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居委会的问题与改革
法政学院 10公共事业管理 陈小英 2010674140
社区居委会的问题与改革
【摘要】:近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新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对于改善民生、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基础性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居委会 发展现状 现存问题 改革
一、我国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现状
1999年在全国确立社区建设实验区以来,逐步形成区、街、居三级框架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各实验区积极探索,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并在全国推广。至今,全国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
(一)建立了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国普遍建立,有效配合了企业改制,承接了企业分离办社会的职能。新型社区体制的建立还有效地配合了政府转变职能以及“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承接了大量社会转型带来的现代社会职能。
(二)形成了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
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体系普遍建立。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如上海、沈阳等地的成功经验);社区居委会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基本建立,各类专门委员会依法产生;各种群团组织向社区延伸,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广泛建立。这些组织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社区组织体系。
(三)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
如武汉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青岛模式、南京模式、沈阳模式等。
从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看,近年在社区体制、机制创新上,组织建设上,内涵和外延的建设上以及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社区建设的进程看,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1.社区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
这是始终困扰城市社区建设的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尽管对此已推出社区工作准入制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政策,但落实得还不够或很难落实。从表面看居委会的行政化问题,是由于街道办摊派了大量工作造成的,其实街道办同样也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制度侵权的受害者。本质的原因是:现行城市管理体制没有理清权责关系。2.社区居委会主体地位不突出,居民自治职能弱化
主要表现为随便向社区派机关干部,行政干预社区组织工作过多,有些社区居委会被排挤到次要的位置,居委会负责人代表不了居民定事,居民代表会议形同虚设,不能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有的社区负责人甚至不知道居民自治是怎么回事。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社区建设的进程,而且也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社区参与不足
社区参与不足是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不能通过健全、通畅的基层体制参与社区管理,居民的自治活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组织,社区就会缺乏基本的社会凝聚力,社会资源就不能实现共享和整合。归根结底,这还是与城市管理体制有关。
4.社区建设投资机制不健全
中国社区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注定了社区财政的模糊角色。如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社区建设问题上没有明确的事权划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社区建设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各地社区发展状况就是由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5.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经选举的居委会成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尽管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与社区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有些社区的社工缺乏社区训练,仍然不能适应专业化的社区服务的要求。从发达国家社区发展的历程看,社区工作向着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是个必然趋势。因此,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是我国社区建设的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对于上述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三、解决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 建议将社区建设理论知识和政策学习作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必备知识培训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制,把各级各有关部门参与社区建设工作成效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2.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区参与的氛围
要从全国的范围大力宣传、培养公民的社区意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的做法:他们首先从培养驻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的社区理念入手,广泛开展了入户宣传、借助新闻媒体宣传、面向社会宣传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把每年6月份定为社区建设宣传月,通过举办社区知识讲座、文艺巡回演出、发放致全区居民的公开信等形式,全面提高广大居民和驻区单位的社区意识。2.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要解决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和社区自治能力弱及参与不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工作重心下移,改革区、街行政运行体制,理顺区、街、社区的关系,并还权于社区,树立政府依法行政意识,为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体制基础,各级政府还应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直接服务于社区。4.整合资源,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参与网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速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培育手段:减少民间组织的审批手续,给予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家和有意愿者兴办慈善事业,向社会捐款可以纳入企业成本,允许税前捐赠等。通过组织建设来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5.建立多元筹资机制,整合财政资源和民间资源
要把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社区建设的事权通过制度确定下来,凡属中央政府承担的财政支出事项,中央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不得转嫁给地方财政,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建设财政收支机制,不得将责任内的支出事项转移给中央政府或社会。
