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作业评语如何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
浅析作业评语如何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写好作业评语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要改变批改作业习惯于只以对号和错号来评判正误而不注重撰写评语的做法,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爱的科目。通过思想品德课的作业评语,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能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作业评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艺术活动,教师除了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开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关注和激励每一位学生,并以理导人、以情感人,走进学生的心扉,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各门课程的作业批改都有这方面的意义。而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思想品德课作业批改的评语尤显重要。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作业批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思想品德课认识的错误。把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过程的思想品德课误认为是道德概念和品德知识的传授课,因此,作业批改时注意的是概念和知识的认知度,而学生的品质培养情况认为不是作业批改时关注的问题。
2.对思想品德课定位的失误。虽然此课在中考科目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比起语、数、外各课的分值却少了许多,再加上有不少老师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开卷考,答案是可以翻书抄的,认为思想品德课学习不需要下苦功,也就把思想品德课定位于“副课”。这一点,甚至于在学校安排任课时也有反映。很多思想品德课是让其他科任老师兼任,或由班主任代劳的。既然是“副课”,为此作业批改也就不怎么重视。
二、思想品德课作业评语的现实意义
1、作业评语成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通过给学生作业写评语,不仅指导了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作业写作业评语不仅反映出学生做题的正误,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2、作业评语成为了学生成长发展的“调节剂”。
恰当的思想品德作业评语,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因此,评语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
3、作业评语成为了学生转变的“润滑剂”。
思想品德课作业的评语,特别是谈心式的作业评语,犹如教师与同学促“笔”谈心,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特别关注和关怀的另一片天地。它可使学优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等生“更上一层楼”,让学困生“丢下包袱,轻装前进”,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教的班级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如上课专心听的同学增多了;作业不交的同学几乎没有了;作业及时订正的同学达90%;上课纪律较好,许多同学增强了自我控制力,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二、思想品德课作业评语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称赞和表扬
称赞和表扬,是学生激发情趣的源泉,是引导学生前进的动力。任何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二)鼓励与指导
对于中等偏下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以热情的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对于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就在他们的作业上批上:“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老师期待你更大的进步”“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批语。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会让学生有种被肯定的感觉,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谈心与善意
教师可借助于作业用批语形式进行谈心。特别是每次复习自测后,针对发挥失常、成绩下降的同学。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但由于不重视作业,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如答非所问、知识点混淆等等。对于这些学生的作业,我给他们写的批语是:“在学习上,我们永远需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这样的批语提醒学生学习是严肃认真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草率,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探索,以提高作业评语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力争做到思想品德课作业批改能对症下药,具有审美价值和感召力。以便让作业评语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强烈的兴趣和昂扬的斗志。也希望作业评语在我们所有老师的作业批阅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刘志坚.管理学原理与案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05.[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1.[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03.[4]李燕.让学生主动说心里话: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M].九州出版社,2006-01.[5]田恒平.中学教师评语手册[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从2006年9月秋学期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若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 “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1.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游戏娱乐 游戏是人的天性爱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3.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4.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我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还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如一些企业生产的DVD产品,出厂价格35美元,但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13美元,生产成本21美元,企业得到的利润仅为1美元;一只价格75美元的MP3,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21.5美元,生产成本52美元,企业得到利润仅为1.5美元,这一现象被人称为“一美元经济现象”。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5.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我便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第三篇:利用网络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利用网络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尚海渊
屯留现第二中学校
邮编:046100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普及,网络已经逐步走入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要求我们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而采用适合时代特点、学生学习特点的现代化教育方式——网络教学。在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进行主动地对话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使学习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师—机—生”立体交叉式互动的学习活动过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作为最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网络、整合
网络化教育也日渐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作为最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
一、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
(一)自主性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进行网络教学,少了老师的满堂灌,多了自己动手、动脑和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基础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网上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自主选择需要的或感兴趣的知识,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更高。网络教学为学生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开放性
随着文明的发展,民主这一人类世代追求的永恒价值取向也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各种专门网站的建立,既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资料,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网络包含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也拥有各种信息传播功能,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学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打破了“问题—讲解(答)—结论”的封闭模式,以启发、搜索信息、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结合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了解社会动态、科技水平,加深、扩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十分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与政治课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
(三)探究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偏重于接受、记忆的被动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因而网络教学客观上使学生从传
统的单向式接受型学习向主动的选择性、创造性学习转变,逐渐形成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教师教授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课前准备。
