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暴力冲突频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9:2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患暴力冲突频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患暴力冲突频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

第一篇:医患暴力冲突频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

医患暴力冲突频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

人民图片

医生流汗又流血

近十年间,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

今年以来,医患暴力冲突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

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惨烈血案,43岁的女医生徐文被一名患者连刺17刀,倒在血泊中。此后一周,又有一名眼科医生被患者打伤。

9月21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一名七旬患者因病情复杂,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因不认同医院的结论,纠集数十人持械冲击医院。

8月23日,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血腥械斗。上百人手持棍棒、渔叉、钢管到医院闹事,与保安发生冲突。

8月16日,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一名男子因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持菜刀冲入诊室,致医生一死一伤。

5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发生医患冲突事件,一患者家属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一名医生下肢被打残。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医患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尤其是近十年间,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生成为一个高危职业。

2010年8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文章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因此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不久前,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48.51%的被调查医师对当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82.64%的被调查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是由于体制造成的,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认为,不让医生流汗再流血,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谴责医院场所的暴力行为,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名网友写道:“当医生受到暴力侵犯时,整个社会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我不是在偏袒医生,而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离不开医生,更离不开好医生。”

医患信任太脆弱

“病好了,万事大吉;病没好,立刻翻脸。”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信任,成为医患关系的一大特点

信任缺失是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显著特征。医患暴力冲突愈演愈烈,最根本原因是缺乏信任。

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徐昕等发表了一份关于“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研究”的报告。报告认为,基于一种近乎当然的常识,患方会将延续生命、恢复健康的希望寄托于医务人员,但这是一种事前的、临时性的“脆弱信任”。一旦发生不良的医疗后果,这种“信任”就会立即出现戏剧性转向,而且往往是彻底反转,变成彻底的不信任。“病好了,万事大吉;病没好,立刻翻脸。”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信任,成为医患关系的一大特点。因此,医患之间“脆弱的信任”,与其说是信任,倒不如理解为不得不信任、半信半疑。

中国医科院整形医院副院长吴念告诉记者,几年前,医院曾收治了一名烧伤男孩,由于家长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把医院告上法庭。令人意外的是,家长居然出示了长达70分钟的录音资料。原来,患方从第一次就诊时便开始录音,包括医生的承诺和解释、抢救治疗过程、多方专家咨询等。“患者随时留取证据,以备诉讼,这是对医生情感的极大伤害。”吴念说。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然而,很多患者家属对生命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医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发生死亡或意外,往往迁怒于医生,无理取闹。今年9月,北大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女患者,肺癌晚期并侵犯心脏,病情凶险。而家属却说是肺炎,医院属于误诊。后来,多家医院均证实是肺癌。于是,家属又要求医生确保生命安全。医生不能承诺,故遭到殴打。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认为,医学技术是有限的,而患者的期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只强调医学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医学的局限性。如果患者对医学的期望值太高,一旦出现意外,很容易导致医患冲突。现在,不少患者认为医生无所不能,希望医生彻底解决病痛,其实医生没有这个能力。医生能做的通常有三件事:减轻痛苦、适当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医患沟通是“短板”

医患双方对医学的理解是不同的,医生应努力降低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

医疗环境恶化,医患纠纷频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医生占据主导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患者获取医疗知识主要依靠与医生的交流沟通。

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说,目前,医患沟通是医学教育的“短板”。医生本来有“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是,很多医生只会用后两件,不会用第一件。很多人当了一辈子医生,却不会和患者说话。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认为,医患双方对医学的理解是不同的,医生应努力降低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例如,有一位直肠癌晚期患者需要手术,他提出的要求是保住肛门。但是,医生告诉他,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第一是保命,第二是保排尿功能,第三是保性功能,第四才是保肛门。这么一说,患者就理解了。

王仲说,人体是有差异性的,同样的治疗、同样的药物,效果都不尽相同,并发症、医疗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因此,面对医疗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医生应主动和患者沟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认为,我国大医院的医生超负荷工作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医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而我国在医学教育方面,尚没有把沟通能力作为医生晋升考核的内容。因此,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用制度保护医患双方

