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发言稿

2024-0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固定资产投资发言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固定资产投资发言稿》。

固定资产投资发言稿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它决定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也影响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种类以及会计参与管理的程度。目前财政部门正在推行的管理会计,其立足点也是会计科目的设置。设置会计科目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不同行业和单位之间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经济业务,或者单位内部类似经济业务,应设置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明晰性。明晰性是指会计科目名称及其使用说明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科学合理。众所周知,会计科目名称实际上就是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概括。会计科目不同,核算范围也不同,但科目之间的核算范围不能存在交叉现象。设计科目时必须注意不同行业和单位间同类经济业务之间的差异。要求会计科目的设置要适应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业务的差异性。如生产型企业有“生产成本”一级会计科目,服务型企业则设置“劳务成本”科目而不是“生产成本”科目,从而适应不同单位会计核算的需求。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最直接的政策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因此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三)管理性。管理性是指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服从管理的需要。众所周知,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为单位的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信息,因此管理上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就成为会计科目设置的基本依据,这不仅是会计参与管理工作的根本体现,也是会计工作价值的一种体现。

二、政府会计“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存在的缺陷及建议

20xx年8月财政部了政府会计科目和报表使用说明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对“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使用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单位待处理资产的价值及资产处置损溢。这里的资产处理包括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盘亏、报废、毁损、盘盈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但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该科目的设置并没有遵循上述原则,而且存在重大制度性缺陷。现说明如下:

(一)缺乏可比性。任何一个单位,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对于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短缺与损耗,都需要查明原因并将相关处理意见报经相关领导审批,这是单位内部采购过程相互牵制、加强管理的需要。从发现短缺与损耗到处理结束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及时记录和反映等待处理的物资损溢,我们有必要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因此20xx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采购运输途中发生的物资短缺与损耗,都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如果是运输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与短缺,计入物资成本;如果是非正常的短缺与损耗,除由相关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进行赔偿外,剩余部分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而意见稿则指出,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正常短缺与损耗,记入“物资成本”科目,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这条规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与企业会计准则缺乏可比性,都是采购过程中的短缺与损耗,核算方式和核算科目并不一致,这不符合该科目的设计初衷;第二个是非正常短缺与损耗计入物资成本,那么正常的短缺与损耗,应计入哪里呢?按照意见稿的表述来判断,正常的短缺与损耗,不应该计入物资成本,但是这种处理意见与会计专业正常思维不符,让人很难理解。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处理短缺与损耗的原则应该尽可能一致,这样有利于政府会计准则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保证了会计信息在不同单位之间的可比性。

是否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应取决于业务流程和管理的需要,如果处理过程比较复杂、时间长,就应该通过该科目核算,否则就不需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允许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业务,因此政府会计所指的短期投资实际上就是国债投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xx]90号,以下简称财资90号)指出: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制度,履行审批手续,规范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未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由此可以看出,m然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其处置过程比较快,但仍然要办理审批程序,其到期收回、出售转让,应该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而意见稿却要求“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到期收回、出售转让,不通过本科目核算,出售(出让、转让)长期股权投资需要通过本科目核算”,意见稿的要求使得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之间的转让核算不可比。需要注意的是,意见稿在介绍“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时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现象,前文说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处置不需要通过该科目核算,而后文又介绍了应收账款的处置通过该科目核算的具体方法。笔者认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有应收账款,都属于国有资产,其核销过程都需要得到财政部门的审批,因此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如果应收账款确定无法收回准备核销,都应当通过该科目核算。

(二)缺乏明晰性。意见稿指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一个是“待处理财产价值”科目,反映待处理财产的账面价值;另一个是“处理净收入”科目,反映待处理财产在处理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以及发生的费用。置换业务发生时,首先将换出资产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价值”科目;其次将置换过程中支付补价、发生的相关费用或取得的收入记入“处理净收入”科目;最后经批准置换后,按确定的成本,借记换入资产相关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处理财产价值,处理净收入),差额借记“资产损失”或者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如果置换过程中收到的补价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差额为净收入,则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科目,贷记“应缴国库款”等科目。这段文字,从字面上看不出问题,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下面通过固定资产置换举例加以说明。

