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的教学反思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1
绕口令在我们班级之前上过一次,小朋友都尤为的感兴趣,课后也经常找老师比赛,一起比比看谁说的速度快又清楚。针对小朋友的兴趣以及年龄段的特点,我选择了《板凳和扁担》这节课,此首绕口令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只有两个词比较拗口,而且也比较简单,念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性,幼儿的兴趣很大。
在此次的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这为最后的比赛环节奠定了基础。活动中我给小朋友们出示的板凳和扁担,生动形象,这样就比我为小朋友们准备的一边是汉字,一边是图示就更加易懂。而且朗诵的时候不用两边看。活动中也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请小朋友们说说你觉得哪句比较难念的,然后找出来一起练习巩固。这一环节避免了重复的对已掌握的的词句的朗诵。
当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的实物教具扁担和板凳,小朋友一看到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在这个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很大。其实不用到也能开展。还有在让幼儿比一比扁担和板凳谁宽、谁长的环节中,幼儿并不是很会比较,都需要老师的引导。
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幼儿学会了绕口令《板凳和扁担》,个别幼儿在字、词发音上还有点提高。在课后延伸活动中让幼儿加快速度的来学念绕口令,他们也颇有兴趣。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2
在轻松愉快的比赛氛围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绕口令比赛》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老师只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民主、平等的师生系更能让学生充满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教学已不拘泥于课堂 40 分钟,而是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 + 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课是通过“绕口令”比赛,培养学生语言的兴趣,训练学生吐字清晰,发音准确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是以一个活动的引导者身份出现的,在三次比赛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语言去评价,去表达。在这些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绕口令的练习方法,绕口令的评比标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强调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因为要想在竞赛中赢得胜利,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交流与合作”。
整堂课上完后反思起来发现同桌比赛一环节上的比较拖拉,又是指导朗读又是引导评价,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以至后面上得比较仓促,预设的教学的环节采访获胜者没有完成。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上课时的心态非常重要,让他们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上课,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而教者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事关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能否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学习朗诵绕口令。
2、能准确发音,不间断地快速朗诵绕口令。
3、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经验:接触过绕口令。
物质:课件;图文结合的图片;相声绕口令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相声绕口令》。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他们在表演什么。
1、看了视频,里面的叔叔在表演什么?有什么特点?
2、他们表演的是绕口令,那什么是绕口令呢?(说得快的,字音相近的)
3、小结:说的快,字或词的音很像,把这些字词放在一起而且说得很快就是绕口令。
二、引出绕口令名称。
师:你们会说绕口令吗?谁来说一说?
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绕口令,我们一起来看看。
1、播放图标“上”
提问:这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和上相反的是什么?(播放图标“下”)
2、播放图标“高楼”
提问:这是什么?
3、播放图标“上楼下楼”
提问:把几个图标放在一起应该怎么念?
4、小结:我们今天学的绕口令就叫《上楼下楼》。
三、理解并学习绕口令。
1、播放课件“一个人”、“许多人”
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人)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可以叫他们什么?(许多人)
2、播放课件“许多人上楼”
提问:这么多人在干什么?(学说:许多人上楼)
3、“许多人下楼”同上。
4、播放课件“楼上的人下楼”
提问:这一句有点难,谁能看懂并说一说。(集体学说:楼上的人下楼)
5、播放课件“楼下的人上楼”
提问:这一句应该怎么说呢?这一句和前面一句是相反。
6、播放课件“有的上楼不下楼”
师:这一句也有点难度,谁想来说一说?(集体根据图标学说:有的上楼不下楼)
7、“有的下楼不上楼”方法同上。
8、看图标学习“上上下下,下下上上”。
9、播放“晕”的头像
师:它怎么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个读晕。
10、播放最后一句图标
师:最后一句比较难,是“唉,简直忙晕了头。”为什么会忙晕了头啊?
