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说课稿
《画风》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
《画风》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画风》说课稿3
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了三个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留心观察的儿童形象,因此,本课被安排在“用心思考,用于创造”这一单元中。
与以往的文章不同,本文的人物多,对话多,段落也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的脉络,更不易弄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的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而第二课时则侧重读中感悟。
说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说教法:
“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总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在画中培养了创新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效的,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说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朋友,你们想想它是谁?看不见,摸不着,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风)
你知道有什么样的风?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生:我知道有微风)
2、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三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板书:画风)
3、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呀?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
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整体读文,纠正字音
1、要求自由读文一遍,遇到不会的字多读几遍。
2、圈生字,标自然段,然后大声的读文一遍。
3、师:同桌互读,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出示带有名字的图画,学生呼喊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老师这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默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出示:
显得更美了一根旗杆
风车呼呼地转斜斜的雨丝
6、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过渡: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2、请大家带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再来自由的读读课文。出示: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后师: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事呢?(指名说)
4、师: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再一次的去默读课文,可以拿起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
5、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
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6、同桌互读,小老师范读
7、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8、争当赵小艺,陈丹,宋涛,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风的。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艺丝,
1、比较占格
2、“艺”草字头的横宜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勾”直上。“丝”字上边的两个绞丝没有点。
3、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卡片摆出文中的人名。
3、用简单的词语说说赵小艺,陈丹,宋涛分别是怎样画风的。(板书)
二、读2——8段,说说喜欢谁?
(1)喜欢赵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
B、因为她爱动脑筋。(师:为什么?)
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师:她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师: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我能!我还能画!要读出赵小艺的自信。
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
(师: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
(师:他画的风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
(师: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陈丹。
陈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陈丹画风的句子。[点陈丹画风的句子]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三、小结
宋涛、陈丹、赵小艺他们都画出了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四、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板——————]
五、指导写字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六、作业
声音,气味与风有着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让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你的奇思妙想可以用彩笔画下来,也可以用铅笔写下来!
七、板书
画风
赵小艺飘着的旗子
呼呼转的风车
留心观察
陈丹弯弯的小树
宋涛斜斜的雨丝
《画风》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7个生字“宋、涛、陈、丹、赵、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理清课文思路。(知道谁在画风,怎样画风。)
三、说教学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好吗?请听好了!课件出示: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唱歌。[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师:是什么?谁猜出来了?(指名学生说)同意吗?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咱们要学的课文就是__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1)小老师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读。师:看看,屏幕上有什么变化?还会读吗?男同学先读,女同学接着读。
2、择出生字读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师: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了,还认识这些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生集读)。师:我们来开火车读好吗?
①怎么记这个(宋、涛、陈、丹、赵、艺)字?
②能给它找找朋友,组一个词吗?(宋、涛、陈、丹、赵、艺)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画风)说课,标签: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
5、老师这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你会读吗?(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显得更美了一根旗杆
风车呼呼地转斜斜的雨丝
师:这个显字,也是课文中的生字,你能给它组一个词吗?能用它说一句话吗?[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过渡: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2、请大家带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再来自由的读读课文。课件出示: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后师: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事呢?(指名说)
4、师: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再一次的去默读课文,可以拿起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
5、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6、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7、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其实,生活中的风很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吧。(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画风》说课稿5
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语言自然朴实。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画画他们并不陌生,而且都很喜欢,但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的风“这样一种抽象概念,我估计他们还不大能明确地、理性地理解和接受。对于画风更是茫然。他们所缺乏的是了解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懂得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事物。所以,我认为课堂上我所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明白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理解这一抽象的客观存在,从而懂得应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遇事勤于动脑。
对于本堂课,基本的设想如下:
一、围绕一个主导性问题展开教学。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中提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课,都存在着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主攻方向,没有重点的教学是低效的。要求我们把不同层次、不同类群的目标在主攻方向的提领下汇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篇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不宜采用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学时,我围绕一个主导性问题"怎么画风"来穿全文。从一开始的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到每个小朋友他们各自是怎么画风的,再到你是怎么画风的,把整一堂课的过程串连起来。同时通过大量的读让学生理解、体验。
二、“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只有读,才能唤起孩子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只有读,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本节课我确定了在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力求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通过读书,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中我也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如在让学生通过默读,划出三个小朋友是怎么来画风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再次对三个小朋友各自画风的方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对赵小艺他们的画学习以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做动作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读的层次来说,有开始的初读理解读到后来的有感情读,品读等,随着学习的深入,也相应的由浅入深。各种各样酣畅淋漓的“读”,相信孩子们不仅能把课文读通顺,也能在感受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自主中求个性,在合作中求共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这样,阅读课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如在学习了赵小艺的二张画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4、5、8三小节,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描写赵小艺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从眨眨眼睛,想一想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动了脑筋的,他是先想了才画的。从他说的我能中,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很自信等。在对第九小节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小节,并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读,对于好像都动了,还有一张张画更美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我们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在划画风的句子后,让同桌相互交流、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答案。保证划句子的正确。在分角色的朗读中让前后的四个同学进行自主分配角色读一读2-8小节。又如在说画风的这个环节中,我先安排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再让二个学生来说。在写字环节中,也先让学生说一说写字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更多的体现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同学间的合作,共同探究,一起提高的学习方式。
四、让课堂更符合低段的语文教学。
1、重视生字的巩固与写字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识字与写字习惯。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一开始是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巩固,我采用了一方面是读生字卡片,另一方面是把生字放到相应的语境中让学生来进行认读。以及写字时的认读,都为了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也把无意识识字放入了教学中,在进行分角色读时,在小朋友的头饰上,我特意加上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来复现生字,本课里的生字就是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在对写字的指导上。我先是让学生读一读所要写的生字,一是再回想一下,同时也是照顾到一些困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试想一下你在写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要注意的,然后提醒全班的同学。再则是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有针对的进行写字指导。二年级的生字较多,不可能做到都写,我也不是自己来确定一个,而是让学生看一下,以他们的眼光与认知来确定难写的字,体现了写字教学的指导以学生为本的特点。
2、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根据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与学生年龄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在教学中我没计了让学生按照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进行仿说练习。又如对呼呼地转动,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了理解。
3、重视说与写的训练。课文中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画出了风。其实学生读了课文以后早已跃跃欲试。文中的学习小伙伴提出了你想怎么画风。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于是在这里我安排了说话训练,先让学生同桌互说我想怎么画风,然后再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先给了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再请好的同学为大家作好示范。接下来,我安排了让学生把想的内容写下来。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熟练,语句不那么生动,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条理化,同时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话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堂课中,我教学的落实上可能还与设想存在着一些差距。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画风》说课稿6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画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对话较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1)能认识 “宋、涛、陈、丹、赵、艺、显”7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丹”。(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朗读与创新的热情。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和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只有通过孩子们的仔细品读,因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怎样开动脑筋想办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因此,我将“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门充满激情和爱的课程。我希望在语文课堂上,能用一颗童真的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一起燃起学习语文的激情,一起去实现人生的梦想,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洋溢着阳光和欢乐。因此,我的第一个设计理念是:点燃激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本堂课上,我希望能够在一种有形、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尽力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孩子们创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的第二个设计理念是:情境创新!
