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滢教育成果论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模版)

时间:2019-05-14 09:5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谢洪滢教育成果论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谢洪滢教育成果论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模版)》。

第一篇:谢洪滢教育成果论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模版)

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谢洪滢

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一名班主任的责任。但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呢?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用自身做学生的榜样

我们常把一个班集体比做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班主任便是“家长”。作为“家长”,班主任必须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

(一)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孩子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天使,纯真可爱,顽皮活泼。他们需要一个既轻松又愉快的心理环境。班主任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孩子支撑起一块没有风雨的天空,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成员都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准则。这就要求班主任在集体中创造一个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控的心理环境,以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的知、情、意、行对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二)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便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反之,自己

做不到,还去要求学生,效果可想而知。

二、在活动中真情投入,与学生真诚沟通。

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的交流中,要面带笑容,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教师的真挚感情。让学生积极发言,敞开自己的心扉。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我在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你给他们一个五角星,一朵小红花,一个“奖”字,他们都会欣喜若狂。教师热情的赞扬,使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心里轻松,无压力,身心也得到健康地发展。

三、让有颜色的心情,随时表现出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只从表面观察,很难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此,可以在班里设置“心情树”,一棵粗壮的大树,枝叶繁茂,每一片树叶都代表一位学生。每天甚至每节课后,学生都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树叶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绿叶”表示自己心情愉悦,“黄叶”表示自己心情一般,“红叶”表示自己心情不好。

看到树上的“黄叶”或“红叶”,教师可以多关注这些学生,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心情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在每节课后设置心情,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受到了学生喜欢。如有的学生在某节课后把自己的心情调为“绿色”了,他说:老师讲得很好,我很喜欢这节课。有的学生把心情调为“黄色”,他会说:某个地方我还没听懂,心里有些着急,不知怎么办?教师,可以根据带颜色的“心情树”,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效果会事半而功倍。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生活在校园中的小学生们正茁壮成长。今天,他们面对的是菁菁校园,明天,他们将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上我们的菲薄之力。

第二篇:如何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论文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①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③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小学生德育纲要对小学生提出了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1.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2.1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又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为自己喝彩》的主题队会中,学生表现自我,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曲终人散,他们仍意犹未尽,兴趣盎然。因此,近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自己准备演讲稿演讲,汇报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他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展示自我。

2.2老师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是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对应点,抓住细节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达到教育与成功的双向意境。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是表现穷人善良,心灵美好的闪光点。另外,就是应抓住竞赛、游戏等时机,对每一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出了六道题,规定:答对三道题小学毕业;答对四道题高中毕业;答对五道题大学毕业;答对六道题是博士,这个活动,“差生”也答对三道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2.3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如:班上王红和李丽两位同学是一对好朋友,正在探讨一道数学题,当得知王红在今天的测试中有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王红的李丽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李丽一起跳绳。放学后不和王红一起走;班里选班长,王红是两名候选人之一,李丽却故意选了另外的同学,还扬言要和王红“一刀两断”。这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来了李丽,循循善诱地开导她,告诉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自己跟别人的差异并努力进取,要正视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一个人若嫉妒别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还会失去友谊,影响团结。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听了心服口服,面红耳赤。隔天,我发现王红和李丽牵着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

3.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才会渐渐培养起来。

总之,教师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艺术课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艺术课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艺术课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前,培养学生养成带、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小学艺术课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比较多,带齐这些学习工具、材料是上好每节艺术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好下节课需带的工具和材料,并督促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确保上新课时能用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摆放和收拾工具和材料往往是教师每学期开始的首要工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点,教师提出各自相应的要求。如我们二年级学生通常需带好课本、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学生带齐了工具和材料如果不养成良好的摆放习惯和收拾习惯,小小一张课桌根本无法画画了,这样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示范并讲解摆放工具的方法,要求明确摆放位置,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但效率高,更重要的是不会影响周围同学。

二、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有些学生低头、弯腰画画不良习惯对于正在长身体阶段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自己的哪些姿势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上课发现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让同学们向他学习,哪位同学进步了,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在表扬中逐步巩固良好的姿势。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速度不一样,同样一幅画,有些学生理解后才能完成。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增加难度,个别同学可稍微降低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无论学生能力强还是弱都要给予积极鼓励,重点表扬那些思路新颖、富有个性的学生,坚决反对相互抄袭的作业,同时强调学生在课内独立完成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要让学生从点点滴滴做起,最后达到习惯成自然,这就需要艺术教师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生,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教师应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在艺术课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将会终身受益。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孩子。

第四篇:创新发挥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已修改)

甘肃省2013年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案例评选

类别: 论文报告类市州报送编号:

题目:创新发挥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姓名:朱雪瑞单位:平凉 市工业园区 县(区)马坊小学联系方式: 1399335731

1创新发挥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的积极作用

朱雪瑞

(平凉工业园区马坊小学,平凉,744000)