四、完整朗诵。
1、出示完整图片。
师:我们一起完整地把绕口令来念一遍,老师的手做指挥棒。
2、分组练习。
师: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拿一张图文结合图一起念一念。
3、请个别组上来表演。
4、提要求朗诵:
(1)老师教你们一个本领,如果要念得更好,就要保持一致的速度,再一起来念一遍。
(2)要念好绕口令一遍是不够的,一定要多练习,老师来念一遍你们听听。
(3)老师要带一群小朋友去参加达人秀,你们想去吗?想去就要多练习。
五、互动活动。
1、和客人老师比一比。
2、客人老师先念,再幼儿念。
绕口令《上楼下楼》
有一幢高楼,
很多人上楼,
很多人下楼。
楼上的人下楼,
楼下的人上楼。
有的上楼不下楼,
有的下楼不上楼,
有的下楼又上楼,
有的上楼又下楼,
上上下下,又上又下,
简直忙昏了头!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以及分角色接应朗读,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4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们一起完成了《绕口令比赛》一课的。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老师只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民主、平等的师生系更能让学生充满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教学已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有“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课是通过“绕口令”比赛,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吐字清晰,准确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是以一个活动的引导者身份出现的,在三次比赛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语言去评价,去表达。在这些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绕口令的练习方法,绕口令的评比标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强调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因为要想在竞赛中赢得胜利,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交流与合作”。
整堂课上完后反思起来发现同桌比赛一环节上的比较拖拉,又是指导朗读又是引导评价,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以至后面上得比较仓促,预设的教学的环节采访获胜者没有完成。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上课时的心态非常重要,让他们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上课,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而教者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事关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能否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5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猫和包》,儿歌中的“宝、猫、包、叼”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接着示范朗读――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比赛。整个活动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6
《毛毛和涛涛》这一绕口令教学自我感觉目标达成率较高。首先,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整念出绕口令。其次,幼儿在多次欣赏中感受到了绕口令“绕口”的特点,知道在这首绕口令中有很多“ao”的发音。最后,幼儿没有因为一遍遍练习而失去兴趣、失去耐心,相反,每个孩子都兴趣高涨。
再看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避免一次次听读产生的乏味感,我在设计时与三年前的设计做出了调整。
1.改变教具。以前为了简便我采取了PPT形式,既找了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毛毛和涛涛,然后找了两张运动图片,既跳高和赛跑。在理解与学念时,幼儿听到了什么就点击出示相应的PPT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与记忆。这次,我没有用PPT ,而是10张白纸,幼儿倾听后说到什么,我就在白纸上及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什么,最后把绕口令的十句话用十张简笔画完全表现出来。虽然画工不怎么样,但是幼儿对绕口令的印象却更深了。我将这十张画按绕口令顺序张贴在黑板上,幼儿一边看一边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朗诵形式改变。绕口令的学习不仅仅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与学习上,一定要让幼儿感受到绕口令的特色,为了帮助幼儿感受它“绕口”的特点,我在后来的朗读中,运用好了自身示范引领的作用。如,我说:“接下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说这个绕口令的,看我是不是说得又快又准,如果我成功了,别忘了给我一点掌声哦!”于是我分三次挑战,每一次都能听到孩子们给我的热烈掌声,通过我的示范,孩子们学习与挑战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特别在孩子们确实一次次速度更快,我给予大力的`表扬后,他们的成功感体验就更浓了。因此,孩子们在整个教学中虽然有很多次的练习,但是他们的兴趣却始终高涨。
3.“点睛”的延伸。我在课前熟练了一个“扁担长板凳宽”的绕口令,在最后延伸环节中,我在孩子们面前露了一手,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一方面让孩子们知道绕口令有很多,另一方面更激起了他们学习绕口令的兴趣,很多孩子都还要我多念几遍给他们听。
整个活动“趣”当先,我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兴趣,什么活动都能组织得生动有趣。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7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猫和包》,儿歌中的“宝、猫、包、叼”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接着示范朗读——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比赛。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8
设计意图:
小班的老师都愿意去教一些比较诙谐有趣的小律动、儿歌去吸引幼儿注意或克服一些入园焦虑的孩子。《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诙谐有趣、绕口令式的儿歌。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每句都有押韵,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喜欢重复也是这个年龄段幼儿显著地特点。因此,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将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意让幼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儿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乐意用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从中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
2.理解儿歌的内容。
3.能清楚连贯的说出儿歌。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小板凳歪歪》的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能清楚连贯的说出儿歌
材料准备:
1.材料准备:凳子一个;布;小奶奶、小猴、小鸡、小熊的图片、自制头饰;奶奶梳头图、小猴作揖图、小鸡捉虫图、小熊打鼓图片各一张;班里小朋友各一个椅子;小黑板,记号笔;音乐
2.经验准备:对生活中常见事物有初步的理解。在老师提问时能注意听,回答问题时会举手。会常用表扬自己的小律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准备好盖着布的小板凳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旁边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呢,小朋友猜猜看,会是什么东西呢?
