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高效课堂模式与小组建设
高一语文课堂模式
一、新授课课堂模式(一)总论
1.指导原则。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原则。每个环节都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高效原则。每个环节任务要非常明确,要求要具体到位。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堂课力求A的目标完成率120%左右,B、C的目标完成率100%左右。
(3)分层教学原则。分层讨论、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达标。注意因材施教,力求让每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所应达到的目标。
(4)实跤性和开放原则。老师要大胆放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进一步给学生创设生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最大限度地由学生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提升。2.把握方向。
老师要重视研究新课标要求,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模块的设置的构想、谬文的重难点,使整个课堂设计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保证课堂效益最大化。要重视集体各课。在各课中要注意课前培训的方向、突出重难点、生成问题的预测等,使备课组老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3.建设好学习小组。
小组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由行政小组长领导下的各学科小组长共六人组成,小组长要充分发挥分动力机作用。组长要归纳出小组的名字和精神,进一步设计组徽,以精神凝聚人心,焕发激情。
(1)行政小组长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领袖作用,职责主要是统筹管理本小组的行政事务,如课堂上组织好成员自主学习、规范做学案、认真讨论、积极展示、做好点评,自主自习维持好纪律,组织学生高效自学等。
(2)语文学科小组长要管理好学科的学习,如课堂上组织同学积极讨论,调控讨论速度,合理分配人员,记录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示结束后要对本组同学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表扬优秀,诚恳地指出同学们的问题。日常要及时收发作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反馈。
(3)每组的组长时刻面临竟争和挑战,依据评选标准,随时更换。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证实自我的舞台,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任课老师从不同的侧面多渠道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但也要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二)课前预习
1.先拿出10分钟的时间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巩固落实,进行基础梳理和力点梳理,联系《非常学案》和课堂笔记,用两页纸梳理出来。2.预习分层要求。
(1)C层:预习时要熟记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等识记类知识,每节课展示;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能够找答题区间,勾画在教材上,并努力括作答。
(2)B层同学要做好学案上的题目,注意联系文本进行分析,对课文段落、层次、主旨有个大概的认识。注意尽量通过总结得出方法。
(3)A层同学要做好学案上的题目,总结题型题路。能够对课文进行为深人的把握,并在做题中总结做题的规律和方法。3.预习要求。
(1)2分钟认真研读使用说明和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背景知识根据提示阅读课文。注意突出学习重点。
(2)10分钟左右认真阅读课文。①在阅读课文时首先要标注段落。
②养成勾画的好习惯。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等,做好标志;勾画概括性词语、重要句子(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关键句、过渡句、修辞句等;从位置看,注意段首句、段尾句),把握段意和中心;勾画自己欣赏的句子、段落,简单对就内容和手法做评点。要求具体评点三处以上,课上交流展示。
③养成标注的好习惯。把段意、层意、中心、简单点评、手法等简单标注到教材上。④记录自己的学习疑惑或障碍,以备展示、质疑、讨论。
(3)在粗读的基础上,认真审看学案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案对不能理解、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作出标记,留待讨论时重点解决。
(4)针对学习目标,突出重点题目的训练,注意题型题路的总结,切实提高能力。(5)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导学案后要梳理《非常学案》上的知识点、能力点。
(三)完成导学案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导学案。2.做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部分和背诵默写要求不出一点错,组长要合理安排好,并和A层两位同学查看学案,保证全对;多音字、形近字要注意总结规律一一记少不记多,音义相结合,形象性记忆法等,也写在学案上;基础知识要注意及时巩固落实,课上第一项任务便是检查基础知识。(2)作答时语言要精练、切中要害,注意筛选负载有重要信息的词语连缀作答。
(3)边答题边总结规律方法,标注在导学案一边在阅读时注意质疑、拓展,将质疑拓展的知识标注在导学案相应的位置。
(4)全力以赴做好学案,不空一道题。优胜小组否决。
(5)学案组长收齐后,与A层两位同学查看学案,按照上述要求,初步完成组内评价,写得太潦草的同学要求重写。
注意:整个过程由组长监督进行,组长一要注意提醒大家,二要将《非常学案》和《导学练》收齐,放在自己脚下,组长和2A检查完毕后,再发给同学们。3.几个一票否决。
(1)优胜个人一票否决。
①漏做一道题,即使是一道小题,一票否决。②审题错误,一票否决。③书写潦草,一票否则。
④抄袭作业或《非常学案》,一票否决。(2)优胜小组一票否决。
①一个同学不交学案,一票否决。②一个同学应作业或抄袭作业,一 票否决。
③组长没有组织检查作业,一票否决。
④组长没有组织课前预习就做学案,一票否决。(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各好教材、学案、课堂笔记本、双色笔、工具书、草稿本、《导学 练》等。注意:一定要把知识积累到教材上。(四)课堂设计流程 1.课前培训。(1)每周至少培训一次小组长(一般为周六)。要对点评环节进行专门研究,对点评好的小组要提出特别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措施,让小组长回去后培训每个组员,提高点评的针对性。同时要借助组长了解学生点评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定解决措施。
(2)每周至少培训一次某层次的学生。给培训的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提示他们在一周内他们是特别关注的对象,一般让他们展示点评,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讨论明确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准确地点评。
(3)老师要在课前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了解这堂课的设计、目标,明确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存在的问题。
(4)课前尽量培训点评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堂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让他们明确讨论的重要问题,从而让点评更有针对性。
(培训一般以点评和质疑为重点。培训方式多样,采用集体培训、个别培训集合,即时培训进而小纸条培训结合,尽量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培训效率)2.课前演讲(约3分钟)。
(1)课前2—3分钟开始;演讲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2)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内容多样。可根据学生实际可以开辟系列演讲:“我”的系列——我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影响我最大的事;“我与××”系列:我与书、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传统诵读”系列——经典名文、儒家经典、传统名诗。可根据专题内涵进行。可根据阅读进程举行。亦可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文言文的诵读、背诵。
