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师素质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数学教师素质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他们的专业化素养和技能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为了圆满完成标准的目标,对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灵活应用教材的能力
现在数学教材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版本,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能很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不同人编写的方式不同,体现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培养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
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人教版的新教材增加了数学观察、数学实验,数学问题探究等部分,这些内容的加入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确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些部分的处理,因为这些部分有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可以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的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因此灵活的应用新教材,积极调动新教材中的积极因素,一定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新教材的魅力,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二、形成精湛的专业技能
1.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应该转变。新教材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看起来缺少了原来的系统性,但是它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更符合一般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深刻体会和领会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并把数学知识自觉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用这种意识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从关注教材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个意义上来。
2.教学方法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教学生通过一些公式,去进行计算、推理做出一道又一道的习题,而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利用数学知识描述经济生活的能力。因此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数学试验代替了很多复杂繁琐的推理过程,数学教学也可以从教室走到操场。教师不能囿于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3.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媒体、书籍、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父母的传授等等。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更多的知识来源于不同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从知识的内容和广度来说都很有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也应该主动地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克服知识陈旧的特点,改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意识。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知识整合,或者当今科技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势必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知识结构应该跟上时代潮流,跟上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发展。
三、教师要具备对学生评价能力
1.对学生所掌握知识情况要有科学的评价。以往通过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是笼统的评价方法。分数不能反映出学生的问题是出现在基本运算、归纳猜想或者是空间感知等方面中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详细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更快地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弥补和纠正。
2.对学生学习情况要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要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
第二篇: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
一、什么是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
通常来说,教师素养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段话来看,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用学了多少数学知识来衡量,细分数学专业素养分成三个方面:
1.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应该较好地掌握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基本数学知识。
2.从能力的角度看,应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看,应该有正确的数学态度、数学哲学,对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思想有足够的了解,热爱数学并能够不断学习和思考。
具有数学素养的教师
1、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
2、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思想方法、文化、滋味)
3、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数学精神、人文精神)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史、数学应用知识、新的数学分支等。这里特别要指出教师掌握数学应用方面知识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试后无用的东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有兴趣,而是越学害怕,感到数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他会有一种求知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然而,事实上,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口头上向学生保证“数学是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有些教师至连书本出现的应用题都分析、解释不清楚,或者搞得很繁杂,致使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害怕,一和实际联系就手足无措,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了。所以,我们对整个数学,特别是数学的应用例子到处都有,如比和比例,利息和利率,统计和概率,运筹与化以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
数学的应用性知识有很多,这些探究和实践课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告知学生数学存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利用比和比例知识来设计国旗,绘制地图。利用物理的位置知识来进行拼图游戏,利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来判断两地之间的距离,在爬坡的路段选择合适的齿轮搭配。利用圆和长方形的知识设计学校的运动场,利用利息计算的公式等知识进行合理的理财。利用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会节水积少成多来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品质。以上只是我们上学年中一部分的例子,还有以后我们也会更多的统计和概率知识更是数学应用的良好的载体。在注重掌握数学应用方面知识上,我的感受就是刚才提到的教师不应仅仅熟知教材而应是懂得更多,积极关注除数学教材以外的知识,数学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关注数学还要关注生活。通过数学与应用的结合来提高教学的品质,而这种结合才真正能体现出数学教师与众不同的的素养,在我们教学当中更会大放异彩。举个例子,上学期我们数学备课组每周轮流听课,在奥运圣火刚刚传递到北京的时候听取了本组田茂永老师的课堂就运用了胡锦涛传给刘翔的图片来讲授,并以哪位同学表现好即可获得奥运门票来吸引学生,课堂于是生动起来。我个人也感觉到每逢讲解到探究合作课程时学生们积极性最高,例如在讲解自行车里数学是将我的山地自行车搬到讲台上掩饰,学生看的清楚,学的明白,以后的生活中骑变速车便体会更深刻。事实证明将数学与应用结合起来传授知识效果是良好的。要能做到的这一点惟有博览群书。提高专业知识和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应用知识都离不开读书。
一、数学教师要多读
二、数学教师应读哪些书
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在研读教材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将教材读厚,如了解教学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理解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等等.另一方面要将教材读薄,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最重要的,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还应该阅读比自己所教年级高和低年级的教材,了解学生以前学过什么,以后将要学什么,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教学.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读一读初中乃至高中的教材,初步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初中教师也应该读一读小学数学教材,看看自己的学生在小学到底学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们将要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加清楚所带班级学生的底子,因基础而施教.我们大多数老师上一学期都是第一次教授小学的知识,大多能感受到先前对小学数学知识和自己的认识上有偏差。小学的数学知识并没有就是那点非常简单的东西,也是内容丰富,螺旋式上升,有许多初中学的知识,他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也有的数学教师能够教初中和高中,教不了孩子的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教法也值得有所了解。
其次,要读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书籍,这些书拿到手里,读完就可以用到教学中.比如教学设计、评课一类能够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技巧的书籍.例如《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宋淑持老师编著的《松子评课》。这一方面的书籍已经得到了大家的重视,这里不再赘述。
