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1、大庆精神(DAQING SPIRIT)是中华民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2、铁人精神(IRON MAN SPIRIT)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价格化浓缩。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相关名词解释
1、大庆油田发展史上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1960年~1963年); 第二个时期是大庆油田全面开发建设时期(1964年~1975年); 第三个时期是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定时期(1975年至今)。
2、发现大庆油田的基本标志: 松基3井出油
3、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4、大庆精神内涵: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5、大庆精神的时代意义:大庆精神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作用,证明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宝贵财富。大庆精神仍然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6、三基工作内容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
7、会战时期讲的“三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8、艰苦创业的传家宝: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硬骨头精神。
9、大庆石油会战中的“五面红旗”:王进喜 马德仁 段兴枝 薛国邦 朱洪昌
10、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带头人:薛桂芳
11、“三老四严”:“三老”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四严”即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12、“四个一样”: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13、“四个不一样”: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
14、“三要十不”:“三要”:一要甩掉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二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三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十不”: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讲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前线后方。
15、“六股劲” 有干劲、闯劲、钻劲、巧劲、细劲、好劲。
16、三个面向 :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17、五到现场 :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
18、领导干部约法三章 :坚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不搞特殊化;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不能当官做老爷;坚持“三老四严”的作风,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永不骄傲,永不说假话。
19、大庆领导决策过程中的“六靠”: 一靠中央精神,二靠群众指挥,三靠专家论证,四靠基础工作,五靠现代化手段,六靠班子集体。
20、两分法前进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1、两高、两发展 :高度自动化、高度机械化;发展新工艺、发展新技术。
22、“四不一为”: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会战。
23、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责任心岗位专责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质量负责制、设备维修保养制、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班组经济核算制。
24、“四个大干”: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
25、“四勤四看”: 四勤:勤观察、勤摸底、勤谈心、勤开调查会。
26、四看:工作看干劲,走路看精神,吃饭看饭量,睡觉看翻身。
27、三条要求 五个原则 :项项工程质量全优,事事做到规格化,人人出手过得硬;有利于质量全优,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增产节约,有利于文明生产和施工。
28、“四个公开”:思想公开、缺点公开、工作公开、生活公开。
29、大庆会战时期的“两论”: 矛盾论、实践论
30、大庆优良传统:台台设备完好,人人出手过硬,项项工程全优,事事做到规格化。
31、铁人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老黄牛精神。
32、铁人十条豪言壮语: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当了干部,还是个钻工;
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石油工人觉悟高,迎着困难往前跑,多快好省建油田,甩掉石油落后帽;
干着社会主义,想着共产主义。
第二篇:大庆铁人精神
1、大庆精神(DAQING SPIRIT)是中华民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2、铁人精神(IRON MAN SPIRIT)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价格化浓缩。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强大文化力
作为我国最大的战略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备受世人瞩目。为此,大庆油田提出了确保“原油硬稳定、天然气快发展”,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围绕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两大主旋律,大庆石油管理局更掀起了继承、发扬、创新和
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新高潮,不断赋予其更科学的发展内涵,更具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为企业发展培育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它创造出了大庆油田一次创业的辉煌,也必将在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伟大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再铸大庆油田辉煌。
文化力的内涵及其作用
文化力,顾名思义,是由文化产生的力量。由于文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总和,因此,“文化力”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在内的种种精神力量,还包括社会文化网络以及传统文化的力量。具体到一个企业,“文化力”就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在一个企业里,文化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凝聚力。它使员工产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与信仰,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做事效果,这种力量最终会成为全员恪守的企业内部伦理,促使企业驶进管理的“快车道”。二是形象力。文化力能够不断提高企业及其员
工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其从整个社会及消费者的利益考虑、处理问题,从而赢得各相关利益体的尊重与信赖,企业的信誉度、美誉度及市场亲和力会与日俱增,见到成效。三是竞争力。优秀的文化培育优秀的员工,优秀的员工造就优秀的企业。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必然会产生与时代共同前进的企业行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由于根植于企业自生和特有的文化,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和复制,这种竞争力就愈发强大。四是延续力。有了延续力,企业的生命力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弹性。高增长时企业一路高歌,处于发展转型期也可以顺利过渡。
观察成功企业的典型,我们会发现,这些企业屡战屡胜,所凭藉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经济实力,更是隐含在商品力和销售力后面的文化力。负债1.3亿多元,被人们认为回天无力的洗衣机专业生产企业———青岛红星电器有限公司,划归海尔集团后,人员未变,设备未改,甚至不曾注入新的资金,三个月后就扭亏为盈。海尔用的是吃“休克鱼”的方法,即注入管理文化使它活起来。多年来,海尔集团用这种方法兼并了数家亏损企业,并使其全部扭亏为盈,盘活资产近15
亿元。海尔人说张瑞敏平时主要只做两件事:一是组织工作,二是企业文化,海尔实施的企业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这说明,文化力强大的内在驱动已明显地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出来,市场的最终较量,将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
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必须充分认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文化力
当前,企业文化已经被定位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挖掘和打造强大的文化力,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新追求。就大庆石油管理局而言,在全力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实施集团化、专业化运作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将管理创新与文化创新紧密结合,通过文化力的培育,缓冲可能由管理创新带来的不适应,进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
“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是中央领导对大庆油田的殷切希望,这句话也昭示了:大庆精神是油田最大的竞争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庆精神之所以是最大的竞争力,首先因为它是文化力。由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和胸
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构成的大庆精神,是油田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和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是大庆油田企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特殊的、异常坚韧的文化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和大庆企业特色。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国际敌对势力妄图用石油卡住我们的脖子,三年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物质条件极端困难。大庆油田,荒野一片,滴水成冰,职工们吃的是苞米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一方面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人预言,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开采出这个大油田。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会战职工,经过三年半艰苦卓绝的夺油大战,一举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时代,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全面发展。大庆油田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源在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迸发的巨大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最终形成了大庆持续高产、稳产的生产力。石油大会战中,几万名职工为了甩掉石油落后帽子,团结一心、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论职务高低、不
分分内分外,与各种各样的困难斗,体现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巨大的凝聚力。为了打井,职工们硬是把设备人拉肩扛到井场,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为了快出油、多出油,他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啃几口冻窝头,困了躺在钻杆下睡一觉,仅1205钻井队在1971年完成的钻井进尺数远远超过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显示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强大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为了多快好省地把原油外运出去,技术员蔡升在隆冬腊月乘坐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油槽车万里测温,找到了油温变化规律,设计出科学的原油外运的起始温度;为了保持大庆油田高产、稳产,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以敢为天下先、敢笑天下第一流的精神和气概,解决了提高油田产量的技术关键。大庆人求实、创新和奉献精神,创造出了大庆油田的辉煌业绩,使大庆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铁人王进喜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代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展现出了强大的形象力。近50年来,大庆职工充分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证了油田连续20多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累计向国家和地方财政上缴各种税费2214亿元,是国家给油田总投资的44倍;累计为国家出口原油3.44亿吨,创汇482亿美元。在创造巨大物
质财富的同时,大庆精神也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成为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动力,这又是多么强大的延续力啊。
由此可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强大的文化力,正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大庆油田一次创业的辉煌。
有人断言:今后的发展中,文化力将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大庆石油管理局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再铸辉煌的力量源泉,是具有战略远见的。
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必须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大庆油田重组分立以来,全局干部职工在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团结一致、脚踏实地、共谋发展,克服了主营业务不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各种矛盾凸现等不利因素,历经风雨见彩虹,实现了和谐与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局党委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形势,坚持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有着直接关系。从“四个敢于”、“五项要求”、“六种素质”到“十字”方针等等,都是对大庆精
神、铁人精神的继承与创新,起到了凝心聚力、同频共振、致力发展的作用,为管理局顺利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组6年来,全局干部职工面对现实,转变观念,负重前行,充分发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推动了企业发展。如今,企业挣钱了,日子好过了,不少人由此产生了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艰苦奋斗精神、工作推进能力、严细认真态度都有所减弱,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警惕。因此,如何创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文化力,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是油田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要实现大庆石油管理局的文化创新,就要从深入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新内涵入手,持续不断地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譬如:“爱国”以兴企为本,“创业”以创新为魂,“求实”以诚信为先,“奉献”以共赢为根,将大庆精神由“爱国、创业、求实、奉献”8个字变成一个系统化的充满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体系。当务之急,还必须结合大庆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新环境来重新阐述“三老四严”,因为“三老四严”是大庆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点。
在继承中创新,不仅符合文化力的成长规律,更符合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历史进程与现实需求。“三老四严”虽然不过时,但需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特色。
要结合科技创新、勇闯市场、服务客户、组织生产、岗位操作等经营管理实践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积极探索以“三老四严”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管理模式,引导干部职工用“三老”树人,靠“四严”立业,遵循“用大庆精神保证质量,以„三老四严‟取信用户”的质量方针,践行“坚持„三老四严‟,做到五项要求”的职工基本行为规范,打造以诚信为特征的经营管理文化。要大力宣传“三老四严”是一种诚信文化,从这方面来重新挖掘“三老四严”的内涵。在企业中倡导“三老四严”,就要求干部具有世界眼光,进行战略思考,善于驾驭、勇于负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对职工群众动真情、讲实话、办实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在职工中倡导“三老
四严”,就要求职工群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想实事,干实活,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在市场中倡导“三老四严”,就要做到市场与效益并重,优质服务、诚信经营、合作共赢,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还要坚持挖掘素材、培养典型的传统,因为素材和典型是支撑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也是提炼和升华文化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构建和谐企业需要以诚信为基础。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是时代的要求。“三老四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赋予其时代特色,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竞争的法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我们坚信,立足企业发展实际,结合职工思想实际进行创新与实践,曾经提高创业觉悟、规范创业行为、铸就创业辉煌的“三老四严”,一定会以其新内涵、新境界引导新时期的铁人队伍显示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波澜壮阔的确保“原油硬稳定、天然气快发展”和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伟大实践,迫切要求不断创新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深入挖掘并赋予其更科学的时代发展内涵。大庆油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要实现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宏伟蓝图,就
必须时刻坚持和实践“三老四严”,把“三老四严”变成发展的文化,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做出大庆油田的新贡献,实现大庆油田的新发展,铸就大庆油田的新辉煌!
第三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端水打井》教学设计
《端水打井》教学设计
1、师: 大庆概况掠影。
1、大庆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2、大庆原油产量全国第一,累计生产原油21亿吨。
3、大庆油田上缴利税全国第一,共为国家上缴利税并承担原油差价2万亿元。
4、大庆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突破50%。
5、大庆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湿地。
6、大庆拥有中国第一的原油产量。
7、大庆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企业自备电厂。
听了以上的信息,同学们此时作何感想?(骄傲 自豪、幸福)
是啊,今天的大庆如此的美丽富饶,但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石油会战,艰苦创业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小故事《端水打井》
板书:端水打井
齐读课题,再指名读。
2、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谁端水打井? 端水打井要干什么? 为什么要端水打井? 端水打井成功了吗?
3、看录像片 《端水打井》
4、(大屏幕)我们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谁带领工人端水打井? 打井干什么?
为什么要端水打井?等到有水的时候在打井不行吗?
因为没有水,当初会战期间,没有水管线,人们吃饭、洗碗用水都很困难,别说是搅拌泥浆了。过一个段时间接上水管线,或者等来水灌车在打井不也行吗?
(不能等,因为王进喜着急,一心想打出油井,为国家分忧,脱去贫油的帽子,源于他在北京开会时看见的汽车没有汽油背个大燃气包时哭了、、、中国没有石油要进口非常的落后。所以他当初作为石油工人,就有了梦想为祖国献石油,板书献石油,这就是他的梦想,也是当时的中国梦(板书)。早一天开采出油,国家就早一天应用,他在抢时间,时间像金子一样,但时间比金子更宝贵,用我们学过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形容他急切开采石油的心情,所以不能等,一刻也等不了。没有水打井,就想办法,端水打井,这也印证了他的“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指名同学说出这句话,板书,这就是铁人精神。你还知道,在他们打这口井时,没有条件,而是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故事吗?“人拉肩扛运钻机”“带伤勇跳泥浆池”(同学们自由讲了解到的铁人故事引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
5、同学们知道的故事还真不少呢!我们再仔细的看短片,王进喜带着工人们在什么条件下端水,都用什么工具?
有拿水盆端,有用桶拎,还有用帽盔端、、、、想象一下,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天气正是春寒料峭,就像上周,我们出去上间操,什么感觉?想象一下,他们手冻坏了,他们腿跑酸了,他们水撒了一身冻冰了、、、有没有人放弃?为什么?(大家都着急,心往一块想,快点打出石油来,快点为国家做贡献,)这就是他们的梦想,就是他们的中国梦。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就是铁人精神(板书)。他们就这样坚持了一天一夜,共端水50吨。
6、看录像: 1960年4月14日清晨,王进喜快步登上钻台,握住刹把,推上离合器,随着钻杆的飞旋,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第一口井—萨55开钻了!钻这口井只用了5天零4个小时,创造了当时钻井进尺的的最高纪录,质量达到了全优。为石油会战强的了时间。(图片)
7、故事讲到这里,同学们你们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很激动,很兴奋
1、你真伟大。
2、王进喜你真能干,我要向你学习。
3、王进喜你不愧是铁人,我们为您感到骄傲!
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8、当时有人把“端水打井“这一幕写成诗歌,用你的朗读把你现在的心情读出来。(大屏幕)(多种方式读,体会工人们迎难而上的豪情,抒发对老一辈石油人的敬佩之情。)自由读—— 指名读——赛读——开火车读
铁人王进喜带着他的队友们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他们的梦想,同时也实现了当时的 中国梦!