三、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不仅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发展学生的
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我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法上,我选择了谜语导入法、自主阅读法、情境创思法等。在学法上,我主要选择了合作探究法、情境品读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营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四、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一堂新授课,富有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拨动孩子们的思维之弦,能架起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画风》一课,我采用谜语导入法:即“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这是什么呀?”学生情意盎然,很快就可以猜出谜底:风。
我又提出:“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有哪些风呀?风是什么样子的呢?”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将及时做出评价:“大家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呀?”——画风!于是,课题《画风》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我再让学生围绕课题,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叫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自然段,一边圈出并认读生字,还建议同学们同桌互考生字,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粘贴带有名字的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生活情境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低年级识字最基本的原则是:复现、复现、再复现!我又出示了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认读中,我相机指导 “丹”字的写法,让学生通过丹与舟的对比,发现 “丹”比“舟”字少一撇、一点。接着,我在田字格里写,让学生跟着我将“丹”写在书后的田字格中。学生通过对比和书写,能对“丹”字有深刻的记忆,其他字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认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情境体验,精读感悟——情境阅读法
1、我们再次和新朋友打招呼,看看他们在草地上干什么?自然过渡到课文1--3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我提出问题:“那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的4--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课文中描写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句子,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交流时,对于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与段落的朗读感悟,我将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
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呢?”这个环节,我将采用现场画画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感悟。我预设的情境如下:“小朋友们,你觉得怎样读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请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样画风吧!”在学生的朗读中,我故意把雨丝画直,让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次随着学生的朗读我画出了斜斜的雨丝,这样做学生就能更好体会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随机出示宋涛的画,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并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什么)__吹__(怎样)__了,风藏在__(哪)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我“小诗人”的夸奖,将逐渐激发孩子们表达的热情,课堂情绪将逐渐高涨!
⑵在指导朗读“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句子时,为了让学生读出风的感受,先指名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让学生评价,并找出能感受到风的词语,再一次指名试读。学生的兴致定然高涨,此时,我提出:“小朋友们,请全体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像小树一样弯一弯,好吗?”小朋友们在愉悦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就体会到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了。
⑶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时,前一句中,“杆”是个多音字,我会作为一个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由于前面学生能够自己找出可以感受到风的词语,我会叫学生直接回答,学生会说出红旗飘、风车转。接下来,我采用赛读的方法,激发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句子读好!
⑷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语言文字优美,并且描绘的画面也很迷人,我将出示带有动画的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并美美的朗读。
3、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此时,学生的情绪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更希望能把课文从头到
尾再读一次。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融入课文的情境;既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4、通过刚才的朗读,孩子们已经对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有了很深的印象,我提出: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三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学生将探究出: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板书>
(五)联系生活、拓展想象——情境创思法
1、接下来,我设计了找风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教室里一切可以被风吹动的事物出发,找到大街上、小河边、森林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尊重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又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此时,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已经点燃,我就激励学生,拿出画笔,纸张,画出自己找到的风,也许,他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和谐,但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却得到了发展。
3、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我将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孩子们高涨的情绪中,已经播下了一颗颗创新思维的种子,也许有一天,这些种子将萌芽,生根,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希望能够用概括的文字、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地浓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课程即生活!整堂课的学习,我希望能够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品味到学习的快乐,并通过对文本的感悟,积淀语感,发展思维,希望我的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对这样的语文课程,能够有一种心灵的期待!
谢谢大家!
最后,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画风》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教研中心,感谢姜主任给我这样一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画风》。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动手和动脑、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展开的。《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如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本节课也就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识字和朗读。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情 突出重点 顺学而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识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当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陈、赵”等孩子在课前,可能已经认识。在设计中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给按照给生字加拼音、去拼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本课在初读完课文以后,顺学而导,引出带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然后由这句话引出三个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单字来进行反复认读。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生活中识字与课堂复现相结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想想,看哪些生字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就不用老师再多讲。在本课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识字的环节,即: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当中或者你周围的人当中有没有见过?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都争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这样的识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识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学情,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识字。
到了二年级下册以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一堂课上要识的字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难。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最多的是24画家和牧童一课要识17个生字,一堂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认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把要识的字分作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认识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这一环节,一部分放到了具体的语句当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4.识写结合,以写促读。
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识字易,教写字难。难就难在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本课中,我指导书写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忽”和“显”,让学生先认后写,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难写的“忽”,放手让学生学写“显”,这样由扶到放,识写结合,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教给方法 自主阅读 有效训练
在“践行小学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思考”的讲座中,姜主任指出“导学议练”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 以激励为主” 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那在本节课上如何更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呢?我就反复读教材,查找资料,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课文中分别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他们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了风,有的是画的飘动的旗子,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树等等,但是在句式表达上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赵小艺为切入点,重点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在这里我分了几个层次:
①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整段话读通顺。
②是找出表现风的词语,就是“飘”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飘字的右边就是一个风,然后读出风。
③是体会赵小艺当时画风的心情来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赵小艺画的风,读好表现风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两个小伙伴画的风。随后再通过同桌互读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逐步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通过这样有效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评议结合 发挥想象 拓展说话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在本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处说话练习。第一次在学赵小艺画的风的时候,让学生练习说:风来了,——飘起来了。第二处是指导读画风的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赵小艺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赵小艺——地说;第三处在分角色读完全文以后,让学生拓展说话:你想怎样画风。在练习前,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有风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生生互动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样画风,最后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通过这样三处说话的训练,也促进了“导学议练”模式中“练”的环节的扎实有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导学议练”磨课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讨,同一节课反复试教,研讨、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体会到“导学议练”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课中融合得还不是很彻底,也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画风》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目是《画风》,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本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所以在教学时要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根据这篇课文内容特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时,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六、说教学流程: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首先,教师出示带有房子、太阳、大树的图画,引起学生兴趣;
接着,课件出示谜语:“动手摸不到,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她点头,小树见她招手。”这是什么?导入新课;这时同学们轻松猜出谜底是:风;
教师接着说: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你知道风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可采用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读、齐读的方法认识生字。)最后让学生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这样的设计: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然后,出示问题“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让学生带问题默读的课文,并在文中画出相应句子,再指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再让学生说说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然后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朗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读出高兴和自信的语气;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带着自豪、兴奋的心情朗读课文;而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时,应指导学生读出宋涛化难为易的心情。)
最后,课件出示句子(开火车读、分组读,比赛读,生齐读)。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课文有代表性的生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师范写,学生跟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最后评议。
【设计意图: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现自我,感受识字的乐趣。】
(六)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我在教学时是从改、想、画、议、说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指名帮老师把风画进这幅画里;并说明理由;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别的画风的方法;然后,配乐学生画画,学生互评。最后,课件出示,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从学生需求出发,多样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的作业,使学生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发挥】
【板书设计】
旗子 飘
画 风车 转 爱观察
风 小树 弯 爱动脑
雨丝 斜
[本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画风》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二、说学情:
从二年级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看。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比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目标:
1、让学生找出三位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通过练习对话,想象情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写一两句通顺的话,写一写还有什么方法画风?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说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复习字词
1、猜谜语,引出风
2、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3、听写生字,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听写,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可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哦!(听写内容:赵小艺、宋涛、陈丹)
4、引出课题(板书:画风)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本环节设计先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风”;再通过。学生个别读、开火车、齐读等形式复习了上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扎扎实实;然后让学生进行听写,一位学生在黑板写,为自己接下来的板书设计作了个铺垫,同时让学生对要写的字进行了巩固。)
(二)、品读画风,感情朗读
一)找出画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画风的句子。
2、学生汇报画风的句子,找到关键词语。
预设: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浮着。
(板书:用简笔画画出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浮,飘。)
(2)、她在大树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从哪个字感受到风来了?
