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刑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时间:2019-05-14 09: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刑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刑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第一篇:略论刑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略论刑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概要

第一部分引言:

如法学研究离不开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支持一样,刑法学研究需要引入心理学的研究路径,心理学在不断推动刑法理论深入发展的同时,丰富了自身,刑法学和心理学两者在对犯罪、刑罚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上形成学科上互补关系。第二部分地位分析

刑法学和心理学的学科互补地位是由于两者学科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天然联系形成的,而且从学科发展渊源上看,刑法史和心理学史证明了这一地位。第三部分关系如何

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下,刑法学的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和罪名各论中都有着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同样刑法学和心理学整合,促进了心理学科的繁荣,犯罪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建立在刑法的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第四部分刑法学和心理学的深入结合 人格刑法学和恢复性司法的探讨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

---伯尔曼

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指出的,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不仅是以法典、规章制度等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作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其制定、实施和功能实现也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制约。因此,对于法学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人的心理层面,这就需要借助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同样,以犯罪和刑罚为研究对象的刑法学,为了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也不能局限于规范注释的研究路径,引入心理学的研究路径成为了加强刑法学研究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心理学在犯罪、刑罚以及相关领域的实证性研究成果,推动刑法理论不断深入发展;同时,心理学在和刑法学的交流中,也不断丰富着自身内容,刑法学和心理学之间形成学科之间互补的关系。

一、刑法学和心理学学科互补地位的理论分析

在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中,心理学和刑法学之所以成为互补学科,在于两者在研究对象上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研究方法上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揭示和描述人的2心理现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支配行为,12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三联书店,1991,(28).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4).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在心理学实践中一直把对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而刑法学则从规范角度研究犯罪和刑罚,其宗旨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依法应当受到惩罚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的预测和控制,与刑法对人的行为、心理的规制如出一辙,3可以说刑法学和心理学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行为的科学,学科研究对象上天然的联系为刑法学和心理学形成互补学科奠定了理论前提。同时心理学作为一门试验科学,可以克服刑法学研究中文本研究和逻辑研究方法的局限,为刑法学科学地认识人的行为规律,进而合理的制定规范提供了实证基础,提高刑法适用的效果。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刑法学研究也不是自给自足的封闭体系,其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客观实际的需要。

刑法学和心理学在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领域的所形成学科互补地位也有着深远的学科发展渊源。相对源远流长的刑法学研究,尽管独立的心理学科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只有百余年历史,但是刑法学发展的历史中无处不浸透心理学的智慧,每一次对于心理学问题的深入思考,都会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刑法理论深入发展。立法者在编撰宏大的刑法典,司法者在适用规范,学者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都也会自觉不自觉的运用最新的心理学知识。

追溯刑法思想的发展,古代的刑法规范中有着丰富心理学思想,如我国古代的刑法中就强调严格按照犯罪者的主观心理状况定罪量刑,在《尚书》的《吕刑》中明确指出不要就罪论罪,决定刑罚时应按照犯罪者的主观动机灵活掌握。4古希腊的思想家也在其著作中论及了刑罚和行为人犯罪意图之间的关系,承认了意图对于惩罚责任的重要性。5近、现代刑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和心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以自由意志为核心的古典主义刑法学中,被奉为圭臬的罪刑法定原则,最早由费尔巴哈所提出心理强制说来进行诠释的,来论证其合理性的。费尔巴哈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具有求乐避苦的本性。一切犯罪的心理成因均在人的感性之中,人们对行为或者行为中所产生的快感的欲望驱使其实施犯罪行为,6为了抑制这种快感,对其实施行为的惩罚所形成的痛苦要大于这种快感。预防犯罪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法律明文规定作为犯罪和刑罚,让人们在权衡之后,能够在心理上抑制犯罪的冲动。而提倡以行为人为中心的主观主义刑法学研究则可以说心理学发展的直接产物。开启了主观主义刑法学先导的龙布罗梭、费利等人的研究中注重对犯罪人的人类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在龙氏的犯罪人分类中,明确提出了精神障碍犯罪人、激情犯罪人的类型,而这些也都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当现代心理学从哲学独立出来后,其对刑法学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刑法学理论研究中引进了大量心理学上的概念,如人格概念被引入刑法理论体系,责任能力以及故意、过失等主观要件也得到充分重视。此时,刑法学者也认识到心理学对于刑法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正如日本著名刑法学家牧野英一所指出的,刑法学研究从关注外部行为以及其结果这种事实转向关注犯罪主体的心理状态,由来于探究心理作用必然法则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发达。7

当然,刑法学和心理学这种互补作用是相互性的,我们看到从心理学诞生起,刑 34 袁

彬 论刑法心理学分析的背景和方法 青海社会科学[J] 2007.3(88)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 [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8(15)5 何勤华 西方刑法史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98)6 张明楷 刑法的基本立场 [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4)7 张明楷 刑法的基本立场 [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18)法所规定的各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和刑罚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重要课题。行为主义心理学探讨行为的强化机制,强调惩罚和奖惩对于人的行为重要作用,犯罪和刑罚的关系研究就是其最好的研究课题。精神分析心理学更多的将关注目光投向人的非正常行为,而这些行为大多属于刑法规范上的犯罪行为。认知心理学注重对于人的规范意识形成和支配人的行为功能分析,这不可避免的要研究包括刑法规范在内各类社会控制措施的对心理的影响。而刑法学对于心理学最明显的促进就是丰富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以犯罪心理学为代表一系列心理学分支学科拓宽了心理学研究视野。

二、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刑法学和心理学的学科互补 从学科性质和学科渊源出发,刑法学和心理学在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领域所形成学科互补地位是学科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但是在目前我国刑法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忽视心理学研究路径的倾向,尽管刑法哲学、比较刑法学、刑法史学诸多刑法分支学科纳入了刑法学家的视野,但立足于刑法学的心理学研究严格地说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至今尚无系统的研究。8这一方面固然是和我国心理学研究起步晚,学科建设有待于加强有关,另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在法学成为“显学”的今天,刑法学研究出现了精致化、纯粹化研究的倾向,9刑法学研究被逻辑推理的方法局限在了规范的藩篱内,这必然会给刑法学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刑事一体化思想提出,则为重新审视刑法学和心理学在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领域所形成的学科互补地位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各学科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控制犯罪而服务。

刑事一体化是指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科学三个方面以及内部各个方面协调一致形成有机统一的完整系统,以确保刑事立法不断完善和司法活动产生最佳效益,使刑事科学紧密的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服务。10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各门刑事学科构建了一个完整学科体系:

彬 论刑法心理学分析的背景和方法 青海社会科学[J] 2007.3(88)

皮艺军 恁一个法字了得——刑事一体化的感悟 法学家茶座 第九辑 10 罗大华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犯罪心理学 政法学刊 [J] 2004.4(4)可以看到基于总体上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和研究价值的一致性,犯罪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在内的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作为规范法学的刑法学统一在一体化的刑事科学之内,其研究对象是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领域,其研究价值最终是为服务于预防和控制犯罪。