9、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你,遇到过困难吗,是怎么做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没有?请你谈一谈? 自由发言。(重点分析)在点评过程中提到铁人精神,遇到问题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这就具备了铁人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克服困难。这就是新时期的小铁人!未来的小铁人、、、、预设:1)、在商场,我与妈妈走失,找到售货员阿姨借电话联系妈妈。2)、写作文时,我有不会的字,我会查字典。3)、做作业时,有不会的题,我先画上,第二天去问老师。4)、学骑自行车摔倒过,受了伤,但是坚持下来了,我就学会了。
总结:
从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看到了一个个小铁人,更感到了铁人精神就在身边。让我们把铁人的故事讲下去,把铁人的精神传下去,最后让我们大声诵读铁人留下的语录来结束这节课。
板书:端水打井——献石油——中国梦
一公分见精神
1.通过观看动画故事,体会金世英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
神。
2.培养学生养成“严”字当头,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体会金世英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培养学生养成“严”字当头,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三维动画。
一、设计悬念,导入。
1.问一问学生1公分有多大? 2.讲小故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和“蝴蝶效应”
二、介绍金世英。
1963年6月14日凌晨,射孔中队值夜班的共青团员、助理技术员金世英接到大队转来的一份射孔测井图。经过认真查对,发现上面标的井口四通高度是43公分,比惯常的四通高度少了1公分。这时他想:“射孔虽然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但那是在地下真正无法防止的情况下才允许的。而这1 公分可能的误差是在地面上,不能马虎,一定要搞清楚。”
金世英不顾工作了一天,又值一天夜班的疲劳,立即到大队高度室去查对井号和射孔时间。这时才得知作业队已经上井,这口井当天就要射孔。他心里更着急,赶紧又跑到地质室叫醒地质员,翻出射孔设计书和汇报记录本,查出测这口井是测井七队。但这个队了解情况的人也到井上去了。
跑完这几个单位,已经是清晨8点钟了。一天一夜没合眼的金世英肚子饿得咕咕叫。怎么办?他想,一定要负责到底,不能让差错从自己手里放过。他立刻带上图纸和卷尺,徒步赶到井场。这时射孔工作已经就绪。他说明了情况,立即在其他同志帮助下,对井口四通进行实地测量。实测结果是44公分。
就这样,金世英先后跑了6个单位,询问了9个人,往返奔波了40多公里,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终于消灭了这1公分射孔孔深深度的差错。
三、观看三维动画。
四、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五、请学生思考问题:
当金世英发现了射孔测井图上标示的井口四通高度少了1公分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六、拓展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自己是否有马虎凑合的毛病?
第四篇:大庆精神内涵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大庆精神内涵: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大庆精神的时代意义:
大庆精神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作用,证明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宝贵财富。大庆精神仍然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三基工作内容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
会战时期讲的“三股气”:
“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艰苦创业的传家宝:
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硬骨头精神。
大庆石油会战中的“五面红旗”:
王进喜 马德仁 段兴枝 薛国邦 朱洪昌
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带头人:薛桂芳
“三老四严”:
“三老”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即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三老四严”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62年,到1963年就形成了完整的表述。这一好作风,来自实践,是在大庆领导的反复倡导和精心培养下,通过实际工作的磨练,逐渐在职工队伍中形成的。搞石油工业,地下作业多、隐蔽工程多、间接获取资料多;同时,大会战是几万人,150多个工种,分散在上千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班组作战,单兵顶岗,昼夜施工,四季不断,又要协同配合,必须有高度的集中统一对各方面的严格要求。当时会战队伍来自四面八方,虽然有革命干劲,但也带来了一些旧习惯和坏毛病,不适应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因此,会战一开始,大庆领导就提出培养革命作风,强调严格要求,首先从领导严起。在平时的工作中,事事讲作风,时时讲作风,处处讲作风,人人讲作风。凡是好作风,就大力表扬和提倡,对常见的、大量的、具体的低标准、老毛病,如“一粗、二松、三不狠”,“马虎、凑合、不在乎”,则反复进行批评教育,加以纠正。经过大庆会战时期的培养和实际工作中的磨练,使“三老四严”在几万人的职工队伍中形成的风气。这一作风是大庆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它增强了队伍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生产中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严肃性,起到了单靠领导工作和生产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起到的作用。对于这一作风,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极大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没有„三老四严‟的作风,没有从难从严的要求,没有严格训练,也不能达到目的。”)
“四个一样”:
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四个不一样”:
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
“三要十不”:
“三要”:一要甩掉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二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三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十不”: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讲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前线后方。
“六股劲”
有干劲、闯劲、钻劲、巧劲、细劲、好劲。
三个面向
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五到现场
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
领导干部约法三章
坚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不搞特殊化;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不能当官做老爷;坚持“三老四严”的作风,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永不骄傲,永不说假话。
大庆领导决策过程中的“六靠”
一靠中央精神,二靠群众指挥,三靠专家论证,四靠基础工作,五靠现代化手段,六靠班子集体。
两分法前进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两高、两发展
高度自动化、高度机械化;发展新工艺、发展新技术。
“四不一为”:
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会战。
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责任心
岗位专责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质量负责制、设备维修保养制、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班组经济核算制。
“四个大干”:
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
“四勤四看”:
四勤:勤观察、勤摸底、勤谈心、勤开调查会。四看:工作看干劲,走路看精神,吃饭看饭量,睡觉看翻身。
三条要求 五个原则
项项工程质量全优,事事做到规格化,人人出手过得硬;有利于质量全优,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增产节约,有利于文明生产和施工。
“四个公开”:
思想公开、缺点公开、工作公开、生活公开。
大庆会战时期的“两论”
矛盾论、实践论
大庆优良传统:
台台设备完好,人人出手过硬,项项工程全优,事事做到规格化。
铁人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老黄牛精神。
铁人十条豪言壮语: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当了干部,还是个钻工;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石油工人觉悟高,迎着困难往前跑,多快好省建油田,甩掉石油落后帽;干着社会主义,想着共产主义。
(一)王进喜从1959年开始,10次见过毛主席,可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只有一张。
1969年4月,王进喜作为大庆人的代表到北京参加党的“九大”。大会选举时,主席团成员王进喜投完票返回自己的座位时,从毛主席身边经过,周总理起身向毛主席介绍说:“主席,这是大庆的铁人王进喜。”毛主席很高兴,站起来伸出手笑着说:“王进喜,我知道是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忙伸出自己的双手握住毛主席的大手。“这10年一握”,让王进喜想起1964年那次毛主席接见。那年年底,王进喜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12月26日,毛主席过71岁生日,举行便宴,王进喜、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4位劳模应邀出席。人们坐定以后,毛主席说:“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
当谈到大庆时,毛主席说:“石油工人们一起奋斗搞出一个大庆来,很不错吗!石油工人干得很凶,打得好。要工业学大庆。”毛主席不断地给4位劳模夹菜,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不要翘尾巴。”
这顿饭,王进喜没喝酒,吃得也很少。就是坐那看毛主席,听毛主席讲话,牢牢地记住了那句“不要翘尾巴”的嘱咐。
(二)带领贝乌5队在山沟里打井的王进喜,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月进尺突破千米,超过了玉门最好的井队。一向不服输的他立即找到大队领导,要求上白杨河。大队领导不同意,他就找玉门局局长焦力人。焦力人和其他领导商量后同意贝乌5队去白杨河,参加大会战。
到白杨河以后,王进喜组织全队讨论,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目标。后来为迎接石油部克拉玛依现场会,又改为“月上五千,钻透祁连山,快马加鞭进军吐鲁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进喜住到了井上,一天24小时“全天滚”地领着打井。局长焦力人到井场检查工作,发现王进喜疲倦地躺在排好的钻杆上睡着了,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王进喜不仅带头大干苦干,还打破常规,通过采取优化钻井参数、开双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于1958年9月,创造了月钻井进尺5009.47米的纪录,双倍地实现了“钻透祁连山”的奋斗目标。
10月,王进喜作为贝乌5队代表,到新疆参加了石油部召开的克拉玛依现场会,受到了表彰。余秋里说:“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
(三)1959年10月,王进喜同“群英会”几位代表去看天安门,然后参观故宫。从故宫神武门出来准备去逛王府井。当他们从五四大街到沙滩时,王进喜看到一些汽车上背着沉重的大包袱,就问身边的同志:“汽车背的是啥家伙?”那位同志告诉他,首都汽油不够用,很多汽车都改烧煤气,所以不得不背上“煤气包”。王进喜听后沉默了。
他心想,我们是搞石油的,连党中央、毛主席居住的地方都没有油用了,还有什么脸当先进。一阵难过,他蹲在路边哭了起来。
一个钢铁男儿,听见首都没油泪洒北京沙滩,这是中国工人阶级高度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猛醒。
这个“煤气包”成为王进喜后半生为油而战的思想动力源。
(四)正当铁人为国家缺油而难过发愁时,东北大地响起一声春雷,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石油部决定按照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组织大庆石油大会战。
在石油部直接领导下,仅两个月,相继有4万人聚集荒原,全国支援会战的物资也陆续运到大庆。会战工委决定1960年4月29日在萨尔图召开庆“五一”万人大会,宣布大会战正式开始。
4月29日清晨,1205钻井队工人们早早起来放架子,做搬家准备。不巧的是由于钻杆滚堆把王进喜的右腿砸伤,他当场就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发现有的工人正在哭,他镇定地说:“我又不是泥捏的,砸一下就散了,不要哭。”他决定,对自己的腿伤,全队要保密,特别是对上级封锁消息。
在锣鼓喧天的万人大会上,王进喜披红戴花、骑大马,绕场一周,会战工委大张旗鼓树铁人,号召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
在会上,王进喜以顽强的毅力忍着腿疼,豆大汗珠直往下流,但仍镇定自若。有位领导问他为什么流汗,他说:“开大会紧张。”在听领导报告时,他想,看来油井打好打坏已不是一个人、一个队的事情了,以后自己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整个会战。原来以为无非是多流点汗,少睡点觉,现在看来要像过去打仗一样,要豁出去身家性命来干。因此,在他发言时,面对万人郑重宣誓:“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铿锵的誓言,成为铁人后半生的思想动力,也成为会战职工的精神力量。
(五)大会战用“两论”起家,靠“五面红旗”带头,形势迅猛发展,“五一”会战打响,“六一”首车原油外运,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到年底生产原油97万吨,有力地支援了祖国建设。只经过三年半的时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面貌
“南三精神”诞生于南三油库接卸俄油改造工程。该工程于2005年3月1日破土动工,是中俄两国能源战略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是关系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和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工程。建设集团安装公司承建了这项工程主体部分油系统、污水系统、卸车系统、消防系统及相关配套系统的施工任务。为拿下这个油田产能建设史上少有的硬骨头工程,以力建中国石油精品的豪情,克服重重困难,接连攻克超低温破冻土施工、负温二级井点降水、大量混凝土桩浇注等7道难关,创出了在零下20多度低温条件下连续施工,4天开挖冻土2万立方米、12天完成4座4000立方米零位罐的焊接等油田基建施工史上的8项新水平,在有效工期仅为83天的时间里,完成了正常状态下8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量,创出了大庆油田基建施工史上新的奇迹,以实际行动为百年油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且形成了“为国争光,精诚合作,攻坚克难,不辱使命”的“南三精神”。2005年6月15日,首车4200吨俄罗斯原油专列缓缓驶进大庆油田南三油库,标志着大庆油田由“生产经营型向生产贸易型”企业的重大转变。
齐家精神
起源于采油九厂采油二矿齐家综合采油队。这个队1988年组建,建队以来,该队一直坚持和发扬60年代油田会战的光荣传统,不断光大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造就了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锤炼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1996年上半年当时任局党委常务副书记的张树平同志到齐家采油队调研工作时,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军营般的作风、学校般的生活、家庭般的温暖、铁人般的工作”。齐家精神集中反映了大庆艰苦奋斗、“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好作风,反映了大庆坚持抓“三基”工作的好传统。随着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根据齐家北油田产能建设规模,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和井站分布情况,打破传统的基层队和班组建制,成立了齐家综合采油工区,工区干部8人,组建6个管理单元,其中,采油单元3个,集输单元1个,资料单元1个,后勤保障单元1个。为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单元、每名员工的积极性,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建立高效的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即日常工作团队化机制、内部管理自主化机制、生产维修市场化机制、管理规模动态化机制。实施后,内部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员工的个人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采油工人均管井数由常规的7口增加到15口,平均单井综合用人仅有0.18,创出全作业区(0.59)单井综合用人最低水平。
自觉从严 好字当头
大庆油田基建系统的优良传统。会战时期,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建设集团油建十一中队员工做到人人出手过得硬,项项工程创全优。他们坚持样板起步、规范施工,从基础施工开始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顶风冒雪,坚决做到工期不变,质量标准不降,逐步形成了“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优良传统,并涌现出原全国人大委员、“最讲认真的人”周占鳌,“自觉从严的好干部”涂文如等先进典型。1965年,大庆会战工委发出了“向十一中队学习”的号召。几十年来,虽然外部环境和队伍构成变了,该队始终把“自觉从严、好字当头”作为队魂,把“自觉从严,好字当头”传统精神与为油田的发展提供高品质高质量服务有机结合,推行了以“施工前严格标准,施工中把握标尺,施工后树立标杆”为核心的“三标”服务模式,打造出了以南三油库接卸俄油工程、齐家北油田新增产能项目等为代表的大一批精品工程,为油田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要一个过得硬 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
