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时间:2019-05-14 09:5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

转化策略

摘 要

随着社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因此,矫正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应当从监护人、学校、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不良行为习惯;现状分析;转化策略

-I-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目 录

一、引言...........................................................1

(一)留守儿童概述.................................................................................................1(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1

二、行为习惯的理论分析..............................................1

(一)习惯...............................................................................................................1(二)行为习惯.........................................................................................................2

三、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2

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2 1.做人基本态度方面......................................................................................3 2.生活方面......................................................................................................3 3.心理品质方面..............................................................................................3 4.交往方面......................................................................................................3 5.学习方面......................................................................................................3 6.情感方面......................................................................................................4

四、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4

(一)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4

1、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不足............................................................................4

2、家长素质不高,难以指导、教育好孩子................................................4

3、家庭环境不理想........................................................................................4

4、部分家长太过依赖学校的同时又不完全信任学校................................5

(二)农村学校教育的失误与弊端.....................................................................5

1、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5

2、不能够跟孩子真正的“交流”................................................................5

3、教师与家长沟通难度大............................................................................5

(三)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6

1、社会关注度不够........................................................................................6

2、孩子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6

3、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传播的腐蚀内容对孩子影响..6

五、转化策略与建议..................................................6

(一)学校方面.....................................................................................................7

1、学校的管理措施........................................................................................7

2、班主任的管理措施....................................................................................7

(二)家庭方面.....................................................................................................7

1、给予孩子该有的关心关爱........................................................................7

2、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7

3、家庭教育讲究方式方法............................................................................7

(三)社会方面的教育策略.................................................................................8

1、加强社会关注度........................................................................................8

2、优化周边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教育功能............................8

(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8

总结„„„„„„„„„„„„„„„„„„„„„„„„„„„„„„„„„„„„9 参考文献„„„„„„„„„„„„„„„„„„„„„„„„„„„„„„„„„„ 9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一、引言

(一)留守儿童概述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行为习惯的理论分析

(一)习惯

在汉语里,从辞源上看,习惯最早也写做“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汉书四八:贾谊传》中记载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

当代心理学对行为习惯的解释。陈会昌教授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动作。”张雨青副研究员认为:“习惯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就是比较典型的、有倾向性的行为特点。”王健敏博士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也就是稳定的行为、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思维模式。”《心理学大词典》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1]。

(二)行为习惯

所谓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与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程度相似的固定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的潜意识作用,在沈国中会成为在他行动时的当然、首要选择。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自动地变现出来的全部行为方式的总和。

综合前人的解释,不难得出习惯有如下特点:(1)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行为习惯还可以分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好习惯,一般指能促使人往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反之则为不良行为习惯,即通常所说的坏习惯。

三、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

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

2013年9月—2014年1月,教科系5年制专科09级学生进行了毕业前长达4个半月的实习工作,作为其中一员,我很荣幸也参加了此次实习工作。我们被分配到一所乡镇六年制完小实习,我曾任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同时也教授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于是,我便有了与留守儿童亲密接触的机会。

在这几个月里,我发现很多留守儿童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少许问题是极个别同学身上才有的,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1.做人基本态度方面

从几个月的相处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高年级学生自制力差很多,但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各个方面表现都好,随着年纪与年级的增长,很多孩子逐渐出现撒谎、不爱护公物、甚至偷盗的行为等。很多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动辄打骂恐吓,甚至向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在很多共性问题上无爱心,怕吃苦,不敢承担责任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不利于孩子的健 康成长,甚至影响其人生之路。2.生活方面

相对于有父母陪护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占了挺大的优势,大部分留守儿童会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然也有小部分孩子被家里惯得甚至连穿衣服等基本的动手能力都没有。当然,生活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很多家里条件稍好的孩子用钱无节制,将钱滥用于吃零食、进网吧,甚至是小小年纪就开始赌博。3.心理品质方面

总控能力差,不会正确排解不良情绪,任性,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些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些则蛮横霸道,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经不起挫折打击,容易“破罐子破摔”。害怕老师,有心理障碍,不能很好的与老师沟通。有个别同学在小学就出现早恋现象。4.交往方面