(板书:画一棵弯弯的小树,弯。)
(3)、他把画了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板书:画斜斜的雨丝,斜。)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板书:画一架转动的风车,转。)
3、朗读画风的句子
(课件出示分别出求三位小朋友的画)
(教学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自由读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关键字,从而感受到风的存在。为接下来的朗读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第4到第8自然段
师:这几位同学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啊,那么他们当中是谁最开始想到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画风呢?赵小艺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找出相关的动词。(生:“眨眨眼睛”)“眨眨眼睛”表示她在干什么?
师:我们带上表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读得非常棒,因为我们已经在脑海里想到当时赵小艺说这句话的情景。那么我们就发挥想象,想一想,他们几个分别是用什么的心情和词气来说这几句话呢?
课件出示: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也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师:你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加上自己想象读一读这几句话吧。
(学生自由练习读、多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出示课件:三幅图画在动的动画),我们带着这份美来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完。
(教学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当时人物对话的情景,进行对话朗读,从而帮助达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三)、拓展延伸,学生画风
1、说风:
师:三位小朋友都想到办法画风了,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画风呢?
2、写风: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还有一阵阵风迎面吹来,请同学们站起来望出窗外,认真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景物,怎样可以画风。观察好了就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3、欣赏诗歌《风》
(教学意图: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的景物,写出如何画风,从而培养学生写一句通顺的话。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总结收获
师:学了课文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跟据学生回答板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大胆说说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阅读的你:找写风的资料读一读。
喜爱写作的你:写一篇有关风的儿歌或日记。
六、说板书设计:
画风
赵小艺:飘动的红旗(简笔画)飘转动的风车(简笔画)转
陈丹:弯弯的小树(简笔画)弯
宋涛:斜斜的细雨(简笔画)斜
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意图:利用简笔画和把关键的字板书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风的存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板书既清晰又美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
《画风》说课稿10
【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这篇课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难读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文本极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只要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教材利用适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这篇课文内容特点以及编写意图,我确定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划出人物对话的内容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找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努力实现预设学习目标,教学要为目标服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一定教学理念。要捕捉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悬念揭题。(这个环节我准备五个步骤)
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画家”—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乌云等,构成一幅画。——————
2、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也没味道”是什么?(风)。
3、我想把风也画进去,谁能帮我画呢?——————
4、揭题板书:《画风》。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认识生字、巩固识字。
1、媒体或图片出示三个小朋友人头像,试着让学生给三个小朋友命名,激发情趣。
2、让学生跳读课文,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姓名(即生字),相机出示。
3、指导读写生字。[包括拼读生字,识记生字两个步骤,主要采用观察、联想、比较、替换等方法]
4、出示12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巩固识字。
5、选择指导书写。[要求认识字的结构、偏旁、部首,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个环节旨在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实现三维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纵深阅读、感悟理解
1、范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感知。
2、默读课文,合作讨论:找、划出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内容。(略)
3、指导角色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4、细读课文,思考:他们能把风画出来吗?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合作交流,找准句子(A、赵小艺在房前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B、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C、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D、赵小艺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并品读句子,领悟其中创意。
5、空间质疑:同学们,你对三个小朋友这样画风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完全“以人为本”和“以读为本”,教学目标和过程、理念和环节紧紧联在一起。既有学生的自主,又有学生的合作,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后质疑。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2,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源于文本、超越文本。
这个环节我采用课堂的前后照应过度引入,分别从改、想、说、画、议几个方面进行。
1、我想,同学们现在可以帮老师把风画进黑板画了吧!指名修改板画并说明理由。并预设思考:为什么宋涛先把太阳擦掉,才画上几片乌云?(意在照应开头,激发学生思考,弄明事物之间、风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2、三个小朋友通过自己思考把风画出来,想一想你们也能画风吗?说说你准备怎样画?动手画画看。(意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巡视抽样评议。(意在从学生创意中转化成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认识变成知识。)
(这个环节不仅完成预设目标3,也完成本单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体现了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说板书设计】
这课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剪贴画板书,设计简单、直观、有趣,也体现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合乎学生的认识理解。
15、画风
赵小艺
1、在房子前面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画风》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册语文书共分八组编排,其中第四组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画风》是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文章,讲的是陈丹、赵小艺、宋涛用不同景物描绘风的故事。这是一篇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它起到了激发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开动脑筋、合作创新的作用。
为此,依据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难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会初步形成问题,并运用查字典及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还确实存在着——对于这种抽象概念,他们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通过多次读文,让他们感知风的特点,从而理解风并能用多种方法表现风。
三、教学理念
1、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本节课根据“主体参与,主动求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采用了以情景教学法,讲读法、自学辅导法、交流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使整节课呈现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2、教学手段:
我运用了多媒体、生字卡片、图片。
四、教学流程:
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谈具体的教学流程。
1、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对风这种抽象概念,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上课伊始,我由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随机板书谜底:风。为了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风都有哪几种,然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唱有关风的歌、背有关风的诗、听一听风声(课件)以此感受风的特点。这时,我将总结:风能唱、能背、能听、能说,风能画吗?随机板书画,以此引出新课:画风。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又很好地理解风这一抽象事物。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引入新课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用课件出示原文三个小朋友插图,让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交朋友。通过看拼音、去掉拼音认识6个生字,其中“宋、赵、陈”可结合学生姓名识记,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其它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记,注意学习多音字“杆、”。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为此,我创设多种方式,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巩固,如:在词语中复现,在课文中复现。本课的“艺”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顺承识字教学,课件出示都是上下结构的“艺、丝”两字,让学生观察分析两字的异同和写时应注意的问题。我注重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板书范写“艺、丝”时,重点指导“横折弯构”和“撇折撇折”的写法。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另外两个上下结构的“显、忽”。在学生练写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不多,要注意总结写字的规律,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所以本节课只安排学生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读文探究深层感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学完生字之后,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读”来展开,以不同形式的6次读文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指名读文,感知全文内容;