学校的图书室关于这方面的书籍,类似的书籍在网络上搜索也很多,这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第三,要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数学专业书籍.如果将教学技巧当作功夫的一招一式,那么数学专业知识就是我们俗称的数学教师的内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然而,近年来教师的学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数学,因此,主动地、有选择地读一些专业书书籍,是数学老师修炼内功的必要途径。今年的暑假我们学校几乎全员上阵学习参加研究生进修班,牺牲20天的休息时间进行充电,在有时候听不懂的时候体会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浅薄,中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科研的领地。
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读懂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其次要的是《初等数论》,以及与初等数论有关的书籍.可以说,小学数学中有关整数方面的知识,都是初等数论里最简单的情况.比如小学最开始学习的除法,都是整除,而且除数与被除数都是具体的数,整除的一些性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初等数论》第一章,讲的就是除法.这里就上升到用字母来表示了,整除的一些本质属性就体现出来了,比如传递性(如果,则)等.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把握的,我们的数学教师应该站这个高度来把握教学,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看得更远.再次,教师还要读一点关于概率与统计方面的专业书籍.概率是课改新增加的内容,尤其
许多老师以前在大学里根本没有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于是,随着课改的深入,概率教学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第四,要读一些有关数学史方面的书籍.不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就不可能理解数学的本质.当今中小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上属于17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系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17、18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教材已经过千锤百炼,是在科学性与教育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经过反复编写的,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忽视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料,数学不仅仅一门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因此,作为数学识的传播者,数学教师不仅在教会学生解题,教会学应用数学,还需要古为今用,取精用弘,从中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提炼数学的文化价值。对一门学科,如果不知道它的历史概况,不熟悉对它的发展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以及他们的成就,那就不能真正了解该学科,也讲授不好这一学科。以史为鉴,这既是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的良好的素材,也是数学走向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第五,教师应至少通读一至两种专业性的数学期刊.一般来说,数学期刊刊载的都是数学或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的是数学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反映的是数学及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所有这些,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很多专业期刊都会邀请一些数学和数学教育名家就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念和论述.这些大家的数学功底精深,观点独到,往往能一针见血的点中要害,使老师们豁然开朗.读这些期刊,对老师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们一定要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读一些书,着重加深自己认为有待提高的那一方面的知识。这里有基本期刊向大家推荐:《数学通报》、《数学教学》、《数理天地》、《中学生数学》、《中学生数理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考试》、《中学生语数外》、《中学数学》、《中学生理科应试》、《中学教研》、《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百科》。
第六,教师应博览群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教师要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不只是吸取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文化,同时,还要熟知外来优秀文化,适应现代文明,把握时代脉搏。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
数学教师除发熟知自己的学科外,还要懂得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充实和提高,都与他们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他们总是求知的眼光盯着自己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素养。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渊博的知识涵养作为师生双方心灵的交汇的载体和纽带,去联结和影响自己的学生,懑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滋润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探索和创造的热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这样的老师才是引导学生成长的最理想的导师。
古人云:“不闻大论则志不鸿,不听至言则心不固”,“行万里路,读百卷书,交百人友”“开卷有益”。可见读书的重要。韩国96.8%的家庭藏书达到500本以上,犹太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从不把书当坐垫坐在屁股下,并且每个能读书的人每年会自觉自愿地至少读一本新书——这就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民族的瑰宝。中国45%的家庭没有一本藏书,绝大多数人没有读书的习惯、爱好和追求。
最基本的境界是,读完书后将书阖上,自己有没有办法将读过的内容概略的讲一遍,如果不行,则在拿到考题时,自然答不出来。如果读过的内容很多,则可分两个层次来检验。一是先讲出度过的章节名称,然后将每章节的内容概略的讲一遍。要知道每个章节的名称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的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广,必须了解各章节的关系才能答出来。
是否读懂的第二个境界是,你要能将你读懂的部分教会别人,你可以假设有学生在听你讲课,然后你将要讲的内容讲给自己听,如果在讲述的过程中,有语句含糊的情形,就是未读懂的部分,也是需要再加强的地方。对于这个境界是如果你的讲解会使别人听不懂,那就是你自己根本没有弄懂。当一切都读的很懂时,你应该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会别人,这样就达到了第二境界。
第三个境界是,要能将读过的章节加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因为如果只是略懂皮毛,则写不了两行就会写不下去,这个部分也就是未读懂的部分。如果都写得很顺,那麼一般的考试就难不倒你了。通常读懂了,不见得写得好。许多学生去参加考试之前,都会看看考古题。有时候,很幸运地抓到了许多题目,但是成绩却不理想。因为真正在作答时,只能写出两三行。这表示懂是懂了,但是却不够深入。写下来这个动作,在阅读强调记忆的科目(如文史类的科目)时,尤其重要。写作在我们做研究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在做研究时,常会以为已经解掉了某个问题。但是在将研究成果写下来时,时常会发现到前面做的研究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甚或发现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根本是错的。通常当老师的,也不会花这这么大的功夫去读书,所以一定考不倒你。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你对所读完的书,有没有能力发表自己的创见,注意,是创见而不是书本中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做研究了,做研究的前提是,你必须彻底了解所学之事,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或技术。这个境界也正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境界很难刻意达成,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要怎么才能不知不觉得就具备了这些能力呢?无法无他,也要是能透过训练才能拥有这些能力。
另外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的读书方法是: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打好基础)
熟读精思,学思互补;——(重视思考)
虚心涵泳,不骄不躁;——(细细品位)
切己体察,咄咄体验;——(身体力行)
着紧用力,切忌懒散;——(奋发向上)
居敬持志,持之以恒。——(长久坚持)
二.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当前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转变,尤其不能和数学学科等具体的学科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思想观念停留在“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层面,不能很好地将“教育理论”物化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师缺少合作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能力等等教师专业能力的新成分。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尤其缺乏对相应领域有关内容的及时学习和基本把握,对为数不少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缺乏信息素养和现代公民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需要利用信息收集整理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束手无策,对于本应该通过自学就能解决的一些现代新知识无法应付。
二、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组成及提高策略
教师专业能力是成就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就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而言,其核心组成在于—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驾驭的能力,良好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1、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驾驭的能力
