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家评注四大名著
名家评注四大名著
读四大名著,不可不读四大名家批评本。权威批点,绣像插图,典雅双色,可读可藏。
读金圣叹批《水浒传》,需要大杯好酒,爽快处需痛饮。切记在结实的书桌上,免得拍桌叫绝时拍烂了桌子。读毛宗岗批《三国演义》,看大江东去,数风流人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人大彻大悟。读李卓吾批《西游记》,胸有童心就好,有点佛心更好,修身养性,成正果要度九九八十一难。
读脂砚斋批《红楼梦》,需宜兴紫砂与佳茗,慢慢品尝就好。否则备好苦丁茶,阅读至痛至悔处,浓浓地呷些吧。
本套名家批评本的《红楼梦》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小说正文方面,改变了各种脂评本残缺的不足,保持了小说的完整性,全书为120回,前80回,以带脂砚斋批评的“庚辰本”为底本,对其中的缺失部分,选取其他版本加以补全;后40回,以“程甲本”为底本。二是在脂砚斋批评方面,系统、全面地收录各种“脂评本”评语,本书在收录“庚辰本”、“甲戌本”评语的同事,对其他抄本中的不同评语,也做了选择性收录,力求完整展现脂砚斋评语的全貌。
清朝初期,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了细致的校订并加以评点,毛宗岗为之付出较多,故而后人将功劳多归于毛宗岗。毛本强化了原作中尊刘抑曹的倾向,重新规范了全书的体例,对参差不齐、字句不顺的回目加以修订,使之表述准确、通顺,同时,对《三国演义》进行了系统的评点。卷首的《读三国志法》是其评点的总纲,通过每回的总评和文中的夹批,完成了对《三国演义》的研评,这些点评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自“毛评本”刻印后,就成为《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
李卓吾评点《西游记》既重视揭示该书之奇幻,又特别欣赏该书对现实之影射。其对西游人物的评点往往与人情世故联系在一起,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审视《西游记》,凡是读到与评点这有会心之处,总是忍不住一一拈出,提醒读者“着眼”“着眼”。本书以明代《李卓吾批评西游记》为底本,参校明金陵世德堂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及《西游证道书》、《新镌全像西游记》等,对底本中的讹、倒、衍、夺作了校正,将异体字统一为正体字,重新分段,采用新式标点。
内容简介
《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耶?以破色取笑,非如别书认真说鬼话也。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这人特作此一大梦也。
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多情曰多事,亦宗《庄》笔而来,盖余亦偏矣,可笑。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知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意亦甚矣。再笔。
《西游记》是由猴王出世、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取经缘起、西天取经等部分组成,而以西天取经为主干故事。由取经的纵向行动串连各个故事,在每个故事(八十一难)中设置诸种矛盾,制造许多高潮,时而惊险,时而轻松。在一难又一难的过程中,错综复杂地展现了僧徒与妖魔鬼怪之间的矛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唐僧与孙悟空,八戒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冲突,读来神奇变幻,引人入胜。
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只淡淡一语,轻轻混过,妙在有意无意之间,岂真学小儿掩耳缩颈之态耶?
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生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后来自博望烧屯以至六出祁山,无数极忙极热文字,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
有人说,读《水浒传》不读金圣叹的评语,等于没读过《水浒传》,此言不虚。《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集合了无数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了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改原书第一回为“楔子”,保留原书第七十一回中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自撰“梁山泊英雄惊噩梦”的情节,作为结局的第七十回。此外还对前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修订,写了大量精彩绝伦的批语,并将这种新版本称为真正的古本。这七十回本一面世,几乎令他本尽废,一统天下近三百年,以至于一般读者只知有七十回的《水浒》了。这也是目前我们这个《四大名著名家点评》本《水浒传》的前七十回;后五十回采自一百二十回本《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全书》,批评者署名为“李卓吾”。因此,在这个混合的评点本里,读者朋友们既可欣赏到各异其趣的金圣叹和李卓吾评语,也可一窥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的全貌。
金圣叹的评点读批《水浒》是中国文学史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李卓吾、叶昼,就连之后毛宗岗、脂砚斋的小说评点,也明显受到了金圣叹评点风格的影响。金圣叹发前人之所未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观点和方法,总结出诸如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獭尾法等全新的创作方法与批评方法。书前的《读第五才子书书法》、每一回的回前评、眉批和错落行间的夹批,值得细细品味,享受阅读最经典小说和最经典评语的愉悦。
作者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而脂砚斋是所有红楼梦评论中最早作评且价值最高者。今将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整理出版,对学习、阅读乃至研究《红楼梦》均有极大的帮助。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将罗贯中的原本加以修订,整理回目,削除论赞,修改
目录
《红楼梦》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徽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水浒传》
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自占地步。
自首荒唐,妙!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炼成高经十二丈、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合周天之数。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锻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岂敢,岂敢!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到不如不去的好。”