(3)演讲的形式多样。可以小组轮流,可以抽签决定(人员、话题等);可以早定演讲话题、可以不定演讲话题,可以抽演讲话题等。(4)仪表大方,使用普通话,要脱稿。
(5)学生积极主动点评。从演讲内容和演讲的仪态、声音等方面进行点评。主要评点启迪、优点,同时以鼓励的语言指出努力的方向。
3.检查上节复习内容,将落实进行到底(5分钟)。
针对学生学案出错情况,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出好有针对性的检查题目,发现学生落实方面的问题。检查时间在5分钟左右,检查形式可以多样。
(老师抽查某号上黑板,其余在下面检查;学生检查;组内互查等)。订正,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查内容一般针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检查内容检查形式灵活多样:(1)小组内学习伙伴一对一检查。(2)小组间互相检查,展开竟争。
(3)老师抽查。每组一人上黑板,其余订正完毕后收齐再检查。4.导入新课,反馈导学案批阅情况,出示学习目标(3分钟左右)。(1)导入新课。
多样性导入。可以直接导入,可以故事导入。总之导入要切合语言要简练。对学生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导学案批阅情况反馈。
教师在认真批阅学案的基础上,反馈批阅学案情况,对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①表扬优秀小组、优秀个人。优秀个人的评定标准:导学案评定为A级,书写认真、工整,卷面整洁,行款规范。
②从学生的态度、作业质量和出现的知识、能力上的问题反馈出现的问题。(3)出示学习目标并略作解释。
①针对批阅学生导学案出现的问题,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并加以适当阐释,使学生对目标有明确清晰的认识。②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学习目标。表述准确、科学,书写规范、清晰。
③用语要切中要点、高庋精炼和充满激情。如“知识、能力”目标用语、“准确、熟练”、“过程方法目标”用语:“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情感目标”用语:“以极度的 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体验成长(成功)的快乐”等。
④如果课堂上学生生成的目标与既定目标不一致,要服从课堂生成的目标。
⑤目标要围绕三维展开,突出能力立意,突出分层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的学习内容 和目标(即要求)。课前要和学科班长、小组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本节所处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同时结合学案出现的问题确定。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在课上要向学生点明学习目标,并对为什么确立这些目标作必要解释,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交代目标时,语言要简 洁,语速要慢,以让学生弄清学习的内容、要求。目标内涵要广,不仅包含“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还要根据学习实情实现“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师语言要简练。C层一般落实基础知识,B层总结方法规律,A层一般拓展、迁移。5.自主学习(5分钟左右)。
教师要根据学案情况、文体要求用幻灯片详细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1)不发答案,要求学生针对学案上老师勾画的地方进行详细的纠错,并针对老师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自纠。对弄不明白的问题用红笔标出,讨论时进一步解决。(2)找出自己失误的原因,总结做题规律。(3)答题要注意培养审题意识、规范意识。
(4)要督促学生养成在自主学习时看教材的好习惯,培养文本意识,朗读、吟哦、品味、揣摩,不能脱离教材,就题论题。
6.分层讨论、分层达标(8分钟左右)。(1)教师明确出示各小组讨论内容与任务。(2)要求: ①以军训的速度起立,积极投人讨论。
②先一对一讨论,再A帮B、B帮C。A要帮助全组拓展思维。
③针对自己的疑难、老师勾画的地方讨论。切中问题要害,不要绕弯子。以解决疑难为主。④学习小组长要协调组织,科研分组长要搞好组内评价。
⑤分层达标。通过分层讨论,ABC三层力争目标完成率分别是120%、100%、80%。分层目标:C层同学要积极整理、巩固、落实;B层同学要整理答案,并积极分析归纳规律性知识和方法;A层同学在完成指导后,立即分析归纳规律性知识和方法,并形成书面材料,预备展示。⑥组长要搞好调控。调控语速,要求语速要快,以同学接受为限,尽量不重复;调控内容,对疑难要及时记录,不做过多纠缠;调控进度,要珍惜每一分钟,争取早完成。7.高效展示(10分钟)。
(1)总体原则。让更多的小组成员参与,口头展示与书面展示、黑板展示相结合。
(2)教师出示高效展示的具体要求:如:①口头展示(一二三组);②书面展示(例如:四组、五组);③展示同学动作迅速,小跑上台。
(3)加强书面展小。对于特别重要而又需要拓展、规范学生思维的问题,要加强书面展示(为节省时间,也可只展示要点的关键词或投影展示)。书写要认真、迅速,自成矩形。
(4)高效展示。展示的同学由小组长提前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各。为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属于知识性的问题C展示,B点评、完善,A可以进一步拓展。一股的问题由B展示,A点评、拓展。口头展示的同学要脱稿,点评的同学要针对问题,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要从知识运用是否准确、全面、题型题路是否规范等角度对展示的同学进行点评拓展。(5)各小组AA要帮C展示,体现全组的最高水平。(6)书面展示书写认真,字迹工整;排列有序,自成方形。
(7)C展示完后,小组要派B互换修改、补充完善、做好点评。
(8)规范用语:口头展示完毕,要说: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或还有什么疑问吗)?(9)老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对学生展示或点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困惑,老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注重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碰撞思想火花,不要急于将学生的思维拉到自己预设的思路上来,而要自然地设置针对性的问题,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回答,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必要的拓展升华。拓展的问题可以是知识的总结,可以是题目的变形,也可以是方法、规律的总结。
(10)不展示同学讨论完毕抓紧巩固落实知识,争取将知识落实在课堂。在展示基本结束时,全体同学要迅速浏览展示内容,小组搞好点评工作,小组长安排点评人员,准各点评。(注意:以上约30分钟的环节,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①调控好,真正做到高效展示,形式上书面展示与口头展示相合。②此时教师的评价要恰到好处,不能啰嗦,点到即可。)7.准确点评,总结提升(10分钟左右)。
(1)点评学生要迅速到点评区域,侧对展示内容,不要挡住同学们视线。
(2)先根据题干要求点评做题质量,肯定或纠正、补充、质疑、拓展、深化、总结,规范答题思路。最后点评书写质量:为督促同学练字,在大家书法不是很好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点评书法和排列。
(3)要求学生在点评时要做到语言简洁,突出重点,突出思路方法。规范用语: ①××同学回答全面,完成质量很高。大家还有补充或问题吗? ②××同学回答不全面,应该添加„„
③××同学回答不正确,他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我认为应该这样回答„„
(4)其余同学可以回答质疑,可以提出纠正、补充、质疑、拓展、深化、总结。特别要鼓励学生的创见和有价值的质疑。
(5)最后要问一句: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还有问题吗?(6)点评同学在点评前先带领大家阅读相关文段,在点评中要注意时时联系文本,带领大家梳理教材,筛选整合信息。
(7)教师的点拨主要有:工是对展示同学的答案和点评同学的点评情况进行评价,二是解答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遗漏的要点,三是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和拓展,对文本内容进行挖掘和提升。讲解时要做到语言简练,讲深讲透。8.总结反刍,当堂检测(5分钟)。
(1)学生3分钟左右自己梳理当堂所学内容,巩固落实。
(2)教师针对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检测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当堂订正,也可以下节课反馈。要求:A的目标完成率为120%,B的目标完成率为100%,C的目标完成率为80%。9.学科班长的总结(1分钟)。