很多孩子被家里视为中心,是家庭生活的主宰,家长则围着孩子团团转。在与有些家长对话中,不少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管不住”,不愿与家长交流,嫌家长啰嗦;与邻里间关系冷淡,见面不肯打招呼,说话没礼貌,年纪稍大点的甚至因为别人一句逗弄的话就对别人恶语相向;同学相处中也警察因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不懂谦让。而很多内向的孩子则过分沉默,对什么事都不发表意见,在与人相处中容易被欺负,面对委屈时通常也只以泪相对,不会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5.学习方面

学习被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不喜欢做作业,3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心里总想着玩着玩那,因此作业马虎、应付、拖拉,很多同学不做家庭作业甚至骗家里说没有家庭作业,有的学生不会抓紧时间,做作业不动脑筋,总是依赖老师,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缺乏刻苦精神不积极思考,得过且过。6.情感方面

自我认识不成熟,情感缺乏。自我认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便会促进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因为留守儿童都是父母不在身边,大都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居住,长辈关注度不够,更难认识到自我存在价值及优缺点所在,更谈不上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了。

四、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1、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不足

农村大量“留守型”孩子离开父母,倍感孤独,往往性格内向,感情脆弱。他们要么与祖辈老人朝夕相处,要么在舅父、姨妈等亲戚家“寄人篱下”,感情不易沟通。有的父母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的经济上通常都很大方慷慨这使得部分留守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多数留守孩子的父母很少和孩子联系,祖辈们对孩子只管吃穿,过度包容或过度苛刻,做不到像父母那样关心关注孩子,时刻留心留意孩子的发展状况。

2、家长素质不高,难以指导、教育好孩子

在农村,父母在身边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部分文化素质低,对教育孩子重视度不够。一些家长的自私自利、贪婪、唯利是图、赌博等不良习气让孩子耳濡目染,导致部分家庭出现孩子不听话、与长辈对着干等问题。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孩子由于祖辈的溺爱或亲戚的管理不得当使孩子更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

3、家庭环境不理想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受农村风气影响,一般家庭都有2个或以上的孩子,家庭负担跟孩子的数量成正比。在如此家庭环境下,很多孩子都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单亲、无亲或再婚家庭等)的家教出现空白,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正当的要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粗暴的压制。

4、部分家长太过依赖学校的同时又不完全信任学校

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在身边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部分文化素质低,不能很好的辅导学生,家长把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统统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但在依赖学校的同时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信任学校。有些家长当面质疑老师,不给孩子买作业本,甚至在校外议论学校跟老师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孩子会依样学样,他们无意所表现出的行为或他们习惯性的动作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出现了“5+2=0”不正常现象:学校教育5天,学生回家2天即被抵消,以至于教育效率低下,低水平地重复。

(二)农村学校教育的失误与弊端

1、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

学校“重智轻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刚刚开始,社会、家长对学校、教师教育成绩的评价观,以及家长、社会在教师聘用中的强大舆论作用,使教师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居高不下。

2、不能够跟孩子真正的“交流”

农村师资力量匮乏,班级人数众多,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跟每个孩子心对心的交流与沟通。留守儿童多数内向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教师的严厉恐怖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怕老师”心理严重,孩子们不愿意敞开心扉跟老师交流,老师也是束手无策。

3、教师与家长沟通难度大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三)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1、社会关注度不够

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2、孩子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影响少年儿童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在校生身边的辍学生、社会小青年的不良陋习污染着他们,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吸烟、打游戏、打老虎机等。

3、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传播的腐蚀内容对孩子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五、转化策略与建议

如前所述,只有及时转化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才能让他们健康发展。转化要把握好策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将其寓于各种教学、活动、情境和管理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去感染、陶冶留守儿童,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自觉性成良好行为习惯。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学校的管理措施

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

2、班主任的管理措施

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二)家庭方面

1、给予孩子该有的关心关爱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2、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3、家庭教育讲究方式方法

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问题。

(1)认真对待第一次,及时惩罚。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即刻施以惩罚,7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抓住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

(2)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标准,抓住重点,持之以恒。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出现错误的行为,不良行为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转化。

