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低涌中学何敏 让细节成就美丽
让细节成就美丽
——观摩黄旭穰老师上《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一课有感
广东省东莞市低涌中学 何敏
2010年6月24日,我参加了东莞市第四届中小学美术优质课比赛总决赛的观摩活动,现场课的风格各异,水平参差,难以一一言尽,其中一堂美术课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是—东城一中黄旭穰老师的上的《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一课。
纵观整节课,不难发现黄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课一开始黄老师就设置悬念,制造兴奋点,这样让学生进入极佳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黄老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整节课学生都反映出极强的表现欲,学生展示作业效果好。细细品来,整节课可圈可点的亮点还真不少,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教学一开始黄老师就让学生们来评点校园最近出现的怪现象——校服宽大宽松成为“流行时尚”。总结怪现象:这样的穿着方式并不流行,也不时尚!
我们知道目前的中学生大多出生是九十年代初,受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多,例如:迪斯尼的卡通、日本的漫画„„这些已让他们成为狂热的追星族,在他们当中所谓的哈日哈韩族比比皆是,追逐奇装异服,以此为时尚、为美。而黄老师课一开始就让他们对服装的时尚与美有一个新的定位。
接下来用利用电脑操作平台展示服装图片并结合服装实例让学生了解世界服装流行史及其背景:七十年代的喇叭裤——八十年代的萝卜裤——九十年代的紧身裤——2000年的“韩流”——2010年的“和谐与个性”。讲述人们的着装习惯,并适当介绍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并引导学生对未来服装设计的憧憬和向往,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服装美的多样性。
为了体现服装的个性,黄老师通过示范展示了一些正、反面的服饰搭配和服装设计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了对比、思考和总结,这种让学生自主去理解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营造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但是,在黄老师示范为小模特设计的服装进行饰品(一串深色项链)搭配时,我发现深色项链在深咖啡格子的服装上是那么的不显眼,我当时想如果这条项链换个色那该多好„„。这一教学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多姿”与“多彩”合二为一的重要,由此可见教学细节虽小,却不能小视。
课在继续,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进入了课堂的高潮(T台展风姿),一件件多样的服装在学生的巧手下生成,穿在他们的身上感觉是那么的新颖与时尚,细看每个组设计的服装风格各异,但始终就少了那么点心动,少了点眼前一亮的感觉,为什么?伴着音乐他们踏着模特步出来了:迷彩服的猎装、黑的晚装、红、白格子的休闲装„„。我仔细观察、细细品味:对了,少了色彩——亮丽鲜艳的色彩。“色彩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服装设计中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作为服装设计的三要素色彩,是最直观的。我发现学生展示的这些服装里找不到明艳的黄、绿、红的色彩。如果有这些色彩的存在,哪怕是那么一小片,我想这群青春亮丽的学生们一定会变得更阳光、更灿烂、更吸引人。
有心理学及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时间占80%,而形体感觉时间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不仅给人的印象迅速,更有使人增加识别记忆的作用;它还是最富情感的表达要素,可因人的情感状态产生多重个性,所以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恰到好处地处理能起到融合表达功能和情感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具有刺激视觉注意力,它能为我们带来视觉美,可见色彩的重要性。
而课堂中涉及到色彩应用的其中两处在不经意中被忽略了,对于整节课来讲它们也许只能算得上细节,但我个人觉得细节虽小,却能见微而知著。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透过教学细节,我们可以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智慧、见魅力„„。”精彩的教学细节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组成的,如果教师忽略了对细节的关注和挖掘,课堂的“美丽”就因此打了“折”,也许这是授课教师小小的疏忽,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
点评:
黄旭穰老师在东莞市第四届中小学美术优质课比赛总决赛中所上的《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一课,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但细心的何敏老师在观摩该课时发现了两个不足的细节:学生服装设计中装饰品的点缀与色彩的巧妙配搭,这使学生设计出来的服装,以致整节课都似乎欠缺了一抹亮丽之色。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精彩的教学细节确实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从这个案例中也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进行治学;作为师表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要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
第二篇:东莞市低涌中学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
东莞市低涌中学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
总体工作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教育的知识,树立师生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按照上级的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创建“东莞市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力争在今年把我校创建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关工作,实现创建目标,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明确创建省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
创建绿色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需要,同时也是创建名校,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创建绿色学校有助于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创建绿色学校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使更多的人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总的来说,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途径。
二、确立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工作目标:
(一)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