(4)带着“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问题默读课文,体会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5)图文结合,赏读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段落;
(6)分角色展示读文。这个环节,先是小组内练读、展示读,最后全班展示读。在练习分角色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读出文中孩子画风的“聪明劲”,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揣摩时,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此时,我也注重了启发性的示范朗读。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4、拓展应用设计作业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提出“你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整合文本,深化主题。在得到学生肯定答复后,我会提出“你有其它更好的画风的方法吗?”由小组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时,我会播放动听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轻松、联想的学习空间。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现风。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我没有设置统一表现风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画风》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想象拓展,勇于创新环节,我刚开始是让学生同桌说说打算怎样画风,在全班交流一下。经过试教后,感觉效果不太好,改为让学生自己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风的,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感悟到“风虽看不见,摸不找,但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就能表现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画风》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
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三)说画
训练语言,了解课文学生通过画风,头脑里已有了对整个画面的构思意图,因此看图说话就不难了。由于要照顾全体学生,所以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练习说,老师参与学生共同活动,巡回指导,然后小组推荐学生上台来说。此时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话过程中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抓住学生语言中精彩的部分给予鼓励,更要表扬那些把机会让给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的合作小组。这样,既训练了语言,了解了课文,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练读
积累语言,理解内容这篇课文内容非常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练习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意境,附之于配乐朗读,增强语感。然后用美丽的简笔画板书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出的有风时的动态景物,学生一目了然,或许会想,我刚才还画出了其它更漂亮的动态景物呢,使学生有了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五)分角色读
加深体会,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先让合作小组练习分角色读,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最后进行评议,这样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六)总结
谈谈你学了本课有些什么收获学习之后谈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谈的收获中,你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因为孩子是最富有想像力的,是最诚实的。
《画风》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熟读课文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且学生会勤于观察生活、遇事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定难点为: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嘴、动脑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文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如同棵棵春苗,需要春风细雨才能拔节竞长。课堂里应当春意盎然,可不能寒霜似剑。要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凝固、沉郁的气氛,换回满园春色。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去分析,不分析怎么办?变老师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扎实的、生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体现和思维的有效发散,以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在《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教学法意识、训练意识,着眼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结构
《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⑴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对学生小组内质疑、解疑,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并让其将风画出来,最后上讲台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与画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的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第三、四个环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三)美语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特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分角色读、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李卫、丹丹是如何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经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画风》说课稿15
一、 说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15课《画风》。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目标及本课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逐步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 通过让学生创编诗歌和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五、说教学法: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以郑州市“调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本课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我努力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采取独立自主、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分角色读、分段接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读,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说预设流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两个学时完成。在第一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大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标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层次,指导大家识字写字,扫清障碍。
(一)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识字”的方法:
先让大家自由读课文,说说谁在画风。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让大家借助拼音认读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交朋友。(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接着去掉拼音读。再把他们的名字拆开,还认识这些字吗?怎么记这些(宋、涛、陈、丹、赵、艺)字?能给它找找朋友,组一个词吗?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这样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3、接着出示本课的生词,用多种方式反复读一读,以便熟练巩固。
(二)、接下来指导写字
写字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采用老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写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谁是小小书法家的情境,让孩子们把写字当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读课文。
首先是(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欣赏叶圣陶的小诗《风》,让学生说说,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试着背一背,为学完本文后创编诗歌作准备。
(二)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课题。
(三)然后复习生字词,检查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接着学习课文:(这个环节我准备分四步来进行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抓住重点3、品读感悟,创编诗歌4、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首先是第一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能够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板书)
1、哪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板书:宋涛、陈丹、赵小艺)
2、画风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其他两个人是怎么回答的?她们两个人的意见一样吗?
3、他们画出风了吗?谁最先画出了风?都画了什么?(板书画画)
2、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标出。全班交流。(在这个环节里,对学生提出读书要求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在自读中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交给了孩子们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学生画完后我问:“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大家一定很有兴趣,我用课件逐幅出示他们三个人的画,鼓励学生给每幅画配上课文中的句子
比如第一幅画,给他配上课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还有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我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让学生给图画配文字,这样设计,既克服了乏味的串讲,又突出了重点,再加上图文并茂的课件和老师鼓励性的提问,一定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感悟,创编诗歌:
把他们画风的段落,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编一编: 你能选择一个人,把他画风的方法编成一首儿歌或小诗吗?