第二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问题报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社区工作也有了新的、高标准的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原有工作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居委会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各种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一、当前居委会工作情况介绍
(一)职责多样化有突破职能定位底线的势头
居委会的性质和任务在《
居组法》中已被明确,而在现实工作中,居委会所扮演的角色却使干部认为它是在政府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间徘徊的一个组织。随着“单位人”大量潜入社区,居委会职责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突破了居委会现有职责所能承受的底线。当前工作内容和任务的明显增加,职能与职责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让社区居委会干部感到无所适从。
(二)日常工作与繁杂的中心工作轻重不分
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居委会干部感到,与居民自治紧密相关的社区工作体系不健全,居民议事会、居务公开、社区群众文化教育活动等日常工作往往能简则简,能省则省。社区居委会干部与居民交往多为就事论事,全面了解少,静态把握多,动态跟踪少。“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往往占用了社区工作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三)行政化的社区管理与复杂的社区服务难以协调
在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社区居委会干部往往越位成为行政化的管理者。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和派出机关给社区居委会下任务、定指标、评优劣、给奖罚;另一方面,居委会习惯于借助部门力量,采取强制手段去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如此一来,导致部门社区中介组织、志愿者队伍出现空白,社区文体活动开展极少,弱势群体帮扶机制也不完善,社区服务仅局限于纯居民时期的进出盖章、计划生育证明、邻里纠纷调解等原有工作项目,从而导致社区居委会干部对创新社区服务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四)上级的指令化要求与基层民主建设难以适应
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使居民区成为一个开放的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系随之建立起来,在强化社区管理的同时,各级对社区居委会这一基层网络的指导性减少,硬性要求逐步增多。由于社区居委会过多精力用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工作自主性明显不足,推进辖区内民主建设的热情自然减退。正因为管理、服务社区的原动力来自上级的要求而不是居民的愿望,所以居民代表会议在社区普遍未建立,更谈不上开展工作,居务公开也流于形式。
(五)固定的经费与扩大的支出保障不够
社区居委会现有经费来源渠道狭窄,主要是创建经费、租赁收入和驻辖区单位的赞助。社区居委会在所管理人员、所经手事项增多的情况下,政府职能部门却没有把“费随事转,利随权转”的要求落实到社区,居委会往往干了事得不到钱,给了钱却干不了自己的事。
二、工作人员出现困惑的原因
(一)社区工作者对社区认知度不深。
首先,是对居民自治的理解存有偏差。当前,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对象已扩大至单位人、下岗人员和流动人口,驻辖区单位也参与社区共建。居委会干部则视这些“外来”人员为管理难点,对驻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也视为畏途。其次,是对社区工作整体目标认识不清。大多数社区居委会干部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对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文体体育活动、公民基本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想得很少。三是社区居委会干部从理论上认同居委会的自治性质,但在实践中却感悟到了行政化管理的甜头,在上级交办任务过多时,他们在理性上要求回归自治状态;而当社区事务繁杂,难点热点问题增多时,在运作中又要求行政干预。
(二)驻辖区单位参与共建的氛围不浓
驻辖区单位与社区居委会联系得并不紧密,参与的主要方式还紧紧局限于经济上的援助,人力、物力资源优势没有被挖潜发挥出来。对于社区内的难点、热点问题更是难以投入精力去协助解决,对社区建设的现状与远景规划过问太少。
(三)政府与职能部门的指导性不强
在指导社区工作时,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做政府的基层组织和职能部门的“腿”,在部分工作中表现出越位现象。此外,对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指导也缺乏力度,对社区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制定得不够完善,在管理的重心上有些移位。
(四)居民自治的有效作用发挥不力
一是自主管理的组织不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这一决策、监督机构不健全,有的没有成立,有的形同虚设。二是居民自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事一议、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三是自主管理的体系不健全,管理、服务、保障队伍不齐,对象不清,情况不明。
三、对于社区居委会工作建议
(一)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首先,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其服务本领,切实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严把入口关,由“行政化”选人向“社会化”选人转变,改变当前居委会干部年龄、文
化、性别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三是疏通出口,不断完善用人制度,形成社区居委会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通道和机制。
(二)形成有效的整体合力
要把开展社区自治与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简政放权,把部分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职能授予社区居委会,要引导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设施向社区开放,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氛围。
(三)创造良好的自治环境
社区居民委员会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辖区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培育引导居民的自治意识,让居民群众对社区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创新社区服务机制
首先,是明确界定关系,上级应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针对社区居委会的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其次,是要确定社区职能,对于本应属于职能部门的事,坚决制止下转到社区的行为,需由居委会配合、协助完成的工作,应提供必要的权利和经费;三是积极发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使居民群众从发展社区服务中得到便利和实惠。四是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兴办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活力。五是利用企业闲散资源兴建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加快社区服务发展的良性机制。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问题报告
第三篇:社区居委会(范文模版)
八、社区居委会