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刑法学和心理学从不同角度研究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领域问题,在研究成果上互相借鉴,形成了学科之间优势互补的关系

刑法理论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和罪名各论中都有着心理学的知识背景,整合在规范研究之中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使整个刑法学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在刑法犯罪论研究中,犯罪构成理论的四要件中的主体要件和主观方面是最能体现两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研究犯罪主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探讨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认识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以及意义并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11 而判断刑事责任能力两个法律标准就是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因精神障碍丧失辨认控制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需要根据一国青少年身心成熟状况,这必须引进心理学中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刑法从出保护青少年儿童刑事政策出发,规定了年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从心理、生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年满16周岁体力和智力基本成熟,已经完成基本的社会化,具有相当的社会知识、经验,形成了守法意识,完全能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并能够约束自己遵守法律规范,不去违法犯罪。1曲新久主编 刑法学 [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67)在判断精神病人有无责任能力的标准上,刑法学更是明确了医学和心理学的双重标准,行为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患有精神病,因此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在对刑法主观要件的研究中,心理学的概念则直接被运用。故意、过失、动机、目的这些犯罪主观要素的界定无一不需要运用心理学来界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和过失均由行为人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心理要素构成,对行为发生结果的认识程度和意志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分。犯罪目的作为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体现了行为人对于犯罪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作为推动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同样借鉴了心理学重要的研究成果。同

12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各种不同犯罪。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对于刑法上定罪量刑都具有重大意义,某些罪名要求以特定目的或动机才能构成,或者犯罪目的和动机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加重抑或减轻其刑罚。而对犯罪目的和动机的分析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

在对犯罪人罪责的认定上,刑法学说长期存在着心理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的争论。心理责任论认为,责任的实体是行为人的心理关系,他表现为故意和过失罪过两种形态。行为人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前提下,只要存在故意、过失,就追究行为人的责任。而规范责任论则提出给予责任非难,故意和过失不是充分条件,还要能够期待行为人在具体的情况下,有实施适法行为的可能,这就形成了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理论。我们看到对于刑事责任认定,无论是心理责任论还是规范责任论,其都必须深入研究行为人实施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犯罪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具有犯罪心理,即刑法上所说故意、过失等罪过形态。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心理学而仅从规范的角度去研究刑事责任是不可能的。

心理学和刑法学学科之间的整合还体现在刑法学的刑罚论研究上。在对刑罚功能论述上,刑罚作为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必然会给犯罪人以及社会公众带来影响。刑罚具有个别威慑功能,通过执行刑罚,犯罪人的实施犯罪时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就会被破坏,当他再次犯罪时,就可能因为“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恐惧”打消再犯心理。刑罚还可以通过改变犯罪行为人的认知,破除其犯罪心理,恢复正常的心理意识,实现教育、感化和改造功能,刑罚的运用还可以对被害人以及亲属产生安抚的心理效应,并通过一般威慑对于潜在的犯罪人儆戒效应,对于广大人民起到教育和鼓舞作用。在刑罚体系和种类的研究方面,刑罚的体系和种类设臵必须合理,过于温和或者过于残酷的刑罚,都不能为国家和人民的社会心理所接受。在当今对死刑存废问题的讨论上,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保留死刑是否符合社会一般价值观念,符合社会心理的需要。

心理学的智慧还体现在罪名各论研究中,在刑法各罪名研究上,目的、动机等主观心理因素往往成为确定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的关键问题。如我国刑法规定一些罪名明确要求以“牟利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或者要求行为人对于犯罪行为的特定内容有“明知”,当行为人不具有要求法定特殊的心理要素时,不构成此罪。刑法中还把具备某些特定心理要素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如在刑法397条的第二款规定中,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有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罪的,特别规定了较重法定刑。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徇私舞弊是犯罪 12 何秉松主编 《刑法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328)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而在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上,一直都承认犯罪动机和犯罪后的态度是酌定量刑情节。犯罪动机、犯罪目的、还有犯罪态度都是从犯罪人的心理层面去判断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进而可以从规范的角度去衡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保障正确的定罪量刑。

综上所述,建构刑法学的理论大厦,离不开心理学这块坚实的基石。同样,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也从刑法学吸取了丰富的养分。犯罪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犯罪社会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都是心理学在进行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中和刑法学知识整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在这些分支学科研究中,对于犯罪这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是以刑法学的研究为基础。尽管目前在犯罪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中存在着对于犯罪概念是否应当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存在差别的争论,出现了共通说和差异说分歧。但不可否认,两种取向不同的观点都是基于社会危害行为这一基本事实,而这也正是刑法学研究犯罪的理论出发点。刑法学的研究为心理学科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本范畴,明确了基本的规范。当然,由于心理学科研究路径与刑法规范研究大相径庭,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是以刑法学提供基本范畴为核心,但并不局限于这一范畴。如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应当对刑法学界定犯罪的研究,即从理论上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但从学科的为预防、惩治和改造犯罪的实践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的宗旨的出发,犯罪心理学除了主要研究犯罪人心理外,还应当研究一般违法人、虞犯、刑满释放人员和负有惩治揭露职责人员的心理,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揭示犯罪人的来源以及预防

13这些人发展变化为犯罪人。心理学在犯罪和刑罚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既和刑法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保持了一致,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独立性,其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之成为刑事科学体系独立的学科,起作用远远不能用刑法学的附属学科或是辅助学科来定位,而是形成了一种学科优势互补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刑法学和心理学学科整合和优势互补的新研究领域

学科的发展是对时代需要的回应,刑法学和心理学形成的学科互补地位,是适应时代对于预防、控制犯罪需要。随着刑法学科和心理学科对于犯罪和刑罚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其中犯罪人格的研究和恢复性司法中心理学的结合成为刑法学和心理学整合互补的新研究领域。

人格研究与刑法学研究的结缘始于主观主义刑法,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犯罪行为人的“反社会性”和“危险性”,因此刑罚的轻重不能仅仅根据犯罪的客观危害事实,而应以犯罪的性格、恶性、反社会性或是危险性的强弱为标准来给犯罪人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实行刑罚个别化,李斯特的这一思想

14被认为刑法学上人格主义的滥觞。日本学者牧野英一作为李氏的学生,继而提出了“犯罪征表说”,既“犯罪并不是侵害法益,而是恶性的表现”的命题,开创了以“性格”为核心的刑法研究。团腾重光和其学生大塚仁则在毕克麦耶首创的人格责任论的基础上,针对“行为刑法”和“性格刑法”出现弊端,明确提出了构建人格刑法学。该学说将人格概念引入刑法理论中,提倡人格责任论,主张犯罪行为是行为人人格主体现实化的身体动静的人格行为论,并主张刑罚的裁量应该与行为对法益的 131

4罗大华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犯罪心理学 政法学刊 [J] 2004.4(4)

罗开卷 刑事法中的人格考量论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2007.1(97)