1、实施网络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并设置互联网端口,以便必要的时候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创造了前所为有的有利条件:一方面,互联网上存储了越来越多的学校日常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学习和参考。另一方面,在校园网上,同一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协同备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校园网上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传统政治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预习和备课,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而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培养学生对所获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加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课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地控制住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教师垄断了“沟通”,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政治课教师也难以走出“课难备、书难教”的困境,而学生也面临“不好学、不想学”的尴尬局面。
多媒体教学具有存储量大、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优点,使比较枯燥的知识在有趣有动中揭示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和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率先编制好了教学内容和程序,使得教学过程极为紧凑,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促进教学新模式的形成。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创造了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的环境,增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走向现代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穿插事例,机动灵活地处理材料,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这些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简单、直接,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尽管品德课的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大大增强,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纷繁复杂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一直是动摇学生-
信念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抗拒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因素。
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还可以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时效性。像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随时可以复制,播放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获取的信息量之大之新,内容之丰富之全面,是传统的教学远远不能及的.可以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也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在讲授“公民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框时,我补充了我国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的时事,同时我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上网阅读、查找时事政治信息,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论时事,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跨学科互动。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需要思想政治课老师有浑厚的知识底蕴,不仅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教师本身有文理科的基底,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科学技术的精华的能力。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多种学科内容学习的网络学习活动。网络氛围下政治与语文、计算机(劳技)等学科的跨学科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扩大学生的知识摄取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大信息,全方位和高效益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走进思想政治课堂,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当然,思想政治教学毕竟存在它的特殊性,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同时网络教学还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运用 网络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几个“关系”。
三、运用网络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系”:(一)、注意信息资源“大量”与“有用”的关系。
当代中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青少年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创建了更多的渠道。但网络另一方面势必存在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临着各种陷阱。在此形式下,我们要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和组织,避免网络迷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抵制腐蚀的免疫能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很多的感触。有的老师的多媒体课件,一味地追求音像、多媒体效果,眼花缭乱,有牵强附会之闲,如:时政报道过多过长过杂,呈现凶暴画面等;我认为:无论什么教学手段,一定要记住是为教学服务的。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选材上,一定要考究。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多媒体课件设置,要富有创意。要加强课堂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学生多角度想象空间,活学活用。多媒体课件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多媒体课件,要留各种回旋的空间。多媒体课件设置得太周到了,课堂容易僵化。况且,政治课的材料极富时政性,材料过多了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更多考虑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引用材料尽力避免昙花一现的背景时-
政,选择大众化家喻户晓的、相对持久的、精准的。
(二)、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网络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网络教学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即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这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学习,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强大作用。因此,忽视哪一方面的作用都不是网络教学模式所提倡的。
(三)、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而且。思想政治教学毕竟存在它的特殊性,一方面它要进行德育教育,与国家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要做到全面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地利用好网络,坚持适度原则,坚决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优点和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绝不能用网络代替老师,用屏幕取代黑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反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视角》:作者 苗逢春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陈丽
[3]谷炜江,张军 《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月。
[4] 郭一娜 《信息网络与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四期。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论文有效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思想品德课论文有效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我们关注有效教学,做到花时少,收获大,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有效教学也成了先进教育重要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益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就是获取了最大教学效益,由于误区的存在而导致了学生负担的加重,导致了政治课枯燥无味的灌输,成了死记硬背的教条。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以为,要改变此状,就必须彻底更新观念,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准备充分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但目标一定要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空洞的口号。课前准备必须充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总体把握课程中心,但我并不主张追求规范化、标准化的教案。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是多变的,因此我们应掌握大量信息充实自己,以求驾驭课堂时达到游刃有余,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体现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塑造人格魅力,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走出榜样和示范。思想品德课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人格特征优秀的教师对学生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政治教师要十分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不教而教的效果。
热情和善解人意的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充满感情,那么会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变得生气盎然,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这恰恰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制约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容因素。