大庆人严细认真的具体体现。会战初期,油建公司十一中队举行了一次“技术大比武”,管工李天路一心想要拿第一,到达比武现场后,他才发现忘记带最重要的测量工具——拐尺,情急之下,拿起一根焊条围成90度当做拐尺使用。时任十一中队队长李德武发现后,随手折了一根草棍儿,递给李天路说:“你既然能够拿焊条当尺子,是不是草棍儿也可以对付啊?”在第二天的班前会上,他当着全班组员工的面对李天路进行了批评教育,李天路在检讨时说:“过去的比赛名次再高,拿出去也不是响当当,宁可要一个过得硬,也不能要九十九个过得去。”从此,“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成为十一中队员工的行为准则。在新时期,油建十一中队坚持永远做油田精品工程的理念,本着对油田负责一辈子的思想,制定了队伍“五严五为”新标准,实施了工程质量“三标”管理法,施工中严格杜绝“一粗、二松、三不狠”和“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老毛病和坏习惯,靠着“管理精雕细刻、技术精益求精、操作精工细作、经营精打细算、队伍精明强干”的严细作风,保证了建设的每一项工程质量全优。2007年,十一中队被大庆油田命名为新时期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单位。
干工作经得起子孙后代检查
大庆人的一种工作态度。是大庆人社会责任感和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这种工作态度,要求石油职工立足油田,着眼子孙后代,责任心讲“实”,技术讲“精”,第一手资料讲“准”和“全”,作风讲“严”和“细”。无论是集中会战,还是分散作业,都坚持“好字当头,质量第一”,做什么事情都要使人信得过,不马虎,不凑合。为了使“工作经得起子孙后代检查”,大庆职工在工作中坚持进行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和专项检查,坚持有错就改,有偏就纠,保证做出的事情过得硬。
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
回收队的精神
指大搞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勤俭节约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从大庆石油会战开始,广大职工就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利用业余时间回收散失在油田各处的废旧物资。“文化大革命”初,废旧物资回收工作一度停止,1969年,铁人王进喜提议并组织起油田第一个废旧材料回收队——钻探指挥部“铁人回收队。”王进喜带领回收队职工,到各个施工场地回收废旧器材,连一颗螺丝钉,一块废钢铁都不放过,足迹遍油田。有些人对此不理解,说什么“搞回收没出息,不光彩”。王进喜对大家说:“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把散失的材料拣回来,重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意义大得很!”在“铁人回收队”的带动下,油田许多单位相断建立起回收队,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活动,自1961年到1983年,平均每年回收废旧物质550吨。仅“铁人回收队”,10年就回收上缴钢铁1.73万吨,管材19万多米。用回收来的旧料装配大型钻机井架5部,自制和修复了大量的设备和零部件。仅水龙头组装机一项,就提高工效几十倍,一年可修复水龙带300根,价值达150万元。回收队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物资,而且解决了生产建设中的急需。后来,回收修旧成为油田物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修旧利废精神
指厉行节约、勤俭办企业的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石油会战初期,大庆人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原则,注意搞好废旧器材的修复工作。随着油田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器材和设备的消耗量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很多的废旧器材要报废处理。为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到物尽其用,1963年,供应指挥部率先成立了修旧队,利用废旧材料修建简易厂棚,修复台钳、手钳、焊机等工具,承揽修复那些生产急需而供应又短缺的物料,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1970年以后,各生产单位普遍建立了修旧利废车间、修旧小组等,大搞清仓查库、修旧利废,力求做到小材大用、短材长用、优材精用、缺才代用、一物多用,“吃干榨尽”。如汽车修理厂的“修旧大院”就是由一个修复组逐步发展起来的,自制各种土设备20多台、建立了以焊、补、喷、镀、铆、镶、配、改、校、粘为主体的修复作业线,担负起各种汽车配件修复工作。仅1970年至1976年,就修复汽车配件94种、23万多件,节约价值520万元,其中汽缸体、水箱、工字梁、方向盘、瓦片等20几种配件,实现了10年不领新料,满足了生产需要。
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
指大庆家属组织起来,大搞农副业生产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峻困难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主、副食品供应不足,4万多名职工的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从1961年开始,职工的家属一批一批地来到油田,吃粮吃菜更加困难。为了渡过难关,大庆会战工委号召家属组织起来,发扬南泥湾精神,像革命战争时期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号召得到了职工家属们的拥护。1962年4月16日,钻井指挥部机关的职工家属王秀敏、杨学春、丛桂兰、吕以莲,在45岁家属薛桂芳带领下,扛着铁锹,背上行李,抱着孩子,到远离住地15公里外的地方去开荒种地。在那里,她们利用钻井队留下的活动房架,找了个破帐篷,搭起了一个简易住房。晚上,大人孩子就睡在垫着干草的地上。她们靠自己的双手,用铁锹翻地,手上打满了血泡,没人叫苦叫累,3天开了5亩地。在她们的带动下,陆续又来了一些家属。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她们又学着用人拉犁,终于赶在春播前开出32亩地,种上了黄豆,当年收获1800多公斤。会战工委领导及时总结了这个典型,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一精神,使之成为鼓舞广大家属发挥“半边天”作用的精神力量。她们以薛桂芳等为榜样,纷纷走出家门,组织起来参加集体农业生产劳动。家属自己动手,大搞农副业生产,既给国家减轻了负担,又增加了职工的家庭收入,还解决了职工、家属两地分居等问题,对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属生活在集体之中、组织之中、制度之中,参加劳动和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缝补厂精神
指大庆职工和家属勤俭节约办企业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国家财力物力比较紧张,职工的劳保用品一时供应不上,再加上会战上得很猛,工人们白天黑夜苦干,衣服坏得快,换新的又有困难。当时会战工委领导看到钻井工人在零下30多度严寒中光着手,扶刹把打钻,便决定抽3名工人和4名家属,在2栋破牛棚里组成一个缝补组。缝补组的同志轮流上前线,为职工缝补衣服,收集职工不能穿的油工作服,又把废旧油工作服、手套回收在一起,放到2口大锅里用碱水煮,洗干净后,缝制成手套,发给工人们用。随着生产的发展,1963年,会战工委决定把缝补组扩建为缝补厂,从外地调来10多名专业裁缝师傅,配备了200多名职工家属,缝补厂的生产能力也不断加强,从原来的缝缝补补发展到翻新补旧,制作新工服、工帽、工鞋等17种劳保用品,为了方便高空作业的职工,还专门制作了皮大衣、皮痛心,皮裤、皮护膝、猴式皮帽、垫肩等,使油田工人的劳保用品基本上达到了自给。缝补厂被石油工业部誉为“勤俭办模范。”1966年5月14日,周总理来缝补厂视察,肯定了这种“缝补精神,”对厂里的职工说:你们做得好,要继续艰苦奋斗,后来石房扩大了,设备增加了,财富创造多了,但他们仍然发扬“一厘钱精神,”为国家节约一寸布,一两棉花,一个纽扣,他们做的棉衣,面子是新的,里子用拆下来的旧布拼成,棉花也是新旧参半,一件棉袄里子,一般要用40多块碎布拼成,拆100套旧工服,最多时能拼到90套工服里子,实在不能拼用的布条,也攒起来送给工人用来擦机器,截至1977年底,共拆旧翻新工服等各种劳保用品40万件,累计节约棉布92万多米,棉花46万多公斤,钮扣200多万个,折合人民币350多万元,这一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传统的重要内容,它所体现的勤俭节约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需发扬光大。
干打垒精神
指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广大职工因陋就简,解决居住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1960年3月到5月,4万多人的石油会战队伍,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一下子集中到荒无人烟的大草原,居住条件十分困难。这年9月初,西伯利亚的寒流提前袭来,但由于打油井、铺油管、筑道路、造油库、修厂房等工作紧张,油田广大职工仍住在帐篷或活动板房里。面对这种情况,会战领导机关果断地决定:①不管西伯利亚寒流如何凶猛,不管冬天何等严寒,会战的队伍,一定要像解放军在战场上一样坚守阵地,在大庆油田上一支队伍也不许撤走,钻井一刻也不能停,输油管一寸也不能冻,人一个也不能冻伤。②由油田基建指挥部,迅速调查总结当地群众打干打垒的施工方法,油田设计院提出干打垒的标准设计,供应指挥部准备木房架、苇席、油毛毡及少量砌炕口的红砖。③各级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充分发动群众,在搞好当前生产的同时,抽出一切可能抽出的人员和时间,开展一个“人人打干打垒”的群众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动员和组织下,一场过冬突击战很快在整个油田展开。各基层单位建立了干打垒专业小分队,下班的职工包括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也都积极参加,动手挖土打夯,终于赶在大冻之前,建成了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解决了职工安全过冬问题,缓解了职工住房困难,保证了石油大会战的进行。后来大庆的职工和家属,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自己动手,大盖干打垒,建设工农村。从职工住宅到办公室,从幼儿园、学校到卫生所、医院,从商店到农副产品加工作坊,几乎都是干打垒。当年到过大庆的同志都说:“看到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了大庆,就好像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庆根据邓小平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大油田的指示,从生产实际出发,逐步建起了楼房,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尽管干打垒在油田上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干打垒精神所体现的创业精神仍在鼓舞人们艰苦奋斗。
人拉肩扛精神
指在生产和工作缺乏常规保证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非常规的办法克服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1960年初春,王进喜带着32名钻井工人一来到大庆,就盼着早日开钻。他每天都派人到火车站打听钻机什么时候到,安排人平井场,做好打井的准备工作。自己则到处访问看守探井的工人,了解地层情况。后来钻机终于到了,但吊车、拖拉机不够用,60多吨重的钻机怎么从火车上卸下来?又怎么安装起来?职工们焦急万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队党支部开会进行研究。会上,王进喜说:“没有吊车,咱们有„宝贝‟,照样干!”有人问:“啥宝贝?”王进喜说:“大活人!天大的困难也要上,退下来算个啥呀!”也有人说:“人是活的,抬也好,搬也好,总之要上,决不能让钻机在车站呆着。”说干就干,30多人用绳子拉、木块垫、撬杠撬,人拉肩扛地把钻机、柴油机弄到井场,把变速箱、滚筒等设备,一件一件拉上钻台。奋战了3天3夜,终于把井架立在荒原上。接着第二个困难是输水管线没有安装好,不能开钻。他们就用洗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从几里外端回了几十吨水,打出了第一口井。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及时总结、宣传了铁人王进喜及其井队的先进事迹。后来,生产发展了,各方面条件改善了,但这一精神所体现的艰苦创业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大庆人顽强地克服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困难。
干是千斤顶 学是螺丝钉
物资集团让胡路仓储公司机械一队“刘备战班组”班魂。这个班组始终倡导干工作就要像千斤顶那样,敢于负重、勇于承担,以苦干实干奉献企业,在工作中不断锻炼、提高能力,以过硬本领为企业分忧;倡导学技术就要像螺丝钉那样,肯下苦功夫钻研,将知识学精、把技术练熟,做到岗位成才,通过建设学习型班组,将学习持久化、常态化。凭着“干是千斤顶,学是螺丝钉”的坚定信念,这个班组人人以企业为荣,个个以班组为家,克服了设备老化严重,物资到货量大的困难,攻坚啃硬,使40台(套)推土机等大型设备完好率、出勤率达到95%以上,有力保障了物资供应工作。他们还通过师带徒、班前学习会等形式,不断促进员工学习、提高素质,目前已有2人获得技师资格,1人获得中石油高级技师资格。通过创建“五型班组”活动,开展“6S”管理,他们将与油污打交道的维修现场变得整洁、规范,彻底改变了人们心中对维修现场脏、乱、差的印象,打造了日常管理细、工作标准高的基层班组。2009年3月,在大庆油田三届一次职代会暨2009年工作会上被大庆油田党委、大庆油田命名表彰。
三个永不忘 三个永不丢
这是1991年,西水源党支部在油田“形象讨论”活动中总结出的会战传统教育经验。内容是:工作环境改善了,永不忘会战优良传统,三老四严的作风永不丢;生活水平提高了,永不忘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的传统永不丢;大庆油田发展了,永不忘艰辛创业历程,为油拼搏的精神永不丢。作为油田第一座水源,西水源自建站以来,始终坚持用大庆精神和会战传统带队伍、育作风。凡是新分配到西水源的员工,入厂第一课就是由站领导请来老会战,在“干打垒”前讲述会战历史;在荣誉室内讲述西水精神的由来;面对锦旗讲述一代代西水人艰苦创业的事迹。员工上岗以后,党支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从一件事、一张报表、一块抹布、一句话上,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每名员工只要是身在西水源,就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会战传统的熏陶影响。自1960年建站以来,为确保油田开发建设,努力供好“长命水”、“永续水”,一代代西水人始终坚持发扬大庆会战优良传统,不断锤炼岗位责任心,事事做到高标准,项项工作争一流,实现了由会战“百面红旗单位”到新时期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的跨越和发展。截止2008年,西水源已连续安全生产、安全运行17700多天,累计为油田供水10.5亿立方米,为油田西部开发建设发挥出了重要的生命线作用。
上得去 站得稳 打得赢
建设集团管道公司在闯市场过程中形成的外拓市场精神。这个公司是大庆油田基建系统第一支走出油田、开拓外部市场的队伍。2003年6月中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西气东输东段靖边至上海„十一‟进气”的目标。管道公司在江苏、安徽境内施工的22B、23B、24等3个标段地处江南水网,恰逢梅雨季节和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6座阀室和分输站浸泡在大水之中,总体工程量只进行到40%,业主和监理单位都为管道公司能否按期完工担心。面对一系列不可抗力因素,按期完工存在较大困难,为了树起“大庆建设”在外埠市场的良好精神风貌,必须讲诚信、保工期,克服困难,绝不拖全线的后腿。关键时刻,公司领导班子提出了“决战百日,确保工期,打造亮点,树立信誉”的口号,由建设集团管道公司主要领导驻上前线全面组织协调施工。结合站场施工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进行的特点,做到月、旬、日计划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2B项目部提前5天全面完成工艺安装施工任务,成为西气东输东段第一家完成机械施工任务的单位。在西气东输工程施工中,管道公司凭借着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先后揽长江第一穿——盾构法施工长江隧道,建陆上第一洞——新疆克拉2盐水沟隧道,攻克陕西黄土塬上西气东输第一难——14B标段以及决胜江南水网试验段,逐渐成为国内管道施工业的一支劲旅,受到国家领导人以及中油集团领导的高度赞誉。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原经理李道远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斗硬作风
大庆油田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南八采油队在上世纪60年代组建初期,身处恶劣环境,克服困难、攻坚啃硬,坚持与天斗、与地斗, 与大自然的恶劣环境斗,被会战工委命名为“斗硬”采油队。先后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采油队称号。在新时期下,他们引领干部员工时时“斗硬”、处处“斗硬”、人人“斗硬”,使“斗硬”作风得到传承发展。2008年5月,南1-3-丁71井发现量油不上液面,经示功图分析诊断,确定为第50根抽油杆断脱。面对全矿原油产量紧张,作业成本受控等因素,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斗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捞杆,用了一天的时间将第52根断杆捞了上来,不但节约2万多元作业费用,还及时处理了故障井,赢得上产的主动;面对地处油田东部过渡带,油绸、含蜡高、管线易腐蚀等诸多困难,提出了“科学管理,铸就精品”的管理目标,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年年超额完成以原油生产为中心的各项指标,创出“五好”优质井44口,达到总井数70%,优质计量间达100%,使投产25年的中514站实现连续生产8450天无事故;秉承要想人“斗硬”,必先人过硬的“斗硬”传统,实施了“ABC”技术培训智能管理法,涌现出厂级以上技术能手20名,2008年全队提出12项小改小革,7项五小成果和38条合理化建议。建队45年来,年年超额完成以原油生产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生产经营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厂的标准,曾获得各类奖牌、锦旗180余块。
扎根寻常井站 创造不凡业绩
大庆油田新时期采油工人爱岗敬业、奉献油田的生动写照,诠释了采油工人为实现兴国强企,以多出油、出好油为己任,而拼搏不息,甘于奉献的价值观。最早形成于第三采油厂。第三采油厂每天有3000多名采油工人工作在井站上,这些员工是油田开发中的基础力量,特别是面对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他们把产量呈递减趋势的压力转化为迎接挑战的动力,强化责任意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技术素质,用措施保产量;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为油田发展倾情倾智。涌现出以207队滕海平为代表的十几年如一日,扎根采油井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模范。以采油五队杨惠英为代表的热爱采油岗位,苦练操作技能的新典型。他们对待所管理的油井,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负责,维护设备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始终在一线摸爬滚打、为油奉献,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这个厂为培育新时期采油工人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对采油工人这种尽职尽责、甘于平凡、创造非凡的精神进行了深入总结提炼,概括为“扎根寻常井站,创造不凡业绩,伴随涌动油流,走过充实人生”。
永远做油田精品