15危害程度和行为人的人格为基础。从人格刑法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实际上是刑法学者为克服客观主义的行为刑法学和主观主义的行为人刑法学研究各持一词的争端,实现刑法学对于犯罪研究的行为研究取向和心理研究取向统一的探索。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也十分重视人格刑法学的研究,提出了以犯罪人格为核心,反思和重构犯罪人理论,合理的划定犯罪圈和评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促进刑罚的公正和刑事政策的合理性。有学者认为“可以断言,离开了对犯罪人及其人格的关注,近日之刑法学理论与实践必将停留在僵滞的局面。”16

从目前刑法学界对于人格刑法学和犯罪人格研究成果来看,人格刑法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心理学界对于人格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的,广泛吸收了心理学界各个流派对于人格研究的成果。一些刑法学者将犯罪人格定义为一种反社会人格,是犯罪人内

17在的相对问题的反社会行为倾向的特定的身心组织。还有学者认为犯罪人格是直接

18导致犯罪行为生成的严重反社会且为刑事法律所否定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些定义来看,刑法学者在研究犯罪人格时,充分认识到了人格生理和心理特征。犯罪人格具备心理学研究中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其内容主要体现在认识、需求、情感偏差和具备犯罪能力上。19但另一方面,刑法学研究上所讲的犯罪人格和心理学研究人格也存在差异,刑法学者认为犯罪人格只有犯罪人所具有的,或者潜在的犯罪人也可能具有,犯罪人格的本质在于严重的反社会倾向性并能导致犯罪行为的生成。在一定意义上,犯罪人格和犯罪划上等号,具有必然的联系。

而在心理学的研究上,人格一般被定义为是个体在行为上内部倾向性,他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20在心理学研究中,并没有犯罪人格的分类,心理学所探讨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也不等同与刑法学研究的犯罪人格,的确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虽然与正常人相比,犯罪行为发生率高,但这种人格类型并不是刑法学意义上必然犯罪的人格类型。目前刑法学对于人格的解读,更多强调人格是行为基础,通过犯罪行为集中表现了犯罪者人格。但在心理学研究中,人格是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属性的集中反映,在个体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过程中,人格是和内外环境一起对行为调节。因此仅从人格单一角度去断定犯罪行为是不全面。而且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和正常生活情况下同处于一个人格支配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按社会规范行为,对此很难将犯罪人的正常人格和犯罪人格区分出来。目前对于犯罪人群体的人格特征仍在检验中,尚未确实的数据证明犯罪人具有和正常人显著不同的人格特征。

不可否认,用人格角度去探索犯罪无论对于刑法学研究还是心理学研究都是一个建设的课题。但是在没有充分搞清人格对于犯罪起作用的机制之前,冒然以犯罪人格重构整个刑法理论,未尝不是一种冒险。在这一点上,需要心理学进行广泛的实证研究,为刑法学从人格维度研究犯罪,区分犯罪人和守法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科 1516 参见大塚仁著 张凌译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 政法论坛 [J] 2004.3 2004.5

张文、刘艳红 犯罪人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以犯罪人格为主线的思考 中外法学[J] 2000.4 17 张文、刘艳红 犯罪人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以犯罪人格为主线的思考 中外法学[J] 2000.4 18 梅传强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 现代法学[J] 2003.4(76)19 参见顾婷等 犯罪人格略论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2005.4(77-78)20 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 [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8)学前提。

恢复性司法是目前刑法学研究中和心理学结合的另一新领域。恢复性司法作为“犯罪人――被害人”的和解措施,是指通过双方在专业人士或是志愿者充当第三方的调解下,充分沟通交流,协商犯罪后的解决方案。恢复性司法力图实现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和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双赢局面,通过对话和交流,使人际关系升华到更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牢固的境界。目前在我国能否借鉴恢复性司法并使之本土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焦点。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的刑事司法不同,他对犯罪作出一种独特的反应,不认为刑罚使预防和制裁的必要手段,而是在刑罚的之外寻求真正的替代措施。相对于传统以报应为为宗旨的刑事司法,恢复性司法在理念上实现很大转变了,如报应性司法将犯罪界定为个人和国家的冲突,而恢复性司法则将观察犯罪的视角放在人际冲突上,承认冲突的价值。报应性司法依靠对抗型关系和正规化程序,通过刑罚来进行威慑和惩罚,强调正义实现的目标性和过程性;而恢复性司法则通过合作型关系和协商,认为赔偿使恢复双方关系的一种手段,和解和恢复是目标,正义被界定为良好的关系,通过结果体现正义。同时恢复性司法还力图在程序实现被害人和犯罪人的互动,鼓励犯罪承担责任,帮助犯罪人认识到行为的后果和如何做使正确的。21

22从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来看,心理学的参与是十分显著的。首先在恢复性司法的目的设定上,恢复性司法所强调的和解和和恢复,没有被害人和犯罪人的心理恢复是不可能实现。心理恢复是恢复性司法目标之一。其次,恢复性司法的合作关系和协商,实际就是被害人和犯罪人心理相容的过程,恢复性司法是要使犯罪人的认知得到改善,提高犯罪人的责任意识;疏导被害人情绪,防止产生报复等心理恶变。最后,恢复性司法的调解程序中,作为第三方的调解人需要具备一定心理学素质,由于恢复性司法目标和原则的特定性,其强调双方心理相容,这就必然将心理学引入恢复性司法中,为心理学家直接参与到司法调解中提供了契机。

在一定意义上,恢复性司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心理学发展和刑法学研究相整合的产物,恢复性司法各项措施是刑法的执行更有人性化,反映了人们期望将犯罪对社

23会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愿望。但是恢复性司法因其在适用案件范围上的局限性,以及制度设计上自身规范程序的缺失,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实现恢复性司法和现行刑事司法制度的接轨,避免和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刑法基本原则相冲突。真正实现有效节约司法成本,实现受害人和犯罪人之间的共赢局面仍是刑法学者和心理学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2122 以上参见刘东根 恢复性司法及其借鉴意义 环球法律评论 [J] 2006.2(237)袁彬 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心理恢复 青少年犯罪问题[J] 2004.4(49)23 吴文艳 恢复性司法制度刍议 法制与社会 [J] 2007.3(529)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编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急需改革。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便是一项重要举措。在各门学科中,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首先被引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和出路,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学 基础科学

1.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还必须建立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基础之上。

1.1从研究内容上看。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一切社会实践领域都是必须的,因为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人参加的,而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下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是人的思想现象,思想现象与心理现象密切相关,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心理过程由认识、情感和意志构成;个性分为两方面,一是由气质、性格、能力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是由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和需要等组成的个性意识倾向性。思想现象就是个体通过思维得到的认识、个人观点、个性倾向性中的世界观、态度、信念等内容。从广义上说,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个部分,属于心理现象的高层次。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然与心理过程是同步的,同样经历着知、情、意、行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心理过程的规律性为依据,只有研究把握好人的心理,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从方法论上看。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了解人的思想产生及变化规律的钥匙。提供了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心理学方法。心理学在国外有近百年的发展史,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方面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在实践中总结建立起来的学科,由于以往革命工作的需要,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方面,即大的原则、规律方面研究较多;而微观方面,怎样了解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症结,怎样根据某个人的某种性格特性进行教育等方面研究较少,而心理学有相当多的原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补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地,增强了心理学的实用性

