享受生育保险补助金时,必须缴纳保险费已达到规定的最低期限。宁波为3个月。不满3个月的,由所在企业按生育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负担;

(3)计划内生育、符合第二个孩子生育条件获批的、计划内生育或计划内妊娠后流产的女性职工。

二为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可以享受一定的物质补助。国家标准为上一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但各地包括宁波在实际操作时规定为本人生产当月的缴费基数,由社保机构发放,但由于缴费基数的原因,也即不能按实缴费者,不足部分由所在企业补足。生育津贴领取的时间:顺产三个月,难产增加半个月,多胞胎,每增加一胎增加半个月。

案例1:王某工作后一直参加社会保险,近日计划内难产,生育一子,其生产当月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800元,问王某能享受多长的产假,领取多少生育津贴? 答案:105天;2800元。

案例2:张某计划内生育,顺产一女。生产当月的工资为6000元,基本养老保险金缴费基数4000元,问其生育津贴能享受多少,分别由谁支付? 答案:每月的生育津贴为6000元,其中4000元由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剩余的2000元由企业补足。共可享受3个月,故从生育保险基金获得12000元,企业给付6000元。

三为医疗服务。生育医疗服务是由医院、开业医生或合格的助产士向职业妇女和男工之妻提供的妊娠、分娩和产后的医疗照顾以及必须的住院治疗。我国生育社会保险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检查、接生、手术、住院、药品、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等。只有符合规定的生育及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才准以支付,超出规定以外的,需自己承担。

宁波市采用定额补偿的形式,为2300元。2300元以内,实报实销,超过2300元的,超出部分,个人负担10%。

案例:某女职工,计划内生育,生育期间共向医院支付各类医疗费用5600元,其中,4800元为按规定的检查、接生及手术费,请问生育保险基金和个人各付多少元? 分析:按规定可以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中,超过2300元以外的部分须有个人自负10%,即:(4800-2300)*10%=250元,个人共需自负:5600-4800+250=1050元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5600-1050=4550元

从业妇女与失业妇女的生育社会保险待遇有什么区别?

从业妇女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是本人生产当月城镇基本养老金缴费基数。但如果生育职工享受的生育津贴低于用人单位按有关规定应发的产假期间的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生育妇女如为失业妇女,享受当地同类人员一定期限失业保险或失业救助的标准。失业已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妇女,按照本人失业保险享受一定期限的标准;

按照《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失业妇女,在失业期间生育,可领取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失业保险金的补助,在医疗补助金中列支。

男性是否享有生育保险的待遇?

父亲育儿假。假期安排在母亲坐月子期间;

部分地区对参加生育社会保险的企业中男职工的配偶,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

用人单位应尽的生育保险义务 按时足额地缴纳社会保险费; 从业妇女在领取生育津贴期间,所在单位和个人仍应按规定缴纳社保费。缴纳后月生活津贴扣除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后低于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的,由生育保险基金补足。单位在确定下一月缴费基数时,应将生育妇女按规定享受的生活津贴和享受期间剔除。

用人单位不得以非过失性条款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对妇女三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给予特殊的保护。三期内合同满后,自动延续至相应的期限。

用人单位在提供相关待遇时,不得歧视请产假的女职工。如年底双薪和全勤奖照发。

如果因缴费基数所限,生育妇女领取的生活津贴低于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的,低于部分由所在企业补足。

第二,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因此,该公司按70%的病假工资支付曹女士的产期待遇,也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总结:我国生育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比较窄,截止2002年底,参保企业不足一半;

(2)基金结余较多,支付标准不规范,不少地区没有将产前检查等纳入支付范围;生育津贴计发标准不统一;保费来源单一,社会化程度低。

(3)生育社会保险立法滞后。

本节重点:生育社会保险基金应如何筹建?

