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

时间:2019-05-14 09: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上编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 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篇: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第一专题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历史任务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6月,英国以中国的虎门销烟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由鸦片问题引起的,因此称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是因为:

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阶级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民主主义革命。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另一方面,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③近代中国的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殖民地社会。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侵略有功”论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和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侵略有功”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不是为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第二,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带来的进步因素同它所造成的灾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第三,中国只用110多年的时间就从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不是帝国主义的功劳,而是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统治的结果。

第四,“侵略有功论”美化帝国主义的侵略,其目的是使中国重新成为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4.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第一,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多次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帝国主义支持中国的反动政府,维护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造成了它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延长了中国的内乱;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因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第二,中国的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制中国的帮凶,它代表着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落后的生产关系。近代以来,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同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勾结在一起,残酷地压迫中国人民;封建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剥削的强化使农民的生活日益贫困;封建主义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因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第三,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利益相结合的结果,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又一个严重障碍。近代以来,官僚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实行独裁统治,镇压人民革命;官僚资本同帝国主义、封建剥削制度结合在一起,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和掠夺,严重阻碍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是由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主题。

②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的。

第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根本目的和必然结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其目的是改变反动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这也是革命胜利后的必然结果。

第三,前一个任务是革命任务,后一个任务始建设任务。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第四,两大历史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前一个任务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解放生产力。后一个任务就是要直接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第二专题 各种政治派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其不能灭亡中国。第二,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了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探索。第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精神,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四,对后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起了激励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大势、御敌之策,一方面,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这就是:必须改变反动腐朽的社会制度革;必须发展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必须有一个先进的、坚决彻底的反侵略领导力量;必须动员和组织广大的人民群众。

3、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冲击了儒家经典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主观上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并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地主阶级企图在维持封建经济基础和不改变上层建筑的基础上,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求强”、“求富”,这是难以实现的。

5、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起到一定的移风易俗的作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6、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7、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8、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看,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第一,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9、“告别革命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第一,革命的发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代表了人民的意愿。第二,革命所带来的牺牲和破坏是必要的和暂时的,非此不能实现新旧制度的更替。第三,革命并不排斥具有进步意义的改良,但不能用改良来抵制和反对革命。第四,否定革命、实际上就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专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怀疑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

(3)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屡遭失败。

2、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推动。

(1)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中国先进分子的重要启示。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2)十月革命诞生的苏维埃俄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俄国反对帝国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促进了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3)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就是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和士兵,来进行革命,并由此推动中国先进分子去研究十月革命所遵循的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使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大革命失败后全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八七会议:提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要求.

(2)中共六大:肯定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新的革命高潮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3)中共六届二中全会,阐述了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4)周恩来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贡献。

①提出必须首先到农村发动农民暴动。

②说明了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红色政权的理论,奠定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基础。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三、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总结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 关系的变化,阐明了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解决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解决军事路线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批评了土地革命前期党内“左”倾领导者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问题,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

3.从认识论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1937年7-8月,毛泽东写了《矛盾论》和 《实践论》,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批判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不会过时。

(2)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原理可以灵活运用,或从中学习其立场观点和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理论成果不能互相替代。

(4)“过时论”的实质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接受其他思想的指导。

五、指导思想“多元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1)指导思想一元化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2)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多元化。

(3)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4)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而是会促进这种繁荣。

(5)“多元论”的实质同样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接受其它思想的指导。

第四专题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胜利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第一,制定反地方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第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口号。第二,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第三,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第四,中国共产党推动和组织了革命武装的建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第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左”的指导。第二,全党还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第三,八七会议后“左”的倾向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第四,在纠正“左”倾错误的时候,没有从思想认识根源上解决问题。

主要表现:第一次是1927年11月到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到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第二,国民党军队努力作战,抗击和迟滞了日军的进攻;第三,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也进行了多次作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第四,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攻作战。

4、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5、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一,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领导。第二,建立了全民族的反侵略统一战线。第三,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第四,争取了广泛的国际援助。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战起了指导作用;第二,中国共产党倡导统一战线,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第三,中国共产党人以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和不怕牺牲的模范行为,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先锋。