第二篇: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
(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第三篇: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
(二)》)(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篇二:读书笔记四种方式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1)笔记本。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2)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3)卡片。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4)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5)全文复印。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归纳小结: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范文: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实例>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题目。听了以后,不免会产生很多遐想。这是一位盲人吗?她叫什么名字?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去做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浮于脑海。我无法回答你们,因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篇三: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目录
1.摘要式读书笔记
(1)索引式读书笔记
(2)抄录原文式笔记
2、评注式读书笔记
(1)书头批注
(2)提纲
(3)提要
(4)评注读书笔记
(5)补充原文
3、心得式读书笔记
(1)札记
(2)心得
(3)综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形式 1)笔记本 2)活页本 3)卡片 4)剪报 5)全文复印 6)记忆 7)书签式
读书笔记的实例
读《童年》有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释梦》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 《十五少年漂流记》读后感
怎么写读书笔记
(一)提纲式
(二)摘录式
(三)仿写式
(四)评论式
(五)心得式
(六)存疑式
(七)简缩式
读书笔记的写法 “提要钩玄”
“采花酿蜜”
“开山铸铜”
展开
1.摘要式读书笔记
(1)索引式读书笔记
(2)抄录原文式笔记
2、评注式读书笔记
(1)书头批注
(2)提纲
(3)提要
(4)评注读书笔记
(5)补充原文
3、心得式读书笔记
(1)札记
(2)心得
(3)综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形式 1)笔记本 2)活页本 3)卡片 4)剪报 5)全文复印 6)记忆 7)书签式
读书笔记的实例
读《童年》有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释梦》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
《十五少年漂流记》读后感
怎么写读书笔记
(一)提纲式
(二)摘录式
(三)仿写式
(四)评论式
(五)心得式
(六)存疑式
(七)简缩式
读书笔记的写法
“提要钩玄”
“采花酿蜜”
“开山铸铜”
展开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摘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
编辑本段1.摘要式读书笔记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式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2)抄录原文式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编辑本段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
(二)》)(5)补充原文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编辑本段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它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1)札记
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
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形式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有: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也便于日后查阅。3)卡片
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6)记忆
如果能用大脑记下来的话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笔记中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7)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记在书签上,夹在书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背一背,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可以帮助记忆。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实例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篇四:读书笔记方法
读书笔记方法1 上传: 谢秋晓 更新时间:2013-2-23 19:48:42 读书笔记方法
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摘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
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索引式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抄录原文式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读书笔记方法2 上传: 谢秋晓 更新时间:2013-2-23 19:50:25 评注式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
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
(二)》)补充原文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心得式