如果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对相应数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欠缺,对为数不少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那么,数学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以 “负数”教学为例,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仅仅理解“负数―
1、-2.5等能和正数一样参与运算”,对于“负数还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往往忽略。对于初中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也是如此,以“方程”为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方程建模与化归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一种过程。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非常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过程,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而解方程的设计要点在于再现化归的思想方法。
如果不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的经验”,“空间与图形”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建立统计直觉;统计教育价值的核心在于逐步养成尊重事实、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解和把握随机现象的能力,中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应该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建立统计直观”,那么,进行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实施将会大打折扣。
2、数学教学设计能力
如何将理想课程、文本课程,通过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真正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获得的课程(即学生的经验课程),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将课程设计转化为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必要基础和关键之所在。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调整(甚至再创造)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3、课程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各项基本能力,如,组织教学的能力、板书的能力、反馈调控的能力等,还包括教学监控能力等复合能力,而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确保自己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⑥。
4、教学反思能力
所谓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教学反思还有很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如,填写每堂课的教后反思、撰写教学日记、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间的交流讨论等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我们校长在多种场合倡导撰写反思日志。谈到一个年轻教师如果能够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教育专家。上学期我们学校数学组以此开展了35周岁以上教师除了电子备课教案以外还要有教学的反思日志。年轻教师详案与教学反思日志结合的手段。
5、数学教师专业能力还包括诸如合作能力等一般的心理品质和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特殊的能力组成,正所谓—“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行能达其愿,笔能行其文”。“笔能行其文”意味着数学教师不仅能够完成数学教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体的写作,而且能够主动地识别和发现数学教学规律,能够理解和研究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具备数学教育科研的基本功,包括掌握教育科研活动的方式方法,能够完成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等等。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包含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把握的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的深刻理解和适时运用的能力,将数学文化、数学思想迁移到其他领域的能力等等。
三、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若干对策
每位教师都具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和机遇,而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基本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就在于知识能力结构的合理与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形成与否,以及专业指导渠道和信息渠道的多寡,同行之间切磋、交流的频度和机会的多寡。为此,提高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就是,针对促进优秀教师成长的四个要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及时调整和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使其不断趋于合理化,尤其是,在娴熟地掌握从师任教基本功和数学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主动寻找和提炼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的缺项和不足),形成不断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心态和能力。
(2)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及时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其中的很多技巧和奥妙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及时与专家和同行切磋交流,可以从中吸收不少成功经验和教训,在通过自己主动地感悟之后,往往可以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借助于各种途径向专家学习,每一次我们聆听许多专家的报告或者外出学习会获得他们的联系方式,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联系。老师们前一阵子都参加了中国教师网的研修培训。我感觉受益匪浅,加入了研修的QQ群而认识了许多各区县的教师,能够联系上北京的编辑,教师和专家。还有通过博客,电子邮箱等方式与老师们交流。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研修的平台,我们将困惑的问题发到网上就会有许多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们普遍的喜欢获取信息,参与性不是很高,其实参与到讨论中是最重要的,另外还可以担任某些板块的版主那就更能够扩大结交面。
(3)发展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中的反思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对实践的反思”、“实践中的反思”、“为实践而反思”。亦即,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来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而后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为实践而反思”,以分析所发生的教学活动,从而改善教学行动,不断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训练中对教学实践进行及时的反思。比如,在一天的教学(或训练实践)工作结束以后,要求任课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体会,并与有关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这就是反思日记的方式;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摩教学,详细描述我们所看到的情景(也可以叫做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进而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这就是详细描述的反思方式;来自不同学校、年级组的同行聚集在一起,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进而得到所有教师及学校所共享的教学案例,这就是同行之间切磋交流的案例反思方式。
(4)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而不是立足于高深莫测的,华而不实的理论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构成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立足本职工作,实现科学研究与实际教学的“零距离”。开展行动研究,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积累教学体验、专业经验、专业案例和专业知识,进而升华为教学能力和专业智慧。也就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经过优选的教育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实践结果做出总结与反思,及时地提纯和升华。这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必经途径。
(5)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渠道
校本研究的核心工作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管理等四项具体工作。“校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在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在“以校为本”的教学和研究中,对教师自身来说,其重要工作就是,创造机会主动反思,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磨练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融入校本研究的过程之中、学校数学教学研究的实际过程之中,而不能游离于校本研究活动之外。
学校里每学期开始要求每一个教师上交一篇课题,到期末的时候上交。每年都会有市级。省级的科研项目。这首先从形式上促进广大教师的研究之风。
三.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