(教师给与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究竟是什么,3 2 1……)
师:它是什么呀?(小板凳)
师: 小板凳像小朋友一样,也有一个名字?它叫歪歪~
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好不好 ?
师:今天啊,在歪歪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师:好.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了~(导入下一环节)
二、诵读儿歌,理解儿歌(音乐)
1.教师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诵读儿歌后提问:歪歪让我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刚刚都有谁在我身上坐了呀?
(教师把幼儿说出的答案图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小结:鼓励小朋友大胆发言,可做相应动作提示。幼儿回答的问题答案:奶奶、小猴、小鸡、小熊。
2、(音乐)教师再次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诵读儿歌后提问如:“奶奶去干什么了?”
答案:奶奶出来梳头,小猴出来作揖,上面公鸡出来捉虫,小熊出来打鼓,咚、咚、咚、咚、咚。
3. 老师通过引导幼儿环形看图边有节奏的诵读儿歌加强幼儿对儿歌的整体感知。
三、角色游戏、巩固认知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奶奶、小猴、小鸡、小熊的自制头饰。
师:现在,你来表演我来看。哪位小朋友想要扮演里面的小动(人)物呀?(教师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要求其幼儿说出所扮演角色坐完小凳子“歪歪”后去干什么了?)
师:好.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了。老师说一下表演游戏规则(师幼共读儿歌,幼儿当听到自己扮演的小人(动)物时,快速坐到小凳子“歪歪”上,当听到所扮演的小人物(小动物)“去干什么时候”,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听明白了吗?)
(游戏可重复玩两遍,第一遍的时候教师诵读儿歌慢一点。结束后老师对第一组小朋友提出表扬积极参与的小朋友:“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请有小头饰的小朋友送给还没参加的小朋友,第二遍诵读儿歌可以适当快一点。)
四:竞争游戏,体验情感
(小熊敲鼓咚咚咚的游戏)
师:教师边示范边说:“小椅子,向后转,宝宝绕你转圆圈。”老师现在去掉一个小椅子,小朋友们沿着线圈和老师一起边有节奏的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当老师说到“小熊出来打鼓,小朋友要快速找一个小椅子当小鼓,没有“小鼓”的小朋友到椅子圈里当小裁判,和小朋友一起继续游戏,但不能抢小凳子敲“鼓”了。
(根据上课时间选择是否连续去掉第二个、第三个小凳子。)
(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此次活动)
五、活动延伸,户外游戏
师幼(幼儿之间)共同读儿歌《小板凳歪歪》,两位老师(两位幼儿搭“山洞。幼儿排小火车钻,在儿歌最后一个“咚”,老师套住正过“山洞”的小朋友。
附:
儿歌:小板凳歪歪
小板凳歪歪,上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上面坐个小猴。
小猴出来作揖,上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捉虫,上面坐个小熊。
小熊出来打鼓,咚咚咚咚咚。
设计思路说明:
整个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核心。整个活动幼儿通过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的教学模式直接感知获取经验,从而在记忆力、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在导课部分,根据《指南》 “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要求,结合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活动导入环节必须具备情、新、奇、趣的特点,再结合此次选材内容,所以选用设疑、情景、承接等方式引出此次活动主题。
在活动过程中,秉承了“幼儿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活动遵循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作为此次活动教法,模仿法、讨论谈话法、游戏操作法作为学法,引导幼儿循序渐进的开展学习活动。
活动反思
亮点:孩子们通过趣味的在游戏中朗诵,学习和体验着儿歌的趣味,不知不觉中走入到儿歌的美妙境界中。
不足:对于“打鸣”、“豆虫”的理解不是很甚,导致在回忆儿歌内容时,记得不太牢。
