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医院工作计划——给在传统思维下挣扎的医院经营者们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某一家医院集团宽大的会议室里,众多的高管们聚集一堂,表情凝重,他们要讨论的都是每个医院经营者关注的话题:
1、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线上线下如何互补、融合,怎么创造新的患者? 2、90后已经走上了主流舞台,如何和他们打交道?
3、下一个主流的传播平台在哪里?我们怎么提前占据制高点?
4、怎么和外部占有大量患者资源的垂直化平台合作,或者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建立这样一个平台?
5、怎么在医院内部适应这种变革,需要哪些改革?
在现阶段,面对挑战,医院应该寻找方向和道路,远比医院现在做什么更重要!
可悲的现实是:很多传统医院对自己做什么很清楚,却不清楚的是“该做什么”。有一句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或者是猝死,或者是****。更极端的说,绞索架已经在屋外搭好,我们医院的有些经营者还在屋里睡大觉。想想电商,网上书店给实体店的冲击吧,数千家死亡的亡灵的呻吟应该还响在耳旁呢。
在“用产品让用户尖叫”和“从互联到移动互联,再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时代,我们不必惋惜,那些贴上厚重感的“传统营销”标签的医院垂死的挣扎,因为从来不是患者喜新厌旧,而是这些传统医院,沿用自己“传统的营销方式”为自己送葬。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传统的医院营销吧。
1、常规广告。电视媒体,户外媒体,公关活动,百度竞价,半年之后,基本上医院就有病人来了。
2、做转诊,做渠道,多给渠道提成,看起来空间无限大。
3、打技术或者傍大款。如一些依托军队医院的承包科室,在独特领域占有优势或客户资源。还有打各种概念牌的。比如健康、绿色、生态、智能等等。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众多医院,经营都面临困难,为什么?对于未来的发展,经营者越来越没把握。现在做的事,同样的努力与投入,也许只达到10年前的五分之一的效果。砸广告,患者不感冒了;玩渠道,渠道要的利益比你预期的搞得很多。玩新概念,先天不足,难以找到一片蓝海;打技术牌,远水救不了近火,患者信不信也不知道。
问题出在哪?整个的医疗环境和市场格局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不以意志为转移!
如今的80后,90后消费群体,对于信息的接触习惯、对品牌的审美标准、购买决策的路径,彻底变了,从小众影响到大众,从大都市影响到小城市,从小行业影响到大产业。
去中心化的商圈,让患者不好找寻了。城市的开发,形成商圈的“去中心化”,大商圈不断细分为小商圈,直至细到社区单元。
10年前,北京人买东西扎堆去西单、王府井、大栅栏等传统商圈。现在呢,可以网购,可以去大卖场,可以去周边附近的购物中心,或者去自己心仪的社区小店。同样一个消费者,他买A通过网店,买B通过社区店,买C逛大卖场。商圈从地理和时间上,都被碎片了。
过去,莆田人搞医院,找到一大片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的门脸房,低成本装修一下,就变成一家门面堂皇的医院,打一下电视广告,投几部公交车,做几场活动,消费者就认你了,于是,全城相当一部分的患者看病就有可能想到你。
但现在形势变了。众多小的诊所,网店,连锁,药店,网上社区,网上论坛等不断兴起,患者得到就诊信息的渠道由原来的报纸,电视,网络,户外灯箱分裂成十几个。你知道的是,患者最终确实看了病,但你不知道的是,他在什么时间,什么状况下已经把病看了。
去中心化的品牌,让品牌失重了。海尔、联想、美的,耐克、阿迪、李宁„„过去30年,是品牌厮杀的30年,留下来的大小是个角儿。但以85后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势力,从小就是品牌的消费者,是“被品牌包装的一代”,他们对品牌,“无特别,不新鲜”。
未来10年的主流购买力,经过了其父母辈对品牌的理性选择后,快速进入到感性消费时代。有多少品牌,能持续地讲一个好听的品牌故事,打动这些群体?难,几乎不可能!