(1)总结学习内容,给大家归类总结,强调重点。(2)总结目标完成率。
(3)评价小组活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10.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梳理能力点、总结方法规律。
(2)结合导学案预习下节课内容,分层次布置自主学习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导学案,书写认真,答题规范。
(3)只在有自主自习的时候布置导学案作业。
二、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 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强化能力,规范答题思路。
【教前准备及要求】
1.认真批阅试卷,搞好错题统计;记录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统计好分数,对学生成绩进行比较;教师写一份标准答卷。
2.一般的过关检测当天批阅完事试卷,立即反馈;大型考试流水阅卷,24小时内出成绩。【教学设计】
第一步:分析基本情况(5分钟)1.试卷分析(包括试卷结构、题目难易、试题特点等)。2.答题情况分析。要求:(1)评价做题情况,重点分析出现的问题。
(2)重点表扬优秀小组和两类同学:成绩稳定的、进步幅度大的。3.出示错题统计,要求重点问题重点解决。第二步:研究错因,自主纠错(15分钟左右)此时不发答案,具体要求:(1)借助工具书订正字音、字形及词语含义,并补充全面。(2)改正错题,分析错因。
(3)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同桌小声讨论。
(4)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勾画出来等待答疑。
(5)自纠一定要全力以赴,教师要强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啃硬骨头、打硬仗的能力。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解疑答难(8分钟)(1)先“一对一分层讨论”,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2)小组内讨论:记录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交流典型题目的答题思路、要点等。第四步:展示交流
(1)教师出示需要展示的题目,先保证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展示中注意点评的深度,鼓励学生提出价值的质疑。
(2)小组出示疑难,以抢答的形式集体交流答疑,不能解决的由老师解答。
(3)教师解疑答难,归纳总结时要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精讲,讲深讲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五步:反思巩固落实(5分钟)(1)下发答案,结合答案进行订正。
(2)安排学生结合交流情况,有重点地落实。(3)针对典型题目设计再过关题,进行当堂检测。第六步:总结、评价课堂 学科班长进行总结、评价。
三、作文训练课教学模式 【总体思路】
1.进行序列化训练。将记叙文按照体系形成序列,每次训练一个点。
2.两周一个训练点,第一周针对训练点进行片段训练,第二周训练写整篇文章。3.安排两名有经验的老教师专门负责作文学案,提前梳理好一学期的训练点。全组教师群策力,献计献策。【课前准备】 1.负责出讲义的教师提前一周出好讲义。
2.在集体备课时由出讲义教师把训练思路、方法、重点、难点、要求等 向全组教师介绍,然后全体教师展开讨论,确定。
3.主备教师提前选好作文题目,全组教师讨论可能的立意,可选的材料,基本的写法等。【教学设计】, ·片段训练课(一课时)1.回顾上一个训练点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5分钟左右)2.向学生展示本次训练点,并针对学生作文实际讲明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学案,完成训练点的规律总结和习作。(10分钟左右)教师要分析典型示例,讲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佳作。4.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归纳规律方法,评选优秀习作(8分钟左右)5.展示点评。(10分钟左右)学生展示总结的规律方法和优秀习作。学生进行及时点评。
6.针对总结的规律方法和优秀习作,学生修改习作,完善补充,巩固落实训练成果。学生进行即时点评。学生修改习作,完善补充,实训练成果。7.整理笔记,巩固知识。·大作文(两课时,连堂)第一课时:(40分钟)1.回顾上周训练点,检查掌握情况。(5分钟左右)2.根据训练点讲评作文。(8分钟左右)【评析要点】
(1)一股学生点评作文,教师补充。并对佳作学生点名表扬,的范文,在班上读一读,以鼓励学生。(2)展示存在的问题,以导学案出示并进行修改。(3)学生独立完成修改。
(4)小组讨论,总结改进的方法规律和注意的问题,评选修改(5)高效展示、点评,总结归纳。
4.学生总结本次作文情况,修改习作,并明确努力方向(教师突出的学生个别谈话,加强指导)。第二课时:(60分钟,包括课间10分钟)1.复习本次训练点,再次明确具体做法。
2.出示作文材料及要求(一股由学生自己审题立意,教师不可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立意,打开思路;教师一般不予点拨)。
3.学生写作(不少于30分钟)。【注意】
1.要求一定明确,特别是文体方面的要求一定要严格。2.给学生留足写作时间,培养学生列提纲的习惯。3.按时收齐作文。
附一:语文学科特色渗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该“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分为五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继续重视识字教学,同时注意写字教学的过渡与衔接。可以说当代中学生文化底蕴怎么样,某种程度上可以语掌握多少来从他的字、词、衡量。如果一个中学生在一段长篇讲话中竟没有出现一个成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写字问题,社会上批评得最多的有“每况愈下”之说。分析50多年的写字教学,最大的失误是缺乏行楷过渡,即小学低年级的楷书,到高年级、初中的行书缺乏过渡。既无教师又无教材,更无教时。写字也是一种文化,我们不敢有过高要求,但要达到课程标准的端正、规范、清楚的要求
2.关于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策略。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阅读练习做得过多,书读得过少,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由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资源很丰富的一刻意追求语文知识门学科。新标准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强调随文讲解。课程标准没有突出分析这个环节(有意地避开了“分析”这个词语),是为了从根本上改革比较长时间形成的弊病,提倡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背诵。同时,还非常强调背诵。黎锦熙先生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学语文只有背诵相当数量的篇目,才能形成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这时终身受用的。所以,有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当然,这些背诵篇目是否科学,有待实践检验,但毕竟提出来了,这是一个进步
此外,阅读不能仅仅限于教材的篇目,还应当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所以有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阅读要求达到400万字以上。还有网络化阅读中的收集、整理、筛选、组合等。能力的要求 3.关于写作。
写作要注意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是社会语言学的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标准强调写作时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写作教学的总体把握当中要减少命题作文。写作上还要注意开创网络习作。要将课堂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根据教材中蕴含的能力点挖掘出来,能写的一定要动笔练一练。4.口语交际。
语文教学要普及社会语言学的思路:话是谁说的(身份),说给谁听的(对象),什么时候说(背景)为什么要这样说(目的)。口语交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心态的教育,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这直接关系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语势。这也是一种语言美,或者说在说话训练中要做到“得体”语言美的最重要的表现。