(二)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使师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
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建设中。
三、成立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玉泉
副组长:黄麟祥 李志良
成 员:莫满标、陈意立、罗积文、黎陈基、郭照亮、黄小娟、王钧、李国林、卓亦辉、吕俊卫、颜逢春、凌志平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职能工作小组,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校园环境建设小组 小组长:莫满标
成员:黎陈基、李国林、后勤人员
2、学科环境教育小组 小组长:罗积文
成员:郭照亮、李淦林、各级组长、各科组长
3、环境教育活动小组 小组长:陈意立
成员:颜逢春、凌志平、卓亦辉、黄俏燕
4、环境教育宣传小组 小组长:黎陈基
成员:王钧、凌志平、吕俊卫、李丽芳、温凤珩
5、环境教育档案资料小组 组长:黄小娟
成员:王钧、吕俊卫、苏锦波、郭燕仪、温凤珩
四、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
创建省绿色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全员参与,明确责任,共同努力,才能创建成功。为此,我们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上述的五个工作组展开工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其中每个工作小组在开展工作前都要研究制定出本小组的具体工作方案(形成文字材料),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再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作方案,注重各类资料的搜集工作。各小组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校园环境建设小组。
1、加强校园环境的规划布局,营造浓厚的环境教育文化氛围,校园、课室、走廊和各功能室都要有相关的标语、图画等校园宣传文化内容,校园内多种花草树木,各类植物都要标上解说牌。
2、注重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整治,坚决消灭卫生死角,消灭“四害”,“绿化、净化、美化”工作要落实到位,创造优美卫生的校园环境。
3、要建设好地理园、改善生物园和劳技室,并加强对这些场室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环境教育中的功能。
4、要按标准建设好环境教育展览室。
5、要加强后勤工作管理,提倡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提倡“绿色”消费。
(二)学科环境教育小组
1、落实课堂渗透环境教育。各科组要认真做好计划、总结,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环境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在各级各类计划、总结和教案中体现环境教育因素。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立环境教育专题,开展专题环境教育研究。
3、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测试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4、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变“废”为“宝”等科技小制作活动,在学生的科技活动中注入环境教育主题。
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环境。
6、协助档案资料组收集、提供有关资料。
(三)环境教育活动小组
1、利用班会课、团队课、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做好“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的活动安排,从多渠道进行环境教育工作。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专题活动,如环保知识抢答赛、参观污水处理厂、水质调查、电池回收、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把环保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3、安排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深入到社会中。
4、结合宣传组、学科组的工作内容,制定一份详细的环保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表。
5、协助档案资料组收集、提供有关资料。拍摄创建过程中的照片、录像。
(四)环境教育宣传小组
1、搜集环保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学生大力宣传环境教育工作,班级板报、学校宣传栏定期宣传环保知识。
2、对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能力。
3、邀请有关专家到学校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4、倡议学生环保工作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5、组织学生环境教育征文、环保展览等活动。
6、协助档案资料组收集、提供有关资料。
(五)环境教育档案资料小组
1、要根据“省绿色学校”的评估标准内容,参考兄弟学校的档案内容,详细制订我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档案目录。
2、按制定的档案目录,分门别类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写、汇编、归档等工作。
3、完成申报“省绿色学校”所需要的申报材料(包括推荐表、工作总结、自评达标情况表、有关文件和照片等材料)。
4、统筹制作反映我校环境教育的专题VCD(或DVD)片。
5、把所需档案材料入档案盒并分类上档案柜(设在展览室里)。
五、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工作步骤
创建活动从今年初开始,到今年底结束,具体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3月—4月)
1、邀请市教育局计财科领导到我校指导创建前期准备工作。
2、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根据《广东省中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工作内容、基本要求和实施步骤等。
3、召开动员大会。在确定创建工作方案后,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向全校师生明确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形成各方联动、大家参与的创建工作氛围。
4、各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和任务,要有一份具体的工作安排表(包括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等)
(二)开展工作阶段(5月—9月)
1、组织到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学校参观学习。
2、各小组按照工作方案和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三)查漏补缺阶段(10月)
对照标准要求,根据我们工作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排查前期工作,找出不足之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四)总结自评和申报阶段(10月、11月)
根据省教育强镇申报要求,完成申报的各种材料,进行自评和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部门提出申报。
(五)接受评估阶段(11月)