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检验,通过实践,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心理学的良好试验基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心理学的运用是大量的。现在在许多高校普遍开展的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重要体现。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在学生中普及了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心理咨询工作已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特征,才能看准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虽然有关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并不能等同,它们的区别在于:

3.1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学以生物学、心理解剖学、精神病学、物理学等为理论基础,它本身无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其根本任务是按党的方针、政策,用真理武装人们的头脑,转变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从认识上,行动上都能自觉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因此它具有鲜明的党性,阶级性。

3.2起源不同。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后来随着生物学与物理学的发展,十九世纪开始正式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形成一门科学。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二者的起源截然不同。

3.3范围和层次不同。就空间而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大些,广泛些,它从总体上、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研究人,了解人,而心理学范围要小些,狭窄些,它从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去研究人。但它们在研究人这一点上是相通的。从广义上说,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个部分,属于心理现象的高层次,其中政治思想在各种意识形成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心理现象还包括感觉、知觉等较低的层次和部分。

3.4地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各项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而心理学则对思想政治教育起补充、完善作用。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必须认真学习,吸收心理学的知识,而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进一步增加了心理学的实用性。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并不能相互代替,只有把这两门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思想活动特点,而要实现这种结合,最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因人施教。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都有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人的个性,采用强输的方法,影响了教育的实效。第二,因势利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有:挫折和逆反心理、嫉妒和攀比心理、表扬和批评心理。第三,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不仅是人们的政治问题,还应促使人们的心理状态朝着健康状态方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分析自我,由此才能教育人们正视自我、评价自我,娇正不良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三篇:刑法学

刑法学#-0001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分)

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

2.(1分)

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意欲强奸赵某遭受拒绝,于某便拔刀威胁。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某以为得逞,放松警惕,积极逼近赵某。赵某便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某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 ×

3.(1分)

丙发现李四掌管大量公款,即和其策划挪用一定款项赌博,李四欣然应允,就“借用”公款50万元给丙,丙属于单纯使用公款,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

√ ×

4.(1分)

乙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本案中,对甲应定非法拘禁罪。

√ ×

5.(1分)

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 ×

6.(1分)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 ×

7.(1分)

医疗事故罪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

√ ×

8.(1分)“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罪刑相适应原则。

√ ×

9.(1分)

甲某为实施爆炸案,自制了炸药,但又担心被抓获后要终身在监狱中度过,左思又想,放弃了这一计划。上述情形属于犯罪预备。

√ ×

10.(1分)

甲求乙挪用30万元公款给其买房,不料甲将30万元资助恐怖组织,乙仅负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罪责。

√ ×

11.(1分)

甲某和乙某的自行车相撞,甲某怒,猛击乙某胳膊一拳,乙某骂了甲几句,甲某道:“你找死!”又向乙某脸部太阳穴等处猛击数拳,见乙某突然昏倒在地,甲某又送其往医院治疗,最后乙某抢救无效死亡。此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

√ ×

12.(1分)

对于利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故意逼迫他人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 ×

13.(1分)

死缓制度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之后再执行的制度。

√ ×

14.(1分)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对方的犯罪行为存在。

√ ×

15.(1分)

不作为是指没有实施有义务实施的行为,而并不等于没有任何举动。

√ ×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2分)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B、作为和不作为

C、教唆行为和实行行为 D、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

17.(2分)

我国刑法学普遍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构成 B、行为 C、法益 D、因果关系

18.(2分)

王某14周岁生日那天在逛街途中看到一人手拿提包经过,突生歹意,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并把包抢走,包内有现金1万余元。则王某的行为()。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不构成犯罪

D、负有限的刑事责任

19.(2分)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负刑事责任。

A、盗窃 B、制造毒品 C、投放危险物质 D、破坏交通工具

20.(2分)

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但丙因不认识甲乙两人,遂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构成共同犯罪

B、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C、均不构成犯罪

D、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1.(2分)

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上,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2.(2分)

下列哪种情形不得假释()。

A、甲某在1990年因犯抢劫罪被判13年有期徒刑,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 B、甲某于1997年11月2日因犯抢劫罪和强奸罪分别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和9年有期徒刑,合并决定执行15年有期徒刑

C、甲某在1992年3月18日因犯非法行医罪被判2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17日刑满释放,1999年2月2日犯抢劫罪被从重判处3年有期徒刑

D、甲某在1992年1月15日因犯盗伐林木罪被判1年有期徒刑,1993年1月14日刑满释放以后,在1998年2月8日又犯抢劫罪。23.(2分)

甲乙二人绑架丙某,丙某家人交付50万元赎金。甲某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某,乙某认为丙某家人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遂在甲某动手杀丙时,乙与丙某联手将甲某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杀人罪

D、乙属于故意杀人罪,丙是正当防卫

24.(2分)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A、14岁以上不满18岁 B、16岁以上不满18岁 C、14岁以上不满16岁 D、不满14岁

25.(2分)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监狱

26.(2分)

甲(女)因恨男友乙负情而生杀男友乙念头,但恐力单不敌男友,故计划诱男友服安眠药熟睡时,再用刀将其刺杀。某日甲将男友乙诱到甲自己家中劝其服下安眠药致其熟睡,不料乙另一女友找来,与甲发生争吵撕打,并将熟睡的乙打醒拖走。对甲()。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

27.(2分)

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

A、犯罪对象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 D、犯罪的直接客体

28.(2分)

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29.(2分)

甲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30.(2分)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重原则

D、从旧兼从新原则

31.(2分)

刑法中的从重处罚是指()。

A、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上判刑

B、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最重的刑罚

C、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比没有该从重处罚情节时相对更重的刑罚 D、在法定刑最高限以上判刑

32.(2分)

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承办刑事案件的法官

33.(2分)

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34.(2分)

王某叫李某去偷摩托车,并代为销售,李某偷了一辆八成新的摩托车给王某,王某卖得赃款4000元。王某的行为属于()。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销售赃物罪

C、构成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应数罪并罚 D、不够成犯罪

35.(2分)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多选题(共15题,共45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36.(3分)

以下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的有()。

A、拘役 B、拘留 C、缓刑 D、剥夺政治权利

37.(3分)

刘某教唆某企业保管员钱某为其提供一些信息,某甲潜入仓库,盗得大批国家财物,销赃后分了一部分赃款给钱某。刘某、钱某的行为性质是()。

A、刘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钱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B、两人的行为构成盗窃共同犯罪

C、刘某是盗窃罪主犯,钱某是盗窃罪从犯 D、两人的行为构成贪污共同犯罪

38.(3分)

下列情形中构成共同犯罪的有()。

A、甲与乙共谋共同杀死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两人共谋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便立即叫乙:“现在时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照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39.(3分)

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40.(3分)

钱某和田某是大学同学,两人相约去游泳。钱某在河里游时突然脚抽筋,赶紧呼救。田某在岸边看到立马跳进河里去抢救,游到河中间发现河水很急,感觉自己会有危险,便又游上岸。钱某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田某构成不作为犯罪 B、田某属于自救行为 C、田某无罪 D、田某属于紧急避险

41.(3分)