例:甲学校根据需要将一台原值为1 000万元、累计折旧为400万元、评估价为550万元的设备置换乙学校的一台设备。乙学校设备原值为900万元、累计折旧为500万元、评估价为450万元,乙学校支付补价1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按照意见稿的规定,甲学校应作如下处理:

1、将换出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价值6 000 0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 000 000

贷:固定资产10 000 000

2、收到补价款:

借:银行存款1 0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1 000 000

3、置换资产:

借:固定资产4 500 000

资产损失1 5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价值6 000 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1 000 000

贷:应缴国库款1 000 000

乙学校应作如下处理:

1、将换出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价值4 000 0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000

贷:固定资产9 000 000

2、支付补价款: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000

3、置换资产:

借:固定资产5 5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价值4 000 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1 000 000

其他收入500 000

从上述分录上看,乙学校其他收入50万元,实际上就是乙学校设备评估价和账面价之间的差异。甲学校设备评估价和账面价之间的差异为50万元,但是账上显示的资产损失却是150万元,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使得会计信息使用人无法理解会计信息。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按照意见稿“固定资产”科目的说明,置换取得的固定资产,其成本(用A表示)按照换出资产的评估价值(用B表示)加上支付的补价(用C表示)或减去收到的补价(用D表示),加上为换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其他费用(用E表示)确定。用F表示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用G表示评估价与账面价值的差异,甲学校换入固定资产成本用公式表示如下:

A=B+C—D+E ①

在本例中,由于甲学校没有支付补价,也没有为换入固定资产支付其他费用,因此可以将上述公式①简化如下:

A=B—D ②

将换出资产的评估价值B替换为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F和评估价与账面价值的差异G,公式②可以表述如下:

A=F+G—D ③

移项后形成如下公式:

G=A—F+D ④

由此可以发现,收到补价方即甲学校,在没有发生处置费用的情况下,意见稿“固定资产”科目使用方法中所指的评估差价,即资产置换损失或收益等于换入固定资产成本减去换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加上收到的补价。在本例中,甲学校换入固定资产成本450万元减去Q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00万元加上收到的补价100万元,正是资产置换损失50万元,与事实相符。而意见稿在介绍“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使用方法时指出:收到的补价扣除相关费用之后为净收入的情况下,资产置换损失或净收入是换入固定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用公式表示如下:

G=A—F ⑤

在本例中,甲学校换入固定资产成本A450万元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F600万元之差正是账上反映的资产损失150万元,公式⑤与公式④的差异就是收到的补价100万元。导致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使用说明采用倒挤的方法,即换入固定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确定为资产置换损失或收益。由于换入固定资产成本已经扣除了收到的补价,因此可以将换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评估价看作是净评估价格,即扣除了补价后的评估价格。收到的补价越多,净评估价格就越低,换入资产的成本就越低,根据换入固定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计算的置换损失就越大或处置收益就越小。实际上是否收到补价,取决于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之间评估价格的差异,与置换损益无关。由于换入资产的成本已经扣除了收到的补价,因此根据换入固定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确定置换损益的计算过程自然也就错误了。因此“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使用说明中置换损益的计算过程是不妥的,这是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公式④表明,意见稿“固定资产”科目使用方法中所指的评估差价之所以正确,原因就是它把收到的补价加回去了。有人提出,收到的补价应上缴国库,对于单位而言,也是一种损失,记入资产损失无可厚非。笔者认为,置换过程中取得的补价大于置换过程中的税费,其差额上缴国库,这是单位在运行管理中的一种义务,应作为单位运行过程中的一项费用直接记入“其他费用”,而不能作为资产损失的一部分。“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过程中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就在于把上缴的补价也视同置换损益。

