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第一讲
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内涵及社会作用
1、道德的含义
P1(可从四个方面理解P2-3)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
P6(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3、道德的本质 P15
4、道德的特点 P15-16(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多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更大的稳定性
5、道德的社会作用 P21(论证、教育、调节、认识)
6、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P24-45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
1、职业 P48(1)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2)人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人的一半生活是在职业生活中渡过的。如军人、教师、医生、护士、法官等。
2、职业道德
(1)概念
P48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特点
P49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在两方面,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从事本职业的人群。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因行业而异。(3)形成与发展 P49-53 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表现为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相互交往中的所谓惯例。形成于奴隶社会时期。表现在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奴隶是不具有职业道德的。
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受家长制的等级观念的影响,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大都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形成与发展:P54
首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产生的。
其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特征:P55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达到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自觉性。(3)作用:P57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促进劳动者自我完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职业的道德意义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P58(1)原始社会印第安人在部落选出新酋长后,由专门的人给其说教前酋长们的立功与办事的情况(2)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把有经验的老人供养在家里专门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3)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实行的“以吏为师”、“官师合一”政策等(4)随着学校的出现从事教育的专门教师就出现了
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神圣的职业 P59(1)在封建社会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在一起
(2)汉代的思想家杨雄将教师看着人们的楷模:师者,人之模范也。(3)当代人们对教师的称赞: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3、教师职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P61(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精心育人、创新知识(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4、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能 P66-(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信息化、国际化、成熟化、学会关心(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受市场经济双重效应的影响 P71(1)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对教师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2)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3)商品生产、经营的利益驱动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4)市场经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P74(1)开拓创新的观念
(2)义与利统一的观念
(3)竞争与协作统一的观念
P82
(4)公平与效率统一的观念 P86(5)优胜劣汰的观念
(6)自主自强的观念
(7)廉洁奉公的观念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关心、合作)
(2)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社会本位论的价值观:贡献应大于索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索取大于贡献。应力求贡献与索取的有机统一)
(3)人生与金钱的关系(人不可能没有钱,但人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钱,要争取正当的、合法的利益--金钱)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 P93(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的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3)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与变化。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教育劳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
P96(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是教师职业道德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相对独立的道德意识,反过来对教育活动以至整个社会活动又具有能动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 P98(1)上层建筑是通过政治、法律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培养人才间接为经济服务的
(2)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复杂关系地位明确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二是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P100(1)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
(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 P101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P104(1)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地遵守各项道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过程中各种道德关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3)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1、教师职业理想 P105(1)理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2)要求:热爱学生、献身事业、维护尊严、提高素养
P54
2、教师职业责任
P109(1)理念:把教师的职业责任看成是教师的道德义务(道德义务P57)(2)要求:对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集体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P112(1)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一切教育活动
(2)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豪的使命感、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4、教师职业纪律
P116(1)理念:自觉、模范的遵守教师纪律
(2)要求:强化教师意识、学习有关规定、恪守教师纪律、持之以恒一点一滴
5、教师职业技能
P119(1)理念:要具有学者和专家的职业内涵
(2)要求:通识知识博、专业知识精、教育科学懂、创新能力强(木字型结构)
6、教师职业良心
P122(1)理念:具有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要求:具有高尚的师德、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应有的自尊、自爱、知耻心
7、教师职业作风
P126(1)理念:要有良好的职业作风
(2)要求:事实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8、教师职业荣誉
P130(1)理念:要具有教师职业的荣誉感
(2)要求:履行道德义务、掌握职业技能、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条件
1、客观基础--教育劳动实践中所反映的利益关系P134(1)教师利益
(2)学生利益
(3)教师集体的利益
(4)社会教育事业的利益 在利益的冲突中起调节作用的有:法律、道德、宗教
2、社会条件--受一定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P137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其体现的阶级利益所反映出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不同的3、文化传统--历史借鉴与优秀遗产的继承 P140
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P143(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学生
(2)劳动目的的明确性--培养人
(3)劳动手段的示范性--人格因素(4)劳动关系的复杂性--人际关系
(5)劳动性质的创新性--创造性劳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P147(1)道德意识要求高(道德意识是指道德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和理论体系)(2)道德行为示范性强(3)道德影响范围广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1、调节教育过程
P162(1)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态度的影响作用)(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教育行为的具体体现)(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关系
2、引导、教育学生
P165
3、促进、影响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P168
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与内化
一、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
P170
1、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三原则
P172
1、社会主义原则
(1)这一原则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
(2)这一原则从整体上直接回答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3)这一原则直接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4)这一原则是区分道德类型的行为标志