心得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它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读书笔记方法3 上传: 谢秋晓 更新时间:2013-2-23 19:52:04 笔记形式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有: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也便于日后查阅。3)卡片
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6)记忆
如果能用大脑记下来的话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笔记中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7)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记在书签上,夹在书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背一背,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笔记实例
小时候的海伦·凯勒(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篇五:读书笔记参考格式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三类:一是心得式,二是评论式,三是简缩式。三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心得式
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即留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读后感: 读后感又称读书心得。读者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读后感重“感,它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真切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感触和评论。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是从读书(包括报刊)中引起的“感,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读后感通常在开篇时即要表明“感是从读什么书报而来,同时,还要载明材料出处。其次,最好是一则读后感谈一个问题;如果内容多,感想多.可以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读后感一定要中心明确,主旨集中。不管感想多么复杂,联想多么丰富,都围绕读物来引发,防止节外生枝。最后,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等等,不论材料大小都可引发读后感。但是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作者的原文混杂在一起。概括原文要准确,引用原文要忠实。
(二)评论式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
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1)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
(2)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三)简缩式
(1)缩写: 为了记住故事概况、读一本较长的书之后,可抓住主要内容,采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缩写成一篇短文。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第四篇:「幽梦影评注」读后感
「幽夢影評註」讀後感
語一乙 廖隆振8502241
「天下無書則已,有,則必當讀;無酒則已,有,則必當飲;無名山則已,有,則必當遊;無花月則已,有,則必當賞玩;無才子、佳人則已,有,則必當愛慕憐惜。」
一段見心明性之言,無怪乎張潮先生一部《幽夢影》,知心友,不可勝數。
拜讀這樣一本小品文集,雖然與當今諸多「大作」相較,亦有其殊勝之處,並且,隨性所至,筆隨性至,行文用字之處,自然而誠懇,更能夠說服這芸芸眾生真情真性的人子。
大凡,感情、修身、為學、做人各個方面,乃至於佛學,都有其精闢之言: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
「情必近于癡始真…」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由此不難看出,張潮真是一個懂得感情的人,而且也是一個十分看重感情和疼惜佳人的人,這樣一個真性男子,不論是在古代或是在現代,都是值得讓男人學習的人。
一般時下的年輕人,談到感情不外是轟轟烈烈的激情,或是速食主義的閃電戀愛,在空虛浮華的表面之下,能夠看清楚愛情真貌的,又有幾人?我們一提到大學生的世界,不外乎是感情第一、社團第二、學業第三,彷彿談一段感情是首要之務,至於感情是為何物,能夠心領神會的又有幾人?
心齋之文,不妨請我輩的年輕學子再三覽讀、細細體會,相信必當有不同的想法和領悟吧!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閒與不閒?一向就不是值得爭論的話題,畢竟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若是那個人整日閒著、無所事事,必定會落個「庸懶」的美名,每個人都要為著理想、目標,戰戰兢兢地努力,一刻也不得休息,好像只有這樣人生才有活力、才有意義。
然而,心齋短短數言,卻給了現實生活一番新義評議,不禁令我想起了從前的一首流行歌曲,「忙與盲」,我在想,所謂的忙碌生活,是否可以和充實劃上等號?同學朋友總是勸我要留一些「空閒」給自己,可以休息、可以準備、可以再出發,否則,一旦累垮了自己,再多的意義也會便成不真實的存在,而失去了價值。
仔細想想,還是蠻有道理的,閒才可以空出心房,才能冷靜地去思考努力的內容,才能有餘力去接受真實的事物。心齋之言,所言甚是!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閒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
「文名可以當科第,儉德可以當貨財,清閒可以當壽考。」
「不得已而諛者,寧以口,毋以筆;不可耐而罵之者,亦寧以口,毋以筆。」
舉凡人生觀、修身、處世哲學等等雋永小語,可真是不勝枚舉,由此種種,更可以看出心齋思想的獨到之處!人可以安閒、可以謙恭,但是決不能驕傲;人生當以知識為本,務於學,才能識於世,才能不惑;人生應當以儉為本,以奢為諫,如此才能無過求,避災厄;此外,在對人對事方面,當忍則忍,而在不能忍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做出適當的發洩管道。在張潮的字裡行間,比比皆是。
在人生之外,在求學之上,心齋亦多有鼓勵之言,至於佛家之語,張潮亦多有著墨的地方,整部《幽夢影》,勾勒出心齋這樣一個才子,有著佛家的情懷,有著文人的敦厚,有著真性情人的灑脫,這樣的一個心齋,給我們當成一個效法與學習的對象,自是良師益友。
第五篇:唐彪《家塾教学法》评注
唐彪《家塾教学法》评注
3.1【原文】读书、作文总期于熟 3.1.1【原文】
唐彪曰:凡经史之书,惟熟则能透彻其底蕴,时文、古文,熟则听我取材,不熟,安能得力也。然熟亦难言矣。但能背,未必即熟也。故书文于能背之后,量吾资加读几多遍,可以极熟不忘,则必如其数加之,而遍数尤宜记也①。最忌者,书读至半熟而置。久而始温。既已遗忘,虽两倍其遍数,亦不熟矣②!【注释】