需要注意的是,意见稿要求置换资产过程中支付的补价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科目。笔者认为,置换业务的本质是出售和购买的结合,实际上是两项经济业务。支付补价不属于处理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而是购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因此不能将支付的补价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科目。笔者认为将支付的补价应直接记入“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

(三)缺乏管理性。财资90号文,强调,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产收入收缴和使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收支行为。《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xx]63号)强调,财务会计科目应全面准确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从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国有资产处置后,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必然要求财务人员提供国有资产处置的“净利润”指标以及处置现金流指标,这既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财政部门加强监督的需要。笔者认为,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管理过程,因此这些管理上的要求必须在会计科目设置过程中得到体现,同时科目设置在满足管理要求的同时,更应该予以简化。但是在现有的意见稿中,“待处理财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均无法提供被处置资产的评估价指标和净利润指标。与企业会计“待处理财产损溢”明细科目相比,意见稿中“待处理财产损溢”明细科目的设置过于复杂。处置现金流指标完全可以在货币资金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中加以体现,没有必要在明细科目中单独设置。据此笔者建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照被处理的资产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借方反映被处置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处置过程中的相关税费,贷方反映被处置资产的评估价,差额表示被处置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实现的“净利润”指标,转入“其他收入”或“资产损失”科目。按照上述设想,甲、乙学校置换业务应做如下处理:

甲学校应作如下处理:

1、将换出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设备6 000 0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 000 000

贷:固定资产10 000 000

2、置换资产:

借:固定资产4 500 000

应收账款1 0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设备5 500 000

3、收到补价款:

借:银行存款1 000 000

贷:应收账款1 000 000

4、计算确定应上缴的款项:

借:其他费用1 000 000

贷:应缴国库款1 000 000

5、计算并结转被处置资产损益

借:资产损失5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设备500 000

乙学校应作如下处理:

1、将换出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设备4 000 0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000

贷:固定资产10 000 000

2、置换资产

借:固定资产5 5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设备4 500 000

应付账款1 000 000

3、支付补价款时:

借:应付账款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000

4、计算并结转被处置资产损益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设备500 000

固定资产投资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3-10-29 13: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私营和个体、港澳台商、外商、其他等。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指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城镇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包含原口径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加上农村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该口径自2011年起开始使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和土地购置的投资;不包括单纯的土地开发和交易活动。

建设总规模 是指在报告期内所有施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

在建总规模 是指在报告期末所有在建项目的计划总投资。

在建净规模 是指报告期末所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尚需的投资总量。

在建净规模=在建总规模-未投产项目(期末在建)累计完成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到位资金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1)国家预算资金 国家预算包括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各类预算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全部作为国家预算资金填报,其中一般预算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包括基建投资、车购税、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和其他财政投资。各级政府债券也应归入国家预算资金。

(2)国内贷款 指报告期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包括煤代油贷款、劳改煤矿专项贷款等),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

(3)利用外资 指报告期收到的境外(包括外国及港澳台地区)资金(包括设备、材料、技术在内)。包括对外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银行商业贷款、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他投资(包括利用外商投资收益在国内进行固定资产再投资活动的资金)。不包括我国自有外汇资金(国家外汇、地方外汇、留成外汇、调剂外汇和国内银行自有资金发放的外汇贷款等)。各类外资按报告期末的外汇牌价(中间价)折成人民币计算。

(4)自筹资金 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期收到的,由各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和从其他单位筹集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但不包括各类财政性资金、从各类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和国外资金。

(5)其他资金 指在报告期收到的除以上各种资金之外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等。

固定资产投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指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应根据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主要产品种类或主要用途及社会经济活动种类来划分,不能根据项目单位本身的行业类别来划分。如果项目投产后有几种产品,应根据主要产品来确定行业类别。一般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按隶属关系分 是按建设单位或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主管上级机关确定的。