具备专业知识和特殊才能对数学教师来说还是不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中除了必须具备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以外,还必须要有责任感、专业精神。专业精神特质是具有服务性、专门性、创新性、自律性。教师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使学生蒙受其惠。教师专业精神的发挥,表现在兴趣、态度、理想、热情。教师的专业精神是集合了教学的兴趣、庄重的态度、崇高的理想与待人的热情四种要件,把它们用在教育上,就会使学生有如沐春之感。怎样才能使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专业精神?数学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目前,由于社会及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在部分数学教师身上出现了缺乏专业精神的情况。如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对教育工作的性质及其内容缺乏认识,往往会在工作中对学生缺乏爱的教育,而且敬业精神不强,对工作不是敷衍塞责,便是知难而退,通常在工作上没有创造实验,也缺乏研究进修的兴趣。培养或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建议下面几项做法: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转变数学教育观念,对待学生培养兴趣,体验成功,引导探索,鼓励创新,尊重个体,发挥个性。数学教师不仅要通晓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能力,而且还应掌握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关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若缺乏以上的专业知能,便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加强教育实践,使数学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和认识教育的意义,加强对教育的信心。
(三)注重人际关系,改善工作环境
(四)鼓励数学教师继续进修,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韩城镇中学肖俊英
虽然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题,教师承担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是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教师显然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这就更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知识。为此,特制定未来三年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习新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课余时间我们要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的老师,才能很好的教好数学。继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和深入学习与研究新人教版数学课程,在自己能掌握的前提下来进行数学教学。
二、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认真钻读新课程标准,积极翻阅时代前沿的一些教学杂志、拜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并要通过上网等途径,接触各方面先进的教学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以教学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自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样学生的成绩就会有很大提高。
三、课堂上艺术地进行教学。
我们上课的方式方法要面向全体学生,自古以来教无定法,贵在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实际,因此我们多向专家、同事请教,认真上好每一课,踏踏实实地工作,珍惜每次的公开课机会,多磨课,寻找自己上课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希望这次培训能为我搭建公开课的平台。在每堂课前用心设计好教学语言、板书及要开展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注意形成良好的教态。在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会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的好的上课方式,从而不断提升我的备课和上课质量。另外,我在信息技术方面掌握了基础,真正应用到数学课堂上,是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课上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只有用了一些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才能让我把想表达的东西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基本教学程序进行认真研究,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明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四、勤实践、多思考,乐写心得,积累经验。
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每年要有论文,并要取得市二等奖以上。以培训作业和要求不断鞭策自己,勤动笔,勤动脑,及时积累个案,归纳资料,让自己的教学留有痕迹,写出一些高质量的教学心得与经验,教学感受,教学小结,自己在平时所做的工作的想法与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学科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听课调研、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学科能力和专业素质。
今后,我要努力能达到以上专业发展目标,对数学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大的把握,有足够的魅力吸引着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地为素质教育贴砖加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
一、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事业、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目的意义)方式、途径、概述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我校新确立的课题为教师成长提供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生成性校本培训新机制,加速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使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提高了教学艺术水平,增强了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研究者的素质。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教师个人的概况、简介和分析
本人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有10年之久,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能做到下面几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展开有序合理,主线清晰突出,教学有一定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并不断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比较讲究民主。
我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不能做到熟练地因材施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自己接触的老教师的教学风格比较片面,而且理论上的支持不够。
三、教师本人专业发展的内容、方向
(1)专业素养基础: 在未来3年内,我希望自己能形成一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风格;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进步。
(2)专业技能: 在教学理论上,我还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教育意识。教学经验不足,需要在其他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摸索总结。
(3)专业发展目标: 提高我的教学反思能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我能够快速成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个人专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1、学习、培训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从观念上更新自己。听取和吸纳各种意见,不断学习,向教师群体学习、向学生学习,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胸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真正做到“崇真尚本”以海纳百川之气度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学生。从而容纳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2、反思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反思+经验。教师的反思活动既是一个个体的活动,也是一个群体的活动。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来源:政治组作者:杨健录入人:杨健发布时间:2011-12-28 10:26:5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别开来。
3.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通过科学正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心驰神往于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教师的教育研究源于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人学习并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4.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乌申斯基再三强调:在教学工作中,一切以教师的人格为根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以一种高贵的品位,教师正是以这种品位来熏陶学生的。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理想教师的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和蔼可亲、真诚质朴、公平正直、富有耐心、善解人意、兴趣广泛、开朗乐观、意志力强、诙谐幽默、宽容大度等。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5.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有无专业思想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区别,也是现代教师不同于以往教师的显著标志。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6.发展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库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名好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凯尔科特曼则进一步用“专业自我”概念来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他认为,自我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表现体系,是人和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人们感受具体情景的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日常行为的方式。他把“专业自我”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一旦专业自我形成,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强调:“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因此,每一名教师能否认识和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创造性,能否获得这种创造给自己所带来的内在的尊严与欢乐,进而反思和重构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使自己成为自觉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就成了形成教师专业自我的关键与核心。∠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2010-03-10 18:16:04)转载▼ 标签:杂谈教师专业自主意识 分类: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着成为了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却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而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自觉创造。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培养人的劳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做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教师区别开来。