召开分析会,对总结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继续组织加以整改,确保创建各项工作尽善尽美,迎接评估团的评估验收。
东莞市低涌中学
2006年3月
低涌中学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东莞市低涌中学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走过了近五十个春秋。沐浴南国之风雨,扎根水乡之沃土,一代又一代的师生挥洒汗水,播种希望,迎来了满园花红果香。多年来,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多次被评为市、镇各项工作的先进,中考连年在市、镇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等,为高埗镇成功创建教育强镇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50多人,教职工165人。学校占地面积53000M,建筑面积25000M,绿化面积6050M。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教室宽敞明亮,各实验室、2
功能室齐备且设有高标准电教平台,校园教学网、视频网的网点进入各课室、功能室、办公室及教学场室,达到先进的水平。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常规教学手段。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办学宗旨,长期开展美化校园环境建设,长期开展“净化、绿化、美化、艺术化”教育、长期开展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育“绿色”人才,创建“绿色”学校。在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让“绿色”走进管理
(一)加强管理,构建“绿色学校”的长效机制。
为了切实抓好环境教育,争创广东省绿色学校,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培养更多的绿色人才,我校专门成立了以陈玉泉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省绿色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五个职能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具体指导以教师和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开展各项工作。2005年9月,学校制定了“创建省绿色学校实施计划”,并得到了市教育镇和高埗镇政府的全力支持。我们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是:通过创建省绿色学校,构建人与环境、人与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和谐关系,推动学校节约型成本管理,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爱环境、惜资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创建绿色学校的思路是:理念目标引领、各类学科教育整合渗透、学生参与活动自主体验。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整合、环境教育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环境教育与班团活动相结合、环境教育与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环境教育。
(二)科学规划,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校园。
为了营造一个具有“传统化、艺术化、品位化”特色的绿色校园
生态环境,学校一方面加大投入,拨专款用于校园“绿美亮工程”,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自2004年以来,学校投入了1700多万元加强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设施和园林化建设,翻新了综合楼、办公楼和校园广场。新建了教师、学生宿舍大楼和地理园。充分利用墙壁、宣传橱窗修建文化长廊、校风校训栏、环境教育宣传标语。用于绿化投资达13万元,建立了风景小区4个,绿化面积60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0%,可绿化面积达95%。
(三)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确保环境教育成功的前提。学校先后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有关单位举办的“绿色学校”师资培训,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给全体教师开设环保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等有关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法规。多次邀请省市环保教育部门领导及专家到校指导工作,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南海、中山等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研讨考察,增加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不断提高环境教育意识,让我们的教师站在环境教育的制高点上。
(四)健全制度,保证创建工作的健康开展。
学校制订和完善“绿色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把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同学校其它工作一样,纳入学期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评比。学校先后制定了《校园环境共同责任责任制》、《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卫生督察制度》等,确定“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卫生标准,凡卫生不达标者,文明班评比一票否决。
二、让“绿色”走进师生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有赖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师生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为此,学校大力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创建“绿色学
校”的活动,让“绿色”走进校园,走进我们老师和学生每一个人的心里。
1、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好这个渠道,是最有效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美好自然的情感作为新课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都能挖掘本学科课程中的环境教育资源,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科学课中光污染、辐射、噪声等产生危害和防止,化学课废电池的危害和利用,白色污染防治,江河、湖泊水质的净化处理,地理学科中沙尘暴的形成与危害,大气污染,水土流,植被破坏,生物课把生态平衡和保护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等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去,将学科教学和创绿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到,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繁衍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渗透,学校开展了“绿色课堂”和“绿色教研组”、“绿色网站“的评选活动,评价标准里将课堂渗透作为重要指标。绿色教研组还明确要求组内教师必须有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环境教育,促进了学生环境素养的提高。