1.社区居委会的性质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居民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宪法》明确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居民。委员会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和行政组织,它是具有一套组织系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城市居民群众在本居住地域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服务自己的共同管理好本居住地区各项事务的组织,是人民群众直接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形式。
社区居委会的性质,使它既区别于国家政权机关,也区别于其他群众组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社区居委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区别在于:在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社区居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机关的任何一种,也不是国家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社区居委会与其他群众组织的区别是:在我国,有许多从事社会活动的群众组织,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青联等,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组织,和它们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在设立、任务、服务对象、作用等方面却明显不同。社区居委会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区别是:根据宪法
规定,少数民族在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自治权,是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不同于社区居委会。
2.社区居委会的功能
与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相类似的居民自治,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但是,中国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有自己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它的功能上。概括来说,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1)协助功能
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即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因而属于政权体系外的组织。但是,由于它是国家政权所没有触及到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的自治组织,而且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核心,所以,它的早期活动就很自然地被纳入到由国家政权主导的整个政治过程中,成为国家调控社会的重要辅助组织。最早由石家庄提出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就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而形成的。居委会的协助功能主要体现在协助政府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贫困救助等工作。
(2)自治功能
从根本意义上讲,中国城市基层群众自治不是从社会直接发展起来的,而是国家政权建设和制度设计的产物。所以,这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一开始就是作为与国家政权体系有深刻内在联系的组织而存在的,其性质、组织样式和制度形态都是由国家设计和确定的,从而决定了其性质,即其所具有的协助功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居委会是自治性的组织,自治是该组织的本质属性,具体体现为居委会所具有的自治性和自治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居委会所承担的协助功能应以居委会的自治性和自治功能的发挥为基础。依据组织法,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体现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上,而这些功能的自治性是以居委会由居民选举产生、其工作由居民承担以及接受居民监督为前提的。
(3)协调功能
协调功能既是政治功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治功能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将其独立出来强调,是因为居委会的这方面
功能对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长期的计划经济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成“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社会中具有自主地位的权威性组织发展有限,于是居委会就成为基层社会最重要的权威性组织,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协调各种关系和矛盾的使命。居委会协调的主要关系有:居民与政府的关系、居民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居民之间的关系、家庭内部的关系。其中在调解民间纠纷方面,居委会中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治保功能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在居委会下设治安保卫委员会,其任务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早在1952年,由当时的政务院批准,公安部颁布了《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1980年又重新公布了这一条例。条例规定,治安保卫委员会是群众性的治安保卫组织,在基层政府和公安保卫机关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个功能使居委会成为保障社区安全的重要的组织力量。
3.社区居委会的机构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中办23号文件精神,社区居委会通常是指社区居委会及其下属各工作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它构成了完善的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社区居
委会受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委托,处理社区的日常工作。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居民群众利益,根据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和授权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社区居委会下设的各工作委员会在社区居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居民小组是社区居委会组织系统中最基础的组织,社区居委会和各工作委员会的决定,都要通过居民小组去落实。社区居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共同构成了城市群众自治组织系统,各工作委员会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机构,必须对社区居委会负责;居民小组是联系居民的最基层单位,应认真完成社区居委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反映居民的要求。
4.社区居委会的改革
居民自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居民自治管理体制,形成政社分开、居民积极参与、兼职与专职工作相结合的新局面。
目前全国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新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一是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即“决策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的重要事项,包括选举社区工作者。二是建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即执行层,社区居民委员会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所作的每一项决定。三是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即“议事层”。协商议事季员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单位代表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行使对社区事务的协商、议事职能,有权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四是组建了新的社区党组织——即“领导层”。在这个层面上,有社区党委、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民区党支部。同时,还建立了由楼、院长、单元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组织工作网络。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即基层性、群众性和自治性,决定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居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它仍然是居民自治的主要组织载体。问题是在传统的居民自治体制下,居民委员会几