一、都是社会保险所具有的共同点

1、计算职工缴纳各种保险费的工资收入组成部分相同

职工个人缴纳的各种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应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收入的组成部分计算,即:计时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均必须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3、保障的目的中有四种是对职工收入损失的一种补偿,只有医疗保险不是;

4、基金的管理模式相同 收支两条线管理 专款专用

二、作为某个具体的社会保险类型的比较

1、适用范围

养老基本保险: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概括:城镇企业及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上述两保险同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范围。失业保险: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以及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

工伤保险: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全体企业。生育社会保险: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企业。

2、资金筹集的原则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结合; 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结合;

失业社会保险:参加保险单位、个人征缴和财政补贴。工伤社会保险: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生育社会保险: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

3、资金来源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最高不超过8%;

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失业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财政补贴。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工伤社会保险:职工个人不缴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根据各行业的伤亡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程度的类别实行差别费率。

生育社会保险:职工个人不缴费;以支定收,并可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但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

上海企业缴纳36.5%,浙江企业缴纳33.5%,个人都是11%。

4、享受对象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参保企业的在职职工、退休职工; 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参保单位的在职职工、退休职工; 失业社会保险:曾经参保并达到一定要求的失业人员。工伤社会保险:参保企业的工伤职工;

生育社会保险:参保企业符合生育保险享受资格条件的生育女职工、曾经参保符合享受生育保险资格的失业生育女性。

4、享受待遇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维持基本生活,与收入相关联;

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维持基本生活,与收入不挂钩,按需要享受; 失业社会保险:维持基本生活,与收入不挂钩,体现社会公平; 工伤社会保险:维持基本生活,按伤残等级享受补助;

生育社会保险:维持基本生活,收入补偿,与自身工资不挂钩。第一节 社会福利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与含义

1、社会福利的概念 广义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由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提供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性津贴、社会服务和保护性的福利措施;

狭义的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专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所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以及残疾人福利等,一般称“社会福利服务”或“社会福利事业”。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所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而作出的制度安排。

二、社会福利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1、共同点

都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渠道和形式,都属分配范畴。

2、不同点

也即社会福利的一般特征。

三、社会福利的一般特征

(1)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2)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不同于社会保险资金,是“单向性”。(3)社会福利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4)社会福利的享受对象是全体公民,充分体现出社会福利权利的一致性。

本节重点: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相比,社会福利具有哪些特征?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分类

一、社会福利内容与分类 1.从社会福利的供体或主管部门划分 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 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

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2.从社会福利采取的给付形式划分 一为以货币形式给付的社会福利; 二为以实物形式给付的社会福利;

三为以社会服务形式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如对失业工人实行的免费就业咨询,教育与职业训练项目如在职者的业务培训、义务教育、残疾儿教育等;

四为假期形式,如探亲假期。

3.从享受福利待遇的不同对象进行划分

未成年人福利。泛指劳动年龄或学校毕业年龄以前的人员福利,包括妇幼保健、优生咨询、义务教育,以及未成年人的各种补助,等等; 老人福利。对象为属于老龄和长寿年龄的老人,而不管是否享有退休金。包括敬老院和托老所、老人俱乐部服务,等等;

残疾人福利。包括向残疾人供应就业训练、福利生产以及康复服务和学校教育,等等;

妇女福利。指专门面向妇女保护的福利待遇,如例、产假等;

劳动者福利。指在业和失业者享受到的社会福利服务,探亲补助、交通费补贴以及企业举办的种种集体福利事业,等等;

家庭福利。是指有关机构向家庭关系不合及有纠纷户提供的咨询、帮助,帮助家庭中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项目。4.从按服务对象的福利设施划分

可以分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养老院、敬老院; 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儿童福利院等; 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精神病院等。5.从社会福利的层次上划分 国家福利。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是福利的最高层次;

社区福利。是指在一定地域以该地区的居民为对象的福利业;

职工福利。是指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范围内以职工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也可叫做集体福利或单位福利。

