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022-1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口算除法》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平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由于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扎实地让学生学会,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着实让我费了不少思想。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主题图中的气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大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我想班里中下水平的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肯定会出错,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清晰、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我感到整节课教学思路一般,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有欠到位,时间把握不是很恰当,最后能扎实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平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包括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是孩子们之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学习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初次看到这节课,感觉知识容量比较小,知识点比较简单,生可自主迁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但是听了范老师和苗老师的两节课后感觉自己在平时的备课中不够认真,研究的不够透彻只是从知识本身的表象来上课。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教学的环节设计。

范老师口算导入本课,并且口算练习紧扣本课将要用到的表内除法。例题的设计和生活紧密连接,在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80÷20”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算理的处理上,范老师完全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在说出算理后对比之前学习的“80÷2”让体会商的末尾什么时候应该添0,什么时候不该添0。在呈现“120÷30”之后范老师将估算作为第三个例题出现,为之后笔算除法时的试商做准备。从课堂中孩子们对算理的叙述,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课堂多样的练习活动增加的练习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整节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让我都感觉时间过的飞快。

苗老师的课堂对算理的研究非常透彻,从小棒图再到计数器。让我感受到苗老师认真而深刻的备课态度。在议课环节通过苗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也认识到了计数器的“小用途大作用”。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起初的斗志一点点的磨光了,备课变的不再重视,随便翻看教参就简单重组知识,然后课堂变的不再庄重,一支粉笔,一张嘴40分就呈现给了孩子们。然而名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目标的远大,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也给了我重拾斗志的力量。备课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全部窗口,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重视我给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相信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观课议课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愿有一天我也成为一个名师。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包括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明理驭法,加强计算教学。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的质的飞跃;如果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准算理与算法的.连接点,在计算中算理与算法相结合来进行计算。这节课的口算除法有两种,一种是算除法想乘法,另一种是根据算理来解决。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根据分的过程列出竖式。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被除数也是整十数掌握的较好,但是出现除数是整十数,而被除数是整百数的时候,学生往往出现商是一位数的错误,究其原因,如果在学习口算除法时,以商不变性质为基础,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再教设计:

可以尝试先教学商不变规律,再进行口算除法教学,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掌握口算方法。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在看图观察、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分小棒和看情境图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然后我在逐步讲解竖式

书写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除得的商写在哪里?

(3)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

本节课有两次比较。

其一:本次教学是以两位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

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尤其是在计算个位除法时,如果个位上有余数,学生在写商时很容易卡在那里或理解不清瞎写,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多说多讲,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4、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这两个星期以来,三年级的数学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刚开始学习这个知识点时,有好多学生无从下手,懵懂懂的.,不理解笔算除法为什么要出现那么长的竖式?结果作业的效果很不理想。

于是,接着的教学内容,我想办法把文本的例题进行修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例3时(238÷6),感觉内容跨度太大。直接由如果直接进行教学,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和王银美老师商量后,决定在教学例题3之前先后补充这样一个题目:738÷6这样,先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一位数且全部能整除的情况,然后再解决最高位不够除数除的情况。在教学738÷6时,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准确计算出结果,但在书写时有的学生却因数位没有对齐导致出错。经过结合两位数除一位数时的理解,与学生一起分析掌握好正确的格式后,再接触238÷6这样的题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认知的规律。

随后,我又通过几道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不带余数的除法。我先由复习导入,然后通过学生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探究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但是学生在计算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百位上除完后把百位和十位上的数一起落下不会除而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我想这些原因都是学生在学习被除数是两位数的时候计算不太熟练。

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使之逐步消化,才能达到熟练,再加上要注意加强试商练习,实行人人过关术,使学生都能准确、快速地试商,真正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平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4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5

“口算除法”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课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只有两道例题,分别是80÷20= 和150÷50=,然后就是各自对应的2道估算,以及8组相应的“做一做”。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口算测试题的排版问题”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相应的估算,之后是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整个设计中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例2和例1也是独立存在的,这在教学上就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一个情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

部分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容易出错,根本原因就在于算理不明,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的是“说计算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白算理,先让学生说想法,在逐步教学生怎么说,怎么说完整,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这一点,在听完苗菊平老师的课后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本我觉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直观的小棒图有些多余,所以在上课时就没有用,但是在听完苗老师的课之后,觉得教材的安排还是很有价值的,让学生利用小棒图圈一圈,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充分,在下次上课时会进行改善。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转化成表内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但是多样化的基础上的优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这节课中学生就比较喜欢用转化成表内除法,为什么呢?通过对学生的追问,让学生体会算法的优化。

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也比较到位,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设计的具有层次性,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连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并且通过最后的速算比赛,发现效果也不错。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6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7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平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8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9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0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1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2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

(1)摆小棒;

(2)看到除法相乘法;

(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

(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平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3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4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下载《口算除法》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算除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水源中小学袁精灵 一、成功之处: 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掌握,我充分发挥学生......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5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