3、提升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实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2)教学言语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通过科学正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心驰神往于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的,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的。(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时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分为则是根本。(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教师的教育研究源于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并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6)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4、构建专业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乌申斯基再三强调:在教学工作中,一切以教师的人格为根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以一种高贵的品位,教师正是以这种品味来熏陶学生的。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理想教师的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和蔼可亲、真诚质朴、公平正直、富有耐心、善解人意、兴趣广泛、开朗乐观、意志力强、诙谐幽默、宽容大度等。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5、形成专业思想。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有无专业思想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区别,也是现代教师不同于以往教师的显著标志。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产生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形成自己的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进而,使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不断向前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它要求从业人员以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去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6、发展专业自我。自我,是指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总和的意识。它包括对自己的身心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状况的认识。具体地来说,“自我”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合。库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个好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凯尔科特曼则进一步用“专业自我”概念来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他认为,自我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表现体系,是人和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人们感受具体情景的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日常行为的方式。他把“专业自我”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一旦专业自我形成,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论及职业选择时强调:“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因此,每一个教师能否认识和感受教师职业的创造性,能否获得这种创造给自己带来的内在的尊严与欢乐,进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使自己成为自觉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就成了形成教师专业自我的关键与核心。教师对“自我”有明确认识,能够促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地位与教育主体,明确是“我”在实施教育、教学,而不是另外一个人,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充满自信和,能够体验到教育教学对社会和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到校园环境的欢乐,体验到与学生交往的愉悦,体验的从事专业的幸福,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能够在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实现职业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享受到教育教学过程所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与尊严。
制约中小学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及破解策略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2-07-06 11:34:00 ]阅读:789作者:徐圣伦逄增翠编辑:studa090420 摘要:随着国家人口的老龄化的出现,中年教师的比例加大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牢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素质,成为学校学科教学权威,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角色转化困难、职业倦怠感强、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课改等问题。这既有中年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要使中年教师适应新课改,站好站稳讲台,两方面都要做出相应努力。关键词:中年教师;角色转换;教学艺术;管理体制
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和教育上高考制度恢复33周年的临近,中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也出现了与中国人口变化特征相同的问题,即老龄化问题(鉴于国际上称45至60岁的人为中年,中国传统上称这个年龄段为老年段,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即中年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年教师曾经是名副其实的学校教学骨干和顶梁柱,具有专业功底扎实、心态最稳定、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的优势,但进入45岁以后的中年教师出现了很多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着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工作岗位问题。这既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教育部门建立一种有效机制以促进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本文力争结合实际探寻阻碍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建立一种长远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长,大多学历一般,精力有限,思维不够敏捷,知识结构不合理,接受新知识难度大等因素,加之学校大环境和评价机制使然,很多中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几乎陷入停止状态。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角色转换困难。中年教师已在三尺讲台“战斗”了20年以上,与学生之间明显存在着代沟,对自己的学生缺乏与时俱进的认识和理解,仍用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自己刚毕业时的学生标准衡量当前的学生。用以前的教学方式和处事方法对待眼前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角色转换。第二,教学奖励、评价制度的不公平,导致其积极性不高。由于目前中小学的评价制度、教学奖励大多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而没有把学习成绩与作业占用时间结合起来考察,没有建立一种把学生眼前成绩与长远发展潜力结合起来的考查机制,在现行机制中,中年教师在与青年教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导致中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第三,缺乏理论支撑,专业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与大学教授的学术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功成名就的状况相反,处于中年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大多缺乏研究习惯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所以在经验与反思的结合上、在把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问题上面临着很大困难,难以在专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第四,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新兴起的第八次课改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很大的冲击。很多中年教师对新课改变化一知半解,难以走出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继续对教材奉为“圣经”,照本宣科;继续施行师讲生听、师念生记、生背师查的旧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教学方式难以在以素质教育为特点的新课改中继续立足。
第五,工作进取心减退,得过且过。中年教师已过了不惑之年,接近知天命之年。提干已无望,高级职称已评上,因此,很多中年教师有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感觉工作已无奔头,于是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常常不再写教学详案,甚至将工作目标锁定在后勤部门或者职闲薪厚的岗位,不再把从事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处身立世之本。