6、从福利服务内容上划分 则包括医疗卫生、文教、劳动住宅、犯罪矫正、感化心理、便民、地方、职工等多种服务。

二、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福利种类

(1)社会津贴,又叫社会补贴。如副食补贴、物价补贴、交通费、洗礼费、快报费、取暖费等等,这是一种明帖;还有一种暗帖,如住房、粮食、食油及疏菜等方面由国家直接给予的补贴。

(2)职工福利。一是以货币形式的补贴,包括生活困难、夏季防暑、托儿、独生子女、取暖等等;二是为职工生活方便而提供的公共设施。(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托老所等等。(4)社会服务。主要是指社区提供的福利性服务。第四节

其他社会福利

一、职工福利

1、职工福利的概念

职工福利是国家和职工所在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建立补贴制度等,为职工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减轻职工经济负担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一种保障制度,它是消费基金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2、职工福利与其他福利层次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区别:主体和享受对象不同。职工福利举办的主体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国家和地方福利则是由国家、社会以及地方政府举办的;职工福利的享受对象是本单位职工及其家属,而国家和地方福利的享受对象则是该区域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和社会上某些特殊成员。

主要联系:当某些单位的福利设施对社会开放时,就成为国家和地方福利的一部分。

3、职工福利的内容与构成

(1)集体生活福利设施。目的在于减轻职工生活负担,并为职工提供方便生活的种种集体设施。这个大项目涉及的范围广,诸如,企业举办的饮食价格较低的职工食堂,这是最主要的,它由企业财务给予资助;企业用自有资金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的兴建的低房租住房,以及为职工举办的免费和低费的托儿所、幼儿园。哺乳室等,这些都是集体生活福利。

(2)文化福利事业。企业用自用资金为职工兴建和的诸如文化室、俱乐部、图书室、体育场、游泳池、阅览室、电影院、电视室等,免费或低费向职工提供服务,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养,统称为职工文化福利事业。(3)福利补贴。企业用有资金为职工谋取生活福利而提供的种种现金补贴,诸如探亲假期工资、科委取暖补贴、交通费补贴以及生活补助。

5、建立职工福利制度的意义

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其作用包括:

(1)增强单位职工的凝聚力;

(2)提高职工觉悟,促进其努力工作;(3)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

(4)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职工福利也是一种投资而且能长远地取得效益。

二、住房保障制度

传统的住房保障制度无疑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传统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1)福利性。我国的住房是国家投资兴建后以极低的房租分配给职工使用。因此我国住房分配实际上带有福利性的特点。

(2)供给性。在房改之前,我国城镇职工绝大部分的住房是国家分配的,职工基本无法根据自己的经济力量和实际需要确定自己的住房面积。完全取决于国家能分配给自己多少住房,因此我国的公房分配具有供给制的特点。

(3)非商品性。我国的住房产业虽然是最重要的民用产业之一,但它不实行商品化经营,它只有投资,没有资金的回收。因此住房产品与住房产业具有非商品性的特点。

(4)产权模糊性。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城镇住宅几乎全部为国家所有。

2、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动因

福利性实物分配的体制更是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1)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抑制了城镇居民有支付能力的住房要求的发展,不利于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抑制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2)不利于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难以解决住房分配不公,苦乐不均问题;(3)以实物形式直接把住房分配给职工使用,缺少约束机制和调节手段,不利于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容易出现以房谋私等不正之风;(4)限制了职工在住房消费方面的投入,不利于加速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3.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三、社区服务

1.社区与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具体地说,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组建完整的、系统服务网络,开展互助活动,为人们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社区服务与一般的社会服务的区别:

(1)从服务目的上看,社区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以保本微利向社区成员提供低费或免费服务,而一般社会服务都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2)从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看,社区服务的重点是有生活困难有群体,而一般的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全体成员;

(3)从组织机构上看,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而一般的社会服务则是在一定的经济组织经营下开展服务的。