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让医院从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效改善医生的执业环境

中国医院协会自律维权部副主任郑雪倩认为,医患暴力事件不是单纯的医患矛盾,仅靠医患双方努力无法解决,还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要从根本上杜绝暴力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

据一些医院院长反映,对于打砸医院的“医闹”事件,公安部门往往认为只是医患纠纷,所以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只有当发生人身伤害时,才动用警力。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医闹”行为。目前,很多公安人员错误地认为,医疗机构不属于公共场所,处罚闹事者缺乏法律依据。事实上,《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的行为,属于违法。

郑雪倩认为,台湾地区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医闹”现象,为此台湾专门出台法律,将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界定为犯罪。因此,内地也应就医院暴力事件作出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公安部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

据悉,一些地方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有力地维护了医院和医生的合法权益。例如,《上海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者方式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侵犯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损毁财物;不得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各种形式的迷信祭祀活动;不得干涉、阻碍医疗机构对尸体的常规处置。”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的主要渠道有诉讼、行政调解、医疗事故鉴定等。但是,由于耗时长、成本高、难度大,患方大多数选择“私了”。而“私了”的“潜规则”是“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结果,医院越想“花钱买平安”,“医闹”越猖獗,医院越不平安。

根据卫生部要求,今后我国将普遍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受司法部门业务指导,独立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在医患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调解,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说:“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让医院从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效改善医生的执业环境。”据悉,《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后,索赔金额未超过1万元的,可以由医疗机构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协商解决。索赔金额超过1万元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举措赢得了医患双方的认可,70%以上的医疗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妥善处理,“医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第二篇:新华社追问军训冲突频发 释疑为何要军训

【新生军训,有什么用?】这两天,军训成了热门话题,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军训的事。很多人不解,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列、叠被子,对一个青少年而言,这些行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军训这种舶来品,是如何成为每个新生的必经修炼?今天,壹读君就聊一聊“军训”的事。

通过军训时走正步、叠被子等训练,并开展不同团队的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验“最可爱的人”的生活。但目前军训多流于形式,最好像反四风一样使其落于实处。建议训练学生一些野外求生、防身、消防、地震逃生等实用的技能。强烈反对军训时男教官总和美女学生打成一片的情况!

李云龙说:即使身体不行,也要勇敢的站到军训行列中来,就算倒下了,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才是军训的真正精神。今天我们跟随高一七班的军训日记,看看他们如何换一种方式,收获成长、坚持与激情,如何走出独特的青春之歌。

【高中校新生军训添新项目】新高一的同学即将迎来全新挑战——新的校园、新的伙伴。军训成为每位新生的“第一个门槛”。今年我市多所学校的军训内容一改传统的站军姿、齐步走和队列,加入了红十字培训课程、徒步拉练各种新项目。哪所学校的军训最实用?哪所学校的军训最锻炼人?让我们来一一盘点。

“军训除了让我们懂得坚持外,更多的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双脚很疼,汗水流进了眼睛里却没有丝毫摇晃。”今天我们就随着二中高一三班的军训日记,感受他们从军训中收获到了什么?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乌梦达、袁汝婷)24日,湖南龙山皇仓中学军训教官和师生发生冲突,造成42人受伤,其中40名是学生。几天前,辽宁阜新一高中女生自杀,家属称其因军训表现不好被教师批评。

近期数起与军训相关的事件发人深省,以国防教育、培养意志为初衷的军训,如何防止“好经被念歪”? 法律规定:高中、高职、高校必须开展军训

一些网民“吐槽”要求取消军训。为何要军训?军训是否必须?

