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总结1

时间:2019-05-14 09:2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反思总结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反思总结1》。

第一篇:教学反思总结1

学生在整节课中经历“猜想—实践—验证—升华”四个阶段,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

一、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大胆猜想。

教学一开始我用生动的动画演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争大小”这一情境,引发学生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在学生进行测量、计算、拼折,但不能很准确地得出结果。这时利用课件演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拼在一起得到平角的过程,验证了结果。生动的动画演示,将学生带入有趣有益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在猜想中受益。

二、合作探究,实验论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合作探究,实验论证”,生动地诠释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教学环节有三个要点,一是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其要领;二是动手操作验证,学生分别用量、拼、折等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三是进行小结,强化了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三、注重解疑,提升认识,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学中的问题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一样吗?都是180º吗?给学生指出了探究学习的目标。教学中,利用了一个精巧的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学生们答案是肯定的,但有的学生就提出来了不同意意见。他认为手中的三角板很特殊,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结论还不能成立。这样就让课堂教学到达了最关键的阶段。这时我让学生四个人为一学习小组测量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并计算出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想 汇报度量结果

所以都特别积极。有时为了1-2度的误差而争论不休,有时也为自己精确度数而喝彩,学生们不仅复习了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更是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教学一气呵成,学生们掌握的情况非常好。

四、应用拓展、注意梯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沟通知识联系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的练习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也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大胆突破教材,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总结反思1

总结反思

国培伴我成长

牛 家 满 族 镇 中 心 学 校

刘 杨 红

总结反思

国培伴我成长

2017年的国培学习,让我在教育教学之余,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集中研修、诊断示范、磨课研课,我聆听了很多名师的讲座和和一线优秀教师的磨课研课,例如:五常进修田莹老师的讲座《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牛家中心学校刘春雨老师的数学课《小小设计师》;刘晓敏老师的数学课《图形的旋转》;兴隆中心学校代金莲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等等。使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的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更加深刻。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引领。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我深深感受到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决不能“死教书――书教死――教书死”,除了要给学生答疑解惑,还应培养其习惯,渗透其思想,教好书育好人。

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道德修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从中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现将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与大家一同分享:

这段时间的培训,突然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也很多,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培训只是一种手段,也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这股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这次教师培训使我焕发出无限生机,也使我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最后,我会好好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的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更快,我会不断反思,改进,向同仁们好好学习,我也相信,我会在倾听,反思,实践中做的更好。

怎样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时提出了十个 “核心概念”,其中新增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要先从直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上升到能将直观图与数学语言、符号语言进行合情转换,并逐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悟数与形、形与数之间的转化。

简单的说就是“用图形说话”,用图形描述问题,用图形讨论问题,这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质。它反映了一个学生能否把他的理解用一种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否用图形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通过重视直观感知,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通过多媒体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逐步培养低段学生的几何直观的能力。

一、注重直观感知。

数学中有很多推理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凭借生活经验,采用有效的数学手段去解决。这里,几何直观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要是能善于运用几何直观,很多问题就能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理解的问题攻克了,解决就不是问题。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再学生面对问题时,让他们充分的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几何直观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感知几何直观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分一分与除法”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直观感知,从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及与除法的关系,辨析出乘除法之间的不同,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数与形的结合。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形缺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实质是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小学数学教材中特别注重这种思想的渗透,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数形结合思想更好地反映出来。例如:小丽前面有9人,后面有4人,这一队有多少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时很难想到题中还有个隐含的“小丽”,往往列出来的算是“9+4=13(人)”。要是借助直观图形展现出排队的情况,学生就非常醒目的发现队伍由3部分构成,前面的人﹑小丽和小丽后面的人,算式也自认会变成“9+1+4=14(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示意图对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学生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像“从前往后数,小丽排第9,从后往前数,小丽排第四,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就会联想起直观图的作用,以直观图形作桥梁,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三、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

直观图形的应用要能充分的体现数量关系,展现数学的本质。有时两者合情转换更能体现数与形的密切关系。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统计图中一格代表多少数量,一定的数量需要几格来表示,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等等。学生在画图和分析数据中了解直观图形和数学符号的相互转化,体会数与形的统一。

四、注重实物或模型直观印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学,适时的利用实物和模型为教学服务,因为实物和模型承载着很多数学信息,需要学生去观察,去探索。在几何教学中,我们往往要准备很多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感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观察事先收集好的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盒子,放手让他们活动,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总结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这样活动探究的形式,学生兴趣很高。他们不但能积极参与其中,让自己有切身的感知,而且能集思广益,展现集体的智慧,学到真实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机械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新课标:“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理念。

五、注重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不但给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提供直观的演示和展示,表现图形的直观变化,也给学生展示其不易想像的图形,扩大其空间视野,并多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多媒体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为学生的学建立了直观基础。例如教学钟表一节课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要验证1时=60分时,要是仅仅靠老师的讲,学生只能是机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利用多媒体展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的过程,给予学生视觉感知,使他们从中发现时和分的关系,学生的印象才深刻,才能真正的理解其中所以然,后面的解决问题才能有依据,做到得心应手。