2.社区服务的内容

(1)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

(2)为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的服务。(3)为少年儿童提供的服务。

(4)为成年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和社会心理咨询服务。(5)为社会优抚对象提供优抚服务。(5)为各类居民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

3.社区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2)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3)增进居民团结,改善社会风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本节重点:

1、我国现阶段实现职工福利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2、我国为什么要对职工住房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城市贫困的界定分类

1、从贫困所造成的后果界定:贫困是由于资源不足,致使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陷入贫困;

2、从贫困的直接原因看,贫困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收入来源,以致无法达到起码的生活水平;

3、从深层次原因看,贫困产生的原因有二种,一是有劳动能力但被剥夺了参与的机会,或参与一定的社会劳动但所得有限,不足以维持个人或全家最低生活水准。

4、我国的界定:一是比较强调有无劳动能力,二是基于社会公平的资源分配。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绝对贫困与低收入贫困两个标准。2003年绝对贫困标准是年收入637元以下(恩格尔系数占80%以上,国际标准为60%),低收入贫困标准为637-882元之间。贫困人口分别为2900万和5617万。

二、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1、社会救助的概念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社会保障网络体系中处于最初级、最基本的层次。是国际反贫困的要求,2003年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80万。

2、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向公民提供的援助;

社会救助所保障的对象,往往是处于生活底层的最困难群体;

第五篇:2017年甘肃省期货基础知识:机构投资者考试试题

2017年甘肃省期货基础知识:机构投资者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某投机者预测6月份大豆期货合约会下跌,于是他以2565元/吨的价格卖出3手(1手=10吨)大豆6月合约。此后合约价格下跌到2530元/吨,他又以此价格卖出2手6月大豆合约。之后价格继续下跌至2500元/吨,他再以此价格卖出l手6月大豆合约。若后来价格上涨到了2545元/吨,该投机者将头寸全部平仓,则该笔投资的盈亏状况为()A.亏损150元  B.盈利150元  C.亏损50元  D.盈利50元

2、境内单位或个人要从事境外市场的商品期货交易的品种,应当由()进行核准。

A.中国证监会 B.中国银监会

C.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 D.国家外汇管理局

3、下列关于远期外汇交易的说法,正确的有__。

A.远期外汇交易是交易双方在成交时约定于未来某日按新的汇率交收一定数量某种外汇的交易方式

B.在套期保值时,远期外汇交易的针对性比外汇期货强,可以对冲掉所有风险 C.远期外汇交易没有交易所、结算所为中介,面临着对手的违约风险

D.远期外汇交易由于交易数量、期限、价格可由交易双方自行商定,因而流动性远远高于外汇期货交易

4、对因经营风险而经过整改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持续性经营规则要求的期货公司,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日内解除对其采取的有关措施。A.3 B.5 C.10 D.15

5、取得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者被注销从业资格的人员连续()未在机构中执业的,在申请从业资格前应当参加协会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A.6个月 B.1年 C.18个月 D.2年

6、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冲抵的机制,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有__。

A.盈亏相抵后还有盈利 B.盈亏相抵后还有亏损 C.盈亏完全相抵

D.盈利一定大于亏损

7、客户对交易结算报告的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期货经纪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期货公司提出。A:书面异议 B:书面抗议 C:口头谴责 D:电话说明

8、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下列__行为可能构成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A.在对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公布前买入期货 B.在对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公布前卖出期货 C.泄露内幕信息

D.将内幕信息出售给他人

9、为了确保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标准,期货公司应当()。A.建立与风险监管指标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B.建立与风险监管指标相适应的外部监督制度 C.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

D.建立动态的资本补足机制

10、当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价格稍上涨,供给量就大幅度减少 B:当价格稍上涨,供给量就大幅度增加 C:供给缺乏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1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扩张性财政政策 A:本国倾向将面临升值压力