摘要:

今天的小学生是不断实现“中国梦”的一代,也是中国大发展的受益者。但与此同时,小学生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所以在小学生班主任工作中必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尝试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小学班主任如何创新教育等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班主任 创新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内容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这就明确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必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此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心理健康小学生的具备因素

智力正常,有求知的欲望;能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我们的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以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怕挫折、乐观开朗、善于合作等心理品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培养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我们常常提到“认知”二字,什么是认知呢?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认知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我们这里所说的“认知能力”这一术语是指认知水平而言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使儿童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喜悦。有人说:发展认知能力就是向儿童传授知识。这种看法不够全面,知识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不是认知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不会发展认知能力。这里我们举一研究实例来说明关系。当我们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种子从种下去到结出果实需要7个月的时间。如果我们10月种下去,几月份才能结出果实呢?有的儿童从10月份开始一月一月往前数才得出正确答案。也有的儿童在头脑中利用10+7-12=5(第二年的5月份)很快得出答案。这两个儿童同样得出正确答案,但后一儿童的认知水平显然高于前一儿童,这样的差异是认知能力的差异。“在儿童智力竞赛”中,有的问题要求儿童回答地理位置、某些名人的作品或动物的名称等等,这些测验所测的是知识而不是能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鼓励儿童勤于思考,好问好奇,积极探索未知世界,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和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成就感。

2、培养小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小学儿童绝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物质生活和成人精心呵护使得他们很少经受困难和失败,更缺少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乏会使我国儿童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条件。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亦应从小培养儿童耐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过逐渐适应未来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培养小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

情感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材料表明,富有情绪色彩的教学能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仅如此,情感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大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对儿童进行情绪、情感教育的内容。要让儿童了解人类的情绪、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情绪是搞好学习的必要条件。并教育学生逐渐学会了解、表达、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克服胆小、惧怕、自满、自卑、妒忌等消极情感。

4、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对儿童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儿童学习成绩很好,但不合群;有的同学因受到老师批评就怕老师,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儿童不懂得尊重父母成了家中的“小皇帝”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对儿童进行社会技能的训练方面还显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善于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他人,具有观点采择能力。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其具有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教育管理形式的小学工作中,要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班主任是最重要的载体。班主任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随时随地渗透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心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人格健全,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人;其次,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一)创建班级文化是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班主任的德性对学生的心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把教师的品德和行为作为塑造自己灵魂的“本”。

作为教师的班主任,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又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优秀的班主任文化特征表现为强烈的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作出表率,达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坚定的教育信念能激发起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精神感召力,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关爱、尽职、上进、公正、合作等等,并由此产生学生不可抗拒的榜样的力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然而,当教师不再把教育作为一种自己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再关注自身的社会价值时,教师文化也就产生了“谋生”的特征,并且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由此可见,当对班级文化影响力最大的班主任树立起坚定的教育信仰,将教育良心融入到对学生的一切教育行为之中时,会直接影响班级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积极的班级精

神的建立。这样,学生才能认同班主任提出的价值观,获得正确的认知方向、情感方向、行动方向,认真思考个性发展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培养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实现人的社会化,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班主任所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达到了身教与言教的和谐统一。

(二)夯实自身素质是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

优秀的班主任应是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基础、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这是班主任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除了应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涉猎广博的知识领域外,还应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理论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理论和学校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尊重和喜欢追随那些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人,不管这些人是否担任某种职务。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他们评价一个班主任,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以这个班主任的知识是否渊博为尺度,学生一旦对班主任产生了敬服的内心体验,班主任言行的影响力就会加大。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等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如何,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而且会影响学生智力品质和个性发展,班主任教学水平高,课堂感染力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能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不仅发挥了自己的才智,而且给学生留出了展示才华的空间,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班主任对班集体实施组织管理是其对学生产生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班级管理中,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核心是信任学生。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师生关系发展到心理相容,便于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氛围。班级管理中的规矩应合理而严格,惩罚应慎重而适当,都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格的尊重的基础上,以免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出现新情况特别是突发事件应迅速作出反应,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果断处置,这是教师工作中最具有创造性的生动体现,也是班主任良好素质的综合反映,既可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又可以促使学生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使学生心悦诚服。

班主任运用自身多方面的才能,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的非权力的影响力,是基于被影响者对班主任的尊敬和信服。在这种影响力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自觉自愿、积极主动,这是单靠“权”来发号施令的影响力所达不到的健康教育效果。

(三)培养情感认同是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催化力

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给予学生一个幸福的人生,这是教育的理想。只有将理性与非理性的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现代教育过多地考虑了教育以外在目的,即一切为了考试、升学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身认识兴趣和情感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情感的扭曲和失衡。要实现教育要求的内化,就必须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

班主任是班级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由于其特殊的导向地位,使其自身的情感水平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和自我情感调适能力如情绪意志等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班主任应努力塑造自己乐观向上、自信自尊、沉着细致、理智公正的意志品质,善于控制和表