(3)制定家规,宽容而不纵容。制定出严格的家规以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理解、尊重孩子自主、独立的心理需求,由情入理,不过分压抑孩子纯真的天性。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三)社会方面的教育策略

1、加强社会关注度

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

2、优化周边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教育功能

(1)村及社区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要树立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建设先进、文明、健康的网吧文化和网络文化,更要以法制手段加强网络监管,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

(2)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得课外生活,鼓励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们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帮助、鼓励,激发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欲望。

(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现代教育不进在时间上扩展到一个人的一生,在空间上讲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个字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他们茁壮成长。

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六、总结

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有的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生活方面的、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社会、学校、家庭应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特别的关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思想工作不容忽视。让我们引导他们自主、自强、勤奋学习,让他们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凯.伯克.与问题学生过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 茱莉亚.贝丽曼.发展心理学与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 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 戴胜利.小学道德启蒙教育读本[M].华师大出版社.2002 [6]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7]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 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http://.2012:1-71 [9] 陈刚.蔡华红.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师之友,2005,5:64-66

第二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研究

一、留守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同时,调查数据及访谈还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在下述几方面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

从对农村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很随意。

二、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的倾向。还有些共性问题,如: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做人的基本态度你都没有,哪里还能进行好习惯的鉴别和养成?课题组在对班主任访谈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特例:孙王小学一年级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年纪虽小,身上问题可不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推桌子,上课喜欢脱鞋子,做事情磨蹭拖拉,上学经常迟到,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老师、家长多次教育、帮助,效果甚微。因此,班主任很苦恼。可见,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无关痛痒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做人的基本态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了,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二)、生活方面依赖性强,行为随意,不合规范。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有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向父母要钱买零食、买玩具。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作息无计划,生活无规律,迷恋电视、网络。李湾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小凡就是一个例子。小凡是个性格外向,很爱说话的男孩,经常以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行吸引别人注意,反应敏捷,是个不错的学习苗子。但是,这个孩子不讲卫生,常用铅笔掏牙,形象邋遢,一年四季不穿袜子。如遇感冒了,鼻涕到处乱抹。喜欢在外面溜达和躲藏,家长和老师经常到处找他。可以说,他的做人的态度基本没有。最令父母担心的还不是这个,他们担心的是小凡严重落后于同龄人的自理能力。眼看就要上中学了,连最基本的系鞋带都不会,怎么办?父母急得一筹莫展。由此看来,小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行为随意,已经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略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了。这方面问题引起了课题组的高度重视。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能力较差。

从以上的调查表中得知:接收调查的很多小学生,学习被动: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总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还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端正。这部分学生有的不喜欢做作业,实在要做,要么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作业马虎、潦草;要么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话,做小动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很低。调查组老师就发现了一例。李咀小学二年级的星星同学,是个长得帅气的小男孩,很讨人喜欢。可是,这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不能认真地听讲,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发呆,做作业总是磨蹭拖拉。挺聪明的一个孩子,本应学习以及能力都优秀的,就只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但使他成绩一直不理想,而且在老师同学心目中,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四)、情商较低,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冷淡。

农村小学生中,虽然独生子女比较城市来说少得多,可是他们的父母亲仍然很珍视。很多时候就把他们作为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娇宠,使不少孩子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愿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倾向。在对家长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与邻里之间,见面不肯打招呼,关系冷淡;同学在一起相处,也经常会为一些小问题斤斤计较而闹不愉快,说话粗俗没礼貌,做事不懂得谦让。课题组老师调查到了一个叫文文的孩子。她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是,她在班上却没有几个朋友,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玩,下课后,多数时间都是她一个人玩。调查后发现,原因很简单,同学要想和她在一起玩,必须都要听她的,否则她就要大发脾气,同学嫌她霸道,就只好“敬而远之”了。回家,爷爷奶奶也经常唯文文的要求是听,否则文文就大吵大闹,爷爷奶奶大伤脑筋。