二、阻滞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根据笔者对附近几个县市的中小学教师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年教师自身过分自信、对新课改理论和实践缺乏足够认识、职业倦怠感强,是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少中年教师伴随着工龄的累积,职业权威的建立,对教学驾轻就熟,因此,不再脚踏实地的研究教材,不再写教学详案;不再去用心研究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去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对于新课改也存在理解的误区,认为千改万改,不离教材,千变万变,离不开教师讲授,对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知识分类理论、课程标准理念等新兴教育教学理论充耳不闻,这种态度成为阻碍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国家教师进修制度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弊端,是导致中年教师专业理论难以提升更新的重要因素。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中年教师本身又大多学历较低,很多是通过民办转公办的方式成为正式教师的,这就使他们面临亟需进行继续教育的问题,需要国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但过去很多年缺乏正常的专业继续学习培训制度;近几年才出现大规模培训,但培训中存在着培训滞后于教学实践、走过场和教师对培训不够重视、单位对培训结果缺乏正规考查等缺陷。这种状况,成为阻碍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业务原因。
第三,教研指导部门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中年教师无法实现专业发展。部分中年教师面临着把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或者进行教改课题研究的难题,或者面临着改变传统的课程与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问题,这都需要教研员的真心帮扶。同时,教研员肩负着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水平,帮助教师修改论文,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地区的教研员由于多年脱离教学第一线,不能沉下心来钻研业务,导致其并不能够给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上的有力指导和帮助。教研员专业素养和理论积蕴的低下是影响中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导原因。第四,学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年教师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中年教师的继续发展。与青年教师一样,中年教师也是中小学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大部分学校对中年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的具体政策对中年教师激励,没有针对中年教师的座谈会、研讨会等,相反,或者把中年教师放在与青年教师同等条件下进行考核,与在安排工作时对中年教师的“重用”不相对称;或者把中年教师照顾到后勤岗位。在评定各级各类先进时,往往加上45岁以后的中年教师不准超过七分之一的规定,这往往诱导教师得出中年教师应该退出教学一线的结论。这些政策措施是阻碍中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原因。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http://www.studa.net
三、有效促进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上述情况造成了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受限,难以适应新课改后的工作岗位,根据笔者对地方中小学中年教师状况的调查,现就促进中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引导中年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新课改,使中年教师认识到站稳站好讲台才是教师的处身立世之本。中年教师虽然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教态、语言、板书等有了很好的把握,对教学内容处理、重点难点的确定、时间恰当安排、教学方法优化、激发学生兴趣等有了很强的操作能力。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设置教学三维目标、如何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创设情境进行建构主义教学,如何指导学生提前预习与自学,如何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实行分层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是所有教师包括中年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中年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地学习新课改理论,把先进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积累,才能够在新课改中站好站稳讲台,否则就会被淘汰。
第二,建立对中年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目的,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个体发展的评价。为此,学校要通过考核让中年教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帮助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让中年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年教师,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相应机会。对中年教师的奖励制度要实行教学成绩与科研成果并重,毕竟科研成果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意义。
第三,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重视职业自身对中年教师的激励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工作本身产生的激励作用至关重要,中年教师也是如此。大批中年教师都走向后勤,不仅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学校要引导中年教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根据不同类型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机会。组建教研团队时要注重发挥中年教师的领头雁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最优组合。对于不能上课而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可以组建教导队,通过他们评课议课、命制单元练习题,发挥中年教师的指导作用。教育管理部门要引导教师改变对各类先进的看法,使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成为教师一生可望可即的追求,而不是评选干部、晋升职称的有利条件,为此,就必须废除各种评选中的年龄限制,只要站好三尺讲台就有资格参加评选;应该尽力减少评选中对中年教师的荣誉条件,引导教师终生从教,发挥余热。
第四,充分发挥教研员和培训制度的作用。新课改的特点之一是教研中心的下移。作为县市级教研机构应担负起帮助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教研员加大学习力度,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熟练掌握新课改理论,通过上示范课或者听课指导,指导教师修改论文,帮助中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愿望;对各级教研员要定期实行竟争上岗制度,实现教研员与教课教师的轮岗,促进教研员自觉提高业务水平;要把对中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系数作为对教研员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培训制度的落实、规范,督促中年教师专业成长之梦实现。
第五,满足中年教师继续发展的需求。为了个人和所在学校的发展前途,中年教师希望能够有机会使专业获得发展。学校和教研部门应该鼓励中年教师去外校学习,去听名师、教授、专家的课,尤其每年的优质课评选、公开课评选,应允许、鼓励和邀请中年教师参加观评;应该鼓励中年教师开设观摩课、主持教研活动,鼓励中年教师把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以此督促中年教师自觉提高专业水准,从而实现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我深深的意识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导向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对一线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胜任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工作,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呢?作为一名数十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师,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的素养和能力:
一、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能力
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能力,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应用教材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培养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能力
以往通过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是笼统的评价方法。分数不能反映出学生的问题是出现在基本运算、归纳猜想或者是空间感知等方面中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详细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更快地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弥补和纠正。要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转载21)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课程,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 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BD)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共21分)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6分)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2.请简要谈谈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