2、集体主义原则 P174(1)这一原则能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2)这一原则能正确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3)这一原则能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矛盾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3、人道主义原则
P191(1)历史考察(2)客观依据(3)基本要求:尊重、理解和关心受教育者
三、教师与教师职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00
1、热爱教育,勇作奉献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
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四、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11
1、热爱学生,严格而科学地要求学生
2、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3、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师生关系的调节
4、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平等、尊重、理解
五、教师与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21
1、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1)互相尊重、团结合作(2)以集体利益为重,以支持为前提(3)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
2、处理好领导之间的关系
(1)尊重、服从领导,忠于职守
(2)关心、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3、处理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1)尊重家长、文明接待(2)平等交往、听取意见
(3)与人为善、事实求是
4、处理好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关系
(1)为人师表、遵守公德(2)平易近人、情操高尚(3)甘为人梯、乐为他人(4)谦虚勤奋、以人为师
六、教师言表风纪的道德要求 P231
1、教师的语言要求
(1)语言要规范
(2)语言要精练
(3)语言要准确
(4)语言要生动
(5)语言要纯洁
2、教师的仪表要求 P234(1)在仪容上注重视觉和味觉的塑造(2)在服饰上注意整洁、典雅、大方,与环境和职业特点相符(3)在举止上要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粗野专横,动作要得体
3、教师的风度要求 P236
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
(1)内在素养和外在行为、仪表的综合反映(2)学识渊博(3)行为稳重(4)态度可亲(5)仪表端庄
4、教师的法纪要求 P238 遵纪守法
七、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P245
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内涵:
(1)把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转化成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2)把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转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2、意义:
(1)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2)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八、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P250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
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九、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条件 P262
1、社会道德教育
2、个人道德修养 P266(1)慎独(2)严于解剖自己(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3、自我道德评价 P275(1)在评价的根据上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性 202(2)在评价的标准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结合,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3)在评价的方式上将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十、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点 P283
1、义务
(1)概念 P283
义务是指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它包括政治、法律、职业、道德义务等。道德义务是指一种自觉无私地对他人、对社会所负的一种道德责任,也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2)道德义务的分类
一是对社会、对人类应尽的义务,如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等 二是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如工作中遵守职业职责等 三是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如自尊、自爱、自重等
(3)义务对教师道德内化的作用:提高教师遵守社会道德的自觉性,使道德义务升华为道德责任,成为一种内在心理需求
2、良心 P285(1)概念:
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教师良心是教师对社会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是个人对学生、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道德责任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能力。
(2)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殊作用
一是行为前的定向,能帮助教师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二是行为中的监控,能起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
三是行为后的评价,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影响起评价作用
第四讲
教师道德的个性品质与行为选择
一、教师个体道德及其素质的内涵 P296
1、个体道德的本质
(1)是个体对道德的需要,是社会道德内化到个体道德中的结果(2)其表现形式为内在的道德心理和外在的道德行为
2、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关系
(1)个体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反映
(2)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实施主体,社会道德是个体道德的社会条件(3)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立性
3、教师的个体道德
(1)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行为习惯和习性,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2)要求: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第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第四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深厚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第五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4、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要素
(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
5、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特点
(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3)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6、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修养与提高
(1)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现代性的教育观念
(2)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磨练自己的道德品质(3)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4)要勇于接受批评、敢于自我解剖
二、教师个体心理素质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1、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要素
(1)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其中主要的有教育动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特点
(1)先天性和可调节性(2)稳定性和可塑性(3)相对独立性
3、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形成良好的教育感情(2)培养崇高的教育信念(3)调节气质(4)养成性格(5)锻炼能力
三、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P326
1、人格
P327
2、道德人格 P339
3、理想人格 P344
4、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 P359
5、教师人格的塑造 P362
四、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界定 P364(1)指教师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
(2)从行为过程看,既包括动机、意图、目的的选择,又包括方向、过程、结果的选择
(3)从行为的主体看,既包括内在的因素,如认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又包括外在的因素,如行动、交往、调节等道德实践活动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 P366(1)知、情、意、行的心理反映
(2)个性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机制
P370(1)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2)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
(3)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冲突对教师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影响)
五、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性 P375(1)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发展和结构的影响(2)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约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性 P377(1)能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2)主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3)客观现实对意志自由的约束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责任 P380(1)意志自由是选择的前提,责任是选择的结果(2)选择和责任是一致的或密不可分的
六、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 P384(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2)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规定性 P388(1)自主性(2)自决性(3)自控性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 P390(1)道德动机的选择(2)道德目的的选择(3)道德手段的选择