①透彻:熟悉深入。底蕴:内情,底细。资:资质、禀赋。几多:表示不定的数量。遍数尤宜记:朱熹说:“荀子云:‘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诵数者,想是古人读书,亦记遍数。” ②久而始温,既已遗忘:心理学实验证明,复习对记忆效果影响极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表明:遗忘呈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后的最初遗忘较快,而以后便逐渐缓慢起来,所以复习应及时。【评述】
唐彪指出:读书贵在熟。他认为,“能背”不一定就是“熟”,应在能背之后,再加读多遍,达到“透彻其底蕴”才可谓“熟”;并提醒读者,读书千万不能“半熟而置”,否则,则两倍其力亦不熟矣。
3.1.2【原文】
唐彪曰:天下事,未经历者,必不如曾经历者之能稍知其理也;经历一周者,必不如经历四五周者之能详悉其理也;经历四五周者,又不如终身练习其事者之熟知其理而能圆通不滞也。故凡人一切所为,生不如熟,熟不如极熟,极熟则能变化推广,纵横高下,无乎不宜①。读书作文之更贵于熟,何待言哉②!【注释】
①圆通:融会贯通而不偏执。宜:合适。②待:需。【评述】
这一节紧承上文,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极熟则能变化推广,纵横高下,无乎不宜”的道理。
3.1.3【原文】
朱子曰①: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遍,略晓其意即厌之,欲别求书读,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②。【注释】
①朱熹(1130—1200):字无晦,一字仲晦,又号云谷老人、沧州遁叟。绍兴间举进士,历仕高、孝、光、宁四朝,累官宝文阁侍制,是宋代理学家中一个集大成的学者。有《朱子全书》等传世。
②《朱子语类》卷一百四:“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舍:放下,放弃。味:意义,旨趣。趣:旨趣,意味。
【评述】
唐彪借朱熹的话告诉我们:读书需读到爱不释手,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道理、奥妙;若略知其意即弃之,则必不得其真正的旨趣。
3.1.4【原文】
唐彪曰:文入妙来无过熟。朴学士问欧公为文之法,公曰:于吾侄岂有吝惜,只是要熟耳。变化姿态,皆从熟处出也①。又,毛稚黄曰:读书作文总妙在一熟,熟则无不得力。或谓文亦有生而佳者,答曰:此必熟后之生也。熟后而生,生必佳,若未熟之生,则生疏而已矣,焉得佳乎!是熟一字为作文第一法也。② 【注释】
①《仕学规范》卷三十四:“孙元忠朴学士尝问欧阳公为文之法,公云:于吾侄岂有惜?只是要熟耳,变化姿态,皆从熟处出也。”孙元忠,名朴,宋代人,元佑间为秘书少监。学士:官名。欧公:指欧阳修。
②唐彪这段话并见清代梁章钜《退庵随笔》卷十九,文字略有出入。【评述】 唐彪认为,“熟”为作文第一法,并引用欧阳修和毛稚黄的话来证明 “熟”对作文的重要性。
3.1.5【原文】 毛稚黄曰:“读书有四要:一曰收,将心收在身子里,将身收在书房里是也;二曰简,惟简斯熟,若所治者多,则用力分,而奏功少,精神疲,岁月耗矣①;三曰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二三其心②,必无成就;四曰恒,虽专心致志于一矣,而苟无恒,时作时辍,有初鲜终③,亦无成也,故存恒尤要焉。” 【注释】
①治:研究。奏功:取得功效。②二三:时二时三,反复无定。③辍:停。初,开始。鲜xiǎn,少。【评述】
唐彪引用毛稚黄的话来说明读书有四要:收心,简约,专一,有恒。【综述】
本章论述读书作文“贵于熟”,熟有助于理解,“惟熟则能透彻其底蕴”;有助于运用,“极熟则能变化推广”;有助于写出好文章,“文入妙来无过熟”。
3.2【原文】课程量力始能永久 3.2.1【原文】
朱子曰:读书少作课程,多施功力。如会读得二百字,且只读一百字,却于百字中,猛施工夫,读诵极熟,理会仔细,如此记性拙者,亦日记得,悟性钝者,亦理会得;若徒贪多,大为无益。① 【注释】
①《朱子语类》卷十:“读书小作课程,大施功力。如会读得二百字,只读得一百字,却于百字中,猛施工夫,理会子细,读诵教熟。如此,不会记性人自记得,无识性人亦理会得。若泛泛然念多,只是皆无益耳。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课程:规定数2
量和内容的工作学习进程。理会:领会。【评述】
这一节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好高骛远、只图贪多,而应量力而行。
3.2.2【原文】
唐彪曰:学者用心太紧①,工夫无节②,则疾病生焉(惟立课程,则工夫有节)。余亲见读书过劳而夭者五六人③。故父师于子弟,懒于读书者,当督责之④,勿令嬉游;其过于读书者,当阻抑之⑤,勿令穷日继夜⑥,此因材立教之法也⑦。【注释】
①紧:不松驰。②节:节制。
③夭:夭折、短命。④督责:督察责罚。⑤抑:遏止、禁止。
⑥穷日继夜:日以继夜。穷日,尽一日。
⑦因材立教: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常作“因材施教”。【评述】
唐彪主张,学习要有规律、有计划。且提醒父师,教子弟时,要做到“因材立教”,即教孩子读书时不可让他过于贪玩,也不可让他过于劳累,还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3.2.3【原文】
朱子曰: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箭者,有五上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之令满,己力胜得他过。今学者不度自己力量去读书,恐自家对敌他不过。① 【注释】
①《朱子语类》卷十:“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正淳云:欲将诸书循环看。曰:不可如此,须看得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若杂然并进,却反为所困。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已力欺得它过,今学者不忖自已力量去观书,恐自家照管他不过。”斗:量词,十升为一斗。【评述】
这一段告诉读者,读书不可贪多,要留有余力。若过于用力就有损健康。
3.2.4【原文】
朱子曰:精神长者,宜广搜博取;精神短者,决不可务多,但以最紧要书,涵养性灵可也。又曰:为学须分老少。年少精力有余,书须用多读;若年齿向晚,却宜择要用功,不在务多。读一书,当思后来难得工夫,再去理会,须沉潜玩索,究到极处,道理既浃洽于心,自然记得不忘矣。① 【注释】
①《朱子语类》卷十:“精神长者,博取之所得多;精神短者,但以词义简易者。”“大抵为学老少不同。年少精力有余。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若年齿向晩,却须择要用功,读一书,便觉后来难得工夫再去理会,须沈潜玩索,究极至处可也。盖天下义理,只有一个是与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既有着落,虽不再读,自然道理浃洽,省记不忘。譬如饮3
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向:临近、接近。年齿:年龄。沉潜:集中精神,潜心;浸润。浃jiā洽:融会贯通。【评述】
唐彪认为,读书要根据自己的精力和年龄特点去读,精力充沛者,适宜广搜博取 ;精力欠缺者,只读最紧要之书,以涵养性灵。年纪轻者,须多读;年纪大者,宜择要书。但无论哪类人都应该将每本书沉潜玩味,究到极处。
3.2.5【原文】
朱子曰: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程限如田之有畔也。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四时甚锐,渐渐懒去,终且因循怠惰,抛弃前功,只缘为初不立程限之故。① 【注释】
①《朱子语类》卷十:“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政如农功,如农之有畔,为学亦然。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鋭,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只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程限:规定的进度。畔:田地的边界。锐:急速。因循:沿袭。怠惰:懈怠、懒惰。【评述】