“罪过”是指()。

A、故意 B、犯罪动机 C、犯罪目的 D、过失

42.(3分)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即使罪行再严重,也不能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已满16周岁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仅对刑法明文规定的几种犯罪负刑事责任

D、16周岁是具备全部刑事责任能力的起始年龄,即自16周岁始对一切犯罪都要负担全部的刑事责任 43.(3分)

夏某打晕刘某后,将刘某活埋,然后离去。不料刘某生命力顽强竟爬出来,刚走两步不幸掉进当地猎人在附近设的陷阱而摔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某的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夏某的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C、夏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夏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44.(3分)

甲、乙、丙、丁四人共谋之后,盗窃某税务局增值税发票800本(4万份)。在犯罪以后,甲某自动投案,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同案共犯,并且检举揭发丁某曾经把自己妻子杀害的情况,经查证属实。关于本案:()。

A、甲某构成盗窃罪 B、甲某构成妨害税收罪 C、甲某成立自首和重大立功 D、对甲某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5.(3分)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A、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 C、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 D、前罪和后罪均触犯同一罪名

46.(3分)下列属于应当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的有()。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B、累犯

C、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47.(3分)

我国刑法规定,假释的考验期是()。

A、拘役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的两倍 B、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C、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0年 D、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20年

48.(3分)

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只被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49.(3分)

我国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具备以下哪些条件的情形下可以适用假释()。

A、已执行1/2刑期之后或者无期徒刑已实际执行10年以上 B、确有悔改表现 C、有立功表现 D、不致再危害社会

50.(3分)

张某多次在夜间盗窃某市闹市区马路的井盖,价值5000元。对张某的行为,正确的认定是()。

A、触犯盗窃罪 B、触犯破坏交通设施罪

C、属于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想像竞合,从一重罪论处

D、属于盗窃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想像竞合,从一重罪论处

第四篇:刑法学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 第二十二章

1、郑某受雇于某钢铁厂开货车。在一天出车中,郑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逆向行驶,撞倒了一个过路的行人,他下车一看,见被害人昏迷不醒,血流如注,便将其抱上汽车,准备将他送往医院。但郑某转念一想,把被害人送到医院自己得承担医药费并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产生了抛弃被害人的念头。于是他调转车头,向荒郊开去,将被害人搁在荒郊的小树林里,后来被害人尸体被发现,经鉴定,系因撞伤未得到及时医治而死。试分析郑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答:本案中郑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本案中,郑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逆向行驶撞伤行人致其昏迷不醒。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将被害人遗弃在荒郊的小树林里.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因此,郑某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2、村民甲因家中火药受潮,遂将家存约15千克黑色火药于自家院中摊晒,因事暂出时将院门关闭,将门锁挂于门上伪装已锁门。村民乙至甲家寻甲未遇,虽见院内晒了许多火药,但还是随手将未熄烟头掷于地上,不料失手掷在火药中,引起火药燃爆,火焰熊熊,乙见状不顾惊走,甲及邻家十数间房屋悉数焚毁。请根据刑法规定,回答甲和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若构成犯罪,指出罪名并从犯罪的客观方面说出理由。如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答:乙的行为构成放火罪,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乙的主观心态上是间接故意,乙掷扔烟头的先前行为导致火药燃爆,并有火灾之危险,乙有义务将火扑灭,但是他却逃走了,放任了火灾的发生。而在客观上,乙的先前行为导致火灾,而没有尽自己应该尽的义务,其不作为导致了十多间房屋被烧毁。因此,乙的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了放火罪。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在自己的家里晒火药,但为防止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的火灾,在离家的时候将门关闭了,并伪装上锁,尽到了自己的注意义务;火灾的发生是因为意外事件而导致,因此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3、王某是某煤矿矿长。因该矿设备比较陈旧,安全状况堪忧。主管部门及矿上其他职工多次提醒王某应该对设备进行检修,添置新的设备,但他置之不理。因该矿设备比较陈旧,所以采矿效率不高。为了完成当年的生产任务,王某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但因设备陈旧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试分析王某的行为应该怎样处理。

答:在本案中,王某既对劳动安全设施负有管理责任,在他人多次提醒对设备进行检修的情况下,置之不理,而且又为完成生产任务,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致使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在这种情况下,造成重大伤亡结果的原因有两个行为:一是行为人的不作为,二是作为。这两个行为前者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后者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似乎应当实行数罪并罚较为合理。但是,考虑到只有一个结果,将一个结果作为两个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事实,也有不合适之处,故应从一重处罚。应成立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而将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作为一个量刑情节加以考虑是适当的。第二十三章

1、曾经在某化工厂工作的甲辞职后,为销售自己组织生产的产品,于2000年1月成立了,“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该公司以其生产的重油膨化剂在掺水使用时可以节油20%以上为由骗取购货方信任,销售其伪劣产品,先后向多家单位销售重油膨化剂100余吨,违法所得近400万元。经查,甲所在公司所售产品根本达不到其许诺的基本使用性能,热值低,发热量随着掺水量的增加而成比例下降,无节油效果。

此外,司法机关还查明:甲开办的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于2001年12月底缴纳税款50万元后,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出13退税款120万元。

问:(1)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还是诈骗罪?

答: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所有的伪劣产品,都是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生产的重油膨化剂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应达到其许诺的使用性能,但其生产、销售的产品未达到其允诺的基本使用性能,应成立犯罪。在本案中,虽然该公司的行为有欺骗得成分存在,但是由于有基本的交易事实,其所销售的产品有一定的热值,有一定的发热量,所以从本质上看与诈骗罪中虚构交易事实,骗取财物的规定并不完全符合,所以不成立诈骗罪。(2)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A市节能汽车用油经销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款的行为应区别处理:根据刑法第204条第2款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出口退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的,超过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于2001年12月底缴纳税款50万元后,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出口退税款120万元,在这120万元中,50万属于偷税罪的犯罪数额,其余70万元成立骗取出口退税罪。

(3)本案属于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甲犯罪?

答:本案属于自然人甲,而不是单位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甲为销售自己组织生产的产品,于2000年1月成立了“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该公司设立后,以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骗取出口退税等犯罪为主要活动,所以不属于单位犯罪,而是甲个人犯罪。