七、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培养 P393
1、选择能力的内涵
(1)比较力(2)分解力(3)鉴别力(4)取舍力(5)自组织力
2、选择能力的培养
(1)全面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的知识(2)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3)在实践中锻炼选择能力
第二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
容分析及学习心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义,它不仅揭示了教师教书育人这一本质特性,还同时指出,教师除“授业”“解惑”外,还应履行好“传道”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以自身的人格、道德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本人一直以“传道、授业和解惑”作为行动准则。但是,却不曾系统学习和研究过相关教育理论。今借此培训之机,有幸拜读了由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写的高等院校教师岗前培训系列教材,感触颇多。现就其中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阅读心得及各章重点内容阐述如下:
一、各章主要内容总结
第一章 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本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开篇之章,它一开始就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这一高度入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包括二者的制约和统一关系,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章在阐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最终指出,教师应当首先处理好方方面的“人伦”关系,在和谐的教育伦理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并内化和升华自身职业操守,高效履行教师职业所规定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本章从道德的一般定义,引出职业道德概念,接着阐述了教师职业的产生及教师职业道德概念,并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具体的说,主要内容就是从教师职业劳动内容及劳动对象的特殊性,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在实现其社会功能中的重要性,从而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和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促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应。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本章从高校教师职业的任务的特殊性阐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并从多方面阐述了这种职业道德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教师应当在良好教师职业道德条件下,练就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定程度的表现,不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也无从体现。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本章从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活动中,对教育教学各种关系协调等各项工作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具体说包括: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从高校三项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阐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始终坚持和遵循的各项职业道德原则,指出,只有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才能真正扮演好教师职业的社会角色,履行好教师职责。
第五章 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本章主要阐述高等学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各项具体教育管理事务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说就是不管是宏观(国家层面)还是微观(一所高校)方面,都存在教育管理和教育协调的问题,要有效开展这项工作。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到的道德规范,比如高校领导、辅导员、教务工作者等,各自从事的分工不同,但遵循的道德规范应统一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履行好高校三大功能上。
第六章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本章阐述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和怎样遵循,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问题。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高效履行教书育人双重职责的全面基础。教师为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应当做到诲人不倦、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积极主动探索教学规律,变通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主动提高师生和谐关系等,这些即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规范。
第七章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本章阐述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意义、作用和当前学术研究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当遵循的正确的学术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出现的某些学术道德异端提出严厉的批评并指出学术异端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从方法上给出学术得到规范应当遵循而不能丢弃。指出正确的学术行为规范是: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本章阐述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把握和选择自身的职业行为。并与社会其它职业相比,指出教师职业行为的特殊性,即高校教师在职业行为选择中应处理的主要行为是:如何处理好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以及道德选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关系。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本章主要内容是阐述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如何培养自身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具体说,就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规律、发展直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的过程及阶段入手,阐述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获得。
第十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本章是第九章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其主要内容是高校教师应如何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培养和获得这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应从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即通过道德和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三个基本途径着手培养、形成和内化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指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特性及其时代特征。
二、学习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人总结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容。现就本教材学习后的一点感想表述如下。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材的系统学习,本人觉得这本教材堪称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范本,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当代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遵循哪些原则,恪守什么道德规范和原则,具备什么样的人格,坚持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从事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进行自身的行为和道德选择,怎样才算真正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等内容。虽然,这些内容,本人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基本上做到了,但经过通读培训教材,发现自身与这些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去改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尤其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
如果问我,这本教材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者问我如何争当当代高校教书育人的道德楷模,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这四个字,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一个人只要热爱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就会排除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不畏辛苦的去干好它,也只有热爱他的职业,他才会真正全身心投入他的事业。一个人只要热爱他的职业,他就会采取具体行动去干好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全部职业道德都可体现在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程度。一名真正热爱教育的教师,他的热爱体现在他会主动搞好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在他会认真备好每一次讲稿,体现在他时时刻刻都记着自己要为人师表,体现在他为上好一堂课,总是事先查阅许多资料去充实教学内容,体现在他所树立的“终身学习”的信条,体现在他会以不断学来的新知识所构建的高端知识体系框架去感染学生,体现在他会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去教化学生和感染社会,体现在他会兢兢业业修改每一篇论文、创新他的专业,体现在他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体现在他会和同事协作,干好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
总之,本人觉得,作为一名合格高校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他懂得如何以自身高尚人格魅力去影响他的学生,懂得以高超的教学技能传授他的知识,懂得以继承、创新和批判的眼光对待他的专业,他会以优质的教书、育人成果服务于社会。这些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体现,他的基础就是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他的职业道德必定是过硬的,值得信赖和肯定的。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学校: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姓名:胡军