课程标准提到要认真耐心听别人说话。听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比较薄弱。听,不是听觉(纯生理现象),是听知(认知心理现象)听的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品评力的培养。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5.综合性学习。
课程标准中最有新意的是设置综合性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能力,有利于培养语文能力和活动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能力。这种能力包括:①关于搜索信息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收集能力);②分析问题策划活动能力;③组织能力;④表现能力;⑤研究能力。
附二:导学案设计模式创新
页眉设置为学年度
高
语文
必修
专题
导学案、编号、使用
时间、班级、小 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标题:x×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 具体内容如下。
一、使用说明 1.预习或复习指导,让学生在充分预习或复习的前提下完成本学案。
2.本学案要求或建议所用完成时间;分层次要求(ABc三层,标识为附加题和星号题)。
二、学习目标
根据课型及篇目特点设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目标,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变化而具体设定。
三、重难点
四、自主学习(明确所用时间)(一)题解、作者、背景、体裁。
(二)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等。
(三)自主学习:以问题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问题的解决来 推动课,突出能力立意和导学的功能。问题设置: 1.要突出课文的能力训练点。
2.考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不宜太多,但要能够统领课文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五、合作探究
一般题目为: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深人研究文本,挖掘内涵的题目。题目不超过三个,另外加一个选做题,即分层作业。
六、当堂检测(5分钟)检测题目针对本节课要点内容突出能力立意。
(导学案语体文一般为一课时,课前有15分钟预习时间;文言文一般是两课时设计)
七、归纳反思
八、相关链接
附三:语文课堂延伸方案
1.每周要将基础知识和名句默写出一张检测题:题目——自主检测题(二),第一行—— 小组、出题人、做题人、评价。题目要求:(1)给加点字注音;(2)判断下列字形的正误并改错;(3)判断下列成语使用的正误,并改错;(4)名句默写。反面写上详细答案。必须在第二天上课前完成。如果有标点题,就作为第5题。要求:同学在做题时用铅笔轻轻书写,对答案后就擦去,小组交换再做。
2.每周按照小组顺序每人按照音序筛选两个常见常用但容易用错的成语,写在后黑板上,同学迅速抄在典题本的反面最后一面,每天积累两个成语。3.每天百字精练书法。4.语文园地张贴内容:(1)学生优秀习作。(2)优秀书法练习。(3)美文佳作。(4)优秀作业。(5)规范卷等。
附四:各个环节培训要点
小组分分工:A层同学要补充、质疑、拓展、总结,负责点评,以后随着同学的提高,主要负责总结规律方法,给同学提供帮助;B层同学组织答案,解答疑难,负责重点展示;希望经过培养,B负担点评;C层识记知识,梳理答案,负责部分展示,成绩提高以后,C负责绝大部分展示。1.讨论环节。小组在讨论时,要注意提高效率。首先一对一纠正错题,然后组长组织同学快速审题,组织答案,迅速凑集正确答案;如果能够深入分析,就立即展开;如果不能,就凑集完毕迅速就坐;小组成员都要记录要点,准备展示和点评。讨论完毕,B、C同学迅速落实巩固,A层同学在讨论的基础上迅速总结归纳做题方法、规律、出处或进行拓展等,一定要加快速度,不磨蹭。2.展示环节。
基础知识展示由C层同学完成,一般展示任务由B层同学到指定位置、认真迅速书写;A层同学迅速浏览展示, 3.点评环节。
(1)点评同学在起立后立即开始点评,小跑到展示区域。(2)用彩笔勾画重点,强调明确。
(3)先点评书写和排列,再从审题开始点评分析。点评可以纠错、补充、总结、归纳、质疑,不拘一格。
(4)点评要联系文本。每次都要拿着教材上,需要时要领着大家大声阅读相关段落,明确要点。(5)点评表述语言:①这个答案完全正确,我们小组没有补充。大家还有问题吗?②这个答案不够完整,我们小组认为再添加„„③“这个答案完全错误。”然后分析原因。如审题错误,严重脱离文本等。④分析完毕表述:“大家还有疑问或补充吗?”心中默念一二三,没有人起立,立即说:“点拨完毕,谢谢大家。下面请老师点拨提升。” 4.抓紧点滴时间巩固知识。
课前、讨论完、点评前,都是巩固落实的时间,不要浪费。珍惜课上时 间就为课下节省了时间。附五:学科班长、组长的职责
一、学科班长职责
1.及时上交、下发作业。
2.做好老师的助手,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和同学情况。
3.每周组织小组长总结反馈情况,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培训小组长。
二、组长职责
组长是一个小组成败的关键。每个小组长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1.及时上交、下发作业。对小组成员每周的典型题目本、笔记本等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总结。
2.组织同学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完成导学案,组织A层同学检查评定同
学导学案。对小组成员每周的课堂表现、测验成绩、学习目标完成等情况进行汇总、评比。3.组织好小组的讨论、展示、点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利用小组讨论会的形式,对小组成员一周综合表现结果进行反馈,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并制定小组下周目标和计划。4.组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同学的表率。净取导学案、考试成绩都在前列。5.组长要积极培训同学,将老师的要求及时传达到同学,同时做好监督工作。6.要积极搞好学情调查,协助好老师的工作。附六:年轻教师的培养措施
1.延续学校的结对子措施,一老带一新。从集体备课的安排、学案的编制、课堂的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
2.备课组内养成备课组课前讨论、课后总结反思的习惯。集体备课时通过老教师的说课使年轻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攻克教学的难点。
3.提倡年轻教师先听后讲,老教师对年轻教师开放课堂,随到随听,年轻教师通过听课学习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方法,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
4.多提供机会使年轻教师向老教师请教,加强交流沟通,同时年轻教师要勇于提出自己好的建议、方法,以不断修正、提高。
5.对年轻教师的备课加强指导。特别注意课堂设计、内容安排、学生调控等方面。
6.对年轻教师的上课进行指导。注重对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节奏把握、新生成问题的应对等方面加强指导。
7.对年轻教师要时时竖起大拇指,用好激励机制,使年轻教师能在和谐、团结、奋进的氛围中快速成长,实现“一年上套,二年上路,三年成才”的设想。
第二篇:高效课堂与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与小组建设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一、小组组建
1、小组建设的意义
⑴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 ⑵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
①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②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③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④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⑤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⑥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⑦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2、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⑴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①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能让他们优势互补。