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年代。你的品牌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今天全身名牌,明天淘点尾货也一样开心。尤其是过往打下江山的大品牌,现在,完全失重了!在新生代,你不会讲故事的那一刻,你就仅仅是一个名称。传统企业将用“传统营销方式”为自己送葬
患者的购买和需求,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发生质变的是:在更民主、更分散、更自我的大环境下,借助新技术的推动,患者对诊疗项目的信息获取途径、品牌的评价标准、购买方式的自由化、民主化倾向,已完全不同于以往。这直接影响了患者怎么接触到你的医院,怎么为你的医院打分,怎么掏钱包。
我们怎么做?没有人会坐以待毙,谁也不会自动的把头颅伸到绳索里,这就
需要我们抓住新的稻草。
在大中小三屏时代,“电视机”对应着传统营销沟通环境下的患者,“电脑”对应着互联网时代的60年代,而“智能手机”则裹挟着60,70年代,催生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消费新生代则代表着80,90年代。
当互联网用户、智能手机用户、信用卡以及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的用户、物流可便捷配送的用户,这四者交叉覆盖达到一定量值时,我们就要进行新的全渠道全触点营销模式。
这种营销是我们远离绞索架的唯一通路。
如今,我们的患者如今不再生活在唯一的地理场景、时间场景、购物场景和媒体场景,没有主流,只有混搭。可以说,传统营销方式已死,医院全渠道全触点营销模式已经占据了营销的舞台,这种全触点,就是一种以患者为全程关注点的渗透模式,是基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媒体高度互联的环境下,患者的决策路径发生质的改变,线下线上不再是独立、分行的渠道。这种模式,小米,苹果,京东,天猫的电商们都在采用着。
医疗行业,也不例外。医院必须在潜在目标患者的决策链条上,模拟、界定、选择如何影响患者、接近患者、感动用户的新方式、新地点和新介质,从而把控关键触点。
由于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战略,必将打破原有的线上与线下分割、营销与销售分割的现实,成为新环境下,医院营销策略的必然选择。
线上线下无法分割患者对医院的品牌、诊疗产品、服务价格、口碑等信息的获取,在不同地点,可以自主自由地采取线上、线下“并存和双跳”的方式,打破现有线下与实体医院的单行单选的情况。
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楼宇的全域覆盖,使得患者的决策路径,变得丰富、重叠和动态。从社群触动、从线上搜索、从口碑验证、从线下体验、从真实服务背书,等等,都具备了无缝链接、多向互转的基础设施,而这种基础设施必将固化患者的选择就医习惯。
在未来,患者用手要做的只有一项:在哪个环节或场景下单,随我选择。
所以,如果你的医院,告诉患者,我这里不能上网,我这里看不到其他患者的反馈和口碑,这里让我感受不到舒适和便利,价格太贵了,医生就想着开大处方„„
对不起,你的医院永远都会面临着,患者流失的速度大于增加的速度。
其实,医院营销很简单,就是要做三件事:
本帖隐藏的内容
怎么让目标人群知道、怎么让目标人群亲近、怎么让患者满意并愿意为之分享传播。
在现在,大多数医院,还一直把营销,定位于狭义的广告和竞价的拉客。营销工作,也都放在了品牌部门。品牌部门平常做什么呢?做完VI、CI之后,就是忙着年度季度的广告、活动、竞价的投放。做着做着,品牌部就变成了第三方合作商在医院里面的代理商。品牌能力基本废了!