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常州市中小学校科级干部“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 考核统一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2002年10月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Ⅹ 2。√ 3。Ⅹ 4。√ 5。Ⅹ 6。Ⅹ 7. Ⅹ 8。Ⅹ 9。√ 10。√ 11。Ⅹ 12。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A 2。A 3。B 4。A 5。C 6。B 7. C 8。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ABC 2。ABCD 3。ACD 4。ABD 5.ACD 6。ABCD
四、简答题(共21分)
1.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第122页)2.答案见第138至第141页。(6分)3.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
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1.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4)
2.“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参 考 练习题
(一)一、判断题:
()1.知识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物。对于学校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
()2.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3.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宗旨。
()4.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程的均衡性是指各学科和各领域平衡发展。
()5.在新课程中,分科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综合课程倾向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6.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7.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选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8.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际上就是科技类活动课程,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9.课程标准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10.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
()11.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1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13.新课程中的评价是为了选拔出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14.评语是一种常见的质性评价方法,此外,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方法还有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和成长记录袋等。
()15.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较高级的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则是较低级的课程。
()16.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17.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就是研究如何更好地
“教教材”。
()18.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19.新的课程观认为,德育课程不应是一套外在于师生的强制性的价值规范体系。()20.发展性德育不太重视学生对既有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内化,而是关注学生的道德创造。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课程标准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它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B.它是国家制定的对某一学段的最高要求
C.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 D.它的范围只涉及认知领域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
A.课程即教学的科目B.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C.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D.课程就是知识
()3.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
A.优化师生关系B.研究教材C.增强课程意识D.教学反思()4.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独立性B.主动性C.独特性D.问题性
()5.下列关于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质性评价B.学生无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C.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
D.可以与教师成长相结合
()6.在开展教师自评方面不正确的做法是:
A.创设具有竞争性的自评氛围B.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C.自评结果不与奖惩挂钩D.与他评相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7.多元智力理论所不支持的概念有:
A.因材施教B.发展潜能C.差生D.赏识教育
()8.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应包括:
A.教案的整洁程度B.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参与程度 C.师生互动 D.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
()9.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是: A.整体性B.实践性C.预定性D.开放性
()10.具有系统性和引导性较强的特点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是: A.情感陶冶式B.品德实践式C.榜样示范式D.说理疏导式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体现哪三个特征? A.均衡性B.实践性C.综合性D.选择性
()2.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设置综合课程B.加强学科的综合性C.增设综合实践活动D.减少必修课()3.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科学B.体育与健康C.历史与社会D.综合实践活动()4.下列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有:
A.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科技类活动课程B.研究性学习应在固定课时中进行C.研究性学习不是优等生的专利
D.不能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教师
()5.新课程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A.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B.课程管理从弹性转向刚性
C.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D.课程价值从精英主义转向大众主义()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有: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D.学生是完整的人()7.新课程要求教A.学科知识的传授者B.社区教育工作者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D.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8.新课程评价要实现的目标有:
A.从关注过程转向关注结果B.评价主体的多元化C.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D.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9.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B.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C.贫困地区的课程资源也是相当贫瘠的D.教学活动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10.学校课程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包括:
A.保障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B.保障学校课程的合理开发
C.协调、优化和整合三类课程D.选用经国家一级审定或省一级审查通过的教材
四、简答论述题:
1.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那些共同的趋势? 2. 我国原有课程结构存在着那些较严重的不足? 3.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4.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 课程标准与教材是什么关系?
6. 结合各自的学科谈谈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7. 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方面努力?
8. 新课程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什么?
9. 如何理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0.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1. 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师担任的角色有:
12. 有人认为,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 13. 开发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
14.有一位参加新课程实验的老师说:“过去我们给学生教了很多很多,但他们真正学到的很少很少;现在我们教给学生的虽然少了,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你对此有何感想?
15. 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五、案例分析题:
1.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第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一下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下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
上述案例说明我国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那些问题?在新课程中,要求如何改变? 2.(原苏联)一年级小学生拉里学期结束后,学校向家长送的不是普通的成绩单,而是一只纸袋,纸袋正面装贴美观,上面画着鲜花、微笑的太阳,还用彩色笔写着:“献给亲爱的父亲和母亲,拉里敬上。” 纸袋里是拉里亲手制作的东西(共23页):2页书法;2页自编故事;3种作业(选词填空作业、自编数学习题和例题、自画的几何图形);5幅图画;2页剪贴;4页作文《我在语文课上学会了什么》、《我懂得哪些数学知识》、《我所知道的皮罗斯马尼亚》。此外有一份教导主任和校长签名的鉴定,500多字,如:“她的字写得很漂亮,但我们建议她注意字母的间距,要写得均匀。……她爱上了俄语。……我们建议她在俄语发音上要多下点功夫。”“我们建议她学会快速阅读,在暑假读完六七本儿童读物。”
这种 “档案袋”式评价法对我们的评价改革有何启示?你认为“档案袋”评价法有何优点、有何不足?