该门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的,当时院领导汤宇华书记、卢凤鹏处长等分别作了讲话。结合教材,我有很深的心得体会。现在就笔记上的内容还原当时的情景。
1,课内、课外,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有的老师,在炎热的夏天穿着拖鞋、短裤就去上课了,这是很差的表现。如此教师,如何能感染学生,教书育人?
2,一个极具代表的例子:去年的培训,某人请学生代其考试;汤书记表示,这种人应该终身禁止任教;因为他在起点就严重偏离了教师正直高尚的形象。我们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要诚实,不要作弊,但是他自己就作弊了。
3,作为教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坐有坐相,要求尊重教师; 4,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人只把它当做谋生的手段。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关爱学生。
5,只会进出教室,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6,作为班主任,自然要懂得关爱别人。人都是需要管理的。要有爱心,要自觉地学很多东西。要关注学生,关注社会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有关的事物。
7,要积累经验,在工作中才能驾熟就轻。要有教学科研的能力。8,在硬指标上要求的很多,但是柔性的一面,软的一面,我们并无法具体要求教师怎么做到。只有具有爱心的人,爱护学生,才会自觉的去做,去学习。9,如果作为教师能够迅速融入学生,那么你会喜欢上这个职业。10,新教师的道路很漫长。
11,考试这东西,一辈子都在考。但是不是一本书、一堂课能解决问题的。12,职业道德不是教条。
13,一个国家的灵气不在政府不在学校,而在民间。
14,有职业道德的劳动才是高尚的劳动。不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带着高校教师这个紧箍咒,你得时时提醒自己,处处提醒自己。
15,师生恋: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恋,但是有一点你是逃不了的:别人会拷问你的动机。
16,天地君亲师:教师上了人家的神龛牌位。你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受得起人家的一跪一拜。
17,有教无类。如果某天在课堂上你只把眼光盯在局长的儿子,县长的女儿,市长的侄儿……从那一刻,你作为教师高尚的灵魂会打折。
18,热爱教育,终身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9,坚决反对滥用教育资源。办公室的一张纸一支笔都是国家财产,禁止滥用教学资源。20,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1,人死了,文章还在。你要想到,不要抄袭,因为你死了,但是你的文章还要被千千万万的专家学者所研究所引用。若果某天某人发现你的文章是抄袭的,那你一是清明就毁了。有的人不敢拿他的文章来我们学校领奖,因为他怕路出破绽。
第四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答题)
教师职业道德简答
1.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
(一)职业正义感;
(二)职业责任感;
(三)职业义务感;
(四)职业良心感;
(五)职业荣誉感;
(六)职业幸福感。
1.如何正确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答:
(一)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二)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三)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四)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五)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答:
(一)坚持知行统一;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努力做到“慎独”;
(四)学习先进人物。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方式。答:
(一)社会舆论;
(二)内心信念;
(三)传统习惯。
4.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中锐意创新的基本要求。答: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二)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
(三)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
(四)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5.简述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
(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三)以身作则,注重身教。6.简述为人师表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为人师表是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对教师整体素质和行为趋向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二)为人师表是由我国教育的任务决定的;
(三)为人师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7.简述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
(二)刻苦钻研业务;
(三)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8.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规范确据立的依。答:
(一)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事业提出的根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三)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四)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9.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答:
(一)教师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三)教师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四)教师职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完善。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答:
(一)动力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评价功能。11.为什么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答:
(一)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
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三)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答:
(一)教书育人;
(二)为人师表;三)献身教育。
1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答: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14.简述依法执教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二)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三)依法执教是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15.简述廉洁从教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廉洁从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决定的;
(二)廉洁从教是教师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廉洁从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16.简述教师热爱学生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答:
(一)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工整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
(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17.简述教师尊重家长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尊重家长是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特点所决定的;
(二)尊重家长是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成长环境的需要;
(三)尊重家长是化解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
18.简述尊重家长规范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二)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
(三)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四)保持与家长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
(五)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
(六)教师要防止与家长交往的庸俗化。
19.简述爱岗敬业规范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
(四)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20.21、教师职业为什么需要高尚的道德?答:
(一)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三)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
业道德;
(四)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五)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六)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七)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八)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答: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2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答:
(一)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二)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三)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四)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23.简述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贯彻和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四)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24.简述教师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发扬奉献精神;
(三)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私利;
(四)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5.简述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答:
(一)关心集体,服从领导;
(二)谦虚谨慎,尊重同志;
(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四)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26.简述教师热爱学生规范确立的依据。答: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