2、李某长期在甲市行人较多的马路边寻问行人是否需要身份证,然后将需要身份证的人的照片、住址等资料送交何某伪造。何某伪造后,李某再交给购买者。在此期间,李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入网手续并使用手机,造成电信资费损失3000余元。为了防止司法人员的抓捕,李某一直将一把三角刮刀藏在内衣口袋中。2001年4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李某在马路上寻问行人是否需要身份证时,发现钱某孤身一人行走,便窜至其背后将其背包(内有价值2000元的财物)夺走后迅速逃跑。钱某大声呼喊抓强盗。适逢民警赵某经过此地,赵某将李某拦住。此时李某掏出三角刮刀,朝赵某的腰部捅了一刀后逃离,致赵某重伤。甲市公安机关抓获李某后,与李某居住地乙市公安机关联系,发现李某是因为在乙市使用信用卡透支1万元后,为逃避银行催收而逃至甲市的。请结合上述案情,分析李某各行为的性质,并请说明理由。答:(1)李某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2)李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入网手续并使用手机,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3)李某将钱某的背包抢走的行为属于抢夺行为;后来为抗拒抓捕而将民警赵某捅成重伤的行为构成抢劫罪。(4)李某在乙市使用信用卡透支1万元,而且逃避银行催收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透支后逃避银行催收,属于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3、1997年夏,原济南海关副关长高某认识了港商李勇健,二人交住密切。1998年春,高、李二人合谋从香港空运575只瑞士高档手表至济南入境,受高某指使,海关调查处副科长刘某明知该批货物未办理任何报关手续,却予以放行,经查该批手表价值人民币1774746.24元,偷逃关税763494.8元。1998年8月,高某、李勇健找到浪潮通讯电子有限公司合谋进出口传呼机成套散件(税率25%),但伪报成集成电路(税率6%)以降低报关费用。9月12日第一次进货时,高某亲自去机场接货,刘某受高的指使第二次去接货,使货物顺利通关,经查该的货价值人民币19867110.3元,偷逃关税3019800.9元。后案发,高、刘二人被捕,李勇健在逃。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高某构成犯罪,因其担任副关长期间,违反海关法规,伙同他人走私,走私货物价值和偷逃税额超地法定犯罪数额,已构成犯罪。(2)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刘某构成犯罪,因其身为海关工作人员,违反海关法规,徇私舞弊,明知是走私行为却予以放纵,且多次直接到机场接送真诚私货物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4)高某称其并未直接参与各项活动,请求从轻处罚是否成立?

答:高某直接参与策划走私活动,并亲自到机场接运走私货物,在共同走私犯罪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其人轻处罚请求不成立。(5)对刘某处罚时应注意什么情节?

答:刘某的犯罪行为是在高某的指使下实施的,在共同犯罪中起着次要的,辅助的作用,是共同犯罪的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6)浪潮公司是否有犯罪行为?如何处罚?

答:该公司属单位犯罪,应当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第二十四章

1、赵某拖欠张某和郭某六千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张某与郭某商定后,将赵某15岁的女儿甲骗到外地扣留,以迫使赵某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21天),张、郭多次打电话让赵某支付报酬,但赵某仍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张、郭遂决定将甲卖给他人。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奸淫了甲。张某找到买主陈某后,张、郭二人以6000元将甲卖给了陈某。陈某欲与甲结为夫妇,遭到甲的拒绝。陈某为防甲逃走,便将甲反锁在房间里一月余。陈某后来觉得甲年纪小、太可怜,便放甲返回家乡。陈某找到张某要求退回6000元钱。张某拒绝退还,陈某便于深夜将张某的一辆价值4000元的摩托车骑走。问:请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张某、郭某、陈某的刑事责任。答:①张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②郭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③张某和郭某是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的共同犯罪人(1分)。二人均应按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妇女罪,数罪并罚(1分)。

④郭某和张某拐卖妇女罪应适用不同的法定刑(1分),其中张某按拐卖妇女罪的基础法定刑量刑,郭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法定刑升格(1分)。

⑤陈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1分),应当数罪并罚(1分)。

⑥陈某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由于他中途自愿将被害人放回家,属犯罪中止,可以不追究该罪的刑事责任(1分)。

3、甲对乙的财富垂涎已久,某日强行将被害人乙的儿子丙(8岁)绑架,并将其藏在一山洞里。然后,甲托不知情的丁给乙带信,向乙勒索100万元,否则就杀死其儿子,并威胁乙不得报警,否则将立即撕票。乙回答:“我手上一时没有这么多钱。”甲丛恿乙去盗窃其家附近银行的存款,以支付赎金。乙救儿子心切,某夜果然进入银行,盗窃100万元现金放到甲指定的地方,甲随后立即将乙的儿子放回。但是,丙由于在被甲扣押期间受到虐待,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回家后第二天即因身体极端虚弱而死亡。问:(1)乙可否以紧急避险为由,为自己盗窃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辩解?为什么?、乙不能以自己盗窃金融机构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进行辩解。紧急避险行为在客观上必须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为达到避险目的的必要手段。在这里,乙的行为不符合紧急避险不得已的要件。本案中,甲并非处于“不得已”的境地,其在自己儿子被甲绑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去司法机关报案。而他没有选择这种救助措施,反而采取盗窃的犯罪方法取得财物,以满足犯罪人甲的愿望,其行为就不具有正当性。

(2)对盗窃金融机构一事,甲、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各自的罪责如何确定?

答:对盗窃金融机构一事,甲乙成立共同犯罪。甲有盗窃金融机构的意思,并教唆他人实施盗窃行为,是教唆犯。乙在甲的教唆下,亲自实施窃取行为,属于盗窃罪的实行犯。乙虽然是在儿子被绑架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原本属于被害人,但是其在意思自由并未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实施窃取行为,助长了甲的犯罪习气和心理,所以,乙的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受到否定评价,将其与甲作为盗窃罪的共犯看待,是妥当的。(3)对甲应如何定罪处罚?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对甲应当判处死刑。甲分别构成绑架罪、盗窃罪(教唆犯)。而对绑架罪,刑法第239条规定,绑架致人死亡的,处死刑,没有其他刑种可以供司法人员选择。本案中,甲绑架乙的儿子,并在绑架期间对其给予虐待,导致其回家不久就死亡,属于绑架致人死亡的情形。3、3.童某,男,32岁,原系某厂采购员。林某,女,28岁,同厂工人。

童某于1997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1999年10月,童又起意强奸厂里的同龄女青年平某,并同其姘妇林某商量,由林以请平某帮助修理缝纫机为名,将平某诱至林家中。晚饭时,童、林二人设法用酒将平某灌醉,林某故意离家去别处睡觉。童某正欲行奸时,平某惊醒,大喊救命。童某惟恐被邻居发觉,用手扣住平某的嘴,被平某狠咬一口。童又生恶念,用手猛扼平某的颈部,致平某窒息死亡。林某次日回家,发现平某已死,惊恐之余,答应为童某掩盖罪行。当晚,童、林二人将平的尸体装入麻袋运送到郊外,投进了江里。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童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童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未遂),故意杀人罪(2)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林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未遂),包庇罪。(3)对童某与林某依法应当如何处罚?