建议:我采取了动作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针对“打鸣”、“豆虫”的理解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为了更加肯定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我采取不同的方式请幼儿拍手抢椅子游戏表演朗诵儿歌,师幼配合朗诵、敲打节奏朗诵、图文结合朗诵等。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9
今天的活动是绕口令“赛车和吊车”。在活动前我自己练了好多遍,想在孩子们面前显示一下,老师的本领。我把准备好的图片早早的贴在了黑板上,有些孩子就好奇的问我,这些干什么用的?我神秘的说:“这是一个秘密,呆会儿老师再告诉你们。”在活动前我感觉孩子们肯定会对这个绕口令活动感兴趣。刚开始正如我所预料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各个都觉得很有意思。但真的让孩子来学习绕口令时,我有些傻眼了,大多孩子记了前两句绕口令,把后面不同的两段也念的一样了。我教了好几遍还是念不对,我是越教越火真想就此结束。
冷静下来,我觉得问题不应该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自己教的方法上。幼儿园的孩子理解还是很直观的,如果只是简单的解释,可能大多数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那当然是学不会了,如果换种方式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看到语言区的字,我突然来了灵感,把关键字和图片结合起来效果不知道会好些吗?于是,我在第三句小南和赛车的中间加了一个“用”字;在四句小兰的前面加了一个“换”字;在第五句小兰和吊车中间加了一个“用”字;在第六句小南的前面加了一个“换”字。这一次总算是有进步了,大多孩子都能念出来,虽然念的断断续续,但我也满足了。
回想一下整个活动,自己主观的要求孩子要按老师的方法学习,导致孩子学习的困惑,真有点不应该。其实我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孩子怎样学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上,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感兴趣、喜欢,活动才能成功。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10
绕口令在幼儿教学中,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有的时候真是令我头疼。恰巧今年大班语言的第一课就是绕口令:《练口齿》,中间容易混淆的音很多。例如:sì,shí,shì,,chǐ,很难读清楚。特别是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刚开始教的时候我激情满怀,声音洪亮,一遍又一遍的教孩子们读着。可是当我看到孩子们厌烦的眼神和疲惫的样子,听到孩子说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心里觉得好失望,没办法一节课就这样失败的结束了。
课下,我也进行了反思。是孩子们“笨”?还是我不会教?归根结底,就是我小瞧了绕口令教学。课前,没有做任何准备。深思熟虑后,想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看看在课堂上有什么效果?结果,出乎我的所料,教学效果极好,所有的幼儿将sì,shì,shí,chǐ特别容易混淆的音,准确无误的读了出来,令我极其忐忑的心欣喜不已。这节课是这样进行的:
《一》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以小狮子的口吻,和孩子们对话:“孩子们,我是可爱的小狮子,你们喜欢我吗?”(喜欢)孩子们开心极了。“小狮子我呢想和小朋友交朋友,为了表达我的诚意,特意准备了一首好听的绕口令,你们想听吗?”(想)
《二》我以最快的速度给孩子们了绕口令,孩子们欣喜若狂。
《三》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绕口令,我把绕口令以象形文字的方式写在黑板上,又结合形体语言,逐句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做,这样一来,枯燥的绕口令教学变成了一种有趣的表演方式,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的高。
《四》为了区分sì,shì,我特意把它变成了四和十,这样孩子们不仅把音准确的区分开了,而且认识了汉字,一举两得。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的高。
《五》在这节绕口令的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孩子们的正确发音,还注重孩子们的多方面发展。孩子们正确掌握四和十,十四和四十的正确发音。我还有意识的让他们认识数字4、10、14、40和书写,接触新的事物,孩子们开心极了,一个个很快的就学会了书写。个个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看到他们开心,我也欣慰极了。
