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变色龙》。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生动风趣,内容深刻,讽刺力强。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及等方面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变色龙》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小说单元中的一篇小说,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二、说学情:本文的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神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
3、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19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四、说教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本次活动的主题“人在课中央”,本课教学主要使用朗读法,讲故事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动物“变色龙”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认识这种小动物吗?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是写这种小动物吗?为什么以“变色龙”这种小动物的名字作为课题呢?我们今天就走进俄国著名小说大师契科夫的讽刺小说《变色龙》,了解其中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变色龙这一动物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进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2、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时代背景,便于对课文的分析。
3、字词检查醋栗l洋溢y伶俐l魁梧ku下贱胚子pēi无精打采ci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积累字词。
三、读课文,理情节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信息填写后复述课文。
2、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奥楚蔑洛夫态度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四、品语言,悟形象
读第6—29段,找出表现奥楚蔑洛夫前后态度变化的语言描写,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竞读并感悟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情节,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表演式的朗读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直观形象的动作,语言神情,让学生感受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了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析环境,明主题
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奥楚蔑洛夫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呢?请结合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对社会环境描写语句分析,让学生明确当时的社会环境,为理解本文主题打下基础。
六、明确主题:
本文通过对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形象的刻画,无情地嘲讽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也暗示了沙皇统治的黑暗和腐朽。设计意图:根据对文本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七、质疑反思:变色龙和奥楚蔑洛夫有什么相似之处?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理解题目的含义。
八、课外练笔
奥楚蔑洛夫在人们的一片笑声中“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小说之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更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一次检测。
《变色龙》说课稿
彭晓婷
一、说教材:
《变色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思路,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于是目标明确,少走弯路。
《变色龙》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初看像个怪物。第九至第十五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段是第三大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课主要是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刘梦熊在介绍变色龙的外形、如何捕食、如何变色等特点时,用的方法不是说明,而是叙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惊险,好奇,刺激。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变色龙》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中,作者所安排的表达顺序及运用的表达方法,很值得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基于这种考虑,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并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和热爱。
三、说教学重点:字词的学习
四、说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变色龙的特点
五、说教学准备:学生和教师对变色龙都不是很了解,而这一点又正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但学生条件有限,教师要注意帮助收集。
六、说教学方法
1、从阅读学表达;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教材中渗透观察和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2、通过所收集的变色龙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多媒体资料掌握变色龙外形特点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二组课文,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将描写变色龙的句子画下来)。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变色龙,但它到底有哪些特点和特异功能呢?让我们下一节再继续学习吧。
(五)、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
《变色龙》是一篇写人的外国小说,无论是时代,还是国度,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文章的题材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想要真正的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去,却不是那么容易。
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前,大量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图片,以便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外貌特点以及会变色的特点。交流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多读,通过朗读来感悟课文,大致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生字的检查不够系统,一些需要特别强调的字没有细细推敲,对词语的检查不够到位。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