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家访随笔
家访随笔
9月11日,为了更多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对班中的XXX进行了家访。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又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同学生家长的接触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生除了学习方面的其他一些情况,知道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在我所走访的学生中,XXX是一个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中看上去胆小如鼠,但课上总开小差,成绩很差,平时接送是爷爷,爷爷奶奶很溺爱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有时连回家作业不完成就会让他睡觉,这让我明白了他上课总开小差的原因,觉得读书读不读无所谓,而我从他妈妈的话中又听出其实爸爸妈妈是想让他好好读书的,了解到这点后,我跟他妈妈说了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并告诉她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现在如果仍然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对孩子是很不利的,并与她分析了利害关系,看得出妈妈有点被我说动了,然后我又让她想办法去说服两位老人一味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临走,他妈妈一个劲儿地说谢谢,我告诉他一个月后,希望看到一个改变中的XXX。
在整个家访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比较愉快的,可以说每位家长都是很热情的,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家长都关切地问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希望老师给他们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同时他们也介绍了自己的孩子在家的表现,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到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学生。总的来说,这次家访活动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和重视,同时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篇:教师家访随笔
教师家访随笔
家访教师:申丽娟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担任班级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其中有一名同学不理想,一入学的他就给我留下了印象,他比较活泼开朗,比其他的孩子有礼貌,能随时去想着帮助别人。然而接下来的教学接触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如预习、背诵)完成不及时。考虑到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于批评的心理承受力,我几次提醒他,好的时候及时表扬,但收效不大。不能任由这种学习状态继续下去,我决定联系家长,深入了解该生的情况。
家访方式:到学生家交流
学生基本情况:
课堂能发言积极,但自我约束力差,听讲习惯不好,常常答非所问。作业完成不及时,与其他孩子相比成绩不理想。
采取措施:
经过深入与该生妈妈交谈,基本摸清她的问题所在。父母都上班,经常不在身边,母把她放给年迈的姥姥、老爷照顾,老人家过于比较溺爱,基本不过问其学习方。习惯养成不好,造成学生对学习不重视,不喜欢听比人讲话,喜欢自己讲话。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帮助该生:
(一)多与该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她的想法,鼓励其扬长避短。
(二)安排她做小组长为大家收书本,利用自我监督的力量对他进行监督。
(三)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对其在学习方面进行关心,结合家校两方面的量帮助转化。
转化效果:
与家长达成共识后,该生预习的情况越来越好,认真听讲的时间也比原来加长了。该生在同学们欣赏的目光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起来劲头大了不少。现在课堂上带动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家长也反应近来两个星期懂事多了,基本能放学回家就开始朗读课文。欣慰于学生的变化,将继续观察,以期更加表现。
第三篇:教师 家访随笔
教师 家访随笔
吉林 梨树 郭家店第一初级中学 杨光远
家访随笔
学生情况:初三(3.3),刘莹。中等成绩。
家访内容:1.老师汇报学生情况: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规守纪,就是学习基础很差。2.老师的希望:孩子基础差,但不是没有希望,老师不灰心,不放弃,能够使孩子进步多少,老师竭尽全力.相信孩子学习态度认真些,多鼓励些,孩子成绩会有进步.3.家长态度:孩子成绩差,我们也清楚.由于外出打工,没有从起始年级抓好,到今天,我们都没了信心.感谢老师的教育,我们家长竭力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老师,抓好孩子的学习。
家访手记及心得:通过此次“教师进万家,真情帮万生”活动的开展,我得到了如下的体会。
第一,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在家中她主动承担着家务劳动,更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这让我对这个孩子更多了一份欣赏。到学生家中进行交流,是一个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便捷途径,是一个难得的了解学生的机会。此次家访中,我对受访学生有了全面了解,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在家访中,我发现家长对老师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平时却难以有机会坐在一起来交流。家长的很多想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一些建议对家长指导学生学习也很有帮助,所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加强家校联系的重要性。
第三,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访中,我听到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说:“孩子最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进万家,真情帮万生”的活动意义深远。通过此次家访,我收获许多,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不断探索!