《六》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为了检测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我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只做好口型不发音,孩子们个个瞪着小眼睛,个个争先恐后猜出我检测的内容。一番表扬之后,他们把头抬的高高的,像一个个凯旋而归的小将军。后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用肢体语言,表演这首好听的绕口令。这样一来,绕口令又变成了一种表演。他们动作轻盈,看上去真是美极了。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不仅渗透了语言的识字、拼音教学,而且融入了计算的数字书写,还有艺术的表演和绘画教学,教师教的轻松,孩子们学的快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下次学习的渴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的效果。我在这里想说,幼儿教育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是一门综合艺术,只要是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求知需要,作为教师,要多思考,多挖掘,多准备,变枯燥为快乐教学,受益的不仅是可爱的孩子们,欣慰的也是自己愉悦的心啊!!!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11
在第一次上绕口令的时候,我认为这首绕口令很简单。学习练习盆、瓶、碰的普通发音,并学会绕口令就行了。我只用了示范朗诵的方法教幼儿,在示范过程中,我用了缓慢的速度进行,一遍幼儿容易理解和听清楚绕口令的含义。接着,我让幼儿进行跟读,可是我发现幼儿的发音不准,总是会记不住,或者是词语混淆了。最后学了好就才学会,有些吃力。
我想第二次不能再放同样地错误了,可能幼儿的积极性并没有被提高,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所以成效不大。
因此,我在这次课程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展示实物,认识实物学习发音――教师示范朗诵,同时配上相应的动作――进行有层次性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幼儿跟读――幼儿多种形式朗读。
在这几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的学习不单单是指幼儿只要听或是看就能学习到了,新课程指出幼儿学习应多种感官进行参与,不仅要听、看、说还需要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于幼儿,使得幼儿对所学习的内容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绕口令中得每个字的读音。
2、能用打击乐器简单地配到绕口令中,激发孩子对用节奏伴奏的兴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打击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好!(老师好!)
2、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它生活在哪里?(小朋友自由地说一说)(恩,你说得真完整!)(谁来帮助他!)
3、今天有几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小(1)班,大家欢迎!一起来看一看第一个来到我们班的小动物是谁?(老虎!)
4、老虎生活在哪里啊?(小朋友通过观察图片说出老虎生活在山上)
5、一边说一边出示图片,那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山上一只虎
6、第二个小动物让孩子猜个谜语,如果你们猜出来,它就会和我们小朋友见面啦!听好了谜语:长耳朵,短尾巴,只吃萝卜和青菜。
7、小朋友们真聪明,兔子来了,大家一起和它问个好!兔子在哪里玩啊?出示图片。
8、谁也会用一句老师刚才那样的话来说一说兔子!
9、小朋友真能干,再说一次。
10、“吱吱吱,吱吱吱”又是谁来了呢?
11、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图片谁会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12、小朋友看,谁来了啊?小鱼生活在哪里啊/
13、出示图标;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水里一条鱼。
14、你们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你就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15、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表扬表扬自己。
16、小朋友听最后一句是怎么念的:出示图片,虎、兔、鼠、鱼,大家别说错。现在我把黑板上的图片连起来说一说,你们想听吗?
17、教师念绕口令,小朋友也来看着图片试一试念一遍,好吗?