读书要先规定一定的进度,否则,很容易在“渐渐懒去”中荒废时日。3.2.6【原文】
唐彪曰:有恒是学人彻始彻终工夫①,惟有恒,学业始能成就。然人谁不欲有恒?而每不能实践者,以课程不立,学无定规,初时欠缺,久即废弛。惟立简约课程,易于遵守,不使一日有缺以致怠惰因循,方能有恒。大概十五以内,每日间宜取四五时读书②,余可听其散步(少年之人,血气流动,乐于嬉戏,亦须少适其性③。太劳苦拘束之,则厌弃之心生矣);三十以内,或有事,或无事,读书之外,静坐最要,散步次之;三十以外,事有繁简,应事读书之外,或静坐,或散步,各随其意。作文之日,专意为文,不在斯例。此昔贤课程常式也④。至于读书一项,以资有敏钝,不能为一定之式,故又另设日记课程,以为准则。吕东莱曰⑤:读书最当准立课程,某时读某书、温某书,某时写某字,如家常茶饭,不先不后,应时而供,自然日计不足,月计有余矣。【注释】 ①恒:恒心。《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 彻始彻终:贯穿始终。彻,通,贯穿。
②时:时辰。以昼夜人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又分初、正,合为二十四小时。③少shǎo:稍,略微。《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 ④常式:一定的格式和制度。⑤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南宋浙江金华人,学者称东莱先生。举隆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编修。学术思想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其学说主张治经史以致用,不规于性命之说,遂开浙东学派之先声。著有《东莱左氏博议》等传世。另有奉敕编的《宋文鉴》为朱熹所誉。
【评述】
这一节主要论述读书作文要 “有恒”,以及如何做到“有恒”。唐彪指出:人人都欲“有恒”,然往往不能坚持,那么就需立一个“易于遵守”的“简约课程”,根据年龄特点、天资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准则,安排适宜的时间和进度,定时定量,劳逸适度,循序渐进,方能做到有恒。这一做法既符合以人为本的学习原则,又能保证人们做到持之以恒。
3.2.7【原文】
唐彪曰:书分月日温读讲解①,则先后有定序,多寡有定规,自然精专深入,用力少而得效多。其法见《父师善诱法》上卷第六张,仿而行之,甚至有益也。【注释】
①温:温习,复习。【评述】
唐彪指出:读书要分月日,要先后有序,多寡有数,这样能事半功倍。
附:【记课程式】 3.2.8【原文】
以年为纲领,另记一行。次行记某月,初一日至初五日,读某书某章起,至某章。温某书某章起,至某章止。读某文某文,已解未解,已覆未覆①。读某判某表②,已背未背。此五日一记法也。【注释】
①覆:指前面所提到的学生向老师“覆讲”。
②判:文体之一,指关于判决书一类的公文。该文体源自断案,初为判词,从唐代开始,为科举选士之一文体。表:见1.3.15注④。【评述】
这一节唐彪通过举例子,用“五日一记法”来教读者如何记课程。
3.2.9【原文】
此月共读书多少章,温书多少卷,共读文、温文多少篇。解某书某章起。至某章止,共读几表,共读几判,此一月总记法也。(或脱落一旬半月,不补亦可,仍当断续记去。不可竟置①。积丝成寸,积寸成尺,自有进益。)【注释】
①竟:全、遍。【评述】
本节乃记课程法之一月总记法。【综述】
唐彪阐述了建立课程的必要性。建立课程能使人劳逸结合,“工夫有节”,不易生病;使人易于“守恒”,学业有成;使人便于熟读精思,“沉潜玩味”,量力而行。他列举了三种课程方法:“日记”法,“五日记”法,“月记”法,能够比较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他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运用到课程设立中,主张“简约课程”,使人易于遵守,心有余力。最终目的是读书能“有益”于人,而非为读书而读书。
3.3【原文】为学有优游渐积一法① 3.3.1【原文】
唐彪曰:读书有计日程功之法,又有优游渐积之法。盖计日程功之法固为学之准绳②,若夫质弱羸病之人③,欲计日程功,每日读几行,背几行,此必不得之数,不如将全书每日读一5
二遍,或二三遍,优游渐积,不求速背反能记矣!彪十七岁以后,羸病凡十五年,濒死者数回④,不可多用心,然心欲读《大宗师》、《齐物》二篇⑤,于是将二文分日读之。一日读《齐物》,每日止读一遍,读至二月余,二书皆探喉能背矣⑥。于此知优游渐积之法之妙。【注释】
①优游:悠闲自得。优游渐积:就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日积月累地慢慢读,不求速成。参考1.2.7注③优游涵泳。
②计日程功:程,估量。功,功效。这里指上章所论的“立课程”法,可以按日子来计算功效。准绳:比喻行动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③羸léi:瘦,弱。④濒:接近,临近⑤《大宗师》《齐物》:《庄子》中篇名。
⑥探喉能背:喻背得很熟,像伸手从喉中取出一样。【评述】
唐彪指出:读书除了有计日程功之法,还有优游渐积之法,该法适合体弱多病之人,并且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该法之妙。
3.3.2【原文】
唐彪曰:一人剧病十余年①,不能读书;病愈,题到竟不能成文。一名宿教之曰②:当由渐以引之,三日作一篇,当无不成者。人如其言,日致功不间③,至半月后,能二日成一艺④;又逾半月,能一日成一艺;又逾半月,能一日成二艺,而文且日进。是法也,不特荒疏者相宜⑤。即钝资推此致功。才思亦渐能开发矣。【注释】
①剧:重,厉害。
②宿sù:见《仇兆鳌序》注11。教,教导。③间jiàn:间隔,间断。
④艺:指八股文,见1.3.2注⑥。⑤荒疏: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评述】
本节以常年多病之人为例,来说明“优游渐积”读书法的明显效果。唐彪认为,即使是天资驽钝之人,运用这一读书法也可以开发“才思”。【综述】
唐彪指出,读书除了有计日程功之法,还有优游渐积之法,该法适合体弱多病者及“钝资”者,并且以“名宿”的教法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该法之妙。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唐彪重视“因材立教”的又一表现。
3.4【原文】学有专功深造之法 3.4.1【原文】
唐彪曰:作文有深造之法①。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②;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然③,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④,重作旧题,始能深造。每月六课文⑤,止宜四次换题,其二次必令改窜旧作之有弊者,重作其旧题之全未得窍者,文必日进也。此与浅尝粗入之功大异也。
【注释】
①深造:指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也指达到精深的境地。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②胜境:极美好的意境。③攻玉:加工玉石。
④改窜:指文字的修改涂抹等。⑤课:见《仇兆鳌序》注12。【评述】
唐彪认为“作文”如“攻玉”,需要反复修改,佳境才能出现。其措施有二:一是“重做旧题”,即“一题多做”或“一体多练”,以提高写作水平;二是“改窜旧文”,“每月六课文”,两次修改旧作,四次换题。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3.5【原文】深思 3.5.1【原文】