2、环境教育与班团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学校每个班级每学期都要举行环保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如“环保知识”、“爱鸟周”、“绿色的地球”、“绿色的家园”。在每学期开学初开展了教室的绿色角评比、班容班貌评比,教室环境做到了洁净美观。
每年植树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和社区的植树活动,为绿化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每年假期学校团委都组织学生到东莞市科学博物馆、松山湖、高埗水厂等环保基地参观,了解环境知识、感受能源的珍贵;组织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美好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责任。
3、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我校多年来把学生的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具体部署环境教育工作,无论是实施“现代公民”主题教育还是组织“八耻八耻”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们都把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作为重要的要求,把“卫生”工作作为班级竞赛的重要项目和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条件,同时在学生所有的德育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如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
全校性的环保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以班级为单位,确定“五个一”环境教育活动:即每学期举办一次环保主题会,刊出一期环保宣传专栏(黑板报),开展一次环境调查活动,组织一次校外参观,落实一次环保公益行动。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捡起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的倡议书。并开展“你扔我捡”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校园所有花坛、绿地由班级负责护养,学校还制成绿化标牌标语,以随时提醒师生。学校每学期作一次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和环境教育演讲比赛活动、“环境教育书法漫画”比赛和“环保教育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延续的必然选择。
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环境教育,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环境教育是我校环境教育的最大特色。我校绿色环境教育的窗口网站——“低涌中学绿色家园”,内容从法律法规到环保自测,从环境知识到环境实践活动,从地理风采到学生研究论文,无所不有。同时在网上开展环境知识问卷调查,报告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相关情况,收集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提供快捷的途径,与世界各地的环境网站进行链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无限的资源与空间。
4、环境教育与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为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我校与东莞市科学馆、高埗水厂、唯美陶瓷、裕元厂建立共建关系。每年的节假日,我们都组织学生深入小区和社会服务场所、高埗广场、高埗敬老院等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多班级深入小区,组织了环保专项调查,调查涉及环境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如:高埗河、高埗水厂专题调查、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节水、节电、空气与水污染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春去冬来,高步的大街小巷和公共绿地上都洒下了我校师生辛勤劳作的汗水。他们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劳动观念和环境意识,使他们能用自己懂得的环境知识来保护环境。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项环境教育活动竞赛方面,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年6月,我校学生的环保作品《汽车带来的是什么?》、《环保休闲屋》等在东莞市中学生地理小论文评比、地理小报评
选中获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2004 年12月,我校学生制作的环保作品《知音》、《乡情》在东莞市中学生生物学手工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2005年4月,我校学生张梦妍等同学的环境研究论文获第二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2005年9月,我校学生的地理小报、小论文在东莞市2005年地理小报小论文评选获市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2006年8月,我校学生吕慧敏、黎沛娴的征文作品《绿色的声音》、《一半是呼唤,一半是痛心》分获东莞市“生态绿城,和谐东莞”环保征文二、三等奖。
三、创建成果
梅花香自苦寒来。环境教育不但使学校环境更加美丽和谐,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低涌中学在绿色环境意识的引领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范措施以及低涌人的勤奋敬业的精神,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办学质量。中考升学率从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稳中有升,合格率、升学率均超市平均分,名列东莞市同类学校前列。
学科竞赛屡创佳绩,2005-2009年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4人次、三等奖29人,省级奖励41人次、市级奖励约200人次。教师的教科研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2003年以来有省级立项课题各1个、市级立项课题7个,课题成果获省二等奖一项,市三等奖两项。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16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08篇获市级以上奖励,教师制作的课件有57个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2004年,我校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单位”。2005年,我校被评为东莞市“科普先进单位”。2005年,我校获得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
强环境教育,创新教育模式,认真学习兄弟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经验,把绿色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把低涌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绿色学校,为建设东莞生态绿城和高埗水乡新城谱写新的篇章。
东莞市低涌中学
200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