(诗总是给人想象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以“小诗人”的身份,大胆表达对生活的诗性感受。这样,不仅巧妙进行了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更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学生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学生创编诗歌,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二年级的学生自己创编诗歌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大屏幕的提示下一定容易的多。在学生自由创编的基础上老师总结,让大家再读读自己创编的诗歌,一定会使学生特有成就感。
说一说:三位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最喜欢他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体会到他们都是(板书: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时,我会顺势鼓励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要像他们一样动脑筋,想办法。
4、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你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风方法。
再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然后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先填写,再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一幅画。
2、写一写,画一画:
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相信给了你许多启迪, 那么你会画声音吗?动手画一画。(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拿着笔描描画画。因此,我让学生在画风的基础上再画画声音或者气味,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乐学乐画。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想象力也会得到提高。)
七、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认知水平还处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在板书上我没有过多的写文字,只是把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的画简单画在黑板上,再把学生悟出的道理板书在下面,让学生一目了然。
画风说课稿(15篇)
画风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目是《画风》,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本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所以在教学时要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根据这篇课文内容特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时,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六、说教学流程: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首先,教师出示带有房子、太阳、大树的图画,引起学生兴趣;
接着,课件出示谜语:“动手摸不到,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她点头,小树见她招手。”这是什么?导入新课;这时同学们轻松猜出谜底是:风;
教师接着说: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你知道风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可采用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读、齐读的方法认识生字。)最后让学生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这样的设计: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然后,出示问题“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让学生带问题默读的课文,并在文中画出相应句子,再指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再让学生说说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然后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朗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读出高兴和自信的语气;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带着自豪、兴奋的心情朗读课文;而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时,应指导学生读出宋涛化难为易的心情。)
最后,课件出示句子(开火车读、分组读,比赛读,生齐读)。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课文有代表性的生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师范写,学生跟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最后评议。
【设计意图: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现自我,感受识字的乐趣。】
(六)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我在教学时是从改、想、画、议、说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指名帮老师把风画进这幅画里;并说明理由;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别的画风的方法;然后,配乐学生画画,学生互评。最后,课件出示,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从学生需求出发,多样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的作业,使学生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发挥】
【板书设计】
旗子 飘
画 风车 转 爱观察
风 小树 弯 爱动脑
雨丝 斜
[本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画风说课稿2
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语言自然朴实。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画画他们并不陌生,而且都很喜欢,但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的风“这样一种抽象概念,我估计他们还不大能明确地、理性地理解和接受。对于画风更是茫然。他们所缺乏的是了解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懂得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事物。所以,我认为课堂上我所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明白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理解这一抽象的客观存在,从而懂得应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遇事勤于动脑。
对于本堂课,基本的设想如下:
一、围绕一个主导性问题展开教学。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中提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课,都存在着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主攻方向,没有重点的教学是低效的。要求我们把不同层次、不同类群的目标在主攻方向的提领下汇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篇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不宜采用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学时,我围绕一个主导性问题"怎么画风"来穿全文。从一开始的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到每个小朋友他们各自是怎么画风的,再到你是怎么画风的,把整一堂课的过程串连起来。同时通过大量的读让学生理解、体验。
二、“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只有读,才能唤起孩子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只有读,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本节课我确定了在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力求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通过读书,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中我也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如在让学生通过默读,划出三个小朋友是怎么来画风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再次对三个小朋友各自画风的方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对赵小艺他们的画学习以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做动作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读的层次来说,有开始的初读理解读到后来的有感情读,品读等,随着学习的深入,也相应的由浅入深。各种各样酣畅淋漓的“读”,相信孩子们不仅能把课文读通顺,也能在感受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自主中求个性,在合作中求共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这样,阅读课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如在学习了赵小艺的二张画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4、5、8三小节,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描写赵小艺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从眨眨眼睛,想一想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动了脑筋的,他是先想了才画的。从他说的我能中,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很自信等。在对第九小节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小节,并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读,对于好像都动了,还有一张张画更美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我们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在划画风的句子后,让同桌相互交流、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答案。保证划句子的正确。在分角色的朗读中让前后的四个同学进行自主分配角色读一读2-8小节。又如在说画风的这个环节中,我先安排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再让二个学生来说。在写字环节中,也先让学生说一说写字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更多的体现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同学间的合作,共同探究,一起提高的学习方式。
四、让课堂更符合低段的语文教学。
1、重视生字的巩固与写字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识字与写字习惯。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一开始是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巩固,我采用了一方面是读生字卡片,另一方面是把生字放到相应的语境中让学生来进行认读。以及写字时的认读,都为了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也把无意识识字放入了教学中,在进行分角色读时,在小朋友的头饰上,我特意加上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来复现生字,本课里的生字就是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在对写字的指导上。我先是让学生读一读所要写的生字,一是再回想一下,同时也是照顾到一些困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试想一下你在写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要注意的,然后提醒全班的同学。再则是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有针对的进行写字指导。二年级的生字较多,不可能做到都写,我也不是自己来确定一个,而是让学生看一下,以他们的眼光与认知来确定难写的字,体现了写字教学的指导以学生为本的特点。
2、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根据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与学生年龄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在教学中我没计了让学生按照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进行仿说练习。又如对呼呼地转动,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了理解。
3、重视说与写的训练。课文中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画出了风。其实学生读了课文以后早已跃跃欲试。文中的学习小伙伴提出了你想怎么画风。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于是在这里我安排了说话训练,先让学生同桌互说我想怎么画风,然后再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先给了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再请好的同学为大家作好示范。接下来,我安排了让学生把想的内容写下来。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熟练,语句不那么生动,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条理化,同时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话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堂课中,我教学的落实上可能还与设想存在着一些差距。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画风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
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重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6个,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二、说教学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巧设悬念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这节课我采用猜谜语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风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模仿风的声音,感受风的存在:用手扇一扇,风来了。
3、板书课题
“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画风》
二)激趣识字,指导朗读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和三个小朋友面对面,直呼他们的名字。利用卡片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本课生字。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三个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画风。
1.介绍三个小朋友,趣味识字
【播放课件:赵小艺、陈丹、宋涛三个小朋友的图片,学习生字“宋、涛、陈、凡、赵、艺” 】
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学生读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找学生领读。
2)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
(方法多样如: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播放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
1)认识三个小朋友后,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播放课件: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模仿朗读,体会文章大意。
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
(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
4)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分
(强调最后一段中: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5)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更绿了。
三)图文结合,领会创意
这一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小组探究学习。
1.小组讨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波浪线标出来。
2.小组汇报,有学生编辑总结出“小诗”,朗朗上口,加深学生印象。
直观形象【播放课件: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图片,学生说说风都在那里?】
先引导: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接着来学生总结: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这三个小朋友可真聪明,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事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画风?)
3.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
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4.动手画画你的想法。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所以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优秀作品展示。肯定孩子们的成绩,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成就感。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最后是德育渗透,通过介绍风的特征,引出校风班风。
让学生懂得一个好的学校要有一个好校风,一个优秀的班级要有一个好的班风。
接着让学生在歌声《咱们从小讲礼貌》中,体会如何养成一个好的校风班风。在歌声中结束一节课。
五)作业超市,发挥想象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画画和写作能力。给学生设计一个作业: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
你还能试着画出来或写出来吗?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画风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二、说学情:
从二年级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看。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比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目标:
1、让学生找出三位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通过练习对话,想象情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写一两句通顺的话,写一写还有什么方法画风?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说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复习字词
1、猜谜语,引出风
2、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3、听写生字,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听写,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可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哦!(听写内容:赵小艺、宋涛、陈丹)
4、引出课题(板书:画风)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本环节设计先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风”;再通过。学生个别读、开火车、齐读等形式复习了上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扎扎实实;然后让学生进行听写,一位学生在黑板写,为自己接下来的板书设计作了个铺垫,同时让学生对要写的字进行了巩固。)
(二)、品读画风,感情朗读
一)找出画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画风的句子。
2、学生汇报画风的句子,找到关键词语。
预设: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浮着。
(板书:用简笔画画出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浮,飘。)
(2)、她在大树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从哪个字感受到风来了?