伊川曰:某向来将日间所闻于先生说话,夜间如温书一般一一仔细思量过,才有疑;明日又问。朱子云:读书须将先生讲过的,重复自去体认,方可。① 【注释】
①《朱子语类》卷一百四:“或问先生谓讲论固不可无,须是自去体认,如何是体认?曰:体认是把那听得底,自去心里重复思量过。伊川曰: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矣。某向来从师一日间所闻说话,夜间如温书一般,字字子细思量过,才有疑明日又问。”这段话指出了及时复习的一种方式。【评述】
唐彪引用程颐、朱熹的话来说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3.5.2【原文】
张横渠曰:学者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然记不熟,则思不起,故书须成诵精熟,乃易于思索也。① 【注释】
①见2.2注②。【评述】
本节说明,读书“须成诵精熟,乃易于思索”。
3.5.3【原文】
朱子曰:凡书有不晓处,用册子记出,时时思索,自然能解也。① 【注释】
①《朱子读书法》卷二:“读史有不晓处,札出,便且读过去,有时读别底,撞着文义与此相关,便自晓得。” 【评述】
这一节说明,读书时对有疑处要注意摘记,不断思索或在别处受到启发,就能理解其意。
3.5.4【原文】
唐彪曰:微言精义,古人难以明言,而待人自悟者,可将其书熟读成诵,取而思之。今日不彻,明日更思,今岁不彻,明岁复思,数年之后,或得于他书,或出于他物,或通于他事,忽然心窍顿开,从前疑义,透底了彻,有不期解而自解者①。故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②管子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③余谓鬼神非他,即吾心之灵也。【注释】
① “不期解而解”:见2.1“看书总论”。微言: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辞;也指不明言,用暗喻示意。触:触发,受到触动而引起某种反应。心窍:指认识和思维能力,古人以为心脏有窍,能运思,所以这样说。②《论语·子罕》:“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意思是说,恐怕没有思念吧(如果真个思念,心到就能得到),那又有什么远不远的呢? ③《管子·心术下》:“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 【评述】
本节论述了“自悟”的途径:或熟读成诵,反复思考;或得于他书、他物、他事,“不期解而解”。管子云:“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唐彪说:“鬼神非他,即吾心之灵也。”
3.5.5【原文】
唐彪曰:或静坐之时,或夜气清明之际,偶尔思维,忽然心窍开通。精思妙理,层叠而生。过一二日,心窍复闭,前所得者,又不复记忆矣。故须就其心窍开时,即便登记①,不可迟也。昔横渠张夫子亦有是言②。【注释】 ①登:立刻。
②《张子全书》卷十五:“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学者有问,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己,闻者莫不动心有进。”横渠张夫子:张载,见2.2②。【评述】
唐彪提供了一种抓住灵感的方法:当忽然心窍开通,精思妙理,层叠而生之时,一定要将其立刻记下;要不然过一会,心窍复闭,将再也无法找回这种瞬间即逝的灵感了。
3.5.6【原文】
薛文清曰:凡读书思索之久,觉有倦意,当闭目静坐,养其神气。少时,再从事于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① 【注释】
①薛瑄(1392--1464):字徳温,卒谥文清,明河津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治学宗程朱,以躬行复性为主,著有《读书录》等,《明史》有传。《读书录》卷五:“读书固不可不思索,然思索太苦而无节,则心反为之动,而神气不清,如井泉然,淆之频数则必浊。凡读书思索之久,觉有倦意,当敛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时,再从事于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神气:精神气息。少时:过不大一会儿;不多时。【评述】
当读书读累时,要闭目静坐一会儿,就会头脑清醒,然后再继续读书、思索。
3.5.7【原文】
唐彪曰:凡欲了彻难解之书,须将其书读之至熟,一举想间,全书首尾,历历如见。然后取其疑者反复研究,自然有得。若读得不熟,记得此段,忘却彼段,脉络不能贯串,纵令强思,乌能得解?惟读之至熟,时时取来思索,始易得力也。【评述】
这一段告诉我们彻底弄懂难解之书的方法:首先要读之至熟,然后反复研究,时时思索,才易彻底了悟。
3.5.8【原文】
唐彪曰:一人学曹娥碑数年①,而毫发不能相肖②,因欲改学他书。余曰:他书亦未必易学也。凡学艺者,舍手用目,舍目用心,方称善学。今子所用,不但非心,且非目也,徒任手耳③,安能得字之神乎?子何不通体将诸字之上下左右④,而深思其结构之何若也,通体将其点钩直画,而深思其笔法之何若也。其人大悟曰:善。吾昔未闻此言也,徒劳苦吾之手矣。于是反复思维,半月后,而字已肖其七八。噫!学艺且非深思不能得也,而况于读书与处事之大焉者乎。⑤ 【注释】
①曹娥碑:东汉度尚为“孝女”曹娥所立之碑。碑文记载上虞女子曹娥,因父溺死,亦投江而死。经五日,抱父尸出。度尚使弟子邯郸淳作诔辞,立石。今所传之曹娥碑法帖,乃晋代王羲之所书。
②毫发:毫毛和头发,比喻极小。肖xiào:相似。③任:听凭,听任。
④通体:整个物体,全体。
⑤有关书法内容,参看4.23“摹书临书”。【评述】
唐彪以学书法为例,说明读书、处事都需要深思的道理。【综述】
无论是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必须精心思考,“反复研究,自然有得”。深思能使头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灵感到来,“心窍开通,精思妙理,层叠而生”。这必须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只有“读之至熟”,“全书首尾,历历如见”,才能“时时取来思索”;反之,“记得此段,忘却彼段,脉络不能贯串,纵令强思,乌能得解”。对书中有疑之处,也应摘记下来,以便时时思索。参看2.5“看书须熟思又须卓识”和3.1“读书、作文总期于熟”等相关内容。
3.6【原文】下问① 3.6.1【原文】
唐彪曰:学问原相平重,而问尤紧要②。夫子尝称舜好问,察迩言矣③。孟子称舜“舍己从人”,无非取于人矣。人之善,舍问何从而取也?无非取,则知其无所不问矣。“禹闻善言则拜。” ④问而得闻善言乃拜,非空闻善言而拜也,则知禹之能下问也,拜则益,非人所能及也。周公以圣人之才,又为圣人之子,圣人之孙,圣人之弟,一堂聚首,皆系圣人,有何不明之理、不知之事?乃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惟恐人有善言,不及与闻,己有所疑,不9
及问人,其谦虚好问如此也⑤。孔子,圣人之尤也,亦尝问礼于老聃,问官于剡子矣⑥;入太庙,每事问矣⑦:是孔子亦好问也。曾子称颜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⑧。颜子复圣也,其好问又如此。余就数圣人所为推之,而得其理,譬如燃灯于一厅之上,灯一二盏,则止能照一二席地,必不能照三四席地;若燃数十余灯于一厅之上,则一厅无不照矣!凡一人之聪明才智,止如一二盏之灯,安能照及天下之事理?好问而并十人之聪明才智于我,譬如燃十盏之灯;更好问而并数十人之聪明才智于我,犹如燃数十盏之灯,自然于天下之事理无不明矣!凡圣人生来,不过十倍人之聪明才智,必无百倍于人者,及至后而百倍于人者,(因其)好问能并多人之聪明才智,而聪明才智始大也。此理显然也。无如愚鲁之甚者,腹中一无所有,而自谓才与学已能过人,诩诩然自负,而不屑下问⑨,噫!诚可叹可惜也。【注释】