徐利治先生提出,直观就是借助于经验、观察、测试或类比联想,所产生的对事物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而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换言之,通过直观能够建立起人对自身体验与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几何直观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它已经成为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应随时体现在我们适时的教学中。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道题解决,不是一节课讲授,而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方法的探究和深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一种用直观的图形语言,刻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是2011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直观模型的价值不止是形式,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读懂教材、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长期关注,并有意识地渗透,潜移默化地润入孩子心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合理应用,让学生感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感受几何直观的优势,逐渐把它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当然,几何直观的渗透也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达成的,几何直观的培养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并适当的渗透、引导,那我们孩子的数学学习将会变得厚重而丰满,在数学思考过程中,孩子们的头脑中就会逐步有一个看不见的“形”的支撑,逐渐形成几何直观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几何直观素养。

2017年小学数学国培课例研修心得

本学期我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的“国家培训”—2017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学学习了关于小学数学学科的培训课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 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 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 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 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

上提高自己。

本次培训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 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指导。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 的思考,以及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了深刻的阐述,他们把 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阐述,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为我们讲解 了最新的课标发展动向,解释了我们一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 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学习中有很多的收获和感受,想

和大家分享。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以前对学情分析认识的很片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是考虑到 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少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的经历、经验、对问题的疑惑、对知识的需求等。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失去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培训,明确了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是变化的,而不应该死搬教参中的内容。其变化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认知层面的具体问题,并准确的分析成因,从而非常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资源,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目的明确,最终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我们进行学情分析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谈话、网络调研等方式,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其次,就是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曾向我反映,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的教学感觉很枯燥乏味。现在想想,我们的教学之所以没有吸引学生,主要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没有很好的将数学的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教学资源指可为教学服务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总和,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就要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目标,因此思路一定要放开,方法一定要灵活。

两个多月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却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反思总结1

教育技术培训模块一反思

姓名:谢刚

时间:2011年8月9日上午

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2号教室

学习内容:模块八说课心得

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对信息技术有了充分的了解,以为上课用课件就是信息化教育,其实这个理解太肤浅,也太片面。经过今天模块一的培训,我了解到其实信息化教育的内涵远远超过我原来的理解。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利用教育技术要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以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培训中,长春四十八中的成长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今,掌握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在培训中,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在培训中,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活动,让我很快认识了班上的来自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通过邱老师的详细讲解,学会了怎样设计思维导图!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从而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教育信息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但是通过我们不断地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心在,智慧在!

第四篇:教学反思1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小伙伴》的速写,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有创意的字》的设计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有创意的字》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字体设计。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外著名的字体设计,在同学们陶醉大师作品的同时介绍字体设计就特别适合。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字由来吗?”带着字体的由来,引出有关字的故事。让学生在进入字体设计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小伙伴》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同学,徒手画自己的同学。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 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我们的风采》一课要掌握服装设计的技巧画出不错的服装效果图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服装设计的教学分成几块:

一、水粉表现技法。

二、水彩表现技法。

三、马克笔表现技法。

四、拼贴技法。

五、彩色铅笔表现技法。按照顺序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来学习服装设计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五篇:教学反思1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面对着新教材、新课标、还有学生的新面孔,一切都很新鲜,对工作也充满期待和热忱。工作一学期,担任高一四个班的生物老师,从开始的稚嫩到现在的从容,感觉自己在教学上一天天成长。对于一学期的工作是应该好好总结,好好反思的时候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把一学期的经验所得积累下来。对此我有如下体会:

从新课程理念和教师方面出发,注重如下三个方面:

1、教师改变观念,从灌输知识的工具变成向导和顾问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教师肯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因此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于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2、教师在备课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3、教师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 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课堂教学和学生出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我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例如,郭志荣老师在《细胞核》的教学中,这节课需要分组讨论,教师让每个小组分工合作,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由组员协调完成。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也得到充分运用,尤其在生物课上,老师常常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3、注重课堂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在实践中,可以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从孤立性向合作性,从他主性向自主性,从接受性向探究性,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在不断地上升,教师的作用在逐渐地下降。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慢慢地学生将实现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责任的根本转移。

4、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一是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二是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5、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6、注重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 ,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这是我这学期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我相信会对新课改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下载教学反思总结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反思总结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创......

    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从上个学习的期末,到现在的必修五第三单元的教学都是在讲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形式做非谓语的形式。如今马上要结束这个专题的讲解了。回过头来看发现自己在给......

    教学反思1(精选合集)

    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是“配菜”,通过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

    教学反思1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教学完这篇课文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一﹑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知全......

    1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

    教学反思1

    12 月 16 日 今天,我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就在我眼皮底下动来动去,全班都是闹哄哄的,那一刻我火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就一鞭子过去了,没想到,一不小心打到学生的背了,顿时他的眼睛红......

    教学反思1

    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

    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教务处闫校清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接受组织的调配,工作思路 也很清晰、为人坦诚、处事公道、对自身要求也是很严的。但我发现自身在思想、工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