(五)、心理脆弱,不会调整不良情绪

从调查表看出,很多小学生心理脆弱,不会正确排解不良情绪,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的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的则蛮横霸道,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很多孩子特别经不起挫折,一旦遇上,容易破罐子破摔。乡小五年级的学生亮亮,干净整洁,劳动积极。一般情况下尊重老师,老师批评时他会低着头不说话。但是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脾气急躁;处理问题简单,崇尚用武力或极端的报复方式对待同学。心理脆弱,一遇上问题,推桌子、摔凳子、往楼下扔东西,就成为常事。这令班级同学讨厌和恐惧。

(六)、农村小学生在情感上,自我认识不清楚。

1、关怀品质下降。

少年儿童的爱憎情感非常分明,经常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缺乏对学校、家庭、老师应有的情感,因此经常不假思索地说不喜欢父母或某某老师。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不愿值日逃避劳动;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骄横跋扈,在同学面前互不谦让,对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只知道冷漠地接受,丝毫不知感激与回报。有些小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偶像生日、兴趣、爱好调查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不愿意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如此严重的情感缺失,恐怕不是单纯讲劳动观、道德观就能解决的了。正因为关怀别人少了,得到别人的关怀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冷淡的心理经验。一切言行就以自我好恶而简单的实施了。

2、缺乏感恩精神。

现在的少年儿童,自从来到尘世间,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中,师长的指导下生活,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挑三拣四,视恩义为理所当然,而且,有时还对错不分,相互攀比。就连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时也会强行向家长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课题组成员曾经试着和小学生聊过有关勤俭节约的话题,得到最多的回答是“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或“人家都这样你太小气会被人家看不起”。当看到有人真的节俭时会不屑一顾“哼,小气就是小气,装什么高风亮节。”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很常见。课题组成员对学校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最想对帮助过你的叔叔、阿姨说什么?大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你给他们写过感谢信吗?多数学生回答“没有”。孩子们把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心里缺乏了感恩的洗礼,就失去了宝贵的自我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也就自然失去了自我认识的机会。因此,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模糊不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清楚的现象,说明小学生究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的大人,心中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谈何重视和培养?从调查中得知,对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大人们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无法接受,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生身上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家庭也没有做到及

时的沟通。调查数据显示:有近90%的家长不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校的表现;有近80%的家长不了解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甚至有些家长根本不想了解。这可以看出:在农村,很多的家长甚至是老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另外,调查还发现,有近60%的小学生反映,自己生活的地方,从来都没有开展过有关学生的教育、习惯等内容的活动,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社会这一层面,的确没有在农村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因而,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脱节,重视不够,自然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很小时有了坏习惯,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最终发展到问题学生的境地,委实可悲。

从以上结果来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不仅让自己的发展停滞,还会影响周围的孩子以及整个班集体。这些现实情况充分说明,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留守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

(1)监护人文化程度低无力教育留守儿童。由于农村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也偏低,对孩子的教育措施明显不当,尤其忽视了孩子的品行教育。他们往往多从安全、身体健康等角度考虑问题,重吃饭穿暖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重交通安全而忽视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重留守儿童按时到校按时回家,而忽视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还有许多监护人本身存在不少坏习惯,并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不良影响。

(2)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教育不科学。父母亲常年累月

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回家一趟,打个电话,寄一些学习用品,不足以与孩子维系亲情,沟通思想。他们往往仅仅以为为孩子买了几身衣服、交清了学费就是自己关爱孩子的全部。这些家长很少与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很少了解甚至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注意孩子是否长高了、长胖了,而不注意学习成绩,良好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还有,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的收入情况普遍较好,绝大多数父母都觉得自己常年在外,对孩子没尽到应尽的职责,有一种愧疚感。因此,想法设法地在生活上满足孩子,这样孩子手上的零花钱不缺,时间一长就养成种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依然严重。由于考试主要考知识,而很少考也很难考思想道德,因此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重智轻德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大障碍。

(4)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形不成合力。不一致的教育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学校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回到家里,许多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这往往使养成教育半途而废。

三、留守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纠正对策(一)学校方面

1、学校的管理措施

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

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

2、班主任的管理措施

(1)与留守学生进行深切交谈。定期与学生交谈,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2)仔细观察每一位留守学生。留守学生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懂事、能吃苦、自立能力强等。作为老师要对留守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只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3)在课余时间多与留守学生交谈、做游戏。与学生交谈时,要放下老师的姿态,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另外,在课余时间可以与学生多做做游戏,以减少他们与亲人分离的忧愁。