乎承担了所有“非自治性”任务。党组织的地位也没有明确规定,一方面导致了党组织过多地纠缠于具体事务,另一方面党在基层社会的任务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皆由居民委员会代行;政府管理重心的下沉导致居民委员会成为事实上行政管理的末梢,政府的需要而不是居民的需求成了居民委员会的主要推动力。社区党支部核心地位的加强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建立,在体制上理清了居民委员会的职责,使得居民委员会承担的非本职工作尽快剥离出去,进而能够更为集中地关注居民自治的自身发展。
党组织建立在居委会上为居委会的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基层社会环境,从而使得居民委员会能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建设,成为真正的基层性群众自治组织。突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载体地位还体现在它的内部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上:全
国社区居委会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等各种会议制度,并建立了必要的接待制度、走访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在居民委员会的主导下设立了居民小组、志愿者队伍等组织;在运行机制上,着重于完善居委会的选举机制,在居民委员会由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转变传统的考核机制,取消一些行政性的以居委会为单位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考核主体是居民,以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居委会工作实绩的标准,体现了居民委员会产生过程中的群众性、自治性。
从功能上讲,居民自治的体制构架在加强居委会的传统功能的同时还衍生出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一、宏观规划。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关注居民的需求,对社区发展作统一规划,确定社区的长期、中期、近期发展目标和任务。
二、议事决策。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和居民会议,商讨本社区全体居民的重大事项和公益事业,并作出相关决定。
三、组织管理。由于居民委员
会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居民,事情繁杂多样,按照居委会成员的说法是“下管垃圾桶,上管大总统”。显然,这些事情若全部让居民委员会来完成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组织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活动,就日常的居民自治事务进行管理。
四、协调沟通。居民委员会对内在本社区创造了和睦宁静的社区环境,对外代表居民与政府以及物业公司等进行谈判协调,维护居民的利益。
五、监督社区。定期听取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汇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就其工作进行评议并提出工作建议。总体上说,居民委员会的功能就是服从和服务社区居民的意志和利益需求,集中精力做好居民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意志及温暖带给千家万户,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也就稳定了基层社会。
5.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i匕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责是: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教育社区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依法协助政府对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社区治安、人民调解、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物业管理、社区环境等工作进行管理;—
(3)研究商议本社区发展规划,协调处理社区内涉及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研究决定并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项,开展共驻共建,开发社区资源,管理和维护集体资产,筹措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
(4)负责对社工专干的聘用和考核。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站工作制度,明确社工专干岗位职责和竞聘上岗、考核、评议等程序;
(5)及时掌握和了解居民需求,向政府转达社情民意,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并提出建议;
(6)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务服务工作在社区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议。
6.社区居委会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居委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城市社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社区居委会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
根据《宪法》规定,广大人民拥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居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决定了除个别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社区的权利,都有参与讨论决定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通过社区居委会这一组织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社区成员和居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民主习惯,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依靠力量
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包括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基层政权部门不仅肩负着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的使命,而且需要发动群众来完成一系列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广泛联系群众的基础,具备把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群众中去的功能,能更好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优势,因此成为基层政权的依靠力量,发挥着协助政府做好与社区成员利益有关的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会福利、环境卫生、计划生育、人民调解、物业管理、社区文化体育、社区共建与协调等工作的功能,发挥着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政策,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的功能。实践证明,社区居委会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没有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城市社会管理就难以顺利进行。
