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反思1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且不乏生动,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学生自读和接读课文,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从重点词“创举”入手,先说在字典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说在本课中伟大的创举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赵州桥的设计为创举,这伟大的创举是谁建造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既理解了创举的含义,又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感情朗读指导时,我采用出示重点句子,在学生品词析句,感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朗读。但由于时间太紧,指导朗读过程有些仓促,没有十分到位,如果在朗读时,再加大些力度,体会出层次性,会更好。
在理解“美观”这一特点时,出示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学生对图案的美惊叹不以,特别是“有的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这一幅图,运用课件,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抵”、“回首遥望”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朗读时,边读边想边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讲的内容是“坚固”,后面讲的内容是“美观”。课文用这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教学时,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得也比较深入。学生明白了赵州桥的确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 “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赵州桥》教学反思2
《赵州桥》是介绍著名的桥梁建筑——赵州桥的说明文,文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古老、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赵州桥是一座的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赵州桥的特点。
一、以读为主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透彻,一个字——读。例如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同学们,你从哪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呢?我让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交流体会,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我采取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读写结合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赵州桥“美观”。学生在学习写作文时若能够用到这一方法,作文一定会生动具体。所以,讲课时我重点突出这个写法,并请学生进行小练笔,学以致用。
三、课件务实
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到达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四、拓展思维
在本节课上,我引导孩子交流:除了赵州桥,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交流完之后,我还让孩子欣赏部分图片,孩子们大饱眼福的同时再次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需要不断学习。
《赵州桥》教学反思3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讲了赵州桥的三方面内容:雄伟、坚固、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学这篇课文,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作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此外,我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这堂课上完,我认为成功之处有:1、设计课件务实。我在设计
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依据学习指导默读课文,并用“----”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词语:雄伟、坚固、美观,从而直奔重点段。
3、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围绕课文学习重、难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积累语言。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地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在指导朗读第二、三段时,通过找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表现出来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遗憾之处。如:1、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2、课前没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3、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真正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意义所在。
《赵州桥》教学反思4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获取新的知识和感受。我先让学生回忆18课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本课中哪句话也有这样的作用,这样学生就找到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呢?这样学生读书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都想知道作者这样说的理由,读书就顺理成章了。
例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并说一说有几句话,都介绍些什么?(初读)这样学生很快便知道这段话有2句话,他们知道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那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除此之外你还读到了什么?”(再读)“作者是想给我们一个大体的介绍,我还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很好,那有谁能告诉我世界闻名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座桥十分的有名!”“哦?有这么多的桥,为什么这座石拱桥举世闻名呢?”(读一读,划一划)“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时间和设计者,那么是否因为这是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而使它出名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呢?请找出一些词语概括。”(再读此句)学生划出了“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二个词说明了赵州桥建造的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句子填空)( )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这样边读边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借此段的学习,我让学生把我们本地的夷陵长江大桥,按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学生很快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说出来,这样读和写很自然的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在学习第二段时,我注意抓住重点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让学生和小伙伴讨论找出作者怎样写它的雄伟的。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是从桥宽、桥长,桥下没有石墩以及这座桥设计上的特点和作用来写的。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既……又…..时,让学生说出这种设计的好处后,再让他们仿照这个句子的写法说一句话话,学生能够运用。
在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时,我把句子分解,让学生先弄清这座桥不但坚固是指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说美观是讲什么?这样学生就知道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在总结上个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二、美的熏陶。
第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栏板上刻的图案(栩栩如生),我先让学生用各种形式来朗读栏板上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的图案,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表演“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时,学生不知道“抵着”和“回首遥望”如何做,这说明他们不知道这两个词什么意思,后来通过启发表演,他们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作者只写了一样物,但是却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从而告诉学生,写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态进行描写。
同过本课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只要引导和点拨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氛围自然浓厚,他们获取知识的感受也是轻松愉快的。
《赵州桥》教学反思5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在课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简化教学程序