(4)提倡学生多看书。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名人伟绩的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与监护人多交流。与学生发的监护人多交流,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针对不好的行为习惯,采取措施改正。

(二)家庭方面

1、给予孩子该有的关心关爱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2、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3、家庭教育讲究方式方法

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问题。

(1)认真对待第一次,及时惩罚。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即刻施以惩罚,抓住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

(2)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标准,抓住重点,持之以恒。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出现错误的行为,不良行为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转化。

(3)制定家规,宽容而不纵容。制定出严格的家规以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理解、尊重孩子自主、独立的心理需求,由情入理,不过分压抑孩子纯真的天性。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三)社会方面的教育策略

1、加强社会关注度

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

2、优化周边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教育功能

(1)乡村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要树立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建设先进、文明、健康的网吧文化和网络文化,更要以法制手段加强网络监管,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

(2)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得课外生活,鼓励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们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帮助、鼓励,激发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欲望。

(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他们茁壮成长。

留守儿童是祖国未来的一份子,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关键时期。学校应尽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定稿)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留下了众多的孩子在农村留守。如今这些留守孩子却面临着严重问题,他们的处境令人堪忧。现在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因此,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就摆在了眼前。社会要和谐,留守儿童就必须健康成长。

【关 键 词】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过两千万,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堪忧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育欠缺。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总而言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错误思想观念极易在留守儿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其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软弱无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学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绩差的问题,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关调查显示有47%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有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有10%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生成绩优秀。在调查中对老师的采访我们还有以下结论: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有多达54.5%的教师认为“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较差”。(注:数据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这是中途退学方面,另外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也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上高中的几乎微乎其微。另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

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在这种教育局面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链接被迫中断,使留守儿童极易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诸如留守儿童被拐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由以上分析可见,不论是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怵目惊心,拯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有些孩子由

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 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 子 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处于义务教育 2

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从学生在班上学习的状况和家访情况调查得出。本校学生家长80%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我校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一、调查结果

1、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年迈的祖辈代为监护,断代教育、生活自理。

2、祖辈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一是祖辈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

3、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她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4、是祖辈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5、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依靠自身的自觉程度;

6、随便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祖辈甚至认为如果“亏待”了孩子会影响到子女将来对自己敬孝,因而造成很多留守生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发展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

5、是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在43-71岁之间,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在和留守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事大多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分享,在与祖辈的沟通上存在困难。

6、祖辈的封建思想严重,羞于启齿谈“性”,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孩子。

二、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影响明显

由于祖辈的文化程度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但却对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且本身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放任的管理是孩子学习成绩差或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低年纪的留守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成绩相对优秀的并不占多数,且优秀的成绩多是靠学生的自觉努力得来的。

三、单亲家庭教育对留守生的成长特别是完整性格培养不利

我班的留守生儿童中,有一半左右的留守生是父母双方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不少的家庭单亲在外打工,长期不归,同孩子间缺乏沟通。他们与外出父母的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另外,留守在家的单身父或母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家务活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单亲外出两三年杳无音讯,有的干脆多次调换工作地点,从此断绝一切联系,留守在家的一方自暴自弃打牌赌博,不思进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

最后,农村留守生,特别是我们这种边远外出率特高的农村留守生问题的改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它不仅仅需要家庭,需要学校,需要教师,更需要国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他们应该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新建县全面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新民网49分钟前工作职责及完成时限、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动农村留......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德育论文花明楼中心完全小学电话:滕思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花明楼中心小学滕思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我在河北师大国培401教室听了杨会芹老师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一课,对我的影响很大,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一, 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邦卖完小 柴 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民工如潮水般涌入城市,不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在家由......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现状及对策 隆昌县胡家镇肖家桥小学 叶礼会 【摘要】中国素来是被人所称颂的礼仪之邦,从古到今,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尊......

    论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生存、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暴露......

    论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留守儿童”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生存、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