根据我国《国防教育法》有关规定,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而高中、职业院校和高校则需要开展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四十八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由教育部(微博)、国防部负责。教育部门和军事部门设学生军事训练的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人,承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

湖南省某重点中学高中部教师唐明表示,“军训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风、行为习惯的培养影响很大。“集体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对提高学生的意志力也有好处。”唐明说,他所在的学校高中三个年级在入学时都要军训,只是时间长短不同。

相关文件称,坚决杜绝打骂体罚学生的现象

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军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学校借机乱收费搞创收;有的军训教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了军训教员打骂、体罚学生等情况。湖南皇仓中学日前的军训冲突就是一个案例。

湖南龙山的官方通报称:因为“互动不愉快”,预备役人员担任的教官与军训学生发生冲突,造成40名学生、1名老师、1名教官受伤。

针对此,有网友评论,军训除了磨炼意志,教官以身作则、展现中国军人风采也是重要的示范教育,但如果教官不是一身正气,而是“一身匪气”,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不少网民呼吁,对这起冲突必须深入调查严肃追责,另一方面更要举一反三,有关部门挑选教官必须有严格标准,不能应付了事,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有网民提出,非现役军人具备担任军事教官的资格吗?记者查阅发现,目前,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相关法规并未对军事教官的资质做出明确界定。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的一份《关于加强承担学生军训任务部队官兵教育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有关政策纪律,坚决杜绝打骂体罚学生的现象。

湖南省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2012年发布的《湖南省学生军事训练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在军训中严禁打骂、体罚或其他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的不当训练方法。

加强管理,规范化处理

一位多次担任军训教官的干部告诉记者,正规部队对派出的军训教官有明确纪律要求,比如教官集中作息,避免与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发生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比如帮学生调整军姿,能拉袖子就不碰手”。此外,对训练强度和尺度也要因材施教,打骂体罚学生更是大忌,如果违反纪律,会受到批评甚至纪律处分。“但预备役人员的管理、训练、任务等和现役军人区别很大,属于非战时状态由地方管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学校的军训主要是学校有关部门与部队进行联系,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进行统一部署。

“在选择军训承办方的时候,应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且应选择规范的部队,这样纪律严明、规范化处理,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唐明说。

多位教师及家长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引进的军训教官素质要有非常严格的审核要求,而且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一旦教官对学生有不当的行为,学校和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制约。(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让医生成为医患冲突牺牲品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让医生成为医患冲突牺牲品

医患纠纷的解决和沟通,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

中国的医患关系近些年来显得愈发沉重,发生在温岭的杀医血案,就是最新的故事。

10月27日晚,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的临时解剖室走廊处,大部分医护人员和家属一起保护遇害医生王云杰的遗体。因为当天,院方未征得家属同意,便试图将王云杰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引发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不满。据报道,28日上午,相关部门征得家属同意后,王云杰的遗体已被送往温岭市殡仪馆。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态势一度紧张,但由于各方的克制,现场一直较为平和。医护人员没有与警察发生冲突,据一位参与抗议的医生说:“我们要求‘非暴力’,不会采取过激行为。”这是一次较好的示范,提醒人们,不管什么时候,理性、冷静始终是最有效、最可取的表达方式。

当地医护人员这样的反应行为,显然不止是对遇害医生的哀吊,同样寄托了医务同行对当下医患关系的悲愤控诉。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作出认真的剖析。如果,不对存在于医患关系之间的那些死结进行疏导,类似的血案或将不断重复。

如果梳理一下这些年来引起关注的砍杀医生的事件,我们会发现,不少行凶者本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人物。例如发生在哈尔滨的医生被杀事件,行凶者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包括本文提到的温岭杀医事件,有报道称凶手也本属于比较老实的人。并非坏人的人在一念之间成为暴徒,这其实才是医患关系中真正的血腥所在。

引发杀医血案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个,归根结底,还是医患沟通不足。当前的医患之间,缺乏一种开诚布公的沟通机制。

需要明确的是,医患纠纷的解决和医患沟通,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

医生不是个体户,管理部门的沟通作用必不可少。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规范的医患沟通体系。