B: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内利率暂时降低 C:导致国际资本流出

D:将刺激商品的进口并抑制出口,净出口减少

12、交易者根据对同一外汇期货合约在不同交易所的价格走势的预测.在一个交易所买入一种外汇期货合约,同时在另一个交易所卖出同种外汇期货合约的交易为。

A:跨市场套利 B:跨币种套利 C:跨月套利

D:套期保值交易

13、套期保值的操作规则包括__。A.商品种类相同或相关原则 B.商品数量相等或相当原则 C.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 D.交易方向相同原则

14、理事会由会员理事和非会员理事组成;非会员理事由委派。A:董事会 B:会员大会 C:理事会

D:中国证监会

15、期货公司存管的期货保证金属于所有。A:交易所 B:期货公司 C:国家 D:客户

16、关于交割等级,以下表述错误的是____ A:交割等级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规定的、准许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合约标的物的质量等级

B:在进行期货交易时,交易双方无须对标的物的质量等级进行协商,发生实物交割时按交易所期货合约规定的标准质量等级进行交割 C:替代品的质量等级和品种,一般由买卖双方自由决定 D:用替代品进行实物交割时,价格需要升贴水

17、根据《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期货交易所临时会员大会召开条件的是. A:1/3以上会员联名提议时 B:中国期货业协会提议时

C:会员理事不足期货交易所章程规定人数的2/3时 D:理事会认为必要时

18、全面结算会员期货公司与非结算会员签订、变更或者终止结算协议的,应当在签订、变更或者终止结算协议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向协议双方住所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机构报告。A.1 B.3 C.5 D.10

19、若K线呈阳线,说明____ A:收盘价高于开盘价 B:开盘价高于收盘价 C:收盘价等于开盘价 D:最高价等于开盘价

20、期货公司变更____以上的股权,应当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A:1% B:2% C:3% D:5%

21、期货交易所负责人,因违纪行为被解除职务的,若想担任期货交易所的负责人、财务会计人员,要求自被解除职务之日起逾()年。A.2 B.3 C.5 D.7

22、就看涨期权而言,期权合约标的物的市场价格__期权的执行价格时,内涵价值为零。A.等于 B.低于 C.不等于 D.高于

23、下列关于结算机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目前,我国期货结算机构是交易所的一个内部机构

B.结算机构通常采用会员制,只有结算机构的会员才能直接得到结算机构提供的服务

C.在国外,期货交易所会员未必同时是结算机构会员

D.对结算机构的所有会员资格持有人或股东的资本要求相同

24、是公司制交易所的常设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理事会

25、如果,则当前价格趋势即将终结.A:交易量增加,持仓量减少 B:交易量和持仓量都减少 C:交易量减少,持仓量增加 D:交易量和持仓量都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某工厂预期半年后须买人燃油126000加仑,目前价格为$0.8935~加仑,该工厂买人燃油期约,成交价为$0.8955/加仑,半年后,以$0.8923/加仑购人燃油,并以$0.8950/加仑平仓,则净进货成本每加仑为____ A:$0.8928 B:$0.8918 C:$0.894 D:$0.8935

2、期货全员结算制度下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享有的权利包括。

A:开设交易所专用结算账户、会员专用资金账户及其他与结算有关的账户 B:吸收交易所和会员的存款 C:了解会员在交易所的资信情况

D:存放用于期货交易的保证金等相关款项

3、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期货公司履行了通知义务而客户未及时追加保证金.当客户要求保留持仓并经书面协商一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留持仓期间造成的损失,由客户承担 B:保留持仓期间造成的损失,由期货公司承担 C:穿仓造成的损失,由期货公司承担 D:穿仓造成的损失,由客户承担

4、以下不属于效率市场形式的是__。A.弱式有效市场 B.半弱式有效市场 C.强式有效市场 D.完全有效市场

5、下列关于商品期货合约交易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有__。A.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交易单位应该较大 B.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交易单位应该较小 C.交易者的资金规模较大,交易单位应该较大 D.交易者的资金规模较大,交易单位应该较小