(二)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
(三)热爱学生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
27.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28.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
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
2、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
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
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
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29.教育法的特点:
1、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
2、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
4、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5、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30.教育法律规则的类别:
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教育法律规则调整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2、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教育法律规则强制性程度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3、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31.教育法律关系的结构:是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所构成的。三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必须同时具备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少数情况下至少也应具备权利能力。
32.教育法产生和发展(影响因素)的历史启示:
1、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2、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4、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是教育法产生和发展的因素。33.教育执法的特点:
1、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以国家的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
2、从执法主体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3、从执法依据和执法后果看,教育执法是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4、从执法要求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5、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适用特定对象的活动。34.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起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35.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6.学校的权力(9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37.学校的义务(6条):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取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38.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攻活动,适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9.教师申诉的范围(情况):
1、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2、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
4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41.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42.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
43.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
44.简述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45.简述教师威信的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和
学社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46.简述师爱的表现形式:关还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学生 4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和课外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48.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间接性;学习动机社会性;学习动机职业化 49.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
50.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51.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各种有消的记忆方法
52.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景;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3.集体凝聚力的培养:1.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2.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5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景控制原则。
5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合理的行为;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6.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57.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地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8.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59.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1.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辅导,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择业心态。2.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求职技巧指导。
60.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依法执教有以下特点:
1、执教主体的特定性
2、执教依据的专门性
3、执教性质的特殊性
4、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61.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
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
2、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
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
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
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62.教育法的特点:
1、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
2、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
4、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5、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63.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五方面):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64.判断和确定教育法律效力等级应遵循的原则: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后定法优于前定法、特定程序法律优于一般程序法律、被授权机关的立法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立法。
65.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1、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
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3、两者调整的范围和实施的方式不同
4、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66.教育立法程序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30民以上代表)
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
3、教育法律案的通过(过半数人员、宪法要2/3以上多数)
4、教育法律的公布
67.教育法律监督的种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行政机关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4、社会监督
5、党的监督
68.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
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起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69.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70.学校的法律地位特点:
1、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
2、依法自主办学
3、享有法人财产权
4、具有公益性质 71.学校的权力(9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72.学校的义务(6条):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取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73.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攻活动,适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74.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损害事
实存在、职务行为主体确定、职务行为违法、存在必然因果关系
75.教育执法的特点:
1、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以国家的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
2、从执法主体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3、从执法依据和执法后果看,教育执法是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4、从执法要求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5、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适用特定对象的活动。