18、小朋友念得真棒,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念一念,老师问一句,小朋友答一句,好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听好,山上几只虎?山上一只虎。草里几只兔?洞里几只鼠?洞里一只鼠。水里几条鱼?水里一条鱼。最后我们一起念,虎、兔、鼠、鱼,大家别说错。
19、小朋友刚才你们表现很不错!现在又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说了,我念到虎这个字时,会用一个动作来表示老虎,你们知道了吗?试一试吧,山上一只虎(小朋友做老虎的动作)
20、看到你们做动作,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做呢,开始吧。
21、刚才我们念的儿歌好听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绕口令,数数歌,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
22、绕口令还能加上拍手的动作来念一念呢,听,教师示范用拍手的节奏加到绕口令中去。
23、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24、刚才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把小乐器都引来了,看,是谁啊?(圆舞板)圆舞板说,我也要加到绕口令中去说一说,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6、谁来说一说把圆舞板加在每一句话的哪里呢?(小朋友说,教师加图片!)
27、我们来加进去试一试!
28、谁还有加得不同的吗?(小朋友说一说!)
29、刚才小朋友加得都不错,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试一试,想想还能不能加出更好听的!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汉语教学中绕口令的应用
一、境外学生学习汉语的现状分析 1.境外学生语音、语法问题严重
境外班同学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1)方言的影响。境外学生有一部分祖籍是在中国的某个地区的,家里的语言环境是方言,还有一部分因为长期和保姆在一起,受到保姆方言的影响。他们语言中的一些语音问题就带给了学生。有的地区“n,l”分不清,平翘舌音混淆,甚至根本没有后鼻音之分。
(2)外语的影响。境外班学生也有一部分是从国外长大回国的。有的来自英语国家,有的来自法语国家,也有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韩语……他们发音的音节和中文完全不同,有的音节中文有,外文没有,有的音节外文有中文没有。比如说英语中的浊辅音“th”,伸舌头的“th”就是中文中没有的发音。2.境外学生更需要学习汉语的动力
心理学中提到,当一个人接受一定难度的任务时,他的心里会产生焦虑,也就是人们说的压力。当任务的难度越大,那么焦虑就越明显。对于境外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多是从各自不同的环境来到中国,并且需要在最初的时候攻破语音关,环境的改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他们所面对的语言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中文,这个困难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他们其中有的同时学习多种语言,比如混血儿们有的还需要学习爸爸或者妈妈国家的语言。非华裔的孩子也需要学习他们本国自己的语言。6-7岁的小小年纪就要背负这么多的压力。他们焦虑程度相对于国内班的学生来说大很多。
作为老师如何让他们减轻压力,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接受汉语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汉语学习及未来在中国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运用绕口令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帮助他们突破语音关。
二、绕口令辅助汉语教学的可行性 绕口令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是语音学习障碍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其本质是一种语言游戏,起源于先祖们对于汉语字音的发现和自觉运用,伴随着语言的持续发展,人们创造性地将这种语言现象应用于语言游戏和儿童的语言学习之中。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绕口,可以锻炼“舌、唇、齿”互相配合的技巧。学生们非常欢迎这种“口腔运动操”,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增进幼儿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儿童时期也是练习绕口令的最好的时期。幼儿学习说绕口令,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其实,国外的儿童学习语言的初期,也是运用Tongue Twiste的一种语言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口齿和发音的,比如:Two trains travel together to Toy land.来训练孩子对于“t”开头的单词的辨别力。对于境外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初期阶段,“绕口令”是非常适合的。中国文化的感染力是境外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