对医院来讲,可以设置专门部门处理医患纠纷,比如调拨懂业务的人员到管理部门,以专业性解释患者的疑问,充分保障医生与患者双方的权益;卫生主管部门也应强化相关职能,对医疗纠纷的处置要简化程序、快速处置,让患者投诉有门,解惑有道。

医患关系紧张已经不是新现象了,每每出现这样的血案。舆论总是呼吁尽快完善医患纠纷协商解决机制,有的地方也做了很多探索,但遗憾的是,总会不断地有弑医个案,重新激化矛盾,加深裂痕。

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应认清自己的责任。每个血案发生之后,都应启动追责调查程序。唯有如此,才更加有助于遏止医疗暴力事件的反复出现。

来源

泰安中公教育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

第四篇:从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

从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

xx市卫生局 xxx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责任意识、人们的维权意识、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等诸多因素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甚至演变为性质恶劣的暴力伤医事件。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院这个曾被视为人道圣洁的场所,不仅有损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损医疗秩序和质量,最终会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纠风甚至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值得社会各届研究、探讨和深思。

一、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现状

2011年1月至今,据媒体公开报道中有明确地区或医院名称的暴力伤医事件多达79起,共有10名医护人员不幸身亡。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其患者王宝洺砍伤。徐文曾主刀为王宝洺做喉部肿瘤切除手术,术后产生纠纷。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李梦男疑心医生不认真给他看病,持刀捅伤四名医生。其中28岁实习医生王浩伤重身亡。2012年4月28日,湖南省衡 阳市三院33岁的女医生陈妤娜,被曾经的患者王运生连捅28刀身亡。2012年11月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凶者王英生患脑血栓,到康红千处医治后感到不适,心怀不满,用斧子砍死针灸科主任医师康红千。2013年9月23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曾在这家医院接受胡须种植手术的患者肖胜持刀砍伤3名年轻护士,其中一人还有孕。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3岁的患者连恩青,拔刀捅向3名正在门诊为病人看病的医生,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王云杰被捅七刀,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耳鼻喉科医生王伟杰以及CT室医生江小勇也被捅伤。2014年2月1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坐诊过程中,被一名突然闯进诊室的男子用钝器猛击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4月8日,江苏丰县协和门诊部一中年男子王方立做完包皮手术后对效果不满意,持刀至医生休息室将医生单二辉捅死。2014年6月2日凌晨,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岁的女医生王雅在抢救肺癌患者时,遭多名家属殴打,怀孕5个月的护士谭小飞遭患者家属殴打后,出现先兆性流产。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多名家属逼女医生王雅向遗体下跪、磕头。

在我市,xx医院、x医院、xx医院、xx保健院、x院及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村级卫生所发生的医患纠风也在逐年上升。围堵打砸医疗机构、打骂医务人员、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的事 件时有发生,2013年xx院2名医务人员遭受患者家属围攻身受重伤。

这些频发的杀医、伤医、辱医事件,使担负救死扶伤职责的医生频频陷入白色暴力恐怖中,让医生感到寒心、恐慌。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人身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正在逐年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因医疗矛盾纠纷引发的暴力伤医案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给正常的公共医疗秩序和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根源

医患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任何情绪化的认知和处理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理性深入地分析,从社会环境、政府责任、医学特质、医疗体系、医患双方、舆论导向等方面探究原因,理清医患关系紧张的根原,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切入点。

1、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配臵资源作用的增强和调节收入范围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已 成为不争的事实。医疗资源配臵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高收入者可以轻松获得较多、高质量的医疗资源,低收入者只能获得较少、较低水平的医疗资源。这种因为经济地位差距产生的医疗资源分配的悬殊,日趋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引发社会群体对社会公正的质疑。贫困弱势群体面对疾病、失业、贫困等问题时束手无策、心态失衡,加之医疗体制机制弊端,不良经营行为,极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升级和爆发。同时,在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教育还不发达,社会群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医疗卫生知识的缺乏,对医疗服务过程出现的意外和差错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心存怨言,极易将医务人员作为发泄不满和怨气的对象,甚至采用暴力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导致伤医、杀医事件的发生,加深医患双方的矛盾。