(3)社区居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系,既是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区居委会在党组织的领
导下,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架起党和政府与广大居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社区居委会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法规传达给广大居民群众,又把居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及时准确地反映给人民政府,不仅使党和政府能够通过社区居委会及时地倾听到群众的呼声,同时也使居民群众能够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社区居委会在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发挥着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4)社区居委会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城市管理和建设中,社区居委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社区居委会开展的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卫生、社区服务、社区福利、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不仅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7.社区居委会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依法发展原则即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基础所提供的合法性资源,并严格遵循现有法律的规定。这既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也符合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走出传统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每一项成果才能得到最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尽管关于城市基层群众自治有了专门的法律,但是,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活,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实际运作涉及制度内外的方方面面,从这种政治生活的有效展开角度讲,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现有的法律基础还是不够的,许多问题还没有系统的法律说明和规定,最典型的就是选举问题,所以,从推进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还应该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法律与法规,有些旧的法规,也必须依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进行修订,例如《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
(2)政党主导原则
前面的理论分析已说明,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需要有效的政党主导,在中国,这个主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不论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政党主导都与政党控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政党主导,政党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通过法定的政治程序积极参与群众性的自治活动,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利益,保障群众自治的实现。有了有效的政党主导,城市基层群众自治也就有了自己政治基础。因此,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必须与社区党建紧密地结合起来,社区党建是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基层群众自治是社区党建发展重要途径和舞台。
(3)政权支持原则
虽然中国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但是,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特点以及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历史与传统,都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虽根基于社会,而且其最终发展也必须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与成熟,但是,由于它毕竟不是社会自发成长起来的,是政权体系培育的成果,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权体系的有力支持,其中包括权力结构的调整、政治体制的变革、行政体制和行政过程的改善、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有效的财政支持等。有了政权支持,城
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就有了有效的体制基础和财政基础。
(4)自治主题原则
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条原则,直接关系到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定位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从根本意义上讲,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不是政治选择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对政治要求的结果,因而,其发展的出发点
和目的与在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确立和发展城市基层群众自治更多的是一种巩固国家政权和发展人民民主的要求的话,那么今天的完善和发展城市基层群
众自治则更多是一种实现社会自主发展和发展人民民主的要求。显然,前者的出发点是国家政权巩固,而后者的出发点是社会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中,自治应是发展的主题,即一切的发展应该围绕着“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个基本主题展开。
(5)渐进发展原则
中国毕竟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社会,民主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都还不雄厚。虽然城市基层群众自治是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它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不论从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所面临的基础和条件来讲,还是从基层群众自治自身发展的现实逻辑来讲,中国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但不能冒进,而必须走稳妥渐进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会使进程减缓,但是会使整个过程走得扎扎实实。最终实现三自的目标。
8.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
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与协调的关系。《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指导居委会的工作是街道办事处的三个任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
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这也就是说,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既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不是领导与指导双重并重的关系;既不是单纯的指导关系,也不是单纯的协助关系,而是街道办事处指导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协助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的关系。街道办事处有责任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工作,社区居委会也有义务协助政府工作,并虚心接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