(1)中央 是指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以及直属机构直接领导的建设项目和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这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国务院各部门直接编制和下达,统一组织或委托下级实施。包括有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如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和中央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如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

(2)地方 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三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的建设项目、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地方项目还包括不隶属以上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如外商投资企业和无主管部门的企业等。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按整个建设项目情况来确定。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单纯建造生活设施、迁建、恢复、单纯购置。房地产开发单位、农户投资不划分建设性质。

(1)新建 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开始建设的项目。现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投资的项目一般不属于新建。但如有的单位原有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新增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该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应作为新建。

(2)扩建 指在厂内或其他地点,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增建的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分厂、独立的生产线的企业、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性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病房等)也作为扩建。

现有企、事业单位为扩大原有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增建一个或几个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分厂,同时进行一些更新改造工程的,也应作为扩建。

(3)改建和技术改造 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包括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而改变企业的主要产品种类(如军工企业转民产品等)的建设项目,原有产品生产作业线由于各工序(车间)之间能力不平衡,为填平补齐充分发挥原有生产能力而增建不增加本企业主要产品设计能力的车间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在现有基础上,用先进的技术代替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以改变企业落后的技术经济面貌,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技术改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更新改造;生产工艺改革、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改造;厂房建筑和公共设施的改造;保护环境进行的“三废”治理改造;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改造等。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

(1)建筑工程 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安装工程 指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又称安装工作量。

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

(3)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指报告期内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新建单位及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或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4)其他费用 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以外的应当分摊计入固定资产投资的费用,不指经营中财务上的其他费用。

施工项目个数 是指本年正式进行过建筑或安装施工活动的建设项目个数。包括本年新开工项目,以前开工跨入本年继续施工项目,本年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以前全部停缓建在本年恢复施工的项目,本年进行过施工又在本年内全部停缓建的项目。施工项目个数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规模,与同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相比,可以从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效果。

本年投产项目个数 指报告期内按设计文件规定建成主体工程和相应配套的辅助设施,形成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经过验收合格,并且已正式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主要指标包括建设规模、本年施工规模、自开始建设累计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等。

建设规模 指建设项目或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全部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包括已经建成投产和尚未建成投产的工程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本年施工规模 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单项工程(或更新改造项目)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包括报告期以前已开工跨入本年继续施工的工程的设计能力和报告期新开工工程的设计能力。也包括报告期内建成投产或报告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单项工程设计能力。不包括在报告期以前建成投产或已经停、缓建的工程,以及报告期内尚未正式开工的工程的设计能力。

自开始建设累计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指自开始建设至本年底止建成投产的全部单项工程累计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指在本内按照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计算条件和标准,实际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新增固定资产 是指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包括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投资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该指标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指标,也是反映建设进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

项目建成投产率 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与同期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该指标从建设单位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动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宏观投资效果的综合指标。由于新增固定资产是较长时期内形成的结果,而投资额则是当年完成的,因此,该指标一般适宜于反映较长时期内固定资产的动用情况。

商品房销售面积 指报告期内出售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定的建筑面积)。由现房销售面积和期房销售面积两部分组成。

商品房销售额 指报告期内出售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定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由现房销售额和期房销售额两部分组成。

下载固定资产投资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固定资产投资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解释 责任编辑:作者: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新的......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阜康之窗_阜康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06-09-17 文章来源:null 【字体:大 中 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

    固定资产投资

    关于酒钢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理解与认识 姓名:王磊 工号:0062020 针对“酒钢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这一话题,从两个方面着手理解与认识: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定......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意见

    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全年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23%。其中,投资过1000万元项目预计完成91.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76%。(一)固定资产投资的......

    固定资产投资实施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工作 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XXXXX全委(扩大)会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面完成“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结合......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1 一、上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基本情况1、项目审计情况20xx年上半年主要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城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