新时期采油工人对工作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十六联合站最先提出。这个站是1997年开工建设的当时油田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重点工程。由于施工建设方面的原因,投产后暴露出大大小小的问题107个,由此引发了轰动油田的中十六联现象大讨论。中十六联接过这个“问题站”后,迎难而上,决心把中十六联管理成样板站。他们重温传统,坚持“三老四严”作风,积极整改中十六联现象,由“我们就是中十六联,我们就要打样板”逐步延伸到“团结奋进,崇尚一流”,而后根据自身发展以及在油田的地位和作用,决心“永远做油田精品”。他们制订了“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操作上精工细作、经营上精打细算、队伍建设上精明强干”的目标,引导干部员工爱岗敬业、永做精品。开展了“精品操作员工”、“精品分担区”、“精品管理设备”、“精品报表”评比活动。为了填写好报表,全员练写仿宋字,练字本摞起来有两米多厚,字迹工整,如出一人;为了杜绝一丝渗漏,员工反复加盘根14次;为了保养好设备,员工用锯条、钢丝一点点把污物刮掉,用纱布擦亮,逐步养成了创造精品的自觉行为。为了促进不断创造精品,开展了党员先锋岗竞赛活动,以党员的名字命名岗位,把先锋岗的评比标准量化、细化为33个小项,按月考核,张榜公布发,促进党员在创造精品中发挥带头作用;开展了“层层有项目、人人有课题、处处创精品”技术攻关活动,针对生产上的难点开展技术革新,确保各项质量指标达到最优;开展群众性技术练兵活动,岗位员工人人达到了“设备构造,一清二楚;流程熟练,一指就答;仪表性能,台台熟悉;操作标准,心中有数;处理事故,快准稳细”的标准,促进了中十六联在创造精品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绩。荣获了大庆油田“管理样板站”、大庆油田“功勋集体”、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2004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命名为“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艰苦为荣 边远为乐 务实为本 创新为先
新时期油田干部员工默守荒原、开拓进取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第七采油厂远离市中心100多公里,身处荒原,条件艰苦。但七厂人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条件有上,没有条件创新条件也要上。以苦为乐,求真务实,一边严细认真抓上产,一边自力更生抓矿区建设。在油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年年超额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同时,更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出一颗美丽的荒原明珠——葡萄花小城。公园、街道绿树成荫,运动场馆设施齐全,居住小区鸟语花香,矿区井站规范整洁。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激发七厂人为油拼搏的热情,以文化创新推动管理升级,2003年,七厂实施了企业文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发挥群众智慧,人人谏言献策,总结二十年来七厂在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的取得的文化成果,经过反复的总结提炼,形成了以“艰苦为荣,边远为乐,务实为本,创新为先”为企业精神的文化理念体系。在艰苦中体现价值,在荒原上乐守奉献,把务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把创新作为前进路上的先导。七厂人在新时期赋予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更深的内涵。他们不断加大和谐矿区的建设力度,开展精细管理活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取得了硕果累累,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一五”增储3000万吨的目标,30年来累计生产原油5000万吨。艰苦为荣,边远为乐,务实为本,创新为先,已经成为七厂人建设七厂、奉献油田的思想动力、精神支撑,更充分彰显了企业文化在油田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勇作风
第四采油厂在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2006年第四采油厂建厂40周年厂庆之际明确提出。“四勇”作风即迎难而上、攻坚啃硬的勇于拼搏作风,牢记责任、践行使命的勇挑重担作风,尊重科学、破解难题的勇克难关作风,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勇创一流作风。1966年11月这个厂成立后,四厂人不怕艰苦,上产夺油,建厂当年两个月就生产原油5.8万吨,并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目标。在接下来4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面向实际、面向生产、面向“瓶颈”、面向前沿,努力探索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采油技术,创造了一整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田开发技术和工艺技术,形成了杏北开发区高含水期改善水驱、搞好聚驱和三元复合驱、延长稳产期的技术储备,全力以赴推进油田发展,1981年原油年产量达到该厂产量高峰776.99万吨,为大庆油田完成5500万吨原油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2008年,累计生产原油2.78亿吨,成为大庆油田连续多年高产稳产的重要力量。这个厂还学习先进,弘扬先进,普及先进,不仅为国家奉献了宝贵的石油,还培育了“采油铁姑娘”徐淑英,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新时期“五面红旗”何登龙,大庆油田基层建设标杆单位五区三队等一大批企业英模和先进集体。
大庆油田优良传统和作风
2007年7月19日,蒋洁敏在集团公司2007年领导干部会议上做了题为《发扬大庆精神,加强基层建设,努力实现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讲话,讲话中重温大庆石油会战艰苦创业的光荣历史,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教育,回顾总结近年来基层建设工作成果,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建设的主要任务,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员工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实现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第一部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明确指出大庆石油会战中形成的七个优良传统和作风:“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是大庆油田的基本功,就是通过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油田开发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两分法,形势好的时候要看到不足,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形势严峻的时候更要一分为二,看到希望,增强发展的信心。“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就是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做到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现场和领导在现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五条要求”是石油职工的行为规范,就是人人出手过得硬,事事做到规格化,项项工程质量全优,台台在用设备完好,处处注意勤俭节约。“三个面向、五到现场”是领导机关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思想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三基”工作是大庆油田加强基层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岗位责任制是大庆油田最基本的生产管理制度,就是把全部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包括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设备维修保养制、质量负责制、班组经济核算制、岗位练兵制和安全生产制八大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两抓”是大庆油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符合油田生产建设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基本规范,对于做好我们的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坐落在大庆市让胡路区世纪大道西端,于2003年10月8日铁人王进喜诞辰80周年之际奠基。2006年8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为纪念馆题写馆名。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高度47米,顶部为钻头造型,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览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集中展示铁人王进喜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展厅总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917延长米。展出照片494张,展出文物(实物)953件、文照48件、文献184件。陈列理念超前,主题突出,史料翔实,构思巧妙,亮点迭起。宽阔、辽远、恢宏大气的展厅,通透、开放、引人入胜的场景,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陈列内容,体现了铁人纪念馆与众不同的特色。馆区互动景观贝乌——40型钻机是1960年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来大庆会战时使用的相同型号钻机,参加过大型纪录片《大庆战歌》和《铁人》电视连续剧拍摄。观众可以登上钻台,手扶刹把感受铁人王进喜当年钻井的风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被评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中国最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93万人次。
【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
松基三井,即松辽平原第三口基准井,位于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西部。于1959年9月26日喷出工业油流,由此发现大庆油田。现在的松基三井纪念碑位于第五采油厂,是为纪念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于1989年9月26日重新建成的。石油工业老领导、原中顾委常委康世恩同志题写碑文:“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松基三井纪念碑正面朝东,象征照着我国石油工业东方红日蓬勃向上。主碑石重30吨,寓意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南面是油砂体示意图,背面雕刻着井口喷发的油花及彩灯组成的1949-1959-1989双庆图案,顶面是大庆油田长垣示意图。主碑形似卧虎,踞于石,寓意我国石油工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革命精神。1990年,松基三井被大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青少年教育基地;2001年,松基三井被国务院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文物;2004年4月,松基三井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2005年6月,松基三井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评为第四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6.5万人次。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隶属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馆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旧址“二号院”,2005年3月开始筹建,2006年9月26日落成开馆,中央政治局常委***题写馆名,大庆老领导张轰题写“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旧址”。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工业题材原址性纪念馆,展馆占地面积15900平方米,陈展面积4200平方米,拥有藏品7400件,陈列展品3055件,容纳史料200多万字,首批国家级文物117件。展览分为“岁月·大庆”、“松辽惊雷,油出大庆”等九部分。展馆引进先进展项理念,采用立体空间交叉展示手法,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音像资料以及绘画、雕塑、场景复原、沙盘等艺术表现形式,全面回顾大庆油田发展历程,系统展示大庆油田各类英雄群体、宝贵经验、巨大贡献以及12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庆的亲切关怀,突出表现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成功典范的深刻主题。展馆集教育功能、展示功能、研究功能、旅游功能以及人性化服务功能相融一体,成为展示大庆油田文化、石油员工风采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先后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青年文明号。2007年,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8年7月12日,北京奥运会圣火来到大庆,在该馆进行了火炬传递起跑仪式。
【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
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隶属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前身是1960年始建的大庆油田开发实验陈列馆(又名地宫),随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而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1995年9月16日,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展厅面积1330平方米,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三个主展厅和五个特展厅,主要展示大庆油田油气勘探和油田开发现状及工艺技术的发展。馆内设有37个电动模型,各类标本1280块,其他实物展示527件,技术图表282张,大中型电子屏2个,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5万余人。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是宣传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和石油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对广大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石油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建馆48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来宾67.2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贾庆林、吴官正等都亲临该馆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1996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鹏来馆视察后,为该馆题写馆名“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多年来,该馆先后获大庆市旅游先进单位、大庆市双文明单位、大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青年文明号、黑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
【铁人一口井——萨55井】
萨55井是铁人王进喜1960年4月率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打的第一口油井,该井位于萨尔图区解放南村,是一口详探井。当年4月14日,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时称1262队)在极其困难情况下,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争分夺秒保开钻。没有吊车,就靠挖土卸车坑的办法,人拉肩扛卸钻机;开钻没有水,就用铝盔、脸盆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克服重重困难,经过9昼夜奋战,于23日正式完钻,当天16时32分喷出原油。5月26日开井生产。40多年来,这口井一直是自喷井,已累计产油15万多吨。该井附近现在仍保留着当年的卸车坑、泥浆池、土油池、值班房和工人住过的地窨子等遗址与实物。该井是黑龙江省爱国文物保护单位、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是对广大石油工人进行会战传统教育、弘扬铁人精神的生动课堂。
【铁人精神的发源地——1205钻井队】
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带过的队伍,铁人精神的发源地。1953年9月在玉门油矿建队,1960年3月来到大庆油田参加石油会战。现有员工83人,其中党员27人,团员22人,国内47人,海外36人。具有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4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1人。主要承担油田调整井、中深开发井和特殊工艺井及海外苏丹钻井项目施工任务。建队50多年来,1205钻井队为中国石油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在玉门油田打出“月上五千,年上双万”的当时全国最好水平;会战初期,创出15小时38分打出一口“小三一”井、22小时钻完一口1221米“大三一”、班进尺721.64米的钻井纪录;1966年,突破年钻进尺10万米大关,超过美国王牌钻井队和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1971年,实现钻井进尺日上千、月上万,年进尺12.7万米 ,首创月进尺16201米的全国纪录;1982年4月11日,成为全国第一个累计钻井进尺突破100万米的钻井队;1984年,引进使用美国威尔逊65型钻机,夺得原石油工业部同工种劳动竞赛金牌三连冠;1989年11月13日,钻井总数在全国率先突破1000口。1999年以来,先后施工定向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实现由单一井型向多功能井型转变;2000年以来,实现ZJ15到ZJ30DB钻机的四次转型;2004年2月,钻井总进尺在全国率先突破200万米;2006年8月,完成大庆油田第一口长水平段339米取芯井的施工任务,首创长水平段取芯收获率99.1%的全国纪录。2005年11月,GW1205队成功进入苏丹钻井市场,已在苏丹钻井23口。建队以来,1205钻井队先后为兄弟油田和单位输送干部和技术骨干1200余人,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众多先进模范人物,有“继承铁人精神的好队长”高金颖,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申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大庆石油管理局“百优”职工朱振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盛文革,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李新民,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胡志强等一大批模范和标兵人物;荣获各类锦旗、奖杯、奖状等300多面(件),先后被石油工业部授予“铁人钻井队”、“钢铁钻井队”、“卫星钻井队”等荣誉称号,获得大庆石油管理局先进集体标兵、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1995年5月,被确立为大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大庆石油管理局确定为首批传统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温家宝、贾庆林、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等都曾接见1205钻井队员工代表或来队视察指导工作。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55万人次。