(板书:画一棵弯弯的小树,弯。)
(3)、他把画了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板书:画斜斜的雨丝,斜。)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板书:画一架转动的风车,转。)
3、朗读画风的句子
(课件出示分别出求三位小朋友的画)
(教学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自由读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关键字,从而感受到风的存在。为接下来的朗读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第4到第8自然段
师:这几位同学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啊,那么他们当中是谁最开始想到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画风呢?赵小艺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找出相关的动词。(生:“眨眨眼睛”)“眨眨眼睛”表示她在干什么?
师:我们带上表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读得非常棒,因为我们已经在脑海里想到当时赵小艺说这句话的情景。那么我们就发挥想象,想一想,他们几个分别是用什么的心情和词气来说这几句话呢?
课件出示: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也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师:你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加上自己想象读一读这几句话吧。
(学生自由练习读、多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出示课件:三幅图画在动的动画),我们带着这份美来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完。
(教学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当时人物对话的情景,进行对话朗读,从而帮助达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三)、拓展延伸,学生画风
1、说风:
师:三位小朋友都想到办法画风了,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画风呢?
2、写风: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还有一阵阵风迎面吹来,请同学们站起来望出窗外,认真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景物,怎样可以画风。观察好了就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3、欣赏诗歌《风》
(教学意图: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的景物,写出如何画风,从而培养学生写一句通顺的话。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总结收获
师:学了课文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跟据学生回答板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大胆说说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阅读的你:找写风的资料读一读。
喜爱写作的.你:写一篇有关风的儿歌或日记。
六、说板书设计:
画风
赵小艺:飘动的红旗(简笔画)飘转动的风车(简笔画)转
陈丹:弯弯的小树(简笔画)弯
宋涛:斜斜的细雨(简笔画)斜
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意图:利用简笔画和把关键的字板书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风的存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板书既清晰又美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
画风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
画风说课稿6
一、说教材分析: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第15课《画风》。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塑造了三个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画风》安排在了“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主题单元中。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通过指名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读的方法认读“宋、涛、陈、丹、赵、艺、显”这7个生字,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扩词、说句。
2、通过自读、指名读、默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层次的读书形式,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渐渐做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达到由浅入深,每一次读书都有不同收获的目的。
3、能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结构与布局,在老师的示范和提醒下,找出左右结构生字的书写规律,并迁移到其他字体上去。
4.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借助对图画的观察,说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然后自己也想更多的办法画风。
三、说评价设计:
针对学习目标1,用自读,指名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读等形式,通过倾听,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孩子能准确认读生字,读通句子。
针对学习目标2,用自读感悟,指名读,默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通过互评互说,取长补短,提高阅读能力,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针对学习目标3,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抓住规律,总结书写方法,通过教师巡视,课堂观察的途径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美观书写生字,百分之九十七的学生能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
针对学习目标4,通过课堂提问,互评读课文的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知道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并敢于尝试自己画风。
四、说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两个学时完成。在第一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大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标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层次,指导大家识字写字,扫清障碍。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学生兴致勃勃猜出谜底是:风。(板书:风)
2.唱风:会唱带风字的歌吗?(风在吼,马在叫?晨风吹,阳光照等等) 吟风:会吟有风的诗句吗?(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
听风:(课件播放北风呼呼的声音)这是什么样的风?
谈风:你还知道什么样的风?指名自由说。(龙卷风,春风送暖,凉风习习,秋风送爽等等)
师小结:我们能唱风,能吟风,还能听到风,那风能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拉近学生距离,谈风论风,架起通往文本的桥梁,很自然地带孩子们进入文本规定的情境中去。课题质疑,激起好奇心,产生读书的愿望,为新课学习做足了铺垫。
(二)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第15课。
1、扫清生字障碍——我会认生字:
课件出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人物及其名字(带拼音),齐读。 去掉拼音,男女分开读。 给生字组词。
老师打乱顺序,指着大屏幕的字,让学生开火车组词,如:涛 波涛,艺 文艺。还可以结合班上孩子的姓名认字。
设计意图:认识生字,抓关键,结合本次生字大都是姓名的特点,设计了认识人物,练习生活姓氏识字的环节,贴近生活实际,简单易懂。
2、生字回文,自己再读课文,这一次要读得更熟练。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老师也读一段做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的读书情况,学会取长补短。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用笔画出答案。
设计意图:默读是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落实。同时,我们抓住主要问题,找出答案,并随手画下来,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交流答案时安排这样的活动:课件出示三个人的画,让学生配上文中相关的句子。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读书也是课标对低年级段的要求,这个看图配句子的活动,能达到运用图文练习达到图文互补的效果。
5、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课文。汇报展示,评价发奖。
6、喜欢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指名答。
你们想画风吗?你准备怎么画风?指名答。师:创意不错!下节课,把你们作品带来吧!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抓住了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生长点,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朗读环节的设计意图:课堂上要充满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低年级的朗读更为重要,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途径,不少于5遍地通篇朗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提高。
(三)写字
过渡:你们的课文读得不错,画风的创意又很多,下面老师想看看你写的漂亮字了,愿不愿意展示一下。
写哪些字呢?看!(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陈 斜)生仔细观察。 齐读这两个字,找规律:都是左右结构,不同点:陈 左窄右宽,斜左宽右窄。
生自己写:打开书68页,找出左右结构的字,摆正姿势开始写, 师:写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呢?其他结构的字形呢?