答:童某与林某构成强奸的共同犯罪,其中童某应为主犯,林某为从犯(帮助犯),所以对于林某的强奸罪可以从轻、减轻工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童某,因其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发生在贪污罪缓刑的考验期内,故应撤销缓刑,把贪污罪3年有期徒刑与强奸罪(未遂),故意杀人罪三罪实行数罪并罚;对林某则应以强奸罪(未遂)、包庇罪两罪进行并罚。第二十五章

1、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现问:(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 答: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

(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为什么? 答:抢劫。犯盗窃罪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以抢劫罪定罪处罚。(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 答:犯罪预备。

(4)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

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数罪并罚。

2、案例二:一天,被告人张某到某住宅区行窃。当他从阳台进入屋内时,看见邹某正在撬箱子。遂喊到:“你小子在这里干活”!邹受惊,弃箱欲逃,被张拉住。邹转头一看,原来是老相识,便说:“这箱子真难撬”。两人便合作起来干,终于将箱子撬开,窃得人民币2000余元。在逃离现场时,邹某为了破坏现场,将房间内的一个电炉插上,并在上面扔了一个纸箱。离开房间后,张问邹:“你在后面磨蹭什么”?邹答:“我把电炉插上了”。张听后未吱生。当晚,该住宅区发生火灾。(15份)问:本案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答:张某和邹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按共同犯罪处理。邹某的放火行为构成放火罪。在本案中,邹某起先单独一人行窃,后与张某共同合作进行盗窃,数额较大,主观上二人具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共同盗窃的行为,应构成共同盗窃罪。尽管张某对于邹某的行为可能发生火灾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但是他在主观上并没有与邹某共同实施放火的犯罪故意。盗窃完成后,张某与邹某并没有形成共同故意放火的意思联络,而只是邹某一人产生 了放火毁灭犯罪现场的故意。从客观方面来看,张某没有实施或者帮助实施任何放火的行为,他无须对火灾的发生负法律上的责任。综合以上分析,张某和邹某主观上没有共同的放火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共同放火的行为,因此,对于火灾的发生只能由邹某一人承担放火罪的刑事责任,张某的放任行为不构成放火罪和共犯。

3、犯罪嫌疑人冯某仅是某村的一名村民小组组长。1994年,国家因建设需要征用了该村民小组的部分土地,按政策规定向该村民小组支付了征地补偿费50余万元,该补偿费用于被占土地村民的生活补偿。1996年9月,冯某为他人说情所动,放弃原则,擅自决定将村民小组30万元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借给他人用于营利性经营活动,至今未能归还,造成经济损失近30万元。

问:对犯罪嫌疑人冯某挪用本村民小组的土地征用补偿费30万元如何定性? 答:冯某挪用本村民小组的土地征用补偿的行为不论是在本质上还是在犯罪构成上,均与《刑法》第272条的规定相符,宜认定为挪用资金罪。第二十六章 1、2002年11月29日,山东省苍山县村民徐某同本村村民张某等三人结伙驾驶机动三轮车,携带渔叉、线网等工具来江苏省邳州市境内作案。在盗得几只鸡后,转而寻找新的盗窃目标,路遇公安巡逻民警。民警见其形迹可疑,遂进行盘查。为逃避盘查,徐某等人见状驾车逃离。民警遂紧迫抓捕。在逃跑途中,徐某等人驾驶的三轮车不慎翻倒,徐某等人弃车徒步而逃,民警和随后赶来的村民继续追赶。徐某等人为逃跑方便,先是乘村民王某不备,夺下其自行车一辆,后又分别采用暴力手段先后夺取了前来追赶他们的民警和村民的摩托车四辆,并将公安人员打伤,徐某被当场抓获,张某驾驶其中一辆摩托车逃离。问:本案徐某行为如何定性?

答:徐某构成妨害公务罪。徐某等人在其盗窃行为被公安机关发觉后,为逃避审查,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夺取公安人员的车辆并将公安人员打伤,阻碍公安人员依法履行公务,其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2、陈某受朋友所托,伪造了李某、张某、万某为上海某公司职员的身份材料以及其他用于申领出入境证件的虚假材料,并通过上海外事服务中心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骗得3份商务签证,随后分别出售给上述3人,共收取人民币12万元。同年4月9日,李某等3人持证分别非法出境。

问:陈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根据《刑法》第320条的规定,为他人提供伪造、变造的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或者出售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构成出售出入境证件罪。在本案中,陈某实施了伪造他人身份材料以及其他用于申领出入境证件的虚假材料,并骗得三份签证,通过贩卖,获利12万元。显然,陈某的行为纯粹是为营利而帮助他人骗取出境证件。

3、胡某,女,25岁,高中毕业后先后做过商场售货员、纺织工、公共汽车售票员,均因不遵守劳动纪律被辞退。1992年12月18日,胡某在某旅馆卖淫时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受治安罚款处罚。第二年8月,某妇幼保健所在对胡某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胡某四肢起红色疹,发痒,溃疡并伴有充血,确诊为淋病。胡某被告知此事后未进行医治,继续从事卖淫。1993年11月某日,胡某在某旅社向出租车司机张某卖淫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问:本案胡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胡某的行为构成传播性病罪。所谓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卖淫、嫖娼的行为。胡某在妇幼保健所告知其已患上淋病后却仍然从事卖淫活动,其行为符合传播性病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了传播性病罪。第二十七章

第五篇:刑法学

刑法学2作业1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 【案情】

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问题】

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本案中,王某(44岁),为了报复其妻刘某,把爆炸装置带到“游人云集的山头”,然后引爆,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王某的行为足已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虽然他的目的是故意杀害刘某,但在使用杀人手段上已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应认定为爆炸罪。第二题: 【案情】

谢某,男,26岁,××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着20余名乘客驶近××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由于谢某的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2人被撞倒刮倒受伤。同时,急刹车导致车内乘客跌倒或与车内设施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经鉴定确认,受伤乘客中4人重伤,6人轻伤,11人轻微伤。谢某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问题】

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对于谢某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这里有故意伤害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种罪名的想象竞合,区别这两者之间的主要点是区别两种罪名的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的的客体是固定的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指不特定的人群或者公私财务.在此案中对于人群的数量和人员的出现是不确定的,因此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处理原则应该是按一罪处罚,这个属于事实上的一罪,本案的情节和谢某的主观方面处罚,依据受伤群体的程度和国家受损害的程度,对谢某的行为进行处罚!在此案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过失的行为,另外要说明的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过失的情形.因为本罪要求作案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作业2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 【案情】

胡某,女,33岁,无业。

2003年6月20日。胡某拣到一个钱包,包内有一张名字为吴女士的身份证。胡某便用自己的照片以吴女士的名字制作了一张假的身份证,然后到银行办了一张同名信用卡。6月26日,胡某持该卡在某商场刷卡购买了约5600元的物品。经查,胡某1998年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0年3月刑满释放。【问题】

对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胡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是指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

本案中,胡某以吴女士的名义制作假身份证,并到银行办理同名信用卡,将吴女士卡中的2650元人民币取走。其 行为符合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构成要素。第二题: 【案情】

赵某,男,15岁,无业。

赵某与张×X因故结仇后,一直意欲报复张XX。2001年10月4日晚,赵某经过与韩XX商议,赵某手持其从某武装部长家中偷来的一支“五四式”手枪、韩××手持尖刀闯人张××家.以张的家人为人质,打电话给张X×要求其拿10万元解决问题。张XX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人员崔XX、Tx×等赶到事发现场,并采取措施解救人质。在搏斗过程中,崔X×被赵某开枪打死,TxX被韩XX用刀刺伤。韩XX随后被击毙。赵某被击伤后抓获归案。【问题】