9.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
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上的领导,方针、政策上的领导。党的领导与居民自治都是为了充分保障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依靠居民群众办理有益于居民群众的事情,促进城市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社区居委会就必须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服从党的政治领导,把接受党的领导和发展自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自己的工作计划和重要活动及时向社区党组织汇报,让社区党组织了解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充分尊重社区党组织对居委会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各项自治活动中要充分依靠社区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充分尊重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居民的觉悟,推动自己的工作。
社区党组织要保证和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居委会得到贯彻执行;同样要保证宪法、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社区居委会的到贯彻执行。对社区居委会的重大问题要组织讨论,作出决定,要教育党员积极支持并参加居民群众的自治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这样才能实现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居委会的政治领导。
10.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小区物业管理以管物为主,是企业行为,而社区居委会以管人为主,在本居民辖区具有法定的服务、管理和指导职能。因此,小区物业管理应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工作,两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可以参加社区居委会或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把物业管理作为整体社区发展的一个方面
第四篇:关于社区居委会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居委会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针对网上对城区社区居委会收费的强烈反映,城中办事处按照市委谢书记和朱市长的批示,组成工作专班,对社区居委会的收费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汇报如 关于社区居委会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针对网上对城区社区居委会收费的强烈反映,城中办事处按照市委谢书记和朱市长的批示,组成工作专班,对社区居委会的收费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城中办事处辖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近16万。
(一)社区人员组成情况
社区进人由办事处严格把关,真正由办事处开工作关系介绍信的才是社区的正式工作人员,而社区自行聘请的人员则是社区工作者,办事处的有关政策一般是针对社区正式工作人员。现在社区人员数为:小环卫人员73人,离岗休息人员7人,在社区领工资报酬实有201人。
(二)社区的收入及来源渠道
对大多数社区而言,收入来源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1、户籍管理费;
2、门面租金;
3、办事处拨款;
4、市财政拨款;
5、自立名目的收费。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占据收入大部分的是户籍管理费和门面租金。户籍管理费也不是网上盛传的那样离谱,事实上,社区现在收取的户籍管理费由两块组成,即户口本和人头费,两项相加平均每人每年15元上下,高的20元,低的10元。这一收费项目一直存在,尤其是老居委会,以前也没有文件依据,物价部门也没核定标准,在某种意义上讲,收取户籍管理费其实也是在政府或物价部门的默许下延续至今。近期,网上发现所谓“升学转户口、结婚开证明要交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帖子,90%以上是因为当事人多年没到户籍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交户籍管理费所致,最长的近20多年,社区利用这个机会追讨,累计起来的数额比较大。2007年,市公安部门将户籍管理权限收回,社区下半年这一块收入基本没有。一是房产过户收费,每次200到400元不等,一是户口的迁移,通常是150到200元不等,这一块收入只占社区全年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大约2万元
(三)社区的开支及开支项目
社区一年正常运转的成本究竟有多大?从支出项目看,一般社区都是这几个项目:
1、社区工作人员工资;
2、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3、小环卫;
4、办公开支(含文印、水电、通讯等)及工作招待;
5、党报党刊征订;
6、为居民办实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非常低,为社区人员购买保险,切实解决他们的老有所养和就医保障问题。目前,10个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社区一年在这方面的支出有4到7万元之间(视投保人数)。而医疗保险则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得以落实,有的社区财力艰难,如古城台、月圆等根本无财力办理,每年医保投入有1至2万元。在社区支出中比重较大的还有小环卫,虽然小环卫工人都是聘请的,但工资和环卫设施是必须投入的,每年各社区在这方面开支,最低是2万,最高近7万。在办公开支中,社区同志都相当节约,一般每年都是1万上下,基本解决办公必需的用电、用水、通讯、交通以及办公耗材等。这里面并不含市直部门移交到社区工作任务完成所需的开支,如文印费、交通费及通讯费。有的部门不仅表格非常多,而且工作量又特别大,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大的检查和考核,但是在布置任务时,他们只发样表(比如市计生局、统计局、民政局),要求社区自己复印,再加上入户调查、电话联系,每个社区每年要贴2万元左右完成这些工作,社区普遍感到不堪其累。在公务招待方面,社区每年都有一些必须的接待,如同辖区单位协商工作,兄弟县市或乡镇社区前来参观,市直部门到社区督办专项工作等,一年下来,平均有2.5万元。
党报党刊的任务性征订和少数部门的摊派性征订,每年每个社区都有6至8千元支出。对于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社区还要挤出资金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如铺下水道、修路、装路灯等,年支出均在3万左右。如此算来,社区运转一年下来至少要30万元。而社区总收入不足30万,肯定会造成赤字。那么,差额从哪里来?这固然是造成社区收费不合理的原因之一,也是困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调查过程中,很多社区都表示其实不愿意收费,收费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很多社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采取变卖固定资产的下策以缓解燃眉之急,这无异于是寅吃卯粮,挖肉补疮!
二、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原因分析从表象上看,社区乱收费好像是收费养人,其实不尽然。在市政府办公室法制科的情况调查中,所列举的数据基本属实,也提供了比较好的参考意见。作为城中办事处,向来都明令禁止各社区私立名目乱收费,还曾委派街道纪工委对各社区的收费名目和标准进行了彻查,设立了举报箱,并就检查结果在大会上对顶风而为的社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限期纠正乱收费行为。客观地说,自2006年以来,各社区乱收费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产生社区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收费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社区极其有限的收入来源和运转支出的巨大剪刀差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虽然收费不能从根本解决社区的运转压力,但是只要有可能的收入渠道,社区愿意去争取。如果真有一天社区靠变卖固定资产维持生存,那么社区的严冬会森然逼近。更何况城区的土地权都收归国有,部分房屋产权由办事处收回,社区并无多余的固定资产变卖——除了门面和办公楼。