中国的文化充满着魅力,了解中国的文化,热爱中国的文化,可以使境外学生对汉语学习产生向往和憧憬,并加强了他们的兴趣和动力。首先,绕口令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一种文化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风云中逐渐沉淀到中国语言文化之中来。绕口令是语言艺术的必修课,许多艺术类型都对绕口令有所倾爱。各类戏曲中“唱念做打”,相声快板的“说学逗唱”都不乏绕口令的身影。甚至现代的流行音乐也对绕口令情有独钟。境外班学生在练习绕口令的同时也是在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绕口令游戏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1)绕口令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绕口令作为语言游戏和儿童的语言学习方法这两者间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它就是一种游戏式的学习方式。可谓是寓教于乐。据一些历史学家(2)绕口令的趣味性在于它的内容
绕口令的趣味性来源于押韵的,拗口的发音。汉语中的双声、叠韵应该是绕口令的语言学基础。绕口令的作者们有意识地把发音相同、相近的词语以及双声、叠韵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进行歌谣的创作。这样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形成诙谐的韵趣。
(3)绕口令的趣味性来源于它的激励性
绕口令作为一种互动性很强的语言游戏,与舞蹈、歌唱等人类活动一样,可以达到一种良好的交际效果,人们常常会感觉到集体念绕口令比独自朗读有趣许多。学生们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竞争意识,要和其他同学们比试比试较量较量。教师大可使用绕口令去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激励孩子学习中文的动力。
三、绕口令辅助汉语教学的实践与成效 1 关于绕口令内容的选择
(1)挖掘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绕口令
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拼音教学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其实拼音的教学同样也是正音的过程。其实在教材中也出现过几处绕口令。比如《四和十》来训练平翘舌音。《小宁宁》来强调前后鼻音,课文《小花鼓》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妈妈用布来补。到底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其实也是一首绕口令。在拼音教学的一开始,我们学习了四声。对于外国人,四声也是语音学习的一个难点。那些“洋泾浜中文”也就是四声混乱的中文。因为在外语中似乎没有出现四声这个概念。这时候我适当选择了《扣纽扣》 这个绕口令 《扣纽扣》 小牛扣扣使劲揪,小妞扣扣对准扣眼扣,小牛和小妞,谁学会了扣纽扣?
这首绕口令很多字发音相同,声调不同。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注意“阴阳上去”,而且要强调到位度。只有完全分清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声才能念好这首绕口令,不然就会闹出大笑话了。这首绕口令让学生们们意识到四声是如此重要啊。(2)挑选富有童趣的绕口令
中国的绕口令数量非常多。如何挑选合适的呢?除了选适合教学目标要求的,也要挑孩子比较喜欢的类型。语言简单,容易理解,富有童趣是三个必要前提。比如下面几首关于b-p的绕口令:.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
l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到吐葡萄皮。
l 猫鼻子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黑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破了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黑猫的白鼻子不破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第一首比较简短,但是缺少童趣,不容易理解。第三首富有童趣,却又冗长,孩子在朗读中花费很多不必要的精力。减少了对绕口令训练关键点的练习,减少了朗读绕口令的乐趣。第二首就比较适合,于是我选择了这一首。3适时自编一些绕口令
在一年级上半学期中,多篇文章中都出现过“小松鼠”这个名词。在《魔术》中有“田伯伯,变魔术,手帕里变出小松鼠,衣服掀一掀,飞出八只绿鹦鹉”;还有《风姑娘送信》中也出现过。别看这个简单的名词,学生是连连出错。“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我用手掌表示舌头练习,字字分开练习,效果都不明显。一时也找不到相配合的绕口令来辅助练习。于是我自己把以前学习的一首《五指歌》做了些改变。
l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鼠,老鼠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由于很熟悉,学生念过原来《五指歌》的版本,看到有首类似的,便一下子激发起兴趣,反复练习。很容易地把“松鼠”这个词语掌握了。今后在练习近平翘舌音时也不容易错了。绕口令辅助汉语教学的运用(1)组织比赛