【永不卷刃的尖刀——1202钻井队】
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1202钻井队,1953年3月在玉门油矿由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转业的一个排为基础组建而成。1960年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现有员工50人,其中党员17人,团员23人,大中专学历17人,平均年龄29岁。建队以来,1202钻井队先后转战克拉玛依、四川、辽河、江汉等7个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在天山脚下创出进尺“月上千,年上万”的全国最高纪录,被誉为天山脚下立标杆;1963年,仅用9个半月时间,创出进尺31746米的世界纪录;1966年,创出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纪录,超过当时美国王牌钻井队和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70年代,年进尺再次突破10万米,并创出月进尺16801米的全国最高纪录;80年代,首次引进使用美国威尔逊65型钻机,连续两年打中深井43口,打井速度和质量在同类钻机中名列前茅,获得全国“优质高效钻井队”竞赛银质奖章。1985年6月11日,累计钻井进尺突破100万米。1991年10月6日,钻井总口数突破1000口大关。1998年,在宋芳屯钻井区块,连续两个月创出单机月进尺上万米的油田最高纪录。2002年,创出冬季定向井施工6开6完的油田最高纪录;2006年,连续完成8口水平井,填补建队史上特殊工艺井施工的空白。1202队已通过了HSE、ISO9002国际认证、取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甲级钻井队资格。50多年来,1202队先后被石油部命名为“永不卷刃的尖刀”、“钢铁钻井队”、“卫星钻井队”,“五好红旗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1995年、1997年分别被黑龙江省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集体;199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予百面红旗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2007年,被大庆石油管理局评为“基层建设十面红旗”,荣获各类锦旗、奖杯、奖状等300多面(件)。涌现出“大庆会战五面红旗”之一的马德仁、“学铁人的带头人”屈清华、“钢铁钻工”吴全清和党的十四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军、全国劳动模范陈宏、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郑清武等300多名先进人物,为石油工业输送干部和技术工人800多名。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温家宝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1202钻井队视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1万人次。
【“三老四严”发源地——中四队】
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四采油队,建于1960年3月,已累计生产原油1100多万吨,安全生产15000多天。在大庆会战时期,中四采油队总结出“三老四严”(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闻名油田,并成为大庆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中四队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40多年来,中四采油队“三老四严”传统作风始终代代相传,以其独有的教育、凝聚、引导、激励功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该队被原石油部和黑龙江省授予“高度觉悟、严细成风”、“团结的核心、战斗的堡垒”、“五好红旗单位标兵”、“高产稳产采油队”、“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铜牌队、银牌队、金牌队称号,并实现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金牌采油队“三连冠”。
【“四个一样”发源地——5-65井组】
5-65井组1961年7月成立,现隶属于第一采油厂第二油矿北八队。当时11名职工管理3口油井,井组同志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每项工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不走样,在工作中形成“黑夜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的“四个一样”好作风。1966年5月,5-65井被大庆会战工委树为“五好油井标杆”,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5-65井组,对“四个一样”给予充分肯定。40多年来,井组工人换了18茬,井长换了19任,但优良传统一直没有丢。井组成立以来累计产油11万多吨,累计注水340多万立方米,安全生产15000多天无事故。李天照、潘凤歧、刘莉三任井长先后被评为石油部模范标兵和全国十佳岗位能手,输送出100多位技术和管理骨干。在油田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5-65井组员工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发扬“四个一样”传统基础上,与全矿员工一起,又总结出“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的“四个不一样”理念。使“四个一样”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岗位责任制”发源地——北二注水站】
北二注水站于1962年4月1日投产,现隶属于第一采油厂第二油矿北八队,全站员工10人,管理3台高压注水泵,2台冷却水泵、2台润滑油泵、2座千方储水罐和2台采暖锅炉,日外输高压水能力1.8万立方米,已累计外输高压水1.7亿多立方米。1962年5月,北二注水站干部工人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建立以“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为内容的制度。并通过跟班写实、工作效果分析、总结经验等,总结、归纳出岗位专责制、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质量负责制、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班组经济核算制等八大制度,总称“岗位责任制”。大庆会战工委在北二注水站召开岗位责任制推广总结大会,使其迅速在全油田推广。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40多年来,北二注水站员工始终坚持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优良传统,做到岗位练兵不敷衍,落实岗位责任制不走样。在实践中又总结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的“三标工作法”。截至2008年,该站已安全生产15400多天。1962年6月21日,周恩来总理来站视察,对岗位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此外,叶剑英、余秋里、康世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来站视察。该站被评为大庆会战工委“五好红旗标杆队”,黑龙江省先进班组。被石油部授予“谦虚谨慎,不断前进”锦旗。
【自觉从严 好字当头——油建十一中队】
油建十一中队1954年在玉门油矿组建,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现隶属建设集团油建公司,现有员工76人,其中党员13人,管理人员16人。是一支从事油田地面产能、化工建设的综合性施工队伍,具备承建大型联合站、转油站及系统配套工程、管道安装工程、老站改扩建、各类大型立式储罐及容器安装的综合施工能力。建队初期,油建十一中队被玉门市委授予“更高标杆立祁连”荣誉称号,并颁发由朱德同志亲笔题词的锦旗;会战时期,以“自觉从严,为革命干保险活”闻名油田内外,1965年,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标杆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能源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建队50多年来,相继建成各种泵站236座,敷设管线16400多公里,建成省部级优质工程52项,国家级优质工程2项。培养和造就了以“最讲认真的人——周占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党支部曾先后45年被大庆油田评为先进党支部。2005-2006年,被评为大庆油田基层建设样板单位。2007年,被大庆油田命名为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单位。
【硬骨头车队——运输十三车队】
钻探工程公司运输一公司“硬骨头”十三车队始建于1962年,前身是大庆油田运输指挥部运输二大队三中队。1964年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硬骨头车队”,1965年被石油工业部授予“五好红旗单位标兵”。40多年来,全队干部工人继承发扬大庆会战优良传统,为油大干,无私奉献,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努力当先锋、打头阵、拉重载,成为大庆运输战线一面红旗。共为油田拉运各种物资2300多万吨,大约可装39万节火车皮;车队集体安全行驶1106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700圈,并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硬骨头精神,成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运输战线的具体体现。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500人次。
【高度觉悟 不畏困苦 严细成风 自觉奉献——西油库】
储运销售分公司西油库于1961年7月建成投产,是大庆油田会战时期建设的第二座大型油库,主要担负原油铁路装车外运任务,设计装油能力600万吨/年。库区1万立方米原油储罐2座,原油铁路装车栈桥1座,年铁路外运原油100万吨,计量交接原油550万吨。已经连续实现安全生产47年,累计输送原油3亿多吨,为油田储运销售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库之初,参加会战的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大干,在芦苇丛中,地窨中栖身,挖野菜充饥,涌现出以奚华亭、朱三万为代表的一大批石油部、黑龙江省和市局劳动模范,培养和形成被中央领导赞誉的“高度觉悟、不畏困苦、严细成风、自觉奉献”的好库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2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油库检查指导工作,并接待过西哈努克、金日成等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视察参观。
【处处体现责任心——西水源】
供水公司西水源于1960年4月26日建成投产, 是大庆油田第一座水源。主要担负大庆油田西部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供给任务。现有班组7个,员工56人,党员16人。管理加压泵房1座,35千伏变电所1座,深水井31口以及5条总长近12公里的集水干线,日供水能力6万立方米。自建厂以来,累计供水10亿多立方米,连续安全生产、安全运行17200余天,保持干部无违纪、员工无犯罪的纪录。实现由石油会战“百面红旗单位”到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的跨越发展。2007年2月,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新时期“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单位,并被命名为“处处体现责任心的西水源”。截至2008年底,累计接待参观者2.42万人次。
【永做油田精品——中十六联合站】
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十六联合站1997年11月竣工投产。现有员工81人,其中干部7人,党员12人,团员17人。该站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主要是将进站的油、气、水三相混合物进行分离处理,并将合格原油、天然气外输,合格污水回注地下。设计日处理液量3.5万吨,其中净化油0.7万吨,污水处理量2.8万立方米,天然气量12万立方米。该站工艺流程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主要仪器仪表采用美国霍尼威尔、上海光华等国内外一流产品。全站主要生产岗位实现自动化管理,油气集输、污水处理、三次采油处理功能强,为油田长期稳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进集体”、“百面红旗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庆油田公司“金牌联合站”和“功勋集体”等荣誉称号。2000年8月24日,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中十六联合站视察。
【严细成风的变电所——星火一次变电所】
电力集团供电公司星火工区星火一次变电所是大庆石油管理局自建自管的第二座110千伏变电所,于1981年12月22日投产运行,2001年4月28日易地改建为微机综合保护自动化变电所。现有员工12人,主要担负采油一厂、采油三厂部分地区200万吨产能供电任务,日供电量100万千瓦时。截至2008年12月31日,该所实现安全优质平稳供电9872天,累计供电111.88亿千瓦时。27年来,星火一次变电所先后获得中油集团“百面红旗单位”等71个市局级以上荣誉称号。2005年,建成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核心的团队文化建设展厅。2006年,被中油集团确定为企业精神教育基地。2007年,改建为以“严细成风的星火一次变电所”为主题的集培训与传统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展厅。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
【庆深气田发现井——徐深1井】
徐深1井是我国东部最大气田——庆深气田的发现井。该井2001年6月26日开钻,2002年5月7日完钻,井深4548米,日产气量21万立方米左右。徐深1井“一气冲天”,揭开火山岩储层的神秘面纱,标志着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从此拉开庆深气田全面开发的历史序幕。采气分公司第一作业区徐深1集气站地处大庆市肇州县榆树乡,于2004年12月23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是一座集天然气处理、集输于一体的多井集气站,承担9口井的天然气处理任务,最大处理能力120万立方米/日。站内采用三级节流、两次换热、气液分离、过滤分离、三甘醇脱水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集输气技术,并在井口及外输管线上安装自动安全截断装置,整个集输气工艺运用国内先进数据远传技术,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和存储。投产以来,徐深1集气站先后荣获油田公司“管理先进站”、油田公司“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3000人次。
【油田最大的配制站——萨中II聚合物配制站】
第一采油厂试验大队萨中II聚合物配制站,1996年11月竣工投产,占地13000平方米,现有员工43人。承担全厂四个区块、15座注入站的聚合物母液配制任务,日外输母液量达到11000立方米左右。自1998年以来,该站先后获得厂模范团支部、厂红旗标兵团支部、油田公司青年文明号、油田公司先进集体、油田公司先进党支部、油田公司管理样板站、油田公司功勋集体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吴邦国等亲临该站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争第一 创品牌——聚南一配制站】
聚南一配制站隶属于第一采油厂试验大队,于2005年1月建成投产,是油田设备较新、自动化程度较高、混配聚合物种类较多的聚合物配制站。全站现有员工35人,主要担负萨中地区南部5座聚合物注入站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母液配制及输送任务。该站设计年聚合物配制及外输量1.2×104 吨,目前日配制外输浓度为5000毫克/升的聚合物母液3000立方米左右。该站被评为油田公司级样板站,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创样板的管理新高。2007年,这个站代表大庆油田,成功接待温家宝总理、罗豪才政协副主席、周光照人大副委员长等领导视察。领导的关怀更增强了这个站争第一、创品牌的决心和信心,全站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事业之中。
【创新永不止步的采油队——采油48队】
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组建于1964年10月,现有员工69人,管理油田面积7.78平方公里,油水井174口,截至2007年4月,已累计生产原油798万吨。2003年,被评为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2004年,被油田公司授予功勋集体。2005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2006年,被油田公司命名为基层建设标杆单位。
【传承大庆传统的采油队——采油43队】
第二采油厂第五作业区采油43队组建于1964年5月,现有员工70人,其中干部6人,党员11人。管理油田面积2.55平方公里,油水井170口,中转站1座,污水提升站1座。4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821万多吨。该队先后被评为大庆战区“五好红旗队”、石油部“高产稳产采油队”、“金牌采油队”,累计获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3枚。连续23年被评为市(局)、油田公司“先进党组织”称号,小队被评为油田公司功勋集体、大庆市先进集体、集团公司先进集体,199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涌现出全国、省、市(局)、公司级劳动模范23人次,技术能手69人次。
【明天看我去创造——南八联合站】
第二采油厂第一作业区南八联合站位于大庆萨南油田南二区东部,投产于1985年10月,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下设输油岗、变电岗、注水岗、污水处理岗、深度污水处理岗、锅炉岗、增压岗等7个生产岗位,是集气集输、聚合物驱油后的采出液处理、污水处理及深度污水处理、污水回注、高压输变电于一体的一所综合型联合站。截至2008年底,已安全生产8300多天。该站先后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班组、油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无泄漏先进站所、油田公司功勋集体、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
【精从细中来 细在尽责处——采油49队】