二是社区依法享有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2月26日主席令第21号公布)》(以下简称《居委会组织法》)第十七条之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而城区的10个社区中,只有5个老居委会由市财政每年拨付2万元,其他社区则没有。相对于年运转支出的30万元,2万元显得是杯水车薪。办事处财政每年用于社区的经费高达四五十万,远远高于市财政,即便这样,也不能解决社区保运转的经费压力。
三是市直部门落实“权随责移、费随事转”原则不力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市直一些部门的社会职能向社区剥离,结果是部门负担减轻了,居民办事方便了,社区任务却加重了。社区承担这些工作任务后,事实上只有责任无权力,只有办事无经费。尤其是计划生育实行属地管理后,城区所有的计划生育工作交付城中,试想,城区200多座商住楼、100多个市直单位的计生工作有多大,而压力都分散到社区,计生部门则由“运动员”摇身一变为“裁判员”。频繁的报表、频繁的检查、频繁的考核让所有社区都感到一年中一大半时间都在忙计生工作,但是经费却没有匹配到位。类似的还有民政低保和优抚工作、统计工作等,不仅牵扯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更加重了社区的经济负担。
四是职能主管部门及物价部门管理“缺位”也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不可忽视的原因。对于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应该说很早就存在,为什么能延续至今,作为社区居委会职能主管部门——民政局在业务管理上差强人意,真正联系社区也仅仅限于低保和优抚,对如何发挥职能主管部门的应有作用显然不够。而物价部门对社区不规范、不合理的收费应该比较清楚,一直以来既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更没有实行有力的引导和规范。这种“爹不管、娘不疼”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区不规范、不合理收费的风气。当然,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市直部门本该自行收取的费用(像工商部门的门面税金、水利部门的防汛费、计划生育上环节育费等)而委托社区代收,造成了居民的误解。也不排除极个别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乱收费、高收费的个人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等等。
三、意见和建议
要从根本上杜绝社区乱收费,我们认为要从体制上入手,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社区的管理。鉴于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供市领导决策参考。一是合理规划社区设置,理顺城区户籍管理。
目前,城区10社区的规模普遍过大,辖区户数2000至6000户不等,社区工作人员平均12人。依照《居委会组织法》第六条“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和第七条“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加之现在社区户籍管理比较庞杂,城区10个社区工作压力很重。从这方面看,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多的原因,而是社区范围划分过大的原因。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重新划分社区设置,同时理顺城区户籍管理,严格按《居委会组织法》划定户数,配备工作人员。
二是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保障社区正常运转。
《居委会组织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费由政府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目前城区10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基本得到解决工作人员的工资则一直是社区自收自支。建议政府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并按2万/年/社区拨付办公经费,两项相加,每年每个社区约需18万。这样,从源头上杜绝了社区乱收费的可能,社区运转和生存的压力也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是实行社会职能准入,严格“两随”工作机制。
市直部门一些社会职能向社区剥离是大势所趋,但也不是毫无章法。《居委会组织法》第二十条规定,“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应该说,有些市直部门在没有知会市政府和城中办事处将一些工作职能移交到社区是不合法的。同时,应办发[2006]42号文件明确规定“市直机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服务社区的职责,制定完善工作措施,并向社区落实工作经费”,还详细界定了11个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社会职能,并明文规定“市直相关部门要将移交社区的工作按‘费随事转’的要求,向社区划拨适当的办事经费”。因此,社会职能进社区,应由市政府严格把关,须征得城中办事处和社区的许可,实行准入制。职能进社区的市直部门要严格落实“权随责移,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对社区交付职责的同时也要授予相应权力,交办任务的同时也要拨付相应经费,不能“责”“权”脱节、“事”“费”相克。四是完善共驻共建机制,建立社区财力支撑体系。
社区居委会毕竟是居民自治组织,本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政府的财政预算只是保基本运转,而对居民管理、教育、服务的成本还需要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共同负担。几年来,城区10个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一直做得较好,尤其是今年推行社区党建轮值主席制以来,共驻共建的力度更大了,工作更规范了,效果更好了。对建立社区财力支撑体系,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社会资助、项目服务等,通过发动社区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筹集公益性服务经费。对一些突击性、全局性的工作,比如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廉政文化进社区等,除按照“权随责移,费随事转”原则外,可以和相关职能部门实行签约服务,采取经费包干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让社区由以前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既增强了工作效果,也让社区“以钱养事”,略有盈余。五是划定收费项目、标准,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
当收费不是目的的时候,就成为联系群众的一种途径,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社区的众多服务项目中,可以核定若干项目和收费标准,由政府和物价部门专门发文明确。为居民提供某些项目的低偿服务,可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更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当然,由社区不规范、不合理收费可以窥见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中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上级部门也要理解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市政府出台一些便民利民政策之际,初衷固然好,但实际执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建议采取社区听证会制度,充分听取社区意见,确保政策能切合实际,操作性强。比如公安部门推行户籍管理新举措,就可以听听社区的意见,因为社区是直接跟居民打交道,各种情况更熟悉,更清楚户籍从社区割裂后,很多管理工作会脱节。等等。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共的同关注、共同参与,这样,当我们卸下“单位人”的角色时,我们就会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愉快地享受“社区人”的乐趣。
第五篇:社区居委会党建工作总结与社区居委会年终工作总结
社区居委会党建工作总结范文与社区居委会年终工作总
结范文合集
社区居委会党建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居委会党建工作总结