我经常在教学中,组织相应的游戏。通过示范,模仿,练习,比赛等过程,对于达到巩固教学这一目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通过评选小组或者个人的“绕口令大王”等荣誉来激励孩子。练习的过程可以是课堂上的几分钟,也可以让它成为孩子下课后的游戏活动等等。
解决语音上的问题是绕口令最基本的功能。在教学t-d的时候,学生掌握不好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发音不到位,于是,我选用了以下两首绕口令。进行一场晋级比赛。把词语朗读正确是第一级别,一首简单绕口令作为第二级别。一首比较长的绕口令作为第三级别。只有当一小组的所有小朋友全部通过三个级别。老师会播放一首”SHE”演唱团体演唱的《中国话》 l 第一级别:兔子,肚子,大兔子,大肚子
l 第二级别 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l 第三级别 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洒了醋,湿了布。
”SHE”唱过这首歌,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念起来特别起劲,不厌其烦地反复模仿。因为是小组同学都要通过。能干的小朋友毫不厌烦的尽力帮助小组中其他同学。在帮助过程中,他们仔细聆听,反复模仿练习。当活动结束后,他们基本上已经完全掌握了t-d的送气与不送气。在学习b-p时,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成问题了。当老师播放起《中国话》这首歌时,学生们跟着音乐,跟着歌词一起大声的唱起绕口令,他们对自己取得的成果非常的骄傲,为自己学习中国话而自豪。(2)组织活动
两分钟预备铃是学生朗读背诵“绕口令”的好时机。通常一些在比赛中获胜的“绕口令大王”就可以通过这个舞台表现自己,带领班级同学朗读。朗读的内容我会有的放矢地选择。
比如当学生学习了相当一部分汉字后,容易对形近字,同音字产生混淆在第一学期的《语文快乐宫》里有这么一首绕口令 天气晴,河水清 青草青,立蜻蜓,小青蛙,大眼睛,呱呱叫,不安静,捉害虫,不用请,保庄稼,好卫兵。
在短短的一首绕口令中,一下子出现了“晴、清、青、蜻、睛、静、请”这几个形近字。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形近字作了归纳与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生字的记忆。我把这首绕口令抄写在黑板边上。并且 “晴、清、青、蜻、睛、静、请”这些字用红色书写,它们的偏旁又用黄色区分。学生利用2分钟预备铃时间,由“绕口令大王”带领朗读。潜移默化中念清了后鼻音,又记熟了这些形近字,巩固了生字。
比如另一首《颠倒歌》我也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进行记忆。因为对于境外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缺少汉语的语言环境。没有语言积累。在英文中,动词常常用do,而量词也通常只用athe,东南亚地区的学生常常会用“一台汽车”,“一颗西瓜”之类奇怪的数量词搭配。他们的固定搭配的语感很欠缺。所以对于境外班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语法搭配相对国内的学生来说问题大些。运用一些绕口令可以让他们积累一些,比如说这一首这首儿歌是训练学生的动宾搭配。: 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教材中的一首相对类似的《希奇歌》学生们也特别喜欢边读边笑中解决了语法。(3)帮助理解
刚刚接触短文的学生常会感觉阅读文章的语句太长读不通,内容又混淆等问题。学生容易排斥阅读。如果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配合有趣的绕口令来理解,在心理上降低了学生的紧张,激励孩子阅读的兴趣,有归纳了短文的主要内容。在一次练习中我们学生遇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dú)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它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tuì)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jìu)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pū)通(tōng)!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章后的练习是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看似简单的题目,但是学生错误的很多。文章中完全能够找到的答案,可他们也搞不清楚。于是我没有去反复讲解文章的内容,我配合了这么一首绕口令 白羊和黑羊
东边来了一只白羊,西边来了一只黑羊,一起走到小桥上,白羊不让黑羊 黑羊不让白羊 白羊叫黑羊让白羊,黑羊叫白羊让黑羊,白羊不让黑羊,羊不白羊,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朗读完绕口令后,我什么也没说再让他们仔细阅读文章,长长的句子变得没有那么难了,长长的文章也不是那么难读懂。我告诉他们其实阅读短文也不可怕,放松心态静静读,你们也能行。其实他们的问题完全是心理上的。
以上是我近年来在运用绕口令辅助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体会。绕口令在境外学生语言学习初期中的运用还不过完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使它不断的成熟。让中国这古老的“绕口令文化”在境外班的汉语教学中绽放异彩。