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9队组建于1964年12月,现有员工72人,其中干部6人,党员9人。管理油田面积10.3平方公里,水聚合一中转站1座、计量间13座、油水井212口,全年担负着34.25万吨的原油生产任务。截至2007年底,已累计生产原油1512万吨。该队先后74次获得市、局级以上荣誉,197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集体,1978年,被原石油工业部授予“„两论‟起家,勇攀高峰”采油队称号,1980年,受到黑龙江省政府通令嘉奖。2004年,被油田公司命名为“功勋集体”,2007年,被集团公司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余秋里、苏振华、胡乔木等先后来采油49 队视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条战线参观访问者上万余人次。
【创新管理的采油队——采油206队】
第三采油厂第一油矿采油206队成立于1964年,现有员工94人。曾连续9年荣获油田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党支部、油田公司功勋集体、大庆市先进集体。该队先后获得技术革新成果21项,有11人次在厂矿单井分析大赛中夺得名次,5人被评为工人技师,21人获得第二职业技能证书,15人获得厂矿以上技术能手称号。
【永远追求新起点——北十五联合站】
第三采油厂第二油矿北十五联合站1998年10月8日竣工投产。现有员工70人,其中干部5人,党员9人,团员11人。主要担负大庆油田北三西地区408口生产井的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任务,日处理液量22000立方米,日外输原油3200立方米,日外输天然气120000立方米。该站先后荣获油田公司“管理样板站”、“金牌站”;连续3年被油田公司授予“先进集体”;连续4年被油田公司授予“先进党组织”。并多次获得大庆市、油田公司“模范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绿色环保站库”、“无泄漏站库”等荣誉称号。
【提升技能的可视化培训基地——三厂职工技能培训基地】
第三采油厂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创办于2001年7月。由技能培训、安全培训、低成本控制培训、室外安全训练场、室外采油技能训练场和现场操作辐射岗六大部分组成。特别是建立立体式数字化培训系统,涵盖28个工种题库、2000余幅实物照片、10万余字文字讲解;20万字理论试题库、50余幅FLASH动画,总容量为20G。通过图文并茂、实物展示、模拟演练,深入浅出地展示油田开发所涉及到的设备工艺原理、工作流程、操作指南、技术问答、QHSE内涵等应知应会内容,实现员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统一,现场训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达到学员自我检测、在线考核、网上互动相配套。培训基地以创新步伐和优秀业绩跻身于油田公司9个涉外参观点之一,成为展示三厂风采的“窗口”。团中央、国资委以及集团公司领导先后视察并给予较高评价,2004年,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试点单位”,被团省委及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命名为“全省青年职工技能培训基地”。
【花园式泵站——北二十联合站】
第三采油厂第三油矿北二十联合站组建于1996年8月,现有员工80人,其中干部4人,党员8人。管理2座注水站,2座变电所和2座污水站。日注水量24800立方米,污水处理量26000立方米,担负着16条变电供电线路的配出任务。1998年9月,该站被市、局定为“甲级绿化点”,厂在该站召开“花园式泵站”现场会。2002年,油田公司在该站召开“节点法”管理现场会。2002-2005年,连续4年获得油田公司“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称号,连续4年获得油田公司“模范职工小家”。2003年,获得油田公司“青年文明号”、“环境保护先进站”称号。2000-2002年,北二十联深度污水站连续3年被油田公司评为“管理样板站”,2006年,获得油田公司“管理先进站”称号。2004年,北四含油污水站被油田公司评为“管理先进站”。
【朝气蓬勃 团结战斗——女子采油队】
20世纪的70年代,大庆油田曾有一个被誉为“红色娘子军”的特殊采油队,即第四采油厂第一油矿女子采油队。该队成立于1970年9月,职工平均年龄21岁。在物质条件仍很艰苦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姑娘们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和熏陶下,团结奋斗,迎难而上,顽强拼搏,锤炼了“奋发实干、吃苦奉献、勤学苦练、力争上游、严细认真、自强自立”的“采油铁姑娘”精神,打造了一支过硬的队伍。女子采油队曾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央领导及国家机关领导同志多次视察该队,100多个国家、1000多名外宾先后到该队参观。建队10年中,累计生产原油462.321万吨,为第四采油厂乃至大庆油田的高产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涌现了“采油铁姑娘”徐淑英、全国石油工业战线学铁人标兵关晓红等一批模范标兵。女子采油队为大庆油田培养了一大批女干部,从这个队先后走出科级干部9人、处级以上干部7人,其中有的成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女子采油队曾连续8年被评为大庆市标杆单位、先进单位等称号,两次被授予黑龙江省先进集体,并荣膺了石油部高产稳产标杆采油队、石油工业战线“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女子采油队”等荣誉称号。1980年10月,因采油方式的转变和油水井的增加,部分基层采油队管理面积进行调整,同时男员工陆续调入,女子采油队更名为北六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800人次。
【精干高效的采油队——采油五区三队】
第四采油厂五区三采油队成立于1987年11月,现有员工36人。2001年以来,该队进行优化劳动组织改革,积极探索全新的采油队管理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打造高效采油队的新路子。他们从优化劳动组织入手,对班组实施专业化重组,实现组织结构精干化,提高劳动用工效率。2006年,五区三采油队被评为油田公司“基层建设十大标杆单位”,并命名为“精干高效的采油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5万人次。
【和谐节俭的生态园——第四采油厂绿化园地】
第四采油厂绿化园地位于红岗中心村东侧,占地83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67万平方米,水面13万平方米,娱乐健身场地3万平方米。园地内植树35个品种18万余株,种植花卉50个品种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80.7%。整个园地分为花木观赏区、游人娱乐区、游湖区、垂钓休闲区、湿地恢复区五个部分。是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园地内旱桥、木墩、健身器材星罗棋布,阅览室、接待室、纳凉亭错落有致,人工湖、风筝园、秋千场、秧歌场、篮球场掩映在茂林绿荫中,为员工家属和广大群众游玩休憩、锻炼身体、放松心情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绿化园地于2001年建成开放后,不仅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提升人们生活品味,而且成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象征。截止2008年底,累计待游客9000人次。
【创建功勋无止境——采油204队】
第六采油厂第二油矿采油204队成立于1973年4月,管理1座中转站、5座计量间、2座配水间,41口油井、17口水井。30多年来,该队几代建设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创建功勋无止境”的核心文化,先后荣获铜牌1次、银牌9次、金牌4次,并多次荣获油田公司先进集体、先进党组织等光荣称号。2001年,获得油田公司首批功勋采油集体光荣称号。2007年,喇451#中转站荣获集团公司先进班组光荣称号。
【立足细微 成就业绩——葡三联合站】
第七采油厂第三油矿葡三联合站,位于葡南油田东部,距厂区8.6公里。1984年9月8日竣工投产,经过历年改造扩建,目前占地面积64126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0余平方米,是油田公司外围油田中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联合站。全站由输油、脱水、计量、天然气增压、污水处理、清水处理、注水、热力、化验等10个生产岗位组成,并设有4个微机巡控室、1个微机总控室。现有员工96人、其中女工71人,青工占员工总数78%。该站担负葡南、敖包塔、兴源、黑地庙等油田原油脱水、污水处理及净化油外输等生产任务。日平均处理液量20000立方米、日输油能力6000吨、日注水能力7000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是葡南地区生产核心枢纽,截至2008年底,葡三联累积外输原油1300余万吨,注水4100余立方米,一直保持安全平稳运行。自1987年以来,该站连续多年获得油田公司“无泄露先进站库”、“管理样板站”、“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绿色站库”、“双文明先进集体”、“公司功勋集体”、“中国石油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2500人次。
【新区创业明星队——敖古拉综合采油队】
第九采油厂敖古拉采油作业区敖古拉综合采油队始建于1990年10月,是一个集采油、注水、集输、供电于一体的综合型采油队。全队现有员工92人,管理油、气、水井127口,计量间10座,中转站1座,联合站1座,担负着年产3.7万吨原油生产任务和36.05万立方米含水原油集输任务。累计生产原油101万吨,集输含水原油262.88万立方米,连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实现敖古拉油田以1.7%的采油速度连续8年稳产7万吨以上,创出外围“三低”油田高效开发的新水平,率先摘取外围采油厂第一块金牌,并实现“金牌三连冠”。先后20次荣获市、局级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功勋集体等荣誉称号。荣获“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石油标杆班组”和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油田公司命名为“新区创业明星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6000人次。
【不断攀高的浅冷站——中七浅冷站】
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六大队中七浅冷站组建于1985年3月,1986年8月28日正式建成投产。现有员工94人,下设冷冻、压缩、电仪、轻烃、锅炉、维修、后勤7个班组。管理大庆油田设计院自行设计的我国第一套氨压缩制冷装置,主要任务是将第一采油厂的油田伴生气通过氨压缩制冷工艺,生产出轻烃和干气,为大庆30万吨乙烯厂和大庆化肥厂提供原料和燃料。装置设计制冷温度-20±2℃,日处理天然气30万立方米,日产轻烃30吨。中七浅冷装置属于高危甲类一级消防重点,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高转速的“三易三高”特点。站队连续运行7600余天无事故,创大庆油田天然气初加工领域国产浅冷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最长周期。该站多次获得油田公司“管理样板站”、“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被天然气分公司命名为“不断攀高的浅冷站”。
【踏踏实实 勇往直前——采气二队】
采气分公司第二作业区采气二队地处安达升平地区,1989年10月组建,现有员工63人,其中干部5人,党员10人,管理着升2号站、升3号站、升4号站、升深1号站、升深2号站、高平调压间等6座集气站,累计生产天然气达10亿立方米。该队先后被评为油田公司先进集体、功勋集体和先进党组织。1997年,被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首批“青年文明号”示范单位,2006年,被评为油田公司基层建设标杆单位。
【解放思想无止境 勘探找油无禁区——勘探研究一室】
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一室成立于1964年,是一个在石油系统油气勘探领域屡建功勋的英雄集体。现有员工48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7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34人。该室主要承担大庆探区松辽盆地北部地区石油勘探任务。“十五”以来,这个室承担完成科研课题20余项,勘探设计8项,部署各类探井180余口,获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奖励11项,其中股份公司重大发现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大庆油田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探井成功率由建室初期的3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2006年,首次实现在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提交石油三级储量均超亿吨。2003年,被集团公司评为“百面红旗单位”,2006年,获油田公司“基层建设标杆单位”光荣称号。
【挑战采收率极限的科研团队——采收率研究二室】
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二室前身为1965年成立的采收率实验室,主要从事三元复合驱、微生物采油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该室现有员工53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17人,高级工程师20人,工程师22人,油田公司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目前,该室拥有驱油剂研制与评价实验室、三元复合驱机理与配方实验室、微生物采油技术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拥有先进仪器设备220台(套)、微生物驱油、表面活性剂研制、泡沫复合驱等多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大庆油田自主创新技术的重要基地。先后获油田公司级以上科技奖励20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涌现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杨振宇,集团公司杰出科技工作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伍晓林等先进典型。2006年,被油田公司评为基层建设标杆单位,并命名为“挑战采收率极限的科研团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2893人次。
【亚洲第一大岩芯库——勘探开发研究院岩芯资料室】
勘探开发研究院岩芯资料室组建于1983年,经过20多年发展,已成为集岩芯验收管理、岩芯分析样品制备、岩芯薄片制作、密闭取芯井现场实施、荧光检测分析、岩芯图像扫描、人造岩芯研制、岩芯长期保存八项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科研设计科室。该室现有岩芯库房4座,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大庆探区自会战以来的所有钻井取芯资料都在此集中管理,为科技人员从事勘探开发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其中,1995年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高架立体岩芯库,采用高架密集型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库存量大的特点,实现岩芯存取机械化。全库8190个货位,每个货位可以存放岩芯24米.总计可以存岩芯196560米,按每年有9800米岩芯入库计算,可以存放20年的钻井取芯。设有岩芯观察室3个,总面积1160平方米。截止到2007年12月底,共入库岩芯3886口井385344盒,其中,岩屑22096盒,岩芯库存量居亚洲第一。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
【勇克油田水处理技术难关的先锋——水处理与油田化学研究室】
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水处理与油田化学研究室(简称水化室),现有员工31人。主要从事油田水处理技术和油田化学剂的研究工作,重点通过研究经济有效的水处理设备和工艺技术及水处理药剂及加药工艺,使油田采出水达到回注或外排标准,确保油田生产顺利进行。多年来,累计完成科研项目27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奖22项,市局级奖97项,获国家专利33项。连续多年被评为油田公司“先进集体”和“先进党组织”。2004年,荣获油田公司功勋集体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500人次。
【采油工程研究院新技术展厅】
采油工程研究院新技术展厅位于采油工程研究院院内,由门厅、技术展览厅和技术交流厅三部分组成。门厅悬挂展厅标牌和标识,摆放精美迎宾花瓶;技术展览厅宽敞明亮、形象直观,交错布设近百幅灯光展板及200余件实物展台,并配有小憩沙发、留言台、音控台、扩音系统等设施;技术交流厅环境优雅,内设沙发、茶几、30人会议桌、高档座椅、电动投影屏幕、扩音系统等配置。该展厅展示了大庆油田采油工程最新主体技术和服务能力。内容涵盖分层开采、油层改造、举升工艺、三次采油、钻井设计、规划方案等八个系列先进的采油工程技术。该展厅始建于1987年,并多次更新扩建。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28个国家300余人次参观交流;接待2500余人次国内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参观交流。目前,已成为大庆油田对外技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攻坚啃硬 作风顽强——消防七中队】
消防支队西区大队七中队组建于1967年,197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1983年纳入武警序列,1985年由现役制改为企业公安消防队,2002年随着大庆消防体制改革由企业公安消防队变为企业专职消防队。中队现有员工62人,执勤战备车辆8台,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消防重点保卫单位64个。1985年以来,共参加灭火战斗、抢险救援4200多次。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1人荣立个人一等功,1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5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中队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先进党组织,中队多次被评为大庆消防支队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标兵,被大庆团市委授予“青年突击队”光荣称号,被大庆市安全委员会评为模范公安消防队,并被支队党委命名为“攻坚啃硬,作风顽强”模范消防中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3500人次。
【传承“硬七队”精神的作业队——作业102队】
井下作业分公司作业一大队102队前身是1201钻井队,1958年在玉门成立,1964年更名为井下作业七队,1987年更名为井下作业102队。共完成钻井113口、进尺12.6万米,配水配产井171井次、酸化424口、化堵147口、维护性作业1300多口、压裂2100多口,累计增产原油300多万吨。形成以“艰苦奋斗、勇争第一的进取精神;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的求实精神;尊重科学、善于管理的创新精神;忘我投入,诚信负责的敬业精神”为核心的“硬七队”精神。该队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后,获得“取芯冠军”称号。参加了“101”、“444”等多次大会战。先后被命名为“攻坚啃硬、奋发大干的硬七队”、“井下作业硬七队”。总结出“6831”文本模式,“543310”服务承诺,为基层队基础建设提供了框架。连续15年被评为油田标杆单位,7年被评为大庆油田金牌队。先后荣获油田公司“功勋集体”、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支部和模范劳动集体等光荣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先后来队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68万人次。