对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主观方面必须是具有杀人的故意。

本案中,赵某(15岁),为了逃避追捕,开枪打死公安人员崔某,其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其行为也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因此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至于他盗窃枪支、绑架的行为,由于犯罪主体要求已满16周岁,因而,赵某的其他行为不构成犯罪。作业3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 【案情】

韩某,男,28岁。

王某,女,24岁。韩某的同居女友。黄某,男,25岁。韩某的朋友。

2002年4月.王某与某公司经理胡某一见钟情,随后两人感情迅速升温,而且还发生了性关系.胡某承诺要请王某到自己的公司当翻译。韩某得知此情况后非常气忿,便威胁王某必须配合他从胡某那里弄一笔钱。商量好后,5月13日晚,王某打电话把胡某叫到了自己与韩某的住处。当王某与胡某准备发生性行为时,事先躲藏在暗楼上的韩某和黄某用相机拍下了他们的裸照。随后,韩某便和黄某一唱一合,称胡某勾引韩某的老婆,必须给予补偿,否则,便要将照片送给胡某的家人和其公司的上级部门。胡某不得已,只得将身上的2000元现金和自己轿车的钥匙交给韩某,并写下5万元的欠条后离开。

王某于14日上午向公安机关投案。14日下午,韩某前往约定地点收取胡某“欠款”时被守候的民警抓获。黄某随即也被抓获。【问题】

韩某、王某、黄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当如何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1)韩某、王某和黄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韩某是主犯,对韩某应当按照其所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王某是胁从犯,对其应当按照她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王某还是自首犯,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黄某是从犯,对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案中,韩某和黄某在王某的配合下,拍下王某与胡某发生性行为时的裸照,随后以此要挟胡某,并迫使胡某交出身上的2000元现金、留下自己轿车的钥匙并写下5万元的欠条。韩某、黄某和王某的行为属于以损害名誉、张扬隐私相要挟,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的敲诈勒索行为,其行为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4)韩某在本案中,一手策划、组织和指挥并亲自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属于主犯。王某被韩某威胁而参加共同犯罪,属于胁从犯。黄某与韩某共同实施了拍摄裸照和要挟胡某交出财物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

(5)王某向公安机关投案,属于自首犯。第二题: 【案情】

胡某,男,29岁,无业。

2001年9月初,胡某通过国外的网站邮购得到一些淫秽光盘后,便用光盘刻录机进行复制.之后便如法炮制,在网上登出广告开展邮购服务。为吸引别人注意,胡某还制作了一个网站,将其制作的淫秽光盘中的部分内容上网,供人免费欣赏。短短两个月内,该网站的点击率高达5万余人次,胡某也卖出淫秽光盘达1600余张,从中牟利1万余元。经查,胡某1999年3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2001年4月缓刑期满。【问题】

对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2、答:胡某的行为应认定为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本案中,胡某以牟利为目的,将其复制的淫秽光盘中的部分内容上网,供人免费欣赏。短短两个月内,该网站的点击率高达5000余人次,胡某也卖出淫秽光盘达160余张,从中牟利1万余元。其行为完全符合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作业4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 【案情】

陈某,男,48岁,××海关关长。

陈某上任××海关关长不久,经朱×(男,35岁,××海关工作人员,陈某的下属)牵线,认识了某石油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为了少交税款,方××通过朱×多次宴请和送礼物给陈某。陈某共收受方××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15万余元、现金人民币10万余元、美元1万元。朱×收受方××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现金人民币2万余元。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间,陈某明知方××所在公司不符合从××海关办理和领取《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登记手册》的条件,仍违反海关法规,越权操作,先后给方××所在公司核发《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登记手册》38本。方××所在公司持这38本《手册》,多次从海关将本应以“一般贸易”应税进口的20余万吨蜡油、基础油假报成进料加工项下的保税货物进口,导致该公司偷逃应纳税款8238万元. 【问题】

对陈某、朱×、方××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1)陈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罪。

本案中,陈某,男,48岁,是某海关关长,其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在陈某任职期间,共收受方某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现金人民币2万余元、美元1万元。陈某收受方某财物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明知方某所在公司不符合从某海关办理和领取《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登记手册》的条件,仍违反海关法规,越权操作,先后给方某所在公司核发《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登记手册》38本。致使方某所在公司持这38本《手册》,多次从海关将本应以“一般贸易”纳税进口的20余万蜡油、基础油假报成进料加工项下的保税货物进口,导致该公司偷逃应纳税款8238万元

(2)朱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介绍贿赂罪。

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客观方面表现为介绍贿赂行为在行贿人和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进行联系、沟通,以牵线搭桥的方式促使行贿、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

本案中,朱某多次为方某牵线并收受方某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2万元、现金人民币2万余元。其行为符合介绍贿赂罪的构成特征,且情节严重,应构成介绍贿赂罪。

(3)方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行贿罪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除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文物、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物品、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以外的其他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关税税额较大的行为。

本案中,方某为了少交税款,方某通过朱某多次宴请和送礼物给陈某。行贿陈某财物折合人民币15万余元、现金人民币10万余元、美元1万元。行贿朱某财物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现金人民币2万余元。方某所在公司持陈某为其办理的38本《手册》,多次从海关将本应以“一般贸易”应纳税进口的20余万蜡油、基础油假报成进料加工项下的保税货物进口,导致该公司偷逃应纳税款8238万元。其行为符合行贿罪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特征,应对方某实行数罪并罚。第二题: 【案情】

许某,男,38岁,某市市委办公室主任。

2000年3月至2002年7月间,先后有3人给许某送去彩电、照相机、影碟机等物品及现金.总值人民币16万余元。许某收受财物后,给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打招呼,帮助该3人违反规定提升了职务。但许某并未将所收受财物分予有关人员。经查,许某已婚,但他却常年与陈某(女.20岁)同居,邻居们均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问题】

对许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许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罪和重婚罪。

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案中,许某是某市委办公室主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在许某任职期间,先后收受彩电、照相机、影碟机等高档消费品及现金,总值人民币16万余元。许某收受财物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给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打招呼,帮助该3人违反规定提升了职务。其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特征。

重婚罪,是指自己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本案中,许某已婚,但经常与陈某(女,20岁)同居,虽然是同居,但邻居们均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可见,他们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群众也公认,因而是事实上的重婚。对于事实上的重婚,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下载略论刑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刑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刑法学

    刑法学(1)的课程性质与地位 刑法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阶段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 刑法学(1)的......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当前,各医院都把医德医风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据不少患者的反馈意见表明,患者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评价并没有“水涨船高”,不妨从心理学角度对......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

    一、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 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⑴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目的相同。 为了防止和减少犯罪而与犯罪作斗争是这两个学科......

    第一讲 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编 刑法基础论 第一讲 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节 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和属性 (一)刑法的概念 1、对刑法内涵的界定: 一般从刑法的阶级本质与刑法的主要内容相结合的角度来界......

    刑法学0001

    刑法学#-0001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 2. 附加刑不能够单独适用,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  × 3. 牵连犯是......

    刑法学说课稿(范文大全)

    《刑法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刑法学》,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为教育......

    《刑法学》作业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刑法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

    刑法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人民)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从刑法理论上看比较符合罪刑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