7、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和卖国的政策。第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国统区的严重危机。第三,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日益发展。第四,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和不断胜利。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形成: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作用:第一,主张爱国、和平、民主,反对卖国、内战、独裁。第二,同中国共产党一起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第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争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建国后,各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中发生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第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影响:第一,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中国革命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在一起。第三,中国革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取得了最后胜利。

10、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第一种是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种是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种是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第一,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第三,中国反动统治者不能容忍任何民主改革。

因此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见过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一,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方案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中国反动统治者不能容忍任何民主改革。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12、“多党制”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第一,我国不具备实行“多党制”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第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

致性,需要共产党代表人民来执政。第三,我国的政治制度包含着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必实行“多党制”。第四,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第五,共产党能够不断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当好执政党。

第五专题 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扬眉吐气,对前途充满信心。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凝聚和调集全国的力量,以造福于全国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都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这规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体现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3、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结构也体现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即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必将向具有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过渡。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也推动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三、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要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不能成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比较强大,这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我国的工业化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我国的工业化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尽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向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走向社会主义。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性,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实现工业化的需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个体农业、手工业具有非常大的落后性,不能支撑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土地改革完成后,在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中形成了走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4、当时国际国内的历史环境,也使我国必然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主

义过渡。在国内,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这些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提供了内部的历史条件。在国际上,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与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援助与支持,也推动着中国必须走向社会主义阵营。

四、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解放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这为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五“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1、中国虽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支配的地位。

2、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必然逐步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资本主义发展不足所带来的经济落后,要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弥补,而不需要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弥补。

4、改革开放不是补资本主义课,而是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补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课。

六、改革开放“倒退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1、改革开放没有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就与历史成果,如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恰恰是改革开放中依然必须坚持的。

2、改革开放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主导;改革开放新时期新兴起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补充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形式,必须处于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和主导之下,不会也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和主导地位。

3、改革开放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就,而是为了弥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存在的缺点与偏差,以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二者都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六专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与历史成就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在实际上为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石。

第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参教材2008版第209-210页)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我国从195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是整个来说,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从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次全局性失误,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1952年到1980年的28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1%,农业年均增长3.4%,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

第二,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新中国刚刚建立时,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全部依赖进口。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讯、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又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以后的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见教材2008版第227-227页)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或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成为探索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首先,毛泽东提出了必须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其次,毛泽东对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了正确的论述,提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步骤,并且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具体地有:

第一,关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首次提出由于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仍然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第四,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第五,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第六,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

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见教材2008版,第230-232页)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是一位犯了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也是他同林彪、江青等人的根本区别所在。就毛泽东的一生来说,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见教材2008版,第223页)

第七专题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见教材2008版第234页)

2.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第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风险和考验中不断前进。

第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总结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基本经验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进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进一步稳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之所以能取得上述重大成就主要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种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理想基础。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上编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篇:中南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一到八章)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2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3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3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

1、《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3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3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3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4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4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4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4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5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5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5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5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6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6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6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6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6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6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7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7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7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7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7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7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7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8 1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说明什么?.............................................................................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8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8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8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8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 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 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战略上的失误

《二》意义

(1)它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而且影响力极大。(2)有自己的组织,建立了政权。(3)有着以往农民运动没有的特点。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2)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

(1)资本主义列强间激烈争夺引发了一战,战后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增加;1917,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新的反帝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1919共产国际成立,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亚非拉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

(2)资本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始想全世界扩张,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确制定应对策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

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与广大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主张实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使中国继续走半殖半封的社会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两国中国之命运

继续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或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所唾弃,其反动统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认可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3)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原因:分清敌友,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第二,走群众路线的方法

原因: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动群众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作用: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49年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说明什么?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第五篇: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 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 1 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的胜利的历史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由于当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 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郑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化:(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1)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3)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 3 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事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得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使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省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 4 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第二,主观原因。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第四,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答: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早在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就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不久,他又提出反对本本主义。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大量的精力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有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去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第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 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使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后,使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2)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使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补给充足,能长久坚持抗战。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使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发的国际援助。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

(4)从战争的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经过14年抗战,以3500万人的伤亡和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人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话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6(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面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它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它们某些不妥的意见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它们进步,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它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无数共产党人壮烈牺牲,有许多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和杰出将领献出了生命。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又最能体察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是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明了的。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下载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试题库(材料一)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38) 1.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消极方面:资本的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受了极大的损害。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和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综合题及答案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 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和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综合题及答案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重点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