因为,论对营销的新技术、数字化营销方法的理解,不如第三方,于是经常被第三方忽悠,而后再忽悠医院的领导。
而论对客户需求与顾客痛点的理解,又不如医生和现场一线的导医和咨询,于是经常被一线人员责难。
你千万别说,医院品牌部只负责广告和品牌,如果真是那样,忙完上述的常规工作之后,这个部门基本可以歇菜或分流。
与传统品牌部门不同的是,在医疗全渠道全触点营销模式里,营销对象的界定、内容的生产、方式的选择,品牌部和医院的业务部门应该前所未有地协同,将前所未有地一体化。转化趋势是:
一个是从职能转化为功能。
在全渠道营销的环境下,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可以全面承担营销工作的功能。
不同渠道的用户,不同场景下的用户,只要你不希望他只是被动接受信息,那就都需要第一时间,借助相应的营销工具与之互动。其中,有品牌部的工具开发,也有一线销售部的工具使用,包括客服,回访,导医等等部门。
这就对医院品牌部巨大的挑战,相对独立的网络部门也一样不能担当。这就要求,必须站在患者决策路径上,把传播和互动的功能,分解到医院的不同组织中如医生、渠道、客服、导医、回访等。
早些时候,有些医院倡导全员营销,推崇的是在医院里,人人都是销售。现在则必须说:在医院,人人都是品牌部。
另一个就是从集中转化为分散的多触点营销。依然是内容为王,但内容的生产者再也不是传统的品牌部或公司某个部门,而是分散在医院全渠道全触点营销模式的路径里,由医院各个诊疗项目中各类角色自行生产和传播。
比如,整形医院现场咨询在现场咨询室为求美者提供的体验对比案例视频,就要快速上传到信息共享中心,促动那一刻其他同类终端同类求美者的兴趣。
再比如,在回访部门,得到了某位缓和用户的优秀的反馈意见,就需要把这种那个反馈意见,及时上传到医院的APP湖综合微博,微信中,启动口碑的传播„„上述的工作需要一个医院框架里的整体系统的协调,不是某个部门能解决的。
我们正走向完全以患者为中心的时代,开展医院全渠道全触点营销模式是解决之道!已经规模化的品牌医院或者连锁集团,如果无视这种现象的存在,都将殊途同归地打回原形。可以说,三年内,一批传统型医院,都将从消费者心智中消失,只有建立全渠道全触电的营销策略,你的目标患者才能进入你的猎取范围,才能获得生存乃至发展的空间。
第二篇:医卫科技特派员们活跃在基层医院
医卫科技特派员们活跃在基层医院,指导临床治疗,并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方思静 摄
“医卫科技特派员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指导,还有观念上的更新。”自去年8月起,卫生系统从长沙市一医院和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各甄选5名业务精英,分派到星沙医院和福临中心卫生院。近一年的时间里,特派员们通过送医送诊、协助管理、卫生宣传等形式,共驻点230天,举办培训16次,培训骨干17人,接待门诊738人次,实施手术16台,建设专科3个,为病人减负3.6万余元,为医院增收4.3万余元。
依托优势资源
组织专家来基层传经授课
根据《长沙县2010年医卫科技特派员工作方案》,选派医卫科技特派员旨在加强医疗卫生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建设和培育一批医疗专科,积极引进、推广应用适宜的医药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选派好科技特派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在人选的确定上,要求技术专、业务精、有特长、有新技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侧重有实际操作技能。经筛选,市派科技特派员由市一医院选派,其中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包括耳鼻咽喉科、急诊内科、神经病学科、重症医学科;县派科技特派员由县妇幼保健院选派,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10名科技医卫特派员到岗后,迅速熟悉了各分派医院的工作环境、基本条件和业务建设,并为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特派员们依托医院的优势资源,组织专家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指导特殊诊疗。言传身教,获益匪浅。”福临中心卫生院负责人如是评价。
工作经验丰富
积极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
“环境整洁、设施齐全、制度规范„„星沙医院改变了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以往印象。”来自市一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陈东年仅33岁,从医已有10余年,是5名市派科技特派员最年轻的一位。作为医院的业务骨干,陈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周都会抽1到2天时间来星沙医院,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讨论。
令星沙医院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记忆犹新的是,今年2月底,医院来了一位小脑蚓部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头痛明显,伴有呕吐。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而该患者的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准确,如何定位和治疗成了大家棘手的问题。神经内科专家周颖博士经仔细诊断,得知病患有站立不稳,前后倾倒症状,鉴别出肢体共济失调和躯干共济失调的差异,及时有效地进行了救治。
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希宁是我县为数不多的正高职称医务人员,业务精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带教能力以及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分派到福临中心卫生院后,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指导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适宜技术,规范诊疗行为和危重病人转诊程序,建立协作关系,及时传递医疗卫生技术和基层服务需求信息。去年,医院诊疗病人增加30%,收入增长20%,以往习惯去其他医院就诊的患者大都选择了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