“趣味教学”这一观点近来常被各界教学专家提倡。课堂中的“趣味”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们的“趣味”就应让学生学得更简单、更快乐些,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为了这个“简单”的趣味,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使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引出课文中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这三个重点句:
(1)“赵州桥十分雄伟。”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此为线索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引导学生感悟
在通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在游览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读课文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我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赵州桥十分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资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齐。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十分细腻,描述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透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透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貌,动作把龙的形态表现出来,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忙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
三、拓展学生写作潜力
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对赵州桥的石栏两侧于龙的描述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方式联系起来,使栏板上的龙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写作文时若能够用到这一方法,必定使作文在逻辑上有所增强,文章的层次也能有所提升。所以,讲课时我特地突出这个资料,并请学生用其写一段,在这自由发挥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快乐。
但是本课也存在不足:课堂结构不合理,时间安排出现前松后紧现象,以至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过于仓促,理解到位了,但读得很少。对小组最后的总评价没有做到位。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敢说、甚至只听不说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脚踏实地地将小组建设推向成熟化,使学生在小组内会交流,小组长会组织、会汇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赵州桥》教学反思6
本周,蔡老师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听取了三、四年级的公开课各一节。我上的是《赵州桥》。基于前段时间科组老师对语文课如何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困惑,我有意识想给大家上一节把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互相渗透的示范课例。我的设计理念是:“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性目标,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语文课应该紧紧抓住语文之本——文本的语言因素,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因素,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桥或与《赵州桥》相关的资料(我也展开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参考了不同的教法)。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赵州桥》虽然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被学生所察觉,我应适时激扬自我之情,拨动文章之情,引领学生之情,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赵州桥的三大特点:雄伟、坚固、美观,都是隐含作者情感的词汇,是知识与情感水乳交融的语言例子,也是最佳切入点。这三大特点,如果逐一来讲读、理解,学生势必感到单调、乏味。而考虑到我班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喜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时,让他们抓住这三大特点去合作学习,应该是完全可行的。于是,一个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并试图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案在我脑海中渐渐明晰了。
在《赵州桥》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由于师生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多,我重点选择了有关赵州桥传说的故事和民歌作为导入,以激起学生对赵州桥的兴趣和向往之情。但正是由于顾着扩张资源(事后我思考,是不是可以把交流资料放到课后?但这样能保证交流的质量吗?),我第一课时的内容没上完(计划中的讲读第一自然段没时间上),以至于第二节公开课容量偏多,我为此斟酌再三,决定减掉原设计中一些读书的环节,以省下时间保证把整课书学完。我想,这一决定是造成我这节课读书少缺陷的直接原因。
我所预设的学案在第二课时较顺利地得以完成。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在语言训练中注意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虽然整节课看起来比较流畅、令人耳目一新(叶老师评课所语)。但是,正如我自己在评课中反思时所说的,我太顾及环节的完美而减少了读书的时间,这其实无意中犯了一个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毛病。
蔡老师一方面表扬我跟着新课程成长,掌握了许多新理念。另一方面也中肯地向我指出,虽然我这节课观念很新,但在达成上较虚,不够落实。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没有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应以读为重点;部分知识点要求过高;要处理好资源扩张和文本研读之间的关系。这些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虽然掌握了一些新课标的理念,但如何用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如何在教学行为中更好地践行理念,仍需我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啊!
《赵州桥》教学反思7
近期以来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言文字自身经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方法启发同学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同学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干被激活。《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同学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同学的心灵深处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同学感悟,让同学换个角度将这座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忘记了年龄的老人,同学的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自身在感动、在自豪。至于桥的“美观”显然在文字上就比“坚固”来得生动些,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氛围,让同学闭目想象。同学的想象力被充沛调动,使文本自身更具有张力。
《赵州桥》教学反思8
昨天给孩子们讲了《赵州桥》这篇课文,讲完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的课堂,发现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功之处:
1.课程环节的涉及比较紧凑,连续性比较强。
2.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连麦、发语音条、留言板打字等多种方式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反馈,表扬按要求回答问题的学生以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做笔记,加深印象。
不足之处:
1.各个环节时间安排还需要再调整。在讲解第一课时的时候和学生在生字的互动上用时稍长,在这一课有一个生字学生比较容易读错,就是“爪”这个字,这个生字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多向学生强调,并且表扬读准确的同学。其他生字学生都不易读错,学生跟读然后自己读一遍即可。
2.过渡语的使用需要加强。在讲解的过程中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转接比较生硬,这样显得课堂比较生硬。
3.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怎样理解“创举”这个词语?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合适,然后我直接告诉了他答案,应该多引导孩子,采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不仅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还能巩固之前学习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4.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读。网络教学比较难以看到学生的读书情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文朗读是极其重要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把课件精简,留下最主要的内容,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多读课文。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反思,面对网络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赵州桥》教学反思9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修筑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它证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聪明能干、有本事、有志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收集很多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有关它的历史,它的歌曲,以及此刻的以前的、赵州桥的图片,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还有地震中的赵州桥,洪水后的赵州桥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最终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以教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