2、政府责任因素。一方面,政府医疗资源配臵规划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群众看病难问题。调查显示中国卫生资源的70%分布在大城市,其中80%集中在大医院,中国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4。面对全国众多人群的就医要求,如此集中的医疗资源怎能摆脱看病难的困境?大量的病人一窝蜂的涌向大城市、大医院,心急如焚的就医心态和一号难求的尴尬局面,必然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加剧病人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换取收入。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产品卖给患者。群众对医疗服务便捷、高质、低价的需求,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减少,医院面临生存发展的商业行为,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原因。

3、医药体系因素。探索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改革和完善医药卫生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经过几十年努力特别是新一轮医改实施5年来,我国编织了覆盖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保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水平仍然较低,重特疾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仍不健全,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群众看大病时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看病贵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药补医机制仍未从根本上破除,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彻底,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与用人制度仍未建立,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医疗安全质量和服务态度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4、医学自身因素。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必然带来未知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理应由医患双方 共同承担。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进了医院就进了保险箱。一些非人为因素发生的医疗意外、不可避免的医疗并发症和疾病的自然转归,是任何高明的医生都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社会、医院、医生、病人和家属都应当尊重医学科学,回归理性,不能把一切医疗伤害都归罪于医生,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任何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一些疑难杂症重病急诊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冒险和尝试。发生医疗意外后不加区分的打骂医生、围攻医院,只能使医院医生越来越谨慎,重症患者只能死在不断转诊的路上,吃大亏的肯定还是患者。

5、医务人员因素。目前公立医院的现行体制,医生不仅仅是救死扶伤充满仁爱之心的仁医,还要为了医院生存想方设法去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产业工人。同时,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取向,医生收受红包、开药提成、开大处方等经济行为不但沾污了医生这一神圣职业,更把患者推向了对立面。患者认为医生检查、治疗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容易使医患双方产生信任危机,造成沟通的障碍,医患关系紧张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医患缺乏沟通理解,患者诉求渠道不畅通。患者在就医时,心情往往十分焦急,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安慰。而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漠,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在工 6 作中解答患者问题,不耐烦、简单生硬,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进而导致伤医事件的发生。

6、家属患者因素。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兴媒体的宣传,民众在遭遇治疗问题时已不再是过去的惟医命是从,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体现在医疗过程中,就是医闹伤医事件的频发。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其实,若是完全按照法律的途径维权也无可厚非,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扛着法律、维权的大旗,通过非法的途径维护他们认为应得的权益。另一方面,患者对医学知识的误解,期望值过高,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缺乏理解。人总不希望生病,生病了又总希望能尽快康复,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医学面对的是人,千变万化的个体,表现不一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的必然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和不可逾越的障碍,而这一切又往往得不到患者的理解,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时,就认为是医疗事故,就觉得医院和医生不可原谅,进而大闹医院,甚至打骂医务人员。

7、新闻媒体因素。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媒体更愿意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并且明显地带有感情色彩,倾向于患者这个弱势群体,过度放大了医疗体制及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媒体为弱热群体报到呼吁,确实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 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群众,加深了医患矛盾,使患者不信任医院和医生,未进院就戒备,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舆论宣传和导向,使部分患者或家属迷失了方向,只要发生医疗事故且不管医生有没有责任,习惯把“闹”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捷径,不阻阻门闹闹要个赔偿总认为吃了亏,专职医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三、缓解医患矛盾紧张的对策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患矛盾是多种因素而造成的,但医疗体制是产生问题的根本。目前,我国医疗体制还很不成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竟争机制,医疗保险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机构的改革,政府加大医药卫生财政投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患关系才能得到同步的改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卫生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严格实行监管,各类医疗机构应从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小事抓起,作为患者及其家属,也要对医疗医改工作加强了解与理解,促进医患关系正常化。