达自己的情绪。在情感教育的实施中,应遵循师生相互关爱、理解、宽容、尊重、信任、赏识的原则,善于识别、体察和感受学生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鼓励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师生情意相通,共同实现心理的完善和个性的张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班主任的情感力量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情感的抒发和表现,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的心理需要。

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课堂纪律的维护者、学生的精神导师和心理医生、道德气氛的创造者。优秀的班主任有其独特的职业个性并不断追求自身完美的职业人格,他以自己的德性陶冶学生的品行,以自己的才智启迪学生的智慧,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教师的完美人格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在教育和管理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学生的精神与心智的提升。这种示范影响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人格因素的影响力,避免和减少学生心理困惑的产生,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达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追求的境界。

三、小学班主任如何创新教育

有关专家指出,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当前提倡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一)创新教育要求班主任具有创新意识

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的、有思想、有主见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也应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把他们作为发展的对象。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因,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狠下决心从学生的“保姆”这一角色中走出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途径,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如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对劳动的认识等于一张白纸,一开始的劳动任务全压在班主任肩上。渐渐地,有些孩子会主动地拿起扫帚学着老师的样子扫起地来。有一次,我问:“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扫起地来简单轻松一点?”马上有人回答:“把凳子搬到课桌上。”我们马上试一试,效果果然不错。同学为他的聪明鼓起了掌,他在这小小的成就中尝到了积极动脑的快乐,也品味到了劳动的乐趣。

(二)创新教育要求班主任自身加强创造性思维的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如果没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我们就无法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我们也无法保证学生能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教学儿歌“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时,我问学生:“你还可以用什么蜡笔来画祖国的好河山?”学生马上展开想象谈论起来,忽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们也来画一画吧!”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班内已是呼声一片。于是,语文课变成了班队活动课,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一眨眼就

出现在眼前,学生们从涂涂画画中,从青山绿水中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由此可见,班主任只有自身具备创新素质,才能有效地把学生的自作主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组织起来,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的起点与途径,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教育要求班主任注意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应伴有创新情感,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自信心、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观念,要有责任感,要懂得文明礼貌,要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还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意识、求效观念,以此来健全自己的人格。而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方法应灵活多样,活动应丰富多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具有勇敢、幽默、独立、有信心、有恒心、一丝不苟的人格特征。另外,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利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如在诗文赏读过程中,仿照电影“金鸡奖”的形式设立了“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配音奖”、“最佳表演奖”等奖项,在体育训练中评选“跳绳之星”,结合班队活动课评选“故事大王”“古诗大王”等,这些奖项都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情感、竞争活力,也正是由于班主任的这些做法,学生显得生动活泼,个个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2] 路东海.《学校教育心理学》.2002.[3]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

朱雪瑞,女,生于1986年10月16日。于2008年6月23日毕业于陇东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最后学位)。现工作于甘肃省平凉市工业园区马坊小学,曾获得区级“模范班主任”荣誉称号。通讯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工业园区马坊小学。邮编:744000。电话:***。E-mail:1016072087@qq.com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论文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体现策略_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体现策略通用版 学生在小学时期,处于人生第二成长高峰的青春发育期,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自我意识、情感方面,都在迅速地发展,这个时段的小学生都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了避免小学生不会被社会因素、个人因素而左右情绪,影响学习,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充分了解,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使小学生在健康心理的引导下,具备较高的驾驭知识的能力。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现行的小学德育大纲里已明确地将个性化心理品质与能力列入其中,因此也表明了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性。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学校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小学的心理辅导工作也渐渐被提上了日程。小学班主任作为主导学生学习与思想的灵魂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只有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得到重视,才能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学习方面,通过对小学生心理的合理辅导与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人际交往障碍、自卑、焦虑、早恋、厌学等。①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小学生正是处理生理与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自己的行为更加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和支持,但若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得到家长与教师的关注,也未能得到同学之间的认可,将会使其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并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障碍。②自卑。自卑也是小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自卑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兴趣、尊严等方面遭到的挫折。③焦虑。由于小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而心理承受能力又较弱,从而容易造成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等现象。

三、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在其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因此也决定了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可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生只有具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可提高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工作职责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其主要表现在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增加学生自我审视能力。①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班主任通过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师生双方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降低学生的叛逆情绪,让双方能够互相尊重、理解,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②增强学生自我审视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教师虽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真正的学习却是要学生从内心接受,并愿意配合家长与老师进行学习。班主任可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并提高自我审视能力,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可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小学生只有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学好问的人生态度,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而小学班主任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

(4)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学生本身的智力有关外,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保证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使学生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做到早期的疏导,使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心理能得到有效的矫治,有足够的信心与意志,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引导人,通过细心、耐心、科学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载谢洪滢教育成果论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谢洪滢教育成果论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