设计意图:二年级下期,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写字技巧,我们应该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并且迁移到其它字的书写上,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既认了生字,又读了课文,还写了那么多漂亮的字,最后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一架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设计集多样性、创造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利于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在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五、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认知水平还处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在板书上我没有过多的写文字,只是把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的画简单画在黑板上,再把学生悟出的道理板书在下面,让学生一目了然。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只要能培育一朵花,何妨做那不朽的腐草”。 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愿将自己最纯清的绿献给了我热爱的事业,将自己吸取的每一缕阳光毫无保留地还于孩子们。
画风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
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三)说画
训练语言,了解课文学生通过画风,头脑里已有了对整个画面的构思意图,因此看图说话就不难了。由于要照顾全体学生,所以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练习说,老师参与学生共同活动,巡回指导,然后小组推荐学生上台来说。此时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话过程中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抓住学生语言中精彩的部分给予鼓励,更要表扬那些把机会让给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的合作小组。这样,既训练了语言,了解了课文,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练读
积累语言,理解内容这篇课文内容非常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练习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意境,附之于配乐朗读,增强语感。然后用美丽的简笔画板书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出的有风时的动态景物,学生一目了然,或许会想,我刚才还画出了其它更漂亮的动态景物呢,使学生有了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五)分角色读
加深体会,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先让合作小组练习分角色读,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最后进行评议,这样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六)总结
谈谈你学了本课有些什么收获学习之后谈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谈的收获中,你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因为孩子是最富有想像力的,是最诚实的。
画风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是本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精读教学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分辨事物和联想。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三.说教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四.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先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前,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播放《月光曲》录音,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诱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时,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课文录音的播放,把学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三、检查预习字词情况(落实字词教学)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学习本节时,重点理解“谱写”一词,及本节的主要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节后,点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总的介绍)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其它段落,找出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多读几遍,想象描绘的景象。(第九自然段)
3、画出描写皮鞋匠联想的句子。
4、体会感悟。
(1)课件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大大的眼睛。
(2)请学生自由读这个句子,大家读了觉得怎么样?还美吗?我们来读这些联想的句子。
a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洒遍银光。”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3)汇报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 (4)欣赏画面,倾听音乐,感情朗读 (5)指导朗读这段课文,并初步背诵。
(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我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施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并配与月色海天图画相对映的《月光曲》的三具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师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三层文字。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这一步,体现了学法“勾”和“议”。在落实这一环节时,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六、结束语:
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来得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作名曲。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七、作业: 背诵第九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柔和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高昂激荡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画风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教研中心,感谢姜主任给我这样一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画风》。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动手和动脑、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展开的。《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如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本节课也就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识字和朗读。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情 突出重点 顺学而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识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当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陈、赵”等孩子在课前,可能已经认识。在设计中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给按照给生字加拼音、去拼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本课在初读完课文以后,顺学而导,引出带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然后由这句话引出三个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单字来进行反复认读。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生活中识字与课堂复现相结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想想,看哪些生字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就不用老师再多讲。在本课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识字的环节,即: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当中或者你周围的人当中有没有见过?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都争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这样的识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识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学情,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识字。
到了二年级下册以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一堂课上要识的字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难。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最多的是24画家和牧童一课要识17个生字,一堂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认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把要识的字分作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认识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这一环节,一部分放到了具体的语句当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4.识写结合,以写促读。
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识字易,教写字难。难就难在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本课中,我指导书写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忽”和“显”,让学生先认后写,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难写的“忽”,放手让学生学写“显”,这样由扶到放,识写结合,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教给方法 自主阅读 有效训练
在“践行小学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思考”的讲座中,姜主任指出“导学议练”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 以激励为主” 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那在本节课上如何更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呢?我就反复读教材,查找资料,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课文中分别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他们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了风,有的是画的飘动的旗子,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树等等,但是在句式表达上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赵小艺为切入点,重点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在这里我分了几个层次:
①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整段话读通顺。
②是找出表现风的词语,就是“飘”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飘字的右边就是一个风,然后读出风。
③是体会赵小艺当时画风的心情来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赵小艺画的风,读好表现风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两个小伙伴画的风。随后再通过同桌互读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逐步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通过这样有效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评议结合 发挥想象 拓展说话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在本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处说话练习。第一次在学赵小艺画的风的时候,让学生练习说:风来了,——飘起来了。第二处是指导读画风的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赵小艺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赵小艺——地说;第三处在分角色读完全文以后,让学生拓展说话:你想怎样画风。在练习前,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有风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生生互动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样画风,最后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通过这样三处说话的训练,也促进了“导学议练”模式中“练”的环节的扎实有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导学议练”磨课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讨,同一节课反复试教,研讨、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体会到“导学议练”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课中融合得还不是很彻底,也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画风说课稿10
一、说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15课《画风》。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目标及本课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逐步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 通过让学生创编诗歌和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五、说教学法: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以郑州市“调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本课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我努力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采取独立自主、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分角色读、分段接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读,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说预设流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两个学时完成。在第一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大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标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层次,指导大家识字写字,扫清障碍。
(一)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识字”的方法:
先让大家自由读课文,说说谁在画风。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让大家借助拼音认读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交朋友。(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接着去掉拼音读。再把他们的名字拆开,还认识这些字吗?怎么记这些(宋、涛、陈、丹、赵、艺)字?能给它找找朋友,组一个词吗?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这样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3、接着出示本课的生词,用多种方式反复读一读,以便熟练巩固。
(二)、接下来指导写字
写字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采用老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写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谁是小小书法家的情境,让孩子们把写字当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读课文。
首先是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欣赏叶圣陶的小诗《风》,让学生说说,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试着背一背,为学完本文后创编诗歌作准备。
(二)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课题。
(三)然后复习生字词,检查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接着学习课文:(这个环节我准备分四步来进行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3、品读感悟,创编诗歌
4、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首先是第一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能够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板书)
1、哪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板书:宋涛、陈丹、赵小艺)
2、画风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其他两个人是怎么回答的?她们两个人的意见一样吗?
3、他们画出风了吗?谁最先画出了风?都画了什么?(板书画画)
2、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标出。全班交流。(在这个环节里,对学生提出读书要求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在自读中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交给了孩子们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学生画完后我问:“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大家一定很有兴趣,我用课件逐幅出示他们三个人的画,鼓励学生给每幅画配上课文中的句子
比如第一幅画,给他配上课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还有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我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让学生给图画配文字,这样设计,既克服了乏味的串讲,又突出了重点,再加上图文并茂的课件和老师鼓励性的提问,一定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感悟,创编诗歌:
把他们画风的段落,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编一编: 你能选择一个人,把他画风的方法编成一首儿歌或小诗吗?