___镇是___县县委、县政府驻地,是___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城区人口3.72万人,全镇基层党支部30个,其中居委会支部11个,社区居委会党员259名。
一、社区党建“综合示范区”工程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文明详和的新型社区,着力加强社区居委会的党建工作。大力发挥居委会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了党组织建设,根据市、县社区党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镇党委采取有力措施,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了以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机制,(一)、构建社区居委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格局
镇党委根据___镇的实际情况,首先制定并下发了《___镇居委会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在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镇党委有意识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政策水平高、会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配备到了社区居委会及党支部工作岗位上。同时,把全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撤消支部的党员就近编入了居委会党支部,XX年底,镇党委按照便于党员活动的要求,重新组建了11个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并发展扩大了党员队伍。
现在,11个社区居委会平均学历为高中,平均年龄为35岁,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在工作中始终把以“架一居桥梁,活一居文化,保一居平安,变一居面貌”为己任,大力实施民心工程,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取信于民,做到了凝聚人心,发挥了核心领导的作用。
其次,建立健全了由驻居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组成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构。镇党委协调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了居委会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运行方式上,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以目标管理为出发点。一是围绕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以及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项目,充分调动居委会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的积极性;二是围绕管理和服务的主题,团结组织辖区内单位和支部党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三是建立青年志愿者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二)、加强社区居委会党员的教育管理
各社区居委会的党员中,年龄结构较大,对培训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镇党委结合“双学培训”、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等知识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开展,利用基层党校对50岁以下的社区居委会党员干部、居民党员进行了轮训,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对自己在社区居委会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镇党委、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团结居民群众认真开展社区居委会的建设和管理,极大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大力发展便民服务业。
(三)、稳定居委会工作队伍
今年,是我社区开展成立计划生育协会QC小组关键的一年,我计生工作在城区党委、政府、计生局、**街道办事处计生协会的具体指导下,按照社区的发展趋势的计生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今年初我社区开始按管辖区24个单位的计生工作,要求辖区单位将每月计生变动情况报社区并录入计算机,计生专干核查汇总后再上报街道办。社区计生专干还定期到辖区单位核查指导工作,逐步改变了辖区单位过去由街道计生办直接管理而面太广致使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经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充分的发挥计生协会网络优势,在群众中积极开展生产、生育、生活方面的服务,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我们努力实现计划生育“三好一满意”的同时,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的整体水平,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还多次接待**市计生委和桂林市计生委主要领导的来访,使五一中路社区计生工作跨入市级先进行列。
九、社区服务优质、生活便利
我居委会以社区资源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形成了社区共建的整体合力。由于社区居委会人员经济有限,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时有些力不从心,而附近的区二建四分公司、车管所、五一小学、市二医院、广西赖氨酸厂、五一派出所、西南贸易学校在人才、知识和人力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居委会和社区单位携手共建,共享社区资源,使居委会有了一支庞大的知识丰富、朝气蓬勃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一年来,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服务。
1、针对五一中路社区管辖的区域,成立了社区治安巡防队。
2、针对社区居民居住情况复杂,居民防火意识不强,火灾隐患 大的问题,成立了由50人组成的社区义务消防队,购买了消防器材,对消防队员进行训练,对居民进行防火意识教育,整治火灾隐患。
3、成立社区包户服务队,对困难户、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经常上门探望,给予照顾并帮助解决困难。
4、建立残疾人家庭护理网络,由党支部、居委会干部、五一小学校师生和残疾人家庭成员组成人家庭护理组,引导残疾人正确对待人生,帮助残疾人治疗、锻炼康复,为残疾人和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5、共同进行社区绿化美化,改善居住环境。
十、努力创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社区
我社区设施建设布局合理,环卫、服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区功能健全、社区环境整洁优美。如:为使五一中路5号住宅区居民安装一户一水表,为了解决居民邻里过去为每月水费计算、交费不清扯皮、吵架甚至打架的现象,我社区居委会积极找到市自来水公司为五一中路5号小区居民安装一户一水表,根据居民的建议,做了大量的工作,拆除了小区内部分违章建筑及危房,现已为居民安装好一户一水表共500户,居民以一个安全、整洁的环境,消除了社会部分不稳定因素。为社区居民清理化粪池,五一中路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久,许多生活设施损坏,建筑不合理,造成了化粪池下水道经常堵塞,居委会为社区居民着想,积极联络,协助专业人员为居民清理化粪池共53次。
由于五一中社区地处偏僻地带,远离市区,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与广西区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了五一中路社区图书阅览室,通过建设的健身室、文体娱乐场所,安置**市棉纺帜厂下岗工人梁伟宁做为文体娱乐场所的管理员,全天候对外开放。我们经常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寓理于情,寓理于乐,寓教于美,在潜默化中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居民当中崇尚科学之风。为了使社区居民区内实现现代科技信息网络,我居委会与广西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达成了合作意向,在丽江村小区、五一中路5号住宅区内安装宽带网,丰富了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我社区居委会在全年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居委会会继续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搞好社区经济创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把五一中路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