【英勇善战的修井铁军——修井107队】
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一大队107队组建于1982年9月,是专门从事油、水、气井大修作业施工的专业队伍。该队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HSE管理体系认证,施工占井周期100%达到合同要求,执行设计符合率100%,资料全准率100%,施工一次成功率99.1%,用户满意度95%以上。建队以来,该队相继攻克封堵升深102井等重大施工任务,创出油田大修队伍采用侧钻井技术、实施电泵井打捞、进行气井施工“三个第一”,被誉为油田“主治医师”。荣获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金牌五连冠,集团公司工程技术服务系统先进队“铜奖”。多次被评为油田公司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2006年6月,被评为油田公司基层建设标杆单位,命名为“英勇善战的修井铁军”。先后有15人次受到集团公司及市局表彰,队长赵传利被油田公司选树为新时期“五面红旗”之一。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6600人次。
【科学严谨的录井队——海拉尔录井队】
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海拉尔录井队组建于1985年,现有员工116人,下属11支录井小队,主要担负海拉尔盆地油气发现和油藏评价任务。20多年来,该队取得采集资料合格率、油气显示发现率、取心层位取准率、资料上交及时率均达到100%的好成绩。累计录井700余口,录井进尺达70万余米,及时准确发现油气显示10000余层,相继获得贝302井、贝16井、德112-227井等重大井筒油气发现,历史性地推动了海拉尔盆地勘探开发进程。该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的成绩,赢得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相继获得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油田公司“功勋集体”、大庆市“青年文明号”、油田公司先进党组织、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石油企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队”、油田公司“基层建设十大标杆”单位等荣誉,并被油田公司命名为“科学严谨的录井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20人次。
【特别能战斗的地震队——2287地震队】
钻探工程公司物探一公司2287地震队成立于1978年6月,现有员工207人,各类设备百余台(套),资产近亿元,季节性外雇劳务工1000余人。成立以来,该队转战二连浩特、海拉尔、松辽盆地等探区,累计完成二维地震资料采集任务10000千米、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任务1200平方千米。成为一支具备在平原、山地、沙漠、沼泽、水域、城区及主力油田区等各种复杂地表条件下进行多道二维、三维及高分辨率地震施工能力的队伍。先后与美国西方地球物理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同济大学等合作开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等14项新技术试验,在国内第一个应用“卫星遥感RTK测量”等13项新技术。该队先后荣获“全国杰出青年文明号暨信用工程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优秀青年学习组织”、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集体、“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工程服务“银奖”。2006年,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基层建设十面红旗”称号,并被命名为“特别能战斗的2287地震队”。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
【“五型”党支部——15142钻井队】
15142钻井队隶属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四公司,现有员工49人,党员13人,团员10人。1988年建队以来,先后转战萨尔图、喇嘛甸、葡萄花、杏树岗、头台等油田区块,承担油田调整井、外围开发井、定向井、水平井、小井眼井、喷射钻井等各种特殊井型及工艺的施工任务,能够在水网、沼泽、平原、丘陵等多种地表条件下从事钻井施工,截止2007年,累计实现钻井674口、进尺956865米。2004年,该队创出单机钻井月8开7完进尺上万米、年上6万米的最高纪录。2005年实现年节余成本410万元。在夏季停运74天的情况下,全年实现钻井60口,进尺73382米,刷新大庆油田单部钻机钻井年进尺纪录。井队曾连续8年被公司党委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金牌队”、“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建设标杆队”。2003年,通过集团公司甲级钻井队资质认证。2007年,该队四班被集团公司评为“中国石油先进班组”,钻井队荣获公司“铁人式红旗队伍标兵”荣誉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4700人次。
【建设和谐家园——阳光家园客户服务中心】
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二公司阳光家园客户服务中心组建于2002年5月,现有员工57人,党员7人。管理的阳光家园是集团集中管理的110个小区之一,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东湖小区,总占地面积20.44公顷,总建筑面积19.16万平方米,小区内有住宅楼37栋,居民2172户7600余人。客服中心主要担负阳光家园物业维修、绿化、清洁、保安、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阳光家园小区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文明小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该客服中心荣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大庆油田“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命名为“构建和谐家园的阳光物业客服中心”。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2万人次。
【绿色文化小区——希望小区】
希望小区于1995年11月建成,占地面积 29万平方米,共有住宅楼29栋,居民5100余人。小区内设有中学、幼儿园、老年活动室、自行车棚、理烫发等生活服务设施。绿化面积3.89万平方米,有树木7501棵,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占有绿地7.52平方米。1997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2004年被,大庆石油管理局命名为“企业文化示范区”。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200人次。
【数字文化小区——科技园小区】
科技园小区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西苑街东部,1997年10月建成,小区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共有住宅楼29栋,住户1336户,人口5100余人。小区内设有自行车房4座,离退休职工活动室1座,幼儿园1座;健身器材4套,小品76个,花坛18个,草坪8.2万平方米,树木16300多株,人均占有绿地面积21平方米。独具特色的广场、草坪灯、音响为居民营造了安静、幽雅的生活环境。1998年,该小区晋升为国家级物业管理优秀小区。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安静小区。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400人次。
【传播企业精神 倡导文明新风——客运公交总站】
矿区服务事业部公共汽车公司大庆公交总站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大庆火车站正前方,2004年正式竣工。企业形象展示平台是公交广场企业文化示范区的主体建筑,平台长30米,高15米,背景为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人拉肩扛运钻机,铁人手握刹把钻井为主画面,配以“铁人队伍与您共创精彩世界”主导用语,展现老一代石油工人的英雄风采。主体建筑两侧的外延框架由六对白色钢柱组成,内侧四对钢柱直插云天,寓意着大庆石油管理局“外部拓展,持续发展”;两侧钢柱之间连缀着16个硕大的钢球,象征着大庆地区各大石油石化企业“团结一致,协调发展”。在公交广场前方,沿人行道一侧,是由8组40块宣传板组成的管理局企业文化宣传长廊,以图片衬托文字的形式,宣传集团公司企业精神、理念;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公交广场前方东侧,是由5组10块宣传板组成并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反映公共汽车公司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宣传长廊。在公交总站大楼两侧候车室、西车场候车亭、公交总站服务大厅、公交线路、员工通勤车、公交站亭等导入企业文化理念,传播企业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净化社会环境。该企业文化示范区地处大庆客流集散中心,日客流量近15万人次,以受众群体广、示范作用大、灌输功能强的优势和服务文化鲜明的特点,成为大庆一处洋溢着浓郁石油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
【建设绿色和谐企业——宏伟热电厂】
电力集团宏伟热电厂始建于1995年,2001年8月正式成立,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马鞍山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宏伟化工园区内,拥有全国最大的单热源供热网,担负着为宏伟化工区供电、供热和让乘地区居民冬季采暖供热任务。厂区内种植树木82个品种近10万棵,总绿化面积14.55公顷,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生态景观。该厂热工分厂致力于打造高效学习团队,着力培养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截止2008年,大专以上学历员工100%,高中级职称11人,在读硕士生、博士生6人。先后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先进党组织”,“基层建设标杆队”,电力集团“星火式”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单位等称号。发电分厂汽机运行三班创新班组管理,总结推行“四三三”班组管理法。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先进班组”、管理局星级“五型班组”称号,并被电力集团命名为“高革超班”。该厂建设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于2006年5月投入使用,分为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领导人员职务犯罪案例剖析两个展厅,是大庆油田首家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基地。2004年,该厂被评为集团公司花园式单位。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750人次。
【靠学习不断超越——燃机电厂】
电力集团燃机电厂现有员工5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5人。其前身是供电公司喇二电站,始建于1985年,是经国家计委和原石油部批准,从美国GE公司引进建设的MS-6001B型燃气轮机组发电厂,两台机组装机容量近10万千瓦,1986年建成投产,是当时国内第一座单轴联合循环燃机发电厂。投产以来,二号机组曾创出年运行8296小时、连续平稳运行215天的两项亚洲纪录;一号机组累计运行超过10万小时,美国GE公司先后两次赠匾表示祝贺;电厂累计发电近80亿千瓦时。该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开发,先后承担福州明达电厂、新疆库尔勒塔石化电厂、陕西杨凌电厂、苏丹吉利电站和印尼巨港电厂等23个商业保运和技术服务项目,累计创效1800万元。2003年10月,建成国内第一个燃机技术培训中心,以培训牵动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培训学员300名。依靠不断学习和超越,燃机技术服务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叫响“大庆电力”和“大庆燃机”品牌。2005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曾来该厂视察指导工作。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3176人次。
【精细管理的车间——轻烃分馏车间】
化工集团轻烃分馏分公司轻烃分馏车间现有员工62人,党员18人。管理一套20万吨/年的轻烃分馏装置,主要生产液化石油气、工业混合烷等11种产品,属典型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截至2008年底,实现安全生产5000余天无事故。组建15年来,多次荣获局“双文明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基层建设标杆队”等称号,2005年,被集团公司确定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回收队精神”的发源地——回收队精神宣教室】
“回收队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1960年,石油会战拉开序幕,几万大军开进荒原。当时物资十分短缺,许多井队因缺少钻头而停钻。时任1205钻井队队长铁人王进喜心急如焚,他主动带领大家成立回收小组,回收旧钻头等,进行修旧利废。随着油田生产建设规模壮大,1969年7月,在当时的钻探指挥部成立回收队,命名为“大庆回收队”。同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铁人回收队”。在铁人带动下,回收、修旧蔚然成风,在油田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内涵的“回收队精神”。经过近40年发展,原来的回收队已经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再生资源企业。作为“回收队精神”的发源地,回收队精神宣教室坐落于大庆让胡路区方晓一村物资集团再生资源公司院内。宣教室占地面积70平方米,共分《创业篇》、《发展篇》、《开拓篇》三个部分,展室以“回收队精神”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图片、实物、雕塑、宣传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为手法,整个展室展出大小图片69幅,实物47件,详细直观地再现“回收队精神”形成、发展历程,给参观者以深刻启迪和教育。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3000人次。
【“种子精神”发源地——丰收创业园】
丰收管理站始建于1965年10月,是为油田开发建设服务而成立的农牧业单位。40多年来,丰收管理站在不断谋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种子精神”,即小不看小、穷不认穷、难不畏难的勇气;播种生命、创造春色、收获希望的憧憬;辛勤耕耘、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豪情。建站初期,丰收人就播下为油田服务的“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油田。为多打粮食多产菜,服务油田会战,4个家属队150多名家属艰苦创业,奋发大干,把荒芜的土地开辟成希望的田野。1966年5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到丰收管理站视察,提出“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矿区建设方针,极大鼓舞了丰收人。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为这片沃土带来勃勃生机,该站在油田第一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市第一个办起轻小工业。90年代又形成农、牧、渔、运输筑路、轻小工业、特禽养殖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成为油田多种经营系统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属出身的站长栾桂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人称“鸡窝里飞出金凤凰”。2005年,丰收管理站将废弃多年的特禽养殖厂改造修建成丰收园,使之成为企业对外沟通、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创造和谐、促进发展的平台。
【人人出手过得硬——龙庆收费管理所】
供水公司销售二分公司龙庆收费管理所组建于2001年,主要负责大庆让胡路区龙南地区8个居民小区、17000多个用户供水、收费及维修服务任务。现有班组6个,员工100人。短短7年间,该所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大庆油田先进集体、基层建设标杆队、基层建设十面红旗、黑龙江省“青年文明号”、集团公司先进党组织。2007年,被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授予“石油工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队”。2008年,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1万人次。
【超值服务——油田114查询台】
通信公司油田114查询台成立于1959年,前身是大庆会战指挥部总机班。现有员工109人,其中党员12人。下设114查询台、96760社区呼叫服务中心、专线转接台、质检台和机修班等五个班组。主要担负油田通信网固定电话号码查询、专线电话接转及大庆市助老热线、社区服务热线、政务公开热线等任务。截止2008年,累计为客户服务25.8亿次,年话务量已突破1500万次。会战时期,涌现出“话务八姐妹”等先进典型。该台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党组织、黑龙江省、市局“三八红旗集体”、局金牌队、局先进集体标兵、局先进党组织标兵、局基层建设样板单位、局“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7300人次。
【油田名片——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
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是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503采油队所属的一个井组,员工3人,全部为女同志。井组多次被评为厂矿先进班组,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大庆市和油田公司“巾帼建功”岗。2007年6月,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该井采油平台位于萨尔图油田南一区中部,1987年建成,1988年8月钻井,1989年7月投产,开发面积为0.3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16口(采油井13口、注水井3口)、计量间1座、配水间1座。在16口井中,2口为直井,14口为定向斜井,井斜最大角度为27.2度,造斜点在井深120-160米处,最大水平位移240米。该井采油平台不仅是一个科技平台,更是采油人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和舞台。由于地处碧波荡漾的陈家大院泡,而且是油田最大丛式井组,2号平台成为旅游参观和摄影爱好者最喜爱的地方。十几年来,平台接待国内外参观人员千余次,到这里进行摄影创作的人不计其数。优美的环境,整洁的井场,勤劳的女工和忙碌的抽油机群,浓厚的石油工业特点和科技文化内涵,使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成为油田一张靓丽的名片。
【油田第一个电话站——中区电话站】