(诗总是给人想象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以“小诗人”的身份,大胆表达对生活的诗性感受。这样,不仅巧妙进行了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更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学生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学生创编诗歌,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二年级的学生自己创编诗歌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大屏幕的提示下一定容易的多。在学生自由创编的基础上老师总结,让大家再读读自己创编的诗歌,一定会使学生特有成就感。
说一说:三位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最喜欢他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体会到他们都是(板书: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时,我会顺势鼓励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要像他们一样动脑筋,想办法。
4、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你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风方法。
再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然后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先填写,再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一幅画。
2、写一写,画一画:
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相信给了你许多启迪, 那么你会画声音吗?动手画一画。(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拿着笔描描画画。因此,我让学生在画风的基础上再画画声音或者气味,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乐学乐画。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想象力也会得到提高。)
七、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认知水平还处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在板书上我没有过多的写文字,只是把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的画简单画在黑板上,再把学生悟出的道理板书在下面,让学生一目了然。
画风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画风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新选入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很有趣的儿童故事。是一篇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发展,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内容,从而确定了本课的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四、教材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因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我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悟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的策略及运用的分析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图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更动态化,形象化,更好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
(1)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设计了四个大的环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生动的情景导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引入新课,我采用直接板书“风”。然后问:谁会唱与风有关的歌?谁会背与风有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紫鸢。)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的声音)通过生动的情景设计,唱、背、听,多角度的感受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相机提出:风还能画出来吗?很自然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画风。(画风)
(2)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是一大重点,必须做好识字、写字这一工作,为以后的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本课认读的7个生字多是姓名用字,写的12个字也有规律的特点,识字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孩子的图片及名字,(课件)让学生喊他们的名字,再开火车读字卡,(宋、涛、陈、丹、赵、艺、显),并口头组词,找朋友,(找朋友宋、丹、显、陈、艺、赵、涛文、波、英、微、明、浪、静)设计不同的识字环节,生动地让学生对认的字进行了很好的掌握。对写的字,抓住有特点的艺、丝两个字进行重点教学,老师认真示范书写。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掌握四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已经进入二年级的下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自主地对剩下的7个生字进行学习,掌握写字的要领。教师及时得给予反馈、评价。
(3)各种形式的读,质疑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不外乎都是服务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对语文的阅读提出了很多要求,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堂课的设计就会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内容,理解课文。因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2、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3、默读课文,勾出文中三个孩子画风的句子4、个别扮演角色读5、小组分工读6、全班分工分角色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怎样去读,特别在其中设计了借助插图,给画配上文中的文字,进行图文对话,(三幅孩子画风的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理解了朗读的内容,应用图文联系的方法,取得了图文互补的效果。也激起了孩子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朗读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巧妙和整合。抓住本篇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力,创造力的生长点,精辟的提问: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回答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尊重学生,课堂的设计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让他们的主动性,互动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合作中发扬他们的个性。形象思维的载体把语言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极好地创设了情境,理解了课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合作画风。(1小练笔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都来说说。2、小画展请把你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利用动口说,动手画的环节,在说中训练语言,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学习了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6)一堂课的灵魂在于板书,我的、板书力求做到简洁、实用。设计如下:
(画风)
艺丝
六、思想总结
以上设计,我注意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图文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能力。
画风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乐写。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7个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理清课文思路。(知道谁在画风,怎样画风。)
教学重点:会认7个生字,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弄清楚哪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初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画片,小黑板。
三、说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2、“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3、“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本节课我采用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上课一开始学生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揭示课题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课文前的提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一个初读要求。第二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朗读;第三步:在小组内帮帮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其他同学在帮的过程中,无意中进行了评价。在学生互帮互助中既达到了初读课文的目标,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根据课文特点,在这个环节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朋友的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六个生字。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片、句子,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教师尽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愿望的教学氛围,以课文第二到八自然段的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的成败。我不想做任何烦琐的分析,而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伙伴,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用激励的语言为学生自主读书学习注入了催化剂,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就成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以各种形式的读(朗读、默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为主,让学生变换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并随机使用了直观的图片,实际演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添补画面,使学生在一个个有趣的环节中,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版画式板书,图文并茂,既美观又适用。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中人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把风展现在画纸上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是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积累的,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
画风说课稿14
【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这篇课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难读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文本极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只要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教材利用适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这篇课文内容特点以及编写意图,我确定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划出人物对话的内容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找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努力实现预设学习目标,教学要为目标服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一定教学理念。要捕捉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悬念揭题。(这个环节我准备五个步骤)
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画家”—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乌云等,构成一幅画。——————
2、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也没味道”是什么?(风)。
3、我想把风也画进去,谁能帮我画呢?——————
4、揭题板书:《画风》。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认识生字、巩固识字。
1、媒体或图片出示三个小朋友人头像,试着让学生给三个小朋友命名,激发情趣。
2、让学生跳读课文,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姓名(即生字),相机出示。
3、指导读写生字。[包括拼读生字,识记生字两个步骤,主要采用观察、联想、比较、替换等方法]
4、出示12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巩固识字。
5、选择指导书写。[要求认识字的结构、偏旁、部首,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个环节旨在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实现三维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纵深阅读、感悟理解
1、范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感知。
2、默读课文,合作讨论:找、划出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内容。(略)
3、指导角色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4、细读课文,思考:他们能把风画出来吗?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合作交流,找准句子(A、赵小艺在房前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B、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C、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D、赵小艺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并品读句子,领悟其中创意。
5、空间质疑:同学们,你对三个小朋友这样画风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完全“以人为本”和“以读为本”,教学目标和过程、理念和环节紧紧联在一起。既有学生的自主,又有学生的合作,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后质疑。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2,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源于文本、超越文本。
这个环节我采用课堂的前后照应过度引入,分别从改、想、说、画、议几个方面进行。
1、我想,同学们现在可以帮老师把风画进黑板画了吧!指名修改板画并说明理由。并预设思考:为什么宋涛先把太阳擦掉,才画上几片乌云?(意在照应开头,激发学生思考,弄明事物之间、风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2、三个小朋友通过自己思考把风画出来,想一想你们也能画风吗?说说你准备怎样画?动手画画看。(意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巡视抽样评议。(意在从学生创意中转化成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认识变成知识。)
(这个环节不仅完成预设目标3,也完成本单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体现了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说板书设计】
这课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剪贴画板书,设计简单、直观、有趣,也体现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合乎学生的认识理解。
15、画风
赵小艺
1、在房子前面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画风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熟读课文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且学生会勤于观察生活、遇事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定难点为: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嘴、动脑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文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如同棵棵春苗,需要春风细雨才能拔节竞长。课堂里应当春意盎然,可不能寒霜似剑。要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凝固、沉郁的气氛,换回满园春色。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去分析,不分析怎么办?变老师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扎实的、生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体现和思维的有效发散,以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在《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教学法意识、训练意识,着眼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结构
《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⑴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对学生小组内质疑、解疑,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并让其将风画出来,最后上讲台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与画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的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第三、四个环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三)美语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特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分角色读、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李卫、丹丹是如何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经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