二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②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③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④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对坐),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生与待转化生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⑤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
⑵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每班以6个小组为宜,每组6—10人(一二年级可以考虑每组4人);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3、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⑴正、副组长各一名:组长抓全面工作,主要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工作。
⑵学科组长:每科一人,根据学生学科特长,可以担任1-2个学科的学科组长。以“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理念为指导,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独特个体、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能发展。坚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原则,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组长,负责导学案、作业收发和学科学习记录及评价;每个小组内都是纪律、卫生、学习评价、体育、文娱、宣传等管理成员。
阳光体育、大扫除、运动会、文艺汇演、综合实践、社区服务等都可以以此小组为单元展开。
4、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⑴小组长的任职条件 ①学习成绩要优秀
小组长是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作用都很关键。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②性格应外向
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一些。作为老师应挑选外向的同学做小组长,如果小组长内向的话,那么他在很多方面都起不到带头引领作用。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想让组内同学主动展示,积极参与,小组长必须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③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然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好。所以老师在选小组长时,必须挑选责任心强的同学,至于组织管理能力,老师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④自身标准要高
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要做到自身标准要高。小组长标准高了,才能发现小组内同学的不到位,才能及时整改。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会很勇敢,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绝对强不了。
⑵选拔方式
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
①教师指定:评选小组长的方式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老师经常指定小组长,自己感觉谁可以就让谁当,但是当管理中出现问题后老师批评时,他会感到委屈,甚至产生不愿再做小组长的念头。毕竟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同学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指责会让他感到处处不如意,所以我们在选拔小组长时可以多种方式进行。
②毛遂自荐:除了老师指定,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老师在推选小组长前,先给同学们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当小组长的好处,如当小组长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现在社会上缺乏的不是纯知识性的人才,而是具有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当小组长恰恰能够培养自己这些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毛遂自荐(发表演讲),自己乐于做的事情做起来才会心甘情愿,即使被同学误解、老师批评,也会感觉没什么大不了。虽然只是一个方式的改变,但是意义却不一样,人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样,工作效果也会不一样。
③组员民主推选:群众路线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放手发动学生民主推举胜任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更便于管理。自己推选的带头人更具有感召力,同学们更乐于服从管理,因此这种选拔组长的方式是最民主的。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可以先通过一系列活动(比如:自我介绍等),让学生之间多一些相互了解,然后民主推选小组长。
⑶产生小组长和学科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根据小组长和学科组长的任职条件和选拔方式产生得力的小组长和学科组长。
5、小组长的作用 ⑴小组长的带动作用
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去展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榜样的引领,我们还愁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吗?
⑵小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①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②管理好本组的学科组长、学习对子、师徒关系。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
③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④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⑶小组长的帮扶作用
在小组排位时,小组长和自己组内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帮兵,兵强兵。自己学习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让组内的每位同学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和提高,让班级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好。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为小组、为班级争光添彩这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老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小组长是联系组员与老师的纽带和桥梁。如果你能充分利用好小组长,那么我相信你的班级一定会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
⑷组长的检查、评比作用
作为小组长,应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课堂中学习效果要发动小组长去检查,这样同一时间内,有小组长的帮助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效果落实的效率会提高很多。⑸小组长的跟踪反馈作用
老师不可能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但是如果善于发动小组长的话,让他们对本小组的同学上节、上周、上月的学习效果及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那么对于老师来说复杂难办的事情会变得非常简单。
⑹与组员及时进行思想沟通
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6、小组文化建设
组建好了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会合作了。要使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还需要加强小组文化建设。
创设组名:班有班名,组有组名。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蓬勃向上、富有个性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志气!