第四篇:教师心得家访随笔
克拉玛依实验中学文学娟
家访随笔
绿色家访——传递心声的纽带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越来越趋向于快捷化,如家长会、打电话与家长联系、家长来校等方式,既达到了双向交流的目的,又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那么,教育中的许多看来是传统的东西,比如家访,是否真的已经过时了,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了呢?显然不是,家访,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深入了解学生;而绿色家访,更能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案例
一、家访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
我们班的小成,上课喜欢说话、做小动作,老师上课提醒他,他一付很无辜的样子,“我咋了,我没说话”,下课找他谈心,他更是觉得自己很委屈,死不认账,好像老师真的冤枉了他,有意针对他,于是我决定对他进行一次家访。从与他父母地交流中,我得知他在家是一个“小霸王”,用他爸爸的话说:他在家里住的是免费的五星级宾馆,饭做好了叫他来吃,衣服脏了家里人洗,什么事也不用操心,而他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是他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上网、打游戏上,家里人把网停了,他一边闹绝食,一边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家里人拿他没办法,只好开通网线。通过家访,一切真相大白,他喜欢顶嘴的原因原来是家里的溺爱造成的。当然在家访中我只是本着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他的目的,没有过多地提他在学校的不好表现,相反我多次表扬了他,说他打篮球特别棒,是班里篮球队的顶梁柱,而且声音洪亮,在朗诵上的有天赋等等,最后又提了一些学习上的要求。但是从此之后我加强了对他在学校的观察,批评他时一定让他心悦诚服,同时不断地找他谈心,打开他的心扉。一次他在周记中提到:老师,你那次到我们家去,我怕极了,害怕你给我爸告状,同时我也做好了你走了之后接受一场暴风雨的准备。而且如果我爸打我,我可能会和你继续对着干,我们谁也别想日子好过。我看了之后又气又想笑,同时也认识到:许多孩子对老师的家访心从偏见,总认为老师上门就是来告状,似乎只有成绩倒退了、表现不好了才会家访。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走进学生的家里,研究学生的心理,有效的交流,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解决问题。
案例
二、家访是弥合代沟的粘合剂
在与学生平时的闲聊中我得知:小冰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对立,在初三这么关键的时刻,我怕长期下去会影响到他的中考,于是我决定对他采取家访。单独与他母亲的交流中我得知:刘如冰小时后非常聪明,可是在他小学期间,家里人工作比较忙,把他寄宿在姥姥家,疏于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他现在学习懒散、拖沓,而他的妈妈觉得既亏欠他,又想迅速改变他的坏毛病,自然导致了现在的关系紧张。我一方面开导他的母亲不要太着急,她对刘如冰学习中的要求转变由我来布置,减轻母子对立的因素,另一方面我在平时对他多了几分关注,常找他谈心: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爱的体现,作为14岁的孩子应该学会去理解母亲的这份关心,慢慢的他的情绪好了许多,成绩也在稳步前进。现代学生很容易与家长产生代沟,年龄、立场的不同让他们的关系僵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谩骂指责,造成子女倔强逆反,家访把两代人拉到桌边,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而老师在场使这种气氛变得融洽,有效的弥合了代沟带来的沟通障碍。
我们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使家长从心底萌发出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他不再反感老师的正面引导。我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是我们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的桥梁,是我们与学生传递心声的纽带。
第五篇:家访随笔
家访随笔
贾雁清
利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深入三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通过此次“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我有如下体会:
一、让家长知道学校需要家长在家里配合的工作。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甚至还会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家长总是说“我们也不懂”、“我们已经不能辅导他的数学题”等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向家长明确指出,我们所指的“家长的配合”并不是指要家长再一次充当老师的角色,检查作业并不一定要检查学生作业的对错,只需观察学生是否认真的完成了作业,以便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学生字迹潦草那必定是学习上出现了问题。
二、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家长往往更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健康,很容易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给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十分重要,可以及时地避免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学生进入初中,逐渐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叛逆、早恋、学习压力陡增等问题会越来越普遍。遇到问题,家长也会感到措手不及,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粗暴对待,特别是在学生青春期叛逆和早恋这两个问题上,如果家长早有准备,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是引导和教育,效果肯定也会更好。所以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同时成长和学习。
三、帮助家长探索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法十分关键,若教育方法不得当,却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教育既不能倾盆大雨,铺天盖地;又不能轻描淡写,隔靴搔痒。家访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不知疲劳的“疲劳轰炸”,这必然引起子女的反感,甚至会抵触抗拒情绪,两代人从此隔膜起来了。例如我在学生高原的家中家访时,她的奶奶非常的关心她,却一直跟老师说着她在家里贪玩之类的话,学生明显显得很烦躁,相信平时在家她奶奶的那些话一定是经常的对她说,所以家长们在埋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如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的效果。因此,在改变教育方式之前,先要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必须知道学生心中真实的想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究竟是什么,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然后才确定一个好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主要由隔代老人抚养,这些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教育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对留守儿童过分溺爱、迁就或者放任。只注重吃穿,没有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留守儿童逃学、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经常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或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逆反心理。我班的冯玉明同学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平时迟到早退,上课走神,目光呆滞,作业潦草不按时交,甚至不做。参与意识淡漠,厌学;不合群,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受不住挫折,稍有委屈就哭。这个孩子身上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她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爷爷奶奶的溺爱,迁就,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她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她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如何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我认为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利于老师对留守儿童因材施教,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针对留守儿童闲暇时间充裕的特点,增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一方面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可以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伙伴一起学习课外知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完善他们的心理和人格。
通过这次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