6、人民法院在保全与会员资格相应的会员交易席位后,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A:依法裁定不得转让该会员资格 B:依法裁定转让该会员资格

C:依法停止该会员交易席位的使用

D:在执行过程中,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转让该交易席位

7、期货投资基金的类型有__。A.公募期货基金 B.私募期货基金

C.个人管理期货账户 D.集体管理期货账户

8、期货合约最小变动价位的确定,一般取决于__。A.该合约标的物的种类 B.该合约标的物的交割等级 C.该合约标的物的性质

D.该合约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9、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冲抵的机制,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有__。

A.盈亏相抵后还有盈利 B.盈亏相抵后还有亏损 C.盈亏完全相抵

D.盈利一定大于亏损

10、从事全面结算业务的期货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A.人民币9000万元 B.人民币5000万元

C.客户权益总额与其代理结算的非结算会员权益或者非结算会员客户权益之和的7% D.客户权益总额与其代理结算的非结算会员权益或者非结算会员客户权益之和的6%

11、__必须在高度组织化的期货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A.期货交易 B.现货交易 C.远期交易 D.商品交易

12、标准仓单数量因__等业务发生变化时,交易所收回原“标准仓单持有凭证”,签发新的“标准仓单持有凭证”。A.交割 B.交易 C.转让 D.注销

13、下面不属于技术分析手段的有__。A.价格 B.供给量 C.交易量 D.持仓量 14、100000美元面值的3个月期国债,按照8%的年贴现率发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

A.3个月贴现率为2% B.发行价为92000美元 C.发行价为98000美元 D.实际收益率为8%

15、已知某期货今日收盘价为11250元,结算价11200元。该品种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4%,则下一交易日该期货的涨停板为()元。A.11 700 B.11 648 C.12 150 D.12 096

16、在特殊情况下,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基差为正值,这种市场状态称为__。A.正向市场 B.反向市场 C.逆转市场 D.现货溢价

17、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应当向报告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状况。

A:公司总经理 B:公司董事会

C: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D:中国期货业协会

18、金融期货中逼仓行情难以发生的原因是__。A.金融现货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B.存在强大的期现套利力量

C.一些实行现金交割的金融期货合约最后的交割价就是当时的现货价 D.一些实行现金交割的金融期货具有一个强制收敛的保证制度

19、期货公司应当向客户充分揭示期货交易的风险,在其营业场所备置()等资料供客户查阅。

A.期货交易相关法规 B.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 C.相关从业人员资格证明 D.相关期货经纪业务流程

20、期货交易所依法履行的职责包括()。A.保证合约的履行 B.设计合约,安排合约上市 C.提供交易的场所、设施和服务 D.组织并监督交易、结算和交割

21、《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A.商品期货合约 B.金融期货合约 C.期权合约

D.国际货物买卖合约

22、“市场永远是错的”是____分析流派对待市场的态度。A:基本分析流派 B:技术分析流派 C:心理分析流派 D:学术分析流派

23、基本面分析的缺陷有____ A:结论含糊 B:可靠性不高

C:对交易的指导性差

D:对有些因素无法量化或预料

24、根据规定,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是指期货公司基于客户委托从事的()营利性活动。

A.协助客户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提供风险管理咨询、专项培训等风险管理顾问服务

B.制作、提供研究分析报告或者资讯信息的研究分析服务

C.为客户设计套期保值、套利等投资方案,拟定期货交易策略等交易咨询服务 D.为客户提供内幕消息

25、期货经纪公司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

A.对单位判处罚金

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下载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含答案要点)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 A.国家 B.企业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本章共分为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含义二、社会保障的特点和功能三、社会保障的内容和体系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给付五、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种项目总......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种项目......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种项......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精选)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种项目总......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精华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精华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一、 社会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精选合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1.一般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种项目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