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形成合力。
制定组规:班有班规,组有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质疑、导学案及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制作组徽:组徽是一个小组的标志,也是对一个小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检验,可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创作,可以是手工的或用电脑创作的,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组名、组训、组规、组徽、小组目标都应上墙;组名、组训、组徽应做成精致的牌子供于组内。
二、小组培训
要使小组长和学科组长充分发挥作用,还得对小组长、学科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另外对组员也要进行培训,使他们能积极配合小组长和学科组长的工作。
1、组长培训 ⑴小组长职责
①组长要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团结同学、帮助同学,打造积极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
②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③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检查成长日记;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④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⑤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⑵学科组长职责
①负责本组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收发导学案、收集问题向课代表或老师反映等),学科组长要能够调动、激发小组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②组织实施好每节课的自学、讨论、课堂展示、质疑和检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③对本组本学科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
2、组员培训
学生要理解学习小组组建的意义和组建方式,了解学习小组学习过程的操作,掌握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只有清晰学习小组的作用,才能使学习小组发挥出无限的潜力。
⑴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团队,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里的一员,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团队争光添彩,不给小组丢脸,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
⑵培养互帮互助意识
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待优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以激发优等生帮扶待优生的积极性。
⑶培养积极参与习惯
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创设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给待优化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⑷培养认真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新的内涵。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⑸培养质疑对抗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⑹培养良好守纪习惯
合作学习尽管是在人数不多的小范围内,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按照课堂规范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使课堂讨论、展示、对抗质疑有序进行。
三、小组管理
1、班主任对组长的管理 ⑴及时了解小组动态
在学习小组组建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单独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教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还可以深入小组内,了解组员对组长的评价和建议,比如,有的同学提出作为小组长应多对小组成员进行鼓励、赏识,少进行批评指责,并且当组内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组长应该耐心的进行讲解,不能因问题简单而露出不屑的神情,否则会影响组员学习的热情。
当一切都已走上正轨,就不需要了解得那么频繁了,让小组长根据情况不定时主动地的来向班主任汇报即可。
⑵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
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班主任通过小组长座谈会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⑶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
每周班主任应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作为班主任,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还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
⑷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 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做法是定期评选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可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
⑸小组调整
各小组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班主任可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小组长进行轮岗、跟岗培训等,必要时,可以对个别小组长进行诫勉谈话,甚至撤换,但一定要慎重并做好安抚工作,以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组员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2、小组长对组员管理
⑴管理组员时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小组团结、友谊和学习为重要原则,避免产生不愉快,构成矛盾。
⑵选出榜样,及时在小组评价栏内进行表扬,发现不足,及时将建议写在小组的评价栏内。
⑶制定小组的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可以使文字的东西),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不必是文字的,口头的就行)。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每一天、每一学科或一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⑷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结对帮扶工作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与快乐,要乐于帮助他人。搞好学习小组中的结对帮扶工作,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在某一学科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评选“黄金搭档”,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⑸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
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以及面对面的座次,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班规和组规执行,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1、评价的原则
⑴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⑵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⑶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⑷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⑸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⑹全面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课堂学习评价
评价是对学习小组情况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⑴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课堂讲解)、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⑵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考试成绩公布小组均分。
⑶量化赋分
第一种:标准分数
①学案完成:结合自学环节,根据完成情况及质量分为2、1、0分 ②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0分 ③讲解展示:根据讲解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0分
④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记2、1、0分,在同一问题中按质疑人数记分。第二种:鼓励分数
在板书、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1-2分。
学习过程评价表、记录办法(样表见附件)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
评价学生的方式应是多元的(比如:晋级式、军衔式等),教师可创造性的开发,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⑷统计结果的应用
根据统计结果,每阶段评选一次预习、展示、质疑之星和团队之星,教室内或教室外走廊设光荣栏,将星级学生和星级团队的成员照片展示;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的依据。
第三篇: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建设
(一)小组组成
第一:学习小组概念及内涵: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第二:学习小组划分: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对子帮扶”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
(2)划分依据:即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
(3)具体操作:
第一步:确定组长人选:组长必须认真负责、有一定工作能力,认知水平、智力水平、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应该处于A等。可以通过演讲、自荐以及班干部的推选等方式确定。
学习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他不仅要领导、团结小组成员,承担向组员分配独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学习任务,还要带领一组同学达成学习目标,更担负着管理、考核小组成员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综合表现的职责,是班主任的最重要的帮手。所以小组长的选拔是小组建设的关键。
第二步:确定组员进行分组。将班上学生按学习成绩和学习品质分为A、B、C三个层次(约各占三分之一)。分组的时候不只是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比例,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尽量做到每组都有成绩优异的,也有性格较为外向,敢于质疑和展示的,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为佳。一段时间之后,老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是组长与组长之间的互换。
第三步:确定学科组长。学科组长主要负责本学科的学习。
(二)小组培训。第一:组长培训:
⑴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⑵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⑶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⑷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第二:组员培训:
⑴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
⑵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⑶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⑷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第三:高效课堂常规培训:
比如如何开展小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互动、反馈与评价、导学案使用及整理学案等高效课堂常规学习行为。
(三)小组管理 第一:文化建设:(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激励每一个组员。