中区电话站(现大庆油田通信公司中区分公司)始建于1960年4月,从60年代初期的一台350门磁石小总机,历经几代,发展到今天油田通信的五大汇接局之一,拥有11900条2M传输电路,近4万条数字用户通路,300多公里通信电缆,70多公里通信光缆,39座SCDMA无线基站,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化,服务功能多样化,服务区域约150平方公里。该分公司现有员工95人,下设线务、机务、营业、营销、维修等18个班组。多年来,为油田通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涌现出60年代以19号话务员为代表的战区标兵“话务八姐妹”,获省、市级发明创造奖的科技人员刘国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分公司连续多年获双文明建设标杆或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班子、四好班子荣誉称号。2004年,被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2005年,被大庆市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6年,被国家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维权单位。2007年6月,中区电话站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3000人次。
【葡萄花炼油厂遗址】
葡萄花炼油厂1960年建成,是大庆第一座炼油厂。遗址位于第七采油厂厂区南3公里处,占地百余平方米,现存炼塔烟囱一座。2007年6月,葡萄花炼油厂遗址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大庆石油会战初期,会战队伍一直集中在长垣南部的大同镇。1960年初,在葡萄花构造上部署的探井葡7井、葡4井、葡20井相继喷出工业油流。由于正处于3年经济困难时期,建设物资异常紧缺,没有燃料油,钻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开不起来。为此,石油部决定以最快速度先建起一座小炼油厂,厂址就定在葡萄花,并命名为葡萄花炼油厂。当时由石油部北京设计院承担设计,抚顺基建三公司承担建设安装任务,兰州炼油厂负责小炼油厂的生产管理。1960年3月27日,47名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从兰州出发,奔赴大庆油田。7月27日,年加工能力为3.6万吨的蒸馏裂化装置建成投产,炼出成品汽油、煤油、柴油,解决大庆会战对油品的需求。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位于长垣北部萨尔图构造上的萨66井完钻喷油,试油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大庆长垣南部探井,会战部署发生改变,会战大军“挥师北上”,主攻地区从大同镇附近移往北部萨尔图地区。1965年,远离油田中心的葡萄花炼油厂被拆除。几十年来,第七采油厂始终注意保护这一历史遗迹,并把它建成教育基地,作为葡萄花油田和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见证。现遗址上建有铁人塑像,遗址所在地进行了绿化和保护,炼塔烟囱上安装了照明灯、旋转扶梯,塔身刻有石油工业老领导、原中顾委常委康世恩1989年9月19日视察七厂时的题词“不忘会战岁月,发扬大庆精神”。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2000人次。
【“缝补厂精神”发源地——职业服装公司“缝补厂精神”纪念室】
“缝补厂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辉典范。2007年6月,“缝补厂精神”发源地被确定为首批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冬,是大庆会战最艰难的时刻。为解决前线石油工人生产生活困难,在上级党委支持下,共产党员鄢长松等3名转业战士和曾阳春等5名职工家属,在两栋破牛棚里办起缝补组。1963年,扩大生产规模,正式办起缝补厂。主要为生产前线修旧利废和加工“两旧一新”棉工服。为方便前线工人,他们专门成立缝补小分队,到千里之外的井队和施工现场去拆洗缝补。在创业期间,缝补厂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切关怀,获得许多殊荣,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缝补厂精神”传遍全国。“缝补厂精神”纪念室坐落在“缝补厂精神”发源地、位于大庆市东风新村经一街11号的物资集团职业服装公司(前身是大庆第一针织厂)院内。纪念室占地面积132平方米,以“缝补厂精神”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历史图片、实物、雕塑、宣传片等多种表现形式,展出大小图片320多幅、珍贵历史文物和实物133件,详细而又直观地再现“缝补厂精神”形成、发展历程,给参观者以深刻启迪和教育。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4000人次。
【首车原油外运地——东油库】
东油库始建于1960年4月,位于萨大路中平街,占地面积12.18万平方米,管理面积6800平方米。1960年6月1日,第一趟满载大庆石油会战辉煌成果的原油列车,就是从这里装车发往锦西石油五厂,当时距大庆石油会战正式开始仅1个月时间。2007年6月,东油库(首车原油外运地)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东油库现隶属于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员工83人,其中干部7人,党员7人,团员4人,班组7个。油库有精度0.2级的腰轮流量计16台,五级、六级外输泵各3台,2万立方米储油罐4座,设计最大储油量80000立方米,日最大外输能力为24000吨,日最大接收能力为25000吨。主要负责接收中七联、北二联、中十四联等联合站来油,并外输至南一油库和炼厂。2008年,日接收来油约16800吨,年外输原油量约517万吨。东油库有生产岗位七个,具有油库收存、发送原油、油品化验、计量交接、消防和生产生活用水供应、采暖和生产供热、输变电和电力供应等功能,使油库成为第七油矿原油生产的生命线。
【“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发源地——创业庄管理站家属一队】
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创业庄管理站家属一队是大庆石油会战初期,由薛桂芳等5名职工家属创立的“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发源地。家属一队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薛桂芳、李长荣等多名先进模范人物,荣获各级各类奖状、锦旗等242面(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余秋里、康世恩等都曾到家属一队视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2007年6月,“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发源地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薛桂芳响应大庆油田会战工委号召,带领王秀敏、杨学春、丛桂兰、吕玉莲4名青年妇女,背着3个孩子,扛着铁锹到离家15公里的荒原上,搭起帐篷开荒种地。她们克服重重困难,硬是用人拉犁杖,铁锹翻土,开出32亩土地,当年收获粮食1750斤,以实际行动支援石油大会战,点燃油田家属走出家门闹革命的第一把火,建立了大庆油田第一支以农为主的家属生产队。“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迅速传遍油田,越来越多的家属参加农副业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油田一线建设。“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荣誉室位于红岗区创业庄,内容纵贯家属一队的发展历史。共陈列奖状、奖牌和锦旗63面(件),各类历史图片35幅,真实全面地纪录家属一队创业历程。在距离荣誉室1.5公里、薛桂芳生前工作过的田头,还专门为她修建了墓碑,可以让人们深切缅怀以薛桂芳为代表的老一辈家属为开发大庆油田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全国储运战线上的一颗明珠——南三油库】
储运销售分公司南三油库于1968年12月建成投产,为适应油田发展需要,先后经过四次大规模扩建。油库现已成为占地面积8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油库,年外输计量交接原油3000多万吨,接转俄油1200万吨,存储能力110万立方米,固定资产9.37亿元,主要储运生产设施共计1606台套,员工598人,技术管理人员64名。是国家一级要害生产单位和计量单位,也是大庆原油集散基地和俄罗斯原油接卸转输基地。截止2007年,该油库已连续安全生产14000多天。连续多年被集团公司评为“运销计量先进单位”、“三标样板站库”;集输队被油田公司评为先进党组织、功勋集体;总外输站计量班被评为油田公司基层建设标杆班组,并命名为“诚信精准计量班”。2007年6月,南三油库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
【海拉尔油田发现井——贝16井】
贝16井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苏德五一6号构造上的一口预探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境内。2002年,该井在兴安岭群试油获得125t/d高产工业油流,从而一举发现苏德尔特油田,成为海拉尔盆地增储上产的主力地区,被誉为海拉尔油田发现井。2007年6月,贝16井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该井于2002年7月26日开钻,8月28日完井,9月17日至11月27日由试油试采分公司试油02队、试油06队进行试油。当时正值党的十六大召开,该井发现单井日产超百吨的高产高丰度含油区块的喜讯,和油田其他三项重大成果一起被誉为大庆油田的“四喜临门”,向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献上厚礼。该井油气显示分布层位之广,油层厚度之大,储层物性之好,在整个海拉尔盆地都是少见的。尤其井日产超百吨的高产含油区块的存在,展示出海拉尔盆地良好的勘探前景。2004年2月10日,该井转交呼伦贝分公司贝16作业区。
大庆精神是我们的企业精神,是大庆石油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工作作风、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石油企业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产生于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庆精神都是激励人们奋进的不竭动力。
大庆精神始终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而不断丰富完善。其主要内容有:发奋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
神。大庆精神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
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庆石油职工所以能够创造出那样的英雄业绩,为国家做出那样大的贡献,最重要的就在于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工人阶级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就在于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有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他们的这种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本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
1989年9月25日,国务院致电祝贺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电文指出:“30年来,大庆油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以高度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求实、献身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大庆精神。”国务院认为,“大庆精神和大庆经验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1990年2月,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了大庆精神,并把大庆精神概括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在新的时期,“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并赋予新的内涵:“爱国”,即“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做贡献”;“创业”,即“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求实”,即“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奉献”,即“职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职工、回报投资者。”
第五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
刘先明/文
大庆石油管理局把2003年确定为该局及其所属企业的“推进发展年”,其中在企业文化战略方面,提出要通过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来促进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发展。
最近,笔者应邀到大庆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通过与大庆石油管理局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同志的接触、交流,深感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那就是:如果不与时俱进,不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来系统性、有效创新性地赋予“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将有可能会在大庆本土上逐渐失去文化的资源性力量以及现实性的生命力;换句话讲:如果大庆石油管理局以及所属企业能在“推进发展年”中,结合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等实践活动,科学、合理、有效创新地赋予“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真正、最好地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体现,也只有与时俱进地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型的、科学的、适用的、实效的文化内涵,才能保持“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特点、生命力以及产生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那么,在新的时期和环境里,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需要怎样科学、合理、创新、有效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呢?笔者体会和建议如下:
一、提高和统一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于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从文化的形成、表现、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企业性、社会性的特征和角度来看,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全体员工宜充分认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财富或资源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对大庆市的企业、对我国众多企业文化建设和实践中、甚至对日本、美国等国外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曾经发挥过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性、示范性作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财富或资源不像大庆地下蕴藏的石油只是在大庆的土地上可以采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只是大庆所在地企业可以运用的财富、资源,而且是我国众多企业可以借鉴性运用或曾经借鉴性运用过的财富、资源,甚至还曾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财富、资源;所以,在新的时期和环境里,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要紧迫性地认识到:如果我们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只是停留在以前人创造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文化资源或财富为荣,不是与时俱进地加以丰富性发展和充分性地有机运用、发扬之,那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资源将很有可能转化成为其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的文化资源或竞争性武器。笔者通过近日的实地考察和体验,深感可惜的是: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中,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发展性运用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方面,与国外一些企业甚至国内一些企业相比,存在观念落后、方法不到位的问题和现象,也正因为此,笔者也非常欣慰地感受到大庆石油管理局的领导在“推进发展年”中提出要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同时,也倍感落实之的方法的重要性和实施进程的紧迫性。
二、需要采用科学、合理、创新的思路与方法,有效地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
1、因为传统性的、经验性、财富性的东西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阻碍发展或进步的观念性因素,例如:一些企业的一部分员工甚至领导就可能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过去我们大庆人通过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里都创造了奇迹,今天我们创新建设企业文化仍然要延续性发扬过去大庆人那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没有必要走“引入社会性企业文化专家资源”的新路子,因为“引入外脑”可能会有很大风险,宁可慢一点,也不冒那种“引入外脑”风险;再例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建设的优良传统,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划分方面,就把企业文化建设归类到思想政治工作而划归到党务系统,导致其中较多数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实践活动相脱节,甚至还有不少的企业进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等。因此,在观念、思路和方法方面,本人建议今天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宜像过去国内外的很多企业学习、借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样,也宜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当代国内外优秀、成功的企业在创新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实践过的有效作法和积累的成熟经验。国内外很多优秀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新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