3.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一则《四块糖的故事》,对于我们目前的学生评价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现代意义?
4.飞虹中学原先是一所坐落于上海棚户区的普通初级中学。过去由于生源差、办学条件简陋等原因,学校留不住老师,也留不住学生。1991年,学校作为原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实验点之一,开始了“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调查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排排坐,吃果果”的课堂教学不能适应有差异学生的学习,许多学生的潜能远远得不到开发。针对初中学生实际存在的较大差异,学校实施了“分层递进教学”,即建立“教学递进机制”,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有效教育资源,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实践证明,飞虹中学的这一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质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针对学生的差异,组织开设了家用照明电路、书法、篆刻、车船模型、烹调等20多个兴趣小组,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使一批学习困难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让他们和其他毕业生一样昂首挺胸地走向社会。现在,许多小学毕业
生家长都要求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来读书,飞虹中学成了深受周边群众欢迎的优质学校。结合这个案例你认为,新课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是一种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
5.学校准备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李老师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很快就报了名,也选定了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李老师是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读研究生之前也曾在中学教过两年书,虽然重返中学教坛的时间不长,但对讲好这堂课蛮有信心。他觉得教文言文正是自己的强项,既是情有独钟,也是术有专攻。他希望借此机会在本校同行面前好好地露一手,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和功底。李老师认真进行备课,查阅了大量资料,博采众家之长,撰写了较为详尽的教案,又自己动手制作投影片,为的是尽量节省课堂上板书的时间。评优公开课如期举行,李老师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他的教学设计是:重点分析课文中以对话、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课堂上李老师对这一表现手法的分析非常细致、深入,真可称得上丝丝入扣。加上他那富有感情变化的语言,对故事情节绘声绘色的渲染,学生们都被吸引住了,个个凝神静听……李老师越讲越兴奋,甚至忘记了时间。
正巧这天停电,电铃没响。尽管坐在前排听课的教导主任向他暗示了几次该下课了,他也没有察觉,直到一位物理老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才猛想起来该看看表,这时已经超过下课时间整整10分钟了。用新课程的理念,你怎么看待这位老师和他的教学?学生从这样的教学中能够获得什么?不能够获得什么?
6.过去的一堂数学课:老师叫我们在课堂上做一道数学题:“买一个篮球是9元5角,一个足球是17元2角,合计要多少钱?”同学们都忙着动手计算,只有我无动于衷。“站起来!”老师说,“做出来了吗?”“做出来了。”既然被老师盯上了,我只好硬撑着脸面说。“答案是多少?”“不到30元。”“不对!你这是敷衍我。”“怎么不对?9元5角不到10元,17元2角不到20元。所以,9元5角加17元2角,不到30元。”我倔强地说。“这…,这…,这没有用!”憋了半天,老师才说出这句话。“怎么会没有用?只要跟妈妈说,买这两个球,不到30元,她就会让我买。”我和老师较上了劲。“我说没用就没用。统考时,你不给出准确结果,谁给你分!”老师脸都气白了。这个案例说明传统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 7.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中第四单元是“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第89页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是“寄予植物的情怀”;化学新教材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后出了一道习题,先呈现一首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题目是“猜一猜诗中说的是什么化合物?根据你对该化合物的认识,对诗中的描述作出解释。” 新教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那么教师面对这样的课程与教材时,在教育理念、自身素质结构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应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8.画马**:看着孩子们把马画成蓝色、绿色,哈尔滨市少儿活动中心想像绘画班的家长们火了,这是咋教的?尽管校方再三解释这是要给孩子一个想像创作的空间,可班上80%的家长还是让孩子退了班。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如果你是其中的教师,会怎么办?
9.有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校长去上海考察学习,到一所学校挂职当一天校长。照例,他要进课堂听课,然后与教师谈话。由于身份的关系,他很谦虚、很客气地向授课教师提出问题:“这节课您为什么这么
上呢?”于是,教师从头至尾讲述了自己备课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几次发现自己备课时没考虑到的
问题,双方共同探讨,气氛非常融洽,教师感到收获很大。
请结合这个案例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0.新课程实验区某小学任教美术的蓝老师在上《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后,深有感触地谈到:“我虽然课前尝试了几种飞机的折法,但让我觉得尴尬的是,课堂上我示范折好一个飞机,试飞给孩子们看时,却意外的没飞起来。这时,好多孩子在下面就说了,蓝老师,我会折,让我来帮你。先后上来了六个孩子,他们每人折的飞机都不一样,而且都能飞上一段距离。于是,我就请孩子上来当小老师演示折法。所有的学生都显得很兴奋,听的孩子很认真,讲的孩子很带劲,„小老师‟在帮助不会折的同学时也一丝不苟。到操场放飞纸飞机时,基本上每个孩子的飞机都飞上了天。有个孩子跑到我跟前天真地对我说:„蓝老师,我来教你折个更好看的飞机。‟多可爱的孩子!孩子们的飞机既飞得高,又漂亮,而且种类多样,这显然是孩子们相互交流、合作的结果。这种效果是我课前没有料到的。”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的方式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