2、加强医患双方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是关键。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要理解和尊重患者,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往往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要学会与患者沟 通。医患之间发生误解与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医生在医治的同时,要增进与病人的感情交流,努力和病人作朋友,面对面谈心,建立与医患互信的医患关系,防止医患关系对立,提高医务人员的威信,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医务人员医学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但社会、法律知识相对缺乏,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原则,对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赔偿权、对自己的诊治权、特殊干涉权、参与权的有效使用,诊治责任、紧急救助责任、最优化施治责任、解释说明责任、解除痛苦责任等的理解不深。因此,强化医疗卫生法规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法规教育,让卫生人员懂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行医、有效行使法律权利,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在卫生行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防范医患矛盾的发生。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医疗单位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医德教育,常抓不懈,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使每位职工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最大的信任。要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要建立医德医风考评机制,把医德医风好坏、患者投诉情况作 为主人医生业绩的重要参考,作为职务职称晋升首要条件和绩效工资发放的考评依据。

5、新闻媒体强化正面宣传。新闻媒体对卫生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但应当抵制片面的、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医患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取得新闻媒体对工作的支持,多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无私奉献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及其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6、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要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力求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严惩侵害医护人身安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医院警务室的建设和投入,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防范,不能让医生一边为病人看病一边练擒拿格斗,促进医疗卫生秩序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2014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不要总让医生成为医患冲突牺牲品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2014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不要总让医生成为医患冲突牺牲品

医患纠纷的解决和沟通,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

中国的医患关系近些年来显得愈发沉重,发生在温岭的杀医血案,就是最新的故事。10月27日晚,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的临时解剖室走廊处,大部分医护人员和家属一起保护遇害医生王云杰的遗体。因为当天,院方未征得家属同意,便试图将王云杰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引发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不满。据报道,28日上午,相关部门征得家属同意后,王云杰的遗体已被送往温岭市殡仪馆。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态势一度紧张,但由于各方的克制,现场一直较为平和。医护人员没有与警察发生冲突,据一位参与抗议的医生说:“我们要求‘非暴力’,不会采取过激行为。”这是一次较好的示范,提醒人们,不管什么时候,理性、冷静始终是最有效、最可取的表达方式。

当地医护人员这样的反应行为,显然不止是对遇害医生的哀吊,同样寄托了医务同行对当下医患关系的悲愤控诉。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作出认真的剖析。如果,不对存在于医患关系之间的那些死结进行疏导,类似的血案或将不断重复。

如果梳理一下这些年来引起关注的砍杀医生的事件,我们会发现,不少行凶者本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人物。例如发生在哈尔滨的医生被杀事件,行凶者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包括本文提到的温岭杀医事件,有报道称凶手也本属于比较老实的人。并非坏人的人在一念之间成为暴徒,这其实才是医患关系中真正的血腥所在。

引发杀医血案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个,归根结底,还是医患沟通不足。当前的医患之间,缺乏一种开诚布公的沟通机制。

需要明确的是,医患纠纷的解决和医患沟通,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

医生不是个体户,管理部门的沟通作用必不可少。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规范的医患沟通体系。

对医院来讲,可以设置专门部门处理医患纠纷,比如调拨懂业务的人员到管理部门,以专业性解释患者的疑问,充分保障医生与患者双方的权益;卫生主管部门也应强化相关职能,对医疗纠纷的处置要简化程序、快速处置,让患者投诉有门,解惑有道。

医患关系紧张已经不是新现象了,每每出现这样的血案。舆论总是呼吁尽快完善医患纠纷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协商解决机制,有的地方也做了很多探索,但遗憾的是,总会不断地有弑医个案,重新激化矛盾,加深裂痕。

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应认清自己的责任。每个血案发生之后,都应启动追责调查程序。唯有如此,才更加有助于遏止医疗暴力事件的反复出现。

凡写明来源“山东中公教育官网(sd.offcn.com)”(山东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山东公务员招考网)的文字、图片等所有资料,转载,请保留来源署名。

下载医患暴力冲突频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患暴力冲突频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