76.高校思想政治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学生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7.高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科学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78.大学教学方法的趋势: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79.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思路;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复习;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讨论法与讲授法不同是双向的
80.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81.备课:
1、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了解最新动向;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因材施
82.课程建设的要求:
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
2、教材要合适
3、教学资料要完整
4、考核手段要科学
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83.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 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入增长率的贡献35%。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91.教学过程的属性:教学过程是教师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84.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①的过程,同时离不开直接知识的帮助;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为精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神和道德风貌②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③未来社会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④未来社会要程。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85.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由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包括:①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②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③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④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广⑤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⑥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86.建立良好高校教师师生关系的途径:
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87.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88.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89.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90.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行业机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和区域结构等。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斯特鲁米林的研究 占国民收入的30%。丹尼森的研究 国民收4
第五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学校: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XX 学号:183 很荣幸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在读了韩愈的《师说》后,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足够了。但当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后,才深刻的意识道,一名教师应将职业道德作为法律准绳来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情操,做一名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培育者;而不仅仅是一名专业基础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精湛的研究者。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自己具有较高的德行,你才会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才算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培育人。
一、职业道德定义及重要性
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各行各业中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成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一神圣责任,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系统的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路德修养》、《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四门科目,从中,使我们增加很多新理论知识和思想素养,对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开拓眼界,起到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二、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总结
1、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孟子说“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就是说父子之间要做的父慈子孝;君臣之间要做到君仁臣忠;夫妇之间要做到夫和妻贤;长幼之间要做到兄友弟恭;朋友之间要做到汝诚吾信。这样就会是我们的社会和谐,人人守道。作为一名教师,了解教育伦理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不可或缺的,对己要求也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为师之道”源于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为教之理”,我们只有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真正领悟做老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自己作教师的良好德性与品行。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一是因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劳动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对象,一般职业的劳动对象针对的是“物”而不是“人”,而教师的劳动对象针对的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二是教师劳动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因素。教师为人师表的劳动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职业人格定位。正如我们常说“教师的形象是人类道德人格的楷模:,教师的”师道尊严来自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力量“,教师是依靠其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来赢得自尊,并依靠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来赢得学生和社会尊敬、敬重和爱戴的。教师要在社会上树立地位:一要树立”涡的职业就是涡的事业“的职业意识,二要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三要树立”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职业意识。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一切教师的行为都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则是在这一“根”上面发展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多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原则;二是教育诚信原则;三是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那么以上原则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又是通过那些方面来进一步指导了。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做到的。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要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就必须懂得教师从教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然而对于我们每个高校教师而言,仅仅懂得这些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内化为我们自身内在的职业品质。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就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外在要求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化和个性化,是教师通过自我努力“得道化德”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职业品质的培育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他律阶段;二是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形成自觉意识的阶段;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确立阶段;四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自由境界”的获得阶段。
三、教学过程中职业道德素养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人文的情怀关爱学生,用心面对那些质朴的心灵。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民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他们还如此年轻,有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的我,愿为之努力和付出。
通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了我之前旧有的关念:只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并能为国家培育出栋梁之才。但我现在知道,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是远不够的,尤其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所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段的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除了不断的去专研专业知识,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立高校教师良好的品格形象,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知识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