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经过朗读表达情感。例如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最终我让学生齐读从电脑中搜寻到的,最让我们自豪的评价赵州桥的语句:“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观”,“世界上最伟大的石拱桥”……此时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赵州桥》教学反思10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主要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为主线,重点品读,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最后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体会雄伟时主要通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体会,尤其是几个数字,在学生找出之后,我帮助学生和我们的教室做比较,用真实的长度来体验赵州桥的雄伟,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都在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上体会到了赵州桥的气势,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
在介绍坚固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来体会坚固,首先读懂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意图,再读懂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从而明白赵州桥为什么坚固。这个地方的处理显得
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几个好处这块,如果当时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许会让课堂变得更为紧凑。 欣赏赵州桥 “美观”的教学部分我觉得是这节课比较不足的,开始创设了不错的欣赏环境,通过配乐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但是那些精美的图案并没有带领学生细细欣赏,也没有通过朗读来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而是直接让孩子
去背诵,这显得有些仓促,应该让孩子也来一次配乐欣赏,再通过图片的感染,让学生更深刻的体现赵州桥的美,然后再背诵,效果也许会好很多,会有更多的同学当堂完成背诵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以及历史的悠久,让学生感受到这桥建造的多么了不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还有一个“过渡句”的处理不是太得当,应该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间,那样会显得更加自然。
总体来说,感觉自己在品读课文上有了进步,对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彻, 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也更为清楚,手段更多样了,知道了第二课时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课堂。收获还是不小的。
《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本文 第2、3自然段是重点。这堂课上完,成功之处有:
1、设计课件务实。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达到什么目
标,
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描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以不同形式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段落,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学习过渡段表达方法,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为了突出学习重点,一、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3、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围绕课文学习重、难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1)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3)积累语言。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 话。
4、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 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遗憾之处:
1,没有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
2,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如:整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赵州桥》教学反思11
《赵州桥》教学反思《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进行公开教学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首先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分成几个小标题出示出来,让学生回顾赵州桥的历史、建造人等,使学生对赵州桥为什么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描写赵州桥雄伟的部分主要使用了说明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当学生为赵州桥的设计而感到称赞时,同时也体会到:“为什么说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了。”这段文字中采用了围绕中心句子进行描写、列数字等一些写作方法,我让学生对学法进行了总结。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读出体会。
在这篇课文的结尾,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最后,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教学中,我的过渡语不够流畅,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学习和改进。另外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赵州桥》教学反思12
在展示《赵州桥》第一课时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从文中的字、词入手,掌握汉字的识字、写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在掌握基本字词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读准读通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互帮互学,巩固自主学习的知识。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明确了方向。
一、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课上我利用10分钟左右要求孩子们初读一下课文,把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或圈或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识字。孩子有自己独道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字理识字、利用形声字形旁、声旁来记忆。在多次的方法的应用汇报中,相互启发中,孩子一定会积累很多识字的方法,同时又促进自主识字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对孩子好的识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汇报展示过后,巩固所学生字。我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巩固,如开火车等。二是在读文中巩固。识字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去读文,理解我们的文本。而读文、体会文又反过来巩固了这些字的认识。课堂上,学了生字后,我让孩子们默读课文,找出能概括每个自然段内容的词语或句子,批注在书上。通过句子语段的交流,进一步在语境中识字,同学们在交流中,读句、读文、的确流利度比学前有了进步。
二、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3个,我是和孩子们一道找出最不好写的字,如易错的字、笔画多的字、笔顺特别的字等来指导。先是观察字的特点,每笔每画的位置,然后就学生提出的和我认为学生比较易出错的四个字(赵、创、举、智)进行了细致地指导示范。
孩子们很会观察,让学生范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帮助同学纠正。之后,同学们在书写中,心中有了这些字,基本能做到一气呵成,再对照,再比较,再去完善地书写。
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
在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让学生有充分地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空间,才能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在自主感悟“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学,学生采取的方式很多,如:画一画、演一演、填一填等方式来理解。在汇报交流时,通过小组的互相补充和老师的适时指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也学得比较深入。“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要把识字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而又要提高效率非一日之功。课堂中孩子们的坐姿我反复地在提醒,但在书写中,我比较忽视他们的书写姿势,这是课堂中的失误。另外课堂中,如果把梳理课文的时间稍稍压缩一些,把书写训练的时间再加强一些,把给予孩子书写的肯定性的语言运用地更丰富一些,相信课堂中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与实效会更加出彩!