(2)在制定组名时应突出文化主题,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办学特色以及班级文化主题和班级特色,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名字,打造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制定规章制度
(1)制定在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应该遵守的一些要求以及相关的奖罚规定。(2)进行事务分工。增强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每个成员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很重要,自觉自愿地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四)小组评价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而教学评价则占据着核心地位,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的评价,学习成绩的评价比较直观,每学期就是月考、期中、期末几次的考试成绩,而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就主要看学习过程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是靠的各班级黑板上印制的评分表格以及各科课代表手中的教学过程评价表,各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评分细则。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现在就教学过程评价表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制定评分标准:各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评分细则,当然,教师课堂运用评分系统时,要因题而定,简单的题可以分值少些,难的题可以分值多些。预习、交流、板书、质疑、展示的分数要有差别,不能够全部都是一样的分数,否则学生便没了竞争的趣味,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同时还可以因人而异,比如一学生从来没上台讲过话,胆子特别小,上台展示却并不优秀,甚至出了错,老师也不要批评打击这个学生,要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这个时候鼓励分数是必要的。教师在给预习、交流、板书、质疑、展示等项评价时,最高分数最好不要超过五分,以便于学生统计分数时不至于分值过高。为了鼓励学生质疑,质疑的分值可以比板书、展示等适当高1-2分。黑板上的评价表上除了常规学习的这几栏外还有一个“其他”栏,这个可以作为课堂纪律分数去约束各个小组,比如:第六组某一学生上课在睡觉,教师就可以适当扣掉这个组1-3分,这样该组组长便会给那个睡觉的学生扣1-3分,每个班级都会有班级的规章制度和日活动评分记载,班干部管组,组长管自己的组员,他们手中都有我专门制定的日活动评分记载表和学习过程记载表,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上课睡觉违反了班规,理所当然要扣分。
(二)课代表计分:班级设立记分员,由距离黑板最近的组担任,其组员轮流担任。各科的课代表在每节的展示课一结束就迅速把黑板上教学过程评价表上的分数转载到每学期学校发到他们手中的教学过程评价表上,导学案收交后教师批阅时也应该做适当的评价,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比如:第六组政治导学案有一个人没订正,该生作业扣一分,第七组有两个学生因为没做完各扣了3分,那么第六组扣一分,而第七组就扣了6分。课代表如实记载第六组扣一分,第七组扣6分,而且课代表还必须把第六组、第七组谁扣的分,扣了多少分记载下来。如果课代表在统计的时候发现了有没交的学生,将不仅扣掉这个学生五分的作业基础分,而且还扣掉其组五分。如果不交的次数多了,在学习过程认定的时候他的分数自然就低了,被评为不合格他也就无话可说了。这个也可以根据各科的特点进行评价。课代表的评分记载表也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三)学习组长计分:每节展示课结束后,各学习小组长便会统计本节课自己组员的学习过程分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数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为了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各班在进行班级建设的时候要确立每个学习小组的各学科组长,学科组长负责从课代表那里接受科任教师的展示任务。课代表用抽签的方式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而各学习小组的学科组长可以用多种方式决定板书、展示的人选,可以抽签,也可以轮流,也可以指派,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参与课堂学习,指派的方式建议少用。每节展示课结束后,学习组长便把组员板书、展示、质疑等分数记载下来,一周下来,每个组员都有学习过程的分数,分数有高有低,谁的学习能力强也就见分晓了。
(四)班委会团支部统计分数:每天学习委员把各组各科的学习过程分数汇总统计,算出每天各组的学习过程总分,每周六收集课代表手中的作业记载情况,再算出各组本周的学习过程总分。班长带领班委会团支部算出本周各项总分最高的组为优秀团队;展示、质疑分数最高的为展示、质疑之星;各项评分记载一分都没扣,而且举止文明,学习认真,严格要求自己者为文明素质之星;优秀学习组长由班干部依据班规评选优秀的标准评选出优秀小组长;优秀班干部和课代表由各学习小组长推选评定。每项评定必须是扣除日活动评分记载上扣分和加分之后的最后得分。例如我班有一个组每周学习过程分数基本上是数一数二,但是因为纪律扣分屡次和优秀团队无缘,他们二话不说,只怨组员不守纪律,组长自己想办法整顿,这一周纪律扣分虽然没有了,但是因为考试质疑展示的机会减少了,所以没评上优秀团队,不过我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被评上的。
(五)奖励优秀:每周评选一次班级优秀团队和个人,包括优秀小组,展示之星、质疑之星、文明素质之星、优秀班干部、优秀学习组长、优秀课代表,进行班级公示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每个月要评选学校优秀小组和个人,包括优秀小组、展示之星、质疑之星、预习之星、合作之星和文明素质之星,学校对优秀小组进行全校表彰,以此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评选依据有如下:一是各学习小组组长的学习过程评分记载表;二是各科课代表手中的评分记载表;三是班干部和学习组长手中的日活动评分记载表以及寝室长手中的寝室纪律评分记载表。统计分数由班干部负责。每周六晚夕会时班干部就会就会在班长的带领下进行统计评选,各项都是量化所以既公平又简单,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分认定学习过程占百分之四十,纪律占百分之三十,成绩占百分之四十,统计出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就简单多了。
具体到课堂评价操作的办法,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些。各个班级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评价方式与评价办法。比如受网络虚拟积分的启发,有的教师联想到“QQ式”等级评价(星星、月亮、太阳、黄钻)或者发QQ币,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对小组学习愿景的共同期望;有的班级创造性地将军衔制引入小组评价;有的班级课堂颁发小证书,比如“××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表现出色,特发此证,以资鼓励。”这不仅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沟通了家校情感;对评价积分赋予特权等级,比如利用学校师生资源或者教育教学设施资源乃至娱乐资源等,向学生开放,不同等级享有的特权不同。当然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
由以上课堂评价的种种方式或操作办法,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已经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更多地以质性评价的方式出现,以评价小组和个人结合的形式出现,以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形式出现,以多元的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评价方式出现。
第四篇: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详细方案方案
一、什么是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1、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
2、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3)、培养了小集体的 团结(队)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三、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清洁工,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去打扫,宿舍、餐厅、卫生区、教室,如果男女同学比例不均衡,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
二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
三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5)、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
2、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每班以6个小组为宜,每组6—10人(一二年级可以考虑每组4四人);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小组的整体座位成S型。
四、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1、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2、人人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2科的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批改工作。
五、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学习成绩要优秀
小组长是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作用都很关键。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 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2、性格应外向;
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一些。作为老师应挑选外向的同学做小组长,如果小组长内向的话,那么他在很多方面都起不到带头引领作用。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想让组内同学主动展示,积极参与,小组长必须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3、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然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好。所以老师在选小组长时,必须挑选责任心强的同学,至于组织管理能力,老师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自身标准要高;
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要做到自身标准要高。小组长标准高了,才能发现小组内同学的不到位,才能及时整改。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会很勇敢,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绝对强不了。
5、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
(1)教师指定:评选小组长的方式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老师经常指定小组长,自己感觉谁可以就让谁当,但是当管理中出现问题后老师批评时,他会感到委屈,甚至产生不愿再做小组长的念头。毕竟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同学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指责会让他感到处处不如意,所以我们在选拔小组长时可以多种方式进行。
(2)毛遂自荐:除了老师指定,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老师在评选小组长前,先给同学们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当小组长的好处,如当小组长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现在社会上缺乏的不是纯知识性的人才,而是具有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当小组长恰恰能够培养自己这些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毛遂自荐,自己乐于做的事情做起来才会心甘情愿,即使被同学误解、老师批评,也会感觉没什么大不了。虽然只是一个评选方式改变,但是意义却不一样,人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样,工作效果也不一样。
(3)组员民主推选。群众路线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放手发动学生民主推举胜任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更便于管理。自己推选的带头人更具有感召力,同学们更乐于服从管理,因此这种选拔组长的方式是最民主的。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可以先通过一系列活动
六、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的带动作用
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去展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榜样的引领,我们还愁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吗?