①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少,以上问于下,都称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②学问:这里指学习和询问。学与问本为两事,后来学问联称,指有系统的知识。③语见《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察:详审,细究。迩:近。迩言:浅近或左右亲近的话。④《孟子·公孙丑上》:“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拜:拜谢。与人为善:原指帮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⑤《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周公:西周的政治家,姓姬名旦,详见1.3.10注①。沐:洗头。握:捉,持。一沐三握发: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形容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吐哺: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一饭三吐哺:周公吃饭时,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形容寻求贤良有才能人的迫切。汉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与闻:参与并得知内情。⑥《史记·孔子世家》:“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孔子曾从学于郯子,事后对人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事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宋吕祖谦《左氏传说》卷十九:“孔子所以问官名于郯tán子,问礼于老聃。”尤:优异,杰出。老聃:老子,春秋战国时楚国人,曾为周朝藏书室史官,著有《道德经》。⑦《论语·八佾》:“子入大庙,每事问。”太庙:天子的祖庙。春秋时,鲁国称周公的庙为太庙。
⑧《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能:才能。吾友:指颜回,被尊称为“复圣”,见1.1.6注⑩。⑨无如:不像。愚鲁:愚笨迟钝。诩:夸耀。不屑:认为不值得。【评述】
唐彪举出多个例子来证明好问之理。舜好问,禹能下问,周公谦虚好问,孔子圣人之尤亦好问,颜子复圣也,其好问又如此;然后又用燃灯于一厅之上才能照遍天下之事理,来比喻一个人集多人聪明才智于一身,才能明天下之事理。由此看来,好问才能集多人之聪明才智,连圣人都谦虚好问,何况我辈乎?
3.6.2【原文】
唐彪曰:高贤良友之前,我能请问,彼自然将我所问之理,阐明开示。若非我之求教,彼安知我所欠缺者是何学问,所疑惑者是何道理?即欲教我,将从何处指授也?故天下无不问而知之理,更无不问而人自教我之理。无如浅学之人,虽有未知未能,恐有学者笑己,甘心不知,不肯下问,不知天下事理无穷,舜禹周公孔子颜子尚有不知,尚自疑惑,尚且孜孜下问,10
何况于我?若以问为屈己尊人,则禹之拜,何其屈辱矣①!若谓恐人笑我所问之浅近,则孔子尝问官,问太庙之祭器品物矣,非浅近者乎?若恐人笑我所问之人之庸俗,则舜尝问陶渔耕稼之人矣②,非庸俗者乎?凡一切屈己下问之事,皆圣人所不讳。圣人且不讳己之短,我何必畏人之笑而讳己短乎!况高人贤士,必不笑人,其笑人者,必无才无学无识之庸人也。【注释】
①何其:多么。
②陶渔耕稼:见注④。陶,瓦器,这里是制瓦器。渔,捕鱼。耕稼,指从事农业生产。【评述】
这一节是对上一节的总结。并从反面论证:读书要不怕被人笑话,要善问、多问。
3.6.3【原文】
唐彪曰:凡书中有疑,不当因有师可问,便不登记。偶遇师数日不到馆中,欲问之事,多至遗忘,当记者一也;又,精微之理,我所疑者,或亦先生所未晰,苟非请教有学大儒,乌能得解①?当记者二也;又,古今典故繁多,常人不及考究者,何可计数?若不请问博雅之友②,必不知其根据,当记者三也。有此三者当记,苟不专置一册子记之,久而遗忘,不及请问高贤,生平学问,因此欠缺者不少矣!【注释】
①精微:精细隐微。大儒,旧指知识广博,且能从已知推知未知,自由应对新问题的人。②博雅:渊博典雅。【评述】
唐彪指出,读书应专置一册子,摘记以下三项内容:第一,书中有疑,欲问之事;第二,自己不懂的精微之理,或老师也不太清楚的东西,应记下来便于请教“有学大儒”;第三,不明白的古今典故,应记下来,便于请问“博雅之友”。
3.6.4【原文】
唐彪曰:学人未必皆耻于下问,惟因每日有疑,疏忽不记。过时既久,纵遇有学当前,心虽欲问,而所疑者已多提记不起,因而不及问者多矣。【评述】
唐彪告诫学子:其实,不是所有的学人都耻于下问,而是因为没有记下每天的疑问,时间一长,即使想问也多记不起来了,这样不懂的东西就多了,所以一定要及时记下每天的疑问。
3.6.5【原文】
余资钝,且多病,不可过用心,每日限三时读书,诸经史疑义,多不能考订明晰。于是思一捷法,取平日所疑,记于册者,按季录出一单,以邮寄于有道①,求其指示。如毛西河、黄黎洲、毛稚黄、吴志伊诸先生②,皆余所数数请问而不吝指示者也③。故得稍有所知者以此。因附记之。【注释】
①有道:旧时称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②毛西河:见《毛奇龄序》注①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浙江余姚县人,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
毛稚黄:见1.3.7注⑧。
吴志伊:生卒年月不详。初名征鸿,字任臣,一字尔器,号托园,清代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鸿博,授检讨。淹灌经史,兼精天官乐律奇壬之术,为顾炎武所推崇。著有《周礼大义》《山海经广注》《字汇补》《托园诗文集》等。
③数数:shùo,屡次,常常。【评述】
唐彪以自己的读书体会明示读者,读书应将平日所疑记之于册,一段时间就去向名家请教一次。【综述】
唐彪举圣人的事例,并结合自己亲身体会来证明“问”在治学中的作用:“天下无不问而知之理,更无不问而人自教我之理”。并用燃灯照明作比喻,说明“好问”能“并多人之聪明才智,而聪明才智始大”。所以应有“不耻下问”的态度,虚心求教。同时,要养成读书作笔记的良好习惯,随时记下疑问,否则“久而遗忘,不及请问高贤,生平学问,因此欠缺”。
3.7【原文】请问大儒有法 3.7.1【原文】
唐彪曰:学人当问之事理无穷,获遇有大学识者当前,细琐之事,不必问及也。最要之大端,莫如问其当读者何书、何文,当阅者何书、何文,当置备以资考核者,何书、何文也①。尤切要者,在问当读、阅、备考之书、文,何刻为善本②。凡诸经、诸子、《通鉴》,每书刻本,不下数十种,而善本不得一二;若古文佳刻,尤未见也。吾所读阅之书得善本,自然见识高,才情长。若所读阅之书非善本,自然见识卑,才情劣矣。譬之霜糖作饼,则味自佳;黄糖作之,则味自减;更以砂糖作之,则味益劣而不堪食矣。又譬之以红花染色,其色必妍;苏木染之③,其色必丑,无有异也。故请教于英贤,惟此数端为最要。其次宜请问最大之经济④,盖国之大事,不出二十余条,家之大事,不出十条。平日将一二十条,开列名目,坚记于心,相见之时,取数条质问之,彼必能诉原竟委⑤,历历指点出所以然,吾生平所未闻知者,皆闻知,误解误传授者,皆可改正矣。此皆益之大者也。若仅以己所作之时、古文与诗词,求其笔削⑥,犹属第三四事也。【注释】
①与1.3.1“读书总要”相照应。
②善本:珍贵难得的古书刻本、写本。
③苏木:植物名,可作红色染料,多以染绛色(重红色)。④经济:经世济民。《宋史·王安石传论》:“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⑤竟:穷究。诉原竟委:比喻探究并讲明事情的本末。
⑥笔削:古代无纸,书写于竹简木札上,遇有错误,就用刀削去并用笔改正,后世因称修改文字为笔削。【综述】
求学中,不仅要“问”,而且要“善问”,“善问”才会得到“善答”,特别是在面对“大学识者”时。唐彪把请教“大儒”的问题有轻重缓急之分,而“尤切要者,在问当读、阅、备考之书、文”及“何刻为善本”,因为读物对读者及其阅读起着规范、制约作用,决定着读者的“见识”、“才情”。
3.8【原文】良师友切磋之法 3.8.1【原文】