《赵州桥》教学反思13
新一轮的课例教研活动又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当我迫不及待地登陆教研中心的网站,看到三年级的研讨课文是《赵州桥》时,我的心中真的一喜,原因是假期里我们考的教学设计就是这一课,由于我以前没有教过三年级,考试时我竟把整篇课文设计成了第一课时,所以想借着教研的机会好好学学。
这次课例教研崔老师给我们提出的研究主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高效课堂;研究重点是说明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何为语文味?我们教研组认为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下面我想谈谈听了同组姐妹的课以及自己授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晓红的课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教师不是单纯依靠课本的只字片语,而是挖掘他们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从一个“创举”的背后挖掘出赵州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拱桥要早多少年?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桥?晓红还调出了国宝档案中的资料补充到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受到祖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老杨的课最令我难忘的是几组数据的调入:赵州桥在经历10次洪水,8次地震摇撼之后,仍然安然无恙。存在1400多年中,仅仅整修过9次。14后世界对它的评价等。我想听完了这些,没有哪一位同学不佩服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学生朗读时的惊叹、民族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的是第三自然段,在备课时我设计的这课时的目标有:一、认识过渡句并了解它的作用;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真实感悟图案的精美;三、小练笔:学习本段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个片段,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这样的句式。
在处理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时,我运用课件把句子分解,让学生先弄清这座桥不但坚固是指什么?(上一段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说美观是讲什么?(下一段内容),并让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学生就知道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在总结上个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对几种雕刻图案的处理,我是先让学生看课件中展示的图案,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动作表现将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教师及时加以评价。然后让学生读文,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描写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读。学生体会出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也是优美的,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最后,采取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三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应该贯穿课堂教给学生。《赵州桥》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起句、过渡句的运用。所以,我在这方面花了稍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总起句,总起句的作用是什么。在指导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个片段时,我给学生确定了几个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对这些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了写作兴趣,让他们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当然我的课堂当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让学生了解分号的用法部分,在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请同学们想想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能否交换顺序?你发现了吗,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三个句子之间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2、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这说明分号前后的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可是在实际课堂中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急于往下进行,结果把这部分给删掉了。还有就是在练习说话训练时,只有少数优等生畅所欲言,在夸赞桥栏精美的图案,夸赞的方式有点单一等。今后我要再深入研究教材,既要让学生学好学扎实,又要创建高效课堂,不要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而是每篇课文训练有侧重点,把握时间,拓展知识。
《赵州桥》教学反思14
《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为我们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所以在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通过本课学习基本能够达到目标。
《赵州桥》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课后反思:
近期以来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
通州区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赵州桥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在于分析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处理,使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并且了解和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1、问题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要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就应利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例如:在导入新授环节前,我让学生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回顾,说说通过第一自然段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的桥,提出问题,在作者笔下的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直接过渡到新授环节。在授课过程中,也是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置,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在领会作者描写赵州桥独特巧妙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要说明赵州桥的坚固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课外资料进行对教材的补充,13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更深刻直观地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在体会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这一环节,特别用现代桥梁(如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等)与赵州桥进行对比,使学生较容易地认识到我们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伟大的建筑工人设计并建造出这么雄伟壮观的桥梁,那么在1300多年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凭着一双勤劳的手用石块筑起这么雄伟的赵州桥是多么伟大啊!
3、课外辅助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布置句式练习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片段练习。既联系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也练习了总分的段落结构。
另外,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是:
首先,要在备课过程中做充分的预设。在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时,没有做很好的预设,学生用一间教室还长来说明赵州桥的宽度,这中间长与宽的转换影响了学生对赵州桥的直观认识,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做好预设,思考怎样更直观更形象地让学生体会这类抽象概念。
其次,朗读的指导和学生朗诵占的比重还有待加强。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些分组探究学习等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争取形成生动活泼,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足,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