2、小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1)、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2)、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师徒关系。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
(3)、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4)、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
3、小组长的帮扶作用
在小组排位时,小组长和自己组内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帮兵,兵强兵。自己学习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让组内的每位同学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和提高,让班级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好。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为小组、为班级添光彩这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老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说班长是联系老师与同学的纽带,那么小组长就是联系组员与老师的纽带和桥梁。如果你能充分利用好小组长,那么我相信你的班级一定会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
4、组长的检查、评比作用。
作为小组长,应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课堂中学习效果要发动小组长去检查,这样同一时间内,有小组长的帮助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效果落实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5.小组长的跟踪反馈作用。
老师不可能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但是如果善于发动小组长的话,让他们对随时随地的对本小的组同学上节、上周、上月的学习效果及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那么对于老师来说复杂难办的事情会变得非常简单。
6、与组员及时进行思想沟通
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七、小组长的培训:
1、培训方式:班主任定期培训 科任老师定期培训 科任老师课前简短培训
2、培训内容: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
3、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每班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 在开学之初、在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交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比如说,在交流时,有的同学就曾提出作为小组长应多对小组成员进行鼓励、赏识,少进行批评指责,并且当组内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组长应该有耐心的进行讲解,决不能因问题简单而露出不屑的神情,否则会影响组员学习的热情。通过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小组长的能力提升很快,过一段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得不用这么频繁了,而让小组长根据情况不定时来自发主动地的进行交流。
4、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
每周班主任应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都能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作为班主任,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
七、小组长对组员管理
1、选出榜样,及时在小组评价栏内进行表扬。
2、发现不足,及时将建议写在小组的评价栏内。
3、进行评价,可以围绕组员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可以结合学生课堂点评的价值性,可以是业余时间的投入度,也可以是课堂学习效果的抽查排名。
4、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学习效果的抽查。
5、学生管理组员时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小组团结、友谊和学习为重要原则,千万避免产生不愉快,构成矛盾。
八、搞好学习小组中的结对帮扶工作
1、建立帮扶对子以学科互补、自愿的原则。在组中,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在某一学科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
2、利用好帮扶对子。在课堂中,对建立的帮扶对子在每天的每节课中进行督促、赏识。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3、指导学生帮扶的方法。
4、帮扶并不是“包办”,要求帮扶的同学要把好脉。在哪个地方实施帮扶,怎么帮。也就是说,被帮扶的同学必须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了才要进行。
5、评选“黄金搭档”
九、怎样进行小组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小组有形文化:值日本、组牌、组训、教鞭、粉笔盒、粉笔擦等; 无形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定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正副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每日反思会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4、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正副组长共同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首先就要把本次培训精神传达给组员。
5、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副组长(常规、卫生、纪律等)、值日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十、小组的评价和考核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小组成员关系: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协作愉快、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与他人信息交流情况:信息沟通的频率和数量、信息沟通是否准确,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难、是否相信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是否强烈希望自己与他人存在一致性的情感。
3、学习动机:相信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学习更多的来来自内部动力。
4、学习中的投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是否充分、是否有强烈的愿望表达自己、倾听他人的讲解是否认真、是否坚持不懈完成任务。
5、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
6、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交流与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掌握、研究技能。
(三)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比如可设立最佳小组合作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的奖励,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学习小组全体组员享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等单项奖励作为对个体的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要求每个副组长统计出自己组的每个同学一天中参与课堂展示的次数,填写好表格。根据次数的多少排出名次。参与次数多的同学在第二天晨会上会受到全班表扬,并且积累作为评选月优秀个人的依据。对于参与次数少(或没有参与)的同学,由组长先了解情况、谈心交流,而且这部分同学要自己写出第二天参与课堂展示的目标,第二天进行跟踪。对于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老师要亲自了解情况,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和拟定目标。通过这种办法,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副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
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
(四)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评价细则
评价是最给力的武器,因此对小组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任课老师对小组的评价,一个是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是发展性评价,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主要是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中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各个学习流程中的表现,课后主要是评价学生整理导学案的情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做好课堂评价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1、老师及组长评分细则(1)、预习检查
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加1-2分。未按要求完成的扣1-2分。(2)、对学群学 积极参与者每次加1-2分(3)、课堂展示
主动起来展示每次加1-2分。(4)、其他课堂优秀或违纪表现 每次酌情加或扣1-2分。
2、做好各项总结(1)、小组长总结:
组长每节课小结每位组员的当节分数,每天小结每位组员的当天得分,每周小结组员的本周得分。
(2)、班主任总结:
每周要评选出上周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进行公布,且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扬。
每月评选出上月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贴照片进行公布。同时要算出每位组员的课堂综合表现得分,并报将电子文档交与教务处,参与学生本月明星评比。
(3)、科任老师总结
每节课每个环节结束,老师都要进行一个小结,本节课结束,要为本节课作一个总结。
第五篇:关于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关于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校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 6 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 AA、BB、CC 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 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
二、如何培训小组长和小组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2.培训小组长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见大;对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第四,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3.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困生学习,让学困生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②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接受性学习,它的过程相当复杂.难度也较大。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促进性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前就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1.明确每次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活动中该做什么、怎样做,免得活动时不知所措。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3、在活动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让他们顺利完成活动
4、提供研究资源。如有关信息、资料、物品、等。
5、当然,在学生没有请求帮助时。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打扰”,以免影响他们的自我指导和独立创造。
四、对小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小组学习中,有表现特别好的现象,老师要马上提出来进行表
扬,让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使好的行为迅速在班里传播开采。例如,有些小组的活动很有秩序,大家很有礼貌地进行各项活动,老师及时在班里表扬这些小组,其他小组也会有样学样,也把小组学习进行得活泼而有序。
小组学习结束后,要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大力的表扬,以强化好的行为。
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出,避免以后重犯。例如,在班里进行小组间的口算比赛,有个别同学为了拿到好的名次,便违反比赛规则或与同学发生争吵,这种现象是十分不利于大家的合作学习的。所以,老师要严厉制止。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教师组织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小组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真正为学生所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