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 2.1.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时间:2019-05-14 09: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1 、 2.1.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1 、 2.1.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第一篇:2.1.1 、 2.1.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 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表;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病房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程序与内容

术前交接: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病房护士与术后护士进行交接。

5、病人在院内转运时需要填写交接转运单的环节

急诊、产房、新生儿室、病房、手术、ICU

第二篇:3.1.3.1c2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3.1.3.1 C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与流程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意识障碍、新生儿、无名、新生儿、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一、手术患者在转运流程:,(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二、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流程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表;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病房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程序与内容

术前交接: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病房护士与术后护士进行交接。

5、病人在院内转运时需要填写交接转运单的环节

急诊、产房、新生儿室、病房、手术、ICU

第三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为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防止窃用医保,农保及保险费用。护理人员在首次接待入院患者时准确无误的核实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及诊断,并安排好床位; 二,患者床尾有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护理级别,确认患者的身份; 三,床位医师,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后进行诊查,开医嘱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在标本采集,给药,注射或输液以及其他治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无误核实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和年龄,确认患者身份; 五,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前同样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床号; 六,急诊、手术室、产房及病房各科转科,首诊科室的护士,陪同病人携带病历送往接诊科室,双方确认患者身份; 七,抢救室危重病人均配带“腕带”,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诊断,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八,产房新生儿出生后佩带“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作为确认身份的依据; 九,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护士核实病人真实身份,给患者佩戴“腕带”,注明科别、姓名、床号、病区、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以确认患者身份; 十,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前手术医师进一步核对,回病房时,麻醉医师与病房护士核对病人信息,清醒后病房护士进一步核对; 十一,“腕带”质量要求要高,松紧适度,字迹清晰,不易涂抹,不伤害患者皮肤;

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方法

一、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首先确立无名氏。

2、由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氏、性别、诊断)。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申请单均填无名氏、性别、诊断等,并报告医院行政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4、保卫科根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相关物品,证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室护士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并通知医生更改患者信息,由医务科盖章确认。

3、如患者已住院其身份已得到确认,经主管医生确认在住院证更改并签字,患者凭身份证去医务科、住院处更改相关信息。

4、如无名氏出院,出院后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区医护发【2012】75号

签发人:玛依努尔.尼亚孜

1、对抢救留观患者及病人入住病房时,佩戴“腕带”,详细填写腕带中的信息,包括姓名、科室、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族别,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应在“腕带”与“床头卡”中标识,特殊科室根据科室特点及病人情况如心理卫生科增加科室电话号码等信息。小儿科、新生儿科可制作卡通式手腕带,保证查对的有效性。

2、规范使用新式床头卡,患者的固定信息如姓名、年龄、民族、住院号、医保类型、住院日期等填写在床头卡上半部标识,其它动态信息如护理级别、饮食、输血病人血型、手术、臵管护理、造口护理等各种动态信息填写在床头卡下半部分,予以警示提醒。方便医护人员更好的识别患者身份及相关信息。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或提供任何其他治疗和操作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核对处臵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信息是否一致。

(1)对清醒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病人自己报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2)对昏迷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陪护报病人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3)患儿输液或各种处臵等,由家长报患儿姓名、年龄等信息。

4、输血病人,认真核对输血单信息,并履行谁执行谁签名制度。输血前、输血时必须两人核对签字,完后24小时内护士长/护士长助理核实并签字。配血一次一人一管,输血一次一人一份。

5、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严格执行专科交接登记制度。

(1)患者专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接。

(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必须严格执行交接流程。

(3)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陈述,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落实督导,定期召开会议并有记录。

2010年3月制订

2012年3月第2次修订

第五篇: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所有入院患者均采用双重身份识别即住院号及腕带,腕带上准确填写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经两人核对后填写手腕带,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若损坏需更新时,需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佩带舒适,松紧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二、新入院患者如有家属陪同,让家属确认患者姓名与其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

三、新入院患者有家属陪同,陪同者不确定其姓名与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者,嘱其3日内带好相关证件到办理入院处确认或更正准确,由责任护士负责跟踪督促完成。

四、若入院患者无家属为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性别为其主要识别标识。若有2名或2名以上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手术与否,男患者与女患者为确认标识。

五、在医院的管理信息中,除原有的床号、姓名等信息外增设患者住院号信息,打印的给药单、注射单、输液单等执行单中醒目显示患者住院号及姓名、年龄、性别。

六.加强对患者使用腕带情况的检查,护理质控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进行督导检查、点评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有记录。

下载2.1.1 、 2.1.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1 、 2.1.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环节转接流程

    新沂市中医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环节转接流程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对重症监护......

    关键科室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科室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定患着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病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1、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对新生儿、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意识障碍、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高龄(≥75岁)、语言及听力障碍的患者必须使用识别腕带。 2、佩戴......

    门诊及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尤其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特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

    大南街病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

    南充市中医医院大南街病区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十九、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 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使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