唐彪曰:余幼时读制艺四百余篇,所作之文,平庸肤浅,毫无过人者。应嗣寅先生教余阅西山《大学衍义》①,王言远先生教余读《皇极经世》《易学启蒙》《子静阳明语录》,文必佳②。余皆如其言。当其致功时,似与时艺全无与者③,及致功未久,而文较前少进矣。又尝读永叔、子瞻之文,心甚爱之,乃读至三百余篇,学为古文,自以为道在是矣,但执笔为文,艰难殊甚。后以文质之毛稚黄,则曰:秀逸清真,但少精紧老健气,须参读周、秦、史、汉。④余乃选《左传》《史记》《国策》《孟子》之文读之,似难攀跻⑤,而无所得。既而以所作之文,再质之稚黄,彼以为大胜于前,而己亦觉出笔少易,不似向日艰难矣⑥。乃知书有理浅易入,读之味骤,似有益而益少者;有理深难入,读之味徐⑦,似无益而益多者。此中至理,殊难理会,非明师良友指点,无从晓也。
【注释】
①应撝huī谦(1619--1687):字嗣寅,号潜斋,学者称潜斋先生,清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儒,亦托病不赴。一生殚心理学,躬行实践,力追程朱,痛辟王阳明。著有《周易集解》《幼学蒙养篇》等。
《大学衍义》:见真德秀著《读书记》上编。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又字景希,号西山,学者称西山先生。宋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拜参知政事,谥文忠。其学以朱熹为宗,与鹤山学派魏了翁齐名。著作有《文章正宗》等。
②王言远:王庭,字言远,一字迈人。清代嘉兴人,顺治进士,工文词,官至山西布政使,以廉洁称。著有《理学辨》《秋涧诗集》等。
《皇极经世》:即《皇极经世书》,凡十二卷,宋代邵雍撰。述自尧至后周显德末年治乱兴亡的历史。其说借《易》推衍治乱之迹,而实无关于《易》,故朱熹以为《易》外别传。
《子静阳明语录》:指明代理学家刘宗周集王阳明论学言论编成的《阳明传信录》。③与:帮助。
④质:质问,质疑。秀逸:秀丽而洒脱;俊逸。清真:纯洁质朴。⑤攀跻:攀登。跻jī:登,升。⑥向日:往日。向:往昔,从前。
⑦骤:迅速,疾行。徐:缓慢。骤、徐,这里指体会到书中趣味的快慢。【评述】
唐彪通过讲述自己作文不断进步的过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理浅之书易读,好像有益而其实益少;理深之书难读,好像无益而其实益多。其中的至理,需明师良友指点才会知晓。
3.8.2【原文】 毛稚黄曰:禾中一先辈言①:昔时联十人为读书会,专在背文。每合数十篇连背,期于极熟,句字少有差讹,例皆有罚②。如是致功,后十人登进士者八,明经者二③。【注释】
①禾中:地名,具体地方不详,毛奇龄多次提到“禾中朱锡鬯”。②例:照例,一般。
③明经:科举的科目之一。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取进士。【评述】
唐彪提倡大家聚集在一起背文,这样互相监督,效果甚佳。
3.8.3【原文】
唐彪曰:联会背文最为佳法①,从事于此,而成名者极多,如先达凌子文联十人会②,而发者大半③,张心友亦联十人会,而七人中式④。其法读文篇数贵少,遍数贵多。背时生涩讹误字句⑤,必标记之,使知改正,兼以志罚。昔者江南几社诸公⑥,背时艺之外,更背诸经古文,故不惟科甲多⑦,而名士亦多也。(按昔书会,每月一举,各背书文十首,逐月递加,一字误,亦有罚,资贮公所,以行善事。遇乡荐之年⑧,背表一篇,策一篇,各出酒肴,背毕聚饮,过奢亦罚)。【注释】
①联:联合。会:聚集,会合。可引申为盟会,宴会。②先达:即前辈。意为先我达于道者。③发:扬名。
④中zhòng式:科举考试被取录叫中式。⑤讹:错误。
⑥江南几社:明末政治、文学团体。夏允彝、杜鏖徵、周立勋、徐孚远、彰宾、陈子龙等六人创立于江苏松江。
⑦科甲:汉唐举士考试,皆有甲乙丙等科,因称科举为科甲,明清特指举人及进士入仕者为科甲出身。
⑧乡荐:唐制,由州县地方官荐举赴京应礼部进士试,谓之乡荐。后亦谓乡试中式为“领乡荐”。【评述】
唐彪认为,大家聚集在一起背文是最好的读书办法,这种方法读文篇数少,遍数多,既背时艺又背古文,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惩罚方式来督促背文,效果极佳。
3.8.4【原文】
唐彪曰:余闻三吴之士①,联会讲书,或十人,或二十人,每月一会,人与书皆以签定,得签者讲,亦有驳难②,诚盛举也。而恐无大益也,余更有一法,欲其参入行之。凡平常易解之书,即零星分讲亦能贯彻其理③。至于义理极深之书,宜汇集四子同类之书,一齐讲解(其法详见前卷讲书条内,参看始明),庶得通体贯彻。法宜于两月之前,预拟其书,推学问优者一二人,以书属之④,令其从容玩索,旁参曲证。两月之后,专讲此书,今日不尽者,明日继之,虽极深微之理,何患不晰?其平常易讲之书,则以签定,分人而讲,庶为良法。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⑤。世皆以会文即会友是已,而辅仁安在?惟阐发书义,既增长学问,而又有益身心,乃可云辅仁矣。联会讲书之法,必参此法行之,始称善也。每会轮一人值会,治理诸务,正讲案,挈讲签与记所讲之书,敛资备供给,皆值会之事。务宜崇俭,以图永久。【注释】
①三吴:泛指江南苏浙一带。《名义考》:“苏州,东吴也;润州,中吴也;湖州,西吴也。”但《水经》《通典》《指掌图》诸说不一。
②驳难nàn:反驳责难。驳:辩驳。难:论说。③贯彻:上下始终,通达至底。④属zhǔ:同“嘱”,委托,交付。
⑤《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意思是,以学术文章去聚会朋友,14
借朋友辅助增进德行。【评述】
唐彪指出:联会讲书要讲究方法,那些“义理极深之书”,要选出“学问优者”仔细研究一两个月后再讲;而那些“平常易讲之书”,则可以抽签决定,分人来讲。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达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目的。每次联会要安排一个人专门服务,并以崇尚节俭为原则。
3.8.5【原文】
唐彪曰:凡少年之人,未离学馆者①,既有馆课,或不必另联会会文;若已离学馆,文不联会切磋,群相鼓舞,则必因循过日,懒于作文,欲所学不荒,难矣;且文章是非,非友指点,安得知之?其疏远之友多不乐尽言,惟同会者,评论之下,不得不以直告,得其指出是非之故,则改窜自易矣。【注释】
①学馆:原指太学的学舍,后来多指私家授徒的地方,即私塾。【评述】
唐彪进一步指出,那些少年之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还在学校的,另一类是已经离开学校的,前者不必另联会会文;而后者最好联会切磋,以期同会的人能够直言相告,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否则懒于作文,荒废学业。
3.8.6【原文】
唐彪曰:学者少壮之年,宜与品学兼善之友讲书、背书、课文,不然,则记诵不熟,书史不明,文艺不进。然止可与同志者①,隐隐切磋,必不可群相标榜,夸耀所长。尤忌者,雌黄人物,群聚嬉游,使酒嫚骂②,立社名,刻社稿。苟犯一二,初时启相识者之妒忌③,渐且来不相识者之攻击矣。观吴郡同声、慎交二社,及浙之魏里、海昌诸社,水火战斗,至死未休,兄弟翁婿不同社,则相视如寇仇④,相见不拱揖,同席不交言,其害如此。然则联会切磋,必不可已,而诸招尤之事⑤,乌可不切戒乎。【注释】
①同志:志向相同。《周礼·大司徒》注:“同志曰友。” ②使酒:酗酒任性。③启:招致,引发。④寇仇:仇敌。
⑤招尤:招来指责。尤:抱怨,指责。【评述】 唐彪认为,“少壮之年”的“学者”应与品学兼优的朋友在一起学习,但不可“夸耀所长”,更不可“雌黄人物”,这样易招来攻击,甚至双方“相视如寇仇”。因此,“联会切磋”时,应避免“招尤之事”。【卷三综述】
唐彪以自己读书作文进步的实践经验告诉学子:理浅之书易读(如制艺),“似有益而益少”;理深之书难读(如经史),“似无益而益多”。再次表明写“八股文”不能只读“八股文”的范文,必须多读经史。而其中的至理,需明师良友指点才会知晓。因此,他主张“联会”背15
文、讲文、会文。联会切磋,群相鼓舞,互相监督,指点是非,“既增长学问,而又有益身心”。但“不可群相标榜,夸耀所长”而“招尤”。“背时生涩讹误字句,必标记之,使知改正,兼以志罚”。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研究表明,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