三、积累有效、新颖、适度的信息,提高知识有效性 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课堂信息量过少则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而大多数政治教师拥有的信息量都很大,在课堂上也多半会一个劲地灌输。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此外,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
要尽可能有效。以防止教学中的无用知识导致无效劳动。如果无效知识多了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学生能力贫乏,智力低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量。
四、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停留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上,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当多的个案显示,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知不足”,常常自觉地或是加深或是拓宽了对与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深了对相关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会学、乐学。使课堂中的主体积极性大为增强,教学效益不断增长。
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展。只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才能够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将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机地引入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时,要求学生主
动调查本班同学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家庭年支出情况等,并进行交流。调查的数据、照片等信息资料来自学生生活,体现了真实性,增强了教材的可信度,学生感受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采取了以学生手中的资料为“本”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形式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关键是如何制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本文将结合目前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思品课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体验;有效性
在我国的教育大纲里,德育居首,就是说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其道德情感,引导他们的行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认知能力较差,也就是说他们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容易被不良的行为所影响。因此,我们应抓住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无非就是老师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内容,逐个分析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单纯地追求完成教学进度,也不管教学效果如何。这种教学方法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任何帮助。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也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问题。
1贴近生活,体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没有结合生活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所以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需要与更多现实生活的实例相结合,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的同时,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关注生活,尽力发掘一些与课堂有关的生活乐趣,以便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讲“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前,可进行一次参观调查活动,向学生讲明调查参观的对象、目的要求,带领学生参观社会活动室,分组去调查居民的看法,了解社会是否有“赌博、迷信、浪费”的现象,最后要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在社会参与中使学生逐渐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和观察能力、是非辨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多种方式并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智的成熟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因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更需要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抛开传统的授课模式,用正确的方法引领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在课堂知识中学会主动的、独立的思考问题,而不是将课本的内容死记硬背下来。长此以往,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便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自我教育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若想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给其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但同时要贴近生活,比如,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两人一起去旅游,途中遇到车祸,导致男方当场死亡,身受重伤的女方经医院尽力抢救后也宣布不治。而由于事发突然,夫妻两人均未立有遗嘱。巧合的是男女双方的父母及祖父母等长辈直系亲属均已不在人世,夫妻俩也没有子女。男方只有胞弟一人,女方只有胞妹一人。两人因为遗产继承的问题发生了纠纷,起诉到法院。借此案例,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此案的主审法官,你将作出怎样的判决,并阐述你的判决依据。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把夫妻俩的遗产平均分配为两份,由两人分别继承。当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再告诉学生:这种判决是不恰当的。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都很想知道判决原因,然后老师再借此案例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学习继承权、继承范围、继承顺序这些知识点。不断地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难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导学生用全面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难题”,这就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在书本中学会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长此以往,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有新意的授课方式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初中生的印象中,仅仅是一门乏味无趣的理论课程,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如出一辙,无非是照搬课本的理论和概念,让学生记下重点,死记硬背。这样就导致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抵触和厌倦等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尽快脱离传统“啃书本”的教学方式,要时常结合课本知识点制造出一些“意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40分钟内,开始的20分钟为高效期,一节课导入的成功则意味着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课前巧妙预设“意外”,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将表达的需要巧妙地融进情境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在引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课时,教师预设了9张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的笑脸,并且配以宝宝的笑声,学生也一下子被图片、声音逗笑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如此开怀大笑?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满足有物质的,也有精神层面的。而社会是人构成的,所以国家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此来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3化难为易的教学设计
课本中难免会出现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有效的课堂教学则需要把这些难点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政治名词,中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笔者把课程的关键放在“把握方向”上。于是笔者找来一个有关帆船的短片,把帆船航行的过程比作国家的发展历程,要到达目的地就必须乘风破浪,而把握好方向是这个过程的关键。看到短片中的水手们努力地掌控船的方向,学生就理解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牢牢把握好方向。
2.4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传统的教学体制无非是老师上课划重点,学生复习背重点,考试时一字不差地答重点。完全没有其他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记忆,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方面是模糊的。目前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走进初中课堂,也意味着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即将被取代。多媒体技术不局限于课本,它可以把图像、音效、动画等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同身受,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内容,自己去融会贯通,轻松地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真正的知识。
总之,思想品德的有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创新,在反复尝试中,逐渐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为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建荣.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8).[2]周作琳,曹守仁,贾昕.思想品德课有效的教学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